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第十四集)  1988/2  台灣大專講座  檔名:03-001-0014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二面,第二句,後面這一句是「不犯威儀」,這一句現在講就是禮節、守禮,我們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節。在戒律裡面實在講真正戒條不多,威儀多,譬如出家比丘戒裡面,四重戒是戒條,十三僧殘是戒條,所以戒條總共只有十七條,其餘的全部都是屬於威儀,拿現代話講都是禮節、禮貌。再看底下這一段: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這三行經文一定要會背,要牢牢的記住。『發菩提心』,這是大乘。前面兩條沒有看到發菩提心,所以第一條是人天乘,第二條是聲聞、緣覺乘,第三條是菩薩乘。

  菩提心,在本經裡面講,第一個是至誠心,就是真誠到極處,真心、誠心到極處叫至誠心,這是菩提心之體。菩提心的作用,對自己是深心,深心一般的解釋是好善好德,也就是清淨心,這是自受用。對待別人是迴向發願心,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到最後所說的,我們應當把所有修的功德,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一直到「常隨佛學,恆順眾生」,統統迴向給一切眾生。這一條也就是《起信論》裡面所講的大悲心,大慈大悲,這是對人。換句話說,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所以是一體兩個作用,就是自受用與他受用,要發這樣的心。

  大乘佛法以菩提心為基礎,所以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菩提心實在上說是相當不容易的一樁事情。我們一般待人接物都不是用的真心,所以誠意、正心都沒有,都是虛偽的、虛假的,這樣的心學佛成就不了佛法,充其量得人天小果很勉強,出世間法,不要說是菩薩,就是聲聞緣覺也不行,都得要用真誠之心。

  學佛的人不要怕人家欺騙我們,我們對人家用真心。人家都是虛情假意對我,那我不是處處要上當吃虧?這個不怕,這沒有關係,我們雖然吃一點虧,將來能生佛國土,這個便宜大。如果我們現在想佔一點小便宜,我們後來虧吃大了,為什麼?後來是六道輪迴,是三惡道輪轉,這個虧吃得大,所以我們寧願現前吃虧,我們也不願意後來吃這個虧,這個利害得失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明白。所以不管人家怎麼對我,我們對人用真誠。

  在這一點,我們舉一樁很小的事情,往年我參加中國佛教會大專講座的時候,道安法師主持,老人家有幾點是非常難得,我很佩服他,他對於後學非常的愛護,沒有嫉妒心,這真正不容易。我們在一起上課的時候,那時候有這個現象,我上課,學生很多,差不多講堂都坐滿;老和尚上課,人就少了三分之二。我有一次去聽他的課,只有三十幾個人,我看了很難過。佛教會的講堂很大,裡面有三百個座位。所以我就跟老和尚商量,我說我們把上課的時間對調一下。因為以前我上上午,他上下午,學生吃了飯都走掉,所以下午沒幾個人。我說我們對調一下,老和尚上上午,我上下午。結果情形還是這個樣子,學生吃了飯才來,上午很少來,吃了飯之後,學生漸漸就來多了。可是老和尚對這一點不介意,不會說是你這年輕的小毛頭上課人這麼多,我這老和尚資格這麼老了,他們都不聽我的,他非常愛護我,一點嫌嫉都沒有,這點很難得,真正不容易。

  還有一點,他的心量也是很大的。常常有人騙他,他圓寂的時候,我聽說欠了八百多萬的債,那個錢到哪去了?都是被人騙去了,可是被騙的人自己曉得。因為我有一次到他那裡去看他,正好有一位居士,那個居士我也認識,從他裡面出來。他就跟我說:「剛才那個人,你看到沒有?」我說:「看到了,過去好像他也到此地來過」。他說:「是,他來騙我的」。我說:「你有沒有被他騙?」「我給他。」不止騙一次,再騙他,老和尚還是給他,可是那個人不知道,那個人以為老和尚不曉得又被騙了,哪裡曉得老和尚清楚明白,他還是照給他,這很難得。一般人被騙一次,以後曉得,你又來騙我,我不上當,我再也不會給你。他還是會給他,這個不容易,這是一般修行人很難得看到的。所以從這裡看到人家對人的時候,那個心量是真實的。「老和尚有沒有錢?」「有。」「再借我一點。」他只好借給他。他不能說你又要騙我,你問我有沒有?我說沒有。他不會說妄語,他還是老老實實說的,還是讓他騙,不過他心裡很清楚明白,這個錢借去不會還的。

  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唯有真心才能成就真果,因真果就真,《楞嚴經》上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底下講『深信因果』。你要想好的果報,你就得修好因,這很重要。信因果,第一福、第二福裡頭都沒有講,把它擺在第三,你就曉得它是何等的重要。佛門裡面常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一直到果報現前的時候才怕,那個害怕沒有用,你還得要受;菩薩曉得這個道理,所以菩薩畏因,果報現前他不在乎,對造因非常慎重。所以我們要造好因,造因從哪裡造?從起心動念之處,換句話說,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絕不起一個惡念,絕不起一個惡心。

  所謂惡念,善與惡在佛法裡頭最低的標準,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都是惡,凡是對別人有好處的都是善,這是佛法裡最低的標準。所以菩薩從來不為自己想,起心動念都為別人想,這個修行法確實高明。我們曉得佛法的成就必須要破二障,要斷二執,這兩種執著很難打破,第一個是我執,第二個是法執。佛在經上比喻小乘人破我執難,譬如四十里的瀑布,瀑流,一下把它截斷,叫它不流,這是多麼難的事情!用這個來比喻破我執之難。可是大乘法裡面這個方法很巧妙,不破,自然就沒有了,他用的這個方法就是叫你不要樣樣為自己想,樣樣都為別人想,念念都為一切眾生,久而久之把我忘掉了。別人有福,我自己當然享福,這是一定的道理。念念為一切眾生想,這是菩薩的精神,我們要想修學大乘法,要想學菩薩道,就應該這樣去做。相信因果是世出世間的真理,世間人常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定有果報的。

  佛法裡也是完全講因果,你看《六祖壇經》,法達禪師見六祖的時候態度傲慢。見六祖,他要禮拜,禮拜的時候頭不著地。五體投地,頭著地,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六祖看到了,看到之後,他拜起來之後就責備他,他說:你貢高我慢,你心裡面一定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所以你才那麼貢高我慢。就問他,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果然沒錯,被六祖看穿了,他念了三千部《法華經》,值得驕傲。《法華經》相當長,一天要是念一部的話,三千部差不多要十年,這麼長的時間《法華經》念得滾瓜爛熟,所以他很傲慢,瞧不起別人。六祖就問他《法華經》的大意,他答不出來,再轉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他沒有學過《法華經》,六祖不認識字,所以就叫他念,你念給我聽聽。他念到「方便品」,六祖說不必念了,他說這部經是講一乘因果的,就把這部經的道理講給他聽,他聽了之後開悟了,開悟之後再拜就五體投地,沒有話說。諸位可以看看《壇經》裡面這些典故。

  《華嚴》也是如此,你看清涼大師註解的《疏鈔》,「五周因果」,所以佛法自始至終離不開因果。你修因才能夠證果,我們對於因果要深信,對於修因要明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曉得什麼樣的因是什麼樣的果報。凡是惡的果報,我們就決定不造那個因;凡是善的果報,我們希望得到,我們一定要修因,這個樣子才行。

  講一個最淺的,有些出家法師,或者在家居士也一樣,對於教理學了一段時期,也相當通達,也很喜歡為人講,可是沒有法緣,就是沒有人聽,沒有人聽是果,因是你平常不肯跟人家結緣,所以你沒有法緣。結法緣是因,你講經很多人歡喜來聽是果,連這個都要注重。我們過去在台中跟李炳老求學的時候,他老人家就非常重視結緣,要我們跟道場大眾結緣。結緣的方式非常廣泛,譬如我們把講堂打掃得乾乾淨淨,桌椅排得整整齊齊,聽眾來坐得很舒適,這是跟他結緣。還有年歲老的,走得慢的,我們扶一扶他,招呼招呼他,也是跟他結緣;需要茶水的,我們端一杯茶水供養他,也是結緣,樣樣都要把他照顧到。我們那時候在圖書館是職員,雖然也聽經,但是一定要照顧大眾,所以與大眾結法緣。還有的,買一些糖果,在講經完了,散會的時候在門口散發,出來的人一個人分一點,許多人都知道結緣,所以在台中那個地方聽經,幾乎每天都會有東西吃,糖果、花生、香蕉、橘子很多,他們都是買了放在門口結緣,走的時候都會帶一點,與大眾結法緣,所以台中那個道場非常的興旺,有他的道理。

  我們發心弘法的人,結法緣是念念不忘。我們到一個新的道場,當然一定先到大殿上拜佛,去拜三拜,我這個拜三拜就是結緣。我心裡發願,我第一拜,我希望我跟這個道場有緣,將來能到這個地方講經;第二拜,我發願與這個地方常住有緣,與此地住持、當家、住眾有緣,為什麼?他才會請我,要不然他不請我,我不能來;第三拜,與這個道場的信徒有緣,我到那裡講經,他們都很歡喜來聽。所以我那個拜三拜,我發的願跟別人不一樣,我發願是跟道場大眾統統有緣,所以每個人拜佛的用心、發願不相同。像這個都是知道因果,我們怎樣修因,將來才能得殊勝的果報。

  底下這兩句非常重要。你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是修學大乘的條件具足。怎麼修法?要『讀誦大乘』,這是自利。這一條現在許多人疏忽,叫他念經,他不願意,他認為這個沒有必要,自己看看就可以了,其實他不曉得這一條的重要性。讀誦大乘實在講就是聽佛講經,要以至誠恭敬心來讀,實在說,比我們一般這些法師講經的受用還要來得大。怎麼讀法?還是像一般講經的場合一樣,讀的人在台上,如果我們選註子,連經文帶註解統統念,你每天念一個小時,那個感受不相同。

  我從美國回來的時候帶了一部黃念祖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因為是稿本,我們想在台灣出版,老居士也同意。最近我收到美國來一封信,說老居士非常的歡喜,歡迎我們替他出版,他沒有版權,歡迎別人翻印,這是非常難得,真正是有利益眾生的心。但是他這是在大陸上油印打字的本子,裡面統統是簡體字,所以我就叫講堂那邊的同修把這個書重新校正,把簡體字統統換成繁體字,另外重新加新式的標點符號。裡面引用的經論非常多,凡是引用哪一本書,我們從《大藏經》裡把書找出來,查到哪一句來對,所以這是很費時間,統統來校對。有的說老人家好像還寫錯了,或者人家打字打錯沒有改過來,所以全部把它改正過來,前天還是大前天才完成,全部校正好差不多費了四個月的時間。他們每天用一個小時,大家集合起來,就是一個人念,大家在底下看,一面看,一面再來修改。

  這一次我從新加坡回來之後,想不到我們那邊同修來告訴我,來要求,他說我們現在發心統統想修淨土,同時希望專研究淨土五經。因為我在那邊講《華嚴》,他要求把《華嚴經》停下來,講淨土五經,我同意了。這個效果是怎麼來的?就是這四個月每天早晨念一個鐘點念來的,他開悟了,他才曉得淨土法門殊勝,淨土法門的好處。如果我們勸他修淨土,他不相信。這四個月來,他念出味道出來,我就告訴他們,我說讀誦決定不能中止,一直還念下去。這部經念完了念什麼?我現在叫他們念《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也是每天念一個小時,一面念,一面重新校正,因為裡面錯誤還是依舊不免。我把兩種《演義》的原本交給他們,一面念一面校,將來才能夠有最完備的經本。這個念完之後,將來就是《觀無量壽佛經》。我也想再叫他們做一個工作,就是圓瑛法師《彌陀經要解講義》跟寶靜法師《親聞記》的會本,就是把這兩個本子合起來,那就是《要解》最完備的註解。這都是很費時間的,要很有耐心去做。

  他們現在對讀誦大乘,味道嘗到了,這在沒有法師講經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實在講這個方法比聽法師講經的效果還要殊勝。一個鐘點念下來之後,半個鐘點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所以決定不是說這個地方沒有法師講經就散了,這樣子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不能成就。你一個人念,容易懈怠,大家在一起念,到時間都要來,也是依眾靠眾,能夠提得起精進的效果。所以這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世尊在此地列這三福,句句都重要,我們怎麼可以疏忽!

  我期望我們這邊的同學,在我出國期間也能夠維持一、三、五這三天的晚上,我們講經的活動不中斷。我們不講經的時候就是讀誦大乘,來念這個註解。這一邊,我們只有兩部書,一部是《彌陀經》,一部是《無量壽經》,這是我們專修的,這兩部實在是一部。如果念《彌陀經》,就念《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現在這個本子印好了,已經送來了。希望一面念,一面校對,拿過去我們那個原本來校對。不必每個人校對,念的人校對,一次念個五頁、十頁,就把念的這一段校對改正過來。念這邊有個錯字了,請大家把它改正過來,這樣就方便。如果同時有七、八十個同修都來參加,這七、八十個本子全部都改好了,一遍念下去,統統都改正過來,這是很好的。

  將來,大概《無量壽經》黃居士的註解要到六、七月間可以印好。現在我們開始做版,估計大概將近一千頁,價也估好了,總共的價錢是一百二十萬,我們印一萬部,所以實際上很便宜,一本一百二十塊錢。這個書印出來之後,是二十四開,差不多有這麼厚的樣子,一千頁,這麼厚,精裝一冊,會印得很精美。我們版做得也非常之好,做出的樣子我都看過。這個書印出來之後,下半年我們就可以讀這個註解。你看他們念這個註解念一遍,這個心就發起來,發專修淨土的經論。那些人過去禪也學,密也學,什麼都想學,現在念了,他什麼都不想學,可見讀誦大乘的效果。所以希望大家千萬不要疏忽讀誦大乘,這是自利。『勸進行者』,這就是講經說法給別人聽,勸別人,所以這兩句是自行化他。自行化他的基礎在「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才是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讀誦大乘是上求,勸進行者是下化。

  我真正是感覺到讀經比聽人家講演效果來得大,我有這個感觸。聽人家講經,人家自己修持的功夫是很有問題,如果他的知見不正,講的是邪知邪見,我們就上當了。我們讀經,經是佛知佛見,這樣一遍一遍印到我們腦海裡面,久而久之,自己的知見不知不覺就變成佛知佛見,入佛知見,所以讀誦非常重要。法達禪師要不是念了三千遍《法華經》,他怎麼會開悟?不可能的事情。你看近代的,像倓虛法師,倓虛法師在沒有出家之前,八載寒窗讀《楞嚴》,你看看他傳記裡頭。《楞嚴經》的分量跟《法華經》差不多,他念了八年,天天念。所以出家之後,諦閑法師就看中他,傳法給他,成為天台宗的祖宗,憑什麼?我想就憑他八載寒窗讀《楞嚴》,所以古大德都是一門深入。

  我們既然修淨土,淨土三經一論非常重要,是我們必修的課程。三經裡面最重要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大經,這個註解裡面講的大經都是指《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經。現在《彌陀經》作早晚課是因為分量少,便於受持,但是大經講這個理講得透徹,可以能叫你深信不疑,希望大家不要疏忽,認真的來讀誦大乘。

  我們現在《清淨平等覺經》,就是《無量壽經》,這個本子我也是到處提倡大家去讀。在美國,我們那邊道場是每個禮拜念一次。禮拜天大家來,來就是讀《清淨平等覺經》,念一部。念完之後,大家在一起上供,聚餐,下午散會。平常時間,從星期一到星期六,晚上都是念佛,所以每個星期念一天經,念六天佛,我們那個道場這樣做法的。所以讀經應當普遍的提倡,尤其是夏蓮居居士會集的《清淨平等覺經》,他是重新整理編輯,是非常好的本子,文字也好,義理也好,分量也適中,兩卷。為了便利大家讀誦起見,我們最近又印一萬本,看看這幾天能不能印好送來?這次我們印袖珍本,印小本的,五十開,小小的本子可以帶在身上,這一萬本印得很便宜,我們估價是五萬九千多塊錢,換句話說,一本還不到六塊錢。到國外講經,我就準備用這個本子,同時鼓勵每個人要把這部經念背,不要刻意去背,一天念一部,如果沒有時間,這部經分做兩天念。它一共是四十八章,你一天念二十四章,明天再念後面二十四章,兩天念一部。如果你每天都念這部經念上十年,我相信你一定會開悟。不但這個佛你學好了,同時你的國文也好了,把它當古文念,你的文言文也好了,將來對中國古文的經典至少在文字上你沒有障礙,文言文的修養可以能夠獲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學習方法,大家千萬不要疏忽。

  同修家裡實在講也可以,譬如家裡一個星期訂一天,把你的親戚朋友統統邀集在一塊念一個鐘點經。一個鐘點念完之後,可以把意思大略的給他們介紹,講幾句就好,那家庭就是道場。我們要普遍、努力去做,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兩樣都做到了。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這是三福,三福就是三種淨業。這三種淨業是有淺深次序的,很明顯的看到,從人天乘升到聲聞、緣覺,由聲聞、緣覺到菩薩。這是每一位要想發心求生淨土的人一定要修。再看底下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聽了佛這句話,你就曉得上面講的這三種不能不修。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教導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要想修成佛道,必修的課程。這三條是必修的,換句話說,我們要想成就淨業,我們要想成佛,那就不能不修。三條一共十一句,句句都要做到,要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行為,這個才行。這就是答覆韋提希前面所問的,怎麼樣思惟?怎麼樣正受?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這個地方叫了當機者,還要加上阿難,把阿難也帶上,為什麼?因為說這些話都是在皇宮裡面,是替國太夫人講的,宮廷裡面所說的。叫著阿難,阿難是佛的侍者,是佛傳法之人,所以到這部經的後面有兩種流通,一般流通只有一段,它有兩段流通分,這兩段從哪裡來的?因為耆闍崛山那些比丘,那麼多大眾沒聽到,釋迦牟尼佛在皇宮裡面說這麼要緊的法門,大家沒有聽到,就叫阿難好好的聽,聽完之後回去複講,把釋迦牟尼佛在皇宮裡所講的轉告那些同修。阿難是結集經典的人,傳佛法的人,特別叫著他,叫他要好好的聽,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

  這一段大家要好好記住,為什麼?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為哪一類根性眾生說的?古德說上品上生上三品是跟菩薩說的,中三品給阿羅漢說的,換句話說,凡夫想念佛往生只有下三品。沒這個道理,善導大師為我們辨別得清清楚楚,四土三輩九品統統是為我們說的,這經上講得清清楚楚。『如來今者為未來世』,那就是為我們現在。可見得雖然當時是跟韋提希講的,如來的弘願不可思議,遍及末法『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我們業障深重之人,這是被煩惱賊所害,貪瞋痴慢。這樣業障深重之人,如何能出三界、了生死、成佛道?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佛是來幫助我們,『說清淨業』,前面所講的三種淨業,三世諸佛所修的。

  【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這就答應給她說。『快問』,快是非常痛快,妳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問得太好,為什麼?因為妳這一問,不曉得度了多少人!多少人得利益!她要不問,佛就不會說這個法門,阿難也不會結集這部經,我們今天也不曉得往生極樂世界的理論方法。她這一問,不但韋提希得度,我們都沾光,我們依照這個經典來修行,我們各個都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韋提希夫人的成就沒有兩樣。所以這快問,問得很痛快,問得太好,要問這樁事情。

  底下一段的小題目說「叮囑阿難持宣」,這就是囑咐阿難要仔細的聽,聽了之後要宣揚,就是普遍的要為大眾說,把這個法門輾轉告訴大家,使一切眾生都能夠明白這個法門,依這個法門修學,一生他能成就。好,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