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第二十五集)  1988/2  台灣大專講座  檔名:03-001-0025

  底下這段經文是說這個人往生的瑞相。雖然見到是化佛,就是西方三聖的化身,我們也不能看輕,化身非真佛,你這樣想法就錯了,化身還是真佛。化身的相好莊嚴跟真佛很相似,但是身就沒有那麼大,所以你看到佛來,那個佛就跟我們人差不多大,差不多高,這見的是化身。前面講,佛的身相都非常的高大。甚至於有些人,這老人過去的時候確實見到佛來接引。佛的身相不太大,有時候看到的比人的身量還小,但確實是佛來接引,這是沒錯的,往往這些瑞相使家裡人生起信心。美國達拉斯佛教會的董事長,蔡文雄居士,他就是因為見到佛相才信佛的。他父親過世的時候也是念佛往生,他看到佛來接引,他只看到一尊,就是阿彌陀佛,沒有看到觀音勢至。而且這個佛相是坐相,不是站相,出現在他房子的窗戶上,他說大概有十幾分鐘,所以不是眼睛看花,一看就沒有了。十幾分鐘這個相才消失,他看得很真切,一點都沒錯。他是從這個地方發心信佛,佛來接引,他看到的。

  底下經文敘說化佛來迎接他、稱讚他:

  【以汝稱名故。】

  因為你念佛。

  【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來接引他。念佛滅罪怎麼滅法,你自己要曉得,如果只念這句佛號,心理完全沒有改變,念是念,罪沒有滅,只可以說沒有繼續再造罪,因為念佛不會造罪,就是沒有繼續再造罪,罪並沒有消滅掉。如果你能轉變念頭,罪就滅了,所以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

  這也是佛光照注這個人。

  【遍滿其室。】

  佛光照的時候也是給你加持。所以念佛,你要是念到能伏煩惱,佛光一照你煩惱就斷,這是佛力的加持,所以《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玄奘大師不反對,就是這個道理。梵文原本上不是一心不亂,是繫心不亂,你看玄奘大師的譯本就曉得是繫心不亂。鳩摩羅什把它翻成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在臨命終時佛光加持使你得到的,所以他不算錯。

  【見已歡喜。即便命終。】

  可見得往生是活著往生的,命終之前看到佛,跟佛走的,不是死了以後才走的。諸位要曉得,凡是往生都是活著去的。

  【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這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化生。蓮花都是自己栽培的,你在此地發心求願往生,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你念的功夫愈切,就是念得很如法、很得力,真正能伏煩惱、斷煩惱,能轉識成智,你這朵蓮花就愈長愈大,光色就愈來愈好。所以大本經講蓮花小的有一由旬,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美不勝收。我們為將來打算就要認真學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看到哪個蓮花大,你說當時你為什麼不努力?你要是認真努力,你也有大蓮花,這是要認真用功的。

  【經七七日。蓮華乃敷。】

  『敷』就是開了,他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蓮花才開。

  【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

  因為他從前曾經聽過經,聽的經不甚理解,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觀音勢至給他重講,這一講,一聽,他就大徹大悟。

  【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這個『初地』是別教初地,就是圓教的初住,換句話說,就得理一心不亂。諸位不要看十小劫這時間很長,其實很短,怎麼說很短?我們要從別的法門修,修到須陀洹開始,從這裡才算起,須陀洹以前不算數,從須陀洹算起要修滿一個阿僧祇劫才到這個地位。你這裡十小劫就到了,太快了,從須陀洹算起,算一個阿僧祇劫,不能比,速度太快,譬如人家要兩年,你兩個小時就成就,太快了,實在是當生成就的佛法。

  【是名下品上生者。】

  所以看下品上生以及中品下生,可以說與我們現前這個狀況完全相同,所以我們真是學佛要往生的時候都是在這個品位,但是你自己努力確實能夠爭取上三品,決定不是說我們不可能上品上生,決定可能,你把這部經仔細研究,是可能的。你只要修上品的因就得上品果,如果像我們現在這種修法,修得很如法,也是中品以及下品上生的果。

  註解裡面有一句很重要,在一百五十三面第一行第三句,「若在生前」,就是像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值遇知識」,就是你遇到真正善知識,「教以稱佛」,就是把念佛法門的道理、方法、境界統統教給你,你遇緣好,「則中上品可希冀矣」,中品、上品我們都有希望,真是善導大師講的遇緣不同。古德在《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這個因緣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句話講得完全正確,沒有一絲毫誇張。你遇到這殊勝的因緣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把這個事情的眉目才搞清楚。我們這一會就是希有難逢之一日,雖然沒講清楚,大致給你都說出來,路指出來要你自己去走,那就是三經合參。

  三經的註解,《無量壽經》以黃念祖的註解為主。《彌陀經》是以《要解》與《疏鈔》為主修。《觀無量壽佛經》是以《妙宗鈔》,《觀經疏鈔演義》是《妙宗鈔》的引導,你念了這個再念《妙宗鈔》就不困難。以《妙宗鈔》,以善導大師的《四帖疏》,用這兩種註解為主。淨土三經的註疏你合起來研究,你這一生有把握往生,確實有把握。再看底下一段,下品中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

  這就是破戒之人。

  【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我們看到這一段,再看看現前佛教界,這樣的人確實是有,尤其要反省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這點非常重要。如果一反省,我自己確實是這類人,那你就得要小心,換句話說,你要不往生西方,將來就墮地獄,你就這兩條路。前面的還有餓鬼、畜生、人天可以選擇,這沒有選擇,往生不成就墮地獄,這個事情麻煩大,你要格外努力用功,非求往生不可。宋朝瑩珂法師就是那樣的人,他念佛往生,他之所以會念佛往生就是因為他曉得他要墮地獄,他一生所造的罪業跟這部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所以他知道,如果想不墮地獄,那非求往生不可,在《往生傳》裡面可以看得到。依照這個方法真幹,這才能自己救自己。

  破戒這容易懂。『偷僧祇物』,僧祇物就是常住之物,寺廟裡面常住的。常住物,他要向十方眾生結罪。過去寺院叢林是屬於整個佛教僧團的,所以你偷他一樣東西,你得罪誰?得罪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出家人,這個事情麻煩,這個罪太重了,算不清的。所以常住物決定不能偷盜,應當加以愛護,就是無意損壞,罪過都很深。但是現在一般的寺廟,這寺廟常住物有人要偷盜的時候,沒有那麼重的罪,為什麼沒有那麼重的罪?現在的寺廟不是十方道場,都是屬於私有財產,不是十方的,十方的那個就不得了。現在寺廟都是屬於自己的,產權也是自己的,哪個人要來想掛單,我高興讓他住就讓他住,我不高興就可以不讓他住;他來了,我喜歡他就招待他吃一餐飯,我不喜歡他,理都不理他,這不是十方的。十方那個常住,只要是出家人,你是真正受過戒的,你到那裡掛單,不能拒絕,你到那裡,一定他要供養,所以一切寺廟等於都是出家人自己的家一樣。出了家,沒有家,所有寺廟都是你自己的家,那個道場叫十方道場。現在在台灣,我沒有看到有十方道場,我們去哪個廟裡都跟那個廟裡住持當家都有人情的,都有私交關係的,這才行;沒有關係的,人家不會接待我們。所以這是現代可以說沒有了,沒有也不應該盜,盜總是犯盜戒,就是罪過沒有這麼重。

  『盜現前僧物』,這「現前」有兩種,這個註子裡頭,有常住、十方常住、現前、十方現前。僧祇物是寺廟裡面這些不動產,他的土地、房屋,你不能夠佔有。現前僧物就是動產,就是常住物,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家可以拿得去的,出家人衣食住行生活所需要的這些物資,這就是現前僧物。什麼叫十方現前?這出家人過世後所遺留的東西,譬如他還遺留有衣服,甚至於還遺留著有錢財,這個衣服、錢財沒有經過寺廟大眾開會、處分,應該怎麼樣分配之前,他遺留下來的財物叫十方現前。如果開會通過要怎麼樣的分配,那就變成這現前的現前,註解裡頭說得很詳細。

  什麼叫『不淨說法』?講經說法的目的在名聞利養,這就不淨。人家請我講經先要商量供養多少錢,如果錢太少我不去講,這個不乾淨。甚至還有錢他不要,他要打知名度,這也不行,總是為了名聞利養去講經說法,這個叫不淨說法,這都是有罪過的。

  『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天天在那裡造作惡業不曉得,以為這惡業是他的本事,是他的光榮,他名聞利養都得到了。『如此罪人,以惡業故』,他將來必定墮地獄。一個僧團裡面一切的受用是平等的,不平等的受用都是侵犯常住,所以團體生活有團體生活的規矩。

  他在臨命終的時候,這個時候後悔都很難,必須真正的懺悔,改過自新,曉得過去所做的統統做錯了,從此以後永不再造,要發這勇猛的心,他這個罪業才能夠消除,所以這是在臨命終時遇到真正善知識幫助他。正如同瑩珂法師一樣,他是沒有在臨命終時,他覺悟得快,因為他也是常常看經,經上這一對照,也許就是看到這部經,就曉得將來必定墮地獄,恐怖的心生起來了。所以他求教於他的同參道友,同參告訴他,勸他念佛,給他《往生傳》看,看了之後,激發自己的道心,知道唯一一條生路就是求生淨土。他念了三天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再過三天他往生了,他也沒有害病,他那個道友是他真正的善知識。有些人自以為聰明,至死都不悟的,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家總要覺悟到,人一生最大的事情是生死大事,實在上這個話要講死生大事,為什麼?我們這裡死了,底下又來生,他就生了。好死決定好生,你要記住這個道理。人在死的時候清楚明白不顛倒,這個人決定不墮惡道;糊裡糊塗,他才會墮惡道。清清楚楚,誰願意到惡道去?不會的。所以你看到一個人臨死的時候要是迷惑顛倒,那都是三惡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縱然不學佛,他來生也是人天果報。所以死是大事,決定不能糊塗,不能迷惑顛倒。臨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痛苦,他最後一聲佛號決定往生,所以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決定在臨終的一念。你一生念佛,臨終迷惑就完了,你還是六道輪迴。所以我們講修福,修什麼福報?修臨終那一念清清楚楚的福報,這是真正的福報,不要走得迷惑顛倒。當然最好,看多少人都能夠預知時至,我們為什麼不能預知時至?說老實話,之所以不能預知時至,就是你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你放不下。你真正一切放下,哪有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放下,心裡頭二六時中只掛念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決定不會錯。

  所以他在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給他說淨土的好處。往生淨土不難,只要真正回心轉意,真正懺悔。所以下品往生要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自己清楚,你迷惑顛倒,善知識再勸,他聽不進去,他聽不明白,這沒有辦法,他也念不出來,所以第一個要自己清楚。第二個要遇到真正善知識,第三個是真正懺悔,真正發悔改之心,這樣發願往生他才能夠去。所以要曉得這個條件在臨命終時要具足實在不容易,這不是僥倖能夠得到的。

  我們再看下面文,他真正這機緣成熟了,境界馬上就變了,『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

  【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

  臨終佛來接引。

  【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

  前面下品上生的,七七日蓮花就開了;下品中生的就要經六劫,花才開,為什麼?造的業太重,懺悔的力量也不是非常強,雖然是真正懺悔,力量不是絕對的強。

  【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這都容易懂。再看下品下生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

  這個罪是極重的,比前面那個罪還要重。

  【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

  就是決定墮阿鼻地獄。

  【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下品下生章看起來好像很容易,這個人只是在臨終的時候才聞到佛法,一生從來都沒有聞過佛法的,造這個罪業是成了習慣,惡習氣太深,臨死的時候地獄相現前,像什麼人?像唐朝的張善和,張善和就是這樣下品下生的。他是個屠夫,一生殺牛,殺業太重,臨命終時他看到許多牛頭人來向他討命,這是地獄相現前,他是恐怖極了,大聲叫救命。他的運氣好,緣好,正好就有一位出家人從他門口經過,聽到他喊救命,就看看什麼事情。他就講好多牛頭人問他要命,這個時候說什麼都來不及,這位出家人就勸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點一把香叫他拿在手上,叫他大聲的念,念不到十聲,他就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他往生了。這樁事情看起來容易,智者大師在《十疑論》裡頭把這個事情辨別得詳詳細細。這樣的人,張善和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是不容易,他必定是過去生中修的有很大的善根才遇到這個緣。臨命終時不顛倒,勸他,他真肯聽,他真正認錯,過去殺生錯了,真正認錯,真正懺悔,所以他是為苦逼,真是叫臨時抱佛腳,這是十念念佛往生的一個證據,《往生傳》裡頭確實有這個人,確實是像經上講的這個樣子,過去善根深厚。

  假如一病不起,不省人事,那就沒有法子,我們見到這樣走的人很多。不要說別的,我初出家的時候就遇到一位居士,是圓山念佛會的副會長,林道棨居士,福州人,他會敲法器,每個星期念佛會來領眾,臨命終時一塌糊塗。他是得癌症過世的,非常的痛苦,痛苦到聽到佛法就討厭,大家就給他助念,他不讓人助念,聽到佛號就反對,就要罵人,佛都不能念,不但自己不能念,不准別人念,這樣走的,你說這個業障多重!所以我們看看這個經典上講,這念佛往生不是簡單事情,他造的什麼業我們就不知道了。

  所以諸位要記住,學佛有沒有成就要看臨終那一著。你平常造善造惡、自欺欺人,人家看不出來,甚至於對你恭敬讚歎,走的時候尾巴露出來,原形畢現,決定騙不了人。所以今天我深深的感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因為我看到好多往生的,預知時至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是在家人,看到許多出家人都是躺著走的,都是病苦不堪走的。為什麼?在家人雖然造業,造得輕,出家人跟在家人造一樣的業,出家人的罪比在家人重十倍都不止。在家人造罪業,他沒有受戒;出家人受了戒,這個罪就加重。而且出家人造罪還有個最大的罪名,破和合僧,破壞佛教的形象,這個不得了,十方諸佛都不原諒你。出家人是代表僧團,代表佛法,你要讓一切眾生見到你起恭敬心,起效法的心理,他能發心學佛。你做得不像樣,一切眾生看到,這個佛不能學,你看看那出家人這樣子,還能學?換句話說,你把整個佛法破壞了,這個罪過太重。所以俗話常說,說得不無道理,「地獄門前僧道多」,哪個下地獄?出家人下地獄,所以出家很不容易。

  出家的責任就是要弘法利生,如果說修行,修行不用出家,在家就可以修行。就好像你們念師範做老師,做老師就要教學。我又要做老師,又不要教學,這什麼老師?我沒做錯事情,我又沒害人,沒有害人你就要受處分,為什麼?你的責任沒盡到。我辦學校當校長,我不叫學生上課,我做慈善救濟行不行?好事,社會福利事業,做得很好,你這個校長、教員統統撤職查辦,為什麼?你本分的事情沒做好。所以諸位要曉得,慈善事業固然是好事,是附帶做的,出家人本分事情是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住持佛法,這是經論上、戒律上講得清清楚楚。不是叫你,我老實修行,我修行就好了,這不行,這等於說你是個師範畢業的,現在派你去做校長,派你做教員,我很好,我天天都在念書,我不教學生,這怎麼行?你品德再好,學問再好,你沒有盡到本分的責任;你不當教員,可以,你是很好,社會上沒有一個人不讚歎你。所以諸位要曉得,一個道場的住持就是校長,出家人就是教職員,佛教是教育,所擔負的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這個責任多麼的沈重,所以出家哪有那麼簡單的?不出家沒罪,一出家就墮地獄,你這個責任沒有盡到就對不起佛菩薩、歷代祖師、一切眾生,不是個容易事情。所以我們往往看到在家念佛能往生,出家念佛不能往生。

  這個都不是出家人,都在家人,他有救,出家人很難,不容易救。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

  前面都是講的小劫,這個地方講的大劫。他罪業太重,而且聞法的機會只在臨終那個很短的時間,所以他往生沒有見到佛來接引他,他往生的時候是見到蓮花。見到蓮花來,他也是坐在蓮花上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滿十二大劫』,蓮花才開,花開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這個註解註得很詳細,希望同修們好好的去研究。往下就是總結這部經的功德利益:

  【說是語時。】

  這是釋迦牟尼佛為韋提希講這部經之後,講完的時候。

  【韋提希與五百侍女。】

  這是她宮廷裡面的宮女。

  【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

  得無生忍,這是講韋提希夫人所得的利益。她的緣殊勝,得佛神力的加持,是她在佛跟她講這部經的時候,西方三聖就現前。在此地我們又看到,不但她見到西方三聖,也見到極樂世界,『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換句話說,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她都見到。見到之後,她真正開悟,這一悟就得無生忍。得無生忍,在小本經裡面講就是得理一心不亂。她怎麼得到?諸位要曉得,她隨著聽(隨聞),隨著就入觀,聞思修同時的。聽佛說法是聞慧;一聽就明瞭,心開意解,這就是思慧。明瞭之後,自己這個境界隨著佛說法隨著就轉,所以她成就。經一聽完,她就證果,就證理一心不亂,往生西方世界上品上生,這根利,深深感覺到這個世間的痛苦。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五百宮女們也是因緣殊勝,跟到國太夫人同時能夠聞法,也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但是她們聽了之後,領悟的力量沒有國太夫人那麼樣的強,為什麼?她的心沒有那麼樣的切,沒有遭那個難。國太夫人是身遭不肖的兒子,遭了家庭的變故,所以她的感觸很深。宮女的感觸就不會有這麼深,總是旁觀者,沒有這麼深的感觸,所以她得的利益就要差一點。所以人受的苦難愈多,感觸愈深,要是入佛門發心也會勇猛。她吃了苦頭,經歷過憂患,心理上不一樣。這些宮女也發菩提心,就是發心求生西方世界。

  【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釋迦牟尼佛給她們授記,就是告訴她們,妳們將來一個個決定往生,好好的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到這個地方是說宮女發心。

  【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因為釋迦牟尼佛來的時候,護世天王(護法神)也都來了,也都在空中出現,前面經文提過,這個地方也沒有漏掉。這些護法神跟佛一道來,聽佛講經說法,他們也有悟處,也發無上道心,我們想他聽明白這樁事情,這些護法神統統念佛,統統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因此你要曉得,我們要是真正發心想求生淨土,老老實實念佛,一意修行,這些護法神一定特別護持你,為什麼?志同道合,我也去,你也想去,我一定保護你、幫助你,為什麼?我們修的是同一個法門。好,我們底下還有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