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七集)  2013/9/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3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四十一面,我們從第六行看起,第六行第二句:

  「《大涅槃經》云: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一段的意思很深,也很重要。世尊告訴大眾,這是《涅槃經》上的文,他說我以佛眼遍觀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是屬輪迴,六道輪迴這個範圍裡面,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

  本際,這個名詞表面的意思是最初的邊際,在此地,這個地方有個註解,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指根本究竟之邊際。即絕對平等之理體,多指涅槃而言」。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跟這個意思接近,哲學是以智慧為目的,但是現在一般都趨向於知識。宇宙到底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什麼道理,怎麼會發生的?人要追究這個,科學終極的目標也是追究這個問題。宇宙到底是怎麼來的?現在有大爆炸的這個說法。這個說法是從天文望遠鏡去觀察,地球以外這些太空,星星都是以很高的速度離開我們,這個現象就好像大爆炸的時候一樣,是從這個地方推想出來的。相信這個的人並不多,到底是什麼原因?

  佛法跟我們講宇宙的緣起,萬法的來由。宇宙這些萬事萬物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都想追究這問題。佛法裡面講的,就說了個本際,「真如、實際」,本性、自性、法性也都是這個意思。涅槃,清淨寂滅。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給我們說了五句,這個五句就是講到本際,也就是真正證得涅槃,五祖才把衣缽傳給他。那本際是什麼樣子?這就是自性、真心是什麼樣子?第一個,他給我們說的「本自清淨」,也就是說,它沒有染污,實際上就是真心,佛用心,這個字講得最多。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染污。第二個,它是不生不滅的,不是生滅相,不生不滅。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中國古人有兩句話形容,用它形容本際很恰當,「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沒有邊際。

  第三句,能大師說「本自具足」,它沒有一樣欠缺,圓滿具足。具足什麼?就是具足整個宇宙。它不現形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這個用作夢來做比喻容易體會。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沒有作夢的時候,這個夢境在哪裡?這夢從哪裡來的?如果心裡頭沒有這個夢境,它怎麼會現出來?心裡頭一定有。像電影一樣,它還是連續的,醒過來還能記得一點在夢裡幹些什麼事情。可是醒過來之後,夢到哪裡去了?在什麼地方?自性確實像夢,所以佛在經上用夢來做比喻講得最多。雖然是夢幻泡影,它以夢為主,下面三個字是陪襯的。主要是講它什麼?講這個夢來做比喻,夢醒來之後,假的,什麼都沒有,但是作夢的時候它真有。所以沒作夢的時候本自具足,作夢的時候能生萬法。

  自性就是本際,它不動的,「本無動搖」。它沒有動搖,它是定的,它是靜的。所以什麼時候能見到?你把心定下來,定到一定的程度就明白了,這境界全部現前。所以佛的智慧,不是像科學用數學來推演發現問題,可能有這個東西出現,然後再用儀器去偵察、去追蹤,來證實。佛不需要儀器,也不需要數學,什麼都不需要。用什麼?用禪定。也就是說,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必須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看得很清楚,沒有執著,看得很明白,沒有分別,甚至於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真相大白。這個真相就是本際,從最初,最初沒有開始,到最終,最終沒有終結,無始無終。

  自性的功德無量無邊,千變萬化,千變萬化不足以形容它,無量的變化。但是,無論它變與不變,皆不可得。你在這個裡頭起了一念得的心,錯誤了;你起了一個,我明白了,你也錯了;我迷了,你也錯了。為什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妙就妙在這裡,這個被佛看見了。你沒有辦法想像,不能想像,什麼都不想就對了,就能隨它的緣,那就是諸佛如來,至少也是法身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能夠隨順,隨順當中你得大自在,為什麼?不迷,也就是你根本不起心不動念。那我們,我們凡夫也是隨順它,隨順它的時候,不管隨順動也好,隨順靜也好,隨順變也好,隨順不變也好,他起心動念還分別執著,這叫迷,這叫錯了。佛是千言萬語提醒我們,別分別了,別執著了,別起心動念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庸人,自己把自己攪和在裡頭。

  這是本際,佛要我們明瞭。你看《圓覺經》上有這兩句話,「平等本際,圓滿十方」。十方裡面包括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平等本際,什麼叫平等?執著不平等,分別不平等,起心動念也不平等。那我們怎麼辦?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平不平等?還是不平等。放下分別執著,平不平等?也不平等。那到底怎麼平等?連放下的念頭都沒有了。你看,我要平等,我要放下執著。放下執著,你執著放下執著。我放下起心動念,你還執著有個起心動念。那起心動念根本就沒有!分別執著根本就沒有,根本就不存在,你幹是多餘的,你放下也是多餘的。所以佛給你講一句真話,你聽不懂,就是「不可思議」。你不要去想它,你不要去說它,不能想、不能說,這就對了。

  這一切現象在哪裡?就在我們面前。我們面前這個現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是什麼?就是生滅。前一個念頭滅了,後一個念頭又生了,一個接一個,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這個念頭生滅多快,永遠不回頭。佛告訴我們它是什麼?全是假的,沒有一個念頭是真的。你真正了解它,真正不要理它,不要理它那就是甚深的禪定。你看到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你叫真放下了,宇宙的真相你看到了。這個境界是什麼人的境界?八地以上。

  我們今天說放下、說不放下都是空話,為什麼?這個境界你還沒看見,你怎麼放?那修行從哪裡下手?章嘉大師教給我們,就從看破放下下手,「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也是一點一點增長的,放下也是一點一點慢慢來,決定不能疏忽。真正修行人,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於看破不執著,於放下也不執著,你得真幹。真幹,你自己了解,煩惱一天比一天少。這一天比一天不容易,你功夫不到家,你會感覺得什麼?一年比一年少,這就有進步了。一年一年來觀察,然後一個月一個月來觀察,最後能觀察到七天,一個星期一個星期,那就非常有進步了。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煩惱少,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多一點智慧,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智慧是什麼?耳目聰明。我從前看,看多少年沒看懂,現在一看懂了,自然明白了,我也沒有去想它,沒有去研究它,自然懂了,智慧一年比一年提升。煩惱,就是對一切法妄想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輕鬆了。這個裡頭產生的歡喜,法喜充滿,你真正體會到孔夫子在《論語》裡頭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什麼事最快樂?幹這個事情最快樂,這叫真功夫。

  那我們今天自己觀察自己的習性,確實屬於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用什麼方式來幫我們看破放下?讀經,是個好辦法。讀經怎麼讀法?就讀一部經,不能讀太多,讀太多會搞雜、搞亂,就一部。一部經首先你實驗一下,十年,不要換樣子,十年,每天讀的遍數愈多愈好。讀經是什麼?讀經是訓練我們看破放下,就用這個方法來看破放下。我們讀這部經,念頭集中在這部經上,妄想雜念不就放下了嗎?少了。有妄想、有雜念,這個念不下去,所以這方法好。

  古人告訴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其義自見就是開悟,也就是我們講的看破。千遍是什麼?千遍是放下,一千遍這麼長的時間裡頭,你的妄想雜念少了,放下了。心慢慢定下來了,不會心浮氣躁了,你表現得很穩重、很沉著,浮躁的習氣絲毫都沒有,這叫功夫,儒家叫涵養。愈是在混亂的場面裡頭,你愈沉靜,顯示出你有智慧。你對於混亂的局面看得很清楚,知道它的因,知道它的緣,知道它的果,知道它以後的報,統統清楚,你處理問題就不會有差錯。就怕問題一現前,心亂了,那就會有錯誤,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後面愈來愈麻煩。今天整個世界,社會亂成一團,什麼原因?真正原因就兩個字,浮躁,造成這個局面。對治用什麼方法對治?在佛法裡面講的,定慧就能對治。定是放下,慧就是看破,章嘉大師說的話很簡單,意思很深。

  《勝鬘經》裡面有幾句話,「生死者依如來藏,以如來藏故,說本際不可知」。生死,所有一切生滅法統統依如來藏。如來藏是妄心,就是生滅心,實際上它是沒有生滅的,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是因為一念不覺,把不生滅看成了生滅,以為是生滅。為什麼說它原本不生不滅?佛最後告訴我們,生滅跟不生不滅都不可得。現在的科學有講到零點能量點,如果一切法統統歸到零點能量點,就沒有了。生滅法入了零點能量點,不生滅法也入了零點能量點,這個好懂。零點能量點就是什麼都沒有,生滅不生滅全沒有,這是真正本際的意思。本際不可知,為什麼?知就錯了,你怎麼還有個知?知也沒有,不知也沒有,這就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第二,本際指過去的意思,以前的狀況叫前際,以後的狀況叫後際。「法華經卷一:欲知眾生本際之行」,行是造作。「從其過去,誌性所猗」。一切眾生本際之行,全是阿賴耶,阿賴耶的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叫三心。二意?專門指第六意識、第七意根,叫二意。三心二意是一樁事情,三心就是二意,二意就是三心。阿賴耶是總報主,因是阿賴耶的種子習氣,那是因,遇到緣,起現行,這個六道輪迴十法界都是阿賴耶的果報。但是一定要曉得,心,真心能現不變,阿賴耶會變。十法界裡面的眾生是雙重關係,這個境界是心現的,真心現的,但是阿賴耶把它轉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實報土不一樣。實報土只是心現,沒有識變,所以它沒有變化,我們把它跟十法界說成,十法界跟它相對的一邊叫一真法界。一是真的,十是假的;十法界是夢,好比是夢境,一真法界是真的,那個裡面永恆不變。

  佛法修行的目的,不管是哪個宗派、哪個法門,統統是依實報莊嚴土為大般涅槃。大乘教修到最後,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哪裡去了?就是說他從六道輪迴醒過來,阿羅漢、辟支佛從六道醒過來,然後再從四聖法界醒過來,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那也是個夢,醒過來。醒過來之後什麼樣子?一真法界,虛妄的分別沒有了,起心動念沒有了。一真法界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一真法界沒有生滅。起心動念是生滅,分別執著是生滅,這個境界是平等本際。《圓覺經》上所說的,圓滿十方,就是指的一真法界。《勝鬘經》上講的生死,這是十法界,十法界依如來藏,如來藏能變,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那我們懂得了,我們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頭要修定,要修放下,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又回歸到一真法界。

  把阿賴耶識所變化這個東西統統放下,我要找個不變的,變的東西我都不要,我找個不變的。不變就與涅槃相應,不變的是性德;變的不是性德,是受阿賴耶的染污,受阿賴耶的干擾,變質的,我們得把它變回來。所以說生死依如來藏,因為如來藏的緣故,說本際不可知。這個不可知的意思很深,因為你要知,你永遠不知道它。你把這個知放下了,讓心清淨平等,這一開悟就知道。開悟的方法沒有一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開悟,問題是你會用功,你會用看破放下,就行。你不會用看破放下,那就真正不可知了。

  末後第三,跟我們說的是,「指真理之根源、萬物之根本」。這個意思,現在的科學、哲學就用這個,科學、哲學都是找真理的根源,找萬物的根本。「中觀論疏卷六末:本際,都是人、法始起處」。是我們人跟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我們講宇宙從哪裡來的,地球從哪裡來的,太陽系從哪裡來的,銀河系從哪裡來的,將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心量算是大的,但不是究竟的。佛給我們講是自性,涅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諸法實相。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非空非有,不能說它空,也不能說它有。空是真空,有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佛把這些話說得很清楚,這些話都非常不好懂,為什麼?人跟諸法本來就有,見了性就明白,不見性就有一定的難度,佛縱然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看不懂,聽不懂。

  我們再回到註解本文,這是《大涅槃經》的經文。佛說的,遍觀三界一切諸法,這是指六道輪迴的,無明本際,性本解脫。自性裡頭沒有束縛,自性裡頭沒有煩惱,自性裡頭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的。起心動念就錯了,不是本性,本性沒有念頭。於十方求,了不可得。今天哲學跟科學都是向十方求,向外面去找。能不能找到?找不到。那怎麼辦?向裡面找,向裡面找就是用禪定。科學家向外面找,外面用數學,用科學技術,用精密的儀器,他向外找。向外找,大乘經上有,它有侷限。侷限是什麼?第一個,宇宙的邊緣,能夠緣到就第六意識,能夠緣到宇宙的邊緣。邊緣多大?要看他的儀器。對內去找,能找到阿賴耶的三細相。最精密的儀器,到究竟了,也只能把阿賴耶的三細相找到,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現在看差不多快了,真正快,應該二、三十年,要慢的話,我相信五、六十年,真的阿賴耶三細相大白於世。

  他找到得不得受用?有限,不能像佛經上講的那個受用。那個受用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他沒有辦法,他轉不了。他只能發現,他轉不了。為什麼?因為他用第六意識。也就是說,六識、末那、阿賴耶他沒有放棄,他用這個來找。佛說可以找到阿賴耶三細相,就是不能見性。見性才管用,不見性不管用。見性的時候能夠見到十方世界,科學見不了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他見不到,極樂世界他見不到,華藏世界、密嚴世界,他統統見不到。

  我們看今天科學的成就,有量子力學家的成就,他們居然有能力找到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這個謎揭穿了。揭穿之後得的結論,科學家對我們做的報告,根據科學研究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物質怎麼來的?物質是念頭產生的幻相,實實在在說,它根本不存在。這個他有詳細報告,跟佛經上說的一樣,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的,三千年後被他們發現。佛在三千年前就講得很清楚,物質從哪裡來?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也用色講,色就是代表的物質現象,色由心生。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就是一切物質現象,包括一部分精神現象,從心想生。這個話被現在科學家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心想,心的這個念頭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現在不知道,這還是個謎,他們還繼續用功在做。佛經上有,念頭叫轉相,轉什麼?轉變成物質。轉相從哪裡來的?轉相從業相來的。業相是什麼?業相是一個波動的現象,在佛法講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業相。從業相變成轉相,轉相是末那識;從轉相變成物質現象,境界相,物質這麼來的。基本的物質,物質的最小的單元,我們沒有辦法知道,這是科學家最近二十幾年來發現的,叫微中子,最小的,物質最小的,它就是念頭產生出來的。所以物質的來源是念頭。所以佛才告訴人,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這念頭都好,念頭純正,沒有邪念、沒有妄念,我們這個地球跟極樂世界就一樣。為什麼?地球上物質是地球上人的念頭變現出來的。

  二0一0年,有些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開會,他來找了我,我在香港講經沒回去,我們淨宗學院派了八個同學去參加。會議兩天,第一天報告量子力學家最近發現的成果,我們看了很歡喜,跟佛經愈來愈接近。第二天一天的會議,討論二0一二年馬雅災難預言。這些科學家對馬雅預言的說法恰好是一半一半,一半的人相信有可能,另外一半的人不相信。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當時美國的布萊登博士在做結論的時候告訴大家,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從現在起,能夠棄惡向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馬雅預言的災難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會把地球帶到更好的走向。這個話很像是大乘佛經上講的,原理是什麼?是境隨心轉,就是物質現象隨著我們念頭轉,我們念頭轉好了,災難全沒有了。這種災難,科學沒辦法應付,念頭有辦法,念頭一轉,災難就沒有了。

  那我們想想,馬雅預言的災難真的沒有了嗎?我相信是有。為什麼沒有?你要曉得這個世界上多少善心人他們聽話,就算是布萊登博士的話,真的有很多人回心向善。我們要就宗教裡面講,那就很明顯,每個宗教徒都為這樁事情做祈禱,全世界祈禱的人有多少!善行把它化解了。如果說沒有化解,那就把它延遲、推後了。我們永遠不改善心善意善行,這個災難就沒有了,這個理上講得通,事上也有證據,念頭轉變我們環境的物質現象。

  十幾年前,日本江本博士做了一個實驗,做得很成功,他把這個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我。他住在東京,東京靠近琵琶湖,日本有個內海叫琵琶湖,很大,岸邊有個海灣,這個海灣是死水,它流不出去,二十多年來,髒、亂,氣味很難聞。他在這個地方做水實驗,找了一百多人,請了一位老法師,我聽說,告訴我的時候九十多歲,現在這個人已經可能不在了,帶領大眾在這個水邊做祈禱。他有照片,祈禱之前這水是什麼樣子,祈禱之後是什麼樣子,兩個一對比,完全看清楚了。老和尚帶大家祈禱的時候告訴大家,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放下,精神集中,心裡想一樁事情,說一句話。想什麼?想這個湖水乾淨了。一百多個人,湖水乾淨了,口裡說,心裡想,一個小時,做了一個小時。

  三天之後,水真的乾淨了,髒亂的現象沒有了,難聞的氣味也沒有了,轟動了日本,日本的媒體都做出了報導。保持多久?半年,祈禱一次乾淨了半年,半年以後又不行了,又恢復髒亂的樣子了。這就是祈禱的力量,讓它把這個染污推遲了,這個水,真正水乾淨了的時候,它的本來面目恢復了。我跟江本說,你們最好每三個月去祈禱一次,它不就永遠保持乾淨了嗎?不要間斷,能夠說三年,每一年三個月去祈禱一次,我相信三年、五年之後,這個地方髒亂、氣味難聞永遠不會存在。這就說明什麼?我們的念頭可以改變我們居住的環境。今天地球上很多地方地震、海嘯、暴雨、颶風,這些災難很多,都可以用我們的意念把它化解。科學也在收集這些證據,念頭到底有沒有這麼大的力量?

  念頭可以強身,念頭可以治病,念頭可以化解我們居住地球上一切不善的災害,念頭也能化解戰爭。這要靠教育,要幫助大家覺悟,從一切錯誤的念頭轉變成善的念頭,從一切錯誤的行為改成善的行為,這個世界就像極樂世界一樣。極樂世界的人起心動念沒有一個惡念,為什麼?阿彌陀佛天天教,把人都教好了,沒有一個人有惡念,當然就不會有一個人去造業,這個世界究竟圓滿的美好,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要能夠效法,可以把地球變成極樂世界,地球上人人都是聖賢,人人都是君子,人人都是佛菩薩,境隨心轉。你一家人快不快樂?一家人心都善良,一家人都是好心,這一家人快樂,幸福家庭。如果一家人想法、看法都對立,天天吵架,對什麼也不滿意,這一家人生活得很苦。念頭多重要!

  佛解決問題非常簡單,今天整個世界整個地球亂成一團,多少人問我有沒有方法解決。有,你不聽,你不相信。什麼方法?用佛的方法,佛只有一個方法,教學為先。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天天教,天天講。現在沒人相信,不妨試試看!我做了一次實驗,二00六、二00七、二00八,三年,我在我的老家,安徽廬江湯池小鎮辦了一個傳統文化中心,教《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沒有想到,不到四個月,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回心向善,我們意想不到。這個實驗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生起信心,以前沒信心,知道這個東西好,人家說好,未必在這個時代還能做,我們沒有話講。這個實驗做過之後了,我們說話就強硬了,聲音就大了,我做出來了。

  四個月做出成績,證明人性本善。中國古人講人性本善這句話是對的,沒錯,確實是本善。第二個得到的結論,人民是非常好教的。你為什麼不教他?你一教他馬上就懂,他就願意做好人,不願意做壞人,良心發現了。我們將這樁事情,在同年二00六年十月,在聯合國做了三天詳細的報告。駐聯合國這些大使們聽到很有興趣,以前我們做報告,他半信半疑,不能接受,通過實驗做報告,大家興趣都來了,都想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這個事情傳遍全世界,證明中國傳統文化有魅力,證明英國湯恩比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這個實驗證明湯恩比的話是正確的。

  湯恩比說過這個話,連英國的學術界都不敢承認。我們這個做出來之後,跟我很熟悉的劍橋大學的漢學家麥大維教授,他用私人觀光旅遊到中國,到湯池住了四天。回國從香港經過,跟我談了六個小時,他沒話說了,才肯定了湯恩比所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小鎮的轉變,他親眼看見。到香港來找我幹什麼?想把我拉到英國去,讓我在劍橋辦一個學院,名字都想好了,叫大乘佛學,屬於劍橋大學的。我很感激他,劍橋在世界排名第三,那是個好學校。我告訴他,我說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那些規矩、那些章程、那些約束加給我,我教不了學生。他很奇怪問我,他說那你用什麼方法教?我告訴他,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就更奇怪了,他是漢學家,對中國儒釋道都通。他說老祖宗什麼方法?在哪個書裡頭?我就問他《三字經》念過沒有?《三字經》他會背。我說就是《三字經》前面的八句話,那是老祖宗指導後人千年萬世都必須要遵守的,那是中國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是真實的智慧。這個書念得那麼熟都沒想到。

  我說第一個,搞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現在人沒有了。教育的目的在哪裡?為什麼要教育?八句話講得清清楚楚。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辦教育的人首先要肯定的。你要肯定你每個學生都是性本善,換句話說,好好的培養他,他們將來都是聖人、都是賢人、都是君子,你要有這個心願。為什麼?他本來是聖賢君子,他本來是。就跟佛教教人,佛教人第一個觀念教你什麼?你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佛教人就要幫助你成佛,你跟他一樣,教育才算成功。他要沒有成佛,你教育失敗了。你教他,他不能成聖賢君子,你的教育失敗,這不能不知道。

  那為什麼要教育?《三字經》第五句說,「苟不教,性乃遷」。前面還有兩句話說,「性相近,習相遠」,本性是一樣的,都是聖賢君子,但是習性,問題來了。習是習慣,他跟好人在一起,他就變成好人;跟壞人在一起,他就變成壞人。所以教育的理念從這來的。換句話說,教學的老師要是聖賢君子,你的學生才能成聖賢君子。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習性上升,自性慢慢就消失了,這個問題就嚴重了。這是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方法,後頭兩句話,「教之道,貴以專」。你們現在教得雜、亂,聖賢君子的材料被你們教到最後,你們變成世間的專家學者,於社會沒有太大的幫助,可惜了。我這樣分析跟他講,給他做說明,他懂了。我說你可以回到學校去,看學校對我這個想法、做法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我怎麼樣教,用什麼方法教,你別管,學生畢業的時候你來考試,考試及格,你發文憑,我說我願意去。你不能干涉我,我教學的理念、我教學的方法,你不能干涉這個。

  我用中國傳統的老方法來教,我讓學生學一部東西,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舉例子給他說,中國典籍他很清楚,譬如說五經,《易經》,這個學生專攻《易經》,時間多長?十年,他就學這一樣東西。那個學生學《禮記》,十年專攻《禮記》。十年之後,他們變成世界上第一流的漢學家;十年之後你來考試,考試合格你發博士學位給他。不可以學很多,而且中國這個經驗很豐富,一部經通了,其他的沒有學過的,一接觸全通,一點障礙沒有。為什麼?智慧開了。你們現在這個學習的方法是知識,不開智慧。這個我在劍橋講演的時候跟大家做過報告,現在的漢學全是知識,不是智慧。中國的這個教學,它是要求智慧,它不是要知識,有智慧的人必定有知識,有知識的人沒有智慧。所以今天這個社會問題不能解決,什麼原因?有知識沒有智慧,把事情愈搞愈複雜,問題出在這裡。不通過真正的經驗,沒人相信。

  我們現在要在斯里蘭卡辦個大學,佛教大學,全世界的國際佛教大學,我們希望把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這三個語系,統統復興起來。南傳的巴利文語系、北傳的漢文的語系,還有個傳到西藏的藏文語系,將來這三種語系統統復興。所有宗派都成立學系,天台的、賢首的、法相唯識的、三論的,統統復興。我自己年歲大了,它的學校兩年蓋成,兩年我快九十歲了,我不能參與這個工作了。我活一天就專講《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我的目標是求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萬緣放下。我有些想法可以告訴大家,希望你們年輕人接著去做,我不再幹了。所以希望大家要認真學習,特別是佛門弟子,佛門弟子有繼承、承傳佛法的使命。

  斯里蘭卡是個非常好的環境,全國人都學佛、都持戒,都懂得佛法。為什麼?他們不斷在聽經,不斷在學習,出家人個個都能講經教學,我們看了非常歡喜、非常讚歎。我跟總統談到佛法,怎麼樣再把它興起來?方老師早年告訴我,佛法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就是大學,要恢復辦學。而且我還希望所有宗教都回歸教育。斯里蘭卡佛教大學應該現在開工了,動工了,將來就是,應該在明年,再計畫辦一個宗教大學。全世界的宗教,每一個宗教成立一個學院,團結宗教,互相學習,就能化解宗教的矛盾、宗教的誤會,化解宗教衝突。希望宗教徒能夠團結在一起,以善心善行教化眾生,化解所有衝突,帶給社會永久的安定和諧。馬欣達總統一口答應,他說就在斯里蘭卡做。我說好,這是釋迦牟尼佛最好的護法,佛陀在世把護法的事情付託給國王大臣,總統能發心護法,這個教學會一帆風順。他自己是虔誠的佛教徒,早晚都做課誦。夫人跟我見面,他的夫人相貌是佛相,不是菩薩,那是一尊佛,我非常尊重、非常佩服。這些照片,桌上都有,你們都能看見。

  《大涅槃經》,佛在這裡完全說真的,所以這段的經文很重要。佛說,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根本沒有,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所因枝葉,皆悉解脫。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就是這段經文。佛證得了究竟圓滿,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裡頭的狀況,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完全都是虛假的,不要以為裡頭有真的,沒有。決定不能有分別執著,要讓你的心恢復到像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此地講的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清淨平等覺。

  清淨平等覺裡頭一法不立,還有一句,一法不捨。這是什麼境界?夢中境界。佛給我們指點出來,一法不立,完全沒有;一法不捨,夢中境界。境界雖有,有而空,它不是真有,所以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人應該怎麼樣?回歸寂滅,把所有一切念頭、妄想統統放下,回歸寂滅,這就是大般涅槃,這就是清淨平等覺,它什麼都沒有,它真的有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這些名詞沒有,名詞是假的,真正入這個境界,享受這個境界,這就是大般涅槃。那這個裡頭要起作用,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什麼時候起作用?眾生有求,它就起作用。眾生有感,它有應;眾生沒有感,它不應。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真正能幫助一切眾生解決問題,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了,圓滿的解決了。

  我們現在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希望契入這個境界。怎麼契入?這個法門妙,妙絕了,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就能夠完成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的境界。我到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樣佛?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他是我們的模範,他是我們的典型。用現在話說,他是我們的樣板,我們照他那個樣子修正自己。到極樂世界的條件很簡單,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真正想去,這個心願懇切,佛號不間斷。我走路,一步一聲佛號,我站在那裡也是念佛,坐在這裡也是念佛,我跟你談話也是念佛。為什麼?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沒有雜念,我對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想。佛法今天有這麼好的緣分、這麼好的護法,我認識的幾個國家領袖都是好人,所以我很佩服他們,我講經天天給他們迴向。這些人用佛法說,都是菩薩再來的,都是來救世救人的。

  接著底下,這個話是黃念老所說的,「此乃世尊最後慈悲微切之垂示」。因為是《涅槃經》上講的,《涅槃經》是釋迦牟尼佛最後一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的遺囑,遺教,這部經一天一夜講的,第二天佛就滅度了,就走了。最後慈悲微妙至切之垂示,給我們的教誨。「亦即永明大師願於無量劫,剝皮為紙,析骨為筆,用血為墨以書此文,用報慈恩者也」。永明,永明延壽大師,吳越王時代的人,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他在《涅槃經》上看到這段話,他發的這個誓願。這段話是《涅槃經》裡頭,最後遺教裡頭最重要的一段。應該怎樣?應該把自己的皮剝下來做紙,把骨頭劈開來做筆,用自己的血來寫這個經文,報佛恩,讓佛法永遠傳到後世。這句話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念念不忘。

  我們再看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無明本無」,這個話要知道。我在這裡補充一句,佛法本無,自性裡頭本無。佛法是因緣生的,因為眾生迷,所以佛幫助眾生覺,這叫佛法。迷是世間法,覺是佛法,所以佛法不能執著。《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非法不是佛法,統統要放下,恢復到你的清淨平等覺,這是你的真心。清淨心中一法不立,有一法就被染污了,有一個佛,被這個字染污了。惠能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沒有東西,什麼都沒有。

  無明本無,無明怎麼產生?是你迷了才有,你要覺悟,沒有。從無明起的枝枝葉葉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無明的枝葉。根本沒有,哪來的枝葉?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場夢。你的心偏在善的一面,美夢,夢到什麼?天堂。偏到不善的一面就做惡夢,惡夢是什麼?惡夢是餓鬼、畜生、地獄,是一場夢而已。所以告訴你,你真明白,放下就是,何必天天想夢!想夢,永遠在夢中不能出來,醒不過來。不想了,不想慢慢夢就沒有了,醒過來了。佛給我們說,諸佛菩薩、法身菩薩,他們是已經醒過來的人,六道十法界的眾生還沒有醒過來,還在作夢,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一定要知道,「達妄本空」,達是通達明瞭,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妄,本空什麼?當體即空,不是將來,就是現在,確確實實不可得。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生滅,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你能掌握住嗎?不可能。這就是達妄本空,「真性自顯」,只要知道一切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了不可得,自性就現前。為什麼?那個妄,妄就是煩惱,它不起作用,它的能量失掉了,自性的功德就現前。所以它能見性,就是經題上那個覺,覺就是明心見性。要怎樣覺?要清淨,要平等。清淨,決定沒有虛妄的執著;平等,決定沒有虛妄的分別,他就覺悟了。

  我們今天不能覺悟,就是一個,有分別、有執著,這兩種毛病習氣非常濃厚,去不掉。自己一定有高度警覺,去不掉就繼續搞輪迴,佛也幫不上忙,阿彌陀佛再慈悲,幫不上忙。念佛,為什麼有人念佛見佛有很好的境界?有人念佛念了幾十年,什麼境界也沒有,愈念愈煩惱,愈念愈沒有信心,什麼原因?沒放下,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不肯放下。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智慧,得一分利益;放下兩分,得兩分利益,兩分自在,不能不知道。

  念老說,「此即知無之要義」,知無兩個字太重要了。知無就是什麼?知道一切法都不存在,都是作夢。希望大家把現實環境看作夢境,你心就解脫了。你得到東西不歡喜,因為空的;你失掉東西不懊惱,假的,根本就沒有這東西存在。作如夢中觀,常常想著把現實環境,我在作夢,知道在夢中,不但夢中所有一切不存在,幻相,我身體也不存在,也是個假相,統統不可得。這怎麼樣?心就靜了,就定了,浮躁的毛病就沒有,智慧就開了。常常作如夢幻泡影觀,《金剛經》上教給我們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有為法,我們能夠這樣看法、這樣想法,就對了,與菩提涅槃就愈來愈接近。所以知無。

  下面再轉過來,你曉得無了,一切都是假的,那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生活在這個世間?要用菩薩,不能用小乘。小乘知道無,不知道有。佛在此地教我們學菩薩,知道無也知道有。無是事實真相,有是事實的假相,真相不能執著,假相也不能執著,就對了。可別當真,當真就錯了。「至於知有者,宗門常曰」,宗門是禪宗,禪宗常說,「必須知有始得」,這才行。你知道無了,還要知有,這才行。如果知無不知有,這就變成死路一條,能不能證涅槃?不能。為什麼?涅槃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哪來的涅槃?老子說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這老子境界高,真正是菩薩境界,他不是小乘。

  「又傅大士《心王銘》曰」,「傅大士」,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他的介紹。「傅翕:南朝佛教界之神異人物」,他有神通。在佛教裡面有說他是在家居士,彌勒菩薩再來的。五代後梁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化身的,出家人。現在我們供的彌勒菩薩像,全是布袋和尚。傅大士也是彌勒菩薩化身,他是東陽郡烏傷縣人。「嘗自序云」,這他自己說的,他是「彌勒菩薩分身世界,濟度群生」,來度化眾生的。「年二十四,棄家隱居其縣之松山。修禪遠壑,絕粒長齋」。二十四歲,年輕人,到山上去修行,是個山谷,人跡不到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斷食,就是現在講斷食,長齋,長齋是說他素食。他斷食,斷食的時間很長。「太守」,這地方官,相當於現在的縣市長,見到他的行為跟一般人不一樣,以為他詭詐,就是欺騙人的,故意做作來欺騙人。「幽諸後曹」,幽諸後曹就是把他抓來,監禁起來,後曹是監獄,關在這個監獄裡頭。

  「迄至兼旬」,兼旬是二十天,兩旬,二十天他沒有吃飯,他在那裡打坐,能夠坐二十天不出定。「州鄉媿伏」,州是太守,鄉是當時這些人,地方人士見到都很慚愧,佩服,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遠邇歸依」,遠是遠,邇是近,遠近人很多來皈依。他怎麼樣?「逃山林,肆行蘭若」。他是在家居士,不接受皈依。皈依的人,要求皈依的人太多了,他逃到山林。肆行蘭若,蘭若是寂靜的地方,佛經上講的是幽靜的地方,標準是農村裡頭牛叫的聲音聽不見,以這個為標準。大概距離農村三里路,牛叫的聲音聽不見,在這個地方修行。

  「其自序」,這都自序文裡頭說的。「嘗見七佛如來,十方並現。釋尊摩頂」,釋迦牟尼佛摩頂。「願受深法。每至楗槌應叩,法鼓裁鳴,空界神仙,共來行道。至若凡人,雖不能感見諸佛。然亦謂曾大士金色表於胸臆,異香流於掌內。或見身長丈餘,腳長二尺,指長五寸餘」。這是有些人看見的,現的這些異相。他自己說的,序文裡自己說的,他曾經見七佛如來,十方世界他看到,釋迦牟尼佛給他摩頂。他一個人住在山裡面,可能是山洞,四周圍沒有道場,但是會聽到楗槌聲音,就是聽到功課敲打法器的聲音,有這個聲音出來。空界,天空有神仙跟他一起來修行。這些凡夫見不到的,凡夫見不到諸佛,但是曾經看到傅大士,金色,這個胸中現出金色,異香,手掌有異香。或者有人見到他身高一丈多,腳長兩尺,指長五寸餘,見到這些相,這些都是當時傳出來的。「大士禪修既滿,出化鄉里。鄉人乃或捨鬚髮,或傾財寶,於大士坐禪之高巖松下建寺,因名雙林寺」。他曾經坐禪修行的地方,後來這些信眾,捨鬚髮就是出家,布施這些財寶建廟,這個地方叫雙林寺。雙林寺的由來,因緣就在此地。

  他有《心王銘》,有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也是禪宗裡頭非常重要的一段。曾經有人寫出來送給我,我那個時候裱起來,放在布里斯本我住的那個精舍的客廳。你們記住,讓行師找出來拿給我,我覺得那一張我們可以複印,可以複製,這篇文章非常之好。《心王銘》篇有一段。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