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六集)  2013/3/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36

  好,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零三頁,倒數第六行:

  「又曇鸞大師更謂極樂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而頓登補處」。曇鸞大師也是弘傳淨土一位古大德,他出現在南北朝的時代,對淨宗有很大的貢獻。他說極樂世界的菩薩,這是泛指每個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從上上品到下下品,包括同居土、方便土跟實報土,無一不是菩薩。這些菩薩他們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很可能不需要像其他諸佛國土,向上提升要一個等級一個等級,一地至一地,一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三地到四地,不能夠躐等,循序漸進。極樂世界可能不是這樣的,不是一地到一地,而頓登補處,可以頓超。這個話說起來也有道理,為什麼?如果不是這樣的情形,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地上菩薩為什麼還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一個疑問。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藏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在這個世界修行證果的,到明心見性之後,統統都是住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可是《華嚴經》末後又說,文殊、普賢率領這些菩薩們到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習。我們看到非常驚訝!既然是法身菩薩,到極樂世界當然也是住極樂世界的實報土,那極樂世界實報土跟華藏世界有什麼差別?如果它沒有特殊的地方那又何必去?那什麼特殊?就是不從一地至一地,他能夠頓登補處。那就真有去的必要了。也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的實報土,跟其他諸佛實報土不一樣,他可以很快就成佛。

  實報土,這個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是沒有方法斷的,因為他們已經把無始無明放下,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圓滿了,那怎麼斷?要斷那個習氣,他不就又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就退轉了,不是小退,退到十法界去了,大退。所以這個地方,你看一般大乘經上講的「無功用道」。這些菩薩們,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都跟妙覺如來差不多,只是不能回到常寂光,就這麼一樁事情,除了不能回常寂光之外,其他的大概佛的境界都達到了。於是我們就想到這個問題,文殊普賢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華藏世界有這個例子,我們就能夠想到,十方諸佛世界肯定也像文殊普賢一樣,都到極樂世界參學,極樂世界一定跟一般諸佛剎土不一樣。要說不一樣,就是這個地方所說的,極樂世界可以頓超。頓超這個理論能不能成立?理論可以成立。理論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理論。本來是佛,只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一念不覺變成了念念不覺,所以才搞出六道輪迴出來。

  六道十法界,我們知道,全是幻相,不是真實的。這個裡頭事到底有沒有?大乘教裡頭,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一定有。為什麼?你要說它一定有,確實它們都是在高頻率振動之下產生的現象,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是這個念頭波動產生的現象。所以這個現象是假的,就像我們看電視,電視的畫面、電影銀幕上的畫面。我們了解這個道理,這個畫面它的真相是非有非無,不能說它有,因為它剎那生滅;不能說它無,因為它是相續相,這個相續不是真的相續,是相似相續。如果就大範圍來看,那就是《還源觀》上所說的「出生無盡」,那個是菩薩才能看到,我們凡夫看不到。我們凡夫看不到,看到的是大同小異,看到這個相;菩薩看到是大異小同,他看到整個法界,變化就大了。

  像我們現在,現在科學走兩個方向,一個宏觀宇宙,是看大的,這個變化很大。確實太空當中有新星產生,有老的星爆炸了,就是說星球有成住壞空,有這麼大的變化,我們沒法子,看不到。科學另一個極端,走微觀世界,就是量子力學,它從小,小到什麼程度?宏觀是大,大到沒有邊際,找不到邊際;小,實在講,小也沒有邊際。中國古人說的兩句話,說得非常好,叫「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粒微塵,就是微中子裡面,那在佛法裡面講,這個裡面有大千世界、有整個宇宙,好像整個宇宙濃縮起來在這一微塵裡頭、一毛端上面。《華嚴經》上還說,什麼人能夠進入微塵世界裡頭去?經上講了,普賢菩薩常常到微塵世界裡面去供佛聞法。就是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在一粒微塵裡頭,微塵沒放大,世界沒縮小。這只有講性德,性德沒有大小。所以性德非常奇妙,小中現大,大中含小。

  這樁事情也被現代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稱它作全息現象,這真被發現了。用特殊的技術照相,照一張人像,我看到報告裡面說,兩道激光交叉,用這個光照成照片。洗出來之後,照片沖洗出來之後,是一條一條的,看不到東西。但是用一道激光去照它,裡面人像就看出來了。你把這張照片撕成兩張,再在激光下照,是兩張完整的照片,小了。你把它撕成一百張,激光之下就變成一百張照片,張張都是完整的,沒有一點損壞。發現這麼個東西,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也是沒辦法解釋的。這種現象就像佛經上講的,全息這種功能,一微塵裡頭有整個宇宙,宇宙有無量無邊的微塵;換句話,每個微塵裡頭都有宇宙,就是無量無邊宇宙,重重無盡。重重無盡就是其小無內,因為微塵裡頭的宇宙它還有微塵,微塵裡頭還有宇宙,沒有底的,真的叫其小無內。

  所以中國古人怎麼會說出這麼一句話?這至少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他們因為看到了事實真相,他能說出來。科學家從科學實驗當中看到,他能說得出來,一般人怎麼可能說出來?所以我們也常常懷疑,古聖先賢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我提出這個問題請教李老師,老師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事上沒有文字證據,理上講得通。理上是,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在中國這個地區,中國人喜歡聖人,崇拜聖人,他就以聖人身分出現於世,這講得通;阿拉伯人相信有真主,所以在那個地方示現就回教的這個形式出現,大家喜歡接受。

  日本有個老和尚,前年往生了,往生的時候聽說一百零三歲,我跟他見過兩次面。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聽了都嚇一跳,他怎麼會說這個話?有道理,說得不錯!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橋本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我們老和尚一生從來沒說過這個話,為什麼見到你說這個話?大概老和尚知道我跟很多宗教接觸,搞多元宗教,跟我說這個話。所以也提醒了我,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三十二個面孔不應該畫成一樣的,要畫成全世界各種不同民族的人像,各種不同聖人,不同宗教的聖人,畫他們的像,才曉得都是觀世音菩薩變現出來的。那宗教就一家,宗教就一體了,這在理上絕對講得通。畫畫的人疏忽了,疏忽了這三十二個面孔的意思。三十二代表所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宗教。

  我們細心去看宗教的經典,能看得出來,它有個中心思想,每個宗教都有的,這個思想就是愛。無論哪個宗教,都說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他們所崇拜的,婆羅門的大梵天,沒有不愛世人的。佛教講慈悲,中國儒家講仁義,統統能貫通。特別是淨宗,淨宗之能夠超越,你說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人相信,八萬四千法門都不會接受的,人家辛辛苦苦修無量劫才修到,你不費功夫就得到,哪有這種事情?所以阿彌陀佛這樁事情,世尊說過,「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你要說了解阿彌陀佛,只有諸佛如來他們知道,等覺菩薩都不行,對阿彌陀佛,用我們說,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都說不清楚。雖然佛清楚,佛跟佛說行,沒有問題;佛跟菩薩說,菩薩也聽不清楚,這是極樂世界的玄妙到極處,不可思議。說極樂世界的玄妙,也就是說自性的玄妙,因為它也是自性變的,自性裡頭極端巧妙的事情被阿彌陀佛掌握住了,所以他能夠幫助人,包括最後這一品生相無明,真正不可思議。這個習氣到極樂世界消除得特別快,那就是不必一地到一地,他能夠躐等,頓登補處,他有這個能力。

  下面,「案此經」,這是推想極樂世界的菩薩,或者可以不從一地到一地。「言十地階次」,他們的階級、順序,說十地這個階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對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說的。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沒有那麼高的智慧,沒有那麼大的福德,需要一級一級向上提升,沒有辦法躐等。「他方淨土,何必如此」,這個他方是指極樂世界。「鸞師之說,深顯極樂菩薩圓解圓修,一地一切地。故生彼國者,皆不退轉。頓超階次,圓證補處。深顯彌陀大願,妙德難思」。這個末後的結論說得好,這裡頭也把這個理透露出來了,《華嚴經》裡面說了一句話,「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華嚴經》上有說。那一地就是一切地,初地就是十地,一切地,初發心就是圓滿。這個話可以得到證明,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初發心,初發心就成佛了。惠能大師他不是入定,他是在五祖方丈室聽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菩提心現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成佛了。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與有沒有學經教沒關係,在他們確實給我們表現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惠能大師證得究竟的果位,但是他還保持著他的身分,是個居士,二十四歲,到獵人隊裡面去,替獵人打工,為獵人服務,在獵人隊裡住了十五年才出來,遇到印宗法師。他在什麼時候出來、會去找哪個人他都知道,找錯人也不行,時間不對也不行,所謂時節因緣。這些事情,我們中國人來講命中注定,決定錯不了的。佛發大菩提心要來救世也不能夠不遵守這個例子,也要遵守。時候到了,果德真正現前。特別是惠能大師的表演,讓我們深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一切隨緣,不要攀緣,攀緣可能路愈走愈長,你障礙愈來愈多,所有一切障礙平平安安的承受,自然就沒有,業障就消掉了。不跟一切人對立,也不必去攀緣一切人。他來找我可以,我們找人難,求人難。所以佛祖、老師都教給我們,一生隨緣不攀緣。

  釋迦如來示現在閻浮提,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地球,示現在這個地球上,這個地球上的眾生跟釋迦佛有緣,但是根性不是很利,所以釋迦佛教他得慢慢來,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辦研究所。世尊講經四個時期,實際是五個時期,第一個不算。第一個什麼?講《華嚴》。《華嚴》不是在地球上講的,《華嚴》定中講的,沒人知道。世尊成道,在菩提樹下入定當中開悟,不是出定的時候開悟,定中就開悟了。開悟之後說出這一部《華嚴》,《華嚴》就是他在大定當中所見到的全宇宙,在佛法講法界虛空界,把他所見到的詳詳細細說出來。說了多久?我們人間二七日中,也有經上講三七日中,兩個都有經典做根據;換句話說,最長二十一天,短的十四天。什麼人去聽這個經?四十一位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你入不了他的境界,他定中境界你進不去,你是法身菩薩你就能進去,你就能聽《華嚴》。

  實際上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太大了。這是世尊滅度之後六百年,龍樹菩薩,他是初地菩薩,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跟惠能大師所證的是相等的、平等的,無明破了,見性了。他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三個月就學完了,就畢業了,再就沒東西學了,傲慢心生起來,認為什麼?這個世界他第一,沒有比他更高的。大龍菩薩,我們相信大龍菩薩是龍修成的,也修成明心見性。世尊講的這部《華嚴經》,大龍菩薩收在龍宮裡頭,這是佛第一次講的。大龍菩薩就把龍樹菩薩帶到龍宮,看到這部大經,分量多大?叫「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把世界磨成微塵,一粒微塵表一首偈,多少偈?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十個,沒辦法計算。這個經放在地球上放不下,放在太陽系也放不下,放一個銀河系還是放不下。一個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十個大千世界是一百億個銀河系,怎麼能放下?

  龍樹看到這部大經,釋迦牟尼佛二七日中所說的,傲慢習氣馬上就降下去,沒有了,知道自己真不行。他說這個經,閻浮提眾生,我們這個世界天上人間,沒有人能接受,分量太大了。它有中本的,中本分量少一點,也不是人間能接受的。最後看小本,小本是什麼?就像我們《四庫全書》的目錄提要,有十萬偈四十品。龍樹說這個很好,他就在龍宮裡面讀,把它背熟了,出了龍宮回到人間,把他記憶當中的寫出來,成這部《華嚴經》。

  所以小乘不承認,小乘認為《華嚴經》是龍樹菩薩自己造的,不是佛說的,它不承認有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定中講經說法,不承認,到現在還不承認。大乘非佛說,大乘都不是佛說的,都是這些菩薩們自己造的,用佛的名義,這他們的說法。像這些成見我們都必須要排除,不管它是不是佛說的,還是菩薩說的,他說得真有道理,我們就承認它是佛說的,不要再計較,他講得真好。又何況大乘一些東西被現在科學證實了,那就說明他說得不錯。所以必須向上提升,一定要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不就完全知道了嗎?就不必再辯了。辯,怎麼樣辯都入不了境界,為什麼?你有起心動念,你有分別執著,你是六道凡夫,怎麼知道佛菩薩境界?只有遵守佛菩薩的教誨,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達到這個境界,自然就明白了,這個絕對不是欺騙人的。

  古人讀書遇到這些地方,教我們存疑。存疑不是懷疑,懷疑是煩惱,懷疑入不了門,存疑可以。存疑什麼?放到那邊,我現在還沒有能力,還不到這個境界,我放在那裡,等我到那個境界的時候再來對照一下,這個行。也就是相信佛的話,絕不懷疑佛的話,等我自己提升到那個境界,我就證明佛這個話對不對。所以要相信,基本的態度要相信,不能懷疑,這是大乘做學問的原理原則。

  龍樹菩薩明心見性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三個月就通了,我們能相信。為什麼?首先我們想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說這些經誰教他的?《華嚴經》誰教他的?沒人。《法華經》沒人教他,《般若經》沒人教他,這《無量壽經》也沒人教他,他怎麼說出來的?當年他十九歲離開家出去參學,參學十二年就放下了。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學派幾乎他統統都經歷過,最後放下了,到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了。這個樹,畢缽羅樹,以後人就叫它做菩提樹。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這棵菩提樹,不是原本的樹,是從菩提樹旁邊生下小枝條,這個枝條被阿育王的女兒帶到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種下去長成了,是釋迦牟尼佛菩提樹的第二代。這棵樹已經很老了,兩千多年,很老了,從旁邊生出來的小樹,行,所以生生不息,這是個紀念。

  所以釋迦牟尼佛沒人教他,見性全明白了,不問不知道,一問什麼都知道。你要不相信,中國人有例子,六祖惠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沒有學過經教,可是你問他,他都懂。他在逃難那個時候,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剛剛離開黃梅,還沒找到獵人隊,路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難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一定要懂得,不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不會開悟。一門深入的人,入到一定的程度,就差那麼一點點,他給她一點就通了,她就開悟。《涅槃經》是大經,南北兩種翻譯,兩個譯本,一個三十六卷,一個四十卷,你就知道分量很大。比丘尼在讀經,他在旁邊聽。她讀了一段,休息了,他就找這個比丘尼跟她講,妳剛才念的一段經是什麼意思,講給她聽。比丘尼佩服得五體投地,捧著經書向他請教。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你怎麼會講得這麼好?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所以我們從能大師這個例子就知道,龍樹菩薩三個月把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經學通了是可能的。為什麼?他不需要全部經聽完,聽一段他全知道。

  第二個證明,法達禪師受持《法華經》,《法華經》雖然七卷,每一卷都很長,他讀《法華經》三千多遍,那要十年時間,十年專門讀一部經,得法華三昧。他到曹溪禮拜六祖,頭沒著地,三拜頭沒著地。起來的時候六祖問他,你一定有覺得驕傲的地方,什麼值得你驕傲?他就說了,誦《法華》三千部。這很難得,不容易,十年如一日。六祖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他說不出來,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六祖靠聽,他不認識字,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一共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第一品是序品,第二品是正宗分。聽完之後就告訴他,不用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講《法華》大意,他開悟了,再禮拜,頭著地了。

  所以像這些人,一個小段落全部就明白了。那每一部經念個一、二章的時候,《大藏經》不是三個月就毫無問題,這是什麼?這叫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是自性本來就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東方東西是學智慧。學智慧,智要靠定,定生慧,定要靠戒,沒有戒不能得定,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在佛法叫三無漏學,無論大乘、小乘都要講戒定慧。佛教傳到中國,把這一種修學的原理原則傳來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我們小時候念書,我們聽老師在聊天,老師在房子裡面聊天,那個窗戶開著,我們在外面走路聽到老師在批評學生,幾個老師在一起談學生,哪個學生有悟性,哪個學生悟性差一點,討論這些。你看從前老師講悟性,有悟性的那個學生能出頭,沒有悟性的不行,只是認識一些字,做一點常識而已。真正有悟性,他們會很用心的教,這個人能成才、能成大器。

  中國這些教學是靠背書,書本裡面國文選的必須要背誦的都是文言文。那個時候文言文、白話文都有,差不多是一半一半,這在抗戰時期。抗戰之後文言文逐漸少了,現在好像都沒有了。抗戰之後,在解放之前,課本裡頭文言文還佔有一定的比例,我們讀書的時候多。背誦,我們現在才搞清楚、搞明白,古人教小孩背書,目的不是記誦,不是叫他背、叫他記住,不是。《禮記》裡頭有,「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這就說明中國古聖先賢不重視記誦,重視開悟。這個開悟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是什麼?我們才曉得,學校用這種方法是叫你得定,定就能開智慧。一篇文章、一部書叫你反覆去念,把心定在上面,你不念書就胡思亂想、心散亂,這是主目的,是叫你得定。念熟了,能背誦了,那是附帶的,那不是主目的。

  現在很多人反對教小孩背書,他說這是死方法,念這個幹什麼?沒有用處。他不曉得是讓小孩得定。這個方法是佛教傳來的,確實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能解決一切問題,一切問題不知道,一問你就知道了,不問不知道,一問全曉得。不是去思考,到哪裡去找這個根據,沒有,你隨問隨答,就把你問題解決。所以東方人自古以來求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不行,知識有侷限性,它有一定的範圍,超過範圍他就不知道,而且有後遺症。現在這個世界,知識爆炸的世界,沒有智慧。社會為什麼變成這樣子?原因在此地,這第一個原因,不學智慧,專學知識,而且懷疑。科學懷疑可以,懷疑,發現問題,你再去尋找真相,到最後來求證,這個可以。但是用在心理上不可以,用在聖學上不可以,用在宗教上也不可以。宗教是屬於心理學,中國自古以來也是屬於心理學,戒定慧屬於心理學,它不是物理。物理跟心理用的方法是相反的。

  心理這套東西一定要真誠,用真心,要恭敬。所以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跟老師學,你能得到多少,是你對老師、功課有幾分誠敬心。老師絕對不是說,你不恭敬我不教,不是這個意思。你對老師的恭敬心,老師知道你能學多少。你只有一分恭敬,他只教你一分,為什麼?教你兩分,那一分裝不下,你只能裝這麼多,那一分叫白教了,廢話。你有十分恭敬心,老師不能教九分,教九分對不起你,你還可以裝一分,這麼個道理。老師看學生能吸收多少,就看他的誠敬。

  現在老師不講究這個,他自己也不知道。社會搞到今天這個樣子,要是古人來說一句話,他一句話就把你說盡了,「總是不讀書之過」,一句話就解決了。不讀書之過,這個讀書是讀古聖先賢的書,才會變成這個樣子。世世代代的人都讀聖賢書,都用文言文,沒有用白話文的,到民國初年都是如此,書信往來沒有寫白話文的。五四運動提倡白話,大概真正白話文比較上通行的是抗戰以後,抗戰之前還不很流行,寫白話文人家瞧不起你。

  抗戰期間這八年很辛苦,社會動亂,人真的是流離失所,這個戰爭太可怕了,學生、學校都到處逃難。大概到抗戰的第三年、第四年,政府就意識到了,各地方這些流亡學生,政府收集起來辦國立中學。本來國家只辦大學,中學是省辦的,小學是縣辦的。國家來辦,公費,學生一律住校,聘請老師來教導這些學生。我們在抗戰期間,就在這種學校念書。學校就是家庭,老師也要兼任父母,所以我們對老師的恩情非常深厚,老師照顧我們比父母照顧得還周到,這我們知道感恩。同學之間的感情真的超過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不常在一起,這天天在一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那個學校就是個大家庭。我那個時候在學校年齡算小的,算小的,你看今年都這個年歲了,比我大的差不多都九十多了,都快到一百歲了。所以這幾十年的社會狀況我們了解得很深。

  文言文怎麼會消失的?現在沒有人學了,再變成簡體字就更糟了,麻煩更大了,我們對這個事情擔心。所以在國外,我就看中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這些華僑很可愛,他們有一千多個小學,有六十二個中學,沒有大學。我去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漢學院,漢學院將來就是大學,希望完全教中國古文。到哪裡找老師?我就在現在中學老師裡頭,希望他們升一級,這些校長,小學校長退休,大概都五十多歲,他們知道讀書的方法,知道怎樣蒐集參考資料。所以漢學院提供他們進修的場所、研究的一個場所,衣食住行我們照顧他,他有家,我們也照顧他的家庭,希望他們用十年的時間專門學一樣東西。

  這個教材怎麼選?唐太宗選好了,《群書治要》,六十五種,我們就從六十五種下手,希望每個老師能選一種,好好的去學十年。他們修學,我估計三年他就能講這門課程,他讀這個書讀三年,他就能講。能講的時候,我們就讓他每個星期講兩個小時,一堂課兩個小時,這就是他學習的成績報告。講演把它錄像做成光碟,還有他的講稿印成文字。一年、二年,頂多兩年,我們將這兩年的成績向教育部報告,馬來西亞的教育部,請教育部審查夠不夠博士學位的標準。如果審查覺得可以,夠,請教育部頒發漢學博士學位。這個我跟首相談好了,首相答應,這好事情。這個漢學博士,只要有國家承認了,將來他們在全世界都可以教漢學。漢學將來一定會發揚光大,而且都是文言文,這些人將來就是老師。

  現在沒有老師,老師要培養,三年就可以教,五年就可以教得很好,再五年的深造就變成世界一流的專家,有五、六十個專家,就能教全世界。這是我們國家民族的希望,也是全人類的希望,為什麼?中國教育是親愛的教育,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真是凡是人他都願意接受。你說哪個人不希望別人愛我?而且這個愛是真正的愛,是發自於自心的,不是有利害關係在裡頭,不是的,是天性的。不是用天性的愛,學中國東西學不會,要用天性的愛一學就會了。佛法亦如是,佛法是天性的愛,慈悲,充滿了智慧的慈悲,是一切人都喜歡接受的,不分宗教。

  我們跟很多宗教相處,處得感情非常好,我們跟宗教當中沒有懷疑。他們最初擔心,跟我接觸擔心,怕我拉他們信徒。結果這十幾年來,我從來沒有勸一個信徒信佛教,改變宗教,從來沒有過。你跟我講,我不贊成,我勸你遵守你自己所學的宗教來學佛。學佛什麼?學智慧,哪個宗教都要智慧。學智慧、學道德,不要改變宗教。你們信那個神,要真正去愛那個神,去信那個神,不要懷疑。教人孝順父母,不能說你不要父母,你來愛佛菩薩,這錯了,沒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在世,確實很多宗教信徒來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是拜老師,拜釋迦牟尼佛為老師,跟佛學習,佛沒有叫他改變宗教,他是婆羅門還是婆羅門,他是哪一種宗教信徒還是那個宗教信徒,沒有叫他改變。教他開智慧,教他提升他的道德,好好去用他的宗教教化眾生、教化信徒。所以對人是有利的而沒有害。

  我們現在看下面第三十六,「教化隨意願」。請看經文: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

  這段經文不長,只有三十個字,這三十個字非常重要,特別是發心教學的,講經教學的,一定要記住。這是講一生補處,但是你的慈悲心重,一生補處可以慢慢來,我先行菩薩道教化眾生,行不行?行。你有這個願很好,這是完全為憐憫眾生發的信心。後面接著,『修菩提行,行普賢道』。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前面三十個字特別重要,最重要的是信心。講經教學,第一個目標就是啟發對方的信心,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再勸他「修菩提行」,到「行普賢道」,這是最後的目標,三個目標。

  我們看黃念老的註解,下面第三十六願,「教化隨意願。如上願所明,生彼國者,安居樂國,悉登補位,成等正覺」。這是在極樂世界,終極目標阿彌陀佛是幫助你成佛。成佛跟他完全相同,成什麼樣的佛?像阿彌陀佛一樣的佛,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能、一樣的神通。換句話說,你自己不另外立個道場也行,就以極樂世界為中心,做為你自己的道場。你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勸這些眾生統統到極樂世界來,阿彌陀佛成就他,就等於自己成就他。我們外出招生,到各處招生,把學生都送到極樂世界去培訓,就這個意思。你願意留在極樂世界教也行,協助阿彌陀佛,隨意。

  底下說,「但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有人願意早成佛,有人願意先度眾生,以後我再成佛,地藏菩薩就是個很好的榜樣。《地藏經》上你所看到的,跟一切經不一樣。你看一切經,裡面提出的上首,就是參加這一次法會,都有聲聞眾、菩薩眾、天人眾,你都看到有這些名字。《地藏經》不是的,哪些人?全是諸佛如來,然後是佛身邊的這些大菩薩。這什麼道理?那些諸佛如來全是地藏菩薩的學生。地藏是先幫助別人成佛,眾生沒有成佛,誓不成佛,這是他的本誓願力。所以釋迦牟尼佛講《地藏經》,介紹地藏菩薩,一切諸佛如來都來了,統統是地藏的學生,早都成佛了,數量不可思議。確實有這些人,有效法地藏菩薩的這些人,跟地藏菩薩同心同願。

  『被弘誓鎧』,這個字念「披」,古時候跟挑手邊的披是一個講法,披在身上。弘誓就是度眾生,發願度眾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是弘誓。通常我們念四弘誓願,菩薩都發這個誓願,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煩惱無盡誓願斷」,第三「法門無量誓願學」,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每個發菩提心的一定有四願,這個四願是總願,是共同的願望,沒有例外的。四十八願是別願,它個別的。別願是從總願裡頭流出來的,別願各個人不同,總願完全相同。實際上大願就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就這一條。後面的三願是完成這一願,沒有後面這三願,這一願是空的,不能兌現。

  所以你要發心度眾生、成就眾生,先要成就自己,你的煩惱沒有斷你怎麼能度眾生?所以成就自己,首先得斷煩惱,煩惱斷了之後才能學法門,有次第,煩惱不斷你學不到法門。為什麼?那些法門是智慧,智慧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煩惱障礙自性,只有煩惱斷了才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學法門。像龍樹菩薩一樣,三個月就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全學會了。像惠能大師一開悟,世尊佛法,世尊以外一切諸佛所說的佛法,他全都會。

  一切法不離自性,見性重要,見性才能通一切法,通一切法才能教化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根性不一樣,品類不相同,非常複雜,什麼樣眾生用什麼法你自己知道,你不用去問別人。這才學法門。學法門是為人,不是為自己,斷煩惱是為自己。成佛道也不是為自己,為什麼要成佛?成佛才能度等覺菩薩,你比他高;你要不成佛,你度不了他,你度等覺以下可以。你是等覺菩薩,等覺不能度等覺,只能度以下,那就是還有欠缺,必須更進一步成佛。成佛就能度所有的菩薩,一個不漏。所以四弘誓願的意思要搞清楚、搞明白。

  真正發願度眾生,決定要斷煩惱,決定要放下,知道不放下是不行。真的要放下,為什麼?它沒有形相,真如自性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你不能執著它,當然要放下。假的,假的是生滅法,剎那生滅,所以也不能著相,著相就錯了,真的、假的統統都不能著。真假有這個事實存在,可是真假都是空。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空就是三種現象不可得。真的,沒有這三種現象,不可得;假的有那個現象,那個現象是生滅法,不可得,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一個微細的念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控制?你怎麼能掌握到它?所以不可能。這就是真假要認識,這叫看破。知道,清清楚楚,都不執著、都不分別、都不起心動念,叫放下。如如不動,心裡清清楚楚,心裡如如不動。對一切眾生要觀機,你要認識他,他是什麼樣根器,用什麼樣方法來教他。方法教錯了,這個人不肯學,走了,不是他不能教,是你方法錯了。這個都是要學習的,老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我們早年在李老師會下,他培養講經的人才,學生二十多個人。我們那個教室,大概就攝影棚這麼大,教學的方法是採取私塾教學法,就是個別教學法,他不是個別一個人,兩個人,兩個人一組學一部經。學生跟他面對面坐,這個桌子,第一張桌子,學生,這兩個學生。旁邊學生旁聽,但是一定要到,不准不到的。就教這兩個人,大家旁聽。旁聽時候都要寫筆記,盡量寫,寫來幹什麼?給他們兩個人做參考,回去他們要做講稿。旁聽人不要寫講稿,他要寫講稿。要寫多少字的講稿?八千字。八千字,在台上講多少時間?四十五分鐘。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的講台上去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兩個人上去講,一個講普通話,一個講閩南話,好像是在翻譯,兩個人講稿是一樣的。口語講稿,這叫口語文學,就是你怎麼講,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口語,不是一般文章。

  一個星期講一次,要寫八千字的講稿。寫出來之後,還要練講一次。練講也是老師、我們同學統統聽,你們兩個上台講,我們坐在下面,講得不好的給你修正,你回去再去改,第二次正式上台。這個幹法叫現炒現賣。底下、下面經文我還沒有學過,我只學這一段,那就講這一段。講的這裡,學的這兩個學生,輪到他講這部經、學這部經,大概總一、二個月睡不好覺,吃飯不知道什麼味道。為什麼?腦子裡全專注在這裡,很辛苦。所以老師對戒律就不管了,為什麼?你不會做壞事,你想都不敢想,你還能做嗎?全心全力去應付這一個星期,要應付這兩個小時上台,怕下不了台,同學在一起還有比較,也不能太不像樣。

  我們參加這個班,看到老師對這些學生,有幾個學生老師有打、有罵。所以這個上課,經學班上課的時候,外頭有巡邏的,不准人靠近。為什麼?這裡頭有打有罵的聲音,不要往外頭傳,因為都是二十多歲成年人,不是小孩,不好意思。所以這個班不許可人參觀的,不能靠近的。但是有三個同學,老師對他很客氣,從來沒有批評過,好像是特殊待遇,我們看在心裡頭,雖不說話,有疑惑,被老師看出來了。一個多月,老師叫我到房間就問我,你是不是有疑惑?我說是的。我說老師為什麼對一些人有打有罵,對這幾位同學特別客氣?老師就跟我說,他說那個有打有罵,怎麼打都打不走,打了他還感恩,他還要謝謝;那三個人說重了臉就紅了,愛面子,這不能說,說了結冤仇。我們才了解。那怎麼辦?你又不能拒絕他,把他當作旁聽生好了。我們才曉得,真學的,真肯學的,挨打挨罵還感謝老師的,他就真教你。

  可是老師教東西不講第二遍,所以你要全神貫注去聽。你要聽漏掉了,你再去問他,先罵你一頓,或者打你一頓,還不給你說。他說什麼?我罵了你、打了你,你有依靠,頂多挨頓罵、挨頓打,老師還是會講的。打了之後不講,就沒有辦法了,逼著你聽課的時候一定要全部精神貫注。我在這個班裡頭佔了個便宜,我的記憶力很好,那個時候聽課,聽老師這一個半小時的教學,我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內,我把它重複講一遍,就是講老師的,不能加自己意思,我能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但是這些同學們沾光了,同學們聽漏掉的他不敢問老師,他就來問我。所以我就無形當中給老師當了助教,這些同學沒有一個不找我的,有這個強記的能力。

  我在這個班上我是最後進去的,他教學順序是按照先後次第,我的名字排在最後。沒有輪到我,我就走了,我就出家了,出家緣成熟,所以離開了。但是我就在旁邊聽,聽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我都能講,我能講、我能教。所以一出家我就教佛學院,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三年畢業用六部經,還有七部沒有用上。所以我對佛學院就搖頭了,佛學院不會出人才。我在老師那裡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學了十三部經,佛學院三年畢業,一部經都不會講。

  所以星雲法師請我到他的東方佛教學院,他是辦個佛學院,規模很大,一百三十多個學生,大概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就告訴他這個教學法不能出人才。我說我在李老師那裡,私塾教學法,個別教學,真能出人才。他說那不像學校。我說不像學校能出人才,像學校不能出人才。我給他建議,我說如果我們把學生一百三十多個人,三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專攻一部經,大概有三、四十部。我說十年之後佛光山出講經人才,至少二十個人,佛光普照天下。他說好是好,他說不行,不像學校。我們兩個就談不攏,談不攏我就辭職了。

  他那個時候要是聽我的話,跟我合作的話,大概我就長住佛光山,我哪也不去了。我相信比我講得更好的至少會有二十個人,他們比我年輕,我們那個時候四十出頭,這些學生才二十幾歲,好教。尤其李老師這個教學法讓你士氣非常高,你看一個月就學會一部經,就能上台講,信心十足。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私塾教學,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現。現在學校這麼多,博士很多,聖賢沒有了,君子沒有了,真正做到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的人沒有了。在過去,這五個字大概統統都能做到,只是做到程度有差別,統統都有。人在那個時候沒有信用怎麼做人?

  我記得這是抗戰之前,我小時候,家裡缺少油鹽,到附近那個店裡面去拿,賒帳。賒帳我們沒有記帳,他記帳,一個月、二個月、逢年過節再去還錢,有這樣的信用,就這一句話。現在什麼都還得要有憑據,憑據還都是假的,他還賴帳,在過去從來沒有過這個事情。你賴一次帳,你在這個地方上不能做人,你一出去人家就罵你、都羞辱你。信重要,仁義禮智信,從小都學過,社會上都講究這個,哪有不仁不義的?那還能算人嗎?現在這個社會確實五個字都沒有了,真的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

  我是在蒙古《大藏經》序文裡面看到一段話,蒙文現在很少人學,但是蒙文《大藏經》裡頭還有一些我們中文沒有的,這個東西趕快要把它翻譯出來,都是好東西。序文是用中文寫的,我在裡面看到講元明清三代,這些帝王他們有智慧,用儒治國,用佛教民,用道祭祖先、天地鬼神,儒釋道都派上用場了,非常有道理。人民怎麼教好的?學校不多,寺廟很多,寺廟就是學校,沒有一個寺廟不講經的。就像現在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寺廟很多,每個寺廟都講經,每個出家人都能講。尤其是星期天,星期天寺廟對外開放,對誰?對學生開放,現前在校的學生,星期天都要到附近寺廟接受佛陀教育、經典教育,出家人給學生講。

  我們聽到這麼一樁事情,就去做一個突擊檢查,事先沒通知,突然到一個寺廟。這個寺廟那一天去看的時候,大概有三千多個學生,我們看到這些學生都坐在地上,坐在佛堂上、走廊上、外面草地上,整整齊齊,一個小圈圈、一個小圈圈。一個小圈圈是一個法師在那裡教。學生很守規矩,我們去參觀的時候,沒有交頭接耳,沒有注意看我們,沒有,頂多看一下人來,他就回頭了,全部精神集中在聽老師講課,我們看到很受感動。向這些法師請教,他說每個星期都是這樣,一定會到寺廟裡來聽法師講經。他們主要修的經典,《法句經》,《法句經》是以偈頌寫的,南傳的有三百多首偈子,北傳的有七百多首偈子,他們用《法句經》,穿插一些故事,講得很生動、很活潑,小朋友喜歡聽。所以我們就想到,蒙古《大藏經》裡說的應該是真的不是假的,這種是有很長的歷史,也是很長時間在社會上流行。

  中國寺院裡面把教學丟掉了兩百年,兩百年以前寺院講經,我們看到許多法師的著作,他著作當然他講經。我們在日本,日本的法師們告訴我,四百年前他們的寺院統統講經,這個我也相信。我們今天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註解在日本有三十多種,可見日本人對這個經的學習,成績非常可觀。我們中國註解,古註只有兩種,民國初年《無量壽經》流通的註解本子只有三種,古註的《嘉祥疏》、《淨影疏》,還有一個乾隆時間彭際清居士的《無量壽經起信論》,那個不是會集,是節要。民國初年丁福保給它做了一個註解,叫《無量壽經箋註》,他用的是彭際清的節本。別的就沒有了。

  註解,所有《無量壽經》註解,黃念老這個《註解》是集古註之大乘,很難得。我們沒有能力弘法利生,自己一生想學佛往生淨土,這一部就夠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幾句話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留下來的金玉良言,你要依照這四句話,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一千遍讀下來心定了,定就開智慧。這部經可以說是佛門裡頭的群書治要。唐太宗《群書治要》是從四庫裡頭,經史子裡頭選出來的。這一部無論是經、是註解,也是從一切經裡頭選出來的,一切經選出來的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在中國先後有十二種的翻譯,翻譯最多。十二種翻譯的內容有很大的差異,不是大同小異,很大的差異,說明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是一次說的,一次說的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釋迦牟尼佛常常講。所以結集經的時候就不同的底本,都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就有會集的必要,把釋迦牟尼佛多次所說的,重複的地方去掉,不同的地方統統收集來。這一部就做的這個工作,做得非常圓滿,做得非常好,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們想夏蓮老、黃念老也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麼會做得出來?連宋朝王龍舒居士最初做這個本子都不甚理想,都是問題多多,怎麼可能做得出來?不可能,居然做出來了,做得這麼好,叫人找不出毛病出來。

  念老的智慧也不可思議,老師叫他替這部經做個註解,他不是自己註,集註。他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用這麼多東西來註這部經,跟大家說明,不是我註的,這是佛經上註的,祖師大德說的。這大家沒話說,沒有一個不服,取信於天下後世。這個註解、這個會集本可以永遠留傳於世間,世尊末法往後九千年因此得度,我們是首先的第一批,依教奉行。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問題是只要真幹。理事一定搞清楚,然後依照經典的教誨認真努力奉行,現前等於住在極樂世界,將來必定往生,沒有疑惑,他怎麼不快樂?

  這個社會亂,我不亂,你看我們這裡不天天太平?你問我天下事,太平沒事,真的沒事,什麼都不知道,不看電視,我們這個小圈圈沒有電視,不聽廣播,沒有報紙,沒有這些傳媒,清淨,那個東西是擾亂。過的是清淨的生活,每天看的文字都是經典,學習的是《無量壽經》,這不是極樂世界哪是極樂世界?現前沒有嘗到,將來靠不住;現前嘗到了,將來決定不會落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