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八0集)  2013/7/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8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六十頁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簡言之,則安住於不生不滅真如實相之理體,謂之無生法忍」。這後面總結的一行,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話。前面引經上說的,《華嚴經》上講的,簡單的說,簡言之,簡單的說,就是安住於不生不滅真如實相之理體,這就叫無生法忍。關鍵的字眼是安住。安是心安定了。為什麼會安定?了解透徹,真正明瞭了,所以心就能住在不生不滅真如實相上。這個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沒有生滅,起作用的時候是好像有生滅的這個現象,實際上沒有。生滅是我們沒有看到實相,我們看到實相變現出來的幻相。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有現相,這個相哪裡來的?這個相從實相來的。實相是自性,自性心中沒有夢境,夢境是突發的,不是自性。但是它也不能離開自性,離開自性,它現不出相來,必須要依性體才現幻相,是這麼回事情。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人的概念是什麼,他把整個人生、六道十法界,確確實實看成了夢幻泡影。《金剛經》上佛講的這句話,他實現了,也就是我們講,他做到了。

  見到實相,實相的體不可得,體是空的,是一片光明。這個光明我們看不見,跟我們能見的這個波長不一樣。我們的能見度非常狹窄,比我們能見波長的我們見不到,短的也見不到。我們可以從這個現象裡面體會到,光的波動、長短也是無量的。必須在甚深禪定,或者是說自性本定,在這樣大定當中,所有一切現象統統都見到了,毫無障礙。見到之後是什麼樣的一個心態?對於一切現象不動心了,不會再起分別執著,也不會再起心動念了,這個沒有了,這就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凡夫見色聞聲,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凡聖差別就在此地。

  在極樂世界,「見菩提樹能獲如是功德」,這個功德就在菩提樹上顯出來了。我們這邊的菩提樹顯示不出來。什麼原因?那個地方菩提樹,有阿彌陀佛願力功德加持它,所以它能夠顯現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功能。這也是娑婆跟極樂世界,樹木花草不相同的地方。它那邊確實是法性所現,我們這邊是法性所現,但是加上了阿賴耶,把它扭曲了。阿賴耶能變,把自性裡面的智慧變成煩惱,把自性裡面的德能變成造業。我們身口意的造業,把一真法界的相好,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極樂世界的相好,變成我們今天地球上所看到的、所接觸到的這些社會現象。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凡夫境界裡頭,整個宇宙,全宇宙的一切法,都是從我們起心動念產生的變化。那我們就要知道,我們念頭清淨現淨土,四聖法界;我們的心染污,不清淨,現穢土,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自己心現的,與誰都不相干,確確實實是自作自受。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有一絲毫怨天尤人,自己認為自己不錯,老天爺對不起我,這個罪過就重了。

  能承認是自己不善心行所現的,能懺除業障。如果說這都是外面境界環境造成的,自己不承認過失,那叫不通懺悔,這個業障懺除不掉。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誰的心?自己的,自己的心,自己的識,所以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真能懺悔,真能夠認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得上,能幫得上忙,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也能幫上忙,乃至於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供養諸佛,諸佛如來的威神也能加得上。我們要願意接受,真心悔過,這就對了。所以極樂世界,「深顯彌陀願力不可思議」。

  再往下看,這第四大段,「結功有在」。這裡面分兩段,第一段「樹作佛事」,「功歸彌陀」。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

  註解裡面完全是黃念老所說的。『佛告阿難』,「極樂世界」,這個「佛」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極樂世界,「如是希有,不可思議」。『花果樹木』,植物,「皆作佛事」,佛事就是幫助眾生覺悟,這叫佛事。佛為我們現身,為我們表演,幫助我們覺悟,佛為我們說法,也是幫我們覺悟。在極樂世界不單是佛,不單是菩薩大眾,連花草樹木都能幫助我們覺悟,「增長有情殊勝善根」。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帶業去的,所以叫有情。雖然帶業,在極樂世界我們帶的業不起作用。我們有貪心,但是貪心在極樂世界不會發作,為什麼?你想要的東西應有盡有,你就不去貪了。我們這裡,東西想要得不到,所以起貪心。極樂世界要什麼有什麼,有貪心,貪心不起作用,久而久之,貪心自然就沒有了。極樂世界沒有瞋恚,瞋恚是不如意的境界現前,才會生瞋恚。極樂世界沒有不如意的境界,你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稱心滿意,滿心的歡喜。所以瞋恚心有,帶到那裡不起作用,所以我們的煩惱在極樂世界不起作用。極樂世界沒有你不稱心、不如意的境界,決定沒有,樣樣都叫你滿意,樣樣都叫你歡喜。不但叫你滿意,叫你歡喜,它幫助你覺悟,消除你的業障,這功德就不可思議。「令人得忍,證入無生」,叫你看到這個菩提樹,你得三種忍,你就入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大乘七地菩薩,跟八地差一個等級。能證這麼高的地位,所以這個法叫難信之法。

  下面這段經文好,「功歸彌陀」。阿彌陀佛保佑的,阿彌陀佛加持的,才有這種不思議的境界現前。佛說: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這個下面是省略了,如果具足念起來,『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下頭都有「願故」這兩個字,『究竟願故』。我們看註解,念老告訴我們,「其因」,什麼原因,「端在彼佛」,彼佛是阿彌陀佛,「果德威神之力,與本願、滿足、明了、堅固、究竟之力也」。我們得阿彌陀佛這麼多的加持,在我們這個世間稱之為大恩大德,幫助我們,我們才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也就是說為什麼要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沒有佛的加持,我們要想修到這個境界很難,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證得。淨土這個法門,你在這一生就證得了,把無量劫的修行縮短了,一生圓滿成就。

  下面,「《淨影疏》曰」,小慧遠大師說的,「皆無量壽佛威神力者」,這一句是說這個威神力,「由彼如來現在威力,故獲三忍」。這是說佛現前的威力加持,我們得三種忍,音響忍、順忍、無生法忍。這三種忍,一定要知道,是從初地到七地。初地修到七地,那個時間也非常長,一個階級、一個階級慢慢向上提升。這些人在阿彌陀佛大講堂外面觀看菩提樹、道場樹,就能夠把自己從初地提升到七地,真正不可思議。

  「本願力者,由其過去本願之力,故獲三忍」。本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五劫修成的,四十八願,願願兌現了,所以你見菩提樹得三種忍。「本願是總」。其他的四種,滿足、明了、堅固、究竟,這是別。「滿足願者,願心圓備」。圓是圓滿,備是具足。「明了願者,求心顯著」。這個願是讓每一個人看到之後都能夠大徹大悟,明瞭了。「堅固願者,緣不能壞」。你的定力堅固,不受外面境界影響。「究竟願者,終成不退」,始終不會退轉。

  「以此願故,生彼國者,悉得三忍」。這個裡頭關鍵這個字在「悉」,悉是每一個人都得到,不是說有人得到,有人得不到。每一個往生的人,沒有不見到菩提樹的。它的菩提樹是標幟,像我們這個世間,古時候寺院庵堂,大殿前面都有旗杆,這個旗杆懸掛幢幡,是標幟,不是掛國旗的。講經,懸掛的幢,幢是圓形的,當中是空的。我們在外面一看,今天講堂講經,喜歡聽經的,自由可以進來。如果掛幡,幡是做法會,幡是扁形的。懸幡是法會,懸幢是講經。這個是佛門謙虛恭敬。佛是究竟圓滿的大覺者,他還謙虛,意思是不敢為人師,不敢請你來聽經,希望你自己來。怎麼辦?用這個方法,讓你看到了,你自己來了,那講得不好,聽得不滿意,你不能怪我,我沒請你,你自己來的。這方法妙!也是佛教我們,始終對人要謙虛、要恭敬。佛用這個方法做出給我們看,教我們學習。

  古時候的學校,學校在中國很普遍,很久就有,老師從來不敢招生。招生還得了!我可以做你的老師,我可以教導你,不敢。學生從哪裡來?都是介紹來的、推薦來的,自己來的。招生是很明顯,我比你高,你不如我,事實是如是,但是在形象上,這是傲慢的形象,這個形象不好。所以用推薦的方法。老師教得好,要有人給他宣傳,某個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現在在某個地方叫開館,那就是辦學。勸導年輕人應該去求學,所以來的學生有真誠心、有恭敬心、有信心,他能學到東西。不過現在學校教的都是技術性的,這個沒有恭敬心能學到。聖賢的學術,沒有真誠恭敬學不到。印光大師講的話決定正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老師怎麼說,你也聽不進去,心不在焉,那得不到利益。

  這是我前面跟諸位介紹的,我跟方先生第一次見面,他給我透的信息,現代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實際講真話,是學生不像學生,所以先生不教了。先生教真的,學生不學,是白說了,浪費精力、浪費時間,不認真教了。現在呢?六十年之後,我聽說現在的學校,老師不敢教,比過去更嚴重了。為什麼?現在學校的老師,校方要接受學生意見,學生對這個老師批評,說這個老師教得不好,我不喜歡,底下一個學期學校就不請他了,他的生活成問題了。那換句話,怎麼教?學生想什麼就給他教什麼,逗學生玩,不是教東西。六十年前,學生不認真學,老師還是講一點,是講一點皮毛,不必深入,換句話說,讓他學到一點常識,得不到受用。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了,我們接觸過學校,了解狀況嚴重,它已經形成風氣了。怎麼改?這個難!

  家長今天跟學生合作,跟老師不合作。我記得我小時候,有淘氣的時候,被老師懲罰了,罰跪,打手心。回家去,父母看到了,問怎麼?被老師處罰了。明天我父親送我上學,帶著禮物去感謝老師。我們學生什麼態度?下一次受什麼樣的懲罰也不會告訴家裡人。還要送禮給他,還要感謝。現在是家長站在學生這一方,受了老師的懲罰要按鈴去告狀,老師侵犯人權。老師還敢教嗎?不敢教了。現在老師很苦,要討好學生,要討好家長,學校下個學期才聘請你。你要是得罪了學生,得罪家長,下個學期學校就不聘請了。這個教育還能把人教好嗎?

  教育是國家、是民族、是人生的大事,頭等大事。教育關係下一代,中國世世代代這些古人,沒有一個不重視教育。希望下一代比我們更好,一代要超過一代,這才是好現象。一代不如一代,那上一代對不起下一代。現在人這個概念淡薄了,也許沒有了,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下一代沒有了怎麼辦?國家民族走向滅亡。回頭看看老祖宗,世世代代承傳下來,我們如果是四大文明古國這最後一個,到我們這邊以後沒有了,我們能對得起祖宗嗎?能對得起父母嗎?現在的社會也確實父不父,子不子,這是真正值得憂慮之處。儒釋道沒人講了。這些年來,我們全心全力提倡傳統文化,有影響。現在確實有不少人警覺到了,知道這個東西重要了,這是好事情。有這個警覺心,我相信他們會發心,要認真教學。

  人要有良心,活在這個世間,要對得起祖先,要對得起聖賢,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後代,不可以昧著良心做對不起人的事情。人都希望自己生生世世都過得好,生生世世能過得好,有功名、有利祿,那要積德,只有積德可以得到,積財沒有用。你的財富再多,有千億財富、有萬億財富,你死了帶不去,於來生沒好處。如果真正相信因果報應的話,這是罪證、證據,你逃不了報應。唯有積功累德,是你可以帶得去的。功德帶得去,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福德你也可以帶去,你來世可以享受。不積功德,一定也得要積福德,這才是個真正聰明人。真正有一些智慧的人,他想到此地,愈是到晚年,人八十歲之後就不能想「我明年還在嗎」,八十歲之後不能有這個念頭,明年可能不在了。我們看到湯恩比訪問日本,最後一次是他八十二歲,他的談話紀錄我們看到了。我相信他沒有想到,三年之後他就走了,八十五歲走的。八十以後就要知道,隨時會走,要有這麼高的警覺心。那幹什麼?活一天,做一天好事,攢一天資糧,這就對了。

  真正放下萬緣,念念想著眾生,這個念頭好。念念想著阿彌陀佛,那個念頭是最好的,沒有比這個更好。千萬不要想名聞利養,不要想自私自利。八十歲還想自私自利,還搞名聞利養,那無間地獄有分。我一生幹錯事情,幹錯,錯得很多,我現在要懺悔。懺悔要用行動,這個行動就是放下萬緣,一心一意想善的、想好的,利益眾生的、利益國家的、利益社會的,多想這個。在佛法裡,如何幫助正法久住,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法。

  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是為一樁事情,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個而來的。佛知道苦樂的真相。苦是怎麼回事情?是迷失了自性,完全不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他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就苦來了。樂怎麼來的?樂是覺而不迷,他看得正確,想得正確,說的、做的統統正確,這就快樂。自己樂,別人也樂。於是我們就知道,苦樂是果報,迷悟是因。果上沒有辦法幫助人,果報現前,怎麼幫?佛的幫助是從因上,所以盡其一生,奉獻給大眾,落實在教學。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走的,整整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沒有一天放假,非常認真負責,做出了最好的教學榜樣,模範的老師。我們要認識清楚,他不是神,他不是仙。印度人講佛陀,佛陀什麼意思?圓滿覺悟的人稱佛陀。菩薩什麼意思?菩薩覺悟沒有圓滿,所以覺有情,他是有情眾生,但是他覺悟,他不迷惑,這叫菩薩。阿羅漢是什麼意思?阿羅漢叫無學,就是我們今天講畢業了。哪裡畢業?小學畢業的,佛教小學畢業。釋迦牟尼佛最初講阿含,十二年,十二年學習圓滿,得阿羅漢的果位。在小乘東西學完了,沒有了,如果再學,學大乘。所以阿羅漢的意思,相當我們中國人講的畢業了,是這麼個意思。沒有稱他是神,沒有稱他是上帝,沒有稱他是天使,沒有稱這些東西,沒有這個稱呼。

  所以佛教嚴格的來說,這是我最初二十六歲接觸的時候,我明白這些,我說這不是宗教,真的不是宗教,是教育,佛陀的教育。所以我出家就提倡要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向中國佛教會提出,我寫了一份報告正名,希望把佛教正名為佛陀教育。佛教會看了,大概開了一次會議,不了了之。它不幹,我幹。我在台灣建了一個道場,簡豐文居士他是建築師,在杭州南路蓋了一棟大樓,他送一層給我做道場,我這個外面掛的招牌,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在教育部註冊的,佛陀教育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大家供養的這些錢統統印經。這個基金會裡面的財物、帳目,是會計師告訴我的,大概是台灣第一家。我的要求,任何時間、任何場所,帳拿來查帳,馬上就清楚,收入支出、銀行存多少,清清楚楚,這是我的要求。簡豐文居士做到了,這我非常歡喜。帳不能不清楚,不可以是一個糊塗帳。聽說別人的帳是什麼兩本,我們帳就一本,沒有兩本,大公無私。

  錢不可以亂用。有一年過年,很辛苦,佛陀教育基金會捐款裡頭沒有給我們過年開銷的,簡居士告訴我,能不能從印經款項撥一點出來幫助過年,以後有錢再補進去?我說不行,這個做法是要背因果的,人家捐錢指定是印經的,沒飯吃也不可以拿這個錢去買飯。最後我就告訴他,我還有一些人家供養我的錢,這供養我個人的,我說這個錢我可以供養你們,給你們用。我把銀行存摺交給他,提出來好像還有不少錢,二分之一給你們過年,另外二分之一給景美圖書館,韓館長那個道場。他們照做了,過年大家歡喜。我看我的存摺,還有幾百塊錢。所以善心人士的捐款,指定做什麼用途,不可以隨便挪動,這是最忌諱的,這個例子決定不可以開。

  基金會的人真正都是菩薩,都是犧牲奉獻的,常年在那做義工不行,他還有家,他怎麼養家?所以我們也斟酌情形,在一般捐款裡頭沒有指定的,做為道場的經費,裡面有一個項目。這些工作人員我們要照顧,在我們這工作服務二十年以上的,我們買了一棟大樓做宿舍,提供他居住的地方,要照顧他,人家心才能安。我們過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要過得去。生活統統要照顧,人心才定,才能發長遠心。所以這些我們方方面面都照顧到。權力機構是董事會,開辦的時候我是董事長,我辭了好多次都辭不掉,現在還掛名。我問他為什麼辭不掉,你給我辭,我又沒辦法去。他說不行,掛這個名有人捐錢來,怕名沒有了,沒人捐款了。原來如此,好,你就掛去。這個會做得好,真正是替佛教做了好事,裡面每一個人都廉潔,都是念佛的,將來個個往生。

  這個基金會的性質就是我們佛教的後勤總部,補給的一個機構。我們這裡所有的錢全部印經書,哪個地方要就往哪裡送。也印過《大藏經》,還有對國外的服務。國外這些小乘佛教,印經沒有錢,他們把巴利文的經典送了一套給我們,我們就翻印再轉送給他。經論善書,我們專門幹這樁事情。也不錯,做了差不多三十多年了,這個三十多年有相當可觀的成績。始終我們自己沒有發展,還是那個小房子。我說我們有錢多做好事,自己門面小一點沒有關係,名氣在國際上很大。人家到台灣去參觀,怎麼這麼小的地方!小地方做大事。因為小,開銷少,地方大了開銷大,我們寧願多節省一點錢,多印一些經典,大家都有這麼一個理念。這都是一個心願,我們的心願跟佛的心願相同。

  今天,八十以後專修淨土。我不求長壽,只求往生。對這個世間,我活一天,講一天經,講經就是對大眾的貢獻。我們在一起共同分享,經裡面的道理愈清楚,我們的信心愈堅定,方法愈透徹,我們的功夫會有進步。我們的目標,往生極樂世界,只有極樂世界可以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其他的法門要斷煩惱,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絕不可以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這一生要有真正的成就,決定不能空過。

  堅固願者,緣不能壞。現在我們遇到的緣都不善,這些緣我們要認識它,我們要遠離它,財色名利決定不能夠沾染,貪瞋痴慢,一句佛號把它降伏住。在這個世間,我們依然身心輕安,每天不是學教就是念佛。年歲大了,如何保持身心的健康?拜佛第一。一天能拜一千拜,你身體決定健康,你不會有事情,不需要用任何藥物。我現在看書的時間多,拜佛的時間少,我也想在最近要重新調整過來,拜佛的時間多。每天看經我想兩個小時夠了,至少要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拜佛,調養身體很重要。

  究竟願者,終成不退。究竟,我們就是求生淨土,這是我們的究竟,對這個世間隨緣。緣很殊勝,在國外,年歲太大了,不想動了。如果我是五、六十歲,我還能廣結善緣,海外的關係還很好。年歲大了感覺得累,所以現在只有臨近的幾個國家。我們認識、有緣分的,至少有三十多個國家。精神、體力不夠了,大家聚會也只有一年一次,在聯合國見面。見人,勸人念佛好,不管他念不念,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信息不傳他,對不起他,一定要傳給他。信不信、念不念是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傳給他。

  以此願故,生彼國者,悉得三忍。這個悉字重要,沒有一個不得三種忍,換句話說,沒有一個見菩提樹不會把自己從初地提升到七地。你從這裡看的時候,這能量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智慧、神通、道力,善巧方便,都不可思議。

  「又滿足願者,義寂、憬興均謂四十八願,無闕減故」。這叫滿足願,四十八願一願都不缺。佛願加持眾生,不是用一願、二願,不是說哪一願多一分、哪一願減一分,不是,全部都是圓滿的。阿彌陀佛對待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真正做到了公平、平等,一律平等,沒有例外的。這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對阿彌陀佛尊敬、佩服,這才叫滿足願。

  「義寂、望西謂」,義寂、望西他們說「明慧共相應故」。明慧,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三明與三慧」。明慧,《無量壽經》下卷說,「得深禪定諸通明慧」,有這麼一句,甚深禪定,諸通明慧。「同」,同是《無量壽經》,「慧遠疏」,慧遠就是《淨影疏》,這裡說明了,「明謂三明,慧謂三慧」。「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三慧:聞慧、思慧、修慧」。明慧共相應故,這個說得好。三明就是六通,六種神通。六種神通在法身菩薩稱三明,因為六種神通阿羅漢已經具足了,能量不如菩薩,所以在菩薩稱三明,用宿命、天眼、漏盡來代表,所以三明就是法身菩薩的六通。

  三慧是菩薩所修的,聞、思、修。三慧跟戒定慧不一樣,戒定慧是三個不同的層次。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慧,這個慧就是三慧,菩薩所修的聞思修三慧。聞,意思很廣,不僅僅是耳聽,眼見也叫聞,身接觸也叫聞,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用個聞字做代表。六根接觸,接觸,思是明瞭,對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是思慧。修慧,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叫修慧。跟凡夫不一樣,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生智慧,生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是修慧,不起心不動念是聞慧,一切通達明瞭是思慧。通達諸法實相是思慧,其實他沒有思,完全明瞭,接觸就明瞭。

  菩薩三慧,一而三,三而一,當中沒有隔礙的,聞裡頭有思,思裡頭有修,聞思修是一體。接觸,譬如眼見色,見色,這是聞慧,接觸;接觸對外面看得很明瞭,清清楚楚,這用思做代表;明瞭之後怎麼?心如如不動,這修慧。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法身菩薩所修的。阿羅漢、辟支佛,別教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都做不到。法身菩薩,我們中國人常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們做到了。這是大乘,大乘標準。

  我們今天把聞思修三個字的意思搞清楚了,做不到。於是乎我們就想起來,釋迦牟尼佛在《佛藏經》裡頭說,「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我們今天真的,小乘不要了,儒跟道也不學,就學大乘佛法,所以大乘落空了,學了一些經典上文字的皮毛,做不到。連淨宗這個法門,方便到極處,這一句佛號沒有念好,佛號裡頭夾雜著妄念,夾雜著雜念,常常間斷。淨宗是大乘,功夫也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小乘基礎,我們沒有受過小乘的訓練。

  中國佛教,早在唐朝中葉的時候就把小乘放下了,當時那些祖師大德,他們的意思用中國的儒跟道代替小乘,不學小乘了。所以小乘兩個宗,到唐朝的晚年就沒有了,俱舍宗、成實宗,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原本是十個宗派,兩個小乘,八個大乘。用儒跟道代替。所以我們在今天不得已,沒辦法了,提出儒釋道的三個根,從這扎根。我們也有經典做依據,也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的依據就是淨業第一福,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就根據這一條,這四句經文。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這兩句怎麼做?把《弟子規》做到了,就是孝親尊師。慈心不殺,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因果教育。因果教育裡頭第一個,就是培養慈悲心,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從這裡下手。那佛教的根就是《十善業道經》。我們提倡這三樣東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用這個來扎根,這是根之根。深入,至少儒家的四書要全讀,完全學習。五經要選修,不用全讀,要選擇重要的,與戒律有關係的,就是關於倫理道德的這些部分,要認真學習。道家的經典,至少要把他們根本的東西,《老子》、《莊子.內篇》,這是他們重要的典籍。有這個基礎,再入大乘。

  祖師用得沒有錯,因為唐朝中葉到現在,一千三百年,這一千三百年當中,我們算一千年,最近兩百年佛教衰了。一千一百年當中,大乘八個宗,每一個宗派都有祖師大德出現在世間,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有證。這就說明唐朝中葉這些大德,這個選擇沒有錯誤,是能行得通的。那我們今天如果不學儒道,那就學小乘《阿含經》。認真把南傳的《法句經》,是他們根本的東西,一定要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有根了。再提升大乘行。佛這個教誨,我們不能疏忽,要認真看待,要認真去奉行。

  下面,「憬興謂求之不虛故」,這個跟淨影師講的意思相同。「堅固願者」,義寂大師說,「無退精進,所成就者」。這一願怎麼來的?堅固願。真正精進不退轉,這樣成就的。說明阿彌陀佛給諸佛菩薩做了最好的榜樣,精進不退。我們在什麼地方看出來?這個經上說,在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從這幾句話裡面,我們就看到阿彌陀佛的精進。

  今現在說法,阿彌陀佛說法沒停止,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沒有間斷,分分秒秒都不間斷。因為極樂世界的人身體是法性身,法性身的好處是不需要飲食。能量從哪裡來的?從自性裡頭來的。人不要睡眠,這個好。我們在此地再精進,睡眠就中斷了,吃飯就中斷了。那每天要吃三餐飯,一餐飯至少中斷兩小時,六個小時沒有了。睡覺也得睡八個小時,一半的時間沒有了。極樂世界這個時間不浪費,不需要睡眠,精神飽滿,不需要飲食,健康長壽。這兩樁大事解決了,佛如是,每一個往生的人皆如是,所以他們每天聽經修行,聞思修三慧沒中斷的,真精進。這個信息我們接到了,我們一定要發心到極樂世界去。不到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修行功夫會落伍了,趕不上別人。一心求生極樂世界,我們不但不落伍,到極樂世界跟修別的法門來比,我們超前了,超前太多了,這法門多殊勝。

  真修,就是放下萬緣,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一心專念。我們在很多年當中沒搞清楚、沒搞明白,所以對架上大乘經論放不下,大乘經論擺在書架上是誘惑,都想翻翻看看。現在擺在書架,練什麼?不讓它誘惑我,我擺在那裡,天天看它,我就不翻你。我只翻《無量壽經》,只讀念老的集註。這個集註,也是大量大量佛法的資訊,你看這個裡面引用的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開示,內容太豐富。讀這個東西,對於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心裡也有了一個大概。

  把一心專注在佛號上,比什麼都重要,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心裡念,不必出聲,心裡的佛號希望不中斷,睡覺中斷了,這沒辦法,這個不要緊。諦閑法師教的方法非常好,很適合現在人的根性。一心專念,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這個方法,早年我在新加坡、在美國、在加拿大,教很多同學用這個方法,大家都說好,很得力,沒有壓力,很輕鬆。大家在一塊共修,互相不相妨礙,一個人靜修也行。所以我們用諦閑老法師的辦法。

  最近也有些同學告訴我,他們要提倡般舟三昧。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般舟三昧太辛苦,不是一般人都能夠修的。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躺下來,不能坐下來,只可以站著、走動。九十天,不是開玩笑的,你有這個體力、有這個精神嗎?般舟三昧是什麼人修?法身菩薩修的。法身菩薩別說九十天,九百天也沒有問題,他也可以做得到。不是凡人修的,凡人修這個很少。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李老師連精進佛七都不敢提倡。他告訴我,早年他在台中辦佛教蓮社,我認識他是佛教蓮社舉行十週年紀念,我才認識他的。那換句話說,在我認識之前,他在台中教學十年了,曾經打過兩次精進佛七,都出了事情。精進佛七是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時間只有七天。有兩個人出事了,這個出事就我們一般講精神不正常。人家進來好好的,出去之後神志失常,要送到神經病院,你怎麼能對得起人?李老師畢竟是個有經驗的,學過禪,學過密,學過教,最後歸淨土,跟印光法師歸淨土。他是個好醫生,他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把這兩個人恢復正常。以後再不敢打了。他把這個事情說給我聽,警告我,以後領眾念佛不要搞精進佛七。我們謹記在心頭,我們沒有老師的本事,他用十個月時間把人家恢復正常,我沒有這個本事。

  所以我們用諦閑老和尚這個方法是最好的,決定不出問題。給人在道場修學,沒有一絲毫壓力,你會學得很輕鬆、很愉快。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休息好了,趕快接著念。繞佛行,坐著念也行,拜佛也行,自己調節自己的身體。念佛堂裡分三個部分,當中,對著佛像這當中這一部分是拜佛的,這裡頭有蒲團,大家拜佛在這邊。四周圍是繞佛的。那麼坐下來,坐下來面壁,這講堂靠牆壁,這邊一排,這邊一排,一邊男眾,一邊女眾,你想坐下來念,你坐在那邊面壁。繞佛的時候在這個旁邊繞,不妨礙。我把一個講堂分成三個區。每個人都歡喜,沒有壓力,不必大眾要一樣怎麼樣,他就有壓力。這個沒有壓力,我想坐就坐,我想繞佛就繞佛,完全自由自在。當年在美國念佛堂統統用這個辦法,歡喜。日夜,不分日夜。念佛堂旁邊有房間,房間擺很多床鋪,誰累了到那去躺一下。躺一下,我們規定不脫海青。因為念佛時候穿著海青,海青不脫,所以和衣而睡,睡醒了,趕快起來跟著去念。現代人有現代人的習氣,有現代人的煩惱,現代人的體質確實遠遠比不上古人,古人心是定的,現在人浮躁。所以,諦老和尚這個方法非常好,我們要大力提倡,念佛堂要有這種設計。這是無退精進所成就的,叫堅固願。

  「究竟願者,義寂、望西」他們都說,「期盡有情法界際故」。這一句話下面有個括弧,就是「度盡法界一切有情」。期是希望,希望盡,盡有情,就是度盡有情。括弧解釋得好。四弘誓願裡頭,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究竟願的來由。這個願我們發了,怎麼兌現?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兌現了,他真的兌現了。十方諸佛如來宣揚淨土,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一切大眾,勸導一切眾生專修專弘,那這一願也圓滿了。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究竟願。這些法師們所說的都說得很好,所以念老教導我們,「宜合參」,都可以做為我們參考資料,都說得很好,他統統把它抄在一起。

  下面,「又本願力者」,特別舉《往生論》,《往生論》裡面的文,來顯示本願力。「《往生論》曰: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論註》,註是曇鸞法師的,「《論註》曰: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這是根據,「今曰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願變成能量,這個力是能量。「力以就願」,有這個能量再幫助願,從願產生能量,這個能量能幫助這個願達到圓滿。「願不徒然」,這願是真的,「力不虛設」,有能量才真正能幫助眾生,「力願相符,畢竟不差」。《往生論》偈子上(《往生論》全是偈頌)說的。觀佛,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願力,遇到了沒有空過的,每一個人遇到都不空過。

  我們今天遇到了,你會不會往生淨土?你決定得生。這一生不去,來生會遇到,後世會遇到,生生世世總有機會遇到。為什麼?只要遇到,聽到佛的名號、看到佛的形像,阿賴耶識的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不定在什麼時候遇到緣。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是過去生中的種子起現行。過去生中要跟阿彌陀佛沒有結過緣,沒有聽到過名號,沒有見到菩薩形像,這一生就不可能,這一生見到、聽到了感觸不深。這一生見到、聽到感觸深,決定想去,這就是感觸很深,這就證明不是一生一世。佛在經上,大乘經講得很清楚,每一個往生的人,無論是什麼因緣往生,乃至於十念往生,一生沒有遇到淨土,臨終的時候遇到了,臨終十念也往生了,佛來接引他了,這什麼原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緣成熟的時候,就立刻得到無量諸佛威神加持,所以才有這個成就。我們對自己不要看輕了,不要認為自己不行,你不知道你過去生。

  過去生中遇到無量諸佛,或者還不夠,那我們要問,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把不足的地方補出來?可以。我相信很多很多往生的人,都是這一生把過去生中功夫不夠補出來了。用什麼方法補?一心專念。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念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念一天還得了嗎?你念七天,你念上三年,肯定補足了。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記載,絕大多數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三年不是長時間。有人曾經問過我,是不是這些人三年他的壽命就到了?我給他的回答說,我說不可能,哪有那麼巧,他遇到這個法門,壽命只有三年,這個我們不能相信的,不合乎邏輯。那應該是什麼?壽命還有很長,他不要了。我功夫成就了,我後面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要走,行不行?行,很多。應該這樣才能講得通。說明他三年的功夫把他無量劫供佛的功德補足了,他就能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順利往生,這才能講得圓,才能講得通。確實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要把這個擺在第一。在這個世間不要怕吃虧上當,沒有虧吃的,沒有當上的。我們往生,大功圓滿,這個得大自在。要捨,要放下,「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今天幹的是淨業,是念阿彌陀佛的業,不是別的業。這確實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一個成佛的機會,不能再幹傻事,把成佛的機會錯過,下一次再碰上,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所以一定要珍惜現前這個緣分,要抓住,我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回來再度眾生,不難,何必著急在現在?現在功夫不夠,心有餘而力不足,吃盡苦頭,效果不彰。所以希望我們認清環境,認真努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