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四三集)  2013/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4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當中看起:

  「如《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捨,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釋為心走使」。念老把這個意思給我們簡單的說明白,這是說「積於心念之中」,我們今天講的起心動念,統統都是財物,今天講財富。物裡面含的多了,他所想要得到的,所以他身心不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非是想求得他之所愛所好所願,所以他的身心定不下來,不安。這就是「為心走使」,心裡打妄想,身要為這個妄想去辦事。「又憬興曰: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於陽炎」,這個故事講了很多。春天,特別是早晨,黃昏也有這個現象,我們在國外地廣人稀,車開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的地氣,好像水裡的波浪一樣,一重一重的,常常看見,就像地面上的水蒸氣,這叫陽炎。鹿野生的牠不知道,牠遠看以為是水,牠渴了想喝水,往前面走,不管走多遠,它還在你前面,永遠找不到,它不是水,這個口渴的鹿以為是水,追逐陽炎而得不到水。這是比喻世間人想得到財富,想得到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不知道這些東西它有因果,不修因,怎麼可能得來?看到別人有,想盡方法欺騙他、奪取他,得到了。得到怎麼樣?自己享受不長久,轉眼就成空。

  累積財富,有,真有其人,累積億萬不敢放在家裡。我記得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來講經,是聖懷法師跟謝道蓮居士兩個人,到台灣把我請到香港來講經。那是第一次出門,在香港講了四個月。謝居士小有財富,不是大富人家,她的那些金銀珠寶放在銀行保險箱裡面。有一天她帶我去看,三個抽屜打開來給我看。我嘲笑她,我說妳就這麼一點點。財富不敢放在家裡,放在家裡怕打劫;不敢戴在手上,戴在手上出去怕人家把手砍斷,只有放在銀行保險箱裡頭,那是她的。我說妳怎麼只有這麼一點點?她說你有?我說我太多了,我自己都數不清。她說在哪裡?所有珠寶店都是我的,我去看,拿來,我看看;看完之後,收起來,乖乖聽話。又不能戴在身上,又不能放在家裡,怎麼能算是自己的?那要算自己的,銀行保險箱算自己的,所有珠寶店都是我的,我去看叫他拿出來,他敢不拿嗎?叫他收,他得乖乖收起來。人要有智慧,這是被欺騙了,以為是自己的,錯了。我講經的時候常說,你身上帶的錢是你自己的,放在家裡、放在銀行不是自己的。你住在這個房子,這個房子是自己的;離開房子,不是你自己的。我說實話、說真話,心裡頭沒有負擔,全放下。這個認為是自己,那個認為是自己,你想想全是假的,哪一樣東西是自己的?這叫為心走使,這個心是妄心,迷惑顛倒的心,你為了它一天忙到晚,受苦受難,冤枉!像渴鹿逐於陽炎。

  「翳眼弄於空華」。翳是什麼?眼睛有毛病,看外面空中,總覺得空中出現很多東西。這是什麼?這是眼病,好眼睛看不到。我們也害過眼病,有這個經驗。不知是「皆為愛水之心」,貪愛感應的是水,嚴重的是水災,「不了病華而走馳故」,不明瞭因為眼睛有病,看到空中好像有花,其實空中沒有。這跟這個比喻相當,從這個比喻裡面希望我們覺悟。「陽炎」,即是下面帶火字邊的焰,「乃沙漠中出現之幻相。遠望似水,渴鹿渴馬等求水心切,趨赴求飲,惟是徒勞」。這個剛才跟諸位說過,陽炎,曠野當中可以看得到,在高速公路行走的時候,如果幾十里路都沒有人家,這種現象就很可能出現。「又如有翳之病目」,眼睛害毛病了,「於虛空中妄見空華」,自己想去折這個花,哪知道是一場空。這都是說形容為心走使,走使者就是勞碌奔波,一天忙到晚不知道忙些什麼。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觀念、這個說法絕對不是消極,它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

  人如果想求富貴,佛法裡面說,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我第一次聽到,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跟章嘉大師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五歲,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人。他看人看得太多了,從閱歷當中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看到這個人的相貌、精神、儀表、談吐,這個人一生的命運他都知道。對我當然不例外,老人慈悲,幫助我們改命運。命裡頭沒有財富,一生貧賤;命裡面沒有長壽,短命的相,他雖然沒有說,我自己清楚。他教我是把這個因果說清楚、說明白,財富是果報,因是什麼?是財布施。我沒有財,我怎麼能修財布施?那得有錢人才做得到。老師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還勉強,還行。他就下斷語,你就從一毛一塊學布施,最重要的要常存布施的心,不能沒有這個心,力隨分,有多少就布施多少,財布施得財富。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你所知道的,喜歡講給別人聽,這叫法布施。不但自己要講給人聽,自己還要做給別人看,身行言教,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別人遇到困難、遇到障礙,你有方便把它化解,讓他離開恐怖、憂慮,這叫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我聽懂、聽明白了。他就叫我要真幹。先試試看,他那天給我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說你去真正幹,就落實在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去做六年看看。我很聽話,就認真做了六年。六年果然有效果,而且效果非常殊勝,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這個壽命全是這一生修無畏布施、法布施延長的。自古以來,修長壽的人多,得的果報也很顯著,但是延壽超過四十年的不多。大多數是什麼?是一個七、二個七、三個七,很多。一個七就是七年,二個七是十四年,三個七是二十一年。袁了凡先生延壽二十一年,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三個七。我沒有求長壽,我把壽命交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覺得我什麼時候該走了,他就會來接引我。不來呢?不來就是讓我表法。表什麼法?表這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我做了一輩子,天天都在做。講經教學是法布施,用我的身體、用我的精神,這叫內財布施,比外財果報還要殊勝。外財,身外之物;內財,身心體力。無畏布施,念念不捨苦難眾生,念念都想幫助大家離苦得樂,這是無畏布施。老師教我,我做了六十二年,證明老師說的、佛經上說的,絲毫不爽,絕對正確。所以我們應該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誨,真正有德學、有學問的這些老師的教訓,尊師重道,依教奉行,決定不吃虧,決定有殊勝的果報,不再有勞碌奔波,遊化在人間,無比的快樂。這些都是從佛法當中得來的,所以我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憂苦萬端」。這分兩小段,第一個小段,「財物憂苦」,貪財,貪圖享受。這裡頭有兩個小段,「有無同憂」。請看經文: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這一大段經文,「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演」,詳詳細細給我們演說。『田』是田地,沒有田地的人想要田地。『宅』是家宅,古時候是大家庭。『眷屬』是家屬、親屬,還有傭僕,家裡面請的工人。這些工人,古時候有一生在這個家庭裡面服勞役的,也有是短期的,短期總是一年、二年、三年,這是短期的,這都屬於眷屬。『財物』,「家財產業等資生之器物」,這個資生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這些器物。以上都是所憂的境界,這些都是前面說的人生不急之事。人生最重要是什麼?生死大事。這些全是六道輪迴的事情,你天天憂慮這個,天天在製造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出離?這不應該憂慮的,應當要完全放下。可是今天這個世間,幾個人肯放下?哪個人不憂這些事情?

  我出生,三歲之前的事情忘掉了,一點印象都沒有。三歲之後還有印象,就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家敗了,真正古人講的家破人亡。原來是個大家族,還是造作的不善業,大家庭瓦解了,家屬各奔前程到外地去謀生去了,也就是遷走了,老家沒人了。我在十幾年前,回到出生的地方去看看,地還在,空地,房子沒有了。當地有個老先生跟我同年,大概是小時候在一起的玩伴,告訴我,旁邊堆的一些瓦,堆得很整齊,他說這就是你家房子拆下來的瓦。我看到這塊土地,當地政府也有意把這塊土地還給我,我很感謝。如果將來有個機緣,這是在鄉下,可以蓋個小的四合院養老,沒有別的念頭。地不大,大概有幾畝地。

  我們看下面註解的文,「無者欲有」,自己缺乏的想有,「思欲得之。但已有者,又懼其無」,又怕失掉,所以「亦復同憂。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云有無同憂。」人的欲望沒有止境,這是人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這個錯誤的念頭,不知足,人要知足就很容易回頭。特別是年老,年老如果對得失看得很重,不是好事情,年老應該放下,應該辦出世間的大事。出世間大事,我們真正有把握,真正可以做得到,做出成績出來,無過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經上所講的這些,統統要放下。

  下面一段,「欲無止境」。前面說的欲海難填,患得患失。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念老這解釋說得好。例如自己有一萬元存款,念老寫這個註解,大陸上有一萬元存款,少,叫萬元戶,那是相當富有,現在不稀奇了。所以自己有一萬元存款,看到別人有二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想跟別人一樣。每個人命運不相同,財富是多生累劫財布施所成就的,不是偶然的,想是妄想,做不到。

  香港的首富李嘉誠先生,他的一個老朋友陳朗,早年常常聽我講經,我們很熟。陳老居士,他懂得算命、看相、看風水,在這方面他很有造詣。他告訴我,李嘉誠先生三十歲的時候,從潮汕剛剛到香港,在香港做小生意,遇到了。他看他的相,給他算命,問他,你希望將來擁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李嘉誠說,我如果能有三千萬,我就非常滿足。陳老先生告訴他,你命裡面的財庫是漫出來的,他說這個很少有,他一生沒見到過。人家這個命裡的財庫有個八成、九成不錯了,平滿的,你是漫出來的,就告訴他,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誠就認定了他,等於說是他的私人顧問,什麼事情都向他請教。前幾年過世了,在世的時候我們常常見面,有時候他來聽經。所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李嘉誠做生意都賺錢,你跟他做同樣的生意,他賺錢你蝕本。為什麼?他命裡有,你命裡沒有,不一樣。人要真正明白這些道理,心就定了,心定就不迷,不迷就有智慧,有智慧就可以改造命運,不是不能改造。我這一生的命運全改過來,命裡沒有財,日子過得不錯;命裡有一點小智慧,這一點小智慧用在佛法上變成大智慧;沒有求長壽,壽命自然延長。我是念念想的西方極樂世界,時時想回老家,老家是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所以得清淨心、成喜悅相,把大乘、把淨宗表演出來給大家看。念老這後面說,一般人想自己有一個電視機,看到人家有兩個,總希望自己再有一個跟他平等。「思而未得,故以為憂」。他憂什麼?想不到。想到了呢?想到,憂也不能夠止住,有二個,還想有三個;有房子,還想有大樓。「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一直到老死還不滿足,這個憂慮帶到下一世,生生世世離不開憂慮,你說你活得多辛苦。

  底下一段,「有憂非常」。非常是什麼?怕丟掉,這是決定不能避免。請看經文:

  【適小具有。】

  這是小康。

  【又憂非常。】

  非常,指什麼?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這個東西天天掛在心上。我們看註解,「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復失,故云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非常是指下面所說的,「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也」。這些也都是事實,不是假的。現代由於資訊發達,交通便捷,這個地球上無論哪個地方出了一點事情很快就傳遍,我們就得到信息。過去的舊社會裡頭沒有,我們住在鄉村,距離縣城還不到三十里路,縣城裡面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有時候半個月才知道。所以在鄉下天下太平,沒事,不知道。現在這個太平日子沒有了,每天從媒體裡面得的信息,水火盜賊就太多太多了,許許多多地方就發生,這意想不到,心定不下來。從前心是定的,天下太平,沒事。

  我很難得,這麼多年我都過太平日子。這太平日子怎麼過?我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朋友到我這來只談佛法,不談這些東西,所以外面情形我全不知道,我居住這個小環境天天太平,這個小環境沒事情。我們的鄰居處得很好,見面老遠看到就打招呼,還有一點人情味。如果天天接觸這個東西,麻煩可大了,你憂心忡忡,你的心怎麼能安?所以我手機都不要了,有信眾送我手機,好像送我三、四個,全丟了,全不要了,這個東西是干擾,這就是煩惱。現在人沒有手機,這日子怎麼過?沒有手機過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那不是你自己找麻煩嗎?沒有事情不要去上街,市區不要去接觸。鄉下接觸的是田園山水,這個多好!都市裡頭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沒有一樣不是煩惱,常常去就會受感染、就會受它影響,最好是不接觸。這個我們可以做到,住家住到鄉村裡去、住到野外,最好是人跡不到的地方。

  這段文說得非常好,有了又怕無常。水災,現在有意想不到的水災。前年我在澳洲,移民到澳洲,我選擇的地點是在圖文巴,小城,我在那裡住了十二年。我去的時候小城八萬人,現在有十二萬人。這個城市面積很大,在外國人算土地面積,因為這個地方過去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跟香港一樣,土地是用英呎。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每一個人家的單位,他們的土地,一個人家單位是一萬呎。所以造一個房子大概是三千呎的樣子,它前後都有院子,居住環境好,土地不值錢。我去的時候,買這麼一個單位,大概是六、七萬塊錢,聽說現在是二、三十萬,漲這麼多。我買了個教堂改做淨宗學院,那個時候買五十多萬塊錢,現在大概總得五百萬以上。

  這個小城在山上,海拔七百公尺,這麼高的地區,怎麼可能有水災?雨一下,水馬上就流下去、就流掉了,怎麼會有水災?前年發生一次水災,我在香港,我聽說,怎麼可能發生這個事情?去年年初我回去一趟,遇到市長,市長來看我,我就問他,這水災到底怎麼回事情?他說水下得太急,流不出去。那就很可怕,只有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水就流走了。但是這一個小時死三十多個人,汽車大概有七、八十輛車被水漂流,流到山下去了,很多死的人都在車上,車毀人亡。誰都想不到,山上怎麼會有水災?真可怕。山上一般什麼?怕火,山上森林多,怕火燒山。怎麼會有水?現在連水都有了,水火之災。我們選擇在高地,選擇在山上,那個時候我就想到,布里斯本是在海岸旁邊,靠著海岸,怕什麼?怕海嘯。如果有二、三米的海嘯就有災難;如果十米海嘯,那個災難就很可怕;二、三十米的海嘯,布里斯本就不會存在了。我想到,所以我選擇這個高地,距離布里斯本我們開車一個半小時,大概有兩百公里。真正有海嘯,大海嘯的話,兩百公里是安全地帶了,這是當年移民到那裡去所考慮的。

  「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發生災難的時候,治安秩序就沒有辦法維持,這都在所不免。我們如何來躲避這個災難?我教同學們一定要念佛,要求生淨土,真正災難爆發,我們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真有把握,這才行!對這個世間一切都要放下,要做到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好人有好報,因果定律絲毫不爽。下面,「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所以做人一定要記住,不要跟人結冤仇,他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怨,這就對了。古人所說的「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仁慈的人一生沒有冤家對頭,換句話說,仁慈是用這個來做標準、來衡量,真正仁慈你還有怨家債主,這就不是仁慈。沒有怨家債主,不跟人結怨,那就是處處忍讓、處處謙讓。他毀謗我,我不毀謗他;他侮辱我,我不侮辱他,我恭敬他,要懂,怨結化解。他障礙我,我不障礙他;他陷害我,我不陷害他。他想我這一生現前的利益好處,我想是我來生的利益,沒有衝突。這一生事事我都讓你,來生我得福報是自然的。前面所說自然中自然相,沒有人明白這個道理。

  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時間短,不長,未來的時間長。我們一生本著這種理念、心態生活,待人接物,遇到淨土法門,這就緣成熟了。遇到淨土法門,我們這一生可以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對於這個世間事全放下,這才叫大事因緣,這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了生死出三界,到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回頭來度這些苦難眾生。所以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應當要真幹的。決定不能去怪別人,別人對我們怎樣對不起,那是什麼?他對我們不了解,原諒他,不要去跟他計較,一筆勾消。佛教導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為什麼?他有佛性,哪有不成佛的?成佛只有先後、早晚不同,肯定是成佛的。想到這個地方,恭敬心就生起來,不再跟人為難,這是消業障。所以,「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突然發生,你沒有辦法預料的。「如火能焚燒」,把你的房子燒完了;「水能漂沒」,你的田園、土地被淹沒了;「盜能劫奪」,明目張膽的來劫奪。「賊」是小偷,他不敢明目張膽,但是趁你不注意的時候,他來偷竊你的財物。「怨家報仇,債主索欠。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俄頃是極短的時間。這就是什麼?災難。

  有人問我,日本人挑釁,中國跟日本會不會發生戰爭?我勸大家念佛,我告訴大家,不太可能發生戰爭,為什麼?會引起核武。所以用戰爭做為手段的,我說過很多次,二次大戰結束,用戰爭做為手段就畫了休止符,以後再不可以用戰爭。以後用戰爭是滅絕的,就是整個地球滅絕,誰都沒有得到好處,所以不可能發生戰爭。一切問題都要在和平會議桌上去解決,決定不能用戰爭,這是不能不知道的,這是我們不可以不曉得的。

  「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財富,蕩然無餘」,這是戰爭裡頭的現象。中國跟日本八年戰爭,這樁事情是我們親眼看到的。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還有大家庭,這我就親眼看見的。我姑媽家,我父親的姐姐,嫁給一個大戶人家,這個人家兄弟十個沒有分家,是中國過去的大家庭。那個時候已經衰了,但是還有兩百多人,上上下下有兩百多人,我親眼看見的。他們家裡有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我在那個私塾裡頭還念過大概有一年,進過它的學堂。學堂在祠堂,祠堂除春秋祭祀之外,祠堂是空的,規模很大,所以學校辦在那裡。還有養老,老人,等於說老人休閒中心就在祠堂,裡面有茶館,有雜耍藝術表演說唱。老人每天活動都在那邊,都是全家這些退休的老人,還有一些親戚朋友。學校下課的時候,小朋友跟老人就在一起玩,天倫之樂。這我看見過,時間不長。你看幾年之後中日戰爭爆發,就沒有了。年輕力壯,三、四十歲的人都出去了,逃難,小孩要逃難,戰爭的災禍。所以戰爭之後我們去看的時候,我從美國回來,回到老家去看看,離開七十年,回去之後這個村子沒有了,祠堂沒有了,看到是一片空地,很淒涼。「故云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劫奪,盜賊難。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這個是現實社會寫照。

  下面這一段,「增益惡根」。請看經文:

  【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這是世間相,世間人心吝嗇貪婪,沒有的想得到,有的不肯給人。『心慳意固』,這底下解釋,「慳吝之心,至為頑固」,見死不救。「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他的財產被別人奪去,那種怨恨的心帶到來世,來世再遇到報仇,就造成什麼?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才真正是『憂苦萬端』,愈結愈深,時間愈長愈難化解這怨恨。這個事實現象,只有佛法能化解。所以中國在古代元明清三朝,歷代的帝王,他們有智慧,他們聰明,用儒治國。現在我們提倡《群書治要》,這裡頭是以儒為主流。帝王們用佛化民,教化眾生,所以佛教的寺廟,全國農村裡面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廟。用佛教教老百姓、教民眾,最大的是什麼?就是佛教能化解怨結。這些帝王用上了,這是好事!怨結會造成將來的大災大難,它把它化解開了,這個功德有多大!人跟人不再結怨結,把因果報應的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這是佛教教學對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把民心安定了。用道教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鬼神。這些帝王把儒釋道都用上了。我看到的是《蒙古大藏經》的序文,裡面寫了這些事情。今天不要傳統文化,儒釋道都不要,這社會亂了,怎麼收拾?沒有法子收拾。真正能讓社會、讓人心定下來,社會恢復祥和,就像湯恩比所說的,除了大乘佛法,做不到,他講的是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

  念老註解裡頭這幾句話寫得很透徹,這些慳吝之心,現在這些人非常頑固,財物有失,他就憤恨,憤怒、怨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解不開,「故云無能縱捨」,沒有能夠放下的。「縱捨者,放下。」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就積著仇、積著怨恨,來生遇到就報復。這些現象都在我們面前,都是我們這一生親眼看見的,而且今天不是某個地區,全世界。我們走過很多地方、很多地區,見過各個階層的人,男女老少,確實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這個怨結得太深,換句話說,化解談何容易。你奪了他的財產,你還殺了他人命,他心裡怎麼能甘心,怎麼能沒有報應?這個報應搞得今天整個地球社會混亂。只有真正學佛的人覺悟,我們離開這個地球,離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唯一的一條生路。只要你不捨輪迴,你決定遭受果報。念佛要緊,念佛是人生第一樁大事。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諭眷屬和敬」。前面利害得失說盡了,佛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世,請看經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釋迦如來勸我們,這一次我們承過去生中修的五戒十善,修的成績還不錯,這一生能得人身。得人身是靠五戒十善才得人身的,不是偶然的。這一生很難得遇到佛法,我們繼續修五戒十善,佛所教我們,我們都做到了,我們就有信心,來生我們不會失人身。這個身死了之後,又換一個人身,這一生修得比上一生好,換句話說,下一生的福報更大,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如果真的覺悟了,細心觀察,三界六道只有苦沒有樂,所謂的樂不過是苦暫停,感覺得很樂,福報享盡了,苦報就現前,所以不究竟。淨宗法門,阿彌陀佛建立,幫助一切眾生得究竟樂,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離六道輪迴;究竟樂是極樂世界。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要真幹。

  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有識的人都知道,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武器是核武、是生化武器,會把地球上不但是人沒有了,所有的動物都不能生存,完全消滅了。地球還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沒有了。這是人為的災害,不是自然災害。活在這個世間,像經上講的這些人,心慳意固,不能放下的,這樣的人多,這樣的人造的業不好,不善的業會感來不善的果報,這很可怕。他活得不耐煩,他想死,他有權,核武在他手上,不是他一個人死,我們大家一起死,怎麼辦?真的是同歸於盡,剎那之間。我們學佛,這非常幸運,我們時時刻刻都放下,時時刻刻都可以往生,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貪戀,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決定不造惡業,造惡業對你往生會產生障礙。這也就是說明,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造的惡業太多,到時候冤親債主來找麻煩,讓你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就去不了。所以放下重要,放下障緣就沒有,不放下障緣在。

  『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這真的不是假的。「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這放不下,他有留戀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去不了。身體壞了靈魂存在,靈魂在哪裡?圍繞著他的財寶捨不得離開,這些財寶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他用不上,所以皆當捨離。「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這句話要記住。母子至親,雖然同時死,去的地方不一樣,為什麼?各人的業力不相同。「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走的時候一個人走,沒有人跟隨你,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充分準備。

  《普賢行願品》裡面說得更好,「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這是說你的身體,外面六根,裡面五臟六腑,統統都停止,都不再起作用,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你的家親眷屬,你所心愛的人,從此分別,不再見面了。「一切威勢」,你在這個社會上做大官掌握著大權,有威有勢,這個時候完全沒有了。「輔相大臣」,這是說帝王,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的宮殿、你的城市內外,「象馬車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現在你有專車,遠行有專機,有自己的遊艇、輪船,你有「珍寶」、有「伏藏」,收藏這些珍寶。「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去,你空手而來,還是空手回去。「與此同旨」,跟這段經文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

  諺語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話我們要常常念在口上提醒自己。最後這句話很重要,唯有業隨身,你造的是什麼業?生活當中造的業,工作裡頭造的業,待人接物造的業,別人對我態度不好,我有什麼感覺?我有不好的態度對人,我沒有感覺;人家以不好的態度對我,我馬上有感覺。要知道,我們什麼態度對人,人家立刻就有感覺。這是什麼?有意無意結怨,別人懷恨在心,念念不忘;這個事情就麻煩了,來世報復。這是愚痴。真正學佛的人可不幹這個事情,他對我不好,我回答他笑咪咪的,化解了。我們對人笑容、恭敬,像彌勒菩薩一樣,笑面迎人,對人充滿善意、充滿真誠,就能感動人,惡人也會被你感化變成善人,你的功德就大了。如果放在心上生悶氣,這個業造重了,來生來世遇到肯定要報復,怎麼能幹這個事情?「不論貧富,莫不皆然」。男女老少、賢愚不肖、貧富貴賤,這是平等的。「個中憂苦無盡,故云萬端」。

  所以佛陀教我們做人,我們要記住,眷屬要和、要敬,從誰做起?從我自己做起。別人對我不和不敬,是因為我對他沒有和敬。他對我不和敬有怨氣,我每一次見面對他都和敬,時間久了就感動,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現在我們看這個社會,父子兄弟夫婦親屬沒有敬也沒有愛,只有什麼?只有利害。有利互相利用,沒有利遠遠離開,為什麼?怕他佔我便宜,都是這種心理。今天沒有利害,父子都不相往來,何況兄弟朋友?往來的都是有利。我在他那裡能得好處,我要利用他;利用完了之後,再也得不到好處,就分手、就離開了。這是什麼心?

  中國人做人的標準是仁義禮智信,叫五常。常是什麼?永遠不能丟掉的,這是個人。五常都沒有,那就不是人,是什麼?妖怪。這個話二千五百年前左丘明說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孔子作《春秋》,他作註解,他替孔子作註,叫《左傳》,就是左丘明。這裡頭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換句話說,人把五常丟掉了,他是妖怪,他不是人。五常是什麼?仁義禮智信。換句話說,這個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他統統都沒有,他就是妖,害人、害社會、害國家、害世界,他幹這個事情。佛是怎麼樣教我們的?佛是正法,妖魔鬼怪是邪法,古人有所謂「邪不勝正」。今天整個社會確實偏邪了,誰能把它扶正過來,這個人就是菩薩、就是佛陀、就是大聖大賢。雖然不在其位,他是個火苗、是個火種,只要這個火種世世代代傳下去,這個國家民族就有救,世界和平、太平盛世就有可能出現。不是在現代,也許在二、三百年之後。往下這段經文非常重要,我們真正聽懂了真學習,至少就不失人身,絕對不會墮三惡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