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六0集)  2013/10/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六十八頁,從第三行看起:

  「至於《觀經》下品三人,俱是惡人者」。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給我們說,「下品上生者,是造十惡輕罪凡夫人」,造十惡輕,不是很嚴重;「下品中生,是破戒次罪凡夫人」,這就是指明是佛弟子,無論是在家出家,破戒了。在家如果受了三皈、五戒、菩薩戒,就有破戒的行為,出家就更不必說了,這都是造作罪業的。「下品下生,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這就是下品下生,是造作五逆十惡,就是十八願所說的。十八願願文是十念必生,唯除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個罪業很重。我們在前面第六品讀這一願,這一願的註解特別詳細,註解得特別長。關於這一段的經文,古德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五逆十惡、毀謗佛法決定不能生。善導大師說法不一樣,善導大師講,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具足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佛還是攝受。這樣才真正顯示出淨宗法門不可思議,彌陀的悲心無量無邊,稱讚淨土的殊勝,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說是造作五逆十惡,臨終不知道懺悔,不相信極樂世界,不願意往生淨土,這就是決定不會往生的。

  五逆十惡,說臨終懺悔,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什麼?一生造惡的習氣太深,臨終勸他,他肯聽嗎?他能接受嗎?我們相信或許有,很少。多數人我們知道他不是不知道造罪業,知道,為什麼不懺悔?愛面子,不肯向佛低頭,你那裡再好我也不稀罕。這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這些人不知道地獄苦,五逆十惡是無間地獄,知道地獄苦,哪有不求生的道理?宋朝瑩珂法師,這是破戒犯齋者,造作罪業的出家人,他相信因果,他相信有地獄。讀《往生傳》,每看到一個往生的人,他非常羨慕,這就是善根。這一生雖然沒有修善積德,過去生中有,在這個關鍵時候,把過去生生世世修積的善根引發出來了,這個我們要相信。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每一個往生的人,無論他是在什麼狀況之下往生,下下品往生,沒有一個不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遇到淨宗,遇到有人勸他念佛,仗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他能信,他能願。這個說得好,我們要把它記住。肯定我們過去生中累積的有很深的善根,供養無量諸佛如來,要不然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往生就有信心,不會再懷疑了。

  「彼經下品皆是惡人,與本經相違者,何也」。這是假設一個問題。彼經是《觀經》,本經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沒有說是惡人,《觀經》講的是惡人。所以「望西疏曰」,日本淨宗法師,他們這些人都是善導的學生,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回國之後把淨土傳到日本,日本的淨土一直到現在還是很興。中國淨土因為《無量壽經》五種翻譯本內容不相同,所以修淨宗的不知道依哪個本子好,多半都依《阿彌陀經》。自古至今,《無量壽經》的註解流通的只有兩種。在日本,這些跟著善導大師學習的淨宗大德,他們依《無量壽經》,全部都是依康僧鎧的譯本,他們沒有會集本。傳下來的註解有二十多種,比我們多得多,念老這個集註裡頭就引用了不少。可見念老對日本大德肯定,要不然不會引他的論註。

  這邊《望西疏》裡頭說,「下輩之內,有多類故」,不是一個種類,很多種類。「《觀經》說惡,今說善人,故《覺經》」,這個《覺經》就是漢譯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是我們五種原譯本裡頭最早的一種,經題叫無量清淨平等覺。這個裡頭說,「其三輩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慈心精進,不當瞋怒,齋戒清淨。如是清淨者,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這是經文,下面是念老給我們說的,「蓋往生品類,萬別千殊」,我們通常講千差萬別,往生不是一類人。「三輩九品,只是粗分」,不是細說,細說無量無邊人。故這一個下品當中,「已類別無數,彼經」,《觀經》上講惡人,「本經則指善士。如《漢譯》下輩之人,確是修善者也」。其三輩者,底下引的是下輩的,人家能斷愛欲,能慈心精進,能不瞋恚,齋戒清淨,這是善人。「《觀經》下品往生,生前雖是惡人,花開後並是大乘」。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之前是惡人,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善人,全都轉惡為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接著往下面看,「下品上生,經七七日蓮花乃敷」,花開了,「經十小劫」,這個時間很長,「得入初地」,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的要「經於六劫」,蓮華才開,「聞說大乘甚深經典,應時即發無上道心」,這真發了。「下品下生,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聞法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嘉祥大師《觀經義疏》裡頭說,「上品修大乘因,所以得大乘果。中品修小乘因,還得小乘果」。這是什麼?有非常濃厚的習氣,前面念老所引的經論我們看過。「下品現在雖不修大乘善及小乘善」,他都沒有修,「但彼臨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妙法」。淨宗法門,極樂世界是大乘妙法,信願往生。「以聞大乘故,得大乘果」,因果相當。

  念老下面引《阿彌陀經》,「謂執持名號,得生淨土之善男子、善女人」,下面是經文,「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彌陀經》上講的,跟「本經三輩臨終見佛之說」,完全相同。其他的,像《稱揚諸佛功德經》說:「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命欲終時,一心信樂,念不忘捨,阿彌陀佛將諸眾僧,住其人前,魔終不能壞斯等正覺之心。」這是說《稱揚諸佛功德經》,裡面講到,若有人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量壽如來名;命欲終時一心信樂,這一句非常重要,一心,沒有絲毫懷疑,真信、真歡喜;念不忘捨,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將就是率,領導一些大眾來接引這個人往生,住其人前,這接引往生。他的冤親債主,魔是指冤親債主,總是想破壞好事,特別是求往生,求出離六道輪迴,這個緣成熟了,魔一定來擾亂。釋迦牟尼佛成道,魔來擾亂。阿彌陀佛來接引,魔不會來擾亂,有諸佛加持,龍天善神保護,所以魔不得其便。

  又《鼓音王經》裡頭也有說:「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這個意思好。四眾,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這叫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關鍵就在這一句。受,接受;持,保持。我接受這個法門,無論是有老師傳授給你,或者是你自己學習經教,有意無意看到淨土三經一論,你生歡喜心,發心受持,這都叫正受持。還有邪的嗎?有。邪是什麼?藉著佛門,也領眾修行,他的目的是求名聞利養,他並不求往生。這樣的道場必定有魔王、外道摻雜在其中,他有福報,魔王幫助他,也能放光,也能現瑞,也能誘惑人。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細心去觀察,這道場如不如法?大眾在一起薰修,是不是如同經教所說的,有沒有違背?這是我們不能不特別注意。正受持這個沒有問題,確實跟經教所說相應,是如來正法道場。「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下面又引用《華嚴經》,「如來有十種佛事」,佛事就是度眾生這樁事情,就叫佛事。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轉凡成聖,這叫佛事。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這是佛事,不是真正的佛事,為什麼?真正,佛是覺的意思,幫助你覺悟,這叫佛事。斷惡修善,人天福報,沒有出六道輪迴,所以它不算佛事。在佛事裡頭講,這是人天乘的佛事,沒有辦法離開六道輪迴。至少也要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小乘佛事。佛事這兩個字我們得把它認識清楚。《華嚴經》上說十種,第一種,「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這與本經相應。

  下面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第二十九頁,如來十種佛事。《八十華嚴》第四十六卷,經上說:「佛子,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一切時,有十種佛事。何等為十?」下面列出來了,「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現前是我們這一生見,當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見,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前,都是屬於現前。現前見的這些事實,我們在經論裡面看到,在《高僧傳》裡面見到,在《居士傳》裡頭也見到,善男子、善女人傳,甚至於在古人的筆記小說裡頭有記載。如果我們細心留意,這個事情確實就在我們周邊,有緣的人他能見到。他怎麼見到的?至誠感通,我們自己有真誠的心,時時刻刻念佛、想佛,希望得到佛的加持,有時候就會見到。佛的四種身,法身、報身、應身、化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時一切處他沒有離開我們。我們迷惑顛倒,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我們見佛的緣,原因在此地。如果能把這個障礙去掉,見佛的緣就現前了。見佛能增長我們的信願,沒有見到,信,很難相信,沒有見到怎麼會相信?讀書讀得再多,如果不覺悟,疑根不能斷,這個東西障礙見佛。真正有悟處,悟從哪裡來?悟一定從定來。

  現在人難度,為什麼難度?我們確確實實把古聖先賢的東西疏忽了,把它丟掉了,不但是不重視,丟掉了,就丟失了,現在人從小沒看到好樣子。我們這一代,應該說是過去了,依照中國古人的說法,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也有人說,人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到八十就滿了,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什麼時候都會走,這輩子就過去了,八十年一彈指。昨天香港本地的一個同修李相楷來看我,我們認識。認識他那年他在台灣讀師範大學中文系,二十一歲,今年七十一歲,五十年了。他三次參加慈光大專佛學講座,我在那裡認識他的。你看一轉眼,再遇到的時候七十一歲,感慨萬千。當時那批同學一大半都不在了,都過世了,有些同學四十多歲就走了。真正是無常,真正是一場夢,不能當真,當真吃虧就大了。五十年前小朋友,我大他十幾歲,現在再見面,頭髮全白了,他要不預先告訴我,我幾乎不認識,沒有像年輕時候相貌那麼好、那麼豐滿。我細細的看,看了半個多小時,看出一點輪廓來,不敢相信。我學佛了,樣子變化不多,沒有學佛,變化就非常大了。

  佛事,諸佛度化眾生的大事業,原則原理很簡單,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為什麼?就為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個,什麼都不為。於自己?於自己毫不相關。毫不相關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我這個左膀子痠痛,右手會不會去摸摸它?你問右手,你為什麼去摸它?一體,就這麼回事情。凡夫不知道,有你我他,佛菩薩沒有你我他。怎麼知道?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六祖壇經》學佛的人大概都看過,不是學這個宗派的,也會看個一、二遍。能大師開悟了,見性了,性是什麼?他用二十個字就把自性講清楚了。自性的體「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不生滅」,這是自性的體。自性的相是什麼?「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這是自性的相。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它不動,不生不滅,不動。自性的作用是什麼?「能生萬法」,全宇宙一切法是自性生的,我也是自性生的,換句話說,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註解裡頭說了一句話,妙極了。他在《要解》裡頭說了一句話,「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印光大師看到,佩服得五體投地,簡單,《無量壽經》用八個字,他用了四個字。《無量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把它濃縮成四個字,信、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楞伽經》上也是說了四個字,講什麼?全宇宙,這宇宙到底是什麼?他說,「自心」,自己的心,這個心是真心,「現量」,三量裡頭,現量、比量、非量,現量,自心現量,說得太好了!

  這個話不太好懂,自心現量是什麼?我們用比喻來說,大家可以得到一個概念,就像作夢一樣。夢中,我們在作夢的時候清清楚楚,夢中境界,起來之後完全沒有了。夢中境界,你回頭去想一想,自心現量,完全是自心變現的,醒過來,沒有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場夢,六道輪迴夢中之夢。十法界是第一個夢,是夢,六道夢中之夢,我們從這個夢裡醒過來是什麼?是四聖法界;從四聖法界再醒過來,就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實報土、方便土,四聖是方便土,六道輪迴是同居土,一切的一切全是自心現量,都是的,一句話就交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大乘經的術語來說,諸法實相,自心現量就是諸法實相,倫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對於佛菩薩的教誨,信心生起來,這個老師是好老師,我們應當向他學習,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第一樁,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跟這第一是一個意思。

  「二者,若有眾生,心不調順,則為說法」。前面是增長信願,這一條是破迷開悟。心不調順,要教導他,佛的教導高明極了,他是身行言教,也就是說,他所說的他全做到,讓學習的人不能不相信。佛教人十善業,這十條他全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圓滿;佛教人修六和,六和他做到了;佛教人修六波羅蜜,六波羅蜜他做到了。沒有一樣他沒有做到來教人,統統做到,這沒話說。心不調順就是有妄想、有雜念、有煩惱,釋迦牟尼佛在世,為大家所示現的,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這一條。

  第三,「若有眾生,能生淨信,必令獲得無量善根」。這個十條是有次第的,後後勝於前前,從第一慢慢向上提升。第一個專心憶念,對佛法生歡喜心,再佛一提升就為你說法了,你就能遇到佛法的緣分。聞法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有些人廣學多聞,這是現在社會最普遍見到的,我們都是屬於這一類的,把它當作知識看待。年輕人求知欲很旺盛,遇到這樣好的東西,當然不肯放棄,認真努力去學習。這是我們的福德因緣比不上古人,因為我們受到現在教學的理念、方法,現在教學的理念是求知識,古時候教學的理念是求智慧。所以我們今天有知識,沒有智慧,古人有智慧、有知識,智慧裡頭有知識,知識裡頭沒有智慧。什麼原因?智慧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定的,知識的心是不定的、是動的。動生煩惱,靜生智慧,所以古人都是依戒定慧,走這個道路。

  戒定慧是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這個方法好,非常有效果,所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不但連儒、道接受,連九流也接受,也就是中國各個階層普遍都接受。學徒,做個木匠,做個泥水匠,他也有戒定慧,他也有承傳。所以那個工藝也做到最高的水平,成為藝術,留傳給後代。這是現在,現在很多人不認識,認為古人沒有知識,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古人沒有天文知識。把古人都看得很低,自認為很聰明,古人沒有科學,不承認古人有智慧。

  現在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哪裡看見?我在書店。我這一生從小就喜歡逛書店,但是六十年前的書店有書卷氣,各種商店你逛書店不一樣,它裡頭有書卷氣。你進入書店,你的心很靜、很平,你在裡面就是可以欣賞各種這些出版的典籍,磁場好。現在書店不行,我現在不逛書店了,大概十年前就不行了,偶爾到書店去,磁場特別不好,那是什麼?講道德仁義的書少了。古時候的書店離不開倫理、道德、因果、聖賢人教誨,離不開這些,這些東西多,至少有一半。現在沒有了,現在縱然是古籍,有些人註解,註解完全用現在的眼光,現在人的角度來看,跟古人的解釋不一樣,感受就不相同,磁場特別不好,所以我也就不去了。

  淨信太少了,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學佛的人很多,出家的人很多,能生淨信的人不多,所以佛教衰了。有淨心才有淨信,我們的這個經題,修行說了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那問我們,我們有沒有清淨心?佛法的標準,你只要有執著,你的心就被染污了,就不清淨,你有分別你就不平等。什麼人心清淨?阿羅漢、辟支佛,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就是執著,他斷了,清淨心他證得了,六道輪迴不見了。分別是塵沙煩惱,阿羅漢、辟支佛還有,這個東西斷了,菩薩,升級了,別教三賢。他能夠再提升一級,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煩惱沒有了,那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經題上的覺字。覺是開悟了,十法界沒有了,他住一真法界,一般講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淨信很重要。

  要淨信,先要淨心,學佛學什麼?修行修什麼?修清淨心。心要不清淨,修什麼都沒用,無論哪個法門,沒入進去,念佛法門也沒有入進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知道修什麼?怎麼個修法?修行決定不能離開人、事、物,我們從早起來到晚上睡覺,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嗅的,舌嘗的,身接觸的,再有念頭,念頭是意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要在這裡頭修。修什麼?修清淨。眼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智慧。看得清楚,有分別有執著,是煩惱,為什麼?你有喜歡的、有討厭的,七情五欲生起來,這就是煩惱。修行怎麼樣?不起煩惱,只生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是如如不動,智慧是了了分明。生煩惱的,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真正了解他就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迷,不是覺,覺是不起心、不動念。

  淨信必令獲得無量善根,根是什麼?根能生,像植物它有根,它能生,善根能生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是從淨信裡頭發生的,你說淨信多重要。我們今天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還造惡,什麼原因?我們對於佛法沒有生起淨信。為什麼?生起淨信,一定依教奉行。我們學是一樁事情,沒做到,做到才算數,沒做到不算數。哪一個學佛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我一個沒見到。哪個不分別執著?不分別執著我也沒見到。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比別人輕一點,這是為什麼?我六十年沒有離開經典,如果離開經典,那個起伏是大風大浪。天天要讀經,天天想到佛菩薩教誨,對於六根接觸六塵的境界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淡薄。為什麼清楚?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教給我們四念處,最基本的看法,正確的看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前幾天有個同學送給我一個參考資料,我講到人體,記不清楚了,我以為是科學家說的,人的身體是有十五兆細胞組成的,結果資料拿來一看不是,六十兆。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六十兆的細胞組成的。細胞有新陳代謝,也就是說有生有滅,它有壽命的。而且每個器官裡面的細胞的壽命不一樣,有的只有幾天,一、二個星期,新陳代謝,最長的腦神經,腦神經的細胞一百五十年。絕大多數,它是講每一個器官,細胞新陳代謝都不一樣,平均每天多少個細胞死亡,多少個細胞出生?講一天,有七十億,每天有七十億。你說這身是我嗎?每天都有七十億的細胞死了,也有這麼多細胞生了補充它。這叫分段生死,我們沒發現。變易生死那是什麼?像腦細胞,它的壽命是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天天不一樣,那是變易,它不是生滅。但是像皮膚其他的,它在生滅。就在這個身體上找不到我,無常,新陳代謝,剎那生滅。

  什麼是我?你把它看清楚,這不是我,我不生不滅。世間人把靈魂看作我,不生不滅。靈魂不是物質,它真的存在,它在哪裡?它就寄託在我們身上。它要是離開這個肉體,這肉體就死亡了,肉體跟靈魂結合在一起就活了。靈魂有沒有生滅?沒有生滅,但是它有迷悟,它迷了,它在六道裡投胎,它在十法界流浪,迷了;覺悟,覺悟就回家了,回到一真法界,回到諸佛實報莊嚴土,那就覺悟了。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苦的根是六道輪迴,這從相上講的,從理上講的是迷,迷了自性才搞六道輪迴,才流浪十法界。覺悟,覺悟就回頭是岸,落葉歸根,這都是回頭的話。回頭好了,回頭安定了,有了住處,不再流浪。在這個住處裡頭,一定證得究竟圓滿,回歸自性,圓滿的回歸自性就是成佛。我們從迷了自性,走向流浪,最後回歸自性,圓滿成佛。在《楞嚴經》上,富樓那提了個問題,我們修行無量劫回頭了,回歸自性之後,還會不會再迷?這問題問得好。佛說,不會再迷了,因為迷沒有因,不會再迷的道理就在此地。一念不覺沒有因,它是個誤會,它是假的,你明白過來之後,不可能再迷。所以這裡記住,淨信會讓我們生無量善根,佛一定會加持。

  「四者,若有眾生,能入法位,悉皆現證,無不了知」。這個到第四,提升到什麼?提升到修行證果了,入法位。最低的,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他能自己證得,他知道,知道他自己在這個位次上。這個位次永遠不會退轉,叫位不退,聖人的位次,叫轉凡入聖,不會再退墮到凡夫。我常常稱這個位次叫小小聖,小小聖非常可貴,他沒有出輪迴,他還在人間,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的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他又生天,他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也不會去做羅剎、阿修羅,他不會。他在人天兩道修行,有時間的,七次,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所以能入法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法位,大乘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那都是法位。他很清楚,好像自己念書,自己現在念幾年級,還要多久可以畢業,他清楚,他現證,清清楚楚、明明瞭瞭。而且愈往上提升心愈清淨,智慧增長,神通發現了,初果有天眼通、有天耳通,二果有他心通、有宿命通,三果有神足通,四果有漏盡通。他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愈往上去神通能量愈大、愈殊勝。在這個位次上,他一定發心教化眾生。

  「五者,教化眾生,無有疲厭」。他可以在六道裡頭教化眾生,在一般,多分得到諸佛如來加持。如來十種佛事,如來以慈悲大願,無量功德,加持這些人。讓他們發大菩提心,落實佛陀現身說法教化眾生的事業,他們真正可以繼承,不疲不厭。這是佛事。

  再提升,第六,「遊諸佛剎,往來無礙」。菩薩一定要教化眾生,不教化眾生你沒有辦法提升。因為教化,教學相長,幫助眾生實際上是提升自己,你要跟眾生和光同塵,生活在一起,在這個裡頭去鍛鍊。菩薩練什麼?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正練到不動心,那就成佛了,要很長很長的時間鍛鍊。順境練什麼?不生貪戀,逆境練不生瞋恚,也就是說,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去修清淨心、平等心。你不在這個裡頭,你到哪裡去修?一定要在境界裡頭,真正把這個念頭放下,徹底放下,這就成就,然後才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法身菩薩,下面六者,遊諸佛剎,往來無礙,這是法身菩薩,不容易。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這十種佛事統統具足,這是真正難得。前面三種容易,修學其他法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可以得到前面三種,第四種到第十種不容易,非常困難。念佛人,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全都得到,這個便宜佔得太大了!所以這個法門,菩薩都不敢相信,何況二乘?今天勸人念佛,人家不相信、不接受,正常,不要灰心,不要失望,正常的。給他一說他就相信,這個非常,這不正常。那是什麼?真正與阿彌陀佛有緣的眾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這個法門,臨命終時沒能往生,這一世又遇到了,這個不平常。

  遊諸佛剎,在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這個能力。自己的身體在極樂世界沒離開,報身,在阿彌陀佛大講堂,彌陀說法,我們在那裡聞法,沒離開。同時能分身、能化身,從自己的報身現應身,應身現化身,無量無邊,能同時每一個化身去親近一尊佛。十方三世有多少諸佛如來就現多少身,去供佛,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每天不間斷,那個福慧增長多快。不到極樂世界,要修到這個第六,遊諸佛剎,往來無礙,一定要明心見性才能做到。得定做不到,要開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辦到,你有這個能力;沒有見性,沒有這個能力。往生淨土的人例外,他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在我們這個本子就是第二十願。作阿惟越致菩薩,他能做到,不是阿惟越致菩薩做不到。

  「七者,大悲不捨一切眾生」。為什麼?真正體會到了,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大慈悲心生出來。如果不知道,不可能,他對一切人事物有親疏,這個我喜歡它,那個我不喜歡它,肯定有。真正明白了,真正體會到,全宇宙跟我是一體,所以無緣大慈,無緣,沒有條件的,這種愛,同體大悲。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別教三賢沒有,沒見性,見性才真有。我們現在知道全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是聽說的,耳聞的,不是親證的。我們聽世尊在經上這麼說的,我們自己沒有證得,所以你的心生不起來。如果你證得了,這個心立刻就生起來,有一個眾生在迷惑、在造業、在受報,都不能捨棄,換句話說要幫助他。然後我們就曉得,我現在在迷惑,我現在在造業,多少諸佛菩薩來幫助我!為什麼?他們覺悟了,他們證得了。好像我沒有感覺到他在幫助我?是的,為什麼?你沒有接受。不是他沒有來幫助你,你不肯接受,他光在照你,你不接受。你要接受了,心心相印,感應道交;你要接受了,則現其前,這一點重要。中國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重要!特別在佛法上,我們沒有現證,佛菩薩的加持,加持到了,我們不知道。這個現象是真的,你要不相信,你看後面三條。

  「八者,現變化身,恒不斷絕」。諸佛菩薩現身照顧人,沒有間斷的,佛菩薩對眾生是多麼的愛護,眾生愚痴,眾生迷惑,業障太重,完全不知道。如果你真正覺悟到了,你就會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一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善財童子在作戲、在表演,你看這場戲上所表演的,哪一個善知識不愛護善財、不照顧善財、不幫助善財,一直幫助他到成佛。這些佛菩薩在哪裡?我們現前面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一點不假。你要是善財你就明白了,我對這些人事物,無論他是善人是惡人,全是佛菩薩示現的。給誰看的?給我看的。示現的善緣、善人,我動不動貪愛的心?愛決定有,愛裡頭沒有貪,那是真的。為什麼?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我常說人生百日,體露真常,沒有隱蔽,都在我眼前。

  小孩子出生一百天,嬰兒,他所表現的全是真的,一絲毫虛妄都沒有,他沒有虛偽,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無論什麼人去逗他,你看他都是歡喜,他對你笑,笑咪咪的。他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真性那個愛發出來了。我們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天天還在發,發了怎麼樣?那個時候是真心,現在是妄心。現在怎麼?現在有自私自利,我喜歡的我要佔有,我不喜歡的我要拒絕它,起這個念頭,變了。不是它在變,是我變了,它沒有變。它要會變,我永遠不會成佛了,它不變,我在變。我要學到跟它一樣不變,就成佛了。

  諸佛如來在哪裡?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全是諸佛如來,他現變化身,永遠不斷絕,千變萬化。對這些境界,知道這些境界妙有,妙有非有,我喜歡它,沒有佔有的念頭。就像看電視屏幕上一樣,你沒有辦法佔有它,你可以欣賞它,不能佔有,不能控制,不能支配。什麼念頭都沒有,你去接受它就對了。這些人事物都在訓練你,訓練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了。宗門大德勘驗學生常說,會麼!什麼叫會?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叫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是凡夫。依照大乘經上佛說的,我不執著了,你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我不分別,你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成佛了,就這麼簡單。所以,於文字不相干,不需要文字。

  無盡藏比丘尼問六祖惠能,那是他逃難當中,惠能是在家身,沒出家,二十四歲。無盡藏比丘尼念《大涅槃經》,能大師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之後,能大師把剛才聽的意思講給無盡藏比丘尼聽。這個比丘尼聽到之後無量的歡喜,聞所未聞,非常感恩,捧著經文向他請教。惠能說我不認識字,妳不要拿經給我看。她說你不認識字,怎麼會講得這麼透徹?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我換句話來說,惠能成佛了,你不認識字,你怎麼能成佛?惠能一定說,成佛與認識字不認識字也沒關係。與什麼有關係?與你放下有關係,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你能不能放下。世出世間法就在這個地方,出世間法就是放得下,世間法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世間,放下了就叫出世間,實際上也沒有出、也沒有入。什麼叫出入?沒有,假名而已。你統統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實相;起心動念了,就是幻相。實際上真相、幻相都不存在,都是方便說,哪有什麼真跟妄?真難懂,為什麼難懂?習氣太重,習氣就是放不下。諸佛菩薩、阿羅漢的本事,就是他們真正能放得下。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經文,如來十種佛事就是諸佛,說得真好,精闢、簡單扼要。

  接著第九,「神通自在,未嘗休息」。前面是說諸佛如來現變化身,永不中斷。這個變化身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楞嚴經》上講的七大,也就是整個宇宙,我們今天講人事物,全包括在其中。神通自在未嘗休息,是自受用,得大自在。神通通常講六種,眼見,見,量多大?遍法界虛空界,中國古人所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他能徹見。哲學跟科學做不到,方東美先生稱之為最高的哲學,也是最高的科學,真正達到究竟圓滿。他沒有休息不休息,他是一種能量,無限的能量,不是有限的,是無限的,稱性的能量。

  末後一句,「安住法界,能遍觀察」,常寂光。我們到淨土,這十種佛事統統圓滿,最後這一條就是生常寂光。法界,常寂光淨土,常,不生不滅,永恆不變,這叫常;寂是清淨不染,沒有絲毫染污。我們起心動念是染污,根本的染污,分別是重的染污,執著是最重的染污。因為起心動念,就出現實報莊嚴土;因為分別,就有四聖法界;因為執著,就有六道輪迴,其實這三土統統沒有。為什麼說十法界是假有?因為十法界是剎那生滅,很明顯的生滅法。實報土叫它做一真,它有幻相,但是它沒有生滅的現象,生滅、染淨這個現象它沒有。它只是你有起心動念它就有,你起心動念沒有了,它就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常寂光,永恆的存在,所以它是真的,它是能現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是所現,能所是一,又不是二。所謂大乘,不起心不動念,大乘就圓滿了,起心動念錯了,究竟圓滿是沒有起心動念。那整個現象,就是《楞伽經》上所說的「自心現量」,這句話說得妙極了,說得太好了!無怪乎印光大師對他的讚歎,讚歎到極處,不是沒有道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