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九集)  2016/5/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八十一頁第四行看起:

  「住大乘者」,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淨宗是大乘,凡是大乘教,中國從後漢,佛教傳到中國,早年大小乘經典全到中國來,可以說全來了。這樁事情意思很深,我們要能體會到。世尊當年在世,講經的時候沒有記錄,佛也沒有寫過一本書,經典怎麼來的?這大家都知道,佛滅度之後,由阿難尊者,阿難天分高,記憶力強,一生當中聽一遍,他一輩子不會忘記,出這麼一個人才。所以結集經藏,大家就推選阿難尊者,把世尊所說的重複講一遍,有五百位阿羅漢作證。當時在座聽經的五百位阿羅漢,有一個阿羅漢有問題,「阿難,這一句好像我沒有聽說過」,這就得刪掉,不能流傳於後世。必須阿難所說的,五百位阿羅漢個個點頭同意,才能把它寫出來,取信於後世。

  阿難結集的時候,記錄是用梵文記錄的,梵文是拼音文字,現在我們知道,拼音文字傳世的時間有限,不可能超過三百年。現在的語言變得很快,差不多兩百年,語言就變了。變了的時候,現在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兩百年以後的人看不懂。所以傳到中國來,完全翻譯成中國漢字文言文。翻譯佛經的體裁文學裡面稱為變文,變化的變,文章的文,稱為變文,換句話說,就是當時的白話文。也就是說,用最淺顯的文字來翻經,同時還要顧慮這個經傳到後世意思不會變,後人還能看得懂,這在當時是個難題。這些翻經的大德們做到了,我們要感恩,佩服!確確實實是用中國漢字文言文寫的,寫得很淺,不會誤傳,面面都顧到了。

  在今天,我們讀經,看到經典這個翻譯文字,於是對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對於中國漢字文言文的看法就又深刻一層。我們不能不佩服,祖宗留下來的瑰寶,只有中國獨有,全世界沒有第二家。現在中文翻譯的《大藏經》就是完整的《大藏經》,重要的典籍全都過來了。這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他們才能做到,真實智慧、真實慈悲,把世尊這些教誨傳下來,而且永遠不會改變,能夠穿越幾千年,往後還有幾千年。佛的法運在這個世間是一萬二千年,唯有中國漢字文言文可以能辦得到,讓一萬二千年以後的人都能看懂。

  所以我們對於漢字文言文要重視,老祖宗、古聖先賢對後代的子孫最大的恩德,就是這個發明,中國文字的發明。我們認識得愈深,感恩的心就愈重,會起作用,愛這個文字,愛這個傳統,愛這個國家民族。我們要盡一分責任,把它接受過來,發揚光大,再傳遞下去,這是中華兒女子孫,才真正對得起祖宗,對得起人類。這個人就叫住大乘者,大乘是菩薩。

  《法華經》裡面說得好,什麼叫大乘?它這裡簡單幾句話就說清楚了,「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這裡提出兩個條件,佛給我們所說的一切法,今天流傳下來這些翻成中文的一切經典,無論大乘小乘,你聽到了,你讀到了,頭一個要信,沒有懷疑;第二個要受,受是你接受,要承傳,祖宗東西到我們手上我們得接受,我們要落實,把教誨要落實到生活才有受用。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學中國傳統文化?答案很簡單,就在經典的最重要的部分顯示出來。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論語》第一句就解答了,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要不要?不亦說乎,就是快樂,這是很快樂的事情,你要不要?要不要快快樂樂的在這個世間過這一輩子?佛法講的法喜充滿。為什麼快樂?它能帶給你一生幸福快樂。我們要不要?要。

  方老師,六十五年前我跟他學哲學,他把佛法介紹給我,也有這麼一句話的味道。他介紹給我,他說「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我不是跟他學佛學,我們那時候以為佛學是宗教,排斥。所以他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身分搞清楚了,不是迷信;「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告訴我了;第三句,「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諸位想想,這一句跟夫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不是一個意思?那我要想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當然想,那就得學,就這麼回事情。要用佛經上,釋迦牟尼佛說清楚了,釋迦牟尼佛沒有放在第一句,放在末後一句,最後面一句,最後一句是什麼?一切經最後用什麼來收尾?「皆大歡喜,作禮而去」。你看,皆大歡喜,跟夫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個鼻孔出氣;跟方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要不要?要。

  不僅如此,你愈想就愈需要,為什麼?個人這一生得到幸福,得到最高的享受;家庭,你在家庭,落實在家庭,你這一個人一生快快樂樂,一天到晚笑臉迎人,你一家幸福快樂,家和萬事興。你看,帶給你家的好處,自己得到好處,家庭得到好處,和睦快樂。帶給社會,我們一層層來說,帶給工作是順利,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一帆風順,為什麼?快樂帶來的,你沒有憂慮,你沒有煩惱。煩惱、憂慮帶給你很多問題,你沒有,一生快樂幸福。所以你的事業一定順利,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就為這個。為了這個,我們才學中國傳統文化,才學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保證能幫助我們得到圓滿,叫我們感到滿意。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這是湯恩比舉出來的,他在一九七O年代,往生的前二、三年,全部精神都在宣揚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他說得好,「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就我們今天遭遇到的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英國這兩年學校裡面,從小學、中學、大學都要學中文,把中文放在第一外國語,所有人都要學。前幾天我看到一個信息,報導的是,不但是把中文放在學校裡頭做主要科目來教學,又看到一篇,佛教,也把佛教列入正式的學科。我們想,這可能都是受到湯恩比的影響,這是一代歷史哲學家,特別是研究文化史。他告訴我們,根據他的研究,地球上有史以來,曾經發生過二十多種文化,也就是文明,二十多種,但是它沒有宗教做基礎,所以不出二、三百年就沒有了,就消失了。消失到今天,大家曉得的,古文明有四個,其他三個也沒有了,現在只剩下中國。這是湯恩比說的。

  文明從哪裡來的?從宗教來的,人類的歷史先有宗教,從宗教衍生出文明,沒有宗教做基礎的文明,都不能長久。中國這個文化能夠到今天,唯一的存在的文明,什麼原因?我們明白了,它有根,它有宗教,這個宗教就是儒釋道。中國人講的是三教九流,九流是學派。宗教是什麼意思,一定要講清楚,不是迷信,迷信的宗教傳承也不會長久,都必須要有哲學做基礎。宗教這兩個字中文的意思,第一個,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我們看看儒釋道是不是主要教育?是;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把宗教的定義搞清楚,宗教裡頭沒有迷信。中國文字這裡頭含義很深、很廣,宗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連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怎麼會有錯?湯恩比這句話說得很重,沒有宗教做基礎的、做根本的那個文明,時間不長,二、三百年就沒有了。這個老人搞傳統文化搞了一輩子,得出這些結論,我們要重視。

  我們年輕的時候,學校裡讀書,也受老師的影響,宗教就是迷信,提到宗教,馬上跟迷信就掛鉤,就不願意去碰它。我到二十六歲,沒碰宗教,不相信宗教。跟方老師學哲學,方老師把佛經哲學做為一個單元來教我,我學了之後才搞明白、搞清楚。老師又介紹我讀經,叫我讀《華嚴經》,看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通玄長者的《合論》。《疏鈔》是教,李通玄的《合論》是禪,宗門教下,把大乘佛教的精神全概括了。

  《華嚴》分量很大,在中國三次翻譯,東晉翻譯六十卷,我們一般稱《六十華嚴》;唐朝翻譯的八十卷;貞元年間,烏荼國王對中國朝貢,就是給皇帝送禮,裡頭有一套《四十華嚴》,就是《華嚴經》最後的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品是完整的,非常難得,五十三參就在這一品裡頭,非常完整,這是中國人有福報。《四十》跟《八十》合起來,除掉重複的一部分,重複有二十卷,總共九十九卷,這是現在《華嚴》最完整的本子。梵文的原本已經沒有了,失傳了,縱然有,我們也只有當作典籍來做紀念,沒有人能看得懂;要看,完全要看中文註解。

  從這個地方,讓我們體會到另一樁大事,那就是在這個地球上,無論中國外國,古聖先賢是沒有界限的,文化沒有界限的,好東西應當留傳給後世,統統要用中國漢字、文言文來翻譯,它才能保全,這個重要。漢字、文言文學習不難,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教給我們,古文,用《古文觀止》教我們,熟讀五十篇,最好能背下來,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能夠熟讀一百篇,你就能寫文言文,老師鼓勵我們。我們那個班上還有幾個年輕的學生,大概有十個人,年齡比我小很多的,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是三十一、二歲,還有二十幾歲的同學,老師勸導他們。

  所以,文言不難,該背誦的,十五歲以前都讓他背過。實在中國古時候,讀書人背書目的不是在背誦,這個要知道,背誦是附帶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教他修定,把妄想念掉,把念頭、雜念念掉,把分別執著念掉。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把清淨心念出來,那就開悟。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開悟了。開悟了之後,這個文字裡頭的意思你都知道,你就能講出來。所以古時候的老師不講書的,要為學生講書的人家不要,不請這個老師。老師有什麼本事?老師把學生個個引誘到開悟,小悟、大悟、大大悟,這好老師。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

  所以佛教這個方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都用這個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每天讀一樣的東西,讀遍數,像《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可以。十遍,如果初念,一遍大概兩個小時,十遍要二十個小時。就算念十小時,念五遍。念上個半年,念熟了,幾乎能背誦了,念一遍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念兩遍。以後就可以長遠保持,每天早晨把它念二十遍,十個小時,當作早課。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不是真的?真的。胡小林居士上一次到我這來告訴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這個六年讀《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的分量跟我們這個《無量壽經》差不多,不太多,他讀了三千遍,這個六年三千多遍。他說一千遍念下來之後,他意思都懂;兩千遍念下去之後,深入了,他能夠體會得深度了,講得更深,講得更廣。現在到我這個地方,我請他講一遍,我們把它錄音錄下來,是第三千遍。告訴我,古聖先賢的話真話,不是假話。他沒有老師,找誰印證?老師是印證的,找不到老師印證,找古人,他找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有一部註解,《大乘起信論裂網疏》,蕅益大師寫的,他就用它做印證,他悟的跟蕅益大師講的是不是一樣的?一樣的。

  所以老師是給我們做印證的,不是講給我們聽的,講給我們聽的是我們從他那得來的,是他的東西。自己悟出來的是自己東西,是自性裡面的《大乘起信論》,不是別人講的,這個老師給我做印證,講得沒錯。所以,經論沒有意思,一定要知道,所以不要求解,起作用的時候無量義,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這叫真開悟了。一悟一切悟,一經通了就部部經都通了;一部論明瞭了,百論、千論、萬論全明瞭了。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教育的理念、方法、目標,跟今人不相同。外國人沒有老師可不行,統統跟老師學的,希望你在老師這個地方,慢慢你有更深的東西,超過老師的,有,很多。那是什麼?學科學,學科學用那個行。東方是心性之學,用那個不行,東方一定要開悟。一千遍小悟,兩千遍大悟,三千遍說不定大徹大悟。

  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事實我們要明白,古聖先賢都是這個。你要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之後,然後我們看孔子,孔子就是在《易.繫辭》裡頭所說的,跟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是不是同一個境界?同。再看道家,莊子能夠說出來「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大乘佛法,整個宇宙是一體。儒也講,佛也講,道也講,他們沒見過面,釋迦牟尼佛沒到中國來過,孔老夫子也沒到印度去遊歷過,居然說出一樣的話,一樣的理念,一樣的見解,這是什麼?悟,大徹大悟。大徹大悟的人,在印度稱他作佛陀,在中國稱為聖人。釋迦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稱他聖人,孔子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佛陀,名稱不一樣,他們同一個境界。你再仔細觀察其他宗教,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居然能講出一部《古蘭經》,《古蘭經》是他講,別人給他記錄。所以這統統是大徹大悟。

  大徹大悟人人都有這個機會,為什麼?那是自性本能。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德能是本自具足的,神通也是本自具足的,沒有一樣不是本自具足。所以開發自性,外頭沒有東西,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大乘法完全是開發自性。小乘法裡頭,佛有教訓、有教誨,幾乎都是世間法,到出世間法,佛一定教你悟,教你開悟。這是教我們真實的,不是虛妄的。用中國的東西學西方沒問題,用西方東西學中國學不到,西方沒離開阿賴耶。大乘決定是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轉八識成四智,不相同。

  所以,住大乘者這四個字重要,住大乘者這個人叫菩薩根性,他有這個心,這個心不是自私自利,這個心是利益眾生。像張子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住大乘者。他不是佛,說出這四句話來,雖不是佛,也是法身菩薩,在佛教裡稱法身菩薩。為什麼?這法身菩薩的境界,跟佛經上這一句住大乘者無二無別。

  學佛的人是讀經、聽經能信、能接受,能把所聽的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從哪裡開始?從三皈五戒、十善業道,學了就得要幹。大乘經教裡面把心量拓開了,學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認真勤修精進,勤修戒定慧,開發自性裡面智慧、功德。自性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用這個智慧功德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把佛的教誨,佛教化眾生接受過來,我們把它發揚光大,令一切眾生都得佛法的利益,像佛一樣普度眾生,這就對了。所以,要求一切智,佛智,佛是圓滿的智慧,自然智,不是別人教你的,無師智,沒有老師教你,開悟的。這就是小悟、大悟、徹悟,這都是屬於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

  惠能大師開悟了,到黃梅去求印證,在黃梅鍛鍊了八個月。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明白了,開悟了。開悟的樣子是什麼?那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樣子是什麼?他說五句話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想到自性,這叫明白了,見到性了,性是怎麼樣的?本自清淨,沒有染污。六道眾生哪個沒有染污?現在六道眾生染污到極處,到極限了。那是妄心,阿賴耶的染污,末那的染污,自性沒染污,這個我們要相信,自性是真心,真心不染污。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要學什麼?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就是用清淨心,不要用染污心。要在境界裡頭去練,練功、學習,不受外面境界染污,不受外頭境界影響。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好的境界等於零,不好的境界也等於零,別認真,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是不受它干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自性般若智慧,清清楚楚,不放在心上,就清淨。

  第二句告訴我們,「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這是真的了,自性是真的。物質現象有生有滅,人有生老病死,動物亦如是,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說明了整個宇宙的一切法,物質現象都是有生有滅的。物質有生滅,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不是真的。

  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整個宇宙,具足一切法界。所以,整個宇宙,一切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所現的。自性什麼都沒有,能現一切法,所現的這一切法都是生滅法,不是真的。自性的本體不是物質環境,也不是精神環境,它沒有念頭,它什麼樣子?一片光明。所以,淨土宗叫它做常寂光淨土,《華嚴經》上稱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體是一片光明,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你要離開體,離開體沒有現相,一定要依靠這個體,相才能生。但是這個體怎麼樣?體根本不染,它沒有染著,所以它是清淨的,雖然現萬象,它不染著。那我們要用真心就從這個地方下手,我們面對著六塵境界,不可以把六塵境界放在心上,這就相應,這個跟自性相應。常常跟自性相應,就有豁然開悟的機會。看什麼都放在心上,聽到的也放在心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放在心上,這個心就染污了,嚴重染污。不放在心上就對了,那叫真修行。所以佛不叫我們到外面求,外頭沒有東西,自性本自具足,向內求,不向外求,向內求是真的,求到真的,向外全是虛妄。這都不能不知道。

  能大師第四句,「本無動搖」,不動。你看這個地球最近這一個月,全世界的地震發多少次?有些地方一個地方一天地震二十多次,這從來沒有的現象。自性本無動搖,說明什麼?自性本定。為什麼要修定?自性本定,所以要修定。定就是真心,定就生智慧,定就消業障,定就超越三界,妙極了!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就是修定。淨宗法門是妙極了,就用一句佛號修定,叫你專注在這個佛號上,除佛號之外其他的統統都放下。像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念成功了。他念到什麼境界?我們從他一生行誼當中去觀察,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境界跟惠能大師平等的,惠能大師從禪入門的,他從念佛入門的。他能成就,說明我們每個人都能成就,只要老實念。本無動搖,非常重要。這四句都是介紹自性的體性。

  末後一句是自性的起用,「能生萬法」。宇宙從哪來的?不是神造的,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怎麼變現?隨著念頭變現的。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現什麼,想天堂現天堂,想地獄現地獄。現在人想什麼?想地獄,念念跟地獄都相應,所以把這個社會變成地獄。不能不知道,佛法不是假的。他們想地獄,我們想天堂,好,我們境界就不一樣。想地獄,地獄境界現前;想天堂,天堂境界現前;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所以,萬法是自性生的,是自性現的,萬法就是自性,自性就是萬法,擺在我們面前,你得要認識,事情就好辦了。

  認識它是自性,咱遇到善人、諸佛菩薩,恭恭敬敬的,好!我們跟他學習;遇到惡人呢?惡人也是自性變現的,只是一個覺悟,一個迷惑。我們統統了解,我們對他的心是一個心,真誠恭敬,對佛如此,對無間地獄眾生亦如是。為什麼?他本來是佛,只是現在迷了,迷得太重了,造這麼多惡業現的境界。地獄境界是他自己不善的業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善業變現出來的,一點都不奇怪。善與善相應,惡與惡相應,我們必須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慢慢就覺悟了。

  覺悟的方法很多,不是一個方法,八萬四千、無量無邊,哪個方法,只要你用得妥當,用得當,都能覺悟。宗門的例子很多,開悟不是定法,沒有定法。但是與定有關係,定愈深,緣就愈殊勝,就是機會就多,不定什麼機會,給你碰到了,一下豁然大悟。這些我們在祖師大德傳記裡面可以讀到,可以能體會到,他功夫將要成就的時候遇到緣,或是人家說一句話,或是看到飛花落葉,看到這個天氣變化,就突然開悟了,這是定功。

  所以住大乘者,住是心,心要住在大乘,大乘是大心量,心量小了不行。我常常勸人,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起心動念都要想著整個地球,不能想局部,局部解決不了問題,只有把問題搞得更雜。今天地球上的毛病,總的根源就這一個,心量太小,自私自利。人人都自私自利,就發生衝突,就發生矛盾,就有鬥爭,就有戰爭。戰爭、鬥爭能不能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問題。尤其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戰爭引發為核武戰爭,整個地球毀滅了。頭腦清醒的人不會幹這個事情,迷惑顛倒就很有可能。

  所以,住大乘的人一定是求一切智,求佛智,求自然智,求無師智,求如來知見,如來的十力、四種無所畏,這都是如來在日常生活當中展現出教化眾生。特殊的智慧顯示在大能大德,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得定,幫助眾生開悟。所以,愍是憐憫,愍念就是慈悲,要令一切眾生得安樂,利益天人,度脫一切,這叫大乘。我們要有這樣的心,存這樣的心,有這樣的願望,認真努力。隨緣隨分不勉強,有緣就做,沒有緣也不必去製造因緣,沒有這個必要,完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樣能保住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不被外面環境干擾,不妨礙你往生。我們今天真的要求往生,頭一等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做再多的事業,也不能障礙往生,障礙往生就錯了。

  下面,念老又引用《十二門論》,這是三論宗的典籍,《十二門論》也有說大乘。「摩訶衍者」,摩訶衍就是大乘,梵語稱摩訶衍,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大乘。「於二乘為上」,二乘是聲聞、緣覺,摩訶衍在聲聞、緣覺之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佛就是乘這個法門能至,能至佛地,他能成佛,能度眾生,所以叫大。對眾生,「又能滅除眾生大苦」,大苦就是六道輪迴,就是十法界,特別是六道,六道裡面的三惡道。佛告訴我們,都是真話,貪心墮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貪瞋痴。誰能夠不造?古時候人造得少,為什麼?從小讀聖賢書,能守規矩。大人能給孩子們做榜樣,從小他看在眼裡,學在心裡,他能守得住,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現在這個世界,我們仔細觀察,到哪裡去找一個人,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都沒有的?幾乎是找不到。不但世法裡頭找不到,佛門裡頭也找不到。

  人都造這個業,業有果報,果報就會現前。現前的時候,這叫花報,墮落到三惡道是果報,花報是什麼?災難。貪心所感的,水災,水災最嚴重的,海嘯,現在這個地球上常有。瞋恨,火災。前幾天報導加拿大的大火,遇到這個災難十幾萬人,很嚴重。包括天氣變熱,這都屬於火,火山爆發,溫度上升,與這個都有關係。愚痴,風災,龍捲風、風暴。傲慢所感應的,地震。懷疑感應的山崩,我們叫土石流,地陷,大地突然陷下去,這佛在經上都講。如果我們這邊居住之人,貪瞋痴慢疑輕,就不會有這個災難,如果嚴重,這些東西就會出現。道理是什麼?佛講得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貪瞋痴慢疑,就是想災難;想貪瞋痴,就是想三惡道。我們常常提醒大家,希望把念頭端正過來,不應該想的別去想。

  特別是現在人,對古聖先賢的懷疑,認為古時候沒有科學,古時候沒有今天的物質文明,今天人超過古人,古人都比不上現在人。但是你細心去讀讀歷史,你讀讀過去這些文人留下來的藝術作品,甚至於小說、戲劇,那裡頭都有很大的啟示。說明什麼?說明古時候人很幸福,物質生活缺乏一點沒有關係,有愛心的人很多,肯幫助的人很多。也就是說,喜歡修善斷惡、積功累德的人多,也都懂得。現在雖然科技不斷在發展,人怎麼樣?貴而不安,富而不樂。這種富貴你願意要嗎?我相信你不願意要,那是受罪,精神、體質天天在受折磨。

  你看現在,飲食都沒有安全感,假的太多了,現在人沒有道德,連藥都有假的。假藥那是什麼?謀財害命,你要了人家的財,還要人家的命,現在人幹這種事情,死了以後墮地獄。他不相信有地獄,他不相信有來生,什麼都敢幹。死了以後他就知道了,那來不及了。我們有遇到,感應真快!死了是第四天,第三天、第四天就託夢、就附體來求懺悔的。活的時候造作罪業不知道,死了之後就知道了,這個罪業帶他到無間地獄,麻煩可大了,不容易出來。

  佛法裡頭告訴我們,殺人身命罪小,破人法身慧命罪大,破人家法身慧命就是障礙人學佛。學佛,他真有緣具足,真的遇到淨宗,他這一生就永遠脫離輪迴了,你說這功德多大。等於是你幫助一個人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大功德!沒有比這功德更大的。你想盡方法障礙他、破壞他,讓他對佛法沒有信心,讓他放棄學佛,放棄求往生,這個麻煩可大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下面說,「諸佛大人」,這個大人也可以稱是佛,也能稱法身菩薩。他們修學這個法門,這法門叫大乘。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大乘,這不是小乘,而且這是非常快速,一生就成就的,不必經歷多生多世,一生成就,真正能滅除眾生的大苦。無量劫搞六道輪迴,如果不是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求生天沒有問題,求脫輪迴難,太難了!

  這底下還有一句話,「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這句話說得很重。大乘心,大乘的緣,大乘的行,你要是都遇到了,淨宗法門不但是能盡大乘諸法邊底,而且它是圓滿的,究竟圓滿。諸位認真去讀黃念祖老居士最後留下來這個遺著,《報恩談》,《淨修捷要報恩談》,很多同學費了很長的時間,把它整理成一本書;還有一個錄音帶,從頭到尾把它念了一遍,有聲書。這本書分量不大,它把佛法圓圓滿滿的介紹給大家,稀有難逢。這本小冊子可以說是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講的認識佛法,認識佛教,佛教是什麼?佛法是什麼?你仔細讀這一本就夠了。這裡頭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包了,都在裡頭。

  而且修行很簡單,每天花上半個小時就夠了,三十二拜,早晚功課都用它,一生不缺,你決定得生淨土。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留給我們這是《無量壽經》的會集本,無量功德,他老人家這一篇《報恩談》功德不亞於《無量壽經》的會集,這是他一生修學的心得報告,說得很詳細。末法時期修淨土,有這兩樣夠了。《無量壽經》把道理、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報恩談》把佛門裡頭,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各個宗派,顯教密教,全都介紹出來,你都知道了。然後放下萬緣,死心塌地,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這一生圓滿成就,這叫大。

  「又《寶積經廿八》」,這裡頭有一句經文,「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這也是解釋叫大乘,是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正覺裡頭還加一個正,還加一個真。在今天誰證得?有,不是沒有。我們看到的,夏蓮居老居士證得,在這部經上看到;黃念祖老居士證得,在他的註解裡面看到,在《淨修捷要報恩談》裡頭看到;還有一個,海賢老和尚證得,我們從老和尚一生的行誼上看到,他真的是大徹大悟,沒有說法。為什麼不說?師父教他的。你看他出家剃頭二十歲,剃完了師父教他,傳他法,就教他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就念了九十二年。還有一句話很重要,「明白了不能說,不能亂說,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師父了不起,師父就曉得這個徒弟不是凡人,識字不識字沒關係,要什麼?老實、聽話、真幹。這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後世的,是真話,不是假話。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能夠把這六個字做到,你就有成就;凡是不能成就,都是不老實,都是不聽話,不肯真幹。海賢老和尚真幹,而且他這個進步幾乎我們都能看得出來。功夫成片,這是第一個階段,不出二十五歲,一般三年,二十二、三歲的時候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亂,我相信不超過三十歲;理一心不亂,應該四十左右,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惠能大師就平了。

  穆罕默德也是如此,也是大徹大悟。出生的時代不一樣,出生的地點不一樣,那個地方人的文化水平不一樣,所以度化眾生的方法不一樣,原理原則是一個,佛佛道同。展開來,所有一切宗教,道都是同的,沒有相違背的。基督教人如果是真幹,認真學習,將來生天堂;念阿彌陀佛的人,信願持名,將來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你看到那個生天堂的人在那邊,你們會問:你怎麼來了?極樂世界人:你怎麼到極樂世界來了?那邊的人:你怎麼到天堂來了?原來是一個地方,不同的名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經要講清楚,要講明白,宗教與宗教沒有矛盾,沒有牴觸,原來是一家。不要再拉信徒,他信那個,好!他到那裡去,我也到那邊去,咱們一樣的。我們坐的不是同一輛車,但是到達是一個目的地,有什麼好爭?爭,錯了。所以宗教應該要團結,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宗教真正團結,再不拉信徒了,完全都明白了,每一個教都好,經典好,修行方法好,老師也好,信徒也好,沒有一樣不好,要尊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要用清淨平等覺來看待,將來到達的目的地是一個。

  「住大乘者」這句話,「即常住於如上大乘法中之人」。常存此心,常行此道,為世間同學們做個好榜樣。海賢老和尚為我們這一代人,做出學佛人的好榜樣,他老實念佛,又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在這個時代,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吃苦。是不是真吃苦?外面人看到是真吃苦,內行人看到他得大自在,法喜充滿。老和尚得大自在,你看,多少跟他認識的人都稱讚,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場所,老和尚都是歡歡喜喜,都是非常快樂,這就是有受用,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孔老夫子的不亦悅乎,他得到了,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末後四句話是黃念老的這一段總結。「當知是人,決非凡小」,他不是凡夫,他不是小乘,「雖是肉身,亦名菩薩」,你要看到這個人,這人就是菩薩。這是解釋這一句「住大乘者」,我們要學,清淨心我們要學。

  底下說「清淨心,無疑無垢,淨信之心也」。前面說了,這就不再多說。懷疑,心不清淨,有疑,疑是嚴重煩惱,貪瞋痴慢疑,五大煩惱。疑怎麼辦?好好學經教,經教就是幫助你斷疑生信的。附近沒有道場、沒有善友,不要緊,讀經,《無量壽經》一天念二十遍,念上半年、一年,疑就斷掉了。垢是染污,疑是從裡面生的障礙,垢是外來的,被環境染污,眼被色染污,耳被音聲染污,鼻被香染污,舌被味染污。換句話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修行,修什麼行?不受染污。就是說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聞得清楚,嘗得清楚,樣樣都清楚,這是般若智慧,正知起現行,決定不放在心上。心怎麼樣?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好,你就解脫了,你就成佛了。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也不錯,你是菩薩,再努力,再精進,再上一層樓。最怕的是點點滴滴統統放在心上,那這個人就苦了,心被染污了。染污什麼?他心不自在,他心不安,他憂慮很多,牽掛很多,樣樣都放不下,淨信得不到,往生有障礙。往生需要淨信,怎樣才能不疑?《金剛經》上一句話就把你解決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還有什麼好疑的?順境、善緣是虛妄,逆境、惡緣也是虛妄。所以真正能認識清楚,都放下了,沒事,天下本無事,真的,庸人自擾之。

  《中阿含》第四十一也有,「清淨心,盡脫婬怒痴」,就是貪瞋痴。貪瞋痴裡頭最麻煩的是淫,這是三惡道的業因。「成就於三明」,這三個斷了,真的從清淨心裡頭搬出去了,心裡頭沒有淫怒痴,這就是戒定慧,就成就了戒定慧,戒圓滿了,定圓滿了,慧也圓滿。「如是清淨心,功德難思」,這話是真的,清淨心的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心地清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迷惑,生智慧,生清淨心,生智慧心,生功德心。功德是什麼?利益自己、利益眾生,這是功德。淫怒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

  「故《十方佛讚品》曰」,這是本經,後面的一品,「乃至能發一念淨信。隨願皆生也」。你求往生極樂世界,要抓住這一點。五逆十惡,臨命終時能夠抓住這一句也能往生。「以如上之清淨心,歸向無量壽佛,故云:以清淨心,向無量壽。」這句話重要,真信佛,真念佛,清淨心裡頭只有無量壽佛,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能放,放就染污了,什麼都不能放,時時刻刻要記住這句話。那麼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成就,將來個個都能得往生。

  所以經題把修行修什麼都說清楚、說明白,清淨、平等、覺,就修這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統統是清淨平等覺。染著就不清淨,分別執著就不平等,那就迷了,那就是凡夫。功夫就在此地,非常明顯,見色聞聲,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這兩句話。不起心不動念是佛,功德圓滿,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跟阿羅漢,阿羅漢不執著,菩薩不分別,佛不起心不動念。功夫全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對六塵境界當中去練,這叫真修。

  後面這一段,『乃至十念』,講到究竟處。「乃至者,從多向少而言,如云下至。如上之信願持名歸向淨土,下至僅得十念相續,亦定生彼國。」這淨宗太殊勝,這還得了!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懷疑就錯了,我們的機會就錯過,決定不懷疑,句句話我們都信得過。

  一個人生活、工作再忙,抽不出時間念佛,環境障礙他,不許他念佛,我們就用這個方法,十念。十念有很多種,這個地方也有介紹,後面有介紹。這「十念包括平時與臨時」,臨時是在臨命終的時候,平時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每天。祖師大德很慈悲,對那些業障重的,工作、生活都得不到自在,都受別人控制的,這很難,所以教給你十念法。十念法,這裡頭第二段,慈雲大師教我們以十口氣,一口氣叫一念,不論多少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早晨起來,洗過臉,漱口之後,有佛像對著佛像念,沒有佛像,面向西方,念十句佛號;晚上在睡覺之前也念十句,養成習慣。沒有中斷,一生不中斷,臨命終時決定得生。

  十念有很多種,也有人是一聲,一句叫一念,十句,也行。我過去在新加坡,跟回教接觸很多,交了不少回教的朋友,他們一天五次禮拜,無論在什麼時候,鐘點一到,他什麼都放下,馬上面對麥加這個方向去禮拜。很簡單,幾分鐘就做完了,一天五次,一次不缺。所以,回教能夠團結成這麼大的一個力量,這個方法是主要原因。只要是回教徒,一天五次禮拜不能缺少,無論幹什麼事情,時間一到就放下,就做禮拜。這方法好,念念沒有離開真主。所以在一切宗教裡頭,最團結的就是回教。

  我當時就想用這個方法念佛,我推行的一個念佛的方法,一天九次,比它還多四次。我們這九次是怎麼念法?就是念十句阿彌陀佛,比它更簡單。念十聲阿彌陀佛,早晨起來一次,晚上睡覺一次,兩次,早晚;三餐飯,三次,這就五次;工作,上午上班,上班之前念十聲佛號再開始工作,工作完了之後,下班了,也念十句佛號才離開,上班下班,上午兩次,下午也兩次,一共九次。有很多同學照這個方法去做,打電話告訴我,遇到我說,很有效,很能攝心,他可以一天九次不中斷。每天這樣念法,好!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叫我們心中念念有佛,不能離佛太久,你這個念佛時間,心裡有佛的時間長,用這個方法有效果。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用這個方法很多,在美國、加拿大也不少人用這個方法。

  這個十念,包括平時與臨時。下面說,「至於平時十念,亦有兩種」,第一種,「如前引《彌勒發問經》中佛說之十念,不雜結使,是乃菩薩念,而非凡夫念」。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結使是煩惱,就是妄想、雜念。一般人很難做到,菩薩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本經所說的「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即以脫盡婬怒痴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號。如是念佛,功德難思。以此為因,則臨終正念現前,定得往生。但此乃菩薩之十念」。我們凡夫做不到,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還是接著這一段。我們怎麼樣努力把這個念佛法門,實在講,我們最合適的還是《淨修捷要》。相信大多數同學,早晨提早半個鐘點起來,晚上早一點睡覺,依《淨修捷要》的方法來修。它裡頭有禮拜,一次就一拜,一拜裡頭三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裡頭三聲佛號。它有觀想,節錄的經文讓你心裡面念著經文,心裡面作觀,效果很殊勝。這些黃念老的講解講得很透徹,如果常常聽、能夠記住,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相信這真正是寶,不容易!這樣巧妙的方法,佔時間不長,收效果非常殊勝,我們應當要學習。好,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