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  (第五集)  1990/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2-0005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頁倒數第四行:

  「二名字即,此至究竟,皆修德也,須論損益,及以高下,此位是修德之始。」前面一段,「六即佛」裡面講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道理實在講就是事實真相,每個人本來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換句話說,我們原來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福報。本來有,現在沒有了,跑到哪裡去了?佛告訴我們,本有的並沒有失掉,還在自己身上,就是我們這個肉身是統統都具足。具足而不能現前,得不到受用,這就講迷失了自己。好像我們家裡頭有寶藏,自己忘掉了,冤枉受這種貧窮的苦報。佛出現在世間,他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自己本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我們讀《無量壽經》、讀《阿彌陀經》,曉得阿彌陀佛的富貴、阿彌陀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自在,我們念了很羨慕,殊不知我們自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他的智慧、德能他起用了,他統統都用在生活上,我們智慧、德能、福報藏在家裡沒拿出來,問題就在此地。現在要怎樣把我們本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顯示出來,我們也像諸佛如來一樣的起用?這就要靠修,要靠修德。對於修德,我們生起充分的信心,信心從哪裡建立?就從理上建立。像《起信論》上所講,本覺本有,天台講六即佛,「理即佛」是我們本有,理就是真如本性,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所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根據這個理,我們對於修德就生了充分的信心。今天講「名字即佛」,這是修行的開始,開始裡面有損有益,損益拿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我們修行功夫有進有退。進退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到退步的時候,自己就沮喪、就灰心,信心失掉了,有進有退,進退是正常的現象,我們要知道。我們看他的本文,在三十一面第二行。

  「如斯之理,佛若不說,無能知者。」這句話是承前面「理即佛」說的。這個理是真理,佛要不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我們怎麼會知道?佛出現在世間,對我們最大的恩德就是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底下引用《法華經》上說,「法華云,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暝」。這就講世間要沒有佛出現,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永遠不瞭解。世間雖然有很多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們也算是很不錯,對於宇宙人生有種種的解釋。可是這許多的解釋都不圓滿,都不究竟,要拿佛法來講,叫瞎子摸象。摸到大腿,象什麼樣子?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耳朵,象像什麼樣子?象像一把扇子。這就是今天全世界古今中外的這些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解釋,可以說都是片斷,不是全體,絕對不是事實真相。

  如果講瞎子摸象,給諸位說,總算是摸到了,還算是不錯,沒有見到全體,是見到部分。其實連瞎子摸象還不如,怎麼?摸到石頭以為是大象,這不是大錯特錯嗎?這是真的,確實是如此。以凡夫的知見,在那裡猜測宇宙人生的真相,決定得不到。所以佛不出世,的確我們永遠住在黑暗的時代。現在這個世界這樣的混亂,有沒有方法叫這個世界恢復正常的秩序?我們看眼前這個現象,這個世界至少還要苦難三、五十年,還有大的苦難,為什麼?不經過很大的苦難,這些人不會靜下來認真去反省。所以還要有重大的打擊,他才會認真去反省一下。真正反省之後,如果不念孔老夫子的書,不念大乘佛法,這個世界沒有安寧的日子,不可能恢復到正常的秩序。正常秩序是什麼?就是孔老夫子講的五倫十義。這個說法,說老實話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都可以接受的,都歡喜接受的,可惜沒有人告訴他,他不知道。

  佛法更徹底、更究竟、更圓滿,可惜的就是他一生沒有聽說過。大乘佛法特別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可以說是大乘佛法的精華、大乘佛法的代表。我實在沒想到,這兩、三年來能夠在臺灣這樣的普及,這是好現象。從這點看,我們對臺灣,很多預言上說臺灣是寶島、是福地,我們有了信心。看臺灣這個現象,不像是福地,不像是寶島,但是現在看大家這樣認真的去讀經、去修行,是個好現象的開始。換句話說,病,大家是知道了,病痛是曉得了,要用什麼藥來治?現在藥方也找到了。藥方雖然找到了,還沒有吃藥,沒吃藥病還是不會好的。藥方找到,要照著藥方去服,才能對治。這個藥方得來不容易,得來之後就要想辦法對治,但是對治,我們把藥拿來,還要去煎藥,還要去熬藥,還是有一段時間,不能把這個藥拿來就吃,這不是成藥。

  所以我教給同修們,先要把經念熟,要念背,要背得很熟。這個背誦是什麼?這是在煎藥、在熬藥,還沒吃。不要以為我念得這麼多遍,很不錯了,你還沒吃藥,你不過在煎、熬就是了,熬得不錯,快熬好了,快煎好了。吃了才能把病治好,在那裡煎、熬治不了病的。病是什麼?是妄想、執著、煩惱,是這些東西。到什麼時候開始治病?就是你那個藥熬好之後,可以吃了,可以治病。所以背熟之後,真修了,真正修行才開始。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一個妄念沒有,這叫治病。如果這個經念一遍當中打個妄想,就不算,從頭再念,必須要念到這個經從頭念到尾不起一個妄念,這叫服藥,這叫治病。然後一天念五遍,念十遍都不起一個妄想,這樣念個兩、三年,確實你的無明、執著逐漸真的減少,功夫得力了。到那時候不念經可以了,一句佛號就行了,這一句佛號就能與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為什麼我們現在念佛不相應?就是無明煩惱太重,障礙了念佛的功德,所以念佛沒有效果。我們今天用讀經這種方法,開始斷煩惱,用這個方法破煩惱障、破所知障,二障稍為消除一些了,功夫才能夠得力。年歲大的人念經是困難,背誦是困難,但是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專心執持名號就好,一樣有成就。把憂慮、牽掛要減少、要放下,一樣能夠得到念佛三昧。但是年輕人還是要從基礎上奠定根基,這條路非常的穩當,千萬不能夠疏忽。

  「名字即佛」,只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了,知道怎麼樣?沒開始做。但是知道是修行的開始,不知道,想修也不曉得從哪裡修起;知道了之後,就知道我們從什麼地方修。我們把這段文念一念,下面他引用《涅槃經》上的一段話,「涅槃云,於無量世,亦不聞有如來出世,大乘經名」。這就是沒有佛的時候,不知道佛的名字,也不曉得經典的名稱。大乘經典名稱都不曉得,那還談到經文、經義,當然更不知道。「若佛出世,方能闡智慧日,識三寶之光明,開甘露門,知十號之妙味,因說生解,於寶適悅。」佛出現在世間,佛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知道自己有佛性,才知道自己有無量的智慧德能。諸佛如來都有十個通號,十個通號顯示本性本具的德能。佛有,我們各個人都有,只是佛得受用,我們不得受用,雖不得受用,聽說自己有也非常的歡喜。這叫「名字即佛」。名字即佛可以說這是很普遍的,凡是修學大乘佛法的都在這個位子。初修,像我們現在就在這個位子上,我們現在是名字即佛,只是明白一點佛法的道理,有沒有開始修?沒,還沒修,只是知道這麼一回事。

  底下一段這就開始修了,底下一段是「觀行即」,我們看第三,在第三十二面倒數第四行。「三觀行即,此中觀法,直觀心性,故託他佛,而為所緣,今明對塵,即成觀佛,其中念念覺知之心,名觀行佛。」這一段解釋「觀行佛」三個字的含義。觀行才真修,觀是觀照,就是我剛才跟諸位說的,就用念經這個方法來觀照。一部經念下去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才叫觀行,這才真正叫觀行。可見得我們今天就是念經念上幾千遍,這裡面還有妄想,還不算是真正用功夫,那在名字即,第一個階段裡。第二個階段是真正用功了,用功就是真正要斷煩惱,真正要破無明。這是真正用功夫,這才叫觀行。觀行就是功夫得力,在淨土裡面講,觀行即就是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所以不要看輕它,這功夫是剛剛得力,在淨土法門裡頭,它就起很大的作用。在其他法門裡頭不行,為什麼?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到底下一個階段「相似即佛」那才行。相似即佛在我們淨土宗是事一心不亂,那往生西方淨土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那個不太容易成就,這個容易成就,觀行容易成就,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觀行,此中觀法,觀是修行,這個經有十六觀,十六種方法讓我們修。十六種方法真的是有難有易,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十六種方法只要你一種成就就行了。不是叫十六種統統成就,不是的,一種成就就可以,就能超越三界往生淨土。十六種裡面最難的是觀佛,這個經題上「觀無量壽佛」,說老實話觀無量壽佛是最難的。我們不要說觀佛,我們說想一個人,觀是觀想,想一個人。想這個人的面相,想他的眼睛、想他的眉毛、想他的鼻子,要想的這個人就在我們面前,這都不容易。佛的面相可不得了,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從哪裡想起?所以這十六觀裡頭,觀佛相是最難。也有最容易的,最容易是什麼?是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也在十六觀之中,是十六觀裡面的一種,最容易的,最難的是觀佛,最容易的是念佛名號。所以你看《無量壽經》裡面所提倡的、《阿彌陀經》裡面所提倡的,都是執持名號。

  諸位要曉得,執持名號是十六種觀法之一,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觀行,你觀無量壽佛、觀日觀、水觀,也是觀行。所以,觀行裡面就包括十六種,我們在裡頭選擇一種就好。實際上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這十六種觀行裡面,已經替我們選好了持名念佛。我們果然能夠遵守佛菩薩給我們的選擇,決定不會錯。十六觀包括持名在內,諸位要知道,都是「直觀心性」,這個道理一般念佛的人知道就不多了。你曉得這個道理,你才知道古人所講的,起心念佛就是始覺,所念之佛,就是阿彌陀佛,即是本覺,起心念佛就是始覺合本覺,這就是直觀心性。祖師大德所講的話,跟經上一對照,沒錯。因此,念佛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許多人不知道這念佛真實功德,所以他不念,他念佛的興趣提不起來;換句話說,不知道念佛的好處。在這個地方我們曉得念佛的好處。

  他的方法,前面加個觀,觀底下有個法,觀法。法是講方法,方法很巧妙是「託他佛,而為所緣」。他佛是什麼?我們造個佛像,阿彌陀佛的佛像,這他佛,從他佛把自佛引發起來,念佛要這個念法。借西方阿彌陀佛,把我們自性阿彌陀給念出來,念出來之後,自他不二,這就成功了。修行方法的原理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這裡頭沒有迷信,確實有理論依據。所以我們常常看佛像,常常念佛名,念佛名還不能夠降伏妄念,《金剛經》上講「云何降伏其心」,那個心是指妄念,念這個佛號還不能降伏妄念,可以加觀想。觀想是觀什麼?就想佛像。想佛像,諸位同修要記住,最好想一尊佛像,容易攝心,想很多佛像沒有辦法攝心;換句話說,妄想控制不住。一生當中只想一個佛像,那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在佛像裡面喜歡哪一尊佛像,這尊佛像我一生盡形壽供養。

  現在很方便,從前攜帶一尊佛像很難。蘇東坡當年在世的時候,他是畫的佛像,畫了裱好了一卷。他走到什麼地方他都帶著,走到哪裡他就把佛像掛起來,觀想念佛。他自己說「這是我西方公據」,這個西方公據是蘇東坡說出來的。可是蘇東坡一生他的習氣太重,他沒能往生,雖然一生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的原因就是文人的習氣,喜歡作詩、喜歡填詞、喜歡寫文章,喜歡搞這個東西,把自己往生西方的事耽誤掉了。所以,我在臺中學佛的時候,剛剛親近李老師還沒有出家,沒出家的時候李老師就警告我。因為我也很喜歡讀書,他就提出警告,古人不要學蘇東坡,今人不要學梁啟超。這兩個人在佛法上都很有名氣,都沒有成就,煩惱習氣沒有斷。那時候李老師就建議我,他說你最好學印光法師。所以我們學佛要有個榜樣,要有個樣子,我要學他,你看蕅益大師就是以蓮池大師為榜樣,他學蓮池。所以古人善學的,他都會找個樣子,我跟他學,學得跟他一模一樣。如果我們不用一般人做榜樣,阿彌陀佛是最好的榜樣。阿彌陀佛怎麼學法?《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介紹,你照《無量壽經》上依教奉行,那就直接學阿彌陀佛。

  所以我勸同修們,早課念四十八願,念四十八願就是學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晚課念《無量壽經》三十三到三十七章,遵守阿彌陀佛的教訓,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行為,使我們的行持跟阿彌陀佛也相同。這就是直接學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做為自己的修行榜樣,這是最好的。所以佛像,塑的像不好帶,現在印刷術很發達,我們這裡有印的很多佛像。這尊佛像也印了,那一邊我們供了十年了,那尊佛像我們也印了。那個佛像我的印象非常之深,我自己現在帶到國外,就是帶的照相做的版,照相做的我覺得比真的像還好看。所以實在我們可以隨時帶在身上,常常看這尊佛像,將來我們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佛沒有相,隨緣現相,我們心裡頭歡喜哪個相,佛就現哪個相。我一生都看這個相、想這個相,將來阿彌陀佛來接引,一定現這個相,決定不錯。很熟了,天天看他,看了多少年,佛這下真的來了,從前看照片,現在真的人來了,所以特別親切。因此我們供佛像不要隨便換,選到自己喜歡的相,一生就供養這一尊,這個觀行容易得力。

  我們看本文,在三十二頁最後一行。「觀行佛者,觀佛相好」,這就常常想佛,我們想佛就不會打妄想。凡夫這個心它會想,你要是不想佛,它就亂七八糟想,想其他的事情就是造六道輪迴的業,想阿彌陀佛就是造往生西方的淨業,這關係太大了。所以我們不想佛想誰?佛像,底下說「如鑄金像」,鑄是鑄造,金像,在古時候,好的佛像用鎏金,合金,合金是金銀銅鐵錫混合起來鑄造的佛像,造成之後,像的外面再貼金。實在講這樣的像,我們要緊的是在修觀想,修觀想不要供養這些珍寶。為什麼?在從前那個社會可以,社會安定,人心厚道。現在你家裡藏有寶物,什麼小偷、強盜目標都對著你,反而找來很多麻煩,自己提心吊膽,那是有礙修行。今天我們供養佛像,供養彩畫的,你要,送你一張,我們多的很。所以說不要擔心這個。也不要收藏這些古董,很麻煩,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這些憂患。佛像一定要選自己歡喜的,別人歡喜我不歡喜,我歡喜的別人未必歡喜,選自己歡喜的去供養,這個就好。

  「心緣妙色,與眼作對」,就是叫你眼睛常常看。現在人說起來,跟古人相比,有比古人方便處,也有不如處。不如處是社會道德的淪落,社會的不安定,這是不如古人處;科技發達帶來很多便利,古人不如今人處。譬如說經本,古人得一本經本不容易,太難了!我們在臺灣,在這方面的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對經本沒有重視它。你要到大陸上去,大陸上學佛的人對於一本經書,如獲至寶!為什麼?得不到。我們《大藏經》送到大陸,我是沒有親眼看到,但是照片上看到。他們怎麼去迎接?穿袍搭衣跪在地上,《大藏經》頂在頭上,這樣迎接的,我們看到真感動。我們這裡《大藏經》丟來丟去,那叫大陸人看到心裡多難過!這是什麼?他們得不到。我們是得到太方便,太容易得到了。我們現在經書送到大陸去,人家拿到都當寶貝,大陸上人太多,書太少了。雖然這些年來我們送了三、四十萬冊進去,三、四十萬冊一進去就沒有了,看不見了。地方太大,人太多,物以稀為貴。

  在臺灣,我們這裡印的佛像很多,你請個十張、二十張,我們這兒都有。你家裡每個房間都可以掛佛像,每個房間裡都可以看得到佛,這幫助你觀想,提醒你念念想佛。真正修淨土的人沒有任何忌諱,臥房裡面都可以掛佛像,為什麼?讓我在二六時中一天到晚不離開佛。所以這裡不要講客氣,不要講恭敬,不要講忌諱,統統沒有。父子之間還有什麼忌諱?沒有忌諱;師生之間沒有忌諱。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要尊重,那就要客氣,臥房裡不乾淨的地方不可以掛。真正想生西方,那就不必講了,為什麼?我要達到我的目的,念念之中我不離開佛。

  所以一個求生西方跟不求生西方,供養佛像是不一樣的,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有很多人說,佛像有什麼地方不能供,那個說法也對的。為什麼?他不生西方,他不想求生西方,他不念阿彌陀佛,那是對的,要對佛像要恭敬,有禮貌。真正想生西方,就跟小孩子依賴父母一樣,一步也不肯離,那就什麼顧忌都沒有。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步也不離,我們就像小孩一樣,要依靠父母,一步不能離,不看見就不行,不看見就哭了,那就什麼地方都可以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的。我們對別人也要這樣告訴他,他不念佛,不求西方淨土,修其他的法門,供佛像應當供在佛堂,或者供在家裡客廳,不可以隨便供。如果他真的這一生想求生西方,那你就告訴他,什麼地方都可以供,除了洗手間、廁所不乾淨,不要供佛像之外,哪裡都可以供。

  「開眼閉目,若明若暗,常得不離見佛世尊。」睜開眼睛、閉著眼睛,白天、晚上,時時刻刻不離阿彌陀佛。為什麼?如果不想阿彌陀佛,一定就是胡思亂想,我們用這個方法把我們一切妄想、執著打掉。所以這是一種方法,恢復到自性清淨心。這個方法在所有法門裡面,是最殊勝、最巧妙的一個方法。現代科技發達,這是古人沒有辦法享受到的,用錄音帶念佛號,這是個方法。所以真正念佛人,你的家庭或者是道場,這一句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日夜不能斷,不能說晚上睡覺就斷了,那不行。過去淨土宗的道場,就是念佛堂,念佛堂裡面的佛號決定沒有中斷的,中斷了那就不叫念佛道場。晚上怎麼辦?晚上輪流念,四個人一班,輪班念,所以他晚上佛號也不斷,一年到頭都不斷。他分班,當班的一定要去念,不當班的,你睡眠少你可以隨喜念,你可以跟著一起念,當班的是一定要念,用這個方法佛號不斷。

  現在我們人少,沒法子輪流,我們可以用錄音帶。尤其現在念佛機太好了,它不要帶子,日夜去念它都不會壞。你們不妨試試看,一個念佛機看看能用多久?把它打開之後不要關上,日夜念。聲音不要太大,太大了會吵別人做事情。聲音小小的,若有若無,心一靜下來,馬上就聽到佛號。當你有事情的時候也不妨礙,這樣就好,家庭就是道場。這是利用現在科技的方便。

  下面文說「從大相海,流出小相,浩浩漾漾如大劫水,周眸遍覽,無非佛界」。大相是佛的報身,我們在讚佛偈裡面稱讚阿彌陀佛「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這是大相。從佛相,剛才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毫放無量光,光中又化無量佛,化佛就流出小相,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阿彌陀佛了。像我們現在所供佛,我們佛堂裡面供一尊大的阿彌陀佛像,每個角落裡面供的小的阿彌陀像,我們小張的也印的很多,隨時隨處都可以供養。真正這個念佛堂的四周圍,統統供養阿彌陀佛像,不管你轉到哪個方向,你的眼睛都看到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在從前念佛堂,因為是塑的像,他只塑一尊像供養在那裡,沒有辦法遍處都能見得到。現在我們用印刷照相,可以把佛像化成每個角落都有,無論轉到哪個地方都能夠見到阿彌陀佛。

  在我們的周圍環境,庭院裡面,我們佛像沒有那麼多,現在我們印的有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貼紙。你在你周邊環境,四處都可以貼,無論走到哪裡都看到阿彌陀佛。臺灣是個大環境,你看在臺灣走到哪裡,你都看到什麼電線桿、牆壁上都貼到南無阿彌陀佛。現在我看那個計程車、私家車,也有不少前後都貼著阿彌陀佛,幫助我們觀行。這個實在值得提倡,在國外到處亂貼是不行的,是犯法的。在臺灣貼阿彌陀佛,連警察都歡迎,臺灣實在是佛國。希望阿彌陀佛的像,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在臺灣每個角落,每條街道上我們都能看到。貼阿彌陀佛名號的是很普遍,貼阿彌陀佛的佛像還沒有人提倡。希望我們這一會的同修努力來提倡,印阿彌陀佛的佛像能夠貼上,那就更好了,更容易便利觀行,真正做到周眸遍覽,我們眼睛看到普遍了,無非佛界。「念一佛,與十方佛等,念現在佛,與三世佛等,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念色身,念法門,念實相。」這是真正修行功夫得力之時。好,我們下課,休息幾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