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第十七集)  1988/2  台灣大專講座  檔名:03-001-0017

  先看它的行列,就是七重;再看高度,八千由旬;再看花葉,眾寶為光。樹上有珠網七重,各有宮殿。我們看底下這段經文,這是「莊嚴相」:

  【一一華葉。作異寶色。瑠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瓈色中。出紅色光。瑪瑙色中。出硨磲光。硨磲色中。出綠珍珠光。珊瑚琥珀。一切眾寶以為映飾。妙珍珠網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

  『玻瓈』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晶。這個確實是莊嚴。如果真正要想學,這個經文一定要念得很熟,否則從哪裡想起?想不起來。這第一步一定是要把經文念熟,隨時隨地都能夠想得起來,其次是層次,想的層次要搞清楚。難是真難,不過古人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真正肯發心的,對他們來講還是很有成就的,不過觀成的人在我們想像當中實在是不容易。

  這個註解裡面有兩行比較重要,我們把它念一念,在九十八面倒數第三行。「樹之寶體」,這個樹是七寶所成,「隨行者福力而成」,這是很奇妙的事情。極樂世界那些樹究竟是什麼寶?各人看法不一樣。譬如兩個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了,甲看到樹是金的,乙看到樹是銀的,究竟是金是銀?各人所見不同,在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爭執,為什麼?每個人的境界不相同。譬如我昨天跟諸位舉的,聖一法師到梵音洞看到觀音菩薩,他們三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都看到了,各人的福力不相同,看到菩薩的身相不一樣。菩薩有沒有定相?沒有。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相也不是定相,不僅是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我們這個世界一切萬物也沒有定相,每個人看的觀感都不相同。譬如晚上看月亮,有的人看到很歡喜,有的人看了流眼淚,同樣是月亮,為什麼感受不一樣?每個人業力不相同,所以觸景生情,生的情不一樣,喜怒哀樂各人不相同。所以法沒有定法,世間法都不定,何況西方極樂世界?

  所講的這都是大相,就是大致的。大相就所謂是共業,微細的是別業,別業就是各人感受不相同,各人所見不一樣,大致都是相同。像這三個人都見到觀音菩薩現身,都見到觀音菩薩,這是大的,都看到,每個人看到不一樣是別業,所以有共業、有別業,西方極樂世界也不能脫離這個原則。所以行者福力有厚有薄,「厚薄之殊」,因此我們對於前面所講的原則:三福,就要認真的修學。你要不認真修學,縱然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福薄。修三福三種淨業就是我們現在要認真努力修學,千萬不要疏忽,這非常重要。

  「生彼所居樓閣,以及圍繞之行樹欄楯,寶體有多少。形相有高低。皆不一也」,每個人福報不一樣。「或一寶二寶乃至七寶。具見一一皆為心具,唯心造也」,我們只念到此地,底下的諸位自己看。你就曉得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依報的環境與我們現在的思想、見解、行為有密切關係。我們今天的思想、見解、行為是在這裡造作,如果純正、造福,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依正非常莊嚴,福報就大。它是一土具足四土,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之處。正因為一土具足四土,所以每個人的受用有顯著的差別。上三品的宮殿樓閣花樹就特別莊嚴,下三品的跟它一比就相差遜色很多,不是極樂世界待遇不平等,阿彌陀佛的願是平等的,是我們每個人往生到那個地方,我們的福報不一樣,這個福報是你現在修的。懂得這個道理了,我們要努力去修福。我們不要看眼前的環境,眼前時間太短,數十年寒暑彈指就過了,眼前我們受一點辛苦,我們多積一點福,到西方極樂世界長久的享受,這個帳要會算,不要貪圖眼前的福報,不如別人到西方極樂世界長久的享受,這是莫大的損失,所以提醒我們好好的去努力。

  再看底下一段,科判裡面講「明生法,生即眾生。諸天童子是。法指莊嚴。以生對諸莊嚴之事,皆稱為法」,這是標題裡頭給我們說明的。請看經文:

  【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億釋迦毗楞伽摩尼以為瓔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猶如和合百億日月。不可具名。眾寶間錯。色中上者。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於眾葉間。生諸妙華。華上自然有七寶果。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有百種畫。如天瓔珞有眾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涌生諸果。如帝釋瓶。】

  這是樹的莊嚴。跟我們這個地方的樹不一樣,我們這個樹間可以看到什麼?也能看到花果,充其量,這裡面的眾生,我們看到樹上有小鳥,樹上有螞蟻,樹上有很多毛毛蟲,看到這些眾生,看不到天童,看不到宮殿,只能看到鳥在上做窩,小蟲在裡面做窩,其他的我們看不到,由此可知,兩個世界眾生的福報差別太大。

  『釋迦毗楞伽摩尼』,這個註解上有,這是寶物。「釋迦毗楞伽,此云能勝」,勝是殊勝,跟其他一切寶物比較,它特別的殊勝。這句話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能勝。「摩尼」一般都翻作如意、適意,此地翻作「離垢,又云增長」,都是如意、適意的意思。所以這個寶叫摩尼寶珠,如意寶珠,有這個寶物可以說就得自在,有求必應,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在物質生活或者精神生活上,沒有不自在、不如意的,我們心裡想什麼,這個境界都能夠現前,像古德常說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必經營,不必去勞動,一切受用應念而生,正是它裡面如意寶太多了。

  這一段末後,諦閑法師有幾句話在此地給我們開示,在第一百頁的第四行,從下半段看起。「竊謂」,底下這一行多一點的文就是諦閑法師的話,前面是四明尊者的註解。「樹網,非情法也」,就是無情的,行樹、羅網是植物不是動物,動物就是有情的,植物是非情的。「童子,有情法也。今網間出宮殿,宮殿出諸童。情與非情,何嘗一定」。實在講,這正是《華嚴經》所說的境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確實我們讀《華嚴經》,華嚴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看,跟《華嚴經》所說的沒有兩樣,那個世界確實「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華嚴》講的一真法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寫照。

  「因有性具,故有事造。」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換句話說,我們真如本性裡頭本來具足。正因為我們現在迷失了真性,所以這種殊勝莊嚴的境界不能現前。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憑自己修持的功德,再阿彌陀佛神通道力的加持,使我們很快恢復到性德的全體大用,所以才有這樣殊勝莊嚴之事。「即以樹觀,露出不思議境界。非凡小所推度耳」。凡是凡夫,小是小乘,凡夫、小乘的思想見解決定達不到的,完全是自性功德的流露。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確實有不可思議的依正莊嚴,依正莊嚴實在講就是我們真如本性全體的顯露。我們學佛的目的無非是要見性,無非是將真性的作用完全都能夠顯現出來,這是學佛真正目的之所在。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有自己的修為,再有佛的神通道力加持,我們很快就能見性,性德很快就能流露,這比起在他方世界修行要方便、快速得多。

  通常講在他方世界修行到這個境界至少要修兩個阿僧祇劫,這兩個阿僧祇劫是從你得位不退這個時候算起,像我們現在都不能作數。因為我們可以說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不知道修了多少個阿僧祇劫,到現在還是凡夫,就是你從來沒入門,這不算數。好像念書一樣,念幼稚園都不算數的,從一年級才算起。我們從來就沒有進過一年級,這就沒有法子,所以不算數的。即使你真正將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得位不退,從這裡開始算起,算兩個阿僧祇劫才能到這個境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就是小乘初果,證得三不退的位不退,從這裡算起。所以念了小學一年級不會再退到幼稚園,從這裡算起可以算到你多少年大學畢業,年年都要不退轉才行,不能留級才可以算得出來,如果年年留級就沒有辦法,這個時間拖得就很長。

  在圓教位子裡面講,位不退就是初信位的菩薩。以前有很多同修問我,我們現在算不算初信位的菩薩?我說不算,為什麼?初信位的菩薩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你現在一品惑都沒有斷,怎能算初信位的菩薩?好比念書,你只是幼稚園,不能算一年級,一年級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這是一定要知道的。我們今天初發心是幼稚園的初發心,不是一年級的初發心,這個要搞得清清楚楚。所以想起來真難,初信位的菩薩我們都做不到,所以不求帶業往生沒法子,想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諸位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可以認真反省一下,你修任何一個法門沒有例外的,不斷見惑決定在六道裡頭輪迴,頭出頭沒,你沒有辦法,哪個法門都不例外。斷了八十八品見惑,你還是在六道修行,但是你不墮三惡道,你在這個世間人天兩道修行。所謂不退就是不會退到三惡道,但是你沒有出三界,你人天兩道去輪迴,這在菩薩位叫初信位的菩薩,我們連這一點能力都做不到,做不到必定還是三惡道的機會多,你會淪落到惡道,一淪到惡道,這個事情就麻煩,惡道的時間長。

  淪落到鬼道的機會最多。六道輪迴,人家一般人常說死了都做鬼。六道,怎麼可能死了統統做鬼?沒這個道理,也許他做人,也許生天,為什麼說人死了都做鬼?但是大家說這個話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大概人死了,十個人總有八個人去做鬼,佔大多數。為什麼去做鬼?你們想想哪個人沒有貪心,貪心就是鬼道的因素。瞋恚心是地獄道,愚痴心是畜生道,想想我們這個人都是貪瞋痴充滿,天天搞貪瞋痴,他死了之後不到三惡道到哪裡?這個諸位要曉得。所以三惡道從哪裡來的?想成的,還是離不開觀想,他天天想貪瞋痴,他不想佛,不想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天天想人,你來生就得人身;天天想天,來生就生天;天天想西方極樂世界,你來生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想貪,這個也要貪,那個也要貪,那就想鬼,他來生就做鬼;天天瞋恨,見了這個恨他,見到那個不服氣,他來生就下地獄,就這麼回事情。十法界都是你想像而成,所以佛勸我們不要想惡事,不要想貪瞋痴,換句話說,勸你不要到三惡道,就是這麼個道理。一切法都是想像而成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想,所以在此地教我們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原理就在此地。

  所以極力的勸大家,那個不順心的,看不慣的,把它放下,不要斤斤去執著,執著最後吃虧的是自己。你恨一個人,那個人一塊肉並沒有掉,他無所謂,結果吃虧的,自己墮地獄,你說划不划得來?這個虧吃太大了,所以聰明人不幹這個傻事情。對善的境界我們讚歎,惡的境界絕對不放在心裡,換句話說,不受外界的影響自己就有把握。稱心如意的境界裡面不起貪心,如果你起貪心,換句話說,你就入餓鬼道。不順的境界你要是起瞋恚心,你就是入地獄道。如果順逆境界我們都把它放下,都不去分別執著它,咱們一心念佛,你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一個人心常常會受外頭境界轉動的,這很麻煩,這對於修行是大障礙,佛法裡常講業障,這就叫業障。所以消除業障就是外面境界不能干擾我自己,業障就消除。還是被外面境界所左右的,你的業障就現行,不叫消除,這是修行人認真要做的。

  像這樣說起來,我們真正修行人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板著面孔?那也不是的,那也錯了。所以外面要隨緣,恆順眾生,裡面要如如不動。外面見到人家歡喜,我們也歡喜,恭喜人家,我們自己心清淨的,所以外面隨緣,佛法是圓融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偶然也可以發個脾氣,生一下氣,那是表面的,裡面沒有,裡面是清淨的。所以說個老實話,學佛的人要像在戲台上表演一樣,咱們表演依據劇本來表演,不是自己,自己根本沒有。像舞台上,叫你笑,你就得笑一下;叫你哭,你就哭一下,自己心裡頭真的沒有,也沒有哭,也沒有笑。凡夫的麻煩事情在哪裡?他外面笑,他裡面也笑;外面哭,裡頭也哭,這糟糕,這就不得了。所以外表和光同塵跟大家一樣,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裡面清清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功夫,功夫這樣做。絕對不是我裡頭不動,外表也不動,變成木頭人,這樣子你自己固然得到利益,佛法從此可能就變成障礙。別人一看,佛不能學,你看學了佛就像他一樣,木頭人一樣,把一切眾生學佛的緣斷掉。所以學佛,我們要想影響眾生一定要表現非常的快樂,非常的自在。這個人是學佛的,他那麼快樂,我們要向他討教如何離苦得樂,接引眾生的因緣就成熟了。所以佛法實在是活活潑潑,不但佛法是活潑,每條戒條都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所以要有智慧去運用,什麼場合當中怎樣去運用才能夠普度眾生。

  像有許多在家的同修,現在年節來了,過年來了,一定有很多平常很難得見面的親戚朋友,在年關的時候,尤其今年年關假期長,一定大家歡喜在一塊聚會,這你要發慈悲心,就是度他們的因緣。怎麼度他?要表現一個學佛的樣子,又要跟他們打成一片,才能度他。你不表現一個學佛樣子,他把佛忘掉,給他個印象,我是學佛的,他的種子才種下。如果跟他們不能打成一片,他們就會起反感,自己不會學佛,也告訴他們家人不要學佛,你看學佛人多可憐,肉都不吃,還說我們可憐,營養不足,好的東西都不吃,太消極了。你平常吃素,在這個時候為了度那些眾生可以開戒。他們說:你不是學佛的嗎?你不是吃素的嗎?你也可以吃?當然可以。他說:那這個佛我們也可以學。你看,一下子把他引過來了。你要說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他聽聽會搖搖頭,這佛不能學,這學佛我犧牲太大。所以佛法常說,先以利欲勾引他,「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到他真正入佛明瞭了,他會發心吃長素。所以這是要明白這個道理,要靈活的運用,在這個場合當中目的是要度他,是要誘導他入佛門。所以不要戒律平常搞得那麼嚴格,叫人家害怕。穿著也可以時髦一點,不要叫人看了起反感,所以佛法是迎合時代的。在從前大家都很樸素的時候,你學佛穿得很華麗,人家馬上就起反感;現代大家都是穿得很華麗,你要穿得很樸素,人家看不慣。所以一定要跟人家和光同塵,跟人家達到同樣的標準,佛法才能夠普及,才能夠發揚光大,才能夠度一切眾生,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

  嚴格來說,古印度佛法的服裝,佛跟我們講的都是著壞色衣。佛法到中國來,服裝顏色就不是壞色,你看穿得很莊嚴,黃色的。從前只有皇帝、親王、王公大臣才穿黃色的,平常人不能穿黃色的,出家人穿黃色的。披的袈裟也不是壞色的,紅色的,鑲上金線的,你看看不一樣,為什麼?不是這樣不能度那些王公大臣。這在印度決定不許可的。所以它有它的時代性,它非常融合時代,到哪個地區就跟哪個地區人打成一片,在哪個時代就跟哪個時代人打成一片,你才曉得佛法活潑,佛法不是死呆板的。它的精神、原理原則不變,它的方式隨時隨地都在變,所以飲食素食應當要學,決定正確,但是不要固執。你要固執一點都不能吃葷,說老實話,如果吃素就能成佛,道安法師講的,你怎麼樣也比不上牛羊,牠們吃全素,我們怎麼能比得上牠?那要成佛作祖,應該牛羊先成佛作祖,我們跟牠做徒子徒孫,甚至牠還嫌棄,這是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有一次跟道安法師到日本去訪問,日本人實在講對我們已經很客氣了,用素菜來招待我們,但是這個鍋總是燒過葷油的,吃的素菜的味道聞了都有腥味,所以有很多出家人都不敢吃,這很失禮。尤其到國外,人家當外國賓客來招待你,做東西你不吃,這很失禮的事情,對不起人。他已經是很熱心來招待,我們不要去嫌棄他。你吃了,他心裡歡喜,這才是作客之道。

  李老師在台中,實在講,他可以活到一百三十歲,我給他算的,不成問題。為什麼九十七歲就走了?食物中毒,他中毒三次。他跟我講過,他不是不曉得那東西裡頭有毒,知道,知道為什麼要吃?信徒、學生做來供養他的,他總不能拒絕,拒絕對不起人,人家好心供養他的。做的人不知道有毒,他曉得,他還要當面吃,歡歡喜喜吃給他看,做的人就歡喜,恆順眾生。吃完之後怎麼樣?馬上用解藥解毒。他懂得醫道,他會解毒。第一次吃的時候,這個毒解掉了,沒有什麼傷害。第二次又碰到一次,吃下去之後,再用解藥來解毒,毒擴散得太快,解藥藥效達不到,這樣病了三個月。我去看他,他特別囑咐我飲食要小心,特別囑咐我不要到館子吃東西。現在有很多人請我到館子還是要去,不去,人家是一番誠意來請你,你嫌棄我,這又是麻煩。我也曉得那是去服毒的,他請我去幹什麼?請我去服毒的,所以我吃完之後也得找解毒藥吃一吃。最好不要到館子去吃,這雖然是題外話,都有關聯,我們要懂得。

  再看底下,不但現這樣殊勝的境界,還有更殊的境界,「現佛國」: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於中現。見此樹已。亦當次第一一觀之。觀見樹莖枝葉華果。皆令分明。是為樹想名第四觀。】

  這一段實在講,就像註解裡面所說的,尤其是不可思議。光中有幢幡,這些莊嚴具。有寶蓋,寶蓋裡面現的境界,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有影像,這個境界現出來是十方諸佛國土。這個地方諸位要曉得,如果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想家了,想到娑婆世界,你家裡還有些親戚朋友,想他們現在怎麼樣?就統統現出來,天天看到,消息靈通透了,隨時隨地可以看到。所以你要想度你的家親眷屬,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很難度脫。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到家親眷屬因緣成熟,你就有能力度他。

  什麼叫因緣成熟?你講話他肯聽,他肯相信,他能接受,他可以依教奉行,這就因緣成熟。成熟之後,你隨時隨地可以化身到這個世間來,能契機,就像《普門品》裡面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可以示現什麼身,你可以分身,可以化身到這個世界來。十方諸佛國土隨意自在的去化身,天天到十方諸佛國土去供佛聞法,去度你那些有緣的眾生,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辦不到,要想辦到的話,剛才講了,你得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辦得到,否則的話,辦不到。如果要想很快就辦到,你就好好的念佛,我們還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為什麼?前面講了,繫心一處比較容易得到,比觀想容易。觀想境界太微細,就是照這部經上我們一樁一樁的想都不太容易,何況要把這個境界想到現前。境界現前,睜著眼睛,閉著眼睛,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個觀才算觀成,實在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所以古來祖師大德統統提倡持名念佛,非常有道理。這是第四觀。再看下面一段,第五: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

  池觀就是觀七寶池裡面的八功德水。大師在註疏裡面特別給我們說明,我們看註解。「言極樂有八池者,並非指土只有八個池」,不是這個意思,這是一定要搞清楚。他那邊池塘也很多,水也很多,絕對不止八個。「乃指一池有八種德,謂池中有水,水有八德」,所以這個八是八功德,就是有八功德的池水。西方極樂世界任何一個池,水都是具足八種功德。這個註子裡面實在是講得很詳細,也講得很透徹。

  我們這個地方世界上的人,也不僅是我們,實在講是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如果真正發願往生,你這個心才一動,這個念頭才有,在西方世界七寶池中就長一朵蓮花,就有一個蓮苞,這個花苞就生起來,這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花苞上,花上都有你的名字,決定不會錯的。你的信願行,信的力量,願的力量,就是這朵蓮花的種子,信與願。將來蓮花長大,光色大小就看你念佛的勤惰。當然這個念佛,前面一再跟諸位提到,念佛實在不在乎念的多少,多少雖然有關係,但是真正要緊處不在多少,是在功夫。你這句佛號能不能伏得住煩惱?能不能斷煩惱?能不能破無明?關係在這個地方,這個叫念佛得力。

  如果你念佛念得很多,一天縱然念十萬聲佛號,伏不住煩惱,斷不了煩惱,你雖然有個花苞在那裡,花苞不會長大,到最後枯死了,沒用處的。滋養蓮花的就是你念佛功夫得力,真能伏得了煩惱,蓮花長大,光色也好;到能斷煩惱,花更大,光色更殊勝;到能破無明,蓮花之莊嚴是沒有法子形容。將來往生,阿彌陀佛就拿這個花來接引你,這個花是你自己培養的,不是別人培養,不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送給你的,自己培養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己努力要灌溉培養自己這朵蓮花,這個重要,這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應當做的一樁大事情,其他的事情是小事情。如何培養?依照這個經典教給我們的方法去修行,一定要具足信願行,一定要認真修持三種淨業,或者是依《華嚴經》上修行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跟此地講的三種淨業,意思是一樣的,比這三種淨業實在講還要殊勝。十大願王包括三種淨業,三種淨業包不了十大願王。上品的三種淨業跟十大願王是一樣的,依照十大願王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實報莊嚴土,都是上品上生。好,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