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四集)  2013/6/12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六頁最後一行:

  科題,「丙二、別明依正莊嚴」,這一科裡頭從十一品到十三品,一共有三品經,專門講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環境、修學的環境。我們在此時此地,讀這一科經文,依正莊嚴,感觸特別深。因為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跟極樂世界對比,真正體現出極樂是真樂,我們這個地方反過來是真苦。這裡面分為兩段,第一段,「丁一、依報莊嚴」。請看經文:

  【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一段,「正明莊嚴」,前面這一小段「總相」。

  【佛語阿難。】

  『語』是告訴阿難。

  【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段」,我們前面念這四句經文,「正明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極樂世界的環境,「是第一國無惡道、第三十九莊嚴無盡等願之成就」。『無量功德,具足莊嚴』,「無量功德」是莊嚴的因,「具足莊嚴」是無量功德的果,把這個因果給我們說出來了。換句話說,我們地球上這些眾生,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人人都能具足莊嚴,這個地球也跟極樂世界一樣具足莊嚴,因果一定是相應的,決定錯不了。極樂世界無量功德是第一願,四十八願第一願,國無惡道。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我們這個世界有。極樂世界沒有,為什麼沒有?沒有造三惡道的因,所以就不可能感三惡道的果報。三惡道的因是貪瞋痴,貪心所感得的是餓鬼道,瞋恚所感得的是地獄道,愚痴所感得的是畜生道。我們看我們這個世界,這裡面的眾生幾個人斷貪瞋痴?

  我們在前面學了很多,貪瞋痴從哪裡斷?貪瞋痴的範圍非常之大,也非常之深,深廣沒有邊際。它也有一個中心點,貪的中心點是親情,也就是貪裡面最嚴重的是親情。親情難分難捨,常常念在心上,不會忘記。念阿彌陀佛有時候會忘掉,叫失念,念頭失掉了;可是親情永遠不會失掉,時時刻刻會想到。世間人稱這個是好事,有情有義。佛法則不以為然,為什麼?這種親情感應的是六道輪迴,沒有這個東西,六道輪迴就沒有。六道輪迴不是真的,親情也不是真的。親情從哪裡生的?從妄心生的,不是從真心,從阿賴耶生的,從末那識生的。末那叫染污意,最嚴重的染污無過於末那。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四種煩惱糾纏在一起,就是末那識。

  末那識第一個是我見。確確實實沒有我。末那的執著,執著什麼?執著這個身。身是什麼?身是阿賴耶相分裡面的一分。整個宇宙,物質現象統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現象統是阿賴耶的見分。我們執著,就是末那執著阿賴耶無盡的相分裡頭一分,這一分就是身體,認為是我身;末那的念頭也是無量無邊,執著裡頭一分是我的心,是我的意識,這意識就是第六識,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把整個阿賴耶的見相兩分忘掉了。阿賴耶的見相兩分譬如大海,這一分好比大海裡的水泡,執著這個水泡是我心、是我身,不知道整個大海是自己,只執著裡面的一點點,在這個裡面起貪心,貪而無厭,麻煩就這麼出來的。這是我見。跟著我見一起來的,我愛,我愛是貪心;我慢,是傲慢,傲慢是瞋恚心;懷疑,懷疑是愚痴心,疑是貪瞋痴的痴。所以這貪瞋痴三毒煩惱跟著我一起來的,什麼時候有我,什麼時候就有貪瞋痴。所以貪瞋痴叫俱生煩惱,當你一念不覺,迷失自性,阿賴耶出現,這就跟你一起來的,叫俱生煩惱,人人都有。貪煩惱的核心就是親情,瞋煩惱的核心是我慢,痴煩惱的核心就是懷疑,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要遠離一切煩惱,才能夠跟法性相應。

  遠離從什麼地方開始?就要從這三樁事情。遠離親情,要學菩薩。親情要照顧到,要用真愛,不要用情愛。用真愛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慈悲。用這個愛心對親情就對了,這是大愛,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是這個心,對自己的親人也用這個心。不能迷,迷了就是煩惱,煩惱所感得的就是六道輪迴。所以我們要學菩薩、學佛,你看佛用愛心,大慈大悲,它跟六道不相應,它裡頭沒有情執,只有真愛,沒有情執,要學這個。辦事,實在講,恩威並施,有時候要發脾氣,一發脾氣事情就辦好、辦妥了。該用恩的時候用恩惠,該用手段的時候,這發脾氣是一種手段,可以用。不能心裡真有瞋恚,那就壞了,那就造業。要怎樣?像舞台表演一樣,表演得很逼真,心裡根本就不放在心上,那假的,按照劇本去演戲,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真的沒有動感情,這是菩薩作略。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不是真的,假的。事情,這個得跟世間眾生在一起才能夠把事情做得圓滿。世間人講的是有情有義,菩薩有真情、有真義,跟他們概念當中的情義不一樣。就是說他們的情義是有分別、有執著;菩薩的情跟義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不造業。菩薩永遠不會造業,所以永遠沒有六道輪迴的果報。他在六道裡面是來表演的,是願力來的,不是業力;我們凡夫是業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地藏經》上講得沒錯,業就有感,業感,業感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自己業力變現的。實際上呢?實際上沒有這個東西。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假的,一場夢而已,真正不可得,這個現象就在當前。彌勒菩薩所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個話說得好!這個話就是說的六道、十法界不可得。在六道、十法界,一定要像法身菩薩一樣,那個心態在十法界完全是利益眾生,是度化眾生,自己心裡確確實實一法不立,清淨平等覺,這是菩薩心,這是真心。要用這個真心行世間事,叫善巧方便,叫隨緣不住。賢首國師所說的隨緣妙用,妙用就是不住、不著。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道,沒有惡道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有貪瞋痴慢的人,沒有這個。它為什麼沒有?那是阿彌陀佛教得好,把人都教好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信、願、持名,這經上講得很清楚。可是經上也給我們透了信息,心淨則佛土淨,這個我們要記住。於是我們就曉得,信願持名是要求我們念到清淨心現前,極樂世界就現前了。清淨心現前不容易,因為清淨心現前是事一心不亂。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做得到的,也就是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東西,這叫成片。成片不是事一心不亂,但是在這個程度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佛來接引的時候,你首先看到佛光,佛光照你,然後在佛光當中看見阿彌陀佛,佛光照你,把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換句話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清淨心,這最低限度。我們經題上清淨心,它現前了,感得的國土才國無惡道。

  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的佛光加持,那個光是佛無量功德,四十八願,你就能契入境界。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裡面第二十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就是加持讓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阿惟越致菩薩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法身菩薩。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實際上四土三輩九品在,每個人的享受跟法身菩薩平等,他們的享受不是最低的,是最高的,也就是同居土、方便土他們的享受跟實報土平等。而且實報土裡面這些法身菩薩跟同居土、方便土天天在一起,時時刻刻在一起,他們當中沒有障礙。也就是說,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你能見到觀音菩薩,能見到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這些熟知的菩薩統統都在。還有無量的法身菩薩,我們現在不知道他的名字,到極樂世界全都認識了,不用介紹的,你見到都能叫得出他的名字。這是具足莊嚴,這一句是總說。

  下面,念老引用《往生論》。引用《往生論》引得很多,很多句子都相同,我們明瞭念老的意思,這些重要的經論讓我們不斷的薰習,你一遍讀下來,全文記不住,這些重要的東西,因為它重複好多遍,你都記住了,這是教學的善巧方便。「三種功德莊嚴。一者、彼佛國土。二者、阿彌陀佛。三者、彼諸菩薩。每一皆具無量功德莊嚴。」是以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為主,也是阿彌陀佛帶頭,把我們宿世今生所修的功德統統引發出來了。我們無始劫以來所修的功德莊嚴用來莊嚴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才有這樣的美好,每一個念佛的人對極樂世界也有貢獻。「具此三種功德莊嚴,故云無量功德、具足莊嚴」。經文上有這兩句話。

  「論又云」,這個論是《往生論》,《往生論》裡頭又說,「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力,今天我們講的能量。「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這句話念老有解釋,我們看念老的解釋,「蓋謂極樂世界一一皆應國人機宜而現」。這個國人是極樂國的人。往生到極樂國,人的機宜不相同,有利根的、有鈍根的,所謂是三輩九品。三輩九品這是根性不一樣,統統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有三輩九品。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應,往生人的感,阿彌陀佛的應。譬如摩尼寶珠,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他這裡舉的比喻,「如泉池德水」,舉這個例子,這是極樂世界到處都有。泉池,池是七寶池,水是八功德水,七寶池裡面水的流注就像泉水一樣,自然向外面噴。「一一隨眾生意」,這個水可以飲,可以飲用,也可以沐浴。水能隨人意,你想水深它就深,你想水淺它就淺,想水溫度熱一點它就會熱一點,想涼一點,它是隨人的意思;隨每個人的意,同在一個池子裡頭,同是這一池子的水,能隨各個眾生的意思,這不可思議。

  「論中」,這一句「如彼摩尼如意寶性者」,這個《論註》裡頭解釋,「借彼摩尼如意寶性,示安樂佛土不可思議性也」。這個就是用摩尼如意寶性做一個比喻,顯示出(安樂佛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性也。性是體性,這個體性能隨一切眾生意。「諸佛入涅槃時,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眾生」。這也是舉一個例子說,諸佛,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釋迦佛七十九歲入般涅槃,這是示現,我們世間人說,釋迦牟尼佛過世,離開我們了。用方便力,留碎身舍利,釋迦牟尼佛的火化不是普通的柴火,不是的,他是自己用三昧火把自己的肉身焚化了。燒完之後,有八斗舍利。這個身體變成碎身舍利,小粒小粒的,八斗。留給天人大眾們供養,以福眾生,讓眾生看到佛的舍利、接觸到佛的舍利都得福報。「眾生福盡,此舍利變為摩尼如意寶珠」。這眾生福盡了,佛的舍利自然就變成摩尼寶珠。這個寶珠也能夠隨人之意,你得到這個寶珠,想得什麼它會變現。「此珠多在大海中」。這是說古佛滅度之後,舍利變成摩尼寶珠,這些寶珠在大海裡面。「大龍王以為首飾」。龍王認識、知道這些寶珠,他們用來做首飾。

  「若轉輪聖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於閻浮提作大饒益」。人在世間不能不修福報,沒有福很可憐,很痛苦。我們自性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但是迷了,用不上,怎麼辦?要修。好比你有無量的財寶在銀行、倉庫裡面,現在在街頭挨餓受凍,身上一文都沒有,問人家要,人家不給你,你無可奈何。家裡是真有錢。那怎麼辦?打工,賺一點生活費用。我們現在在六道就是這樣的人,個個都跟佛一樣,人人都是大富翁,身上沒錢。一定要知道,在現前這個樣子就得要修福。福怎麼修法?佛教給我們,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是基本的福德,要修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得真幹。佛說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勸我認真的要修這三種福。如果不修,縱然有聰明智慧,弘法利生需要財富、需要身體,要有個健康長壽的身體,還得有財富,如果不修,在弘法利生上都產生障礙。修的方法很簡單,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不在多少。至誠心,一文錢的布施可以得大福報。大乘教裡頭,論心不論事,完全看你存的是什麼心,你存的是真心,福報真大。就是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布施一文、二文,真誠心,這福報大。一切要從(這是印光大師教給我們)誠敬心中作,真誠恭敬,得福無量。真要聽懂,真要記住,要真幹。

  貪瞋痴是折福最嚴重的,也不能不知道。貪心、傲慢心、懷疑心,不應該得的,你有機會可以得到,折福。你得到,你也受用到,說明你的福報不小。如果沒有福報的人,得到財富的時候,禍害立刻就來了。我們在巴黎,很多同修說巴黎的小偷很多,這些小偷偷得的財物,他能夠享受,他有福,命裡有;他如果沒有,偷還沒到手,被警察抓去,去坐牢去了,那就是什麼?他沒福。做強盜、做小偷,不正當手段得來的,是命中所有的。所有的怎麼樣?所有打折扣了,命裡有億萬財富的,用不正當的手段他所得到的,得到個幾百萬就不錯了,他自己覺得很有本事,實際上大幅度的打折扣了。他要是用正常手段,來得慢一點,決定得到,何必著急?中國古人論福報說,年輕就發福不見得是福報,守不住,到老年就敗了,老年受苦。年輕體力強壯,苦難折磨禁得起。老年苦叫真苦,為什麼?沒有體力,沒有人照顧,真可憐,他怎麼辦!所以古人講福報,講老來福。年輕強壯的時候,這福報不值得讚歎;老年有福值得讚歎,他積得厚。

  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世間態度要懂得惜福,釋迦牟尼佛惜福。看看古聖先賢,沒有不惜福的。惜福一定是物盡其用,決定不能浪費。積福的人是真正有福。節儉,孔子的德行,學生讚歎的,夫子有五德。中國過去讀書人,以孔子為榜樣,都懂得修這五種德,溫良恭儉讓,待人處世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夫子一生處世待人的態度好!後世做學生的,讀書人,都是以溫良恭儉讓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都能做到。這個就能夠修福,能夠惜福,福報則享之不盡。

  我們看到轉輪王,那是修多少世的福報才能得到這個位置,這不是偶然的。世間,做一個國家領導人,小國,我們最保守的說法,至少是五世;大國,十世以上,十世修福,你才能得到這個地位。連出家人都不例外,悟達國師,出家人,皇上的師父,十世高僧,他才得到這個地位,不是偶然的。他得有這個福報,不修福怎麼行!千萬不能做缺德的事情,缺德是折福,大幅度的把福報折損,那就壞了。人這個一生,決定我們來世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是這一世在造因,天堂、地獄是果報。同時應該警覺到,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短暫,一百年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人到八十歲,警覺性就完全提升了,這一生人還活著的,實際上已經過去了,聰明人、有緣的人準備來生的事情了,這一世已經走完了,再就是講來生。來生一定要積德、要改過,所謂積累功德,為來世著想。人不是一生就完了,相信一生就了了,那才叫迷信。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親身體驗的,那就是確確實實證實生命是永恆的,來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活動的空間,不是這一個地球,遍法界虛空界。所以無量劫來,哪一個世界、哪一個佛國土,我們都曾經住過,每一個世界裡面跟我們的緣分都非常之深。成佛之後明白了,這些眾生有感,你會收到他的信息,信息一收到,自然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人不能不修福,有修福的機會要抓住,千萬不能造業。如果造罪業的話,來生三途苦報是非常可憐。統統在一念。

  輪王有福報,他以慈悲方便,慈悲是心,方便是智慧,大福報能得到這個珠,如意寶珠。「於閻浮提作大饒益」,他得到的寶珠不是饒益自己,饒益眾生。閻浮提是指我們的地球,他在地球上做慈善事業。「若須衣服、飲食、燈明、樂具,隨意所欲種種物時,王便潔齋,置珠於長竿頭。發願言」,發願,「若我實是轉輪王者」,我是真的轉輪王,「願寶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隨我心願」。轉輪聖王才有這個福報,我們這個地區有難了,有旱災、有水災,糧食短缺,人受飢餓之苦,如果轉輪聖王得大福報,他這個珠就能夠現一切需要之物,要衣服,你就看到衣服空中落下來;要飲食,飲食落下來;要燈明,燈明落下來,這個寶珠能隨人意。寶珠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寶珠的前身是佛的舍利,是佛的慈悲,是佛的功德,流出這些眾生所需要的物品。他要不是轉輪聖王,他沒這麼大的福報,就沒有這種感應。

  福愈大,應當多做好事。做好事不求果報,把這個功德都迴向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到極樂世界成佛快。轉輪聖王救濟災難,如意寶珠能遍一里、十里、百里,隨他的心願,這不是真正多生多劫修積的福報怎麼能做到!我們見到世間有大福報的人,有,知道因果感應的道理,他有那麼多的財富,過去生中財布施多,聰明智慧法布施多,健康長壽無畏布施多。我們要想獲得,修因,認真在因上去做,去修財施、法施、無畏施,決定沒有吝嗇,念念是利益眾生,跟諸佛菩薩相應,跟這些古聖先賢相應。

  我們看下文,「爾時即便於虛空中雨種種物」。這個字念去聲,動詞,就是落下來,從空中落下來,落下來是你所希求的這些物品,像現在空降一樣,救濟物資從天上落下來。「皆稱所須,滿足天下一切人願」,天下一切苦難的人,缺乏這些物資,能得到,「以此寶性力故」。「彼安樂佛土亦如是」,極樂世界需要這些物資的時候,空中自然會降落。那個地方人福報大,阿彌陀佛的福報大,所有往生的人修積的功德福報大,所以它是自然成就,不需要去經營,不需要去耕種,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麼他就能得到什麼。

  「又相似相對者」。什麼叫相似相對?「《論註》曰」,註,曇鸞法師的,「彼寶但能與眾生衣食等願,不能與眾生無上道願」,這個寶只能夠滿足你的衣食住行這些物資,它能現,它不能幫助你提升道業。「又彼寶但能與眾生一身願,不能與眾生無量身願。有如是等無量差別,故言相似」。這個寶還是不能如我們的心願的,它還是有侷限的,不是說我們所有的願望它都能滿足我們,不能,物質方面的需求沒問題,精神方面的需求它可能做不到。我們的人願望無量無邊,但是我們生生世世修積的功德有限,修積的是有,但是虧折的也很多。一個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折福,無論是智慧、是福德,統統都受到損害,這一點不能不知道。換句話說,我們只能有善心善行、淨心淨行,這最高的,決定不能有惡念,決定不能傷害一切眾生,連一隻蚊蟲螞蟻都不可以傷害。佛眼睛看這些眾生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凡夫不知道,不知道這些蚊蟲螞蟻前世牠也是人道,牠造作的不善,墮成這個身,我們要行不善,將來也會變成這個身。時時刻刻回光返照,勉勵自己,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就對了。斷惡修善,其中一定有法喜,一定有真正的樂趣,叫法喜充滿。

  「蓋謂極樂國土成就不可思議力,超逾一切,無能比者」。這是真正的意思,極樂世界成就不可思議的能量。佛的願力大,佛的修行時間長久,要不然阿彌陀佛如何能夠讓一切諸佛如來稱讚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從這個讚歎我們就明瞭,阿彌陀佛修積時間的長久,我們無法想像。真的是以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上他發的這個四十八願,五劫修成,從功德願力裡面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大道場。這個道場成就之後,到現在十劫,在經上讀到的,小本也說是十劫。這十劫當中,每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有多少?也是不可思議。不是我們地球人這一處去往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剎土裡面的無量眾生都聽佛介紹。換句話說,一切佛住在世間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都非常認真勸導眾生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因為這個是最快速成就的一個道路。修學其他法門不能成就的,回過頭來修這個法門都能成就。不但能成就,成就比他們還高,這就不可思議了。

  這個法門是有名的,這個有名是十方世界聲聞、緣覺、菩薩所稱的,不是凡夫稱的,難信之法。對我們自己來講,的確也是難信,不是容易相信的。一聽就相信,這個人善根深厚。他為什麼會相信,我聽到這個法門,三十年才相信,什麼原因自己要清楚。自己年輕受了科學的影響,科學教人懷疑,我們學習一般課程懷疑,回頭修學佛法也懷疑。三十年能回頭,能真正相信,是在幾部大經大論裡面省悟過來。《華嚴》、《楞嚴》、《法華》、《般若》,這是早年學習的經典。我們跟著李老師,李老師教導我們,所學習的都要講幾遍,講的遍數愈多愈好,才能深入,才能覺悟;不能大徹大悟,小悟也好,大悟更好。才真正接受,真正相信了;我看到一聽他就接受,我心裡確實敬佩他,自己想想,我不如他。

  我們聽說,這是倓虛法師講的,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我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真的不如他,人家真正是有智慧、有福報。有智慧是肯相信這法門,有福報,是諦閑法師給他這個機會,讓他有個小廟,廢棄的小廟,沒人住的,讓他一個人住在這裡念佛,沒有任何人打攪他,三年成就了,站著往生,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你能說他沒有慧、沒有福嗎?他那個三年等於閉關。諦閑老法師照顧他,找了幾個信徒(他那個時候已經很出名了),照顧鍋漏匠的生活。他的生活很簡單,每個月給他送一點米,送一點油鹽,送一點青菜,找一個老太婆每天給他燒兩頓飯,中午、晚飯,早晨自理,幫助他洗洗衣服。這個就是福報,讓他真正把心定下來,一心向佛。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心不亂不一定他能得到,功夫成片是決定得到。老和尚教的方法妙極了,完全符合重實質不重形式,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所以諦閑老和尚的這個徒弟,鍋漏匠這個徒弟,是我們在末法時期最好的榜樣,三年的時間他成就了,自在的走了,預知時至,他沒有跟任何人講。我們怎麼曉得他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他是從來沒有離開小廟的,往生前一天離開,告訴照顧他的老太太,跟她講,他今天要到城裡去看看親戚朋友。那是什麼?去辭行的。晚上他回來了,回來的時候告訴老太太,明天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太心裡想著,大概今天出去看朋友,明天可能朋友請他吃飯。所以到第二天中午的時候,老太太不放心,不知道師父有沒有出門,到廟裡去看他。沒有見到人,叫他也沒有聲音,結果看到他在房間裡站著,面朝著西方,那個窗戶是開的,面對著西方,站在那裡,叫他也不應,仔細到邊上看,人已經往生,死了。

  這老太太嚇了一跳,老太太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趕緊在村子裡面,還有一些念佛的老同修,給他們報告,大家都來看。這個時候想到了,要通知諦閑老和尚來給他辦後事,馬上派人去傳達這個信息。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完全走路,從那裡走到觀宗寺整整要一天的時間。諦閑法師聽到了,匆匆忙忙就趕過來,來回是三天,他已經站了三天。我們知道念佛往生站著走的有,我們聽說很多,往生之後站三天沒聽說過,大概只有這一個。諦老對他非常讚歎,說他,你真成就了,沒有白出家一場,真有成就!天下講經弘法的這些法師不如你,宗門裡面方丈住持也趕不上你,真正得大自在。常常用他這個例子,來鼓勵人念佛求生淨土。諦閑老和尚自己念佛求生淨土,倓虛法師亦如是。鍋漏匠之成就,因為他是貧苦出身,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鍋漏匠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挑一個擔子,補鍋補碗,這麼個手藝。生活之苦,大概比要飯稍微好一點,這是各種行業裡最辛苦的行業。到四十多歲,找到諦閑法師,跟諦閑法師是同在一個村莊裡面長大的,小時候的玩伴,有這麼一個關係。看到諦閑法師出家不錯,吃得很好,穿得也不錯,也有地方住,什麼都不操心,所以一定要求出家。諦閑法師真是非常為難,出家有出家人的生活。如果在寺廟裡頭,五堂功課學不會,你被人恥笑,你怎麼能住下去?講經說法,你不認識字,你學來不及,四十多歲了。所以最後給他想出這個辦法,寧波鄉下很多小廟沒人住,廢棄的小廟給他找一間,讓他住在那邊,就一句佛號。這個人一天經沒聽過,不認識字,當然不能念經,就這一句佛號。老和尚教他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可以要傳下去,一句佛號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晝夜。他真做到了。所以他的成功,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

  在中國大陸,東北劉素雲居士,她用十年的時間,十年專聽《無量壽經》,一門深入。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實際上她聽一個小時,每天聽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聽十遍,這是什麼?長時薰修。她拿到我那一套光碟,講《無量壽經》的光碟,好像是在台灣講的,早年講的,一百多個小時講完的。從頭聽完之後,再從頭來聽,不改,就一個。十年,聽了幾十遍。一百多個小時講完,就是一百多天就聽一遍,那一遍就是聽了十遍,她用這個方法。聽經之外的時間就念佛,就這一句佛號。十年,她成就了。

  我沒有問她,我在旁邊觀察,這個人得念佛三昧,她有悟處。經講得好,法緣殊勝,人家請她講《地藏經》,這個她沒學過,也講得很好。這是一部經通了,部部經都通了。到處有人找她講經。她發願這一生要替佛教工作,要傳播淨宗法門,哪個地方有緣,她就到哪裡去講,不收人家一分錢的供養,完全盡義務。生活非常簡單,穿著的衣服都是舊衣服,別人送她,供養給她的,她轉手送給別人,自己還是穿舊衣服。在家學佛的好榜樣!齊素萍居士那個地方想辦佛學院,我跟她建議,男眾跟女眾分開,女眾佛學院,將來就可以請劉素雲居士去主持,她會教。現在辦學不難,老師不好找,找真正有修有學的老師才行。古人教學不但是有修有學,還要有證,沒有證的人不能教。現在證果的人沒有了,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有學,要有修。修是什麼?他自己真做到,他真幹,跟這種人去學習,有利益。只是講給你聽,自己做不到,這個非常困難。

  佛法的衰,衰在什麼?沒有人真幹。我們自己要不真幹,這一生會空過,依舊搞六道輪迴。要常常想到輪迴苦、輪迴可怕,我們要想脫離輪迴,只有念佛這一條路。這一條路我們要記住,宋朝瑩珂法師是我們一個好的例子。真正警覺到,真正回頭,能往生。瑩珂是個破戒的比丘,不守清規的出家人,宋朝時候人,《往生傳》裡頭有他的傳。他相信因果,這就是他能夠成就的原因。他知道他自己所作所為將來必定墮地獄,想到墮地獄,他就害怕,求教於同參道友,有個出家人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自己把自己的寮房門關起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不眠不食,不吃飯、不睡覺。三天三夜,真誠心感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身,告訴他,他的壽命還有十年,十年之後,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這等於說是給他授記。他很聰明,跟阿彌陀佛說,十年壽命我不要了。為什麼不要?他說我是個劣根性,禁不起誘惑,十年不知道要犯多少罪過,所以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佛同意了,跟他講,三天之後來接引你。為什麼佛不當時帶他走,要三天之後?三天之後會影響很多很多人,就是度眾生。當時帶他走,沒人知道,那要被人發現,人家以為瑩珂自殺,怎麼會知道他往生?所以三天給他,這用意很深。我們到現在都受他的影響,都受他的感動。

  他就把門打開,跟廟裡大眾宣布,念佛三天三夜,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三天之後接引他往生。寺廟的人聽了半信半疑,你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大家懷疑他、諷刺他,好在三天時間不長,看三天之後,你是真的還是假的,大家都抱一個懷疑態度來看。到第三天,他挺認真,要求大家念佛送他。大家歡喜,這好事情,我們大家念佛送你。念到大概一刻鐘,他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別人看不見,佛來接引我了,向大家告假,他就走了。沒有病苦,說走就走。這個事情記載在《淨土聖賢錄》裡面、《往生傳》裡面,《安士全書》裡面也引用他的公案。說明真正求往生不難,瑩珂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是真想去,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真正放下,一心念佛就能感動阿彌陀佛。這個公案我們要記在心頭,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學習。在這個世間幹什麼?有沒有必要留在這個世間?留在世間唯一的目的是幫助人對淨宗生起信心、願心,發心一向專念,多帶幾個人到極樂世界去。如果眾生的緣盡了,不相信這個法門,不接受這個法門,半信半疑,這就沒有必要,就可以走了。瑩珂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真能走得了。這一段末後一句,「且只是勉強以為對比,故云相對。對者」,就是對比的意思。這是講修福,福慧雙修,就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我們福慧不足,拼命去念,真心去念,用至誠心去念,瑩珂三天把他的福慧補足,只要真正發心,可以做得到的。

  底下一段,「又無量功德,具足莊嚴」,這兩句曇鸞大師在《論註》裡頭說,「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真正的莊嚴是清淨心,我們在佛法裡做再多的好事,心不清淨,就不能夠莊嚴佛事。佛事是弘法利生的事,教化眾生的事,這叫佛事。我們自己沒有真幹,心不清淨,這個佛事不能成就。為什麼?讓別人看到,你不過如此,對你恭敬心生不起來,真誠的信心生不起來。

  所以我也常常舉例子,我們過去在湯池小鎮做這個實驗,如果我們的老師對《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不能落實,我們的實驗決定是失敗的。因為這個事情我曾經聽說過去有兩個人做過,沒做成功。所以我們要想想他失敗在哪裡,我們要避免。我們理解,他們做的時候是叫年輕人學,年輕人看到老師沒有做到,社會大眾也沒有做到,信心生不起來,做了一年就結束。那我們要迴避,我們該怎麼做法?我們要求自己先做到,然後再以身作則,到民間家庭裡面去服務,去做義工,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出來給他看,他感動了。我們這樣幹了三個星期,再向大眾宣布中心開課,希望大家想學的一起來學習,我們一起來做,我們希望把這個小鎮做成一個和諧示範村鎮。大家聽了歡喜,小鎮的人統統一起做,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做,大家信心就足起來了。如果說一定叫小朋友做,我們是失敗的,做不成功。

  一定是全民教育,老師誠心誠意,沒有一點私心,做成功了,讓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生起信心,這個東西真管用,值得學習,值得推廣。我們不要求別的,就要求這個。如果做失敗了,那告訴世界上的人,中國傳統的東西過時了,真的可以不必要了。所以我們是站在繼絕存亡的這條線上,做成功了,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繼續在這個世界上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做不成功,完了。所以我告訴老師們,我們捨身命也在所不惜,要把它做出來。這三十七位老師是從網路上招來的,最後錄取是面試。面試裡面就要去問他,有沒有宗教信仰?信什麼教?他說信佛教。佛教學哪個宗?淨土宗。有沒有聽過講經?聽誰講經?聽淨空法師講經。這三十七位老師,聽我講經三年以上,所以同心同德。以前他們做,沒有這一條,所以就困難;我們統統是學阿彌陀佛的,這一個心願搞成功的。真的得三寶加持,那麼快速,有那麼好的效果。

  這事過境遷,解散這麼多年,當時不能說的,當時聽到宗教,那就反對,就不能生存。當時我們只提《弟子規》,把《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融入《弟子規》,在《弟子規》裡面講解、學習的時候是一起學習,外面提的時候就是《弟子規》,不提《感應篇》,不提佛教。實際上是一而三,三而一,我們是這麼搞成的。沒有這樣,單獨這條不行,搞不出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搞成功了,今天把這裡頭的真實狀況向大家宣布。這個湯池的成功,是《弟子規》的成功,是《感應篇》的成功,是《十善業道經》的成功。我們不是從這個道路去走,沒有辦法。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這三樣東西,缺一不可,就是儒釋道鼎足而立,缺一樣東西都不行。

  中國幾千年的社會,佛教到中國來將近二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漢明帝派特使到新疆,那時候是西域,請來的兩位法師,摩騰、竺法蘭,印度的高僧,正式請到中國來。他們帶了佛像、帶了經書,三寶具足。到達中國,跟中國朝野一接觸,非常投緣。為什麼?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就是講孝道,這是它們最好的環境,佛法是師道。你看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淨業三福,第一句話,「孝養父母」,這是根;第二句話,「奉事師長」,這是本。有根有本,這個根本在中國,這麼好的環境。所以底下,「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選擇《弟子規》,選擇《感應篇》,就是在這一條。孝親尊師怎麼落實?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十善業才修得成功。沒有前面兩條,十善業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我們為什麼這樣重視孝道、重視師道?我的三個老師都不在了,我們每一堂課,我老師照片擺在我對面,如同老師在現場,我今天在這裡不是講經,我是在對老師做心得報告,跟同學們一起分享,是這樣的心態。自己沒有證果,不敢為人師,所以我們是同學的關係。我比大家學習的時間長一點,學得多一點,所以我們是同學,關係要搞清楚。我們在講台上是做報告,不敢講講經教學,不敢講,與大家分享。大家聽了有意見可以提出來問,我盡可能的幫助大家解答。教學相長,許多問題是大家問出來的,他要不問我不知道,沒想到,一問就想到了。所以在一起學習都有長進,都有利益,教學相長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以教學的手段幫助自己成長,幫助自己向上提升,永遠保持這個態度。

  我們要以古人做標準,不要以今人,今人跟我們差不多的。古人都是修行證果,有著作的人。著述,這些著作能夠被收入《大藏經》,能入藏,那是在那個時代(當代)高僧大德們肯定的,都認為你的知見是正確,佛知佛見,最後經過皇上批准,這才能入藏。所以入藏的東西,等於說古聖先賢告訴我們,入藏的東西可以去看、可以去學。沒有入藏,沒有經過考驗,入藏是經過的,這就是標準。所以《藏經》是標準。夏蓮老會集的經、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還沒有入藏,這是新興的,新的東西。入藏,也要像古人的這個方式,真正高僧大德們檢驗通過,由國家來頒布,是國家承認的正法,這就如理如法。現在是民主,民主講究自由開放,所以現在印的《藏經》,我聽說有些人都放在《大藏經》裡頭,這是不如法的。我們沒有資格來評定任何作品,這樁事情要謹慎。所以老師一再的叮嚀我、告訴我,我們現在學習,以古人的註解為依靠,古註必須是《大藏經》上有的,入了藏的,以它為標準。他的東西看了有困難、有難解的地方,再找其他的做參考,只參考他那一句、他那一段,這個可以的。這是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一定要以古大德的東西為主,才不至於產生過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