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七集)  2014/8/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8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一十二頁倒數第六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又《探玄記》解法輪曰」,《華嚴經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國師造的,他對於法輪兩個字有解釋,「法是軌持義」。前面我們學過,軌是軌範,持是保持。「通有四義」,一般來說它有四個意思,「謂教、理、行、果」。這通常講佛法,佛法經典文字是屬於教法,這教裡頭有理,有道理,根據這個理論方法去修行,所以經有教經、有理經、有行經,通過修行最後證果,證就是契理,契入理,或者是悟入,開悟。從教理行果這個意思來看,佛陀的教育是真實的,它有果。如果只有教、理、行,後頭沒有果,這就不是佛法。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意思完全相同。老祖宗教我們學習,前面四個是學問,後面一個是篤行,如果不能把所學的變成生活、變成工作,這個教學就不是真實的。中國的學問叫實學,真實的學問,學了之後管用。佛法亦如是,佛法不但有行,而且有證,就是契入所說之理,理是一切法的依據,一切法是事,有理有事,事從哪裡來的有理論的依據,這個理就是自性。一切法是自性所生所現,阿賴耶所變,沒有阿賴耶問題就解決了,有了阿賴耶就麻煩。阿賴耶是虛妄的,不是真實,迷失了自性,自性就現一個妄心,真心就現出一個妄心,這個妄心叫阿賴耶。阿賴耶能變,真心不變,真心所現的身體無量壽,永恆不變,阿賴耶,你看把無量壽的身體變成有量。原本自性不生不滅,就是法性身。我們這個身剎那生滅,一秒鐘生滅多少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二千一百兆次,就在面前,我們毫無感觸,完全不知道,它太快了,快到我們沒法子想像,我們想像跟不上,跟不上它的速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極樂世界妙,好!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法性身,這是難信之法,法性身,不是肉身。居住的環境法性土,法性土裡頭沒有災變;法性身不會生病,沒有生老病死,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了。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彌陀久遠劫就成佛了,無量無盡稱性功德加持給我們。要靠自己修,那得修無量劫又無量劫,這是靠自力。淨宗是靠他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產生的能量,讓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跟法身菩薩平等。

  下面說,「輪是所成,義亦有四」,法輪,法有教、理、行、果四法,輪也有四個說法,有四個意思。第一個「圓滿」,表圓滿的意思,沒有缺減。第二個「具德」,它有轂、有輻、有輞,轂是圓心,這個輪它有圓心,輻是圓心到外面的輪的支柱,外面的輪叫輞,所以這個在器具裡面它是圓滿的,它統統具足。第三個「有用」,佛法這個法輪是比喻,能幫助我們破除迷惑,我們通常講破迷開悟,佛法有這種利益,有這個好處。第四個「轉動」。科學技術所有的轉動都是輪相,如果離開這個輪,所有機械都不能動,機械完全能動全靠輪的作用。「謂從此向彼」,佛教導我們,把佛所覺悟的、行證得的教導我們,這從佛轉到學生;「亦從彼向此」,從眾生向佛,眾生有感佛有應,也是轉法輪的意思。法輪兩個字簡單解釋到此地。

  下面,我們看佛是怎麼樣轉法輪,這就是「說法」。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諸佛菩薩徹悟之後,他明心見性以後做什麼?就是教學,所以佛法是教育。『常』,沒有間斷。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示現,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在鹿野苑開始教五比丘。這五個人是他離開家庭,他的父王派遣的,都是跟他自己有親戚關係,派他們來照顧他的,跟他一起修行。印度,古印度,凡是出家修道都要修苦行。苦行一般是三年,釋迦牟尼佛六年,六年苦行,之後覺得苦行不能解決問題,放棄苦行,這五個人認為釋迦牟尼佛退心了,就離開他。到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德行的感召,他們在鹿野苑修行,佛到鹿野苑去,這五個人就來了,為他們講四諦苦集滅道,憍陳如尊者證阿羅漢果,僧團就建立了。你看有佛,有弟子,有聞法、有開悟的,有證果的,這是最小型的僧團出現在世間。從這之後佛教學沒有停止,一直到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算年齡算虛歲,虛歲就是八十歲,外國人算實足年齡,七十九歲,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過。一生沒有建道場,過的是游牧的生活,居無定所,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吃一餐,早晨出去托缽,中午在一起吃飯,吃完之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佛是人,他示現的是人,在人道,用應身,應化身。用應身,應身是示現到人間來投胎,所以八相成道,這是八相裡面的第七轉法輪,最後入般涅槃。

  這八個字這總說,為什麼要說法?幫助一切世間眾生覺悟。法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教學,教學的目的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目的是什麼?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迷失了自性,對於宇宙人間萬事萬物真相不知道,這就苦了,把一切現象、一切萬法看錯了,想錯了。看錯了叫見惑,想錯了叫思惑,就是見思煩惱,這個錯了產生的結果就是六道輪迴。如果我們明白了,真正覺悟,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佛在《金剛經》上把它比喻作夢幻泡影,它的存在不是真的,它是剎那生滅,前念滅後念就生,一個接一個。《楞伽經》上說得好,所有一切現象,整個宇宙真相是什麼?佛說自心現量,是我們自己的心。他說的這個自心,就跟惠能大師講的自性是一個意思,真心,自心現量。相似相續,它不是真的相續。前面一個相跟後面一個相完全相同,這叫相續;不同,阿賴耶裡面所現的這個相,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找不到,所以說相似相續。不斷之無,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無,無就是空,什麼都沒有,它不間斷。這個不斷之無,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看的畫面,那個畫面就是不斷之無。不斷,一個接一個,不斷;無,確實沒有,這事實真相。經教裡頭常講萬法皆空,跟不斷之無是一個意思。相從哪裡來的?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陀教給我們,從相上見到心性就對了,就見到真相,那就是佛知佛見。圓滿的覺悟就成佛,覺悟了還沒有達到圓滿稱菩薩。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從此句往下,一直到「而現滅度」以前,這一段長的文全部都是第七相轉法輪,轉法輪相。這是佛出現在世間他所作所為的,就為這樁事情來的,所以說得特別詳細。下面為我們解釋法音,「法音者,廣指如來教法,不局限於言語音聲」,佛教化眾生有言教、有身教、有意教,身、語、意是他教學的工具,用身來表法,用言語來說明。意,我們凡夫叫意,在佛不叫意,佛叫自性,圓滿的教學。諸佛菩薩念念為眾生,決定沒有念自己,念自己就迷了,念眾生是覺。入佛門難,我們有沒有入佛門,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我覺悟了沒有?章嘉大師所說的,我看破了沒有,我放下了沒有?真正看破,看破是了解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是空的,就是剛才說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無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跟這兩句的意思完全相同。既然是無,既然是空,就不應當執著,也就是說不應當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就是凡夫,不放在心上就是菩薩。菩薩度眾生要不要現相?要現。釋迦牟尼佛要教化地球上的眾生,他現八相成道,跟我們凡夫好像沒有兩樣。不同的地方在哪裡?這些現象他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他知道沒有,空的。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妙就妙在這裡。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著相就是功德,著相做再好的事情沒有功德。著相是什麼?福德,把功德變成人天福報,六道十法界裡面的福報,變質了。如果不著相,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菩薩,那就叫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一個覺了,一個在迷。迷表現的就是分別執著,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覺悟了。覺悟的作用大!

  我們細心去觀察,在我們面前,去我們不遠的,海賢老和尚覺悟了。你看他一生多快樂,我們一般人看到,好像他辛苦,他一點也不苦,他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跟他接觸的人沒有不歡喜。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平等的,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純善的,純淨純善,都在自己一念。這一念與自性相應就法喜充滿,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法身、般若、解脫。如果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過六道凡夫的生活,苦不堪言。佛是為這個來到世間,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破迷就離苦,開悟就得樂,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你真正懂得,能不學嗎?能不接受嗎?苦樂不從外頭來,苦樂是從心裡的感受,迷有迷的感受,苦;覺有覺的感受,樂。破迷開悟的教學,只有釋迦牟尼佛有,除他之外,世出世間找不到第二家。尤其是佛陀慈悲到極處,他有特別法門,有無上的妙法,就是信願持名,一生成佛。這個法門要給誰說?要給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的人說才管用。為什麼?他相信,他能接受。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肯接受。不是佛不說,沒有說的必要,他不相信。所以《彌陀經》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因緣具足,這個在淨宗叫根熟的眾生,每一個往生都是根熟眾生。

  所以佛的教學,不限於言語音聲。「世尊說法」,法身菩薩亦如是,「乃塵說、剎說」,這是形容多,「熾然說」,無比的熱忱來為你說,「無間說」,說法從來沒有間斷,說的時候說,不說的時候也是說,不說你看他表演,身教,說的是言教,圓滿的表法,圓滿的在教學,沒有中斷過,這個沒有中斷就是意教,身口意三業。我們起心動念有妄想、有煩惱,佛沒有。佛起心動念是什麼?眾生有感,眾生有痛苦的信息往外發,佛收到這個信息,收到信息看你善根、福德、因緣夠不夠,如果統統具足,佛一定給你講淨土念佛法門,幫助你立刻成就。給你說一次,時間不長,你完全明白了,就發菩提心,信願持名。一念頃,速度快,感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

  我們天天都在念佛,天天在求往生,阿彌陀佛沒來,這什麼原因?我們真誠心不足,佛來了怎麼樣?來了把我們嚇跑了。你這個道場打佛七,掛個招牌說七天決定往生,看看有沒有人來?一個都沒有。七天死了,那還得了,誰也不幹。這就是什麼?假的,不是真的。佛是真正有能力,《彌陀經》上絕對不是假話,「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一天能往生。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的,宋朝的瑩珂,三天。這一句佛號死心塌地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十年之後,你臨終的時候我來接引。瑩珂突然聰明起來了,跟佛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很慈悲,帶他去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許許多多往生的人,是不是壽命到了才往生?不是的,都是還有壽命不要了,這樣的人佔大多數。壽命到了佛來接引你,有,不是沒有,但是絕大多數壽命還沒有到,他自己放棄了,佛就帶他走了。另外一種就是能往生,隨時可以往生,他還不往生,這是什麼?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是受阿彌陀佛囑咐,叫他在這個世間表法,到他跟這個世間的緣盡了,表法任務圓滿,佛來接他。這個時間長短不定,有延長一二年、三四年,有延長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於有延長五、六十年,有。在中國古時候出現的,好像是唐代,我記不清楚了,有一位法師一百五十多歲才走的。

  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非常時代,中國外國歷史上都沒有的,整個世界社會秩序亂了,人多苦,災難多。佛菩薩慈悲。擾亂社會的妖魔鬼怪,什麼是妖魔鬼怪?左丘明在《左傳》上告訴我們,他寫的,他的著作,他跟孔老夫子同時代,孔子作《春秋》,他給它做註解,這個傳就是註解,這裡頭有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人要像個人,人有人的道德。什麼是人?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具足,這是人。古時候讀書人每個人都遵守,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這五個字是不能夠離開的。仁者愛人,對別人恭敬,愛人,為什麼?這是性德。這個性德從哪裡來?從父子有親來的。五倫是道,五常是德。人生在世間不能離開道德,道德都脫離了,人就是妖魔鬼怪。你看古時候,有仁、有禮、有義、有智(智是理智)、有信。現在的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全沒有了,五倫也沒有了,現在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朋友沒有信,全亂了,叫亂倫。五倫、五常沒有了,這個社會就叫妖魔鬼怪。

  誰來救這個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今天社會裡妖魔鬼怪多,佛菩薩也不少,如果沒有這些佛菩薩應化在其中,這個世界還能住嗎?我們看到不少,學佛的人、念佛的人、誦經的人、參禪的人、持咒的人,這些人裡面有很多再來人,對於社會安全逐漸逐漸上軌道,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在裡頭示現。所以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不可以輕慢一個人。為什麼?說不定他是再來人,他是來示現的,我們輕慢就造了不善的業。他慈悲,沒有關係,他不怪我們,我們自作自受,自己造不善的業,自己要受果報。所以我們要學十善業道,我們要學十大願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真誠恭敬,與性德相應,也就是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相應,我們要稱讚。中國古人教導我們這些東西,實際上總的來說就十二個字,與這十二個字相應的,我們要讚歎。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與這十二個字相應的,我們要讚歎;相違背的,不讚歎,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有禮敬,沒有讚歎,有供養。禮敬、供養都有,沒有讚歎,善財童子表演給我們看的,五十三參。

  我們講這麼一段經文,前面是十六正士,上官同學很難得,把十六正士的表法融入四十八願、融入五十三參,讓我們又深一層的體會得。這就是同學在一起的好處,切磋琢磨,彼此都提升。這在教學裡頭是不能少的,同參道友要自己去找。我在台中十年,接受李老師的教誨,他是身行言教,言教有時限的,一個星期三次。那我們修學怎麼辦?我找了七個人,包括我自己,我們七個人是個小班,每個星期一次,晚上三個小時,我們在溫習功課,交換心得,十年如一日。我離開台中以後,聽說這個班就沒有了。這個班對我的利益太大了,我在老師那裡學教,在這個班上消化,多半的時間是我複講,做心得分享,這六個同學在一起互相討論。我們用這種交流的方法,把老師所教的能消化,能體會得,最重要的是用在生活、用在工作,待人接物,活學活用。

  我們再看下面的註解,「不但有情說,無情亦說。故不宜以法音限於世尊之言教」。如果說法音只是世尊的言教,這範圍太小了,侷限了。實實在在佛的教化、神通、感應,我們無法想像,不可思議。他的對象,一切時、一切處,對象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佛如是,法身菩薩亦如是,他見性了,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這個範圍大,動物是眾生,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也是眾生,礦物,山河大地還是眾生,空中的雲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只有自性,這一樣不是眾緣和合,除這個之外全是眾緣和合,所以眾生的範圍多廣。我們聽到眾生兩個字,往往只想到人,而沒有想到別的。眾生包括所有一切現象,連自然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今天科學把現象分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在佛法講,全是眾緣和合而生,統統叫眾生。所以有情佛說法,無情佛也說法。無情有感應嗎?有,水實驗探測出來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實在講很簡單,被他在無意當中發現。台灣高雄給我治牙齒的劉大夫,他們有幾個同學對這個很有興趣,買了一些機器也設立一個實驗室,做出來的成績,我覺得超過江本博士。江本博士成名了,他沒人知道。我看到他的實驗,好!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在水實驗裡面統統有反應,真正證實江本所說的,宇宙的奧祕水知道。這個實驗要很細心,要耐心去觀察、去照相,因為它的生滅速度太快,如果不細心把握不到,結晶存在的時間只有幾秒鐘,必須要掌握才能看到。所以說無情亦說。

  「世間者,羅什大師曰:世間者,三界也。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也」,這叫世間。世,中國人講時間,三個世,三十年叫一世,這是中國人說的。間是空間,十方,東、南、西、北四方,四維,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加上上下,十方。所以世間兩個字,用現在的名詞就是時空,時間跟空間。在佛法裡頭一般稱欲界,有六層天,欲界天下面有修羅,有人道,有餓鬼、地獄、畜生,屬於欲界。色界,欲放下了,所以他的清淨心現前,四禪八定,修這個,修四禪八定。修四禪生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修四空定生四空天,上面沒有了,到此為止,這就是輪迴的邊際,但是他出不了。非想非非想天人,這是無色界第四層天,最高的,壽命八萬大劫,這個時間很長,壽命很長,壽命到了,上頭沒有了,壽命到就是福報享盡了,阿賴耶裡面惡業種子現行,這一現行他就往下墮落。墮落到哪裡?一般多分墮落到無間地獄。為什麼?他煩惱起現行,毀謗聖賢,他錯認了,把四空天、把四禪天當作般涅槃,認為到那個地方不生不滅。壽命到了,這個生滅現象現前,這個時候怨天尤人,說聖賢人欺騙了他,我已經證得涅槃不生不滅,為什麼還會有生滅?這種怨恨心一起就是地獄種子,爬得高,摔得重。

  出輪迴真難,真不容易。不出輪迴,離苦沒有離究竟苦;不生極樂世界,得樂沒有得到究竟樂。佛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究竟苦,不但超越六道,還要超越十法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超越了,生到極樂世界得究竟樂,圓滿的樂。我們要曉得,我們非常幸運,無比的幸運,遇到這個法門,發了心,天天念佛,這是什麼?這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可是不是想像那麼順利,我們遭遇的魔難很多。諸位要聽清楚,我講這個難,魔難。什麼是魔難?天魔,魔王波旬不希望我們離開六道輪迴,他要用種種方法來障礙我們,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生煩惱。這樣什麼?雖然你發願求生,天天念佛,你還是去不了,這些魔難障礙你。凡是叫你生煩惱的,這些事情都是魔難。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別人對我們讚歎也好、毀謗也好、羞辱也好、障礙也好,甚至於陷害都好,不要放在心上,不被外面境界干擾,不被外面境界影響,你就平平安安往生極樂世界了。那我們得對付,就是應付這些魔來擾亂,要布施、要持戒、要忍辱、要禪定,還要智慧,智慧明瞭,不糊塗,布施、持戒、忍辱那是功夫。我們就依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對這個世間一切法一絲毫貪戀都沒有。心裡念念求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除這一念之外,沒有其他的妄念。我們這樣的心態就能夠往生淨土,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

  小小不如意心裡就不高興,不行。再大的名聞利養現前,歡喜,心動了,也完了。財色名食擺在面前,如如不動,要看破,這些東西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你動心就是造輪迴業,你喜歡它,三善道,你討厭它、怨恨它,三惡道,你想這多麼可怕。知道這樁事情可怕,自己有高度的警覺心,把這句名號抓住,念念不捨,為什麼?不念這句佛號就念煩惱。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佛號,叫無明。無明就是根本煩惱,千萬不要把無明煩惱當作是功夫、是境界,那就錯了,境界是覺悟,無明是迷惑顛倒。所以有人修定,什麼都不想,修無想定,以為這是最高的,我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好像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實際上他執著一個無,墮在空裡面去了,叫惡取空。那不是真正禪定,禪定裡頭有境界,它裡面的境界是一片黑暗,這是無想定。無想定修成,在第四禪的無想天,那個也是麻煩,在那個裡面一切都不想,聞不到佛法,換句話說,把時間、精力完全浪費了。於是可知念佛可貴,不念佛怎麼辦?我們肯念佛,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今天能信,真不懷疑,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是諸佛如來威神功德加持。如果沒有這個加持,不可能,你怎麼會遇到,你怎麼會相信?現在問題,我們自己信心是不是真的圓滿具足,願心是不是真的懇切,對這個世間絲毫留戀都沒有了?這自己心裡就明白,決定往生。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世尊受請後」,釋迦牟尼佛示現,接受這些菩薩、天人請轉法輪,接受了。「廣演一代」,這個一代,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間,八十年;廣演,演說大乘、小乘、權教、實教、偏教、圓教諸法。這一句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全都包括了,對大根性的人說大乘,對小根性的人說小乘;對煩惱習氣還相當重,沒有辦法領悟到大乘,那就用權說,叫方便說;他戒定慧具足,可以接受大乘,就真實說,講真的;偏、圓跟權、實意思差不多,佛有些經典偏於一方,那是什麼?聽眾需要,把他糾正過來,圓是圓滿,《華嚴》、《法華》圓滿。目的,「覺醒三界一切眾生」,欲界、色界、無色界佛不去,菩薩也不去,他們在定中,什麼也不相信,他不能接受,「故曰: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此是轉法輪之總相」。

  下面,「別相」。別相落實在教學,總相是智慧,教學的理念,別相是教學的手段、教學的方法。這個裡面也分兩段,第一段,「普賢勝行」,因為淨宗是大乘經。第一段普賢勝行分為三科,第一科「破迷啟悟」,第二「悲智療苦」,在後面。破迷啟悟是教學總目標、總方向。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釋迦牟尼佛在淨宗《無量壽經》教我們什麼?就這四句。城是比喻,「破煩惱城(見《唐譯》)」,五種翻譯本裡面,唐朝時候《大寶積經.無量壽會》這個本子所說的。「煩惱」,貪瞋痴慢疑,思煩惱,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是見煩惱,合起來叫見思煩惱,一共十條,這是根本煩惱。下面為我們解釋,為什麼稱煩惱?它「煩心惱身」,讓你身心不安,所以叫煩惱。這十種底下說出來了,「又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天台法華宗智者大師所說的,「以見思、塵沙、無明三惑,稱為三煩惱」。上面說這十種就是見思,見有五大類,思也有五大類,歸納起來說三煩惱,這是第一大類,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超越三界了。那我們就知道,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是見思煩惱造成的。我們對這個十種煩惱,要有高度的警覺心,人不可以有。

  我們細細觀察,海賢老和尚這十種都沒有了。他有沒有貪心?他有沒有瞋恚?他有沒有愚痴?他有沒有傲慢?他有沒有懷疑?全沒有,思惑斷了;思惑斷了,見惑沒有思惑才能斷,有見惑就斷不了思惑。所以身見、邊見(邊見是二邊對立)、邪見(錯誤的見解)、見取、戒取(成見,自以為是,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這十種他都沒有。在一般講這十種沒有是阿羅漢,不是普通人,小乘四果聖人。如果塵沙惑破了,無明惑破了,塵沙是分別,無明是起心動念,在我們淨土宗,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煩惱斷了;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無明煩惱斷了,無明斷了就是明心見性。老和尚有沒有見性,明心見性?細心去觀察,他見性了。他說了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聽,跟人談話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不能隨便說,這句話是只有大徹大悟的人,理一心不亂才可以說。什麼都知道,他就是不說,天機不可洩漏。為什麼不能說?師父教他的,師父早就知道,你將來會開悟,開悟之後可不能亂說,可不能指手畫腳。為什麼?時代不一樣,他要生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就可以說,釋迦牟尼佛一定派他去講經教學。那個時候沒有科學這些技術,真的要靠講演。佛的這些大弟子得理一心不亂的,要代佛去說法,一年有九個月在外面教學,雨季結夏安居回到佛的身邊,接受佛陀的再教育,把你提升,現在叫進修教育,每年要跟佛三個月。這是什麼?阿羅漢以上。如果阿羅漢好學多聞,他不離開佛陀,只有佛知道什麼?哪個人跟他有緣,特別有緣分,別人教不了,不相信,你去教他相信,就派他去教。當時佛在世有這種情形。

  菩薩在家出家都有,而且示現在家的不少,你看在本經表法,出家菩薩只說了三個人,在家菩薩說了十六個人。他們表的是些什麼法?很難得,上官同學發現了,我們看到她的心得分享,我們在一起分享用了六個小時,難得。表的是什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華嚴經》的五十三參,這十六位法身在家菩薩,他們表這個法,這是大圓滿。彌陀、世尊教學的就是這個法,這個法圓圓滿滿都在這一部《無量壽經》裡頭,所以《無量壽經》還得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所以前清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這個居士我們查出來了,黃念祖老居士沒有說錯,他的家庭確實是顯赫之家,他的父親、祖父兩代都是狀元及第,官做得很大,他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他十八歲考中進士,一生沒做官,對於佛、道、儒都有濃厚的興趣,他是大通家,儒釋道全通,念佛往生淨土,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華嚴經》叫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這三部經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言語有簡繁不同,《華嚴》說得詳細,《無量壽》說得簡單,沒那麼詳細,《阿彌陀經》更簡單,便於早晚課誦用,內容完全相同。我們相信。

  明朝末年,蓮池大師著《阿彌陀經疏鈔》,《疏鈔》都是蓮池大師自己造的,疏是解釋經的,但是疏還是太深了,再用鈔解釋疏,就是註解的註解。這部經分量很大,我們曾經用這個本子講過一遍,一共是講了三百多次,一次一個半小時,講三百多次差不多整整一年,這一部《阿彌陀經》。這個也叫很多人對於淨土產生信心,一般認為淨土的東西太簡單了,《疏鈔》完全用華嚴十玄來解釋。我第二次到美國去的時候,是去講經,就帶了這一套,那個時候是卡帶,方形卡帶,錄音帶,一個帶子是九十分鐘,總共這一部經三百多卷。我把它擺在講台上,講台前面,人家問我,這是什麼?《阿彌陀經》。大家一看呆了,《阿彌陀經》那麼簡單,講這麼長的時間?我說是。引起大家對於《阿彌陀經》的重視,因為一般學佛的人瞧不起。我到美國那個時代,美國的密宗很興盛,禪宗很興盛,淨土都瞧不起。所以《阿彌陀經》這三百多卷帶子擺在講台上,一般人震懾住了,首先讓他不敢輕視淨土。

  細說呢?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根據我過去的經驗,這部經從頭講到尾要兩萬個小時。我們現在這個進度,一天四個小時,一年講滿三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十年一萬二千小時,一部《華嚴經》差不多要講十八年。這個世界上哪一門課程有這麼多學分的?找不到,佛教大學才有。《華嚴》確實好,可以說,這是方東美先生說的,它是釋迦牟尼佛佛學的概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都不出《華嚴》,《華嚴經》上全有,所以它是佛學概論,圓滿的教科書。這個教科書編得太理想了,方先生完全把它當作哲學看待,這裡頭有圓滿的理論、有細密的方法,末後還帶表演,善財五十三參做出來給你看。這五十三個人代表我們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都融化在《華嚴經》中,妙不可言!我們中國宋朝朱夫子編的《四書》,這大家很熟悉,我相信他編《四書》的靈感是從《華嚴經》來的。他學佛,不承認,為什麼?希望死以後,他的牌位能夠放在孔廟裡頭,做聖人的學生。他知道佛門裡面不會放他的牌位,佛門裡要祖師才行,所以他到孔廟去了。怎麼知道?它很像,你看《中庸》理論,《大學》方法,《論語》跟《孟子》是表演。《中庸》的理論,《大學》的方法,聖人落實在《論語》,賢人落實在《孟子》,聖賢。他這個蒐集編撰的方法,非常像《華嚴經》,《華嚴經》有理論、有方法、有表演。所以中國學問,《四書》可以做代表,代表中國傳統文化,那是傳統文化的概論,我們看到了非常歡喜。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城,「城者,城堡。佛演妙法,摧破眾生身心中煩惱之堡壘,故曰:破煩惱城。」這個意思說得很好,說明煩惱真不容易斷,太難了,像堡壘一樣。我們如何能把這個堡壘瓦解,這是修行的功夫。破煩惱城,佛教導我們,前面講的十種煩惱,見思十種,那是六道輪迴,這十種煩惱化解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就好像一場夢醒過來了,夢裡頭痕跡都找不到,這是第一重夢。第二重夢就是塵沙、無明造成的,塵沙是形容多,分別、妄想,無明是妄想,見思煩惱斷了,還有塵沙、無明。他住在哪裡?他不住在六道,住在四聖法界,也就是聲聞、阿羅漢修行的地方,緣覺、辟支佛修學的地方。必須要破無明,無明是起心動念。我們眼見色,看得很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人是佛;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是阿羅漢;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六道凡夫。這些非常重要的綱領要記住,然後我們修行功夫能得力。在哪裡修行?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睜開眼睛看,我們這一睜開眼一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這叫造業。善念、善言、善行造三善道,惡念、惡言、惡行造三惡道,就這麼來的。我們念佛想求生極樂世界,天天在造業,那怎麼能成就?所以叫嚴持淨戒。為什麼?嚴持淨戒意思叫我們不造業,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我們一般普通在家人,在現在這個時代,嚴持戒律,持什麼戒律?我們在戒律裡頭只選了五科,好懂,好記。第一個淨業三福,那是指導原則,決定不能違背。佛說得很好,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怎麼能違背?這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把這一條落實在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三福、六和,六和敬不能少,家和萬事興;三學、六度,我們要深入經藏,戒定慧,走這個路子,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最後普賢十願。我們就持這個戒就行了,這就圓滿了。一定要做到,要從根紮起,根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十善業道經》,我做了個節本,只有六百多字,在《世界宗教是一家》,在這個本子裡頭,諸位可以看到,便利現代人修學,要有善巧方便。所以要常常想到,持戒是斷煩惱,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心裡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雜念。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阿羅漢;平等,菩薩;覺就是明心見性,成佛了。這是我們修行的三個目標。首先求清淨,清淨心得到了修平等,平等心得到了求覺,你看都在經題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