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七集)  2013/7/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二十五頁,倒數第四行:

  「又彼土實超人天,因順餘方,始名人天。所云忉利、四天王天等等,亦皆是順方適俗之談。」這幾句話交代得很清楚,極樂世界確實是很特殊,跟十方世界諸佛剎土確實不一樣,世尊介紹,不得已要用世俗的這些名稱。像我們娑婆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有須彌山,欲界天有四王天、有忉利天,四王天住在須彌山腰,忉利天住在須彌山頂,夜摩以上這是空居天,用這些來比況極樂世界,這是不得已。極樂世界,前面我們讀過,實實在在是不思議的境界。換句話說,我們無法想像,就是佛也很難把它講清楚、講明白,都不是我們意念當中會想到的,也不是我們常識能夠知道的,所以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是無法想像、無法說明,必須自己到那個地方之後就完全明白了,你會感到無限的歡喜,我們世俗人說,終於找到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滿足我們願望的一個修學場所,無與倫比。

  「經云彼國聖眾有在地受經聽經者,又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這是說極樂世界居民、大眾,這些人都是從十方世界信願持名往生到那個地方去的,他們日常的生活,我們在這裡看到,全是教學,這叫佛事。諸佛如來他做什麼事業?就是講經教學。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全是學生,學生裡面大分有三個班,還是用我們這個地方的比喻來說,它有高級班、有中級班、有初級班。高級班的是實報土,中級班的是方便土,初級班的是同居土,三土都不可思議。不僅說它的高級班不可思議,初級班跟高級班一樣不可思議,跟十方世界迥然不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他們有在地受經聽經的,受是接受,聽是聽聞。受意思深,聽的意思淺。受是真正聽明白,真正契入境界,得其受用,我們經文上常常看到「受持讀誦」,在地面。又有在虛空講經、誦經、受聽者,極樂世界確實隨眾生的心念,想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想在空中他就住在空中,就像我們這個世界空居天人一樣,他居住的宮殿樓閣都在空中。「又彼土聖眾,宮殿隨身」,這句話很重要,你身在哪裡,宮殿就在哪裡,宮殿隨身的。如果你在極樂世界,從我們這個地球上去的,想回來看看,你回來了,你的宮殿也來了。無論你住在地面上,住在空中,你的宮殿都在,都是跟著你的,沒離開的。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交通工具,居住的宮殿就是他的交通工具,想到哪裡它就到哪裡,可以停止在空中不動,也能在空中任意飛行。「故知其國宮殿有居空者」,這個空是空中,宮殿在空中,「有在地者」,有在地面,有在空中。「故以夜摩」,是空居天,「忉利」,是地居天,來做比喻。

  「經中《超世希有品》曰:但因順餘方俗」,餘方,極樂世界以外的諸佛剎土。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佛為我們介紹,順餘方俗,在我們地球上講都是順我們地球上居民的風俗習慣,佛舉的比喻我們能體會到。如果隨順他方世界諸佛剎土的風俗來說,我們聽不懂。這就是佛應以什麼身說法,示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些什麼法,一定適合他的程度,適合他現前的需要,這樣才契機契理。經中「超世希有品」裡頭說「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故知天人與天皆是順俗之說」。這是大經上所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有感,佛菩薩自然有應。感的人有有心、有無心,有心、無心都能起感的作用。佛與法身菩薩的應,確實沒有心,這個一定要知道。佛與法身菩薩完全稱性,自性是無比的靈敏,極其微細的感他都知道,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自性能夠清清楚楚接收到。收到這個感,他自然就有應,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就是有感的眾生,佛菩薩有應,絲毫不爽,沒有一次錯誤。這是性德,性德的確是第一德,經中稱之為第一義諦,就這個意思。極其微細的念頭,我們自己還沒有發覺,佛菩薩統統知道了,也可以說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巨大而沒有邊際的感應體。經中所說的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國界莊嚴清淨我們就學到此地。

  現在請看底下這一科,「正報莊嚴」。國土是依報,這介紹過了,現在再給我們介紹正報。正報,先介紹主,主是阿彌陀佛,我們要認識他,經文分四小段。這一品:

  【光明遍照第十二】

  依報是國界嚴淨,正報是光明遍照。我們看註解,前面第十一品「國界嚴淨品,顯依報莊嚴」,依是生活環境,學習的環境。「今第十二與十三兩品,顯正報莊嚴」,正報是人,依報是環境,物質環境。「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壽命無量,是豎窮三際。」先給我們介紹的是「光明遍照」。佛的身,佛的法身,法身沒有形相,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在哪裡?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它是一片光明,在淨宗稱它為常寂光。常寂光可以稱人,也可以稱環境,人跟環境全是常寂光,說常寂光土可以,說常寂光的身也可以,心土是一不是二,在常寂光就被光明統一了,一片光明,所以叫遍照。

  「本品讚揚彌陀光明,首讚彌陀光明之獨勝」。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獨勝是對諸佛說的。大乘經上常說「佛佛道同」,佛法平等,沒有獨勝的,但是阿彌陀佛很特別,他確實有獨勝,就是一切諸佛不能跟他相比的。這是什麼原因?諸佛菩薩在因地發心,每個人都發了「眾生無邊誓願度」,沒有一個人不發心。這個心是不是兌現?那就各個不同,有人兌現得少,有人兌現得多。我們用百分比來說,有人兌現幾分,有人兌現十幾分,有人兌現幾十分,都沒有圓滿。為什麼?境緣不相同。唯獨阿彌陀佛是圓滿兌現,一個不漏,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都讀過。光明獨勝,無處不照,無時不照,阿彌陀佛有這個願,願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稱讚他的名號,一切諸佛如來都歡喜、都讚歎,都不辜負他,為他宣揚。為什麼?一切諸佛度眾生的願是相同的,巴不得眾生趕快成佛,現在就成佛,這是佛心。佛雖然有心,眾生得有緣,眾生沒有緣不行。眾生的心願跟佛的心願不一樣,眾生留戀世間,你說得再好,他也捨不得離開此地,他黏在這個境緣之中,這個境緣的力量很大。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這三個,說心,那個心是自性,自性本具的功德不可思議,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眾生的業力也不可思議,力量幾乎是相等的。我們修行,把我們的業力遠離這個世間,也就是要把這個世間全都放下,跟阿彌陀佛的威神結合在一起,這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一切諸佛剎土,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我們有懷疑,懷疑障礙我們往生。懷疑的人還很用功,像賭博一樣,萬一是真的,那我不就賭贏了嗎?要是假的就算了。他抱著這種心態,賭博的心態,他也往生了,生到極樂世界邊地疑城。也不錯,那也不退轉。邊地疑城裡面最多五百年,五百年是我們世間的五百年,這麼長的時間之後,他會回心向善,他相信了,不懷疑了。不懷疑就入品,三輩九品下下品它也是一品,那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是假的。這是首先讚歎阿彌陀佛光明獨勝。第二段,「次顯光明之因勝」。這個要知道,佛光是果報,因是什麼?為什麼會有?「三、顯十二光之勝名」,無量光歸納為十二,教授學習就方便。末後一段,「顯光明妙用之殊勝」。這個光明利益一切眾生。

  請看經文,這第一段,「顯光獨勝」,這個裡頭分兩小段。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佛的威神光明遍照十方。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此品乃彌陀第十三」,四十八願第十三,「光明無量願,與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之成就」,觸是接觸,你見到佛光,你感受到佛光照你,這就是觸光安樂。「第十三願曰:光明無量,絕勝諸佛」,這願文裡頭有這一句。「此願成就,故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個原因就是我剛才提醒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是法藏比丘,他發的願是圓滿的、是究竟的。這怎麼說?他圓滿兌現了,究竟成就了。一般人也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沒有盡心盡力,只有阿彌陀佛是全心全意,別的菩薩、別的佛做到百分之九十,不錯了,總還有一些欠缺,不是真正究竟圓滿。真正究竟圓滿就只有阿彌陀佛一人,所以諸佛讚歎他。這是慈悲心特切,對於一切在六道輪迴的眾生,佛生了真正的憐憫心,而且有真正的智慧、巧妙的方法幫助你一生成就,這是阿彌陀佛。

  諸佛的剎土,佛與眾生業力所感的。佛的業力是清淨的,心現。眾生的業力有染淨、有善惡,所以有十法界。十法界是染淨,四聖法界是淨土,六道是穢土,就是染淨。穢土,六道裡面有善惡,六道有三善道、有三惡道,眾生業力所感,這麼變現來的。佛力雖然慈悲加持,我們自己的業力能量非常強大,如不跟佛力結合,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要跟佛法結合,融成一片,這叫學佛。確確實實可以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怎樣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很多人都想,有沒有得到?有,得到的少分,可能得到的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什麼原因?心不相應。佛用的是什麼心?清淨、平等、正覺。我們的心是染污、是不平,這個就不相應。這是大事,寫在經題上,經題是這一部經的總綱領。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德,清淨、平等、覺是因行,有清淨平等覺的因,就能夠感大乘無量壽莊嚴之果,因果絲毫不爽。我們沒有把這個搞清楚,沒有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所以學佛怎麼學都不得力,古人所謂「隔靴搔癢」,搔不到癢處。我們要怎樣把我們修學這些障礙解除,讓我們容易契入?淨宗的契入就是往生淨土。功夫與經上講的因行有多少分的相應,就是清淨平等覺,相應愈多,品位愈高,這就是極樂世界的四土三輩九品之由來。

  我們看下面註解,「至於佛果平等,光明何異?」這個問得好,成佛是平等的,佛佛道同是沒錯,為什麼光明不一樣?「望西師答曰」,這是日本淨宗的祖師,「常同常別」,他答得妙。「諸佛妙德,內證雖同,本願別故,光有勝劣」,這個說得很好,說得很清楚。明心見性,性德是圓滿的,你既然見性,你全都得到,你跟一切諸佛沒有兩樣,叫內證雖同。可是在沒有成佛之前,你發的願不一樣,同樣的願,願力有淺深廣狹不一樣。唯有阿彌陀佛,他的願真正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大願。他的願不是空願,他做到了,在成就極樂世界之前,他用了五大劫的時間(經上沒有說中劫小劫,就是大劫),五大劫這麼長的時間,到十方諸佛剎土去考察,佛門裡叫參學,現在人叫考察,叫調研,調查研究,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極樂世界這麼來的。一切諸佛成佛沒有這個經歷,沒有這麼做過,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他五劫考察的結論、五劫調研的總報告,極樂世界就是從這個願力變現出來的。

  這個世界沒有人設計,沒有人畫圖,沒有人施工,不是有為法,它是自性自然變現出來的。自性有這個能力嗎?能夠自然變現嗎?那我請問一句,你有沒有作過夢?你在作夢的時候,夢中有很多境界,有沒有高樓大廈?有沒有山河大地?有沒有很多人物在活動?有。從哪來的?是誰造的?夢中高樓大廈什麼人造的?沒有人造,為什麼會自然變現出來?夢中境界可以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古人講那是一場夢,「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一場夢。古人的夢是慢慢來,現在人發明了科學技術,加速度在造業,步調快了,是不是好事?未必是好事。慢慢來,是個平安、平穩的道路,不會出亂子。速度太快,怕出軌,風險大。高速公路是快捷,容易出車禍,一步一步走,不會出車禍,穩當。

  所以科技帶來的文明是福是禍,很多人在研究這樁事情,是利還是害,是福還是禍,真正要認清楚。湯恩比博士對這個事情,他認為,人性的教育要趕緊追上科技,科技對人類才真正是福;如果人性教育趕不上科技,科技帶給人類可能是災難,而且將來是一種慘不忍睹的災難。這個事情已經慢慢在醞釀,漸漸在形成,不能不留意。我們在這個時代,實在這個話是湯恩比博士首先提出來的,那是在上個世紀一九七0年代,也就是五十年前,告訴我們,「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兩樣東西都在中國,都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這兩家的東西都是主張緩慢,不主張太快。這兩家都是人性的教育。

  孔孟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教人什麼?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十二個字完全包括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都能做到,這就是中國標準的聖賢。十二個字都做到,都能夠拿到九十分以上,聖人;能夠拿到七十分以上,賢人;能夠拿到五十分以上的,君子。聖賢君子,科技在他們會用得很好,會給大家帶來幸福,不會有問題。如果人性的教育趕不上科技,麻煩就大了,給人類、給地球真的帶來大災難。這個災難是什麼?核武、生化的戰爭。他在五十年前就在那裡喊,希望這些大國停止製造核武,停止發展核武,沒人聽。擁有核武的國家繼續還在造,希望科技往上提升,核武的威力更大,沒有核武的國家想造。這個念頭不好,最好的念頭是停止,已經製造的停止,沒有製造的不造,不走這個路子。唐太宗的碟片我看過,最後他說懺悔的話,當年奪取政權用武力,錯誤的。他是用武力得到政權,殺人太多,死了以後墮無間地獄,錯了!告訴我們,文化、佛法能夠治國平天下,用這個方法得到政權是溫和的,不造這種罪業。後悔莫及,那個時候不知道,要知道,決定不會用戰爭這個手段。

  大乘佛法用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大慈大悲,教人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四攝、十願,這是多麼好,這是諸佛剎土裡面的方法。極樂世界的方法就更妙,真正是妙不可言,你看它用的是光明遍照。光明遍照真正的用意在哪裡?接引眾生,這一照,對於所有一切眾生的根機,阿彌陀佛全曉得。你的心善、言善,造作是身善,你有三善,佛來接引你;你不善,佛以善巧方便幫助你斷惡向善,幫助你破迷開悟。用佛法可以得天下,用佛法可以治國家。中國古時候,特別是最近的三朝,元明清這個三朝,這些帝王都用儒釋道來治國。蒙古《大藏經》序文裡頭有記載,他們用儒治國,《群書治要》;用佛教民,怎麼樣教老百姓、教人民,用佛;用道祭祖宗、祭天地,祭山川這些神明,這包括祭祖宗,他全用上了。做得最好、最完備的是清朝的初年,太平盛世,一百五十多年。在中國歷史上過去沒有,有太平盛世,沒有這麼長久。清朝你看看,康熙六十一年,雍正、乾隆,嘉慶前面一段,合起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那個時候中國的國力是世界第一,沒有人能夠相比的,真正是世界第一大國。清朝最盛的領土,西伯利亞是中國的,西面的領土到裡海。現在我們的領土,跟清朝最盛的時候相比,失掉了一半。所以我們應當向阿彌陀佛學習,發願要發真願,要發大願,至少我們也跟阿彌陀佛平等願,我們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真弟子,將來繼承阿彌陀佛的事業。

  「此正經中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之意」。我們這個經前面讀過,這一句說得好,一切諸佛成道了,成道之後,是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所以佛國土有差別,佛度化眾生的緣也有差別。『恆沙』,「指印度恆河之沙」。恆河的沙很細、很多,用它來做比喻。『四維』,「東西南北四方」,四方有四角,維是角,就是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就八方。八方再加上下,就是十方。《華嚴經》上用十代表圓滿,就這個意思,十是四方四維上下。『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方恆沙佛剎,西方恆沙佛剎,乃至四維上下,就是十方,十方恆沙佛剎,沒有一個漏掉的,圓滿普照,這光明遍照。

  再看下面這一段,「光中極尊」。

  【若化頂上圓光。】

  佛頭頂有圓光,佛的身體也有光明,圓光可以放大。

  【或一二三四由旬。】

  由旬是古印度長度的單位。

  【或百千萬億由旬。】

  這是說彌陀光明跟諸佛不一樣。

  【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這個諸佛就不能比。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頂上圓光』,「佛有頂光與身光」,這個地方是講的頂光。『由旬』,「乃印度表示距離之單位」。古時候帝王一天行軍的里數,叫一由旬。或者說是四十里,或者講是三十里,距離有很多種說法,這個我們能夠理解。佛陀在世,印度這個地區沒有統一,都是部落,跟中國周朝時候一樣。歷史上記載,周朝那個時代中原的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跟長江流域,範圍並不大。這個地區多少個國家?八百,這諸侯國,八百諸侯,每個小國都是獨立的,都是主權獨立的。周天子是大家共同尊稱他的,周沒有統轄的權,而是周的政治辦得好。周多大?歷史上記載周的國土一百里,他那國就這麼大,一百里。商湯,七十里。文武,周文王、周武王那個時代是一百里。所有的這些諸侯國都尊重他,因為他的政治辦得好,都向他學習,所以他是一切侯國的精神的領袖,並沒有統一,沒有隸屬的關係。每一個國家有它自己長度,一里,這個國家,像現在我們講公里,一公里是一千公尺。中國華里,一公里是兩華里。你看,我們中國的里跟歐洲的長度就不一樣。所以在印度當時,有些國家一由旬四十里,有些國家一由旬三十里,不一定,沒有統一。中國統一,秦始皇才統一,度量衡統一了。

  「又《維摩經》肇公註」,是僧肇大師,他的《維摩經》註解裡頭說,「由旬,天竺里數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這是在那個時候很普通的說法。「以上差異,蓋由中印兩國從古至今度量衡單位常有變化,且行軍一日之里程本非恆量」,不是固定的,行軍,有的時候走得遠一點,有時候走得近一點。中日戰爭時候,我們是學生,學生跟軍隊一樣,也常常行軍,一天走得少的,華里六十里,六十里就是三十公里;一天走最長的一百二十里,一百二十里是六十公里。天沒有亮就開始走,走到晚上天黑,一百二十里,每天都走,長短沒有一定。「從一由旬至百千佛剎,表諸佛光明所照之遠近,以為對比」。諸佛光明跟他前世行願有關係。「唯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顯彌陀光明之獨勝,以證彌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這是這一品經內容的第一段,首先說出來,顯示阿彌陀佛殊勝。為什麼?所謂佛佛道同,為什麼阿彌陀佛特殊?下面這一段把原因說出來了。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這話說得很好。佛佛雖然道同,道雖然同,是沒有問題,可是每一個人在因地上修行不一樣,發心不一樣,所以成佛之後,所現出來的依正莊嚴那就是大同小異,就有差別,不是完全相同的。我們看念老註解,「次」,這第二段,「正顯彌陀獨勝之因」。前面說阿彌陀佛光明遍照,超踰十方,超踰什麼?超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上品云清淨莊嚴超踰十方」,是講的依報,極樂世界的環境,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它相比。「今品又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下復云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底下一段經文就有了。「於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別者,蓋由於前世求道之本願不同」。我們剛才說了,縱然是同發四弘誓願,每個人四弘誓願的修行功夫、境界不相同。「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是不是真的做到?這個人我喜歡他,我要度他,那個人我討厭他,我才不度他,那眾生就開除一個了,所以不一樣,有人心量大,有人心量不大。斷煩惱,有人把煩惱斷乾淨,有人斷了一半他就不再斷。學法門亦如是,有人學一些覺得很滿意,有人再深入。所以成佛道也不平等,就這個道理。看四弘誓願你兌現了多少,這個與心量、與毅力、與忍耐、與精進有大關係,成佛之後這個差別就出現,理上講是完全相同,事上顯出來不一樣。

  「彌陀第十三大願」,有這麼一段經文,「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這個是法藏比丘在因地上發的大願,他發的大願都兌現了,這一點了不起,圓滿的兌現。所以我們對四十八願要真正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我們得利益。如果有絲毫懷疑夾雜在裡面,對我們的傷害就很大,怕的是什麼?臨命終時不能往生。決定不能懷疑,決定相信釋迦牟尼佛沒有妄語,相信阿彌陀佛願願都究竟圓滿,所以十方諸佛才讚歎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諸佛讚歎,讚歎到極處。我們對釋迦懷疑,就是對諸佛懷疑,也是對阿彌陀佛的懷疑,有這個懷疑,決定不能往生。

  我們看下面,是以「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預計是預先設計,安排。沒有,完全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樁事情,我們冷靜細心觀察思惟,慢慢就明瞭。我們眼前就有許多事,不是計畫,也不是預計的,有的它就成就,有的它就不能成就,是你沒法子預計的。這是什麼?這是因果自然的感應。所以念老末後這一句話講得很清楚,到你成佛的時候,一定是「如其本願而現光明」,你的願心愈大,光明愈大。我們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量大福大」,人為什麼不學著包容別人?能包容別人的人福報大,將來作佛,光明也大。不能包容,心量就小,福報就不大。你在這個地區,你的心能包容這個地區,你在這個地區地位最高,財富最大,就福報最大。你的心量要能包容一個國家,你肯定是國家領導人,在這個國家裡面你的福報最大。你能夠再擴大,包容整個地球,那你就是轉輪聖王,在這個地球上眾生福報不能跟你比。

  阿彌陀佛的心量遍法界虛空界,中國古人所謂「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個把心量說到極處,這個心量是什麼?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目之中沒有惡人,彌陀心中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多大的心量。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眾生?是因為他一時迷惑,本來是佛並沒有失去,只是現在變成一個糊塗佛,如是而已。別人不尊重他,阿彌陀佛尊重他,阿彌陀佛幫助他破迷開悟,回頭是岸,他就是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事業,彌陀不幹別的事業,就是幫助這些迷惑顛倒的佛恢復正常,他就幹這個事情,極樂世界就是他的工作場所。十方世界的眾生由什麼人介紹過去?一切諸佛如來;換句話說,諸佛如來教不了的人都送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在諸佛當中是最優秀的老師,別人教不了的他教得了,他有善巧方便。正像本經所說的,三種真實,他具足了,真實的智慧、真實之際、真實利益,用這三種真實幫助眾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回歸佛位,他本來是佛。所以到極樂世界保證你一生成佛,而且是快速的成佛,這是不可思議。

  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顯光名勝」,光名殊勝。第一段,「諸佛極讚」,讚歎到極處。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有因有果,「因果如一」。日月之光,在我們這個世界是沒有能夠相比的。我們自性的光明,日月不能相比,日月太小了。這裡用了個數字,『千億萬倍』,實際上不止,無法形容,何止千萬億倍。『光中極尊』,這是從智慧上面說的。『佛中之王』,這是從事業上講的。每一尊佛,他有他的教區,像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的教區是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有多大?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是說一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是一個須彌山。須彌山的山腰有四王天,山頂有忉利天,再往上面去是在空中,不在地面,有夜摩天,夜摩天上面有兜率天,兜率天上面有化樂天,化樂天上面有他化自在天,這叫欲界。這以下一些眾生都有欲望,不過欲望愈往上去愈淡薄,他有。如果欲沒有了,欲沒有了,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色界有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初禪三天,二禪、三禪都是三天,四禪有九層天,所以色界有十八層天。欲界有六層,無色界有四層,總共二十八層天。這是講一個單位世界,六道輪迴。

  像這樣的單位世界,一千個,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為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稱它作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大千世界有三千個,不是,一個,一個大千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你就曉得,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八十歲他就滅度了,他是不是真的滅度?不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三千大千世界多大?那先要曉得單位世界多大。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單位世界是銀河系,這是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乘一千,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是釋迦牟尼佛教區。我們今天天文學家還沒有看到十億之外,沒出釋迦牟尼佛教區。像這樣的大千世界在太空當中無量無邊,無法計算。一尊佛最小的範圍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有的佛他教區是兩個大千世界,有教區是五個大千世界,還有十幾個大千世界,各個不相同,因地發願不一樣,果地上也就不一樣。

  這樣說起來,阿彌陀佛的教區最大。為什麼?他佛光所照之處,就是他教化達到的地方。他的教區太大,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凡是彌陀佛光所照的就是他的教區。一切諸佛沒有不勸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沒有。怎麼勸法?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講《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佛經》、講《阿彌陀經》,這三部經勸導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不能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無量壽經》不止講一遍,根據我們現在留下來的五種翻譯的本子,把這五種本子對比來看,這些祖師大德們肯定,至少傳到中國來《無量壽經》的梵文原本不是一種,一種翻出來的肯定大同小異,不可能有很大的差異,這個經有很大差別,斷定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講,才會出現這個情形。特別明顯的,願文,現在五種譯本裡頭,有兩種四十八願,有兩種二十四願,還有一種三十六願,這是決定不可能錯誤的,同一個本子怎麼能這樣翻法?斷定是三個不同的本子。《無量壽經》在中國總共十二次翻譯,七種本子失傳,如果這七種本子要是在,那個願的數目可能還有別的出現。所以古大德斷定,世尊講《無量壽經》至少是三次以上,講過三遍以上,因為還有七種本子沒看到。這個三十六願、二十四願、四十八願,這是確定的,多次宣講。附帶講的這就太多了,有一百多種經論,佛講的時候常常勸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我們有理由相信,十方世界所有諸佛如來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苦口婆心,勸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為什麼?這個法門無比殊勝,這個法門沒有障礙,這個法門不靠自力,全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引導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許許多多菩薩、聲聞、緣覺都不敢相信,所以稱為難信之法。誰能相信?佛說得好,唯佛與佛,只有佛跟佛相信,他們知道。等覺以下,好像隔羅見月,晚上看月亮,隔著一層羅紗,這是絲織品,織得非常之精細,看起來好像是透明的,還隔一層。佛、祖師這些話都真正是苦口婆心到極處,善言、好言勸導我們,我們真正能接受,真正能相信,不再懷疑,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必定成佛。

  現在的問題就是我能夠相信到什麼程度,總還有疑問;要是沒有疑問,馬上就放下,就往生了,總還有疑問,這個方法就要靠這部經教。這個會集本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最好的本子,五種原譯本裡面,字字句句不缺,全有,重複的剔掉,不重複的統統具足。再加上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集註,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來註解這個經文。換句話說,我們讀這個經、讀這個註子,就讀了一百九十三種著作。這一百九十三種包括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義,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都涉及到,這個經跟註子裡全都有,你得到的是釋迦圓滿的教法。這個本子太好了,這個本子確確實實能度世尊往後末法九千年眾生皆成佛道。其他的法門不行,要斷煩惱才證菩提。這個不要斷煩惱,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證菩提。我們非常幸運,在這一生當中得人身聞佛法,又遇到這個經本跟註解,這太幸運了。我們上一輩沒有遇到,我們的老師看到這個經本,沒有看到註解,老師往生,這個註解還沒有傳到台灣。所以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真幹。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