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集)  2012/12/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9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一十八頁倒數第二行:

  『授菩提記』,見《唐譯》。「授者,付與之義。記者,記識之義,亦即懸記之記」。這一句經文,唐譯本裡頭有,從唐譯本裡面節錄出來的。授就是給予,記是預先告訴你,你在什麼時候成佛,在哪個世界、在什麼時間,佛的名號,可以預先告訴你。像釋迦牟尼佛久遠劫之前遇到燃燈佛,燃燈佛給他授記。在佛門裡面得授記的菩薩很多,說明他的修行真正有成就,得佛的肯定。佛有神通,有這個能力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未來什麼時候成佛,在哪裡成佛,佛號、國土,常隨弟子,教化眾生,佛都有能力預先告訴你,這叫授記。

  「佛對發大心之眾生,授與當來必定作佛之記」,這叫授記。憬興師云,「聖說當果」,這是當來之果,不是現在,「令識因利」,這個因利是因地之利,「故云授記」。因地這是無比殊勝的利益,為什麼?果報在將來,會讓這個修行人更用功、更發憤。果然用功發憤,成佛的時間就可能會提前,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行菩薩道,修忍辱波羅蜜,那個時候號稱為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是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般人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忍辱仙人沒有怨恨心,真能忍受,這個功德讓他成佛的時間提前了,跟彌勒菩薩做了交換。本來應該是賢劫第四尊佛是彌勒菩薩,釋迦是第五尊,這一調換,釋迦先成佛,彌勒做為他的後補佛。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真正勇猛精進,在授記可以提前,果報不可思議。

  「蓋言佛為預說當來成佛之果,令行人識其當下自因之利」。現在所修的必定有善果,這是說明福不唐捐。行善得善果,那作惡呢?惡果當然也不是假的。這是肯定善因善果,反過來是惡因惡報。我們把這樁事情認識清楚,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自己就有分寸了。利人就是利己,自利決定是傷害自己,沒有一個自利的聖賢,也沒有一個自利的佛菩薩。聖賢人、佛菩薩起心動念為別人,起心動念他沒有想到自己,他想到整個局面,哪一個影響大,要幫助他,就是幫助自己。在這部經上,我們看到了普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是所有菩薩的願望,所有諸佛如來的願望,大家同一個願望。現在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做成功了,十方諸佛沒有嫉妒、沒有競爭、沒有障礙。彌陀做好了,所以一切諸佛把在他會下的這些眾生,煩惱重的,業障習氣深的,成佛需要很長時間的,對待這些眾生,全部都勸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就特快。這就是幫助阿彌陀佛,都給阿彌陀佛當作宣傳員,他們到處宣揚極樂世界,到處讚歎阿彌陀佛。讚歎阿彌陀佛就是讚歎自己,宣揚極樂世界就是宣揚自己度眾生成佛道的本願。我怎樣把眾生變成佛?送到極樂世界,不必在我這個道場修。釋迦如是,一切諸佛皆如是,這就說明諸佛如來起心動念沒有為自己。

  佛法是平等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於是我們就曉得了,所有一切諸佛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同一個願、同一個想法、同一個做法。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好事一定要我做,你做就不行,你憑什麼做?這個念頭,好事就變成壞事,變質了。佛佛道同,佛佛道是通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沒有分別自他,這才是真正成佛,真正是法身菩薩。還有私心、還有自利是六道凡夫,佛法修得再好、講得再好、做得再好,都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你心是六道的心,你見思煩惱沒有了,你怎麼會成就?你的心量不夠大,你覺的程度還不及格,這些地方不能不知道。

  到底我們什麼原因,菩提道怎麼這麼難走?一定要把原因找到,原因絕對不在外頭,於佛、菩薩不相干,於一切眾生不相干,於法不相干,於事也不相干,問題就是在自己。老祖宗真有智慧,教導我們,「行有不得」,行不通的時候回光返照,「反求諸己」,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不必在我,別人做多好,自己省多少事情,願望達到,目標達到了。這才是真正真心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為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先得自己破迷開悟,自己的迷沒破,問題就一大堆。

  這才我們真正體會到,要度眾生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佛說了無有是處,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個道理。一切菩薩修因證果都是先度自己,然後才能度人,包括學習也不例外。所以四弘誓願給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修學程序。第一個你要發願,願是引路的,帶著你走的。這個願,諸佛都是共同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都這個願。那你要圓滿你的大願,先成就自己。從哪裡做起?「煩惱無盡誓願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不斷煩惱不能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也給眾生帶來了煩惱,哪有這個事情?要有佛菩薩的智慧,知道這個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你全知道,你才曉得,對這個根機看透了,你才知道教他什麼法門。這個法門一定過去生中他修過,再教他修,所謂駕輕就熟,他很容易入門。如果教他這個法門,過去生生世世沒有接觸的,他就很生疏、很困難。這個東西要懂。

  煩惱斷了才能廣學多聞,「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擺在第三,不是擺在第二,擺在第三。先斷煩惱,後學法門,煩惱不斷,法門學不會,因為他有障礙。煩惱斷了學法門容易,龍樹菩薩給我們做了榜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龍樹菩薩只用了三個月,全通了。什麼原因?他煩惱斷了,他明心見性,別教初地的果位,就是圓教初住,他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這說明什麼?說明煩惱斷了,見性一定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連習氣都斷了,無明煩惱斷了,習氣沒斷,這是明心見性。見性之後,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現前,你受用自在。一切法不離自性,所以見性的人對一切法自然通達,一接觸就通達,一看一聽全明白了,這才能教化眾生。自己根本沒有學過的,沒有接觸過的,別人一問你,你全懂。不問你,完全不知道;一問你,全懂。這是什麼?自性般若起用。佛的教法如是,開悟不難,難在你不肯放下。首先要把我放下,我是一切煩惱、一切罪孽的根源,它絕不是個好東西。人還特別愛我,這就叫情執,這個情執非常非常難斷。小乘的終極目標就斷這個,斷這個就證阿羅漢了。

  從阿羅漢再往上提升,提升到究竟果位,「佛道無上誓願成」。真正度眾生是成佛道之後,成佛道之前度眾生是自利利他。自利就是中國人講的教學相長,我一面教一面學,標準要提高,標準太低了很難成就。拿今天我們現前社會這些人做標準,我不錯了,好像我比他們都高,你傲慢心不知不覺的生起來。如果跟祖師大德比,這不行了。再跟這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比,我們就不行。如果再跟阿彌陀佛,再跟毘盧遮那、跟這些佛來比,那更差了。你要把標準提到那麼高,永遠不會有傲慢心,為什麼?真不行。所以標準要高。菩薩的標準是妙覺如來,所以他永遠不生驕慢。往上看不如,別往下看,往下看,煩惱習氣全出來了,壓不住。知道現前自行化他,實際上,化他是為了自行,提升自己的境界。

  我們今天走的路不是真正的正道,真正的正道我們還沒有摸著。我們走的旁邊小道,好像高速公路一樣,在它的邊緣,沒上去,走的這些小路。上了高速公路之後,那就不一樣了,一帆風順。怎樣才能上去?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就在正道上。如果這個道是通極樂世界的,直通,很快就到達。無量的行門,叫八萬四千,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字,止觀,修行就在這兩個字上,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你放不下是因為你沒看破,沒看破正是你沒放下,這兩個東西得會用。看破幫助我放下,趕快放,放下之後又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像爬樓梯一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個話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沒有別的,大乘教這麼簡單。所有的問題都是不肯放下,放得不徹底,總還要留一些,這就是弊病之所由來。

  真正知道「現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這個我們有概念,大乘經上講的我們信得過。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聲極樂世界我們聽到了,我們記在心上了,這就是將來成佛的因。這個因永遠不會壞掉,在阿賴耶識裡頭,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我們過去有因,這一生當中遇到緣了;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就有可能去作佛去了。關鍵、問題就是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一心專念,一心就是不能夾雜。幫助別人亦如是,也是一心幫助他,不夾雜雜念,就是決定沒有自利的念頭,沒有自利的這種行為。自利是菩提道上的障礙,多少人這一生遇到了不能往生,都是對於自私自利沒有徹底放下,毛病出在這裡。

  我學佛,受到老師的愛護,永遠感恩。遇到韓鍈館長,照顧我三十年,知道的人曉得我那個時候的狀況,生活非常簡單,沒有人供養。你們現在看到我好像還不錯,這個福報是今世修的。大家供養這麼多來,怎麼辦?丟在那個地方,我自己不知道,完全不關心。穿在身上衣服是自己的,脫下來不是自己的,要捨得乾淨。如果常常記在心上,那個麻煩大了,那就又搞六道輪迴了。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句佛號,只有一部《無量壽經》。其他的放在那裡,將來哪個有緣就是哪個的。不要去想,這心才是清淨的,想就錯了。銀行存的錢不是我的,不知道是誰的,別去想它,想這個幹什麼?需要辦事的時候,你看,事情都辦得很圓滿,都能成就,群策群力;不辦事情,什麼都沒有,一定要一身清淨。辦事,古人講的話,佛也這麼說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真正為利益眾生,對眾生有大利益的事情,這個事要做;這個事於眾生沒有利益,可以不必做,得看清楚、看明白。

  「經中授菩提記表與會大士均蒙授記,定當作佛。復指是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這句話特別注意,是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我們得佛授記了,我們讀這個經就是佛給我們授記。我們要常常勸導一切眾生,要真信佛,要真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要真正發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你必定作佛。這是我們為別人授記了。佛給這些菩薩授記,菩薩給祖師授記,祖師給我們授記,我們現在給大眾授記。說明什麼?說明這部經是真經,這部經是第一經,這部經是直捷成佛,一生成就的大經,再找不到第二部。希望大家把這個看作珍寶,稀有難逢之寶,其他寶解決不了問題,假的,這個寶是真能解決問題。下面這一科,「示教」。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

  這兩句經文也是《唐譯》的。『阿闍黎』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教授,「又譯軌範師,乃軌範正行,為僧師範者之尊稱。通指教授善法之師」。可不能教授惡法,別人作惡,好言勸勉他,一次、二次行了,不要有第三次。他不回頭是他的事情,菩薩的責任盡到了,我已經告訴你了,各人有各人的果報。他堅固的執著,貪圖眼前的名利,將來遭遇到果報現前,他不會怪你。為什麼?你說過兩次,已經告訴他了,責任他自己負。沒有告訴你,這是錯誤,告訴你不接受是你的事情,接受也是你的事情。熟人,認識,應當要說,兩次可以,不能說第三次。三次不接受,他變成仇人,他記恨了。這是古來的聖賢教導我們處世待人的原則,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講求人權,講求民主開放,所以只能兩次,不要有第三次。

  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為一切學佛人的好樣子,這叫阿闍黎。這就是自行化他,做個好榜樣給別人看,別人看到了,受感動,向你學習,好;看到了,不願意學你,也很好,都好,好樣子落在他阿賴耶裡頭也是一分功德。軌範正行,正行的根本就是孝敬,修行一定從這個地方扎根,孝敬不到位,全盤落空。聖教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你要問佛教傳到中國將近兩千年了,為什麼還存在?當年世尊弟子四面八方傳教,多少地方一、二百年消失了,三、四百年消失了,六、七百年消失了。我們看到大概是,佛教在阿富汗好像七百年,在印尼現在爪哇島上,大概也是七百年。為什麼會消失?為什麼在中國不但沒有消失,而且被中國人發揚光大,成就超過佛當年在印度的時代,什麼原因?我們要是真的把淨業三福搞懂,就明白了,佛道是師道,師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中國人提倡孝道,而且非常認真,一點都不馬虎,對這個字看得比什麼都重。不孝順父母這是滔天之罪,你沒有資格做人。這個基礎好!佛教要到這個地方來,就能生根、茁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了。

  佛教今天衰了,衰到極處,什麼原因?中國人將孝親尊師疏忽了兩百年,佛教根沒有了。這兩百年,大家都說是慈禧太后不重視,這話沒錯,慈禧太后確確實實對傳統文化儒釋道都不尊敬、都不重視。她相信鬼神,相信駕乩扶鸞,每天搞這個玩意,這個東西在宮廷裡給人非常不好的印象。中國人常說上行下效,國家領導人這樣幹法,讓人民、讓讀書人慢慢的對傳統文化起了懷疑。這個懷疑愈來愈嚴重,到後來,認為這些都是迷信,都是封建,都是欺騙人的。所以到今天,幾乎把傳統文化全盤否定了。慈禧開端,這個罪過太重了。現在要恢復有一定的難度,只有靠真正的志士仁人,能夠犧牲自己,做好護法的工作。從哪裡開始?從自己本身開始,大家不孝,我把孝做出來;大家不敬,我把敬做出來。對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大的,長輩,把敬做出來;把孝做出來,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出來,中國文化就有生機了。

  我們要找阿闍黎,要找教授和尚,誰是教授和尚?堯王是的,舜王是的,禹王是的,湯王是的,三、四千年前,他們做到了。我們要有他那種精神,有他那種志願,捨己為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相繼差不多有一千年,夏四百年,商湯六百年,周八百年,八百年我們只講早期,文武周公。這一千多年這麼長的時間,這些聖賢相繼不絕,世世代代有傳人,形成一個風氣。我們今天要走這個路子,決定不能靠別人,靠人靠不住,要靠自己,自己一定要守住,犧牲奉獻,要有這個心。《還源觀》上講的四德,講得太好了,「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是真正的聖賢,真正的佛菩薩。

  老祖宗德目顯示得非常清楚,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我們下個決心把它做到,國家有救,民族有救,全世界都有救了。別人不幹,我幹;別人要享受,我吃苦,這佛法裡講代眾生苦。我要不受這個苦難,這個事情看到沒人幹。這個十年之內沒有人幹,可能十年之後慢慢消失掉,再想幹也幹不成功了。我們今天走到邊緣了,這一代不行,下一代想做都做不到。這是關鍵的時候,我們真正發心、真正肯幹,那就是大孝子,那就是真正的好學生。祖宗保佑,佛菩薩護念,肯定能做得出來,能做出效果。

  我們這一生當中做了這麼一點點,明顯的感到祖宗加持。湯池小鎮的事情,如果不是祖宗加持,誰能做得出來?我們自己不敢居功,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德行,能做到這個成功,這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感謝這些老師們做出了犧牲奉獻,做個好的榜樣。雖然中心只做了三年,勉勉強強,最後被撤銷了,影響在,影響到全國,全國這些年到處傳統文化的講座。還感動到外國,二00六年我們在,那是剛剛做成功的時候,在巴黎辦了個活動,這影響一直到今天,六年了,我沒想到。我走到哪裡,許多聯合國這些使節、大使們都非常關心,這是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這些人是真正愛好和平,真正喜愛中國傳統文化。有這麼好的緣分,今天我們得想方法讓他們發心喜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有傳人了。

  我們想到自己小時候,從什麼學起?從認方塊字學起。那個時候是父親把紙,厚一點的紙,裁成小方塊,一塊一塊的。我還記得,我從三歲就認方塊字,一年當中能認識三、四百個字。遺憾的是父親不常在家,他工作在外地,只有過年的時候回來,住一個月就又走了。母親不認識字,但是對傳統道德她能做到,她會講。從認方塊字開始,讓我就想到方塊字,我們現在教外國人,從方塊字開始。認識中國基本的這些文字,我相信一百天就夠了,就能學會。然後再用兩百天的時間學《說文解字》,字認識了,這個字為什麼是這樣寫法,它有什麼含義,來說文解字。這樣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然後教他讀書,讀扎根的典籍。

  古人有編輯,清朝初年陳弘謀先生,他編的一套《五種遺規》,第一種「童蒙養正」,專門教小孩的,有十七種。陳弘謀好像是康熙年代的人,做過兩廣總督。這部書編得非常好,這部書可以教導現在全世界的人民。可以用這部書做基礎,把它編成大綱,講解一個人做人的基本道理,一定要懂。如何形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今天講社會風氣,端正社會風氣。怎樣做個好人?好人的標準是什麼?怎樣真正做好事?今天材料要找不到,古人留下來好東西多,我們要好好把它整理,要學習,要發揚光大。這些都是屬於阿闍黎,做好榜樣。

  在佛門裡面,為僧師範者,僧是出家人,給出家人做個好榜樣,這個人稱阿闍黎。阿闍黎的意思,他的思想、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可以做我的模範,這就對了。通指教授善法之師,善惡的標準一定要有,斷惡修善。「今經承升灌頂階而言,乃專指真言阿闍黎」,這個阿闍黎,真言是密宗的,「又稱金剛阿闍黎」,因為這個經文是在「升灌頂階,受菩提記」的後面。這部經裡頭,有小教、有別教、有圓教、有禪、有密,這部《無量壽經》什麼都包括在裡頭,宗門教下,顯密圓融,真正學佛,這一部就夠了。「乃紹承金剛薩埵祖位,作傳法灌頂者之稱號」,傳法的人稱阿闍黎,為人授灌頂的人也稱阿闍黎。『為教菩薩,作阿闍黎』。也是勉勵我們,學生當中要提升到菩薩這個階位,教學才是圓滿。下面第三段,「相應」。

  【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

  「相應者,契合之義。如三密相應」,這是密宗的。口念咒,手結印,心觀想,就是身口意三密相應。「如三密相應與境智相應」,三密相應是密宗,境智相應是禪宗。「密宗以三密相應之旨為主,為令眾生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故即身成佛」。所以,密宗也可以稱為叫相應宗。這個地方,如來的三密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如來三密者,身語意之三業,本來平等,身等於語,語等於意,皆遍法界,謂為法佛」,就是法身佛,「平等之三密」。一而三,三而一,身的一舉一動,跟所說的完全相應,跟起心動念也相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叫相應,這叫法佛,法身佛。修證達到究竟圓滿,就是平等三密,三密裡頭沒有任何形相,沒有物質的身體現象,沒有起心動念的心理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在淨宗稱為常寂光,大乘也稱為叫光,大光明藏。你看,身語意都變成光了,融成一片,這是究竟圓滿。這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光就是佛的法身,就是佛的身語意。一切諸佛如來的身語意,統統變作光明,光明遍照。一切眾生、一切萬物,虛空法界都在光中,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下面有個簡單解釋,「然則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聲為語密,一切之理」,理體,「為意密」。下面又說,「而謂之為密者,非秘隱於人之謂」,這個密的意思是說不是祕密,祕密都不能夠告人,那肯定不是好事。佛法裡頭講密不是祕密,深密,理太深了,事太微妙了,不是清淨心到一定程度的人見不到。所以對一般人來講叫密。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就沒有密了,他全見到了。八地以前,你看,見不到的東西還不少。「乃以此等之義為法佛」,就是法身佛,「自證之境」,你成佛了就入這個境界,知道一切法平等。為什麼?全變成光明。初學的人聽了不要害怕,身沒有了,身變成光;念頭沒有了,全變成光了。他會起作用,起的作用就太妙了,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眾生念佛,他就現佛身,來給你說法,來幫助你;眾生喜歡菩薩,他就現菩薩身。《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三十二應,那是舉例子,不止三十二,舉三十二個例子。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看多自在!不是自己想用什麼身去應眾生,不是的,是隨眾生心,《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講感應。

  常寂光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完全沒有。眾生起心動念,十法界眾生。佛,法身佛,法身佛是真正的佛。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佛也證得了法身,所以他也有這個能力,跟佛一樣的能力。他的問題就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乾淨,斷乾淨,實報土就不見了。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實報土到哪裡去?融入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永恆不變,這個裡頭一塵不染,清淨寂滅,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那個境界就是這個境界。所以,他能起作用,自在起作用,作用無量無邊,能同時現無量無邊身,能同時在一切有緣眾生面前變現化身、應身,來幫助這些眾生解決問題。這些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跟科學一樣,一定叫你拿出證據來,沒有證得不是你的,你證得了就是你的。這個境界證得了,你成佛了,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叫自證之境。「無凡人之分,故謂之密」。為什麼叫它密?凡夫沒有,凡夫給他講他未必相信,但是它是事實真相。

  所以,密法要不要學?不學密法不能成佛。密法是高級佛法,是研究所的課程,不是小學、中學學習的。我們現在程度是小學、中學、幼稚園的程度,密是研究所的課程,所以對我們就密了。你要念到研究所,對你就不密了。學密成就難,太難了!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阿闍黎,他的老師夏蓮居居士也是顯密圓融,可是最後全都是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說明什麼?學密太難了。所以念老告訴我,往後禪跟密沒人了,學的人有,不能成就。學禪不但不能開悟,得定都得不到。像虛雲老和尚這些人,他得定,沒開悟。學密的人,三密相應的也找不到了。從今往後,大乘教裡頭真正能成就的只有淨土,念老給我講過好幾遍,我的印象很深刻。認真把全副的精神、時間、精力統統用在念佛上,不要搞別的了。這部經裡頭,有禪、有教、有顯、有密,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法都不出這句名號。「又吾等於一切平等」,這回想到,依照大乘佛法說,我們跟一切諸佛平等,「雖然本來具足,然以惑染隱秘之」。我們有迷惑、我們有染污,染污是煩惱。所以我們有的,跟一切諸佛平等的這些,現在隱祕了,不能現前,這也是密的意思。

  這兩句,「此四句與前升灌頂階二句,深表密淨不二之旨,表會中諸大士,為宏密乘,乃教導諸菩薩,成為金剛阿闍黎,故本身恆常修習無量無邊相應之行」。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相應,念念相應、行行相應,所以常習無邊相應之行。與什麼相應?具體的來說,與戒定慧相應。我們年歲都不小了,現在學佛,年輕的很少,都中年以上,修學真的,有來不及了,遲,太遲了,都有這個感受。於是我們都想求捷徑,能夠簡單一點,經論少一點,讓我們真正有成就。這個念頭好,佛慈悲到極處,已經給我們準備好了,就是淨宗。淨宗的經論最少,總共只有五經一論,跟任何宗派比,淨宗經論是最少的。而且五經一論說起來全都是小部,分量不多,五種合印在一起還是薄薄的一本。這份資料非常適合末法九千年,適合所有眾生,男女老少、智愚不肖,全都能學、全都能懂、全都能成就。

  在末法當中,作阿闍黎,這個意思我們愈來愈清楚,首先把這部經裡頭所說的做到。淨業三福是出在《觀無量壽經》,淨土三經之一,不是出在別的經上。三福是佛教菩薩最高的指導原則,必須要遵守。話說得很簡單,總共只有十一句,一句四個字,四十四個字,把所有一切佛法講盡了,都不能出其外。第一條,四句十六個字,人天法。人都沒有做好,決定成不了佛,這就是師道必須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講孝,重視孝、重視尊師重道,所以佛法它傳到中國來,跟全世界各地區比,中國真的開花結果,證果的人多。

  佛教傳到中國,正好是佛法的像法開始,正法過去像法開始,傳到中國。佛說了,正法戒律成就,像法禪定成就,末法淨土成就。像法一千年在中國,中國禪風大盛。從禪宗裡頭明心見性的,我們看《五燈會元》,這是達摩、六祖傳下來的。禪宗五個宗派,五個宗派裡面成就的,就是明心見性的,多少人?一千七百多人。《景德傳燈錄》裡頭,這都是禪宗,修禪成就的,再加上教下,大開圓解的,合起來我們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三千多人。這兩千年當中,三千多人明心見性作佛去了,這個成績真正不可思議。沒有說淨土宗,要加上淨宗,那就太殊勝了,淨宗往生就是成就。從慧遠大師提倡到現在一千七百年,念佛往生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十萬人以上,這還得了!任何一宗的成就都沒有辦法跟淨土比。古時候念佛往生的人多,現代念佛的人往生也不少,我們常常聽說。

  這個法門契現代人的根機,怎麼樣弘揚?要把它講透。講什麼?經典固然重要,祖師大德的教誨我覺得更重要,幫助我們扎根。印光大師的《文鈔》,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蓮池大師的東西也有不少,還有些禪宗的大師,最後皈依淨土,像永明延壽,最好的例子。他們許許多多的著作,我們要擷取編成教材,教初學,幫助大家認識淨宗,幫助大家在淨宗生起堅定的信心。只要有信心,只要真肯放下萬緣,沒有一個不成就。《往生傳》要多講,特別要講現代的,報紙雜誌上有刊登的,距離我們很近,不遠,真正的事實,不是虛構的。一個人一生當中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真信、真願、真肯念佛,這一生沒有白來,這一生你作佛去了,不再搞六道輪迴,這個千萬要記住。再搞六道輪迴,你就是大錯了!

  這個註解後頭有一段,『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叫三善根。三善根是什麼?無貪、無瞋、無痴。大小乘都講,這個三善根,一定要把三善根養成。三善根的反面是三毒貪瞋痴,所有一切不善都從貪瞋痴生的,所有一切善根,全是從無貪、無瞋、無痴。貪瞋痴許多人喜歡,不肯捨離、不肯放鬆,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太遲了。所以這個不能不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常常念到那叫三毒煩惱。我們不能夠把三惡固不可拔,這個三惡固不可拔,人太多了,我們要把它拔掉,要把三善根種下去。

  真正要守住三善根,佛的最後兩句話你不能不記住,「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你怕吃苦,你不能持戒,你這三毒煩惱決定除不掉。能持戒、能吃苦、能忍辱,辱是個代表字,就是什麼都能忍。人為的加害能忍,環境的惡劣能忍,修學的艱難也能忍,決定沒有怨天尤人的念頭,心地永遠平和。天天做反省的工作,早晚二課,我講了很多年,早課的精神它是在提醒自己,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佛相應,是這個意思;晚課,提醒自己反省,我今天這一天,佛教導我的有沒有做到?違背佛陀教誨的、不善的,反省,後不再造;與佛教誡相應的、好的,今天做了,勉勵自己,明天還要繼續,不要失掉了。這是真正做早晚課。早晚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念給他聽,自己又做不到,這是造罪業,為什麼?欺騙他。早晨騙一次,晚上騙一次,騙泥塑木雕的佛,你說你的罪多重。還自己很得意,我早晚課都不缺。這些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我們造的罪業不知道,將來墮落到三惡道,不知道什麼原因墮的。覺得我學得不錯,為什麼會墮惡道?原來做錯了。

  古人編的課誦本在那個時代有用、管用,現在時代變了,那些經跟咒我們念了都不懂意思,日常生活當中幫不上忙。所以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我們編了一個課誦本,把早課的楞嚴咒、十小咒我們取消了,將念誦經文的部分改作《無量壽經》第六品,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晚課把八十八佛也改了,不要念那些,念《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六品經文。早課,我們的用意是學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的心同佛、願同佛。晚課,即反省、檢點,這一大段經文,從三十二到三十七這六品,完全講的是五戒十善,講得非常詳細。我們比對一下,今天有沒有做錯了,好好的對一對、比一比,善的,有則要繼續不斷,善的;沒有呢?沒有要發心學習。惡的,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要再犯。天天做反省,天天做改過,天天做懺悔,這是晚課,真正得受用。所以我們的課誦簡單,我們的戒律也簡單,我們的目的就是求生淨土。

  我們的戒律只五科,三福、三學、六和、六度、十願,你看,就這麼簡單。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生活做到、工作做到,待人接物統統能做到。太多了記不住,做不到,那就沒有意思了。出家人加一個《沙彌律儀》,在家就不必,這五個科目夠了。中國古時候老祖宗,教人也非常簡單,就是四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今天展開《四庫全書》,任何一種,乃至於任何一篇文字,裡頭的內容都不出其外。這個東西好,珍寶!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是老祖宗的法印,流傳給後代。淨宗的法印我們就取這五樣東西。淨業三福、戒定慧三學決定不能疏忽,輕視了戒律就不會成功,為什麼?你把根丟掉了。依戒得定,因定開慧,走這個路。以六度拔除自己的惡習,用布施對治慳貪,用持戒對治惡業,用忍辱對治瞋恚,用精進對治懈怠,用禪定對治散亂,用般若對治愚痴。所以,六波羅蜜是對自己的,六和敬是對人的。最後普賢十願,普賢十願做不到,每天念念都很好,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能學多少,有很大的利益,不學也沒關係,到極樂世界,大家都修學這個法門。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