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0集)  2013/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0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新年好。請坐。今天是二0一三年的元旦,我們大家非常歡欣鼓舞的迎接新年,希望新年有個新的氣象。我們這個小道場還是繼續講《大經科註》。請看《科註》第三百三十頁,倒數第三行,我們還是從頭看起:

  「《法華譬喻品》曰: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這一句話裡面包含的內容很豐富,智慧說不盡,力、無畏也說不盡。世尊用方便法,將無量智慧歸納為四大類,就是四智菩提,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將無量的能力歸納為十種,如來十力。十力,我們學了前面七種,今天看第八種。

  第八是「知天眼無礙智力,謂如來證知天眼清淨,見諸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善惡業緣,皆悉無礙」,這是天眼見到了,無所不見。如來的天眼,如來的法身沒有形相,非物質現象,也非精神現象,亦非自然現象,什麼都沒有。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們見不到他,他見到我們。一法不漏,從微細的地方來講,佛告訴我們,一微塵裡面有虛空法界。一粒微塵,一粒微塵多大?我們肉眼看不見,阿羅漢也看不見,三乘菩薩看不見,佛眼看見了。也許像大乘經上佛常說的,八地以上他們看見了,八地以上菩薩的天眼就是如來天眼,他們能見到微塵裡面的世界。

  佛說的微塵,極微之微,很不容易,被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量子力學家稱它作微中子,佛稱它為極微之微,或者稱它作極微色,色法裡頭極微的。科學給了我們一個概念,它有多大?科學家說,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面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等於一粒電子。一粒電子是一百億個極微色組成的,那麼小的東西,確實顯微鏡也不容易看見,生滅的速度極快。這些都被現代量子力學家捕捉到了,讓我們對於經典上所說的微塵有了一個概念,以前很模糊;換句話說,對佛這個說法,總還是有幾分疑惑。今天看到科學家的報告,我們這個疑惑沒有了,知道佛的天眼是真的,不需要任何現象,他本來就有這個能力,見的能力。像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水是物質現象,它有沒有眼睛?有沒有耳朵?眼、耳、鼻、舌、身、意這些能量,一滴水全具足。為什麼?它會聽,它會看,它懂得人的意思,它統統有,但是你看不到,眼耳鼻舌身看不到,你只看到了一滴水,真具足!一滴水尚且具足圓滿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根,沒有六根的相,它起六根的作用,自然具足六根。那如來的法身具足這六種功能,這還有什麼話說?當然可以相信。

  這個功能可以具足在最小的物質現象裡頭,微中子,或者是具足在根本沒有形相的意識裡頭,就是意念,意念沒有形相。今天科學家也找不到它的現象,有這個東西,遍法界虛空界,它全都存在裡頭。就像美國修.藍博士到我這來訪問,他告訴我們大家,我們的桌椅板凳會看、會聽,我們四面牆壁也會看、也會聽,我們地下這個地板它會看、會聽,上面天花板也會看、也會聽。見聞覺知就像空間一樣,就像空氣一樣,就像光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照,全都清楚,所以叫無礙智力。見到一切眾生生老病死,這舉幾個例子,或者是端正醜陋,這是說你外面的形狀;善惡業緣,這是說你的起心動念,精神狀況,皆悉無礙,他全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

  這一樁事情,我們讀了這個文要回光返照,如來是法身,就是自性,就是自己,不是別人。別人是這個自性裡流出來的,我這個身心也是自性裡流出來的,同根同源,本來就是一體。佛法裡面修行達到究竟圓滿,在極樂世界,叫回歸常寂光、契入常寂光。我們說個更容易體會的名詞,融化於常寂光,跟常寂光成為真正的一體。這個概念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所謂的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一法身就是自性,一切法從自性裡流出來,最後還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證得無上菩提,《華嚴經》證得妙覺如來,沒有比這個更高的,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這是達到究竟。這叫天眼無礙智力。

  佛有這種能力,他就能幫助一切眾生回歸自性。他能教,而且示範給大家看。可是經上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他不接受佛的教誨,不相信佛的教誨,甚至於他批判佛的教誨,這就沒有辦法了。不是佛教不了他,他不願意接受。凡是有懷疑、不願意接受的,這叫無緣眾生。是不是他永遠無緣?不是的,此時此地無緣,換一個時空,也許他有緣了。這一生當中沒有緣,來生後世可能有緣。因為一定要遇到與他有緣的佛菩薩,他會歡喜接受。於是我們就知道,「十方三世佛」,這一句裡面含的意思,三世是有未來世,現在所有的一切眾生未來都會成佛,而且是肯定的個個都會成佛,只是早晚的問題。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對自己要自愛,不能夠疏忽,不能糟蹋自己,要發心向佛學習,這一生我們跟佛就有緣了,依照佛的教誨,尤其是《無量壽經》的教誨,你必定成就。

  前一個月,十一月,好像是二十一號,十一月二十一號,劉素雲姊姊往生。她的往生,是劉素雲居士說了一句話,「我們大家誠心誠意,苦口婆心,在勸導大家學佛,奈何許許多多人不相信,還要排斥,甚至於還有毀謗。如何能叫這些人相信?那只有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到哪裡去找這個人來做樣子、來表法?」她姊姊告訴她,她說我願意做這個事情。劉素雲聽到就非常歡喜,往生十幾天之前,她似乎就得到消息了,有人說了個數字,「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給了個數字。她把這個數字一看,二0一二是年,十一是月,二十一是日子,後頭又有個十二,是十二點鐘,她琢磨這樁事情。她姊姊在往生前幾天,把這信息告訴她,見到阿彌陀佛了。姊姊聽經不多,這最近兩年,以前沒有時間聽經,專念阿彌陀佛。

  所以她說我來表法,第一個表法,淨土宗念佛往生是真的,就表這一句佛號、專念這一句佛號能往生;她說第二個,我要表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正確的,沒有絲毫懷疑;第三個表法,是表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集註;第四個是表演,我們這些年宣講這部經,這部經確確實實是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眾生的唯一的一個法門;第五個,表念佛往生是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的往生,她來做這個樣子。所以她將她姊姊往生前五天,第五天、第四天、第三天、第二天、往生的當天都錄像錄下來,給大家做證明。這個光碟寄到這裡來了,我看了非常歡喜。老太太七十多歲,大劉素雲居士四歲,她們家裡就姊妹兩個。表到她見到佛。她見到,別人見不到。她說妳要用動作來表示,讓我們知道妳見了佛,妳上了蓮花,蓮花再合起來,妳要把這個表演做出來,我們才曉得。讓大家看,確確實實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到十二點鐘她真走了。非常準時,一秒鐘都不差。一秒鐘之前還跟大家揮手,好像再見了,笑咪咪的再見了,十二點,手垂下來,就真走了,真死了。

  這個後面一段我還沒看。她真正是大慈大悲,速去速來,又回來了。回來幹什麼?再表個法,表什麼?表不求往生淨土,壽命到了,得了這個癌症,死去那種痛苦的狀況,她演這一招。先演往生,你看,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最後再演的是不求往生,那個神識離開身體,真像經上所說的生龜脫殼,苦不堪言!劉素雲居士看到了流眼淚,很難過。人家告訴她,這妳姊姊表演的,妳要覺悟。讓大家做一個比較,你將來走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她姊姊說,光碟錄下來流傳後世,能度往後九千年的苦難眾生。這個光碟我們把它製作出來。大概她的機器設備很差,技術也很差,但是已經非常難得了。劉居士前後都有詳細說明,告訴我們這是真的。她自己真是為表法而來的,一生都過的是清苦的生活,忍人之不能忍,受人所不能接受的這些折磨苦難,她統統受了。她告訴人,她一生無怨無悔,所受一切折磨是為自己消災、消業,最後走的時候又這麼瀟灑、這麼自在,告訴我們,她在蓮花裡,她在阿彌陀佛的身邊。

  我們知道,讀到這個地方,如來的天眼是我們自己的本能,智慧、力、無畏,我們統統具足,跟佛沒有兩樣。只是佛在覺位,他不迷,他全用上了。我們今天迷失自性,雖然有這些智慧、能力,它不現前。所以我們對這個要具足信心,特別重要是具足這兩個字,一絲毫都不懷疑。

  第九,「知宿命無漏智力,謂如來於種種宿命」,種種是眾生,宿命是住世長久,一切眾生有住世時間很長,有住世時間短促,他都知道。「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在如來果地沒有不知道的。一切眾生是指的十法界,四聖法界暫時放在一邊。我們看六道,諸天,這是大分二十八層天,天人;人間在我們這個地球,能看到不同的人種,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身形,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風俗習慣,這說的是種種;再看畜生,品類非常多,非常複雜;餓鬼、地獄,這都叫有情眾生。再看樹木花草,植物的品類也是無量無邊,山河大地、礦物,這叫無情眾生。其實,無情是佛對人方便說的。現在我們知道一粒塵沙,它會看、會聽,它怎麼叫無情?一滴水,它能懂人的意思。於是我們就明白,整個宇宙情與無情皆有見聞覺知。用現在的話說,有機體,遍法界虛空界,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它統統是有機體,就是說它是活的,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當然它能知道自己,也能知道周邊環境,這些信息它都能接收,它自己也能夠發出信息給別人。這總說明了一句話,宇宙跟自己是一體。

  佛在經上說到小的,常常用毛塵來做比喻。毛是身上的汗毛,很微細。毛什麼?講毛的尖端,這極其微細之處;塵是講極微,再不能再小了,小到無法再小。這個這麼小的物質裡頭有遍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沒縮小,這毛塵沒有放大。《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普賢菩薩常常到這個毛塵法界裡面去參學,供佛聞法,還去度化眾生。毛塵法界裡頭,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四十華嚴》,是《華嚴經》最後一品,品題「入不思議境界普賢行願品」。不思議境界是所入,普賢行願是能入,普賢行願何以能入?普賢行願把境界全都突破了,《妄盡還源觀》三種周遍最後一種「含容空有」,所以他能夠契入。含容空有是什麼意思?空間跟時間沒有了。沒有空間就沒有大小,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所以你要問什麼時候、什麼處所?佛只是一句話答覆你,就在當下。極樂世界在哪裡?在當下。華藏世界在哪裡?在當下。天堂、地獄在哪裡?在當下。佛經的開端,「如是我聞,一時」,這是真的,確實就是一時,確實就是一處。這個義理很深,必須完全放下起心動念,你才能夠證得,你才能夠見到這個境界;起心動念沒放下,你見不到。

  生時死時,端正醜陋,善惡業緣,無所不知。一劫乃至百劫,這是指時間;一世到千萬世,是指的空間。六道裡頭,人道死了,生畜生道,或是生到天道;天道死了,有生到人道,也有生到三途。你在哪一道,那個時候用的姓名、飲食的狀況、苦樂的狀況、壽命長短,全都知道。你在這一生當中所造的行業,就是前面講的善惡業緣;學佛,你所修的哪一個法門,都知道。所以佛的教學方便,能順著你的根性,過去曾經學習。如果過去曾經多次學習,這一生遇到就很容易懂,繼續學習,這才能夠深入。深入經藏,不是一生一世能辦到,生生世世。一世圓滿,只有一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世圓滿。生到極樂世界,壽命之長沒法子計算,他是真的無量壽。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說是保證你明心見性,你離開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你決定成佛,你才離開。而且你所證得的,決定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圓滿的具足。彌陀功德無比殊勝,不可思議,諸佛讚歎他,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讚歎到極處。這個叫知宿命無漏智力。

  末後這一條,第十,「知永斷習氣智力」,特別是在等覺菩薩,「謂如來於一切惑餘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這是什麼地位?菩薩的極果,到究竟極處就是等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乘圓教明心見性,是放下起心動念,這就明心見性了,地位是圓教初住菩薩。初住往上去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四十個位次上面還有個等覺。我們知道,這四十一個位次沒有一個是起心動念的,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我們要明瞭。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什麼境界?平等境界,真正清淨平等,這個境界是佛的境界,所以他們真的成佛了。

  成佛怎麼?習氣沒有斷。什麼習氣?無明習氣。見思習氣斷盡了,見思習氣不斷盡,不能出六道。所以見思、塵沙習氣斷了,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無明習氣沒斷。於是我們就曉得一真法界怎麼來的,是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這個習氣斷了,實報土的境界就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了,這個時候完全融入常寂光,《華嚴經》稱為妙覺果位,就是究竟果位,叫妙覺。妙覺裡頭什麼形相都沒有,所以叫空,叫真空。真空就是大般涅槃,證大般涅槃就是契入真空,真空起作用就是不可思議。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能生萬法就是自性起作用,它起作用,不迷。我們是一念不覺,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從此之後,阿賴耶做主。阿賴耶不是真心,是妄心,所以一切都是虛妄。修行證果最後就是證入自性,完全離開虛妄,包括實報土都不見了,這叫成佛,究竟圓滿佛。

  自性何以能生萬法?是因為眾生有感,佛有應。眾生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你有感,佛隨時就應了。為什麼?佛沒離開你。阿彌陀佛這裡來現身,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說,他在十萬億佛國那邊過來了。不是,那你對他完全不了解。阿彌陀佛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跟我們完全重疊在一起,他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就在當下!他來現身說法,做一切佛事。做佛事就是做幫助眾生覺悟的事,就叫佛事,佛是覺的意思。全在當下,沒有來去,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時空都不存在,但是我們有時空這個概念、有時空這種現象,與自性不相妨礙。空不妨礙有,有也不妨礙空,一切法自性空,它不妨礙,這叫妙。所以佛知道習氣永斷不生,要緊是這句話,永斷不生。眾生有感,是大權示現,這一樁事,無論是理、事、因果,它的真相佛完全遍知。「故名知永斷習氣智力」。我們有沒有斷不知道,所以修行要禮請高人為我們證明。過去祖師大德就做這樁事情,別人修行是不是真開悟了,他來檢驗。通過他的檢驗,他給你做證明,社會大眾就相信了。你證得的境界,比你果位高的人知道,跟你品位相同的人知道,品位不如你的,你知道他,他不知道你。這是十種智力。

  下一句,無所畏。無所畏有四種,這都歸類,歸大類。「四無所畏」,這四樁事「通言無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內充」,無所畏從這來的,「明了決定,故於大眾中凡有所說,則無恐懼之相」,無所畏,特別是著重這一層的意思。你講經教學,你所說的理與事,都是你自己親證的,你沒有絲毫懷疑,你說了別人相信。如果自己沒有證得,別人問到你,你還有疑惑,不敢完全肯定。我們自己親身經歷過。早年有這個機會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們把中國老祖宗的東西,這都是在書上看到的,提出來在大會裡做報告。大家聽了都歡喜、都鼓掌,說得好。散會之後,有一些人來問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做不到。」我們聽了這個話,心裡頭就一動,敢不敢說能做到?也不敢,因為我沒見到,對古聖先賢的東西不敢斬釘截鐵那麼樣肯定,真的一問還是愣住了,不敢回答。所以我才想到一定要作證,佛家講的三轉法輪,最後是作證轉,要有人做證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們通過湯池這三年的實驗,我們再到聯合國做報告,語氣就肯定了,一點懷疑都沒有。你不相信,去看,我做出來了,我親眼看到的,這個決定不是假的。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曾經受過科學四百年的洗禮,我們一些想法、看法不知不覺的受它的影響,這個影響是我眼睛沒有親自看到,總是不相信,有懷疑的態度。說得再好,是半信半疑,一定要親自看到,經歷就沒話說了。所以湯池在那個三年,我們知道國外有些專家學者、聯合國會友們,我知道的就有三十多個人,當然還有我不知道的,他們到湯池,用私人觀光旅遊的身分去參觀,在這個小鎮住個三天、四天,親眼看到的。這樣我們才無所畏,不通過這個實驗,還是有畏懼,人家一問,不敢肯定答覆,說話也模稜兩可。

  下面佛舉了四個例子,四種。第一,「一切智無所畏,一切智者,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盡知盡見」。這行嗎?這句話一般人就不相信,這都受過高等教育的,都拿到博士頭銜的,你說是一切智,沒有一個人相信,人不可能一切智。這個他不知道,他對於事實真相不知道,不知道一切法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智就是知萬法。他怎麼知的?他見性知道的。一切法是自性生的、自性現的,你見到性,你怎麼會不知道?沒有見性的人,決定不知道;沒有見性的人,決定反對這個說法,「哪有這種人!這是人讚歎上帝的,讚歎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讚歎的,不是真的。你怎麼把它當真?」我們聽到怎麼辦?真的被人問倒。可是你要是深入經藏,它裡頭有例子。

  釋迦牟尼佛學習的時間不長,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三十歲成道,成道不是因參學而來。參學十二年,他非常用功、非常勤奮,印度所有的這些著名的學者,宗教裡頭有修行、有證果的這些人,他都見過。宇宙人生真相這些人並不知道,所以他不滿意,於是乎他放棄參學,到菩提樹下去入定。修定是印度人的風氣,一切宗教、一切學派沒有不修禪定的,所以修禪定是它的風氣,四禪八定。能夠到第八定的,到第四禪、到第八定的人很多,不是不常見。得到一點小定的人就更普遍,須陀洹這種小定,人就更多。釋迦牟尼佛放棄了,到菩提樹下入更深的禪定,一定要更深的,定中的境界才能推廣、才能深入。四禪八定很有限,只知道六道輪迴,六道之外不曉得,也沒有人曾經嘗試過要突破,大家都到此地止步,認為這是最高的。印度人把四空天、四禪天認為是般涅槃,到這個,就到究竟了,以為就成阿羅漢,以為就成佛了。這是一種誤會。

  釋迦牟尼佛把這個問題解決,入更深層次的禪定。入到什麼程度?應該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一句話說的是自性本定,自性本來不動,就是不起心、不動念,本來不動。他見到六道之外的境界,無量無邊。用《華嚴經》說,他見到華嚴世界,見到華藏世界,見到全宇宙,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變現出來,他全見到了,這叫證得究竟圓滿。我們要問,《華嚴經》,釋迦牟尼佛從哪裡學來的?《法華經》從哪裡學來?沒人教他,印度沒人講,佛所說的這些經,印度人都沒有講過,誰教他的?它從哪來的?這是什麼?無師自通的。無師為什麼會自通?佛就給我們說過,只要你見性,你全就通了。你的不通是因為你的迷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它把你的自性障礙住了,自性裡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不見了,這苦不堪言。如果你見了性之後,這全都出現了,都浮現出來了,沒有一樣不通,沒有一樣不知道。

  所以古印度的佛教,中國傳統教學,當然受佛教的影響。佛教雖然沒到中國來,佛教裡面很高的這些思想,《易經》裡頭有,孔子有,老子、莊子都有。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為什麼會有同樣的想法、看法?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們有這麼高的境界,有這麼高的定力,定生慧。你真正把心定下來,智慧現前,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兩句話不是讚美神的話,真正到達這個境界的人確實如此,而且人人可以到達,是人的本能,沒有什麼奇怪。你能修跟釋迦牟尼佛同樣的定,開悟了,釋迦牟尼佛說的東西你全懂;釋迦牟尼佛還有很多東西沒說過的,你都能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四十九年所說的,那是滄海的一滴。說出來這些東西,一定是地球上人可以接受、可以理解、可以做得到,佛說;如果他做不到,他智慧達不到、定功達不到,不說。說了是什麼?說了叫廢話,沒用。佛說法應機而說,你只小學程度,只給你講小學的,高的不說;那個地區中學程度,只講中學的,不講大學的,這是佛說法的一個原則。

  所以一切智是真的,在中國有,惠能大師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這個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沒有聽過人講經。他在黃梅住了八個月,黃梅有講堂,他沒去過;黃梅有禪堂,他也沒去過。你說坐禪,一支香沒坐過;講堂,一次經沒聽過,他開悟了。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是禪定當中開悟的,六祖惠能大師是聽經開悟的。半夜三更,五祖召見他,在方丈室裡頭給他講《金剛經》。當然不需要經本,他不認識字。講《金剛經》大意,沒講完,大概只講了五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樣子,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他說了五句話,那就是他聽經開悟的報告,是他的博士論文,很簡單,「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聽到這裡就告訴他,停,行了,不要再說了,衣缽就給他了。當時打發他離開,叫他趕快走,去避難去。

  逃難的途中,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經》,《大涅槃經》很長,分量很大。當然,她天天念這部經。她念經的時候,正好遇到惠能,惠能聽她念經。等她念完之後,惠能告訴她,妳剛才念的這一段經文,它講的是什麼東西,惠能講給她聽。她聽了之後非常歡喜,捧著經本向他請教。惠能說,我不認識字,妳不必拿經本。不認識字怎麼能講得這麼好?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學經不學經沒關係。所以惠能大師會下四十三個開悟的人,有無盡藏比丘尼。這說明什麼?一切智不要學的,學不到,學哪能學得了?世間人什麼都要學,不學就不會,所以他當然不能相信。它這個不要學的,開悟就會了,這是世間人作夢都想不到,你跟他講他不相信。東西方教學,理念跟方法完全不一樣。西方不接受東方的,東方決定不要西方的。這個事實必須得搞清楚、搞明白,讓西方人了解東方這套方法高明極了。釋迦牟尼佛一生講這麼多經,沒人教他;惠能大師也沒有人教他,他不認識字,他一聽就懂。

  還有一個明顯例子,法達禪師,到曹溪去參訪六祖,見面禮拜,三拜頭都沒有著地。起來之後六祖就問他,你心中是不是有值得驕傲之處?禮拜頭沒有著地是驕傲、傲慢。他就說了,他誦《法華經》三千部。這是一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法華經》很長,雖然七卷,每一卷分量都很大,一般人一天大概誦一部。三千部也就是等於將近十年,十年專攻一部經,很難得。沒開悟,也是在將悟未悟這個邊緣上。六祖聽了,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他說不出來。念得很熟,沒覺悟、沒開悟,他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人念過,你念給我聽。他念得很熟,背得滾瓜爛熟了。《法華》二十八品,他很聽話,從頭念下去,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要再念了,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一部經要聽多少?不必聽太多,聽一點點就全懂了。他聽《金剛經》,僅聽五分之一,就全懂了。

  佛教傳到中國來,佛這個學習、教學的理念方法,中國人完全接受,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個方法是真妙!開發自性本具的功德、能量。現在量子力學家知道,你看,外頭書店賣的這些書很多,他們講念力,《念力的祕密》,講能量場,零點能量場,這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佛法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外國人對這些理念不深,他們也有制心一處,鑽牛角尖也能發現問題。德國普朗克,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祕密被他揭穿了。所以他的報告,這是他一生搞這樁事情,最後的報告說,根據他的研究,世界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物質的基礎是念頭,所以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幻相,它根本不存在。現在被科學家大量的應用了,在做實驗,提出一個新的理論,「以心控物」,就是用念頭來控制物質現象。為什麼?物質現象是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在科學上是個大革命,如果被所有科學家接受,現在整個科學就產生變化了。

  念頭這個力量集中,這是科學家說出來的,是假設的,這個能量可以改變太空當中星球運行的軌道。這個力量多大!我們在佛經上看到,阿羅漢、佛菩薩的神通,把世界上星球拿在手上玩,丟到這裡、丟到那裡,像打球一樣。星球上居住的人完全不知道。他們玩完了,還安在原來的位置上。科學家的幻想,佛經上有。有這麼大的能量,地球上這些災難算什麼?念力可以把它制伏住,可以讓火山不爆發,可以讓海嘯平復,人的身體有毛病,可以讓它自然恢復健康,不要用醫藥。劉素雲的姊姊也是得了嚴重的癌症,癌擴散了,在一般平常人,那痛苦不堪,她每天一天到晚笑哈哈的。這是什麼原因?念頭,因為她念頭裡頭沒有病的念頭,她有佛的念頭。所以意念可以治一切病,讓你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不就沒事了嗎?不要用醫藥,不要用針灸,不用外力,完全用自己的念力恢復健康。這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所以如來盡知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能相信,我們對這個事情不懷疑。真正相信,真正接受,我們真正練功練什麼?就把心念在一處。我們的一處,學淨宗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定在這個佛號上。劉素雲姊姊的表演能表演得這麼自在,沒有別的,就是她的心在佛號上,聽經、讀經都不多,都是最近二、三年的事情,時間都不算長,但她這句佛號念得非常得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比什麼都重要。

  這叫無所畏,「如佛言」,佛自己告訴大家,「我是一切正智人,故得安隱,得無所畏;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轉法輪也是印度當時一句口頭話,就是教學。中國人講教學,古印度叫轉法輪。也就是佛說,他是一切正智人,所以得安穩。安穩就是禪定,心地清淨,沒有浮躁、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叫安穩。得無所畏,跟大眾接觸,不怕人提問,你有疑難雜症提出來,佛一定給你解決。他有智慧,他有善巧,不怕人問,所以能夠在大眾當中作獅子吼。獅子吼就是說法、教學,這就說明他開悟之後,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教化大眾。有些出家人學出世間法,在家人學世間法,他全懂,你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諸沙門、婆羅門」,這是世間修行人,不同宗教派別都包括在這裡面。「若天魔梵」,這三個字,這不是人間,這是天上的,天人;魔王,這個魔是指欲界第六天天主波旬,天王;梵是指色界天,色界十八層天,四禪天的,都用個梵來代替,那我們通常說,這些叫天神。「若復餘眾」,人間修行,跟這些天神,還有其他的,「實不能轉」,他們沒有辦法教學。

  尤其佛法常常說大座講經,這個大座,大是什麼意思?大座是指聽眾裡頭程度不齊,有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的,有專家學者,男女老少,程度完全不齊。你能夠講得叫每個人聽到都歡喜,程度高的人說說得好,程度淺的人也聽懂,統統都能得利益,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這叫大講座,這個場所叫大講堂,開大座。學校老師上課容易,他那個班程度整齊,好教。佛的這個講堂不好教,各種不同的程度都有,你講要應各種不同的機,讓大家聽了都歡喜、聽了都滿意,這叫大座講經,佛能做到。所以古時候沒有開悟不敢登座,怕人家聽到之後提出幾個問題不能解答,就不好意思了。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世尊講學的時候常常有人起來發問,佛一定給他很滿意的解答。楞嚴會上可以說從頭到尾就是答問,參加這個法會,出家在家的菩薩、羅漢這些人,波斯匿王是國王,也提出問題來問。所以這是一切智無所畏,這就是開悟了、見性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自然能解答一切問題,不需要預備的,也不需要學的。

  第二個,「漏盡無所畏」。漏是煩惱,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有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是把一切煩惱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最細、最深,它是什麼?它是整個宇宙的源起。宇宙從哪來的?就從無明煩惱來的。經上講「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就是無明,就是無始無明,整個宇宙從它發生的,極其微細。這一樁事情,連近代的科學都沒有發現。從無明煩惱裡面衍生出塵沙煩惱跟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對自己的;塵沙煩惱是對眾生的,對外面境界的,外面的一切理、事、現象,無量無邊,像塵沙一樣。對自己,就是我們把外面境界看錯、想錯了。看錯了,叫見惑,我們錯誤的看法;想錯了叫思惑,惑是迷惑。我們對所有境界全都看錯,全都想錯了、看錯了,這個叫見思煩惱。

  這三種煩惱統統具足,你在六道輪迴裡頭。見思煩惱斷了,你就超越輪迴了。到哪裡去?到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到這去了,比六道好,好太多了。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方便有餘土。這個土從哪來的?是從無明、塵沙來的。在這個裡面,把塵沙煩惱斷了,把無明煩惱也斷了,那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還是夢幻泡影。好像從這個夢裡頭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叫實報土,也簡稱為報土,也稱為一真法界。一真,是對下面十法界說的,因為十法界是生滅法,所有的現象全是無常,無常就是它的生滅。這個科學家發現了,整個宇宙都從波動當中所產生的現象。它的根本原因就是波動現象,波動現象就是佛法講的一念不覺。不覺是動的,覺是不動,覺心不動,迷的心是動的。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今天科學家有講「弦定律」,就是說明波動現象。科學家最近三十年所發現的,很多跟佛經上講的相應。

  如何能夠攝心不動?這就真正的是學問。不動是斷煩惱的前方便,沒有真斷,伏住了,就是定能伏煩惱,不能斷它。定當中開智慧了,智慧能斷煩惱。智慧是什麼?覺悟了,煩惱是迷,覺悟了,迷就沒有了,所以煩惱自然沒有了。煩惱不是真的,可是你迷在裡頭,它真起作用,真正叫你煩心,真正帶給你苦惱。所以漏盡,煩惱盡了,惑業生死統統盡了。惑業是因,迷惑造業,感來生死的果報。這統統都沒有了,佛做到了,法身菩薩做到了。那無所畏是什麼意思?「如佛言,我一切漏盡」,煩惱、習氣統統斷乾淨了,所以得安穩。安穩是定,是自性本定。「得無所畏」,無所畏是智慧,你看從定開智慧。一切漏盡,這就是守規矩,持戒律,因戒得定,安穩是定,因定開慧,無所畏是慧。「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跟前面一樣,「諸沙門、婆羅門」,這修行人比不上他;「天魔梵」,這諸天天神也比不上他,其餘一切當然都做不到,那就是「實不能轉」。只有佛能夠教化九法界的眾生,這個「若復餘眾」,就是指九法界眾生。佛統統能教,統統能夠幫助他們覺悟,回歸自性,圓成佛道。《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佛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有這種善巧方便。

  這就說明修定、開悟是應該要走的這一條路,廣學多聞決定是開悟之後的事情。開悟之前要廣學多聞,對開悟是嚴重的障礙,那叫什麼?所知障,那是塵沙惑。你知道東西很多、很雜、很亂,你的心定不下來。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把前面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那叫放下所知障;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二障統統放下了,他開悟了。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