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三集)  2013/4/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五百六十五頁倒數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

  「愛語者,四攝法之一。四攝法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有個參考資料,在第十五頁,從《三藏法數》節錄出來的。四攝法,「此四通言攝者」,攝就是攝受的意思,「謂菩薩欲化導眾生,必須以此四法攝受,使其依附」,這是攝受眾生的方便法。佛說四種,四種是四大類,每一種裡面都是活的,活活潑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是四個綱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四種交際法,處眾的方法,引導人入佛門的方法。「然後導以大乘正道。故維摩經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是也」。先以欲鉤牽就是屬於攝受法,攝受眾生,攝受之後,再幫助他入佛智慧。

  下面這四種,第一個,「布施攝,謂菩薩以財、法二種布施攝眾生也」。這也叫公共關係法。我們跟一切人怎樣建立關係,佛教給我們第一個用布施,財布施、法布施,先用財,然後再用法,財布施是手段,法布施是目的。財裡面包括的範圍就非常之廣,我們中國人所謂禮多人不怪,對人有禮,逢年過節,這節日,跟鄰居、跟街坊都送一點禮物。平時我們有多的,都可以用來布施。布施以什麼人最重要?以鄰居第一重要。鄰居將來都信佛,都接受佛法了,這個村子變成念佛村,自自然然變成彌陀村,變成念佛村,就影響很大,這就是學佛的一個示範點。示範點做成功,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許許多多學佛人都來向你學,都到這邊來考察,到這邊來參學。慢慢的去推廣,範圍推廣得愈來愈大,就愈來愈殊勝。一定從近鄰起。所以要化導眾生,先要化導你自己家人,你的家不和做不到。家和萬事興。所以要勸人,先要勸自己,自己確確實實對於佛的教誨明白、通達了,真正落實了,自自然然感化一家人。

  我們在歷史看到舜王,他的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吃盡了苦頭。那是上天在折磨他,這說得不好聽。真的是什麼?上天在造就他,在成就他,沒有這種訓練,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仁慈顯露不出來。在這樣環境當中,完全顯示出他的孝心、他的敬心、他的真誠心、他的慈悲心,統統顯示出來。叫社會大眾每個人都看到,對他生起信心,生起敬仰的心,都聽他的話。所以頭一個就是忍辱波羅蜜,真能忍,無論用什麼態度他都能忍,而且忍的當中他還愛你,他不恨你,他不報復你。他真正歡喜你,真正愛你,真正是全心全力為你服務,到最後沒有一個人不被感動。這是屬於內財布施,布施真誠心、布施孝順心、布施恭敬心、布施大慈悲心,他布施這個。這裡頭有財、有法,財是什麼?身體是內財,我身體真正做到了,見到人知道鞠躬,見到人知道送禮。眾生喜歡財,財布施;眾生進一步他喜歡法,那就用法布施。眾生既蒙這兩種施的利益,「因是生親愛心」。

  我們淨宗學院建立在澳洲圖文巴十一年了,開幕這天起我們就用四攝法,布施,請大家來吃飯。請的是近鄰,就是我們的鄰居,兩條街,這最近的,靠到我們鄰居的兩條街,正式發請帖。告訴他們,我們是一些佛教徒,到這個地方來,來修行、來學習,向他們做個報告,解答他們一些問題。我們做一些美食,都是素食,但是很好吃。吃完了,他們不問別的,有十幾個人來找我,他說法師,你們這樣的活動能不能多做幾次?那這些他喜歡,他不拒絕。我說真的喜歡的話,我們就定期,每個星期六,就這種方式來接待大家,叫溫馨晚宴,免費招待。無論是什麼人,我們都不拒絕,都非常客氣來招待他們。

  二、三個月之後,這常常來吃,就來問佛法了。你們信的佛教,佛是什麼?佛教說些什麼?他就來問了。我們慢慢給他講,他就聽懂了,聽懂他就來參加,我們的早晚課他也來參加,我們念佛他也來參加,就跟我們打成一片了。到後來,他們也買一些東西帶來,到這來買一點菜、什麼水果,他帶到道場來。十年,在圖文巴沒什麼成就,外頭聲名成就了,圖文巴的人都知道有淨宗學院,都曉得。而且都讚歎,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別的讚歎沒有,得到這麼一句讚歎,這些人都是好人。所以對我們非常和睦。這個十年,影響了當地的宗教。我們前年正式辦了個活動,是全澳洲的宗教,全澳洲大概有一百七十多個團體派代表來參加,澳洲第一次宗教代表大會。會後每個人都喜歡,做得非常成功。

  在去年,去年的三月,我們舉行一個十週年紀念。這個會議是借南昆大學校的場所,辦這個活動,南昆大校園很大,借給我們一個大廳。小城,圖文巴這個小城,所有的宗教代表統統來參加。他們這些人來告訴我,不是我要求他,他來告訴我,希望圖文巴的宗教團結起來,把這個小城造成全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模範城市。這樁事情是我天天想的,心想事成,他們主動來找我,事情就好辦了。我把這樁事情交給漢尼夫,跟他們保持密切團結,密切的往來,希望在一年當中把大家的願望落實。那一年就是今年三月,做得很有成就。

  今年五月,斯里蘭卡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辦一個衛塞節的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聖誕。我就邀請澳洲這些宗教代表,每個人做了充分準備,在這個活動當中向大家報告。介紹圖文巴宗教團結活動的成果,帶動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是標準的多元文化城市,都是從外面移民過來的,土著很少。現在居民十二萬,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不同的語言,十幾個宗教,所以真正是多元文化。大家住在一起,住在這個小城,像兄弟姐妹一樣,真正做到了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像一家人一樣,真的相親相愛,不分彼此,把每個宗教經典的教訓統統落實了。這種相親相愛是每個宗教裡頭都說到的,而且都把孝順父母擺在第一位,基督教《聖經》裡頭有。說明宗教是可以團結的,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可以化解一切衝突,宗教帶給世界和諧安定,這個效果看到了。我們希望這次聯合國的活動會很有成就,有個示範城市在那裡,希望大家去考察,希望大家去參觀、去指導。

  圖文巴是個花園城市,每年九月份是花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花季,發動接待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到圖文巴來觀光旅遊。來欣賞花卉,來考察宗教團結、宗教教學,看看圖文巴的居民生活在和諧、快樂、幸福之中。今天不做出樣子,給人說,人家聽到很高興,不相信,認為這不可能是事實。做出榜樣給大家看,大家相信了。四攝法就是要做出來的。

  因布施攝生親愛心,「依附受道」。我們告訴他,不同宗教要互相學習,取人之長,改正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把自己提升。像中國的古人,接受佛教,佛教的教學把中國傳統文化向上大幅度的提升了,這是佛法對中國傳統學術的貢獻。這個話是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量大福大,要能包容,要能接受,這些話每個宗教經典裡頭都有,你細心去找都能找得到。所以「得住真理」,真是真誠,真理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萬法的本體。大乘經裡頭對這樁事情講得非常透徹,講得清楚。所以先用布施。

  第二是愛語,「謂菩薩隨順眾生根性,善言慰喻」。口沒有四種過,叫善言,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是言語必須遵守的戒律,這叫愛語。「則一切眾生樂聞善言」,喜歡聽,「因是生親愛心」,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人與人之間要能夠互相生親愛心。四攝法每一條都有這一句,因是生親愛心,可見得這一句是核心。四攝為什麼?就是為這個,我們彼此之間生親愛心。親愛心是什麼心?真心,就是中國五倫裡頭所說的「父子有親」這個心。這個親愛心是真心,這種親愛心人人本有,因為沒有受到好的教育,現在把它忘掉了,把它淡薄了,人人本有。怎麼說本有?小孩出生下來就有。我們能夠明顯觀察出來,最好的時候是在他百日,人生百日,就是三、四個月的時候,是最明顯的。這時候的小孩不認生,不管誰去抱他,他都喜歡,他不認生。再大一點他認生了,父母抱他喜歡,別人抱他他拒絕。在不認生的時候他不拒絕,他都以愛他父母那個心愛一切眾生,這看到了。這是大道、大德,人人本具。

  就是慢慢長大了,慢慢受污染了,污染愈來愈嚴重,把自己性德忘掉了,甚至於造成與性德完全相違背。他沒有愛心,只有怨恨、傲慢、嫉妒,不能容忍,他變成這樣心態。這與他生活環境一定有關係,他跟這些不善人在一起,他全學會了。最嚴重的是迷失了自己的自信心,他什麼都不相信,什麼都懷疑,這麻煩大了,這就不好教了。嬰兒的時候,在過去,應該講三歲之內,他還能保住天真,用我們現在來說,他不懂事。不懂什麼?不懂得人間這些拉雜事情,他不懂,保住他的天真。現在不行了,現在小孩我看半歲他就很懂事了,他什麼都知道,什麼原因?每天電視在教他。稍稍長大,可以玩電動玩具了,網路玩具在教他,全教壞了。他怎麼回頭?他回不了頭,佛菩薩來教都沒用。這個話李老師講的。

  李老師在晚年常常提醒我們,說「天下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除這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老師這句話反覆叮嚀,我們聽到耳熟。所以我們這一生接觸的人、接觸的環境,關係就太大了!我這一生雖然流浪,還能保持,就是沒有離開佛菩薩,沒有離開經典,每天讀經養成習慣;每天來做學習的報告,跟有緣的同學們分享,這樁事情也沒中斷。世間事不聞不問,所以世間事很多不知道,我們對於整個時代的局勢很模糊。

  有緣參與學校的一些活動,在澳洲。我是昆士蘭大學跟格里菲斯大學的教授,在學校給學生們也上了幾堂課,對於現代的教育明白了。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活動,認識人多了,叫大開眼界,跟世界上這麼多的專家學者接觸。閒談當中,對我來講我很驚訝,過去聞所未聞。我也不打聽這些事情,我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雜誌,乃至於現代人很多著作我不看,我不浪費精神,我不浪費時間。所以很多人知道我有個習慣,新書送到我那裡,我翻版權頁,看什麼?看它後頭如果印了「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本書我就不看了。不要讓他追究,我看都不看它。為什麼?我一個舊觀念,這人心量很小,很自私。心量小,自私自利,沒有什麼大學問,那寫的東西可以不必看。古聖先賢、諸佛菩薩他們講的這個東西,後頭一定是「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心量大,沒有自私自利,字字句句是利益眾生的、利益大眾的,這個東西我們喜歡看。如果說不付錢,不能看、不能聽,我不付錢,我也不想看,我也不想聽。所以這麼多年,自己能保護自己,自己能範圍著自己,遠離一切不善。

  讀古人的書,我對古人有信心,他的作品留傳幾百年、幾千年,如果不是好東西,不是真正精華的東西,早就被淘汰掉了。古時候沒有印刷術,有印刷術到現在,印刷很艱難,我知道。到電子照相製版這才是進了一大步,省事了,真正可以說得上是機械化。以前鉛字排版都很費事,一部書出來,多少人工、多少心血付在裡頭。現在太方便、太容易,所以現在大家對書籍不珍惜,就是它太容易得到,價格太低廉了。早年頭,書是很珍貴的東西。一部字典,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在民國初年你看它的定價,大洋五元,五塊錢。這五塊錢,是四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一個月不要吃飯,節省下來,才能買這一部書,你就說這個書的價格多高。那個時候錢值錢。

  我做小學生的時候,早晨起來上學,母親只給一個銅板,這是早餐。這一個銅板可以喝一碗豆漿,一個燒餅油條,夠了,一個銅板。一毛錢換三十個銅板,就三個銅板是一分錢,一分錢可以過一天。你去想想看,那個時候人生活程度。做工,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二、三塊錢一個月,他就能養家。所以這一比的時候你就曉得書多貴,一本《辭海》不是普通人家能買得起的。現在的書太便宜了。

  所以今天的布施,要以法布施為主。佛經裡頭都是愛語,字字句句都是愛語。我們要學佛,學佛的心量,學佛的真誠,學佛的德行,應該的,因為大家本來是佛。這是愛語攝。

  第三,利行。「謂菩薩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眾生」。菩薩心裡想的、口裡說的、身所幹的,全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決定沒有損害的。大乘經裡面,每部經你都可以看得到,怎麼樣才能幫助眾生得豐饒的利益,叫饒益眾生,最豐富、最多、最善的利益。利益當中最殊勝的利益是幫助眾生開悟,釋迦牟尼佛跟他的學生們專幹這樁事情,把這樁事落實在教學。釋迦示現成道之後,就開始教學,開始教學,他三十歲,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辦班三百多屆。有的小會,像現在大家辦活動,傳統文化的活動,教學,學習營,五天、六天,小活動。大的活動要辦好幾年才結束。佛這樣大大小小的活動辦過三百多次,四十九年。除了這樁事情之外,其他事情佛沒有做過,沒有涉及過,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的。

  對於社會大眾,男女老少,貧富貴賤,真的,佛是上接觸到國王大臣,下面販夫走卒,佛眼中是一律平等,沒有高下。佛對帝王,佛對乞丐,平等心,真誠歡喜心,沒有一絲毫分別。不是說對富貴人多一分尊敬,對貧賤人少一分禮貌,佛沒有,佛完全平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在這些地方我們看見了,佛陀表演給我們看。這是身教,他所說的他全做到了,他沒有做到不會說。看出他的清淨,他絲毫不染,於富貴不生貪戀,於貧賤不生怨恨,不敢輕慢,一味以真誠恭敬接待。所以他是利益心,無論什麼樣人接觸到佛法,沒有不得利益的。只有一種人不得利益,對佛沒有信心,不相信,不能接受。

  真誠與真誠心相應,佛真誠,我們也真誠,我們得的利益就多了。追隨佛陀的人,得利益多少,與他的真誠心成正比例,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沒有誠敬不得利益。所以你要問,我們為什麼要以誠敬心對佛菩薩?道理在此地,不是利他,是自利。為什麼這是自利?佛所證的是真心,佛所受用的是真心流出來的性德,我們用真心就接受到。我們用妄心,跟他有障礙,沒有辦法接受到,這個障礙不是佛那邊,佛那邊沒有,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自己必須把障礙除掉,你才真正能得到,多除一分障礙,你就多得一分利益。真誠恭敬不是佛要求的,佛如果要求別人對我要真誠、要恭敬,他不是佛,他是凡夫。為什麼?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同樣的,佛也不會要求你對他真誠恭敬,他不會有這個念頭。而是佛從真誠恭敬裡頭知道你得利益得幾分,這個他很清楚。

  於是我們就明白了,老師並不要求學生對他恭敬,父母也不要求兒女對他孝順,兒女的孝順是性德,自然的;學生對老師的尊重也是自然的,沒有任何人勉強。尊師重道古時候是家庭教育,父母教的,孝順父母是老師教的。小孩長大了,父母說「我是你的父母,你要孝順我」,這個話說不出口。要誰說?要老師說,第三者說。這師生關係,老師說「你對我要尊敬」,這個話也說不出口。這個話誰說?父母說的。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人是這麼樣教出來的。所以老師的功德跟父母是平等的,父母生你、育你、養你,老師是教你。老師對學生跟對自己兒女是平等的,甚至於更重視。為什麼?學生有好的天分,能成大器,自己兒女不行,比不上學生,放棄了,全心全力教學生。古時候有這個好處,那叫真愛兒女,為什麼?學生將來有成就,成大器,他孝順老師。怎麼孝順?老師的兒女跟他自己的親兄弟沒差別,一輩子要照顧他們。這是尊師重道。所以老師把學生教好之後,他不操心,他的子孫有人照顧他,有人養活他。自己兒女沒有能力、沒有出息不要緊,生活能平平安安過得下去,有學生照顧。

  現在這種情義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因為現在的學校好像商店一樣,要繳學費的,生意買賣。在過去不是這樣的,過去學校那是道德,那不是商場,那個裡頭是沒有金錢往來的,完全是道義。這是古今學校不一樣。學校,古代,學校老師跟行醫的醫生,這兩種人都不富有,但是這兩種人是為社會一切大眾所尊敬的。無論是上流社會、下流的,沒有不尊敬這兩種人,為什麼?這兩種人是盡義務,不講金錢的。醫生,學醫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救人,他不是為發財。發財不搞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只能叫糊口,不能發財。現在聽說學生選擇職業,頭一個選醫生,發財,選律師、會計師,選這三個行業,收入多。古人不是這樣的,古人是為救世、救民。

  教書先生對學生不能要求財物,老師決定說不出口,老師再窮、再苦也不會開口向家長要一分錢。而是什麼?家長對老師的恭敬,逢年過節送禮物給他,這就是供養。家庭環境好的多送一些,家庭環境不好的少送一點,表一點心意。所以孔夫子定的最低的標準,束脩。一年給老師送一條禮,是什麼?束脩是臘肉,切一條,細細一條,大概半斤。這最少的禮節。禮不能少,錢,老師不要。

  李老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我們都跟他學的,沒有繳一分錢學費。他有很多機構,我們在機構裡做義工,用這個來報答老師。我喜歡讀書,愛書,他辦了個慈光圖書館,我在裡面做管理員,慈光圖書館有三個管理員,我其中之一。老師的醫道不錯,他自己有信心,告訴過我,一生他給人治病,沒有犯過錯誤。他做過司法官,司法官判案子可能冤枉人,但是治病,他有把握。治病沒有收過人的錢,還是中國古老的醫道。他自己是個小公務員,收入足夠了,他不向外攀緣,生活非常簡單。我跟他在一起,五十年前,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台灣錢六十塊,合美金不到兩塊錢,一塊錢好像換三十四。

  他一個月的收入,正常的,公家的收入,他在孔德成奉祀官府擔任主任祕書,這個待遇是一個月有四百多塊。他用不了,他只用六十塊,其他的錢布施了,都去做好事,幫助窮苦的人,他幹這個。當年在世我們不知道,往生之後,他的這些遺留下來東西展示開我們才看見。裡面的襯衫都是補補丁,襪子也是補補丁,外頭看不出來,自己補的。有沒有新衣服?有,他自己很少買,人家送他的。他自己不穿,轉手送給別人。我在台中,他還送我一套毛衣,冬天的,毛衣、毛褲還送我一套。他自己沒有一條是新的東西,都是破舊的。老師往生之後,我們這些人對老師的恭敬,那就增加了多少分!原來不知道,這下看到了才真的明白了,真感動人。

  利行也是「利益一切眾生,因是生親愛心」,你看這一句,四句裡頭都有,「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攝」。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利益眾生,沒有想到利益自己。

  最後一個「同事,謂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即分形示現,同其所作,使其各霑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攝」。同事,他喜歡的事,我們也喜歡。菩薩有這個智慧,有德能、有神通,這個眾生喜歡些什麼、愛好些什麼,他能分形示現。分形是化身,他能變化身,變化他喜愛的身,跟他在一起工作。而且都做得特別的好,讓這些眾生對他起恭敬心,生起愛好的心,這就受菩薩的影響了。菩薩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他改邪歸正,幫助他端正心念,因是生親愛心,聽從菩薩教誨。這叫同事攝。

  四攝法裡面,這個地方「和顏愛語」是四攝裡頭愛語。「隨眾生根性,善言慰喻」,總的這就是善巧方便,慰是安慰他,喻是比喻,許許多多人因比喻而得開悟,「使生親愛之心,依附我受道。謂之愛語攝」。所以,言語關係太大了。言語要善巧,要懂得時節因緣,在什麼時候、什麼場所、什麼樣的環境,面面都要顧到。才能讓他真正生起歡喜心,絕不能叫他產生誤會,那就不能攝受眾生了,眾生聽了之後起反感,就錯了。菩薩出言,一定叫一切眾生心裡生歡喜心、生仰慕的心,他會再來找你。知道你這個人不妄語、不騙人,這個人可靠,他就什麼都要聽你的,讓人對你有信心。

  「故《勝天王般若經》言:下聲細語軟美之言,順彼意語故」。《勝天王般若經》裡頭這句話說得好,菩薩應當學,這就是菩薩學處。下聲細語,下聲的反面是傲慢,謙虛、卑下;細語,不是高聲,不是惡口。軟美是形容言語柔和。隨順他意,不是隨順我,隨順他。佛菩薩教化眾生,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教學才能成功。善巧方便是形容佛菩薩用心真誠到極處,自自然然感動一切眾生,只有真誠能感人。真誠到極處還不能感動,這時候要反求諸己,我真誠心是不是還不夠?真誠心完全到位,沒有絲毫虛偽,沒有絲毫為自己,還不能感動,佛菩薩就遠離這個世間。這是什麼?這是沒有緣,緣不成熟。不成熟,佛菩薩不住這個世間,為什麼?避免眾生造業。

  佛菩薩是善人,佛菩薩是好人,遇到一個迷惑非常深重的人,他對於好人、對於好事不尊重。甚至於說不以為然,還要諷刺你、毀謗你,說你裝作一個好人,假的,不是真的。這樣的批評都有罪過的,尤其毀謗聖賢,很可能受到地獄的果報。菩薩慈憫眾生,不示現。如果示現,絕不以佛菩薩身分示現,變化一個普通人,用這種變化身來跟你接觸。你謾罵他、羞辱他當然有罪,但是不會墮地獄,不是最重的罪業,把你這個罪業減輕,真正慈悲。

  佛菩薩在哪裡?真的,到處都有,作種種示現來挽救社會,我們不知道。如果你明白佛法一些道理,你冷靜細心觀察會發現。發現你再問他,他也不承認的。所以我們自己明白之後,自己真正要努力,要轉惡向善,要學佛菩薩,就像佛菩薩的化身一樣。化身全為別人,不為自己,沒有自己。給你說真話,說真話沒有我,這是說真話,這一句真話沒有人能聽懂。誰能聽得懂?明心見性的菩薩他懂,你給他說他承認。沒有見性的菩薩聽不懂,二乘、別教三賢都聽不懂。真的是真難懂!這個不能不知道。

  「勸諭者,勸導慰諭也」。對於這些學人,要時時刻刻勸導他們、勉勵他們,現在講鼓勵。「為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也」。佛知佛見,一切眾生本有,只是現前迷失了。迷失的因,因的核心就是把自信心喪失了。這個事情是真難。自信心是性德裡面的基礎,是性德的原始點,只要有一點點自信心,都能慢慢培養起來,它就起大作用。這個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性本善。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話就是性德,這五句都要相信,沒有一字一句是懷疑,這是性德。今天這五句話誰不懷疑?自性本淨,為什麼有這麼多染污?身心不安,靜不下來。誰不想靜下來?誰不想放下?為什麼放不下?為什麼靜不下來?這是喪失信心的現象。佛菩薩、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沒有失掉,只是迷了,不是失掉。迷了,它不起作用,雖在不起作用,也等於失掉。所以這個失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覺悟了,覺悟它就現前,可見得它沒有失掉。清淨心、平等心,真心!

  千經萬論、千言萬語就是幫助我們把真心找回來。覺悟了,知道自己有真心,用真心。真心的樣子是什麼?十善業道,真心的樣子;中國古人傳的倫常八德,真心的樣子。你能落實,它就在眼前。在哪裡?在你落實的眼前看見了。你是用真誠心待人接物,那就是說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先去想想,我們見面了,我該跟你說些什麼,心裡頭想一下,想一下就是妄心,沒有思想,是真心。因為真心是不動的,我們起心動念,動了。動了是妄心,不動是真心,妄心裡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真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全部都沒有。不但這個沒有,佛跟眾生也沒有。記住,不是佛跟眾生沒有,佛這個名詞沒有,眾生名詞沒有,名詞是假相。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名相是假的,名相不是真的。雖是假的,我們對它尊重,為什麼?這假相有作用,能夠幫助我們找回真實。好比你在高速公路開車,從香港到北京去,沿路都有指路牌,那指路牌是假的。指路牌上是北京,那不是北京,你要把指路牌當作北京,錯了,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所有指路牌都指著北京,你看到這個牌子曉得朝這邊走,牌子不要,丟掉它了,你才能達到目的地。那個牌子是名字相,離名字相,它有用;你執著它就是,那就沒用了,不但沒有用,那錯了,錯得太離譜。所以,佛菩薩這個名相也是指路牌,你要真正執著菩薩、真正執著佛,你就錯了。執著製造六道輪迴,不執著,輪迴就沒有了,執著佛、執著菩薩,還是六道輪迴。可是這個裡頭有一個例外,執著阿彌陀佛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很特別,叫特別法門,不可思議的法門,什麼都不能執著,這個可以。《彌陀經》上世尊教給我們「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持就是保持,堅固的執著保持,就這一句名號。這一句名號它跟極樂世界產生感應道交的作用,這是一個特別法門。

  「策進者,勉之使進」,勉是勉勵,要勉勵他,幫助他進步,「即常云之促進」,策進跟促進的意思相同。「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這就圓滿功德了。悟佛知見是明瞭,怎麼能入?放下就入了。悟佛知見,放不下悟佛知見,就入不了。悟佛知見,把悟佛知見也放下,他就入了。從哪裡入?當下就是,即事而真,自然契入了。

  下面這一段,「直心敬事」,舉出這一個例子。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三寶是我們最值得尊敬的。我們看註解。『恭敬三寶,奉事師長』。「自謙曰恭」,謙虛,「尊人之德,曰敬」,別人有德要尊敬他。《法華經嘉祥疏》第二卷說:「謙遜畏難為恭,推其智德為敬。」人要謙虛,不但要有謙虛,還要有畏難。難是甚深法藏,難是性德,幾時我們才能搞清楚、搞明白?謙虛、畏難表現在身,就是恭敬。推其智德,推是推崇,他的大智慧、大慈悲,慈悲是德,大慈大悲,這是敬。

  「三寶者,一切之佛陀,佛寶也。佛陀所說之教法,法寶也。隨其教法而修業者,僧寶也」。這是佛在世的時候,三寶。為什麼?這三者住真實慧,顯示真實之際,給予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稱之為三寶。寶是比喻,如貧得寶,貧窮人得寶,他的苦難就化解了,生活就沒有憂慮。佛法僧這三寶是能夠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甚至於脫離十法界。六道苦,苦海無邊,能永遠幫助我們脫離苦海,這是大德,這是真正的寶。一切佛陀修行證果,斷盡無明煩惱,這是佛陀。佛教化眾生的這些法,他所示現的,身教,他的言說是言教,念念不忘眾生,念念不違背本願,這是意教。身語意三業,完全是為了度眾生成佛道。

  眾生成佛道,佛就達到究竟圓滿了,為什麼?只有他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眾生全成佛道了,他的身體是完全健康,一個壞細胞都沒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就像細胞一樣。我們一個人是健康的,健康的標準是全身,外面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沒有一個不好的細胞。一個人身上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大概是五十兆,這麼多,個個細胞都健康。所以,佛度一切眾生,是他自己的分內事,不是向外找事,不是的,分內事。凡夫不知道,他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隨其教法修行這些人,都稱僧寶。修行人多,根性不相同,有大乘、有小乘、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這大分,細分不勝枚舉,我們都包括在其中。僧是團體的名稱,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才稱之為僧。它是個有組織的,好像軍隊。軍隊是有組織,但是單獨一個人也稱他為軍人;僧團是有組織,單獨一個人也稱為僧。現在稱僧,都以為出家人,在佛那個時代,在家人也稱僧,為什麼?僧是團體,是個學佛的團體。四個人在一起,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遵守六和敬,就叫做僧團。所以為什麼我們天天念的三皈依,「歸依僧,眾中尊」,眾是團體,僧是學佛的團體。學佛的團體在所有團體裡面最值得人尊敬,那是什麼?因為它是和諧的,這個團體裡頭沒有是非,沒有鬧事。為什麼?他遵守六和敬,所以叫僧團。僧團裡頭一個人也稱僧,這個名稱要把它搞清楚。你家裡頭有四個人,這一家人學佛了,都能夠遵守五戒十善,講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你這個家庭就是個標準的僧團。他沒有出家,他在家,他是佛的弟子,遵守三福的綱領,修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這叫寶,所有團體裡面的示範。

  我們今天有沒有把它做到?這是問題。做到很好,沒有做到要認真去做。經典裡頭有說,這個世間有一個真正的僧團出現,無論在家出家,四個人真正做到淨業三福指導原則;落實三皈,三皈是行動的總原則、總目標,就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總綱領、總原則。事上落在哪裡?事上落在生活上,就是五戒、十善、六和,這是事。真正做到諸佛護念這個團體,龍天善神保佑這個團體,這個團體所在之處,這世間沒有災難。這個世界只要有一個僧團,四個人真正做到,真正僧團,地球上沒有災難,真是寶!什麼能讓整個地球不遭災難?一個僧團出現,大家都有福了。

  為什麼不幹?很想幹,很難,真難。難在哪裡?有我,四個人就四條心。所以佛法建立在《金剛經》前半部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你就明白這個道理了。這四個人統統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能做到。如果還有我,有我就有我的想法、我的做法,跟他就不能夠一樣,這就做不到。不要多,四個人,出家在家都可以,無我,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不但自己決定往生,你住世這個階段,這個世界上沒有災難。多大的功德!所以稱為僧寶,當得起,不為過。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