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五十三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53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二頁,第四行:

  【積功累德第八。】

  前面兩章是介紹彌陀度生的大願,發願之後一定要修行,如果沒有行,這個願就落空了。所以願必有行,行一定依照願,這個樣子,這個功才能夠積得厚、德才能累得高,因圓果就滿,這是修學必經的程序,不但學佛,世間法也不例外。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能把經典的教訓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真實利益現前就得到,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幸福圓滿的人生,就是現前的利益,將來的利益當然更殊勝。如果現前的利益要得不到,換句話說,將來的利益非常渺茫,因為現前是花報,將來是果報。就像那個植物一樣,開的花開得不好,我們就想到它結的果一定不好;花開得非常美,那果實一定非常好。所以這一點,能夠預見將來的果報,非常非常的重要。請看經文: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文一開頭這一句,是承前啟後。阿彌陀佛建立了極樂世界之後,再回到他老師的面前,他的老師就是世自間在王如來。他建立淨土,我們在前面所看到的,他用了五劫的時間。世間自在王住世的時候,人壽是四十二劫,所以西方世界建立成就了,佛還住世,還沒有圓寂,再回到佛的面前。在大會當中,就是佛講經說法的場所,所以它有『諸天人大眾之中』,來詳細的向大家報告他的成就。那個四十八願以及前面偈頌,就是報告他修學的成就,所以『發斯弘誓』,就是指的四十八願。由願生起無量無邊殊勝的妙行,就是這一段經文世尊為我們介紹的。『住真實慧』,我們說到殊勝妙行,行就是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我們的行為為什麼不妙?我們的行為是依煩惱,這個行為不但不妙,太可怕了。為什麼?所依靠的是貪瞋痴慢疑、是煩惱,起心動念那個心念都是從煩惱生的,言語造作也是煩惱現行。正如同《地藏經》上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非常可怕,所以果報都在三途。聲聞、緣覺、諸菩薩們,他們的行比我們妙,為什麼?他們是依般若智慧。雖然稱為妙行,要跟阿彌陀佛比較起來那就差太遠了,這個原因在哪裡?阿彌陀佛所依的是真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所以他的妙行超出了諸佛,菩薩當然更不能比了。

  到底是哪些妙行?釋迦牟尼佛都在此地給我們介紹出來,我們要留意、要學習。不過最重要的就是底下這三句,「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彌陀殊勝妙行的依據,他是從這個地方生起來的身語意三業,我們稱它作淨業。因此這句是真實的依靠,是真實的根本,我們必須要牢牢的把它記住。慧是從定來的,如果就本經經題上來說,那個覺就是慧,你沒有慧怎麼會覺?這覺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心、平等心來的。換句話說,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平等、不清淨,你就決定沒有智慧,菩薩妙行你決定沒有分。所以一定要修清淨心、要修平等心。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看這個人也不是,看那個也不如法,把自己的清淨平等全盤破壞。所以,不要說一生不能成就,生生世世不能成就,這是自己的罪根,不知道,都以為自己是,別人不是,這就是自己的罪根。那個根在,所有一切的罪業,統統從這根裡頭發生出來,自己不知道,這叫迷惑顛倒。只見到別人過,不見自己過,這是佛在一般經上常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善根,沒有善根。怎麼沒有善根?不知道自己過失。知道自己過失的人是覺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過失就是覺悟;把自己過失改過來那叫真修,修什麼?就是把錯誤修正過來,那叫真修。不知道自己過失的人他還修什麼?他沒得修了,這個要知道。

  所以六祖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左就是往下墜落,在我們中國,右面是升,左面是往下降。你看那個唱戲戲台,我們講經的講台也是如此,升座從右面升,下台從左面下降,左是代表往下降的意思。所以見到別人的是非,自己就已經往下墮落了,不是好事情。為什麼?心不清淨、心不平等,自以為是,這個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一定要認識。所以我們也要像佛一樣,「住真實慧」,真實慧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生的。所以在一切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修什麼?修清淨心,這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修道的人。有慧眼的人他見到,能夠觀察到這點;沒有慧眼的人他只見表面,他看得就不透徹。「勇猛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不雜,這叫精進。向什麼精進?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覺悟,這就進步了,萬萬不可天天都還是迷惑顛倒。勇猛精進怎麼個修法?我們這個法門是妙絕了,真正是殊勝妙行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念相續就是勇猛精進之相。你那個佛號一句接著一句,哪裡還有妄想,哪裡還有分別,哪裡還有執著?所以經典是幫助你建立信心的,幫助你建立願心的。現在這一句佛號為什麼念不好?說老實話,對於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我們眼前一切事物的真相,都不清楚,迷惑顛倒,信心不能建立,願心不夠懇切。所以才要讀經、才要研教,經教它的目的是斷疑生信。信心建立之後,經可以不必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就圓滿成就了。所以要曉得經教作用在哪裡。

  但是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不可以一概而論,以一概全,這是決定錯誤的。因為每個人他與過去生中的習氣有關係,他生生世世所修學的,有人一句佛號就往生,有人專持往生咒往生的,有人專念經往生的。近代香港那個歐陽居士就是看經往生的,暢懷法師看到這個老居士往生,深受感動,這才開始念佛。他不是念經,是看經往生的,從來沒有看到他念經,從來沒有看到他念佛,他看經。這個我們要知道,看經怎麼會往生?有理論依據,《楞嚴經》上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心裡想佛,心裡面所想的、所思的,是佛的本願功德,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清楚、要明瞭。所以每一種人的根性不相同,我們凡夫沒有能力觀機,但是我們告訴人一個原則,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心清淨就往生。有人問我,我《金剛經》已經念了很多年,我念這個能不能往生?能往生。我們後面「三輩往生」裡面,有一心三輩,那就是講讀誦大乘的,不是專修淨土的。念《華嚴經》、念《金剛經》,不管念什麼經,只要你心裡面嚮往西方極樂世界,一念迴向往生,統統得生,沒有一個不生的。所以這個法門才廣大,不是一定教你專修,專修當然最好,修別的修到心地清淨,心淨則土淨,所以他一念就相應。我們專修,修的心不清淨,最後還是不能往生,還不如人家那個心清淨的人,一念迴向就往生。

  所以世間凡夫往往眼高手低,自己認為對的,別人都是錯的,結果別人成佛、成菩薩,自己還要到三途受果報,這是愚痴,這非常可惜。所以我們要曉得,勇猛精進,我們今天是用這一句佛號、用其他的法門都可以,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可以。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可以說是堅持我這個法門,排斥別人的法門。你們想想看,你要有這個意念在,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就不覺了,不覺就是迷,你跟本經的宗旨完全相反,這錯了。像這些細微處,往往都是我們念佛人錯了,不知道自己錯,這個麻煩大了。所以經上講「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很有道理,這個話說的是真實的,起心動念就是分別執著,就是不清淨、不平等,那怎麼不是罪,怎麼不是業?所以一定要記住,精進,純,純就是心地清淨、心地平等、覺而不迷。

  彌陀之所以殊勝,就殊勝在下面這一句,要是講到勇猛精進,可以說其他的菩薩也有,聲聞、緣覺也有,就顯不出殊勝出來。他殊勝下面這一句,『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他這個就特別殊勝,其他的菩薩、二乘勇猛精進,未必是「專志莊嚴妙土」,唯獨法藏菩薩他是專志莊嚴妙土。這是說西方世界為什麼這樣殊勝,他沒有第二個念頭,一心一意就是莊嚴淨土。莊嚴淨土幹什麼?給大家來受用,不是他個人享受的,他是願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到他那去享受他的成果。這個了不起,有福不是個人獨享,是願意給一切眾生共享。所以我們今天要想學佛,學什麼?要學這個;我們今天福報不願意與人共享,你跟彌陀的本願不相應。彌陀與哪些人共享?的確,於ㄧ切眾生確實沒有分別執著。但是這一切眾生,能不能個個都能享受到彌陀的成果?未必。未必的原因在哪裡?不是彌陀不歡迎,是他自己不願意去,這就沒有法子。所以阿彌陀佛那邊沒有條件、沒有障礙,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去,你相不相信,肯不肯去?

  有些人想去、肯去,雖然想去、肯去,方法上錯誤了。就是剛才所講的,雖然天天念佛求生淨土,還常常看別人過失,就是雖念阿彌陀佛,心不清淨、心不平等,煩惱重重,是非人我。這樣的人,即使是嘴唇念破了,也不能往生,心不清淨。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清淨平等覺,你心不清淨,你去到那邊你會把西方淨土破壞,我們俗話說「害群之馬」,你擾亂別人清淨,你怎麼能往生?這是決定不可能。不是阿彌陀佛、不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不歡迎你,是你自己本身達不到他的要求,這一點我們要注意、要重視。真正求往生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就是經典所講,我們要努力去把它做到,縱然不能夠百分之百的做到,做到得愈多,你往生是愈有把握。所以彌陀「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我們今天學了今天就要做。用什麼方法做?我們心地的「清淨平等覺」,就是莊嚴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說的修因。

  下面這個四句這是講果報,『所修佛國』,這個佛國就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在千億歲的聽經、觀察、考察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捨其短,取其長,建立成一切佛國裡面最圓滿、最殊勝的一個處所,提供給大家做為修學的場所。『開廓廣大』,這西方極樂世界大,大到我們沒有辦法想像。這個國土『超勝獨妙』,這個超勝是超越一切諸佛國土,獨是唯獨西方極樂世界,跟其他世界一比較的話,它是超越別人太多太多了。原因就是前面幾句,這個修行,一定要記住,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我們要想果殊勝,因一定要殊勝。因果的定律,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夠超越,佛說一切經都沒有辦法超越因果,《華嚴經》五周因果,你們打開來看。所以《觀經》三福裡面,佛非常鄭重教給我們「深信因果」。真正相信因果,這個人有福;不相信因果,沒有福報,眼前雖然有福,是他過去生中修的,享完了就沒有了。因是造福,果是享福,你自己不造福,你哪來的福享?沒福好享;要想享福,先要造福。這個經的確是好,經文不長,容易受持,理事完備,因果周詳,講得很詳細、很明白,一切經裡面確確實實是第一經。

  「超勝」,古人略舉七樁事,讓我們仔細去體會、去省察,它確實超勝。第一個,說是法、報、應化,通常我們講三身,所出本國故,三身一體,一體三身。這個在他方世界裡面見不到的,他方世界法身、報身、應化身,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我們見到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釋迦牟尼佛報身沒見到,法身更是很渺茫,連體會都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三身一體,這個太微妙、太難得、太殊勝了。

  第二個超勝獨妙的事,是佛的光明、壽量超過諸佛,光明、壽量諸位要曉得,不是講的法身、報身。法身、報身而說,法身不生不滅,那當然無量壽,這是一切諸佛平等的,阿彌陀佛也不例外;報身有始無終,那也是真的無量壽,也是諸佛平等的。此地講光壽無量,是講他的應化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應化身八十年;就是本經講的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化的,這個應化身也只是四十二劫,那個無量劫,四十二劫怎麼能比?不能比。彌陀應化身無量壽,這個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是超越諸佛。

  第三種超勝獨妙,就是他度眾生那個方法巧妙,一切諸佛所不能為比。他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名號,這個方法太巧妙、太容易了,換句話說,沒有一個人不能念,沒有一個人不會念。這麼一個簡單、容易、巧妙的方法,所以才能夠令一切眾生一生當中往生不退,圓滿成佛,這在度生方法巧妙上,真的是超勝獨妙。任何一尊佛度眾生的方法,都比阿彌陀佛這個方法麻煩不曉得多少倍,你修學一生不容易成就;他這個方法太巧妙,簡單容易。就是因為它太簡單、太容易,所以一般人聽到:這能成就嗎?都懷疑了。這個懷疑就是什麼?他沒有善根、沒有福德,他不能相信。這所以稱之為難信之法。

  第四種超勝獨妙,它是以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平等、同時證入報土,實報莊嚴土。這是十方世界確確實實沒有,這個也真正是難信之法,比那個名號功德還難相信。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指哪些?高的等覺菩薩,低的阿鼻地獄眾生,這個程度相差太懸殊了。菩薩、天人、修羅、人、餓鬼、地獄、畜生,種類、程度不齊,他有方法教他平等成佛,這個齊入報土就是平等成佛,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平等成佛。所以,雖然講三輩九品,三輩九品是真的是事實,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三輩九品這個意念?沒有,如果有這個意念,心就不清淨、就不平等。上位的菩薩,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他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平等了。所以雖然講九品,下下品跟上上品是平等的,有沒有上上品、下下品?有,雖有,它平等,這不可思議。十方世界它不平等,人就是人,人絕對不是天,天絕對不是阿羅漢,阿羅漢決定不是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我們往生的人是人,也是天,也是阿羅漢,也是菩薩,統統都是,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它是平等成就,是這麼一個法門。

  第五種超勝獨妙的事,是佛在許許多多經論當中所說的,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二乘人有堅固的執著,很難成就;根缺,六根不完備的人,學佛障礙很多,很難成就。彌陀淨土,只要這一句佛號老實的念下去,所有一切障礙統統消除,業障統統消除,都能夠頓超,證入一乘。一乘就是佛乘,就跟《華嚴》、《法華》沒有兩樣,「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這是特別指那些業障深重的人,這一句名號功德都能把它消除乾淨。

  第六種超勝獨妙,是講往生的正因,本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容易修,容易得道。諦閑老法師早年那個做鍋漏匠的徒弟就是一個例子,這個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老和尚只教他,傳給他的法就是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這個人所了不起地方,就是依教奉行,他真的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三年成功了。這個法門容易得到,容易修學。修不成,修不成就是不老實,一面念佛、一面又胡思亂想,一面念佛、一面搞是非人我,這不是在糟蹋自己嗎?毀滅自己。這樣的心態,他一天到晚是與魔為侶,侶是伴侶,他的同伴是什麼?妖魔鬼怪。那個一心清淨念佛的,這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他是與佛為侶,那怎麼會一樣!諦老法師那個徒弟是與佛為伍,這個我們要警覺到,要真正明瞭。所以,起心動念是非人我,就是跟妖魔鬼怪做伴侶,這個不能成就。絕對不是諸佛菩薩遺棄你,是你自己不上進,說得不好聽,是你自己背師叛道,你違背了佛的教訓,背叛老師的開導,是你自作自受,不能怪別人。

  在台灣,我們也看到不少念佛往生的,念多久呢?三年、五年。這些人念佛往生的,都是與佛為伴侶。我們自己是不是這樣起心動念張家長、李家短,這個人是、那個人非?那麼你就要記住我的話,你一天到晚跟妖魔鬼怪做朋友。你要心地老實,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其他一念不生。人家來跟我說這個人好,點點頭,「阿彌陀佛」;或者說那個人壞,「阿彌陀佛」,沒事,我都是阿彌陀佛,這就跟諸佛做朋友,總在一念之間。所以我們仔細去省察,仔細去反省反省,我們自己到底是跟妖魔鬼怪在一起,還是跟諸佛菩薩在一起,這要知道。所以你們常常來問我,有問題打電話來,找我來問多少問題,都是什麼?都是跟妖魔鬼怪做朋友的,所以我說都是不老實的。你要是跟諸佛菩薩做朋友的,你還有什麼疑問!你不會找我了。所以來找我的都是妖魔鬼怪,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這一說,你又不好意思來找我,雖不好意思來找我,還是妖魔鬼怪,這要曉得。

  第七種超勝獨妙的事,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所得到的果報太高了、太快了,簡直是嚇人,簡直是教人不能相信,但是它是事實。所以你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像我們這樣一品煩惱沒有斷的,這帶業往生的,一到那裡去,就能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平起平坐,這還得了?這不得了!是事實。所以生到那邊圓證三不退,雖然是凡夫,可以說就是等覺菩薩。這個事實,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很詳細。像這些地方,確確實實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給我們說,超勝獨妙!

  『建立常然』,常是永遠不改變的,這才叫常。我們這個世間,動物有生老病死,就無常,牠在變化;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無常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常,人無量壽;不但無量壽,還人不老,不像我們這壽命長,他慢慢衰老。它那裡不老,容貌不會改變,永遠是圓滿的,永遠是沒有缺陷的。人如此,樹木花草也如此,沒有凋零,沒有像我們這個世界春生夏長,沒有這種現象。

  「建立常然」,這裡面意思很深,第一個是本性常,你要是研究它理論,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那個世界基本的結構,跟十方世界不相同。十方世界這個物質,我們今天講物質,就是唯識裡面講的相分,相分就是物質,這物質從哪裡來的?這個物質是從見分裡頭變現出來的。見相同源,同一個根源,自證分,是自證分經過見分變化出來的;換句話說,雖然是本性,本性也變了質。變成什麼質?變成生滅法,就是我們所講的變成了有為法。諸位不要說讀得很深,你去讀《百法明門論》你就曉得,心法、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色法,這些統統叫有為法。心法的一部分是屬於見分,都是見分變現出來的;色法這一部分,十一個色法,是自證分透過見分變現出來的。見是生滅的,所以相也是生滅的,於是乎一切現相它統統是無常的。十方世界大致跟我們世界都差不多的。唯獨西方淨土它是叫法性土,它沒有經過八識,它是稱性的,性是真常,它身土也就真常。所以我們從這裡看法性常,可以說那邊的所有一切境界統統是法身,法身常;法性不斷,不斷常,所以它報身常;相續常,所以它應化身的壽量常,這是特別顯示出無量壽。所以西方世界是彌陀如來妙心所現,法性妙土所成的,這個跟十方世界依正莊嚴基本結構上不一樣。如果不把這個事實搞清楚,確實我們總是會懷疑,總是想不透這個裡面的原因。有疑,疑是障礙,佛在這個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疑不但對我們是障礙,對菩薩都是大障礙、大損失,何況我們初學的?可是疑,絕對不是很容易就斷掉的,如果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怎麼能把這疑捨掉?所以有些老公公、老太太,一說他就相信,他不懷疑,那個人了不起,我們比不上,那叫善根福德深厚,他不懷疑,一聽就相信了,所以這個不可思議。這是講的「建立常然」,常然簡單可以說,一個是本性;一個是不斷,沒有間斷;一個是相續。所以它那個地方是三身一體,一體三身。

  『無衰無變』,這是總結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是因行不可思議,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就是要發大願,我們的願要同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要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分別、不執著,不要去打妄想,你的真實慧就現前了。如果一天到晚還胡思亂想,你是決定沒有智慧,那就很可憐。我跟諸位講經,如果在講經之前,我把這個經本研究研究,看看怎麼個講法,那都叫打妄想。我這邊他們取經本都在那櫃子裡頭,講完了塞到裡面去,要講的時候,他們給我拿出來擺到此地,我沒有預備的,講完了之後問我講什麼,真的不知道,完全不曉得。這我跟諸位講實話,我沒有準備,我心清淨,二六時中就守住清淨心,上了講台,展開經本,看看你們的眼睛,看看你們的動態,我講的東西就不一樣。所以每次講的不一樣,天天不一樣,為什麼?你們的表情不一樣,你們的動態不一樣。所以好像大家聽了滿歡喜,很契機,契機就是,沒有準備就契機,準備了就不契機。好像大夫給人治病,先把藥方開好來給你治病,這個藥方一定不靈。所以有同修要想學講經的,學什麼?學清淨心。心清淨了,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言語也就差不多了,要明白這個根本的道理。我在講台上也說了很多,說、聽都是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在說什麼。如果不是諸佛如來加持,這個經聽都聽不懂,哪裡還能講?佛加持。我們怎樣得到佛加持?就是心地清淨平等,只學這一樣就夠了。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講「莊嚴自心」,也就是我們常說這個修行要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從前我們曾經講過《大珠和尚語錄》,我記得講了不少遍,《大珠和尚語錄》一開端就講,修行,修行怎麼修?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可見得修心重要。前面兩句總說,『於無量劫,積植德行』,第一句這個修行時間要長,不是短時間的,不是幾天幾個月就可以成就的,一定要發長遠心。你看菩薩發心都是無量劫,要發長遠心,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要有恆心、要有耐心才能成就;沒有恆心、沒有耐心、沒有長遠心,是不會有成就的。人有長遠心,這個人心是定的;沒有長遠心,他心是浮的,這個理在此地,一定要發長遠心。「積植德行」,這一句是總說,積是累積,植就是培植,培植什麼?是德、是行。

  德行這兩個字看起來是很抽象的,必須要落實來說。下面這個幾句就是落實開始,『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兩句是德行裡面的根本法。第一句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如如不動」,第二句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給須菩提尊者,「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六祖大師所傳的禪宗,禪定就是這兩句話來的,不著相就是禪,不動心就是定。所以真正的禪定,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著相,這叫禪定。並不是天天盤腿打坐,盤腿打坐還在那裡打妄想,那叫什麼禪定?禪也沒有,是定也沒有。著相就沒有禪,動念頭就沒有定,樣子做上那個定的樣子,那個沒有用的,可以騙人,不能騙鬼神,鬼神瞧不起你。所以他還是跟妖魔鬼怪做朋友,他不會跟諸佛菩薩做朋友的。第一句講內不亂,《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第二句,外面離相,不著就是離相。這個不著是心不染著,不是事不染著,事不染著那佛教就變成消極了,變成逃避現實。事上雖然在一起,和光同塵,心地不染著,這個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著重在心地的清淨。這個心要真正清淨了,性德有無量光明,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顯示的還有無量的寶香。我們凡夫三天不洗澡,身上臭味難聞,那個真正修行人,一年不洗澡,他身上有清香,不一樣。那清香是什麼?性德之香。你們頭髮幾天不洗,氣味很難聞,也很難過。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他平常也不洗頭,你看他那個相片,鬍鬚、頭髮都是長長的,他一年剃一次頭,人家身上清香。我們用些香水、香料,都沒他那香好。他的殊勝從哪來?就是清淨平等,就從這兒來的。所以這個兩句要牢牢的記住,無論在順境、逆境,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面對著五欲六塵、財色名食,沒有貪心;逆境裡頭沒有瞋恚心,一切境界清楚、明瞭。如果你不清楚、不明白,你就愚痴、你就糊塗。

  有些人問我,他就是奇怪,覺得好像我有很多事情都知道,是不是有神通?我沒有神通。不知道就是愚痴,樣樣都要曉得,過去的要曉得,現在的要曉得,未來的也要曉得;對自己的要曉得,對別人的也統統都曉得。實在講這個事情不難,一個是你心地清淨,一個是觀察入微,看人看多了,看事看多了。所以你看那個看相算命的,他天天看人,這一接觸,一看相貌,一看你這個表情,再看你這個談吐,甚至於聽你的音聲,大致情形都知道,為什麼?從經驗當中得來的。如果再能多念一點書,那就更正確了,讀書是學問,從學問、從經驗當中得來,所以往往觀察、判斷是很正確的,不會錯誤的。這個瞞人只能瞞愚人,不要說修道人,就是世間一個有學問的人,瞞不過,沒有法子瞞他。縱然不常在一起,第一次見面,幾分鐘,他就能夠判斷這個人一生的命運、一生的前途,會判斷得很正確,這個淺而言之,就是學問、就是經驗。所以怎麼能瞞人?瞞人的人都把別人當作愚人:我聰明,你們都是傻瓜,我瞞你。其實傻瓜是誰?傻瓜是自己,沒有瞞到別人,所謂是自欺欺人,這個人才叫愚痴,貪瞋痴。

  欲是欲望,人不能有欲望,有欲望於修道是很大的障礙。欲望是講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佛法裡面常講的名聞利養這是欲望。底下經文講『少欲知足』,欲望要減少,愈少愈好,你的障礙愈少。少到什麼程度?我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夠了,不要多求。多欲之人那苦得不得了,那是個可憐人、愚痴人!欲望減到最低限度,才能夠「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也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他才真能做到,為什麼?他沒有欲望。人與人之間以真心相待,就很簡單、很容易;以感情接觸,那就麻煩得不得了,都要知道。真心坦誠,真心裡頭沒有東西,什麼都沒有。你來接觸我,我以真的東西告訴你,「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真的,只有這一句話是真話,是真言,真心利益你;其他的都是廢話,都是假話,都不是真的。只有想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只有憶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正念、正思惟。換句話說,其他的統叫妄想,妄想執著不能再搞下去了,再搞下去沒有辦法了生死,沒有辦法出三界,還搞它幹什麼?所以許多人跟我往來寫信件,我都不回,為什麼?都是雜心閒話。這一次我在溫哥華,有個陳風子老居士是金石家,他給我刻了十幾個圖章,所以以後有人給我寫信,我明信片上蓋個圖章寄給他就行了。那個圖章是什麼?「無量壽佛」、「阿彌陀佛」,都是這些,都是經裡面的句子,我摘錄幾句請他給我刻,「淨念相繼」、「老實念佛」,蓋一個寄給他就行了,省事,好!身心清淨。不要再搞這些世俗事情了,要遠離塵垢。所以找我去,那就去講經,我要安排時間;跟我談別的,我一概不聽、不聞,我現在連報紙、電視都不看。從前回到台灣還看看新聞,現在連新聞也不看,為什麼?沒有新聞,有些什麼新聞?沒有新聞。看看這些人起的什麼念頭、幹的些什麼事情,自然得些果報,都清楚了,還要看這些報導幹什麼?不用看了。

  所以這個兩句千萬要記住,「不起貪瞋痴欲諸想」,這叫真正修行。你平常一面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幾十遍《無量壽經》,還是貪瞋痴慢,完了,是一切都完了,念經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成就。念經、念佛,都要把貪瞋痴慢這個東西念掉,這是功夫。為什麼教你天天念經、念阿彌陀佛?因為你不念,你心裡面就會起貪瞋痴慢,就會一天到晚在打妄想。外面不著外頭境界,這個色聲香味觸法是外境,外面的境界不要去執著。色是一切色相,眼根所見的,我們見這些色相:這是好人、這是壞人,這個如法,那個不如法,著了相。不著相的人清淨平等,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為什麼?他不著相,所以他是平等的;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他不著相。凡夫看佛菩薩都是凡夫,著了相。怎麼著相?這一尊是釋迦牟尼佛,那一尊是藥師如來,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是藥師如來,著相了,著相錯了。要在一切境界裡去鍛鍊,外面的境界不執著,要求隨緣不攀緣,隨緣得自在,攀緣很苦。

  『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個底下一直到『植眾德本』,這個幾句,統統教我們應該要憶念這些,這是諸佛所行所修的,我們學佛就要在這些地方學。這就所謂是「一念單提」,淨業的綱領、淨業的宗旨就在此地。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應該要修的,應該要學的。「過去諸佛」,實在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前面講過「佛佛相念」,我們要學這個。佛佛相念,我們能念諸佛,那自然就成佛了,佛佛才相念,顯示出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所念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這部經上,念這部經、想這部經。這個念不是口念,口念沒有用處,是心念。所以「念」這個字,這中國的文字是屬於會意,念是什麼?現前這個心,今心,上面今,底下心,現前的心。這個心裡面是佛,心裡頭有佛這叫念;心裡沒有佛,口裡有佛,不叫念。要心裡真有佛,你口裡念不念沒有關係,心裡要有佛,要想佛、要憶佛、要念佛。念佛的功德,具體而說就是四十八願,你常常念這個。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世尊在本經上給我們說的,你常常想這些事情,這就是「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他們所修的、所學的,以及所成就的,幫助眾生、教化眾生,這些無量無邊的善行、功德,我們去念這個,去想這個。不要想是非人我,想這個人怎麼樣、那個人怎麼樣,這個果報都在三途,都出不了六道。你想阿彌陀佛、想西方世界,你將來決定生淨土,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所以這個成功與否,就在這一念之間,希望同修們在這些地方認真去體會。

  下面還是這一小段的繼續,但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留在星期一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