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0集)  2013/6/16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九面,第一行:

  「不可思議力者,總指彼佛國土十七種莊嚴功德力,不可得思議也」。這個十七種是講依報,連同正報一共二十九種,這二十九種在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都有。前面學到最後的三種,最後是說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他們有四種莊嚴。第一種是「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第二種,「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往生到極樂世界無比殊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上跟我們說的這四種,就是這個意思。到達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見到佛了,見佛之後就不會離開佛陀,佛陀對我們的教化沒有中斷,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不失正念,一心嚮往薩婆若海,三不退裡頭的念不退。所以他能夠快速證得無上菩提,這是十方剎土裡面所沒有的,極樂世界有。

  彌陀勸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道理就在此地,雖然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但是同時都能夠分身無量無邊。遍法界虛空界諸佛無量無邊,諸佛的剎土無量無邊,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去教化眾生、去禮佛聞法。你看看在極樂世界,不單單是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化,他有能力同時接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這樁事情除了極樂世界之外,再也找不到這個地方。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極樂世界全現前,全都兌現。禮佛、聞法是提升自己,分身教化眾生這是化他,自行化他在極樂世界個個都能做到究竟圓滿,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極樂世界統統兌現。《論》裡頭有一首偈,「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曇鸞法師的註解,「一念一時遍至佛會」。諸佛如來的大會就是講經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舉辦這個法會三百多次,一生當中辦三百多次的大會,歷時四十九年。法會,教學,就是佛的事業。

  我們看第三,「三者、彼於一切世界」,這是說的應化身。每一尊菩薩,這個菩薩是阿彌陀佛大殿上菩薩的化身,應化身。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照就沒有剩下來的,全照到了,遍照法界,一個佛國土都不漏,無餘照諸佛會的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供養也都到了,每一尊佛的地方,他們都去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這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福無量無邊,無有止境,慧亦如是。福慧圓滿怎麼個修法?看看極樂世界的菩薩就明白了。如果不走極樂世界這條路,到什麼時候自己的能力、神通、道力能跟極樂世界菩薩一樣?那必須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決定做不到。這在大乘經上所謂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才有這個能力。我們要曉得,只要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等於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個不是你自己修得的,你自己要修到這個地位,經上都說要修無量劫。不是一生一世能做得到的,也不是十世百世能做得到的,經上常講無量劫,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條成佛的捷徑,光明的大道,就是信願持名。這個法門廣大,無極限的廣大,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在宣揚,都在讚歎,都勉勵大家放下萬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諸佛如來苦口婆心,聽到的人很多,真正相信的人不多,真正依教修行的人就更少了。聽到佛陀宣說這個法門都是跟阿彌陀佛有緣之人,沒有緣這一生遇不到、聽不到,沒有緣分。既然是有緣,緣要成熟,緣成熟了,這一生當中決定生淨土,不會再搞六道輪迴,這根熟的。但是根熟的眾生很稀少,不多。

  早年我們在台中學教,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建了一個台中蓮社,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蓮社做十週年慶,也就是說十週年那個時候我才到台中,見到李老師。台中的佛法非常興旺,台中蓮社的蓮友有二十萬人,這是一般道場很難跟它相比的。老師常常提醒我們(這是六十年前的事情),念佛求生淨土,一萬個念佛人,他是講台中蓮社的蓮友,在他會下的,一萬個人,真正能往生的大概只有三、五個,三個、五個。我們就知道這個法門難信,才會有這種現象。如果大家都相信,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你能不能往生,雖然一般說緣有沒有成熟,這是說客氣話。說不客氣的,你雖然接觸到這個法門,皈依淨宗,對淨宗還是有疑惑,你不能認真修行。

  章嘉大師教我一個標準,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是不是真正相信淨土。真正相信淨土,決定是信願持名,萬緣放下,這個人是真信。絕大多數的,半信半疑,或者是我百分之九十相信,我還有百分之十的疑惑,這個不行。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有一分疑惑,往生不能保證,可能往生,也可能往生不了。怎樣才保證往生?百分之百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這種人決定得生。這樣的人少,太少太少了,現在是一萬人當中難得一個。那怎麼辦?要多看看釋迦如來給我們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介紹書。這個說明書、介紹書就是《無量壽經》,一定要多聽,一定要多看。看到什麼時候?看到完全沒有疑惑,就可以不看,可以不要聽。還有百分之一的疑惑,你就不能離開經本,經本說得詳細。我們雖然看、雖然聽,有遺漏,不完整,才會出現這個現象。如果我們真的明白,真搞清楚,這個現象不會存在,你會死心塌地,對這個世間一切全放下。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七情五欲,乃至於一切佛法都放下。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也放下,專修淨土,專持佛號。淨土法門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更簡單,阿彌陀佛。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身禮敬阿彌陀佛,叫三業恭敬,這叫專修。這樣的人決定得生,萬修萬人去。

  章嘉大師這個檢驗的標準,我感到是末法時期第一樁大事,常常用這個標準來檢驗自己合不合格,不合格就沒有把握。但是不合格,這是有業障、有障礙,自己的善根福德不足,都有方法彌補。彌補頭一樁事情就是看破,所謂看破就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事實真相這一部經夠了,尤其是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裡面引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參考資料來註解這部經書,這部經並不長。所以這個經的註解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的濃縮本,《無量壽經》註解展開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

  這個工作古人曾經做過,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他做過。我相信他深深感觸,《大藏經》的分量太大,有幾個人一生能夠把它看一遍?不能了解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你對於佛法了解得不圓滿,有欠缺。那怎麼辦?他用了不少年的時間,把《大藏經》仔細看一遍,重要的東西節錄出來,就像《群書治要》一樣,編成一本書,叫《宗鏡錄》,一百卷。那是《大藏經》的濃縮,每一部經重要的經文都節錄在裡頭,讀這一部書就等於全部《大藏經》就讀盡了。永明延壽,禪宗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又回過頭來專修淨土,成為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他的道場在浙江杭州。再精簡,那就是這一部,這一部又是《宗鏡錄》的濃縮。《宗鏡錄》一百卷,也不容易受持。這一部經好,念老用了六年時間完成集註,又用了幾年的時間把這個集註細心的修訂增廣,成為這個定本,我們現在所學習的。一定要在這部經上下功夫,經,《無量壽經》,至少要念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註解,至少要看三十遍,從頭到尾一遍一遍的看,看三十遍。你能下這個功夫,你對淨宗明白了,你對於這個世界也明白了,你決定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把這個世界放下。這個願心一現前,就是決定往生。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執持名號功夫的深淺,這個話說得好。印光老法師對蕅益大師這幾句話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說出「即使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樣的讚歎,讚歎到極處,讚歎到究竟。蕅益大師句句是實話,印光大師亦如是,句句是真言,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之後要理解,明白之後要依教修行。怎麼修?就是「放下萬緣,一心專念」,八個字。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也是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說得更明顯,說得更簡單,放下萬緣,一心專念,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等於成佛。

  在極樂世界,這四種是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在極樂世界修學的狀況。這些菩薩他們的身體沒有離開極樂世界,永遠在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身旁。有人會懷疑,我們遇到過,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不是說像地球上七十億人,那個地方的人口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這麼多的人,我們怎麼能親近到阿彌陀佛?好像阿彌陀佛就一個人,我們這麼多人,我們如何能親近阿彌陀佛?就懷疑,恐怕我們沒有機會見到阿彌陀佛。這都是不明白事實真相,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威神。阿彌陀佛有能力應一切大眾的心願,應化無量無邊身,每個人身旁阿彌陀佛都在,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在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感覺到阿彌陀佛天天為我說法,天天伴著我,沒有一時一刻離開我,所以成就那麼快。同時他又能分身無量無邊,到一切諸佛剎土去參學,他有這種能力,就是同時又接受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教誨,福慧雙修。

  那個地方修一天的福慧,在我們這個世間無量劫都修不出來,所以他成佛快。照一般時間上來說,生到實報莊嚴土,在極樂世界也是的,同居土提升到方便土,方便土提升到實報土,在實報土,一般說來,菩薩要破無始無明的習氣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換句話說,明心見性之後還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你才能成為妙覺如來。極樂世界要不要這麼長?在我們想像當中它不需要,它會大幅度的縮短。為什麼?如果沒有這樁事情,十方世界的等覺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到極樂世界去毫無意義,他們那麼喜歡到極樂世界去參學,一定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極樂世界是個非凡的世界,與一切諸佛剎土完全不同的世界,三大阿僧祇劫斷無明習氣,在極樂世界一定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很快就斷了。所以這些諸佛剎土裡面八地以上、等覺菩薩,沒有一個不歡喜到極樂世界去參學,道理在此地。我們把這些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你的心自然就發出來。心發不出來,沒搞清楚,以為這個世界很好玩,極樂世界沒有去過,很陌生,不想去,所以心發不起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無量壽經》念一千遍,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念三十遍,你的心就發出來了。如果還發不出來,再念一千遍,再念三百遍,你的心一定會發出來。

  「彼應化身」,這個彼是菩薩,不是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生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不是到那裡學了很久,不是的,只要生到就有這個能力。能力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來的。你看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是說容易;第十九願,發菩提心;第二十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八地以上,廣義來說,圓教初住以上。我們照曇鸞法師註解的《往生論》上來看,他說得清淨心,真正得清淨心是八地以上。我們一般講得清淨心不是說八地,說最低的,阿羅漢,阿羅漢、辟支佛得清淨心,三賢的菩薩得平等心,再向上提升就是明心見性,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是一般的講法。極樂世界不一樣,非常特殊,清淨平等是八地以上。所以這些菩薩們不前不後,是一時,沒有前後。也就是說在極樂世界沒有時間的觀念,時間是假的;沒有空間的障礙,無有空間的障礙,就是沒有遠近。說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現前,沒有距離,就是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我們這個世界有空間、有時間,極樂世界沒有。

  十方三世總是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同時到達就是遍至。一念就到達,親近一切諸佛不難,供佛是修福,供養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福慧圓滿。又能夠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十方世界無量劫來都有有緣的眾生,到那裡去自然認識,自然明瞭。「種種方便,修行所作」,這是自己的提升。「滅除一切眾生苦」,這是教化眾生的成就,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有一首偈,說「無垢莊嚴光」,無垢是清淨的,清淨莊嚴的光,「一念及一時」,一時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時,「普照諸佛會」,這是上求,「利益諸群生」,這是下化。曇鸞法師的註解在括弧裡頭,「一念一時遍至佛會利益群生莊嚴」。

  「三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就是個個照到,沒有一個漏掉的,一念一時,有這樣的能力。「無餘廣大無量供養」,你看他修敬,對佛,對菩薩,對一切大眾,以平等心、恭敬心、清淨心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偈子裡面說,「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這兩句是說供養佛事的,「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括弧裡頭,曇鸞法師給我們的註解說,「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對佛、對老師尊敬讚歎供養。佛法是師道,什麼樣的心態能夠得到佛法?這裡教給我們供養、恭敬、讚歎,用這樣的心態你才能夠得到佛法。我們現在學佛多少年得不到,真的沒有得到,想想學佛跟沒有學佛之前有沒有兩樣?沒有兩樣,完全沒有得到。這什麼原因?沒有恭敬心。雖然禮拜磕頭,一天磕一千個大頭,沒有恭敬心,沒有讚歎,還有批評。這樣的心態,諸佛如來親自教他,他也得不到。為什麼?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要想真正得多少,要問自己,不要問別人,根本不在外面,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所以好的老師教學生,他對每個學生能領悟多少、得到多少心裡清清楚楚。老師一音而說法,這班上同學大家都在,都在一起上課,沒有特別教導,每個學生所得到的不一樣。

  前天我們參觀一個學校,遇到學校裡上音樂課,你看二十多個同學圍繞在一張長桌子上,老師用的是手風琴。手風琴現在是古董,很少看見。我看他們教室裡有三台手風琴,有三台,老師用一台,另外放在桌子上有兩台。現在一般學校用鋼琴,沒有用這個東西的。這什麼時候?我們跟日本人打仗的時候,抗戰期間學校裡音樂教室用風琴,沒有鋼琴。但是我們學校用的什麼?是用腳踏板的,不是用手拉的。它這個是用手拉的,手拉的更方便。腳踏的,像一張小桌子一樣,擺在地上的。所以我看到學校的設備,就想起我們在抗戰期間就是這個樣子的,彷彿回到七十年前。他們的教室,建築是適合這個地方的需要,因為這個地方沒有春夏秋冬,只有一季,長夏。所以它只有雨季跟乾季,只有兩個季節。所以教室對面開窗,窗口很大,通風,空氣好,這個教室的設計是特別適合於這個地區的。學生非常樸實,整齊、乾淨,有秩序,不亂,這是我們看到的好處。學生言行舉止有禮貌,對待這些訪客來看的時候,都是滿面笑容,能夠看到這些學生生活很快樂。老師教得挺認真,負責、盡職。這是讓我們感觸到的。

  我們聽老師的報告,知道他們這裡有胎教。胎教,雖然不像中國古書裡面所記載的,太任懷孕文王的時候,「目不視惡色」,不好看的東西眼睛不看;「耳不聽淫聲」,不應該聽到的音聲不聽;「口不出傲言」,言語柔和不傲慢。這就是母親懷孕他的時候,這十個月當中非常謹慎小心,身口意要清淨,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三業清淨。這個小孩稟受的是母親的正氣,胎教,生出來之後這個小孩端莊,端正莊嚴,很好教。要繼續幫助他三年,三年當中,就是一千天,不能讓小孩看的不要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母親把這個關。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善的。這一千天善根就種下去了。

  所以中國古時候有句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三歲培養的根培養得好,他八十歲都不會改變。他將來遇到不善的,他不接觸,他養成這個習氣,善良的他接觸,不善的他不接觸。他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他有這個能力,這是母親的工作,母親把這個基礎幫他培養出來。以後再往上提升,建築高樓大廈基礎厚,它不會出問題,不會倒塌的。這個基礎是聖賢的基礎,是作佛作菩薩的基礎,你看它多厚。能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在這個世間當然是好人,這個人不可能作惡,不可能有不善的行為,不可能,這些是母親給他的。斯里蘭卡做母親的人還都懂得這個道理,她們在懷孕期間念佛、誦經、拜佛,求胎兒得到佛菩薩的保佑,這也是胎教。我們細心去觀察,她比文王的母親還要高明,文王的母親沒有得到三寶加持。這就是學佛跟不學佛的不一樣,不學佛的能達到聖賢,學佛的人能達到佛菩薩。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地方的民風純樸,人厚道、老實,生活水平不高,但是人的生活快樂,快樂就是幸福的人生。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生活得不快樂,這樣的人很多。他這一生的財富,死了以後一文帶不去,來生非常渺茫。一生的福報享盡了,那看他這一生造的業,業報身。這一生所享受的財富,過去生中造的,來生是怎麼個狀況,那是今生造的。古人說得很清楚,四十歲,四十歲以前的福報,全是過去生的;四十歲以後的,這一生所造的起作用。如果只懂得享福,不知道造福,福報很容易享盡,享盡了怎麼辦?古今中外這個例子太多了,中年發福、事業輝煌的成就,晚年公司倒閉、負債了,很多。這就是過去生中修的福報,這一生沒有在這個基礎上把它發揚光大,他不懂這個道理,他只曉得享福,作威作福,福報很快享掉。享掉,這一生沒有修,所以晚年的生活就很艱難,甚至於壽命都折了,五、六十歲就走了,很多很多。五、六十歲走的,在我們想,他還有壽命,他那個壽命是虧折了,他不應該那麼早走。真正知道積德修福的人,壽命縱然短,會延長。《了凡四訓》裡頭講得很明白,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他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一年,這是修福積德所致的。這些例子全都在眼前,只要我們冷靜細心觀察,你統統看得到。三世因果不離當下,諸佛菩薩也都在面前。

  所以供養、恭敬、讚歎,後頭這句偈子很好,「無有分別心」。修福不著相,這是功德;如果著相,是福德。在中國古代,在佛門裡修福最大的,梁武帝。替佛教確實做了很多事情,建立道場就四百八十個,幫助學佛的人出家,成為沙彌、成為比丘十幾萬人。他著相,所以是福德不是功德。達摩祖師那個時候到中國來,跟梁武帝見了面,梁武帝誇耀他自己為佛教做這麼多好事,向達摩祖師求一個印證,我做這麼多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告訴他,「並無功德」。這一句話把他說惱火了,馬上下令送客,把他送走了,也不問青紅皂白。這是梁武帝修養上差了一點,應該要問,繼續問,為什麼沒有功德?要問,不問就把人送走了。可是走了之後也後悔,應該要問一問,怎麼沒有問就把他送走。那時就是傲慢心太重,沒有冷靜想一想,馬上就送客。要讓他講,講清楚、講明白,再送客不遲,你看這修養上就差這一層。我們要記住,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形,怎麼辦?火冒三丈,非常不高興,尤其在這個地位上是一國的國君,這個和尚太放肆。應當要向他請教,為什麼沒有功德?你有分別、有執著,變成人天福報,功德變成福德。你的果報太大了,大福報,一定是享天福,你現在是人間王,將來你會做天王,這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做了之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地清淨,若無其事,這個力量幫助你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那叫功德。功德跟福德有差別的,事是一樣的,念頭不一樣。所以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難,脾氣一發,叫火燒功德林,把你所修的功德全燒光了。所以要問功德之事,那要問你幾時沒發脾氣,發脾氣之前的統燒光了,從你沒有發脾氣這天算起。如果早晨發了一頓脾氣,你功德全沒有了。臨命終時最後這一發脾氣,一生的功德完了。

  所以為什麼送終佛門那麼重視,一定讓這個人安詳的走。八小時不要碰,他睡的那個床都不可以碰它,通過它那裡,要離開床一段距離,不要碰它,怕碰它,他感覺到不舒服、難過,他就會發脾氣,那功德就完了。這是古人很細心,想得很周到。他在生病的期間,不要讓他發脾氣,樣樣順從,讓他歡喜,他要的東西都給他,一切要滿他自己的心願,這樣就好。斷氣之後,至少八個小時,才給他換衣服,才幫助他;最好是十二個小時,這是安全。八小時神識離開了,他真的沒有知覺,但是有人八小時還沒離開,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最好。韓館長走的時候,我們給她保持十四個小時。這個都是要有這些常識,要真正知道利害,怎樣去保護他。

  臨終有人來擾亂都叫做魔障,他讓你生煩惱,那就是魔。這個魔障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兒女、自己的親戚,一看到這個樣子,慟哭大聲,又叫又鬧,這亡者聽了心裡難過,動了感情,極樂世界就去不了,一生所修的功德全變成福德。這就叫,諺語上一句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家裡親戚、兒女都是冤家,到臨終的時候來找你麻煩,扯你腿,不讓你走,把你的功德都變成福德。這些事情不學佛真搞不清楚,搞清楚才知道防範。《飭終須知》,古人編的,亡者臨命終的時候,他是學佛的,最好是讓佛友來幫助他,家親眷屬、兒子、孫子統統離開。等到他什麼?他斷氣八小時、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之後再見面,你要哭哭啼啼的,沒關係,他走了,他已經離開了。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無分別心重要!「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

  最後一條,「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這些地方多。為什麼沒有三寶?這個地方的人不敬三寶、不信三寶,這就是無三寶處。這個地方的人很苦,縱然在物質方面他們能滿足,但是精神痛苦,有疑慮。年歲老的人怕孤單、怕孤獨,這老人很害怕的,沒有人照顧,兒女都不照顧。這種情形在今天的世界許許多多地方都能看到。什麼原因?沒有教過,從小就沒有教孝敬,他不知道孝敬,他從小長大也沒有看到過孝敬的例子。所以他不知道孝敬是什麼,不知道孝敬是人應該要做的,他認為沒有孝敬是正常的,有孝敬的他認為那是奇怪的人,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無三寶處的人特別苦,不知道輪迴是什麼事情,對輪迴很恐怖。輪迴是自己意念變現出來的,它不是自然現象,自然現象裡頭沒有輪迴,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變現出來的。

  佛教我們脫離輪迴,放下分別、執著,輪迴就沒有了。真能放下的人,在佛法裡,小乘證阿羅漢,大乘七信位的菩薩,他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一場惡夢,他醒過來了,醒過來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穢土。他看到的是淨土,看到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人都沒有執著,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沒有人天,沒有羅剎,沒有修羅,沒有三惡道。這個世界還不是真的,還是念頭變現出來的,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世界又不見了,還是一場夢。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說得好,真的是夢幻泡影。既然是夢幻泡影就不應該放在心上,就不應該對著它生起喜怒哀樂,假的!我們一般人講動感情,動感情是假的,境界是假的,動感情也是假的。在這個境界裡頭見景生情,這個境界相把你的感情引出來,感情是煩惱,它把你煩惱引出來了,你自己沒有感覺到,你完全隨著境界轉,這叫迷。

  覺悟了就不動,覺悟,曉得這是假的。覺悟了,一定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六根對一切境界如如不動是定,自性本定;了了分明是慧,有智慧,智慧看得透徹、看得清楚,能解決一切問題。如果情沒有斷,就是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斷,會跟境界同時生起來,這叫情執。情執起的作用叫造業。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都是麻煩。佛教菩薩不要造業,不要造業那怎麼做?見色聞聲清清楚楚,要學如如不動,立刻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那個心被外面境界影響了,立刻想到《金剛經》上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就平了。念佛的人要提起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把念頭轉過來,這叫修行,這叫真功夫,這叫真智慧、真利益。不被外面境界所轉,你才能轉境界;被境界所轉,你就轉不了境界。

  「無三寶處」,知道沒有三寶的地方人可憐,菩薩要住持莊嚴三寶功德,這是大慈大悲。人家不相信,人家說你迷信,你在這個地方要用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去引導他們,他們信什麼你就去演什麼,跟演戲一樣,表演。他信科學,你就演科學;信哲學,你就演哲學;他信財富,你就演財富,演給他看,慢慢他對你就生起信心,他對你熟悉,跟你往來,什麼話都談。譬如發財,大家都追求,都相信這個,你發了大財,他向你請教,你怎麼發財的?佛就會告訴他,布施,財布施就發財。一點都不假,而且愈施愈多,財這麼發起來的。中國內地供財神跟外頭不一樣,台灣供財神供關公,關公與發財毫不相關,關公講義氣,發揚他的大義、忠義,這是對的,他跟發財不相干。中國大陸供財神供范蠡、供西施,這夫妻兩個人,他們是模範商人。真的幫助勾踐復興國家,這個是不容易事情,創業容易,復興真難,歷史上找不到幾個例子。這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國家被人家滅掉還能復興起來,真了不起。勾踐復興就靠兩個人,范蠡、文種,這兩個人幫助他,讓他忍辱負重,讓夫差對他放心,真正順服了,聽話了。實際上勾踐失敗之後,范蠡跟文種教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你看從頭來起,生聚就是現在講的人口政策,鼓勵大家多生兒女,人多了才興旺,才有辦法復興。鼓勵生育,重視教育,把這些小孩都教好,將來才能復興。這個政策至關重要。看一個家庭有沒有前途,看他家的兒女有沒有教養,有教養肯定有前途。看一個國家亦如是,看它的青少年,青少年要教得好,這個國家沒有不興旺的。

  所以在中國古時候,家跟國沒有不重視培養人才的,決定是把培養人才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擺在第一位,國家也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你看政治上的設施,皇帝下面真正執行辦事的是宰相,宰相就是皇上的大管家,管理這個國家。實際管理的是宰相,他負責任,皇帝有權任命他,做得好讓你做,做得不好換一個。所以皇上有權,宰相有能。宰相在辦事,古時候這個事沒有現在這麼多,沒有現在這麼繁雜,它只有六個部,六個部門就把天下事辦完了。第一個部就是教育部,禮部,禮部的長官叫尚書,尚書就是現在講的部長,管全國教育,在各部裡頭它是第一個部。宰相有事不能上班,國家法律上的規定,由禮部尚書代理,所以禮部是六部裡的第一個部,部長裡頭他最大,他最尊貴。換句話說,這個國家把教育看得很重,一切都是為教育服務,這個國家興旺。家庭亦如是,如果家長在這個家裡頭一切都為小孩子,把小孩子當作第一,培養教育小孩是我們家第一樁大事,這個家怎麼能不興?肯定興旺。

  古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在中國最早是黃帝,到滿清這叫末代,在中國將近五千年,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你看民間民謠裡頭所說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什麼意思?在社會上所有一切行業,教育第一。而搞教育的人很辛苦,一生都伴著小孩、伴著年輕人。這些老師待遇很薄,因為教學,品德清高,沒有談待遇的。教學還談待遇,你沒有資格教學,沒有德行。所以教師生活很清苦,叫窮秀才。誰去幹這個行業?讀書的人,考試不中,考試中了可以做官,他的行業就是做官的,做不了官,那就開一個小私塾,教幾個學生,學生也不過就是二、三十個人。生活來源靠學生家長逢年過節給老師送一點禮,老師沒有待遇的,沒有固定待遇的,所以老師很清苦,叫窮秀才。

  他讀聖賢書,他把名利看得很淡薄,他有愛心、有慈悲心,他明理,全心全力把小孩教好,他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讀書人雖然窮,在各種活動聚會上,上席一定是讀書人坐的,經商有大富,他坐在最下面。士農工商分得很清楚,士是讀書人,他在最上位。這是社會大眾、國家給他精神上的獎勵,物質上他過得很辛苦,精神上他得到安慰。所以他能專心傳道,專心去做學問,有很多有成就的。我們在《四庫》集部裡頭有很多好的著作,都是這些讀書人,沒有考上功名,一生教書,教書研究學問,註釋這些經書留傳給後世。他們對於傳統文化有最大的貢獻,所以這些人值得尊敬。他們安分守己,考不取就算了,不像現在,現在考不取要革命,要造反。那個時候沒有,讀書人哪有造反的念頭?所以都能安分守己,都能生活在古聖先賢經教當中,他以這個為樂趣,他把精神用在這方面,研究一門學問,成為專家學者,得到社會人士的重視,真正想學習要向他們請教。

  所以在無三寶處,他們現身說法,說法真有善巧方便,要掌握著機緣應機施教。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把傳統丟掉兩百年,最重要的要教人什麼?第一堂課無過於恢復民族的自信心。你看都自己不相信自己。中國人為什麼要移民到外國?中國賺的錢為什麼放在外國銀行?這顯示什麼?對中國自己沒有信心,這才真正是危機。相信外國,不相信中國,中國還能夠延續下去嗎?這麻煩可大了。所以在今天教學教什麼?要把傳統文化拿出來,傳統文化要不拿出來,中國人的自信心就完了。我們信什麼?信外國人的,就會被外國同化,這個國家民族就會滅亡。把中國東西拿出來,講清楚,跟外國東西做比較,大家就識貨了,我們不比別人差,我們比別人優秀。

  孫中山先生實在是死得太早,他要多活十年,中國不至於今天這個局面。這個歷史的演變,他在《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四講裡頭說過一段話,他說外國比我們中國強的就一樣東西,機器。機器我們比不上外國人,除這個之外,無論在哪一方面,中國人領導世界,都比不上中國人,統統都應該向中國學習,這是民國初年他在《三民主義》上講的。我們在近代,四十年前,英國人湯恩比說的,他講得很乾脆,「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講的什麼?他在四十年前預料到今天的社會,他看到了,今天社會是個亂世,用什麼方法解決?「用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你看看,人家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有信心,我們中國人自己沒有。今天要救國家、救民族,從哪裡救起?從傳統文化救起,從大家一起來學習孔孟之道、來學習大乘,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我們這個民族才有希望,才不至於滅亡。

  今天我們來到斯里蘭卡,我們看到斯里蘭卡這個狀況,確實它將來很可能成為復興佛教、復興傳統文化的一個基地。我幾個學校看了之後,他們今天處這個時代,跟我在抗戰期間那個時候生活情形完全相同。這個地方這些小朋友如果能夠學習漢字,能夠學習文言文,他們就把中國五千年優良的傳統繼承了,大乘佛法當然可以建立,大乘一定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中國復興難,為什麼?小乘丟掉了,儒跟道也丟掉、不學了,大乘落空了,所以大乘在中國有名無實。這個地方可以把它恢復。所以我向總統建議,建立一個國際佛教大學,希望把全世界佛教所有的宗派都在此地復興。這個社會安定,這個地區、這個國家沒有競爭的觀念,競爭不是好東西。

  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了,每個人都是的,都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現在世界每個國家都在競爭,科技提升,這個國家,總統告訴我,他不希望科學技術快速提升,不希望,他希望的是人性的教育,就是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希望提升。這是好事情。湯恩比博士談過這個問題,科技跟人性教育要能夠平衡,同樣的發展,人可以得到科學技術正面的利益,就是好的這一面。如果科技超越人性教育,他說這不是好事情,而且非常危險,可能會帶給人類的災難。寧願讓人性教育提升,也不可以把科技教育放在人性教育的上面,這湯恩比的話,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所以,無三寶處要發大慈悲心,要以大智慧、大的耐心,不怕吃苦,幫助這些眾生,這些眾生是善良的。「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就是三寶)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實修行」,這就是講經教學,要他們覺悟、明理,了解事實真相,這個教育非常重要。「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這偈子說,我們遇到這個地區沒有佛法,一定要發心往生到這個地區,幹什麼?示現佛法,如同佛住在世間一樣。曇鸞法師的註解,「無三寶處示法莊嚴。」要把三寶在這個地區建立,也就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可以在這個地方落實,在這個地方發展,發揚光大。

  我們看過許多國家地區,斯里蘭卡是非常合適的地方,傳統文化、佛陀教育,乃至於所有的宗教教育,都能在這個地方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宗教教學確確實實能讓我們生起信心,它能化解一切衝突。化解一切衝突最根本的一個理念,就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問題全化解了,這個世界走向安定和諧、幸福圓滿。這個地區的人不富裕,但是生活非常快樂,每一個人,你時時刻刻留意去觀察,滿面笑容。佛法裡面講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我們在這裡看到了。所以到這個地方來,也跟他們一樣生起歡喜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