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一四集)  2013/8/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一十四頁,倒數第三行:

  【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這是小科,第三小段,就一句經文,「樂平等」。第一個講境平等,境平等從哪裡來的?從心平等來的。心境平等,樂平等就出現。為什麼說極樂世界?這極樂從這來的。心本來是平等的,真心離念,妄心有念,真心沒有念頭,離念就真正平等。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物質現象都不是真的,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產生的幻相,不是真實,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在三千年前說清楚、說明白了,三千年後的現在被科學家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念頭也不是真的,這個事情,科學對於這個還沒有能說得清楚。念頭怎麼來的?現在知道念頭好像是沒有原因,突然發生的,但是立刻就消失了,其他的就說不清楚。佛講得比他清楚,佛說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是阿賴耶的轉相。轉相前面有業相,業相就是無始無明,業相就是一念不覺。由此可知,不覺是動的,產生波動的現象,這個波動現象就是阿賴耶的業相。從業相變現出轉相,也就是阿賴耶的見分,從阿賴耶的見分就產生相分,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見相兩分是這麼來的。相分是物質現象;見分是念頭的現象,叫心理現象,我們也叫它做精神的現象;業相,那是自然現象。科學把宇宙分成三種現象,這三種現象都不是真的。

  《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實的沒有現象。真實是自性、是真如、是法性,它不是現象,它沒有現象,所以叫它做空。現象,叫它做有。三種現象都是有,體是空的。這個空不能當作無說,它有。有為什麼不說有?因為它沒有三種現象,稱它作空;但是它能現三種現象,也就是說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理現象都是它所生所現。所生所現的是假相,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體呢?體它沒有這三種現象,它是真的,永恆的存在。所以這個體,在淨宗裡頭叫它做常寂光。這個說法很有意思,說得非常好,用這三個字來形容它。常就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常是這個意思;寂,清淨寂滅,也就是說它沒有三種現象,這叫寂;光,它是光明的。這個光可以說是一切光波的總和,一切光的理體。我們知道宇宙之間的光很多,光波不一樣,有長波,有短波。用我們眼能見的光波做為一個標準,比這個光波長的,叫它做長波;比這個光波短的,叫短波。長波無量無邊,短波也是無量無邊,我們肉眼看不見,它存在。常寂光的光,可以說是一切光的總體,光的本體,它從來沒有間斷過,遍照法界。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肉眼看不見。所以用常寂光來形容自性,講得妙極了。

  學佛終極的目標要成佛,證得無上菩提,實際上回歸常寂光。換句話說,我們是從常寂光而來,現在迷了,迷了常寂光,修證之後再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就是《華嚴經》上的妙覺如來,本經裡面所說的究竟極果,回歸常寂光這是究竟極果。好像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循環,從常寂光迷了之後,到最後再回歸常寂光。也許有人要問,回歸常寂光之後,會不會再迷?這個話有人問,在《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提出這個問題。世尊告訴我們,回歸之後再不會迷了。佛舉個例子,譬如黃金,從礦石裡頭,礦石裡頭迷了,礦石裡頭提煉,提煉出來純金,渣子統統淘汰盡,這個純金不會變成礦石,舉這個比喻。回歸常寂光,起不起作用?起作用,非常靈敏。常寂光是宇宙的本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的感應靈敏,靈敏度是任何科學技術都不能夠相比,遍法界虛空界任何地方它沒有一樣不清楚。它怎麼?照了,遍照法界,眾生有感,它立刻就有應。我們念佛,希望能見到佛,如果這個緣成熟,我們就看見佛了。佛從哪裡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常寂光變的,常寂光就在面前,所以他來沒有來處,去也沒有去處,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上佛說的。

  經上這些句子,現在科學家逐漸體會到,承認佛法跟科學非常接近。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像科學這種速度在進展,非常可能科學家肯定、承認佛教是科學,是最高的科學,它不是宗教了。這些科學家能不能成佛?這是佛在經上說的,不能。為什麼不能?他跟成佛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樣。科學是用數學推論出來理論,再用一些儀器,高等科學儀器觀察,把它證明找出來,所以它屬於知識。成佛沒有這些儀器,也用不著數學,他是用真心、用自性、用禪定的功夫。禪定是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心就定了,他用這個功夫。這個功夫有淺深次第不一樣,在大乘法裡頭把它分為五十二個等級。第一個等級就是剛剛入門,十信位菩薩裡頭初信位。初信位菩薩將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見惑放下,我們說斷盡了,證初信位的菩薩。在小乘就是證初果須陀洹,我們稱他作小小聖。這個證得之後,他不會退轉,所以三不退裡頭叫位不退。他是聖人,他決定不會退落到凡夫,但是他沒有超越六道,還在六道裡頭修行,再提升他的位次。跟小乘對比,初果斷證功夫等於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初果往上提升,二果向,向著二果,還沒有達到二果,沒證得二果,這個在十信位裡頭,這是二信位。三信位就是二果,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位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位是四果,四果是阿羅漢。七信位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大乘從初信到六信沒有離開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面。這些人在六道,他們就是人天兩道,他不會墮落三途,他也不會變成阿修羅,不會。他就是人天兩道,天上壽命到了,他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他到天上去,繼續不斷修行向上提升。證得阿羅漢,大乘七信位的菩薩,超越六道輪迴,他到哪裡去?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阿羅漢到聲聞法界。他再提升一級,阿羅漢是七信位,八信位就是辟支佛、緣覺;九信位是菩薩;十信位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這些都超越六道,但是沒有超越十法界。

  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判六即佛,他講六種佛,十法界的佛屬於相似即佛,不是真的,是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佛。真佛意思怎麼講?用真心叫真佛,用阿賴耶不是真佛。也就是說,四聖法界裡面的佛,他還是用阿賴耶,換句話說,必須在這個地位上轉八識成四智,他就真成佛了。轉八識成四智,十法界就不見了,真的夢一場,六道是一場夢,到七信位夢就醒了,醒了之後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也不是真的,到四聖法界佛這個地位轉識成智,他就醒了,醒過來之後,十法界不見了,四聖法界沒有了。醒過來是什麼?大乘叫一真法界,現前了,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看,實是真實,對前面十法界來講,十法界不是真實的,十法界是阿賴耶變的。相宗所說的,心就是自性,真心能生能現。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指十法界。十法界裡頭包括六道輪迴,下面這六個就是六道,六道加四聖叫十法界。自性能生能現,能生萬法。它生的時候怎麼樣?它不會變,所以叫一真,它不變的。

  一真法界的人,往生到那邊去的眾生,我們都稱為菩薩,都是菩薩。這些菩薩真的無量壽,不生不滅。無量壽,他不老,他沒有生老病死的現象,沒有生滅的現象。這個裡面也有花草樹木,也有山河大地,有這些物質現象。但是這些物質現象跟我們所見的完全不一樣,我們的物質現象有生有滅,有變化,他們的物質現象不生不滅,沒有變化。所以我們這邊稱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自然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全是有生有滅。極樂世界花草樹木也都是無量壽,永遠不變,所以稱它作一真。它只有心現沒有識變,識轉變成智慧,智慧是自性的性德。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我們要把它認清楚,它有四土,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極樂世界的特別、殊勝就在這兩種境界裡頭,就是同居土跟方便土它們統統都是法性土。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這也叫做難信之法,為什麼?人沒有明心見性,肯定在十法界,人見思煩惱沒斷乾淨,肯定在六道輪迴,怎麼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變成法性身、法性土?這個是沒有辦法解釋的,講不清楚的。佛對於這些菩薩怎麼說?他說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你成佛了,你徹底明瞭;你沒有成佛,你沒有辦法完全了解。但是成佛,大乘經上說得很清楚,八地以上,圓教。在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證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你全知道了。

  佛法我們肯定它是科學,為什麼?佛法講證。你沒有證得,不算真智慧。所以悟,有證悟、有解悟。我們經讀得多、看多了,我們相信佛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也知道這些事情,但是我們沒有證得,我們是從經典上得來的,是從老師教誨裡面得來的,自己沒證實。證實才是自己的智慧,沒有證得的統統都屬於知識。但是這個知識是正確的知識,為什麼?經過老師證實的。這個老師是佛陀,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經過他們證實的。我們現在的修行還不能到第八地,到八地以上,我們就自己見到,那才是真正自己。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得到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本願功德加持,你得到了。這行嗎?我們都懷疑,行嗎?真能加持得上嗎?能行,有理論依據。理論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他能加持你。你本來不是佛,他加不上。極樂世界的理事都說得很透徹、說得很明白,我們有幸在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一生就可以把這個事情辦了,就能搞圓滿。如果是八萬四千法門,那就是剛才講的,菩薩十信,從初信、二信、三信,慢慢往上走,到十信才能夠達到實報土,這個時間太長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小乘初果到證得四果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我們人間壽命不長,天上人間,天上壽命長。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五百歲,五百歲是照他那個算法,五十年算一天算五百歲,這樣的算法;再上去一層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壽命是一千歲;往上去都是倍倍相乘,夜摩天兩百年,人間兩百年它一天,壽命是兩千歲。忉利天是一千歲,夜摩是兩千歲。再上去,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彌勒菩薩在那邊,壽命四千歲。這樣你一直算,算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你就曉得麻煩可大了,這個天上人間七番生死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你才能夠出六道輪迴到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是這樣子超越的。脫離十法界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在華藏世界修行。華藏世界的教主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的報身,毘盧遮那法身佛,釋迦是應化身,三身一體。你就曉得要費多長的時間,要吃多少苦頭。淨土宗一生就解決了,這是特殊的緣分,換句話說,是無與倫比的福報。從哪裡來的?從我們自己多生多劫修行得來的,不是偶然的。

  大乘經裡頭佛告訴我們,每一個往生的人,無論他是修什麼法門往生的,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信、願、持名。信願持名裡頭又分幾百種,無論你是用哪一種方法,甚至於臨命終時才聽到佛法,聽到淨土。像我們早年在美國,有一位周廣大先生,是旅美國的華僑,在美國開個麵包店,馬里蘭州,距離華府很近。美國佛教會是一九八四年成立的,我是一九八三年在紐約講經,第二年,一九八四年成立的。請我擔任他們的會長,那個時候叫華府佛教會,跟周廣大先生的麵包店距離不遠,不算太遠的距離。他得了重病,癌症,癌症的末期,醫院放棄治療,通知他的家人帶回去,告訴他的家人,他的壽命不會超過一個月,好好照顧他,沒救了。他們什麼宗教信仰都沒有,這個時候家裡的人慌張了,到處去找奇蹟,看能不能救他,就找到我們這個佛教會。那個時候我住在德州,他們打電話告訴我。我們佛教會裡頭有幾個熱心的同學去看他,看他之後打電話告訴我,確實不行,沒有辦法再恢復。勸他念佛,他就接受,這就是有善根,而且告訴他的家人,不要替他再去找什麼藥方來救治,全家人幫助他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佛教會的同學輪流去照顧他,帶領他們一起念佛,全家人。三天三夜,真的往生了,告訴家人,阿彌陀佛來接他,真往生了,火化之後還留舍利。三天!這樣方式也能往生。真信切願,十念必生,第十八願證明了,真的是好榜樣。佛經裡頭有沒有?有。他過去生中也是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沒有緣,沒有機會沒遇到,臨終遇到,他能接受,他一點懷疑都沒有,態度那麼堅決,他真成功了。這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他多善根、多福德,多善根多福德是前世、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修積的,這一生因緣是他在病危的時候找到我們佛教會。佛教會去幾個朋友給他開導,他完全接受,這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如果不成熟,跟他講,他不相信。甚至於念佛念一輩子,臨命終時不相信,我也見過。

  我在台北臨濟寺出家,臨濟寺有一個念佛會,是一些福州的同鄉他們組成的。帶頭的,他們念佛會的副會長林道棨居士,他好像那個時候是台灣銀行的襄理,地位很高。老修行,唱念唱得好,能當維那,很不錯!法會裡頭當維那,每個星期念佛會他領眾當維那,臨命終時他不想往生。他送往生也不曉得送了多少次,臨命終自己的時候,告訴大家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念阿彌陀佛,他不想走。你說有什麼辦法?這個人就是沒有往生。這叫什麼?少善根、少福德,有好因緣他不要。比不上周廣大,跟周廣大兩個比,差太遠了。為什麼他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就是早年,我在台灣那個時期,講經的太少了,他們只會念經、做法會。念佛,淨土是什麼?他不清楚。他要真正知道淨土的好處,淨土的殊勝,這個世間這麼苦,還有什麼好留戀的。所以經教重要!周廣大那些人雖然經教是一竅不通,過去生中阿賴耶裡頭薰習有種子,一喚起,它馬上起作用,這個作用是堅定他的信心、願心,一心專念。

  我們這個經上,下面第二十四品「三輩往生」,說明往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周廣大有。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頭說的。印光大師對這個說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這個是過去祖師大德沒說過,蕅益大師一語道破。真正相信,真正願意求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自己今天,現在往生有把握了。怎麼有把握?搞清楚了。極樂世界真好,十方剎土確確實實沒有辦法跟它相比,而且什麼?我們有能力去得了。叫我們爬樓梯,這個事情我們沒法子,第一個階層就上不去。第一是初信位,要把五種見惑斷掉,行嗎?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能斷得了嗎?真難斷!教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走這個路,都要求這個條件。

  黃念祖老居士晚年的時候,我們往來很密切,每一年我至少得要到北京去三次。我去看他方便,他出來看我不方便。老居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的教跟他舅舅梅光羲學的,跟夏蓮老學的,他的禪跟虛雲老和尚學的,他自己本身也是密宗的金剛上師。最後走的時候,念阿彌陀佛走的,學的那些東西都不管用。而且常常告訴我,往後,世尊末法九千年,除淨土宗之外,任何一個法門都不可能成就。修禪,大概到以後連得禪定都得不到,像虛雲老和尚還得禪定,沒有開悟不算是圓滿成就。虛雲老和尚是往生彌勒淨土,這個有可能,彌勒淨土需要有定功。密宗,他告訴我,他說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我們那一年見面的時候),密宗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說往後可能沒有了。所以他臨終的時候不用密,他用淨土,每天追頂念佛十四萬聲,念了半年,他往生了。這是給我們做榜樣,這不是普通人。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都不是普通人,他們都有任務來的。蓮老有一副對聯,寫在這個經的附錄後面,上聯「濁世無如念佛好」,濁是五濁惡世,是講我們居住的環境,五濁惡世,在這個環境裡沒有比念佛更好了,自己念佛,勸人念佛;下聯是「此生端為大經來」,他這一生到這世界來幹什麼的?來整理《無量壽經》的,就是會集《無量壽經》,這夏老。念老他這一生來幹什麼,沒有別的,就是為了這樁事情,給這部經做註解。所以這部經註解完成,他走了,專門來幹這個的。

  我們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我們來幹什麼?我們來流通的,來普遍勸導大家的,我們幹這個事情,希望大家能認識這部經,能認識這部註解,這個經跟註解真正能救人。我們學了十幾遍,在這個之前,我講會集本講了十遍。三年前,我們把《華嚴》停下來,專講這部經,講黃念老的註解。一年講一遍,標準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年要講滿三百天,一天四個小時。這是第三遍。我活在這個世間,活一年講一遍,講到往生為止。什麼意思?勸大家認識這部經,認識這個註解,依教修行,你決定成就。其他的宗門、教門要不要?要,我並沒有偏重。很多人誤會,好像我專門提倡淨土,別的宗派都排斥,沒有這個道理,我是希望把每一個宗派都興旺起來,沒有機會,國內我回不去。可是佛菩薩終於給我機會,這都是意想不到的。去年九月我接受斯里蘭卡的總統邀請,訪問九天。九天當中我們四次見面,我們長時間來交流。我就提出建議,這麼多年來非常想辦一個佛教大學,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有的這些宗派統統融入這一個學校,在這個學校裡面開課,希望有真正發心的人把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部恢復起來。總統非常慷慨,立刻就答應,在我斯里蘭卡做。

  佛教在今天這個世界有三個語系,南傳的巴利文語系,北傳的漢語系,還有一個傳在西藏的,這比較後的,藏語系。這個佛教大學,這三種語言是主要的,在這個學校三種語言都能通。還要學英語,英語是什麼?對外宣揚的。我們的希望,把三種語系的經典統統都互相翻譯,巴利文系的藏經把中文的藏經要翻過去,把藏文的藏經也翻過去;中文這邊,我們也要把巴利文的翻過來,把藏文的也翻過來;藏文那邊也要把漢文的翻成藏文,把巴利文的翻成藏文。然後再翻成外國文,翻成英文,翻成其他國家文字,至少聯合國提倡的六種文字,英語、法語、俄羅斯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再就是我們華語,全世界流通。這個事情總統支持。

  今年我參加巴黎的活動,也是斯里蘭卡主辦的,總統邀請的,在巴黎辦衛塞節,紀念釋迦牟尼佛聖誕,在聯合國舉行的。這個會議完了之後,我到斯里蘭卡講經,六月通知我,這個大學舉行破土奠基典禮,邀我一起參加。真幹,不是搞假的,太難得了!大概這一、二個月就會正式動工,工程預計兩年完成,二0一六年正月開幕。不容易!除這個學校之外,我還想到一個,必須要辦一個世界宗教大學,用國際可以,斯里蘭卡那邊國際宗教大學,希望每一個宗教都有一個學院。這個宗教大學的宗旨目標是團結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學習。要整理出一套宗教的經典,經典太多,人學習也有困難。現在急著要用,360很好,我們《群書治要360》,將來每個宗教都搞360,佛教有《360》,伊斯蘭教有《360》。伊斯蘭教《360》有人在做了,我們提出來,他們聽說非常歡喜。希望化解宗教與宗教之間的矛盾、誤會,促成宗教團結,帶動全世界安定和平。我別的希望沒有,就這麼兩個希望,總統答應了。

  我還想到一個,咱們要搞個活動中心。活動中心辦什麼?辦講座,辦論壇。這種講座論壇是不中斷的,面對全世界,就是各個宗教不同的這些經典東西來討論,在這個地方學習。這個是短期班的,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半個月,時間最長不超過半個月。這個活動中心用酒店方式來建築,我給它起個名字,阿彌陀佛大飯店。現在大概已經開工了,總統希望這個建築明年十一月前完工,他十一月生日,他要在那裡做開幕典禮,在那個地方辦個活動。好事!那邊現在積極在趕工,全力支持。在這個飯店距離不遠,好像是兩公里,建一個小型飛機場,從斯里蘭卡任何一個城市飛到那個地方,大概都是十五分鐘,交通方便。高速公路,也把那個路接到這個飯店,從首都到這個飯店開車一個小時,飛機十五分鐘。希望把宗教都回歸教育,宗教徒就是老師,他不是幹別的。宗教的事業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從開悟那一天起,他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

  斯里蘭卡是非常好的理想的地方,他們的佛法完全落實了,全國佛教徒佔總人口百分之七十八。他們的佛教不是口裡說的,不是念的,他們應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落實了。每一個人都懂得經典的教義,都懂得戒律,都能嚴格的遵守。將來在學校學的,你離開學校門口你就看到了,有這個環境。其他地方辦這個大學,課堂裡講的出去看不見,那達不到,很難達到預期效果。他這個,出校門你看到了。他們的社會,他們的國家,那就是代表佛教,以佛教治國。全世界的人看佛教到哪裡去?到斯里蘭卡去看。想聽聽佛教是什麼,將來這個活動中心辦講座,你就可以來報名參加。那個地方將來的講座是不中斷的,一個接一個,擔任教學的,就是這個大學裡面的一些老師,他們來講課。我樂觀其成。我也發了個願,這個中心建好之後,我到斯里蘭卡去住一年,講一部《無量壽經》,從頭到尾講個完整的,一千二百個小時。我用這個來祝福佛教大學,祝福宗教大學,佛法講的是佛力加持。四眾同修給我的供養,我全部拿去做建校的費用。我所收藏的這些典籍,將來他學校建好了,全部捐贈給學校圖書館。我的小茅蓬就一無所有,清淨莊嚴。清淨就是莊嚴,這人生一大樂事。

  我們現在看經文,看念老的註解,「此心此境本無分別,境智一如,絕諸塵垢」。塵垢是代表染污,沒有染污。「境智」,我們參考資料裡頭,從《佛學大辭典》節出來的術語,「所觀之理」這叫做境,「能觀之心」這叫做智。釋籤第一卷說,這個釋籤是《法華經釋籤》,就是《法華經》的註解,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理惑一體,境智如如」。理是真如、法性,佛經上很多的名詞,也稱作第一義諦,也稱作大般涅槃,都是講這一回事情。惑是什麼?惑是阿賴耶,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迷了,它本來是覺,現在變成不覺。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阿賴耶沒有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真如。所以理是真如自性,惑就是阿賴耶,它是一不是二,覺悟了就叫理,迷了就叫惑,迷悟不二,是一不是二。眾生迷了,迷了才從迷變現出來十法界、六道,這個一定要知道。十法界、六道,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說有無都不對,你說它無,它真有其事;你說它是真的,它空無所有。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你說它是有還是無?我們用這個做比喻,諸位就能夠稍稍體會到事有理無、相有性無。

  現在佛教我們怎樣?跟他一樣,恢復到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有無統統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教化眾生可以說有、可以說無,方便說,方便最後歸到真實,就是統統放下,放下便是。沒有到時候,還不能放下,你也不肯放下;到時候就告訴你,放下便是。放下,是心上的放下,不是事上。事上要放下,釋迦牟尼佛何必要現身說法?你用的這個身住世八十年,跟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不叫多餘的嗎?那叫夢中佛事,不要以為是真的,是一不是二,這就對了。佛做這些示現告訴我們,覺悟的人過的是什麼日子,過的是什麼生活;迷惑的人,芸芸眾生,看他們過的什麼日子,過的什麼生活。他們苦,覺悟的人樂,不一樣!他們執著,覺悟的人統統放下。面對眾生,有,給你講經教學,有;講完之後?講完之後就無,空了。眾生呢?眾生講完之後他還有;佛菩薩講完之後沒有了,空空如也,沒有一樣東西放在心上。所以能觀的心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個智慧就是這裡講的智,講的心。心智能觀,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事不二,就是此地講的,「理惑一體,境智如如」。

  下面,《佛光大辭典》說,「境與智之並稱。境即所觀之境界,智即能觀之智慧。境智合一即稱境智冥合。」冥是默契、暗合,是自然的合在一起,是一不是二。「又四念處卷四」,天台大師有四種四念處,藏通別圓,有四卷,「如是境智,無二無異。如如之境,即如如之智;智即是境。說智及智處,皆名為般若。」這個解釋很清楚、很明白,什麼叫境,什麼叫智,用能所來解釋。能觀的,觀察的,這是智慧;所觀察的,是境界。能觀察的智慧是真的,所觀的境界是虛幻的。虛幻境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所以佛經上常說「相由心生」,心是念頭,相就是境界,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把所有現象全都包括盡了。它從哪裡來的?念頭生的。「境隨心轉」,這個物質環境千變萬化,為什麼會有變化?念頭在變化,它跟著你的念頭在轉,我們自己不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被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量子力學家用心良苦,觀察物質現象,想知道物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宇宙的奧祕被他揭穿,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物質從哪裡來?從心想生。心想從哪裡來的?現在還沒有答案,只看到心想的這個狀況,就是念頭,好像是沒有原因,無緣無故突然生出來的,但是立刻就消失。這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都有精神現象,所以精神跟物質是連在一起,是沒有辦法分開的,就是佛經上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念頭生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個識就是受想行識,加上色就是五蘊。五蘊是從念頭生的,五蘊才是佛法裡面所講物質裡頭最小的單位,這五蘊。所有整個宇宙物質現象,統統是五蘊組成的,《金剛經》叫一合相。一是什麼?一就是五蘊,是五蘊組成的。我們人身體是五蘊,桌椅板凳是五蘊,樹木花草是五蘊,山河大地是五蘊。這個可不得了!你知道什麼不得了嗎?它不是純物質,它會看、會聽,會懂得我們意思,真的,一點不假。

  美國有一個用意念治病的,世界聞名的修.藍博士,去年到我這裡來訪問,參觀我的攝影棚。告訴大家,這個桌子它會看、會聽,會懂得我們意思,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牆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統統知道。這個祕密,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發現了。江本只以為水知道,其實所有物質現象統統知道。為什麼?它具足五蘊,有色就有受,就有想,就有行,就有識,它不能獨立生存的。為什麼?因為是自性變的。自性裡頭不是受想行識,自性裡頭叫見聞覺知,這是性德。所以,凡是自性變出來的一切東西統統都有見聞覺知。在我們六道裡頭,見聞覺知就變成受想行識。我們起心動念說人不知道,那是笑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能瞞著誰?小乘二果以上的,就有他心通、宿命通,初果有天眼通、天耳通,三果有神足通,四果有漏盡通。我們都有,只是閉塞了,有煩惱習氣障礙住,嚴重的染污,它不靈了。如果把煩惱去掉,染污輕一點,這個作用就現前。所以一般人講特異功能,特異功能每個人都有,不特別,個個都有。只要你用清淨心,心愈清淨,這個能量愈大,你才能照見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的真相。真相大白之後,你的心清淨。為什麼?放下了,知道放下是對的,放下是應該的,諸佛菩薩統統放下。放不下?放不下是六道眾生。我願意作六道眾生,還是願意作諸佛菩薩,不就擺在面前嗎?願意作諸佛菩薩,放下;願意搞六道輪迴,執著。所以大道簡易,簡單、容易,一點都不複雜。中國學問根源叫《易經》,易是什麼?容易,簡易簡單,簡易容易,一點都不複雜。複雜的是什麼?複雜是科學,那是妄想、分別、執著,那個東西挺複雜。真正大道不複雜,他什麼都了解,什麼都明白,真正通了之後,他會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境智一如,絕諸塵垢」,那就是萬緣放下,所有一切的染污統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染污。「故云:唯受清淨最上快樂。如《稱讚淨土經》曰」,這個《稱讚淨土經》,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兩種本子,這個本子流通很少,習慣上流通全是鳩摩羅什翻的。玄奘大師經本有這樣一句,「唯有無量清淨喜樂。」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無量清淨喜樂,清淨是心,喜樂是法喜充滿,無量兩個字重要,一切時、一切處充滿法喜。我們今天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充滿煩惱,無量的煩惱,無量的習氣。要知道,習氣、煩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想要它,放下,它就沒有了。為什麼放不下?放下之後它又來了,這叫習氣。放下容易,斷習氣很難。習氣怎麼來的?時間太久,迷得太久,真的是無量劫來,我們要明瞭它。這個習氣怎麼樣去掉?念念是覺。為什麼?他一定有念頭,不要夾雜著迷在裡頭,念念覺。什麼念頭是覺?我們今天淨宗用的方法巧妙,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覺,念佛是覺,不念佛就迷了。我們今天一天,睡覺不算,我們清醒過來這十幾個小時,心裡面是佛號多還是妄念多?如果佛號多過妄念,好境界,念佛往生有指望;如果妄念、雜念超過佛念,這個有問題。要知道黃念祖老居士大慈大悲,為我們做出這個榜樣,就是教我們淨念要超過妄念。他每天念佛十四萬聲,就算是一個小時一萬聲,十四個小時,剩下來的時間睡眠、休息,這就是超過。我們的淨念超過妄念,用這個方法。那我們再想,他六年的時間做這個註解,六年時間他心裡所想的統統是這經的經義,也超過妄念。他要是有妄念,這個註解寫不出來。念茲在茲,看這麼多參考資料,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他的心緣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佛境界,是好境界,這真正修行,自利利他。

  總而言之,真正修行是怎樣把妄念放下,這就是真的。用讀經的方法行,用念佛的方法行。古大德教人,教初學,教他背誦經典,什麼意思?把妄念放下。不背誦經典,他就打妄想。所以功夫用純熟,經從頭到尾背熟,背到一個字不漏,一句不錯,沒有事情就背經,不要打妄想,這叫功夫。功夫用長了,用純了,就得念佛三昧,就是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這個清淨最上快樂就得到。縱然我們不說最上,清淨快樂得到了,法喜充滿。這個時候不能把背經忘掉,一忘掉,妄念就起來,要繼續不斷,念的遍數愈多愈好。得到念佛三昧之後,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就開悟了。開悟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往生生實報莊嚴土;得念佛三昧,是往生方便有餘土;功夫達不到念佛三昧的,多半都是同居土往生。但是不管往生什麼地方,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個個都是阿惟越致菩薩。你要是知道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極樂世界你非去不可,那怎能不去!

  經教可以學,一門深入。一門就是一切門,一切門就是一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一門通了,門門都通。但是無論修哪個法門,最後的歸宿要迴向歸到淨土,這是真正覺悟的人。你看智者大師,天台宗的祖師,他講《觀無量壽佛經》,有著作流傳後世,《妙中鈔》智者大師講的,智者大師最後是念佛往生。所以天台宗的祖師,最後念佛往生的人很多。最近的諦閑老法師,天台宗祖師,念佛往生的;他的學生倓虛法師在香港,也是天台宗祖師,最後也是念佛往生。華嚴宗的祖師,禪宗的祖師,永明延壽,禪宗祖師,念佛往生的。所以在世的時候修學不同的宗派,最後都以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比比皆是,這些人都來給我們做榜樣。這是說明了極樂世界,境平等、心平等、樂平等;這三個小段裡頭,最重要是心。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不忘修心平等、心清淨,這是真修行人。平等就是不分別,能在這個境界上,他就有能力修普賢行。

  普賢菩薩跟一切菩薩不同的地方,就是普賢菩薩是平等法。十大願王,他沒有分別,禮敬諸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在他的心目當中為什麼都是諸佛?天台智者大師說得很好,智者大師說佛說六種,六種佛,第一種從理上說的,理即佛,那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理是講自性,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真的是佛,不是假的。往後呢?往後從事上講。從事上講,第一個,名字即佛,有名無實,為什麼?你迷失了自性。有自性,自性在,並沒有丟掉,但是你現在沒有見性,你現在起心動念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你是凡夫,你不是佛,所以稱你叫名字即佛。我們學佛的人,都是名字位中人,有名無實。真正真幹,依照佛的經教去做,把你所知道的都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升等了,叫觀行即佛。真幹了,你的看法接受了佛的教誨,跟佛的看法一樣,你的做法也模仿佛,也跟佛一樣。真幹,真幹是觀行。我們修淨土,名字位中不能往生,觀行能往生。觀行是我真幹,信願持名,我真相信、真願意去,我真念佛。所以它容易,觀行就能成就。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觀行不能成就,功夫太淺了。

  觀行再往上提升,相似即佛。相似即佛不錯了,像佛,不是真佛。說的是誰?十信位的菩薩。為什麼說他相似?他確確實實把佛陀的教誨統統搞明白了,真的是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為什麼不是真的?他不是用真心,他還是用阿賴耶,用阿賴耶完全依照佛的教誨,相似,很像佛,不是真的。再提升,分證即佛,這是真的了,是實報土的十住。實報土裡面十住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四十一個階位都是真佛,都不是假的,叫分證,沒有圓滿。圓滿只有一位,妙覺。妙覺叫究竟佛位,妙覺之下的叫分證佛。這兩個是真佛,不是假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台大師分作這六種,我們就明白了,從理上講我們是真的。我們應該怎麼看法?從理上看一切眾生,不要從相上,相上知道他是在哪個階層。我們從理上看,恭敬心能生得起來,對待一切眾生,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一律平等看待,都是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就這個意思。那個諸佛,諸字怎麼講?就是天台講的六即佛,六種佛,包括所有的眾生,一個都不漏。所以普賢行不容易修,普賢行是法身菩薩修的,不是平常人,平常人沒這麼大的心量。普賢菩薩的心是平等心,是沒有邊際的,真正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用這個心來修禮敬。

  第二,十願第二個「稱讚如來」。禮敬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平等禮敬,但是稱讚就有分別。為什麼?稱讚如果沒有分別,世間人對於真假不能辨別,對於是非不能辨別,這就不是佛法。所以稱讚,稱讚真佛,不稱讚假佛;稱讚究竟佛,稱讚分證佛,名字佛絕不稱讚,觀行佛不稱讚,相似佛還怕人誤會,也不稱讚,他有分寸。一般的事情,善的事情,於眾生有利益的,稱讚;不善的事情,於他有利益,於眾生沒有利益,絕不讚歎,絕不隨喜,所以他有分寸。所以稱讚它不叫諸佛,它叫如來。大乘教裡習慣,稱佛是從相上說的,稱如來從性上說的。換句話說,他的思想言行跟法性相應,這個讚歎;與法性不相應,不讚歎。法性是善的。在佛法裡頭,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再往上面提升,六波羅蜜、十波羅蜜,這個都是與性德相應的,修學這些,讚歎;違背這些,絕不讚歎。在世法,像中國人老祖宗所傳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善,與性德相應,這個讚歎;與這個相違背,不讚歎。有禮敬,沒有讚歎。禮敬是平等的,讚歎這個裡頭就有善有惡、有正有邪,就有這個分別。

  第三個,供養是普遍的,「廣修供養」。這個裡頭沒有分別、沒有界限,你行善,我供養你,你造惡,我也供養你,你沒有飯吃,我不能說不給飯給你吃。出家人供養僅限於四事,飲食這是要常供養的,一天,日中一食;衣服,三衣,他缺少,要供養,他已經有了,這就不需要;缽,衣缽,三衣一缽。還有,現在都不托缽了,托缽的時候有錫杖,錫杖是托缽用的,到施主面前,不能敲人家門,敲門不好意思,搖錫杖。裡面人聽到錫杖聲音,出家人來托缽,供養就送出去。所以這是就這麼幾樁事情。生病的時候,醫藥。絕對沒有金銀財寶的供養,這些出家人不要的,他們生活簡單。

  僧團裡面真正出家人,確確實實真正做到民主、共產。中國古人所說的,「鐵打的常住,流水的僧」。常住是道場,等於說是出家人的後勤總部,有什麼缺乏的時候,總部招待。那個地方接受供養,個人不可以,個人有道場來照顧你,別人供養統統送給常住。現在斯里蘭卡還行這個制度,這個制度好。供養某個人,如果他收了,增長他的貪瞋痴慢,這個果報要承受。你把一個出家人又拉回來搞名聞利養,他墮落了,他出不了三界,供養的人要負責任,他造的是罪業,而且這個罪業是地獄罪業。所以佛法這些,一些基本的常識不能不知道。印光大師一生接受四眾供養,他全部用在印經布施。這是好事情,印出來的經,人家拿去賣都好,買的人他會看,雖然他有過失,他沒害人。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因果報應各自承當。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