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  (第二十四集)  1990/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2-0024

  請看一百八十七面,看經文: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

  這是教給我們觀法。觀法先說明觀像,跟前面的日觀、水觀完全相同,必須開目閉目這個佛像都要在眼前,像經上講得那麼樣的微細,這個才是觀成。如果縱然心目當中有這個像,不能在眼前現出來,這個觀沒有成就。

  下面這是「因像見土」,我們看經文,一百八十八面。

  【見像坐已。】

  阿彌陀佛坐在蓮臺之上。

  【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古德給我們說,這樣微細的境界都是在一心妙觀之中逐漸轉生,所以看的境界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瞭。在這個地方特別要注意的,到真正觀察明瞭,實在是很清淨的心。我們今天講觀想念佛,這個觀,天台家講次第三觀,一心三觀。天台家因為智者大師當年建立了三止三觀的修行方法,這個方法是智者大師發明的。印度一些高僧到中國來拜訪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將他自己的修行方法說出來,這些印度法師佩服得不得了。告訴智者大師說,在西方有《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所講的修學方法跟天台家的三止三觀非常相似,很接近,就是《楞嚴經》上講的奢摩他、三摩、禪那。因此天台大師他就在天台山築了一個拜經台,每天向西方禮拜,希望這個經能到中國來。拜了一十八年,智者大師圓寂,這個經還沒有到中國來。可是以後確實般刺蜜帝法師把這個經送到中國來了。

  這個經在印度稱之為國寶,任何經典都可以流通到外國,這個經典不可以流通到外國。這是印度人吝法,現在佛法沒有了,吝法的果報!般刺蜜帝法師把這個經送過來,海關上查得很嚴,偷渡幾次都沒成功。最後是把手背剖開,把這個經寫成細小的字藏在裡面,等傷口完全恢復之後,這樣到中國來,把經帶來。帶到中國來,再把手背剖開,經拿出來,《楞嚴經》是這樣傳來的。早期註解經的,因為受了這個影響,都用天台止觀來解釋奢摩他、三摩、禪那。一直到明朝交光大師才不用這個方法,直接用《楞嚴》裡面的講法,提倡「捨識用根」,這是非常符合經義。我們在交光法師註解的序文裡面看到,交光法師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是在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的時候,阿彌陀佛駐在空中接引他往生,他向阿彌陀佛告假。他說《楞嚴經》自古以來註解,經義都不明,眉註沒有講得清楚,他向阿彌陀佛告假來註解《楞嚴經》,註好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也同意了,准了他的假,他是告假做這個註解的。

  他提出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天台家三止三觀都用的意識,一心三觀也不例外,《楞嚴經》講完全不用心意識,這是交光法師在註解裡給我們講清楚了。他這個稱之為新疏。所以《楞嚴》有新舊二派,舊派宗天台的三止三觀來解釋經,新派的不用三止三觀,用交光法師所說的捨識用根,不用心意識。本經這個《疏》是天台大師註的,他註用三止三觀;換句話說,還是用的心意識。心意識用得正確,用這個修行,《楞嚴經》上說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可以證到辟支佛的果位;換句話說,在淨宗裡面講,確實能夠修到事一心不亂,能到這個境界。在事一心不亂,大概經上講的這些境界都可以能夠成就,這個觀想能夠成就。如果要到真正圓滿的成就,必須是理一心不亂才真正見到。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佛教給我們的原則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註疏只是古大德修學提供我們的參考而已,我們用他來做參考是正確的,也不能夠完全死在註下,那就錯了,一定要依經。

  我們再看第二段,「觀菩薩」。

  【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

  花臺、蓮座是完全相同,佛菩薩統統一樣。當中是阿彌陀佛,左面的,就是阿彌陀佛左手邊的,是觀世音菩薩,右手邊的是大勢至菩薩。註解裡面,很有趣,註解裡講,「三聖設化,動靜必俱」,俱就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主二臣,非並非別,表乎三法,三妙融,真身既然,像合相似,觀二足佛,令妙觀成三」。這是觀西方三聖。在普通表法,佛是代表法性,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體起用,就是自性的作用。自性作用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德用可以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智,一類是行,在佛法裡面講解行,解是屬於智慧,行則是講生活行持。這就是二大菩薩,所以我們供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薩,不會供成三個菩薩、四個菩薩,不是這樣供法的,因為他表法的意思圓滿具足了。

  在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代表行,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他代表行門。大勢至菩薩代表解門,代表智慧,唯有智慧才是真正的勢力,真正有力。所以,慈悲一定要以智慧為基礎,這才叫順性的慈悲。如果沒有智,這個慈悲叫濫慈悲,那會有負面的影響,反而不好。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佛法非常重視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可是後人也有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是什麼原因?智慧失掉了!沒有智慧的慈悲,沒有智慧的方便,就壞了。佛法在今天,可以說衰微到這個樣子,就是理智失掉了,一昧的去濫慈悲。這是我們知道供養佛像他表法的義趣,實在講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他是代表一體的。下面再看「像放光」。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這段很重要,也很容易記。因為我們常常想,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大,人那麼多,我們去能見得到佛嗎?都很懷疑。不要說別的,我們臺灣不大,臺北市更小,臺北市兩百多萬市民,我們每個人能夠天天跟總統見面嗎?這都見不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人能夠計算得出來,那麼大,我們怎麼能天天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看這段經文才曉得,原來佛菩薩的化身每一寶樹下面都有西方三聖,西方三聖的數量跟那邊人的數量相等。所以每個人天天都見到佛,天天都不離佛,這好!這個境界我們在十方世界沒見過,經上沒有這樣說過的,唯獨西方世界,彌陀觀音勢至的化身『遍滿其國』。所以到西方世界,是常常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天天見面,天天在一塊,這就是他們的化身遍滿佛國。

  這一段註解裡面,我們看一百八十九面,倒數第四行,從第三句看起。「佛之身座,菩薩身座,三無差別」,菩薩身、菩薩座與佛身、佛座完全相同,這個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一樣。「唯首相各不同耳」,在頭部去看不一樣,「佛唯肉髻,不戴華冠」,佛的頭上是肉髻相,「二大士雖同戴華冠」,觀音、勢至都戴帽子。這個帽子,華冠是相同,只有一點不相同,觀音菩薩帽子當中是一尊佛像,這個佛像是站著的,立化佛。我說有一天有個人照了一張觀音像,他頭上帽子的佛像是打坐在那裡,我說這個不對,這不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帽子像是站著的。我說你這是什麼菩薩,我不知道,你要是觀音,這是冒充的觀音,不是真正的觀音,是仿冒的觀音。這也是要注意到。大勢至菩薩像帽子當中是個寶瓶,也是立著的一個寶瓶。就是這一點不同,除此之外完全相同。這個跟《無量壽經》上四十八願講的都一樣。

  我們再翻開來,看經文: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捨。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麤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這一段經文是說明在觀中聞法。水流、光明、寶樹這是無情說法,鳧雁眾鳥是有情說法,情與無情沒有一個不說法的,在這段經文上我們見到了。修行的人無論是在定中,是入定或者是出定,統統聽得到。就像前面那個觀想,睜開眼睛、閉著眼睛這個像都在前面。這個地方說,定中或者不是在定中,音聲統統聽到。可是你所聽到的一定要與經相應,如果不相應,那就是『妄想』,相應的,這是『麤見』,見到極樂世界。這是要辨別清楚的,不能把魔境當做佛境。所以,經典對我們學佛的人有兩個用途。第一個用途,是教給我們修行方法。我們也不知道怎麼修,經典裡有理論、有方法、有境界,是教我們。第二個用途,是我們修到相當境界的時候,它來給我們做證明。到我們修成的時候,我們所見到的境界,要拿經典來對照,一樣不一樣。譬如說我們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所見到的跟經上講的相不相同?如果完全相同,那是真的見到西方世界。如果不相同,那就不是的,那是假的。這個是很重要!經論上常常說佛佛道同,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決定是相同。容或不同,那是言語文字,可以說這裡也許有一點不同,所講的內容決定是相同。為什麼?是諸佛親證的境界,哪有不相同的道理?

  像這些地方如果我們多留意,現在這個世界假佛太多了,偽造的經典也很多,很容易受欺騙。遇到魔事的人太多了,我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好幾個人來找我。著了魔,實在講找我,我沒有法子,我沒有神通,我跟鬼神沒有往來。著到魔,要找到與鬼神有往來的那些人,他也許有方法給你調解。但是調解也是有限度的,也得看緣分。所以我勸同修老老實實的念佛,跟鬼神往來是愈少愈好,為什麼?我們是凡夫,惹不起。這個鬼神,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把他找來了很容易,以後你怎麼樣把他打發走,這個事情麻煩。他要不走,那給你帶來的麻煩就太多了,所以最好跟鬼神交往愈少愈好。我們不願意跟他交往,他也不會來找我們。我們喜歡神通,喜歡供養鬼神,喜歡跟他們往來,他覺得你還不錯,我們是好朋友,那交個朋友!這些都要注意到的。

  念咒,咒裡面許多都是鬼神名號,你把他念來,然後你怎麼把他念走?你們想念楞嚴咒,念大悲咒,真正的咒語就是最後的幾句,從「怛姪他」以下那是咒語,幾句話。前面統統是鬼神的名號,一個一個把他們叫來,叫來之後你不能好好的打發他,這個很麻煩。古時候這些大德他們真正有道行,每天用咒語施食供養鬼神,他真正得到利益。我們心不清淨,沒有道行,去學這個咒子,把鬼神招來了。鬼神一看,你也沒有道德,也沒有什麼修持,他瞧不起你。瞧不起你,好的鬼神他走了就算了,不理你,壞的鬼神有時候他欺負你,那個麻煩就大了。你不惹他,他不找你,你惹他,他會找你麻煩。現在我們看到這個世間,中國、外國太多了。所以我希望同修們,遇到這些事情不要把他介紹來看我,我沒有辦法。我現在曉得,從前好像廣欽法師還有點神通,大家知道的。現在我曉得臺南開心法師,他能夠看得出一些,他有一點感應。開心法師跟我也很好,我遇到這些疑難雜症,沒有法子,我就統統介紹給他。他實在講也不能怪我,我上次去看他,他送人名片,我說法師,你給我一張名片。他送我一盒。所以我現在有一盒名片,誰有疑難雜症我就送一張給他,叫他去找他。

  這是觀想當中有正觀、有邪觀,不能不留意。所以學佛就是要真誠,依教奉行,不求神通,也不求感應,這樣你的心正、行正,鬼神不敢惹你。尤其是一個真正念佛人,諸佛護念,龍天護持,邪門外道這些鬼神根本都不敢接近你,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不敢接近,哪裡會著魔?所以念佛的人著魔,這真叫冤枉,這決定不是真正念佛人,真正念佛人不會的。著魔最容易的是學密跟學禪,因為禪定裡面,定中他能見到鬼神。密宗裡面咒語許多都是鬼神名字,所以他們跟鬼神就比較接近,往來比較密切,容易惹麻煩。淨宗念佛,照理說是不可能有這些事情發生。

  底下一段是說「修觀利益」,一百九十一面,經文: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就是你觀想如果成就,現前就得『念佛三昧』,這個「念佛三昧」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就能夠得到。

  底下這一觀,是本經裡面最主要的一段,就是觀無量壽佛,我們這個經題是《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佛是第九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

  這是前面「聖像觀」,就是三聖像觀,觀成就更進一步觀無量壽佛。

  【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這個觀就相當之微細。

  【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億萬夜摩天閻浮檀金色。】

  佛的身相是金色的,經上講的金色,是取我們世間的黃金這種顏色相似而已,真正講起西方的金色,比我們這裡不曉得要超勝多少,我們這裡黃金跟他那裡不能比。但是我們這個世間再見不到更好的金色,不得已用這個來做比喻。所以此地講的不是講我們世人間的金色,講『夜摩天閻浮檀金色』。

  【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

  這是佛的身高。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

  我們讚佛偈裡面,「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就是從這段經文裡面來的,白毫宛轉五須彌。

  【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

  佛的身相,相好光明,實在講是無量無邊,經上略舉二種,白毫相、佛的眼睛,舉這兩種。

  【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佛身上的毛孔放光,『演出光明』,像須彌山一樣。佛的圓光,這是講頭部的圓光,有多大?『百億三千大世界』。

  【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這些讚佛偈全都是從這段經文裡面出來的。

  【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所以十方世界念佛的人再多,往生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絕對不會把你漏掉的,不會把你忘掉的,沒有這個事情。你想想阿彌陀佛的化身無量無邊,我們這個地方眾生起心動念,他都曉得,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怎麼會忘掉?沒有這個道理!我們凡夫事情多的時候,有時候很容易把事情忘掉。昨天的事情,今天都記不得了,這是常有的。西方極樂世界諸佛菩薩心地清淨,智慧神通廣大無邊,我們凡夫動個雜念他都知道。所以說什麼時候往生他也知道,到時候自然就來接引你。這是阿彌陀佛的身相。

  這個後頭這一句註解得好,在一百九十四面最後一行,我們從當中看起。「一一下」,這個一一就是經上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光明攝生」。四明尊者在《鈔》裡面講「生佛體同,雖土廣生多」,土是國土,十方諸佛國土無量無邊,這是講阿彌陀佛他教化範圍之大,是一切諸佛所不能比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般一尊佛的教化範圍是一個大千世界,也有佛教化範圍是兩個大千世界、三個大千世界,那都不多,唯獨阿彌陀佛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因為他是一切諸佛國土裡面念佛眾生統統生到西方世界,這個事情要搞清楚!搞清楚之後我們才明白一樁事實,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像是個佛教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是在諸佛剎土裡面辦的一個佛教大學。十方諸佛都是在外面去招生,替阿彌陀佛招生,招來的學生統統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娑婆世界招生,都送到西方世界去受訓去。才知道這個事情真相,才曉得這個法門之廣大無邊。不曉得實際狀況,無量無邊的法門擺在我們面前不曉得選擇,這麼多法門,我選哪個法門?真相搞清楚了,我們當然選擇這個法門,而且這個法門很容易去,也不困難。別的法門未必能成就,這個法門是決定可靠。所以雖然是土廣,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生多,念佛往生的人多,「攝無一失」,一個都不漏,臨終時佛來接引,一個都不會漏。

  這一句,就是一百九十五面第一行,它是註解,不應該頂格,經文才頂格,這個地方又印錯了。這個本子錯了不少,沒改過來很可惜,我們翻印應當把它改過來才好。好在這次印得不多,下一次印的時候希望把它改過來。在講座裡面,講這個本子還是好,這個本子精要。因為我們受時間的限制,比講《妙宗鈔》要方便得多,它是《妙宗鈔》的精要。

  下面一科是「觀成能見」:

  【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要細說說不盡。

  【但當憶想。令心眼見。】

  這是教給我們怎樣去想,怎麼樣見到這個境界。

  【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圓滿成就了。這是世尊親口為我們宣說的,見阿彌陀佛就是見十方一切諸佛,所以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生一切諸佛世界,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有許多學佛的人,想見這個佛,想親近那個菩薩,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能不能見得到?實在是個問題。我見到有些同參道友,他們對於彌勒菩薩的感情很重,一心一意都是念南無彌勒菩薩,念《彌勒下生經》,想親近彌勒菩薩,修彌勒淨土。有沒有把握去?大有問題。你看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虛雲老和尚是修彌勒淨土的,他是往生彌勒淨土。在老和尚年譜裡面所記載的,他到兜率內院聽彌勒菩薩講經,他是在定中去的,見到往生的幾個人,他所認識的幾個人,不多,只見到幾個熟人而已!可見得他難,真難!

  但是如果要修念彌陀法門,去見彌勒菩薩就太容易了。彌勒與淨土的關係非常之深,《無量壽經》後半部彌勒菩薩當機。所以,往生彌勒內院從西方極樂世界打個轉是近路,不要惹那麼多麻煩,很容易親近彌勒菩薩。而且彌勒菩薩對你還非常尊重,為什麼?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他特別要尊重你。你修彌勒淨土到內院去,你是他的學生,他對你可以不必要容氣。阿彌陀佛的弟子,那是貴客,要好好的接待,不一樣。

  【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後面這一句要緊。佛身我們很不容易觀成,在此地我們知道『佛心』,佛的心是什麼?佛心是無緣大慈。無緣就是無條件的,換句話說,就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生出來的慈悲心。這個慈悲心要是拿俗話來講,就是愛心,博愛兩個字也是出在《無量壽經》上的。這就是無緣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要培養這個心。大慈悲心對待眾生是要成就眾生,真正幫助他、成就他。大慈悲心不是偏愛、不是溺愛,該罵的時候還要罵,該打的時候還要打,該送到地獄的時候,還要把他送到地獄。要知道眼前利益他,來世得不到利益,這個不是慈悲。今世、來世對他有好處、有利益,後世得不到利益,還不是慈悲。由此可知,真正慈悲,慈悲到極處,是勸他往生西方世界,那真是慈悲到極處。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跟諸佛菩薩度化眾生的功德沒有兩樣。你用其他的法門不行,未必能成就,修不成,還是六道輪迴,所以那個利益有限,功德很少。唯獨這個法門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底下一段這是「舉益勸修」,我們看經文:

  【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這是講修學的功德利益。捨身之後,來生在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無生忍』,這個跟《無量壽經》上四十八願講的也相應。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就是得無生忍,七地以上。

  【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這一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我們,『智者』你有一點智慧的話,你不能把這個法門捨棄,『應當』是勸我們,『繫心諦觀』,這是修學的方法,繫心諦觀『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觀,沒有這個能力觀,我們執持名號,一心繫念,稱念阿彌陀佛,跟觀阿彌陀佛這種修法沒有兩樣,成就的功德完全相同。所以,李老師在講《無量壽經》的眉註上講,不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他說「非愚即狂」,愚是愚痴,要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換句話說,正常人,就是有一點智慧的人,沒有不發願求生西方的。李老師這個話,跟經上所說的、跟古來祖師大德勸勉我們的完全相同。

  他就是讀到阿闍王子五百人這一段事情,他有三點警覺。第一個,你看看阿闍王子他們過去的因果。「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還有隔陰之迷,還退轉。住菩薩道,可見得他從前是菩薩,現在是去做王子、去做長者,退轉了。過去生中的事情完全不知道,隔陰之迷,供養四百億佛還有隔陰之迷,還要退轉。善根還是少,還不夠厚,只是聽釋迦牟尼佛講西方極樂世界心裡很歡喜,動一個念頭,將來我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只動這麼一念。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我這一生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還沒動。所以,他能不能往生還不一定。這是警覺的第一點。第二點,雖然有這個因,如果緣不成熟,這一生不能真正求生;換句話說,還得要隨業流轉,六道裡頭還有很長時間要經歷,苦難還是要受。所以第三點他就講,若不求生西方淨土,那非愚即狂,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一句經文非常重要。

  【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間眉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這教給我們觀法。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明,光中又化無量無邊諸佛,從哪裡觀起?從『白毫』觀起,從一個相觀起,一相觀成,其他的相自然都會現前。

  【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在授記。是為徧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邪、正需要辨別,見一佛就見一切佛,生一土生一切土,唯獨這個法門。

  好,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