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八十一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81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一面: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在這章經文裡面,世尊為我們說了很多的比喻,來顯示極樂世界菩薩們自利利他的無量功德。夏老居士會集本總共採了十五種比喻,從這十五種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菩薩功德的殊勝,當然也是勉勵我們努力去效法,這才是世尊說法的真實義趣。請看經文: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這第一句是以大海來比喻菩薩的智慧。無論是自己修行,或者是教化眾生,一定要有深廣的智慧做為基礎;沒有智慧,不但不能夠利生,所謂利生往往是誤導了眾生,那個過失就很重了。世間人常說誤人子弟,誤人子弟的罪過,一般人往往把它疏忽了。過去我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有一個醫生,醫術不太高明,看的病人都沒有病癒的,幾乎都被他看死了,看了二十多個統統都死了,這叫庸醫殺人。閻羅王把他找去,找去之後他喊冤枉,他說我絕不是有意害他的,是醫術不高明誤殺了他,誤害,不是有意的。閻羅王也把他判墮十八層地獄,他墮了地獄很不甘心,在那裡亂蹦亂跳。正在跳的時候,他底下有人在喊,說「老兄,你不要跳,你跳的時候這灰塵都落到我身上來了」。他就奇怪,他說,我判到十八層地獄,難道底下還有十九層不成嗎?他說「是,我是十九層」。他說,請問老兄,你做什麼的?他說「我是教書的」。教書誤人子弟,比庸醫殺人的罪過還要重,那是世間法;如果是佛法,佛法誤導一切眾生,這個罪過恐怕還在第二十層地獄,比十九層還要嚴重。由此可知,佛法始終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

  智慧要怎麼求得?每一位學佛的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都希望自己趕快開智慧。趕快開智慧,能開得了嗎?給諸位說,決定開不了。原因在哪裡?智慧是你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而是你現在有障礙,把你自己智慧光明障礙住了,透不出來。什麼障礙了?世尊說得很好,一個是妄想,一個是執著。你看《華嚴》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假如我們能把妄想執著去掉,你本來具足的智慧就現前,這是世尊一語道破祕密。確確實實世出世間的聖哲,沒有能知道這麼詳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破。妄想發展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發展就變成了煩惱障,這個二障的根源就是妄想執著。因此佛法自始至終的教導,無非是破二執而已。人我執破了就是煩惱障斷了,煩惱障斷了就是人我執破了,就證阿羅漢果,念佛人就得事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就能夠自在往生,何況得事一心不亂!這個是真實功德,真實的利益。法執破了,法執就是所知障,你就證得法身大士,這就是常說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法身大士。在淨宗裡面講,就是理一心不亂,這個智慧現前了。所以諸位一定要覺悟,這個覺悟是對於事實真相明白了。

  我們求智慧,多聽、多讀、多看,能不能得智慧?不能。你讀得多、你看得多、你研究得很多,你二障沒破,你所得到的,正是清涼大師所說的增長邪見,哪有智慧?世尊在大乘經論裡面常講的,叫「世智辯聰」,這是世間的聰明才藝,這個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破無明、斷煩惱的,智慧一現前,無明煩惱決定沒有了。人很聰明,好像很有智慧,但是煩惱執著、人我是非還很多,那個就不是真智慧,佛家叫做世智辯聰,這個沒有用處。如果用得恰當,修一點人天福報;用得不恰當,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哪一個造大罪業的人,不是世間很聰明的人呢?他不聰明,造不了那麼大的罪業,害不了很多眾生。世智辯聰,即使用得恰當,也只得一點人天福報,這個是佛不鼓勵我們去修學的;佛鼓勵我們求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要從戒定這才開慧。戒是什麼?這個戒很難講,經論上所講的都是講原則,你要能夠體會。戒是守法,小乘戒律侷限在佛的禁戒;大乘的戒律,包括佛在經論裡面所說許許多多的教訓叫教誡。那個「誡」字通常我們加一個言字邊,加個言字邊這個戒律之戒,這就是包括經律論所有的教訓。這許多教誡裡面,我們也要把它綱領找到,才有下手之處、有入門之處。最重要的指導的原則,三皈戒,就是三皈依,三皈依教給我們「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我們學佛人所修的,修什麼?修覺、正、淨,這個先把目標找到了,我們是學這個。

  修學的順序,四弘誓願裡面給我們講得明白,先要把心量拓開。佛家所謂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要有真正的慈悲心,慈悲心是能夠憐憫眾生、愛護眾生。教你發心,發「眾生無邊誓願度」,要能夠度脫一切眾生,要有這種心願。為什麼教你發這個心願?諸位要曉得,這個願心是一股無比的力量,它來推動你自行化他。你能夠精進不懈,每天努力去修學,什麼力量在推動你?這個願心在推動,你永遠不會懈怠。我們世間人在社會上勤勞的工作,推動的力量是名利,你們想想,沒有名、沒有利,你還幹不幹?你就不幹了,什麼事也不想幹了;名利在推動。佛菩薩自度度他,既不要名,也不要利,什麼力量推動他?願心推動他,所以這個是說在第一。你沒有這個動力,佛說再好的方法,你也不可能去做,為什麼?沒有東西推動你。從哪裡做起?從斷煩惱做起。怎樣斷煩惱?那就要守法。老師,老師就是佛菩薩,佛菩薩教給我們這些方法,我們要遵守,能守法,然後才能夠接受教導。心地清淨,佛所有一切的戒法,都是教給我們修清淨心的,教我們要修真誠的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有了基礎,這才可以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才有資格學法門。

  學法門是菩薩的事情,菩薩怎麼個學法,是不是也像我們現在這種修學方法?給諸位說,不是的。樣子很像,佛講經說法,這些菩薩海會都在這裡聽聞,樣子是很像,但是實質不相同。實質上是什麼?我們在這裡講經說法,大家在這裡聽,不但聽了不會開悟,有的時候還把意思聽錯了。佛說法,這菩薩海會在聽,是個個都開悟,有人大悟,有人大徹大悟,也有人小悟,他都有悟處,原因在哪裡?菩薩心地清淨;我們今天聽了不開悟,是心不清淨,聽了反而把經意思解錯了、曲解了,那是妄想太多,妄想執著。妄想就會把經義想錯了,執著就是你為什麼不開悟的原因。這在形式上很像,實質上完全不相同。這都是我們要明瞭,我們要覺悟,然後才曉得我們從什麼地方學起。今天我們在講堂講經、聽經,我們的目標還是在斷煩惱,不是在學法門,這就對了,就沒錯,把我們的妄想伏住,把我們的執著打破,我們今天在做這個工作;絕對不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如果你把目標定在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就一無所得了。因此,我們說、聽,都不要用意識心,聽懂了很好,聽不懂沒關係,聽不懂怎麼?不需要懂。我這一個半鐘點,心裡妄想少了、妄念少了,我精神意志集中,這就好,這在此地一個半小時就是修行、就是功夫,對你戒學、斷煩惱的修學,多少都有一點幫助。

  這個地方是講極樂世界的菩薩,極樂世界菩薩我們知道,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像我們這樣程度去往生的,這是凡聖同居土往生的,難道也有這麼大的智慧,『其智宏深,譬如巨海』嗎?有,這實在不可思議。其實這個裡面事實的真相,知道的人不多,我們一定要清楚;不清楚,對於我們往生就發生障礙。念佛的人,這個經好,這個經就是清楚明白,你決定不會發生誤會,經題上明明白白的給你標示清楚,「清淨、平等、覺」。《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要問,什麼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清淨平等覺就是的。我們用清淨心念、用平等心念、用覺心念,覺就是清清楚楚、一絲毫都不迷惑,這就是淨念;只要這個念頭不中斷,就是相繼,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樣念佛人念到功夫自自然然成就,最低的成就就是功夫成片,他心裡面沒有妄想,沒妄念,為什麼沒有妄念?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是對自己來說,這個世界是非好歹,與我全不相干,心清淨,心定了。有機緣,把這個念佛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就是化他。人家能接受,歡喜;不能接受,阿彌陀佛,也沒有關係。不是說,他接受、我歡喜,不接受、我煩惱,那你又錯了。接受,很好;不接受,也沒有關係,阿彌陀佛那種子已經種下去了,慢慢再來,多生多劫之後,他這個善根還是會起現行的,還是會成熟的。這個多自在!這樣心就定了,所以在往生的時候功夫成片往生。

  往生,佛來接引你,在接引的時候先佛光就照到你,佛光一照,你修學的功夫馬上就提升了一等。人家鳩摩羅什大師翻《阿彌陀經》,「一心不亂」翻得不錯。雖然梵文原本裡面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這字是鳩摩羅什大師他翻的,但是他沒翻錯,如果他要翻錯了,玄奘大師一定把它指出來,他沒翻錯。為什麼沒錯?因為阿彌陀佛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一心不亂。為什麼?你功夫成片,佛光一照你就升等了,就升到一心不亂,所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就是一心不亂,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個經上講的,這是照原文翻的,「一向專念」,看到一向專念,我們每個人自己都很有把握,這個我們做得到。一心不亂,就嚇到了:這個功夫太高了,恐怕我一生都做不到。因為一心不亂是什麼?見思煩惱斷掉才是事一心,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叫理一心,那的的確確不是一生能夠做得到的。殊不知這個事情,在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佛光一照就升等,功夫成片的升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的就升到理一心不亂。再蒙彌陀本願功德的加持,那個智慧,這是佛加持給他的智慧,就跟那些法身大士、等覺菩薩好像是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一句,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這樣的。那個世界叫平等世界,它不是差別世界,平等世界;除非你不能往生,生到那個地方就是這個境界,這個是真正不可思議。因此我們要著重理智,平常處事待人接物不要用感情,感情是迷,不用感情就是理智、就是智慧,總有少分與西方世界氣氛能夠相應。我們用理智、不用感情,這就有幾分相應,對於念佛求生淨土會有幫助。第二個比喻是:

  【菩提高廣。喻若須彌。】

  智慧,「其智宏深」,宏是大,智慧大、智慧深;菩提高、菩提廣。『菩提』是什麼?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警覺心,菩提是覺悟、不迷。警覺心很高,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他都有高度的警覺。如果不具體跟同修們說,這高度警覺,到底那個警覺是個什麼樣子,我們怎麼學法?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處處都是火坑,處處都是墮地獄的陷阱,你在這個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要小心謹慎,這就是警覺,這就是菩提,決定不墮三惡道。

  昨天我在高雄講《無量壽經》圓滿,有不少人皈依,我給他略略的講解三皈依的道理,我就特別提醒這些在家的居士們,在家居士心是好心,好心怎麼樣?沒有菩提、沒有警覺心,往往好心做了錯事。什麼樣的錯事呢?譬如說對法師的供養、對法師的恭敬,這是應該的;殊不知,供養一多了,這法師就變心了,就貪財了,貪心起來。他沒有錢,什麼都沒有,日子過得很苦,道心堅固,為什麼?「這個世界太苦了,趕緊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錢財一多,「這世界不錯,極樂世界我也沒見到,釋迦牟尼佛講的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問題馬上就來了,就墮落了。恭敬,居士們對出家人,尤其是年輕的、剛剛出家的,過分的恭敬,他貢高我慢,自以為了不起,就墮落了。所以說你們居士把出家人,人家出家好心,所謂說「初發心出家,成佛都有餘」,為什麼他以後搞墮落,搞到墮三惡道了?都是你們居士們害的他。你們不是有意的,不是有心的,我知道,你們是好心,好心做了壞事。所以說自己警覺心不夠,出家人警覺心是更不夠,很容易就上當,很容易就墮落,非常非常可怕。

  我給他們授了皈依之後,授完之後我就趕快跑,為什麼?後頭一大堆人要供養,我跑掉了,供養不到了,這個要知道警惕。古德教訓都是真實語,「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十方恭敬供養來做好事的,你要不能認真負責任幫助他們做到,這個消化不了。眼前好像得一點便宜,一轉眼三途苦報那沒完沒了,不知道這個事情的可怕。所以我在這一點提醒諸位同修,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步步都是陷阱,步步都是火坑,你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警覺心的『高廣』像『須彌』山一樣,用這個來形容菩薩警覺心高。所以菩薩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人,他不會被欺騙,他不會受害,原因在哪裡?警覺心高。這是說這個意思,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第三個比喻: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日月』是光明,這個地方講的是自己要修持,要有威德。這個『光』,當然佛菩薩會放光,我們放不了光,在我們凡夫只好講光彩、風度,我們凡夫講這個光是光彩、風度,現在人講氣色,氣色就是光的意思。『威』是威德,一個人有德行,真正能夠修養自己的道德,有風度,氣色自然就好,走出去,人家對你敬仰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來了,對你很尊重、很尊敬。佛弟子一定要培養,這個佛弟子走出去拖拖拉拉的,教人家瞧不起,這是侮辱佛菩薩。人家一看,「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這種樣子,不要跟他學!」連釋迦牟尼佛的臉上都含羞,羞辱佛菩薩,那就是我們的罪業。你看《地藏經》上,《地藏經》裡面全經都是講孝道,都是教給我們孝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怎麼樣去實踐、去做到,全經都是的。第一個例子,舉的是長者子見到佛相好光明,生起恭敬心,問他這個相好光明是怎麼修來的,這個是講地藏菩薩修因第一個例子,婆羅門女還在後面。第一個示範最重要,他就是「自身威光,超於日月」,教眾生看到之後,生仰慕之心,這就是自行化他,人家生仰慕;來向你請教、向你學習,這就是化他。所以佛弟子對於威儀不能不講求,對於風度不能夠不注意。

  我們看菩薩的造像,無論是中國、是外國,菩薩的相貌都圓滿,衣著都整齊,都很華麗。這是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大乘是開放的,是教人生歡喜心的。小乘那是小學生,保守,要穿制服,穿得整整齊齊的;大乘不是的,大乘要入眾,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團體,你進去之後都能教大家生歡喜心,都能教大家對你尊重。所以小乘那個袈裟是染色的、雜色的,大乘的海青是黃色的,袈裟是紅色的,那個更莊嚴的金色的袈裟,不一樣。這是著重於我們外表的形象,「自身威光」就是要著重外表的形象,要能教一般初學的人、未學佛的人,對你生起恭敬之心、仰慕之心,想學你。看到你這麼莊嚴、這樣自在、這樣幸福、這樣快樂,他就想學佛,他問你,「你怎麼這麼好?」你說,我是學佛的,我是念佛的。他自然就來了。所以我們這個形象就是佛教的招牌,這招牌不能不漂亮,不漂亮就不能夠接引大眾,不能把佛法宣揚給一切眾生,所以要注意形象。

  【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這個地方的『雪山』是指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高,終年積雪,那個雪不會化的,所以這個山是純白色,沒有一點雜色。這是用它來比喻我們心地的清淨,一塵不染,不被六塵所染,也不被六識所染,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我們這個經裡面講到修行的綱領,第一個就是清淨,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今天的社會處處都是染緣,你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樣樣都是嚴重的污染。一個學佛的人,如何能夠防範、能夠保持心地清淨?只有一個方法,多看佛菩薩的像,我不看別的,我看佛菩薩的像;多聽佛號,現在我們錄音帶,有念佛的帶子,聽讀經、聽念佛;口裡面多念佛,少說廢話。什麼叫廢話?不是阿彌陀佛,一律都是廢話。我們要多多去想想,唯有這個方法才能真正保持心地的清淨;心清淨了,身當然清淨。它這個兩句,「自身威光」跟『其心潔白』,內外都有影響,一個人能夠著重自己外表的形象,他的心自然收斂,不敢放逸。心地清淨,這個威德、光明自然流露,所謂誠於中,一定形於外,絕對不是裝模作樣出來的,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第五句: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前面講清淨,這兒就是『平等』,不平等是很難做到清淨的,你要想做到清淨,一定要修平等心。佛在此地用大地來做比喻,大地真的平等,你用最好的香水滴到地上,它接受;最骯髒、污穢、臭穢的東西放到地上,它也接受,它沒有排斥。換句話說,我們的心對於順境逆境、善人惡人,統統平等的接納,不要去分別,分別就錯了,不是別人錯,是自己錯。為什麼?又起分別執著,又打妄想。但是善惡好醜不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是愚痴,你沒智慧。善惡好醜是清清楚楚,絕對不分別、不執著,這是菩薩。為什麼不要分別執著?各有因果,諸佛菩薩都不能代替,這是前面「菩提高廣」教我們要提高警覺。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家心平等,我們為什麼不學佛菩薩?我們看得也很清楚,也應當像佛菩薩一樣的平等。平等心保持著真實的智慧,你智慧不會失掉;稍稍不平,就落在意識裡面,意識就是分別、執著、妄想。所以一定要修忍辱,要能忍,我們世間法裡還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個大的計畫、一個大的事業,如果小事不能夠忍耐,那都是空想,不會成就的;何況出世間的大法,不能忍耐,怎麼能成就?小成就是小的忍耐,大的成就是要大的忍耐,你忍辱功夫之大小,決定你自己修學之成就,這個是一點都不會錯的。所以菩薩行裡面,雖然歸納成六度,所謂六大綱領,最重要的無過於布施、忍辱。布施、忍辱還是有關連的,布施是放下、是捨,那個不肯放下、不肯捨的,他就不能忍;真正能放下、真正能捨的,自然他就能忍。所以能忍的人必定能放下,能放下的人一定能忍耐,它相輔相成。

  【清淨如水。洗諸塵垢。】

  前面「其心潔白」,是從性體上來說要保持,這個地方是講修功,前面講性德,這一句是講修德。心不錯,本來是很清淨的,現在不清淨了,現在有染污,染污怎麼辦?染污要把它洗乾淨。用什麼方法洗?用佛法洗。佛法好比淨水,能把你心地的污染洗得乾乾淨淨,你只要依照佛法修學就行。佛法這麼多,我們依哪一個法?給諸位說,你就依這一本《無量壽經》就夠了。怎麼知道依這一部《無量壽經》就夠呢?因為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依一句佛號都夠了。你看《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講的,就是一句佛號,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把心地一切污穢洗得乾乾淨淨,何況這一部《無量壽經》!所以你要把事實真相明瞭,這才不至於懷疑,懷疑就會產生障礙。你不懷疑,功夫一直用下去,你的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換句話說,染污一天比一天減少。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勘驗自己,這個功夫才用得得力。譬如說我們看的一些人,好人、壞人,尤其看到壞人,一看心裡就不高興,這就不行,就被染污了;看到一樁事情做得不對,這心裡也不痛快,又被染污了,很容易發覺。一天到晚,如果這樣子提高警覺的話,在這上下功夫,逐漸逐漸,看不慣的也看得慣了,看不平的也若無其事了,這是你功夫進展,你心地清淨了,你忍辱成就了;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增長了。我們修行功夫,從這個地方去測驗,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進步,年年有進步,很好,這個是值得慶幸的;月月有進步,那大概往生都沒有什麼大問題,那是功夫相當得力了,月月都有進步。一定要認真,認真去檢點,認真去反省。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熾盛如火』是比喻智慧,心清淨了就生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唯有智慧能斷煩惱,這是比喻,把煩惱比作柴禾,把智慧比作火,火把柴禾燒盡了。所以智慧一現前,煩惱、無明統統都斷了,用這個來做比喻。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我們在這個世間障礙重重,不自由、不自在。障礙從哪裡來的?再看看佛在經上講的,想想真的不錯,所有障礙都是你執著來的;你要不執著,哪來的障礙?本來沒有障礙,障礙是你自己找的。佛在《金剛經》上教給須菩提尊者,弘法利生要遵守他兩句話的教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沒有障礙了。你真能做到這兩句話,那就入了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還有什麼障礙!所以這裡比喻『不著如風』,你看風,通過任何地方它不執著,它就沒有障礙;你只要一執著,障礙就來了。無論是自己生活,無論是幫助別人,都不執著,你才真正得大自在。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以上所說的都是自己的性德與修德。經文「其心潔白,猶如雪山」,這前面四句偏重在性德;從第五句「忍辱如地」到「不著如風」,這是偏重在修德,性修不二,但是它有偏重。自利然後利他,下面是講利他之德。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

  『法音』是為眾生講經說法,『雷震』就是比喻,響雷這個音聲能夠引起人的警覺,震動人心,使沒有覺悟的人聽了之後恍然大悟,他今天真的明白、真的覺悟了,得到佛法真實利益。如果佛菩薩不為我們說法,我們不曉得六道輪迴的真相、不知道十法界的真相,我們永遠不會覺悟,永遠不會起個念頭「我要了生死、出三界」,不可能知道這個,也不曉得用什麼方法能夠出離,那就是不覺。佛菩薩給我們最大的恩惠就是說法,我們聽了真正覺悟。

  【雨甘露法。潤眾生故。】

  這兩句,法音、甘露,都是比喻佛說法利生。兩句合在一起,如果意思相同的,這個文章就可以把它刪掉一句,多餘的。兩句連在一起,意思就有一點不相同,前面的「法音」是以音聲為佛事,這個地方的『雨甘露法』,就不是音聲,告訴你六塵都說法,口能說法,身能表法,身是色相,色相也能表法。因此佛法裡面,要用現代話來講,完全用藝術的教學。十法界的眾生(不單單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這眾生)沒有不愛美的,大家既然愛美,佛就利用美來教學。你看佛的講堂,道場(道場就是講堂)所有一切設施美輪美奐,這個很吸引人;造像美,達到高度的藝術,佛像、菩薩像、龍天護法像,沒有一尊不美;所有一切的陳設也美,幢幡寶蓋、香花供養,真的做到盡善盡美,以這個來教學,以這些來表法。知道美裡面所含的真義,你從美裡面就得到了真,真是理,理明白了;得到了善,善是行持,你對人對事對物都會做到恰到好處,這個恰到好處就是善。不過分,也不不及,做到恰到好處;過分了不善,沒有到也不善,恰恰做到好處,那叫善。所以佛法的教學實在是不可思議,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得到的。

  就是佛菩薩的相,佛相完全是一樣的,佛佛道同,它表這個意思;可是現在人造佛像,造的佛像都不一樣。佛佛道同,奈何人心不同,所以人造的佛像,造得就不一樣了。如果佛造的像,決定是一樣的,像我們這個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兩個相貌的,相貌完全相同的。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大眾相貌都相同,何況是諸佛如來!相貌相同,對於凡夫來講,來辨別哪個是佛、哪個是菩薩、哪個是觀音、哪個是勢至,怎麼個辨別法?只有從他的姿態、手印,佛法叫手印,我們現在人叫手語,就是手語,從這些地方看出,能辨別這是觀音菩薩、那是大勢至菩薩。羅漢相就不一樣,為什麼?羅漢沒有破無明,所以心不一樣,相貌就不一樣,相隨心轉。破了無明,證得法身,心是一樣的,所以相一樣,菩薩跟菩薩的相一樣,佛跟佛的相一樣。阿羅漢沒有破無明,還是用八識心,所以心不一樣,每個人面貌不一樣。阿羅漢相有些很古怪,稀奇古怪的,但是你仔細看都很善良,那就是他心善良,他現的相貌也善良,縱然長得很古怪,也很善良,不是一個惡相。

  這就是除了音聲說法之外,六塵都說法,就是六塵都表法,我們要懂得,這個樣子才能夠普遍的滋潤眾生。『潤眾生』範圍就非常之廣大,好像雨露,大樹受到滋潤,小草也受到滋潤,它是平等的,也沒有分別。

  【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這一句是比喻心量之大,能夠包容,我們今天講度量,大人有大度量。誰是大人?佛菩薩是大人。你看經典裡頭《八大人覺經》,八是八條,那八條都是大人覺悟的經。「大人」就是佛、是菩薩,我們要學佛,就是要學大心量。所以佛門,這在從前,佛的道場,一進山門就是天王殿,天王殿當中彌勒菩薩就表這個意思,就代表大度量。我們四天王的像,因為台灣寺廟雖然多,天王殿不多,供養四大天王的很少,所以我們印得很多,希望大家能夠普遍的供養,這四大天王是護法神。我們家裡可不可以供養?你們說可不可以?我問你,你們家裡想不想要護法神保佑你?如果想要護法神保佑我們家裡平安,這就很有必要;如果你說不要、不需要,不需要那就算了,護法神就不來了。家裡非常需要。不過我們這次印的這個像比較大一點,也許家裡房子小一點,這個佔的面積很大。所以我想下一次我們再印小張的,再印小張的時候印成一張就好了,不要印成五張,一張你鑲一個玻璃鏡框,家裡面可以供養。如果你家庭客廳大的話,這一擺開也很好看,很莊嚴。家裡來的客人一看到這個四天王,你就可以給他介紹,就給他上課,他就知道。四天王當中彌勒菩薩,這是教給我們學佛的人心量要大,要一切都能包容,要真正去學。假如那個朋友到你那兒看到彌勒菩薩,「你的心量這麼小,不像!」這就很難為情。一定要認真的去學習。

  東方天王表負責盡職,手上拿的琵琶,這個琵琶含義就很深,就是剛才所講的,處事待人接物要做到善。彌勒菩薩代表真,能夠包容,這是真。處事待人接物要善,善就是什麼?那個弦要調到恰到好處,音色才美。太緊了,緊了彈就彈斷掉;太鬆了就不響。所以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這就是善,它代表這個意思,表示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到,代表這個意義的。南方增長天王,代表精進、代表進步,手上拿的寶劍,劍代表智慧,慧劍斷煩惱,代表這個意思,沒有智慧就不能進步。西方天王廣目是代表多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觀光考察,到處去看看別人。手上拿的是龍,龍代表什麼?代表這個社會人情事理變化多端,龍是善變的,代表變化。你看得多、知道得多,你對於這種種複雜的變化,你才能應付得了,降龍是這個意思。並不是真的一個龍,你把牠降伏住,降伏住有什麼用處?沒有用處。所以它這個龍是代表社會上千變萬化的這些事情的。你要有能力能夠制伏得了,社會才能安定,才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取這個意思。北方天王多聞,手上拿的傘蓋,傘蓋是什麼?是防止染污,聽太多了心理受染污,有個傘蓋防止。它的用意很深,這個就是什麼?這個就是美。

  你才曉得,真、善、美、慧,佛門裡頭才有,離開佛門之外,那真善美慧是有名無實。從這一句諸位細細去體會,然後你才真正了解,『真實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講的心量廣大,彌勒菩薩代表心量廣大,『大慈等故』。

  【如淨蓮華。離染污故。】

  這是比喻,佛門裡面用這個表法最多的是蓮花,蓮花比喻清淨,它表法的意思很明顯,所以取這個意思。蓮花的根長在泥土裡面,它的莖是在水當中,花開在水的上面,這個表法就很明顯。佛把這個泥比作六道,六道都是染污;把水比作四淨法界,就是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個是水代表的,清淨的;花開在上面,不但六凡不染,四淨也不染,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佛沒有教我們停留在佛法界,那就壞了,停留在佛法界是什麼?沒有離開水面,還在水底下。超越十法界,那叫什麼?《華嚴》上不得已起個名字叫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十法界之上,那是佛菩薩希望我們證得的,這個要知道。所以蓮花表這個意思,不但六凡不染,世間法不染,出世間法也不染。《金剛經》上佛講得很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就是指佛法,佛法怎麼樣?還要丟掉,何況世間法!世法、佛法統統不執著,蓮花代表的意思。

  十五句,我們講了十二句,這時間已經到了,我看底下我們留到下一次再講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