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四集)  2013/4/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一頁,從倒數第三行看起: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這首偈前面兩句是,「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大悲可以增益性德,大悲是自性裡面第一德。愛心雖然是第一,但是愛心從哪裡來的?從悲心來的,所以悲心是愛心的基礎。悲就是惻隱之心,孟子說人皆有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同情心、憐憫心。看到一個人在受苦受難,同情心起來、憐憫心起來了。特別是看到無知的小孩,最明顯的小孩還不到一歲,還不會走路的時候,你細心去觀察,他需要人幫助,需要人憐憫,從他的眼神、從他的神態,你都可以能很清楚的看出來。他心目當中知道,母親是最可靠的人,念念盼望著母親,不離開母親。這就是中國倫理的原始,父子有親,自性流露這個時候是最明顯的。自性在哪裡?性德,性德是什麼?性德從哪裡生的?你全都可以看出來。所以它不在遠處,就在你眼前,只要你能夠冷靜留意,你就能看出來。

  這個心在佛法裡,叫真如、叫真心、叫本性、叫佛性,就說這個,真有不是沒有,個個都有。只是慢慢長大,愈長大就愈迷,愈迷就愈嚴重,到後來這個本性就沒有了,全變成迷惑顛倒的妄心,這個本性再找不到了。所以我們相信淨宗(淨土宗)的這個原理,世尊在《觀經》上說的,淨宗憑的什麼?殊勝到極處,超勝到一切諸佛剎土,憑什麼?佛在《觀經》上給我們說了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憑這個。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佛不是從外來的,你本來是佛。從小孩還沒有學會走路之前,非常明顯你能看得出來,他怎麼不是佛!他真的是佛。人,小能看出來;動物,你看小動物,初生下來的小動物,全都能看出來。小貓、小狗你看牠剛生出來,母親對牠的照顧、愛護、保護,一般人不能碰牠,遠遠的看到可以,你靠近來的時候,你看這個母狗牠就咬你了,牠防範得很嚴。你仔細再看那個小狗,生下來的小狗,細心觀察,觀察牠的本性,本性本善。

  本性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初生下來他對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是平等的,慢慢長大,學會了分別,學會了執著,這就變質了。所以中國古人說「近墨則黑,近朱則赤」,他接近紅色的就變成紅的,接近黑色的就變成黑的。一個有聖賢教育環境的,他就成聖成賢,一個充滿了貪瞋痴慢環境裡面,他也貪瞋痴慢都學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中國自古以來,這近一百年不說,一百年之前,一百年之前的中國人還懂得,應該要為兒童營造一個好環境,長成的好環境。這一百年當中人疏忽了,疏忽了的原因,是沒有安定的社會,人在兵荒馬亂,社會動盪不安,自己照顧自己都沒有能力,怎麼可能替下一代營造一個理想成長的環境?所以這一代跟前人比,素質相差太大太大了,不是沒有原因。我們對於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當然首先要替自己營造一個好環境,我們自己年歲大了,在這個世間時間不長了,我們這一生所希求的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營造一個念佛安靜的環境,除此之外別無所求。以自己修學念佛功德迴向十方,迴向給一切眾生,幫助他們幸福、安定、和諧、消災免難,盡自己一點真誠,這一點真誠心會起作用。我們看過近代科學家的報告,念力不可思議,這個說法、看法跟大乘經完全相同。

  所以一定從營造自己一個真誠、慈悲、善意,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所有修行真正的基礎,特別是同體大悲,這個要認識。世間所有一切的混亂,眾生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都是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產生的。大乘佛法把這個事實真相說清楚、說明白,解釋給大家。我們聽了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沒有體會到,沒有絲毫感觸,這是什麼?這是我們自己迷得太深了,業障習氣太重。怎麼辦?還是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是不二法門。古人說讀書千遍,古時候人、古時候的環境還要千遍才能開悟。我們現代人,現代人沒有這個環境,從出生你所看到的就是競爭、鬥爭、戰爭,你看到的是這個,你學的是這個。古時候讓你從小看到的是五倫、五常、八德,是在這個氛圍裡面長成的,所以古人知道做人應當要遵守倫理道德。現在人這個概念完全沒有了,那個時候還要千遍其義自見,現在我們萬遍恐怕都不能見性。怎麼辦?十萬遍。你要相信古人這個方法是正確的。跟挖井一樣,現在這個河水枯乾了,打井,往下去打,一百尺沒有看到水,再往下打,打到一千尺水出來了。要明白這個道理,古人這個道理是正確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學會放下,要學會不為自己,為別人是真正為自己。這個人蓄意傷害我,我還是要尊敬他,還是要愛護他,還是要幫助他,幫助他行善,不幫助他作惡。他作惡不要放在心上,不聞不問,若無其事;他行善,我們得讚歎,我們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就他,這就對了。他現在不知道,他將來作佛他就知道了,作佛、作菩薩他就曉得了;在六道裡搞輪迴他不知道,永遠在迷,愈迷愈深。但是他對我們有幫助,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我們不能走他的路,走他的路那是輪迴路,不能走;我們走阿彌陀佛的路,走極樂世界的路,這就對了。學佛,首先要學佛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學佛對宇宙人生的想法,這就對了,正知正見。頭一個就是慈悲心,特別是悲心,憐憫人的心,憐憫裡面就生出了愛心,愛心就是慈心。沒有同情心,沒有憐憫心,這個人沒有愛心,他雖然講愛,那是自私自利的愛,不是真的愛心,裡面夾雜著名聞利養,名聞利養失掉,他就不愛你了。這樁事在現前社會處處都能看得到,不是假的。所以學佛的大悲心,學佛的同體大悲。

  今天經文接著教我們要離欲,要深正念。欲是欲望,欲望為什麼要離?欲望是輪迴的因,你不離開欲望,你就離不開六道輪迴。諸佛皆有四土,就是佛教化的地區,有四種不同的環境,第一種我們現在所處的,動亂的社會,多災多難的地球,身心不安,這第一種,這叫做凡聖同居土。地球上,凡人苦難,聖人他安全,他不受這個苦難,也住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跟我們不同維次空間,他能見得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他們見到我們增長大悲心,以種種方法來幫助我們覺悟,而我們自己並不知道。諸佛菩薩幫助人覺悟的方法就是教學,教學有言教,這最明顯的;有身教,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有意教,那要細心觀察這個人的存心、這個人的用意,存心、用意都是為別人的,沒有為自己的,這離欲了。如果做這些好事,把自己的利益考量在裡面,不過分,好事;能夠做到一半為自己,一半為別人,勉強算及格。怎麼說勉強?他造的業平平,來生想得人身不容易;一定要為別人多一點,為自己少一點,來生能得人身。

  如果百分之百都是為別人,沒有考量到自己,這個人來生一定得天身,他生天去了。天有六層天,這六層天裡的,都是為別人不為自己的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為自己確實是害自己,害自己什麼?來生生天的品位低。完全不為自己為別人,來生生天的地位高,不是在化樂天,就在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六層天裡頭最高的。如果忘我了,不但不為自己,對我毫無牽掛了,那這個人不在欲界,為什麼?他離欲了,他得正念。正念是無念,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叫正念。正念淺的是清淨,正念深的是平等,正念達到最高峰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覺這個字代表。一定要離欲,離見思煩惱得正念,正念就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裡頭他得正覺,阿羅漢、辟支佛得正覺。大乘七信位以上的菩薩,七、八、九、十這四個層次都叫正念,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下面兩層是清淨心,上面兩層是平等心,上面是菩薩跟佛,下面是聲聞、緣覺,這都叫正念。

  再向上提升大徹大悟,那就是覺,覺了之後就是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三種不退轉他都證得了,他住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是如來的報土。這是第三種純大乘菩薩居住修學的環境,在這個地位裡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有沒有?有。你細心去觀察自己,我們睜開眼睛,對外面的萬物,對哪些起心動念,還有一部分沒有起心動念,有,不是沒有。最明顯的對空氣好像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沒有佔有它的念頭。想擁有、想得到那就起心動念,現在有,現在空氣染污,希望空氣好一點、新鮮一點的地方,去找這個環境,確實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交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從來沒離開過。這些東西愈嚴重,六道輪迴出不去,所以佛在此地真是慈悲到極處,教我們要離欲,什麼欲望都要放下。做好事為人?為人如果還有人不喜歡的話也要放下。不放下就有障礙、就有煩惱,煩惱就是業,而且是不善的業,何必?他造不善業,我也造不善業,大家一起墮落。不如讓他,他造他的業,我造我的業。

  我的業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忘,念茲在茲。我只有一條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是我的事情,統統放下。身體隨緣,隨緣度日這最自在!遇到緣可以隨喜,隨喜就是說不執著,一定要相信,「生死有命,富貴由天」,真正能相信這兩句話的人,心是定的。不求長生,也不求趕快死,都不求,沒有求的念頭,一切順其自然。活一天幹什麼事?念一天佛,這一天沒有白過。活這一天沒有念佛,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天白活了,彌陀弟子哪有不念彌陀的道理!我們希望自己能往生,也希望自己的父母祖宗都能往生,清明祭祖勸老祖宗念佛往生,真正盡孝道。自己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這叫大孝,有能力幫助歷代祖宗往生,有這個能力;不能往生,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沒有效果了。連祖宗都這樣的敬愛,何況對於還活在世間的父母,還有人祖父母都還在,哪有不關心、不愛護的道理!

  念老在此地註解裡頭引用《四十二章經》,「離欲清淨,是最為勝」。這是佛說的,佛教給我們離欲最勝、第一殊勝,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要真幹。離欲真的人快樂,身心安穩,每天以求生極樂世界為目標,沒有其他願望。惡緣盡量避開,善緣可以隨喜,隨喜是什麼意思?也全心全力幫助他,幫助完了不要放在心上,這叫隨喜。幫助完了放在心上,你今天造了很多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問題在這裡。不放在心上,它對我念佛往生沒有干涉、沒有干擾,這就好事情。

  「正念者,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這個「八聖道」,我們有一點參考資料,「出法界次第。謂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為正」。這八種行為不偏、不邪,所以叫正法。偏,佛家裡面講偏是小乘,偏離大乘,他要走很多彎路才會成就。邪,邪是決定不能成就,搞六道輪迴的,這叫邪,邪知邪見,那就不叫正;離開偏邪,所以叫正。「復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它能夠通達到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是正道。我們淨宗是正道,淨宗首先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教導之下,你一生當中決定證得究竟圓滿的大般涅槃,所以它是正道。它還不是普通的涅槃,真正究竟圓滿,這是無上的正道。

  下面八條,第一個「正見,謂人修無漏道」,什麼叫無漏?「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就是無漏,就是無漏道。「見四諦分明」,這一句話說什麼?見世出世間因果分明,大家就懂了,四諦法是講世出世間的因果。集,集是什麼?聚集。聚集什麼?聚集一切善法、惡法、無記法,聚集這些放在阿賴耶識裡頭,我們講放在心上。你的心裡頭天天聚集這個東西,現前、來世這些東西就變成果報。如果是好的、善的三善道,如果是不好的、不善的就三惡道。苦跟集是世間的因果,就是六道輪迴的因果,搞這個東西。滅跟道是出世間的因果,出世間的果是滅,滅就是世間的因與果都滅掉。道是什麼?道是能滅的方法。這個方法是什麼?大小乘佛法。

  尤其是大乘教,大乘教裡特別的是淨宗法門,五經一論、祖師的註疏,都是教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的門道。門道是平等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得走一門。無論是哪一門不能走偏了,不能走邪了,你決定能成就。要知道門門都有偏、有邪、有正,你要走得正。偏邪的緣很多,要特別小心,真有人念佛念了不少年,最後去信基督教去了,這個路走偏、走邪了。基督教要真正修得很好可以生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修得不好一樣墮地獄,那就邪了,那不是偏是邪了。每一個法門裡頭都有偏邪,偏邪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就是離欲正念。不管是八萬四千法門,乃至其他宗教統統要離欲,你這個法門才走得正,不至於走偏,不至於走邪。

  正見,你看對因果,世出世間因果搞清楚、搞明白了。「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不會再受世間所有這些言論干擾,這才叫正見。眼看了不動心,耳聽了也不動心,學這些阿公阿婆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天到晚就是一串念珠一句佛號。四十年前台南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太站著往生,我聽說她就念佛三年。老太太為人慈悲,真是前面所說的她有大悲心,她有同情心、憐憫心,喜歡幫助別人,救苦救難。大概是不認識字,文化程度縱有也不高,信鬼神,佛也拜,分不清什麼是佛、什麼是神,神佛就混在一起。好像是三年前兒子娶了媳婦,媳婦懂得佛法學過經教,勸她婆婆在家裡設個佛堂,供養西方三聖,這神廟的一概就不去了,專念彌陀,告訴她念《阿彌陀經》的好處、念佛的好處。這個老婆婆接受了,聽她媳婦的勸告,哪裡都不去了,就在家裡頭念阿彌陀佛,早晚課一堂都不缺,念了三年。應該是有很不錯的功夫,但是老太婆從來不說,連家裡人都沒有告訴他,這是有智慧。如果家裡人告訴他,哪一天往生,家裡的人情執很深捨不得離開,可不可以再多住幾年?你看這個東西多麻煩。那個老太婆聰明不說,臨走也不說。

  往生的這一天晚上,晚上家裡吃晚飯,她跟家人說「你們先吃不要等我,給我留一點就好了,不要等我,我去洗個澡。」可是家人都孝順,等她,等了很久沒出來,怎麼回事?到裡面去看看,真的洗澡換了衣服,不在房間。看看小佛堂,老太太穿了海青,整整齊齊的站在那個地方,手上掐著念珠。喊她不答應,走到面前仔細一看,她往生了,站著走的。這個消息立刻傳出去,來看的人很多,沒有不讚歎的,她就度了很多人,是真的不是假的,增長念佛人的信心。我有一年高雄中山大學校長請我做一次講演,我還把這個事情提出來。在座的聽眾有幾個人知道,告訴我,他說就在他們家附近,他們看見過的,親眼看見過的。我遇到好幾個,聽說往生的時候都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說走就走了,什麼罣礙也沒有。

  前幾天劉素雲居士來了,給大家做了個報告,介紹她姐姐往生的事情,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想也不過就是二、三個月的事情,從她發心求往生,到她真正往生大概只一個多月。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她還有壽命,我聽說至少還有十年不要了。為什麼要往生?表演給大家看看,念佛往生,快快樂樂的往生。她是有病苦,是生病,但是她往生的時候沒病苦,往生的時候滿面笑容,嘻嘻哈哈跟大家談話,歡歡喜喜。時間到了,跟大家揮手,再見,她就走了,這麼自在、這麼瀟灑,鄰居也有不少人親眼看見的。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號中午十二點鐘,一分一秒都不差。這個時間信息透出來,大概只有十天,一點都不錯,這是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了解之後,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極樂世界美好到極處了,那個世界是無障礙的法界,人人都覺悟了,人人都明白了,人人的心都是清淨平等覺,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在那個世界修行證果非常快速。

  我是真想去,天天都在想,佛不來接引我,佛不來接引,我找不到路,我只有在此地等。佛留我在這個世界再多住幾天,我想也是叫我表法的,表什麼法?告訴世間人這一部經是真的,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的,黃念老的註解是真的,依照這部經跟這部註解修行,決定沒有錯,我相信就是為這樁事情。我從前年清明,把《華嚴經》放下了,專講、專修、專弘《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做一個好樣子給大家看看,希望大家對這個經再不要懷疑了。懷疑,我們自己的虧吃太大了。依照這部經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決定成佛,這還得了嗎?錯過這個機緣,輪迴太苦!李老師說得好,機會錯過了,再輪迴要過不知道多少劫,你才能再遇到。要相信佛經,不能相信傳言,靈媒所傳的話,不要相信,姑妄聽之,別放在心上,一切要以經教為標準,這就對了。靈媒的話聽不得,再靈驗,他是會有些小的靈驗,都不能上當。

  我們這一生當中親眼看到的,出家人,諦閑老法師的徒弟鍋漏匠,倓虛法師所見到的修無法師,都是老老實實的念佛人。在家念佛的,將軍鄉的老太太是典型、是榜樣,站著走的。我早年在美國舊金山,甘老居士她有個同參道友,也是一個念佛的老太太,在舊金山往生,也是在家修行最好的樣子。老太太是從台灣到美國的,兒子在美國讀書,畢業之後成家,生了個小孩,把母親接到美國,幫忙做家事,照顧小孩。在美國住了五、六年,小孩也長大了上幼稚園,兒子、媳婦都上班,家事就是這老太太一個人料理。往生沒有告訴任何人,她寫的有遺囑,走的時候晚上走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因為第二天早晨,兒子、媳婦都起來了,發現母親沒有起來,母親燒早飯,早飯今天沒有準備,就推開門看一看,老太太衣服穿得很整齊,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盤腿坐在床上,喊她不答應,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看看床邊上擺的有孝服,你看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至少在三個月之前,她才能準備那麼多事情,詳詳細細寫了遺囑放在床邊上。

  這時候家人才知道老太太走了,趕緊通知念佛的朋友,這甘老太太都是她們好朋友,大家都來看她,來念佛送她,她這不是助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代人現代事,她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你看她天天跟兒子、媳婦、孫子在一起,她離欲了,那個正念真叫深,沒有親情。既然有緣成為一家人,好好做個同參道侶,這一走了,全家人就相信。念佛真這麼自在,沒生病,沒有一點痛苦,說走就走了,沒有找人助念,這都是最好的榜樣、最好的典型。修行,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什麼地方都可以成就,不必挑這裡、挑那裡,只要你不攀緣,只要你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是清淨的,清淨心就生淨土。真正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心淨則佛土淨」。

  八聖道第二個,「正思惟,謂人見四諦時,正念思惟,觀察籌量,令觀增長,是為正思惟」。這個正思惟是真正觀察到因果,你看世間因果、出世間因果。出世間因果,這兩個法師出家人;兩個居士都是女居士,都是老太太祖母輩的,兩位老太太正念思惟,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世間不管它怎麼變,與我不相干,不放在心上,這種想法、看法堅定了自己的信心、願心,這叫正思惟。

  第三個「正語,謂人以無漏智慧,常攝口業,遠離一切虛妄不實之語,是為正語」。念佛的人正語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最好什麼都不說,別人問你的事情,回答就是阿彌陀佛。好像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不會說話,他什麼也不懂,他到世間上來就是表演念阿彌陀佛的。真正念佛人,萬緣真放得下,徹底放下,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別人讚歎我、毀謗我,我統統是阿彌陀佛,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放在口上。

  第四個「正業,謂人以無漏智慧」,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放下一切雜念、煩惱,這叫無漏智慧。「修攝其心」,攝心,攝心就是收心,心不向外攀緣,外面事情統統離了,這就對了。「住於清淨正業」,業就是事業,我們的事業是什麼?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每天念佛、拜佛、聽經,這是我們的事業。經要不要聽?對於兩土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還有疑惑,信心、願心還不堅定,要聽經、要讀經;如果信心、願心堅定,不要聽經,一向專念。古大德有所謂「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一個比一個殊勝,為什麼?愈簡單愈好。蓮池大師教別的念佛人,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他,你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他說我念阿彌陀佛。那有什麼差別?六個字多,四個字又少了三分之一,愈少愈好。為什麼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別人他沒有求往生的念頭,加個南無好,南無是恭敬的意思、是禮拜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所以加上這個好。自己真正要求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客氣話(南無是客氣話)可以不加,聲聲全是阿彌陀佛。因為經上講受持名號,那個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南無不是名號,這叫正業。

  「斷除一切邪妄之行」,專念佛其他都別幹了,我們要真想著阿彌陀佛,真盼著阿彌陀佛。瑩珂念了三天他就來接引,我念了三十天佛為什麼還不來?佛很清楚你心不是真的,他要真的一來了:佛,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你再等幾年好了。所以從這些地方看,我們的心不真、不誠,假的,所以佛不來,來就把你嚇到。來了,這要死了,那還有好多事情沒有料理,怎麼辦?真正下定決心沒事,一切事情自有別人料理,隨它去!根本不聞不問,這就對了。也無需要交代,真正想交代寫一份遺囑,然後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這才行。將軍鄉的老太太連遺囑都沒有,一句話都沒有,走得真乾淨俐落。所以我們的正業就是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彌陀弟子的正業。

  第五「正命」,是說出家人,「謂出家之人,當離五種邪命利養,常以乞食自活其命,是為正命」。這佛陀在世的時候。這個命是滋養身命,人活在世間要保持這個身命,必須有飲食、衣服、臥具,生病的時候有醫藥,還要有遮蔽風雨的房屋,這是基本的條件不能再少了。佛陀在世居住的地方沒有,晚上是樹下一宿。這飯怎麼解決?是出去托缽。每天早晨的功課就是去托缽,到鄉村、小鎮,或者是城市。道場建立的所在,在古時候就是距離乞食的地方(能夠乞食的地方)不超過三里路,往返就是六里路,便於乞食,太遠了,走路太遠太累了。而且不是隨托隨吃,不是的,要端回來吃,大家在一起吃。有人托的飯菜好、有的飯菜不好怎麼辦?回來之後,大家把所托的飯菜混合在一起,吃多少再從裡面拿。真正是一缽千家飯,出家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佛陀一千二百五十六個人。我們能想像得到,除了這些出家眾之外,臨時到道場,來看釋迦牟尼佛、聽經、向他請教的人,我相信這些來自各方的人,人數不會少於常隨眾。在我們想像他這個團體應該是三千人左右,四面八方。托缽也是排成隊整整齊齊,一點都不亂的。

  佛教傳到中國之後,這些制度在中國就行不通,中國號稱禮義之邦、文明古國,尤其孝親尊師。佛菩薩是老師,怎麼可以讓老師到外面乞食?老師晚上住在樹下這怎麼可以?所以要為老師建宮殿,要供養老師的飲食。在過去都是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他們來策劃這些事情,所以出家人就不需要托缽了。最早的道場國家建立的,以後佛常住在中國,法師到中國來之後,回去的很少,多半一生都在中國,往生之後也葬在中國。

  服制,所以佛真難得,佛隨緣不攀緣,中國是溫帶四季氣候很清楚,三衣是決定不能保暖的。印度,佛遊化的,現在看看地圖都在熱帶,所以他那三衣可以用,在中國不行。所以在中國一定要用中國的服裝,海青是漢朝時候普通的禮服,讀書人穿的。那個時候士農工商分得很清楚,穿的衣服不一樣,海青這種長袍大袖子,這都是不做勞力的事情,讀書人穿的,所以出家人也穿這個禮服。在家人禮服上繡的有花紋,顏色不一樣,有紫色的、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那都分的有級別。繡的花紋那是他的階級,便於行禮,身分地位高的,低的要向高的先行禮,衣服不能穿錯了。在家庭裡面普通有工作服,有常禮服(普通的),有大禮服,在什麼樣場合、什麼樣禮節裡頭,該穿什麼服裝都有規定的。

  到以後出家人自己建立小廟,佛這個正命是為他們說的。出家人當離五種邪命利養,這五種利養不可以有的,常以乞食自活其命,這叫正命。所以現在在南洋小乘國家還有托缽,大乘沒有,在中國是帝王供養。這五種,第一個「詐現異相」,詐就是不誠實,現的與眾不同,為的是什麼?是為利養,這個用心錯誤的。第二個「自說功能」,也就是今天講的自讚還毀他,自說功德是自讚,這在戒律裡頭也是重戒。第三種「占相吉凶」,有替人算卦、替人看相占卜吉凶,為人看病、看相、算命以這種方式,還有看風水,在中國很多人看風水,取得的供養,這也是佛不許可的,為什麼?這都走向邪道、偏道了。第四種「高聲現威」,也是詐現異相裡頭的一種,在大庭廣眾當中讓別人對他特別注意,他要製造一些動作,讓大家能夠重視他,是這個意思。第五個「說所得利以動人心」,說某人對我供養多少多少,那個又供養多少,意思就是你也該,該到你了。佛說這五種心態是邪命,是不正常,是錯誤的,一定要遠離。

  第六「正精進,不雜名精,無間名進」,這精進兩個意思。「謂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專精,無有間歇,是名正精進」。佛對一般人,勸人斷惡修善,以十善業道為標準,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以這個十條為標準。修十善業不雜名聞利養,這叫精,天天不間斷,這叫進,這有進步。所以勸人修戒定慧,持戒心地清淨。讀誦、聽講,古時候聽講的緣不容易,寺院裡頭有講經,儒家有書院,佛家有寺院,道家有道觀,都有講學的。都是說明倫常、宇宙的大道,倫是講關係,首先從自己本身講起,家庭裡面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君臣的關係,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這在家裡有,有家長領導。尤其中國古時候,是大家庭制度,五、六代同堂不分家的,所以人丁很多。農業社會,農耕人手愈多愈好,這人丁興旺,耕作的人多。這個家有家長領導,家裡面就有君臣關係,所以從小就養成對領導的服從,對領導的忠誠,他在家就培養好了。在家能孝順父母,他要是做官他就懂得奉事君王,把君王當作父母看待就行了,知道這些關係。同等的朋友,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日常生活當中從小長大全都學會,所以家齊,這家整齊,國自然就治了。所以古時候社會上,各種行業最清高的就是做官,人沒有不羨慕做官的。為什麼?做官地位很高,得到許多人尊敬他,待遇也不錯,足以養家活口,待遇都不錯。工作量很少,為什麼少?沒有案子辦,社會上人人是好人,沒有為非作歹的,每一個家都把人教好了。所以中國古老的教育不是國家,是家,等於說是家家都把人教好了。中國古老社會,沒聽說小孩讀書的問題,沒聽說,老人養老的問題,沒聽說過,為什麼?家承包了,家庭要負責育幼,要負責養老。人年歲大退休了,落葉歸根,回到老家,回老家去養老。家家都有祠堂,祠堂是個公共的場所,除了春秋兩次祭祀之外平常都空的,而且祠堂都很大,去做什麼?做辦學、養老的地方。祠堂的大殿,也就是老人的活動中心,在那邊喝茶、聊天、講故事,或者請這些雜耍、民間藝術來表演,這常常有。所以老人真樂,跟外國不一樣,老人真享福!老小,你看小孩讀書也在祠堂裡頭,下課了都跑來,都是一家人,這哪家孩子、哪家孩子,都是一家人,所以老人跟小孩就玩在一起去。有些老人慈悲,把自己一生的經歷,講故事講給小孩聽,那都是教育。

  國家的教育,那完全是培養從政的這批人,就像現在的黨校,它不培養別的,別的是你自己家裡培養的。所以國家有考試,有縣考、省考、殿試,殿試是皇上親自主持的。縣考秀才,省考舉人,殿試是進士,這就是學歷,現在講的學位,進士是最高的學位,舉人是第二個,秀才是第三。考中秀才你要是喜歡一生讀書,你就可以讀書,為什麼?考中秀才之後國家養你。那個時候送米,你們看《了凡四訓》就看到,了凡先生一年收入好像是九十多石米,那吃不完的。九十多石米你看他賣了之後,他就可以有零用錢,什麼都有了。所以那個時候待遇是食物,是以米為單位;老百姓、農民納的稅都是米,國家拿這個米來養全國的公務人員。

  人個個都受了很好的教育,所以做官的人最快樂,一個月有個三件、五件案子,你這個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事?有很多地方幾個月沒有一個案件。所以做官,做官沒事,遊山玩水,考察民情,他在一個地方他常常出去看,了解人民狀況。最重要的是要留意人才,年輕這些小朋友,就是舉孝廉,這個小孩子孝順父母,再廉潔,這都被國家選去了。孝順父母就能忠於國家,廉潔就不貪污,所以公務人員就要這兩個字,孝廉,漢武帝時候提出來。你這個縣官在這個地方做上三年,不能替國家舉薦幾個孝廉,你這官做不成了,你就得下台。政績,第一個政績就是舉孝廉,進賢受上賞,這個國家真正有賢人、有能人,你能夠推薦給國家,國家發現這是真的,國家最高的賞賜就賞給你,鼓勵大家進賢。國家需要的是人才,有德行、有學問、有愛心,真正肯為人民服務的。這些事情都變成地方官,現在的縣市長,他們第一個政績,政績頭一條。你說這個社會能不好嗎?太平盛世是這樣造成的,真正齊心合力來打造太平盛世。

  今天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整個地球真的變成村,地球村。我是在抗戰前一年,從我們家鄉到福建,我記得走了一個星期,到哪裡?到福建建甌。第一次出來我們走水路,我們家鄉有個廬江,有個小江,那個水是流到長江的。我們那裡距離渡輪渡口九十里(九十華里)走路要走一天,坐船,坐小帆船一天到這個渡口。第二天渡口有小輪(小輪船)到蕪湖,第三天從蕪湖坐火車到南京,從南京坐火車到上海,從上海坐船到福州,在船上走三天三夜到福州。福州再坐小輪好像是一天半將近兩天到南平,南平坐公共汽車到建甌。這個路我都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十歲,我就知道路怎麼走法。那個時候路石子路,公共汽車開出去之後,這後面就是塵沙、灰塵,車上的人滿臉都是灰土土的,那個時代。現在的交通一天就辦到了。福州要到香港,那時候更遠,還要坐三天三夜的船,在那個時候。所以交通非常方便,資訊發達,電話全世界都收到、都通。在從前從中國到美國,就上海坐輪船到美國,要一個月船才能到;現在搭飛機十個小時,到美國辦事當天都可以回來。所以整個世界科學發展很大的變革,不變的是倫理道德,精神這方面東西永恆不變。

  《群書治要》翻成英語,馬哈迪長老看到了,他翻開這本書很感嘆的說,幾千年前古人所說的這些東西,到現在還管用,這叫真智慧。證實湯恩比說的話沒錯,湯恩比說要解決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仁義忠恕」。現在管不管用?救這個社會,提倡這四個字,我們自己做到,我們也勸別人做到。這個事做到了,你的家和睦,你的一家人幸福;整個社會做到,社會和諧,人民安樂。這個教育重要,與科學沒有矛盾、沒有障礙,可以同時並進。中國傳統學術歸納起來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全世界的人都能遵守這十二個字,把這十二個字都做好了,那就是湯恩比說的,整個地球太平了。

  大乘佛法講的是什麼?真誠、慈悲。佛教人用真心,教人要誠實,慈悲是愛心。每個宗教裡頭都講愛,所以用愛這個字可以團結宗教。現在這個世界上就缺少愛,沒有愛,愛自己不愛別人,甚至於說得嚴格一點,他自己都不知道愛自己,自己作踐自己,糟蹋自己。不懂得自愛,如何能愛人?所以今天我們提倡宗教要團結,要提倡宗教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就是中國人講的仁義忠恕的教育,每個宗教都講這四個字,能救自己,能救社會,能救國家民族,能救全世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