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五集)  2013/7/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5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二十二頁最後一行:

  『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前面我們學到眾生業報、眾生的善根不可思議,現在更進一步,諸佛的聖力、諸佛的世界也不可思議。這些現相全在當下,就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無法想像,確實不是言語能說得出來的。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聖力,力者力用」,今天講的能量,所起的作用。又據《梵語名義大集》及《宗鏡錄》第四十八卷說,有五種力:定力,通力,借識力,大願力,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種力不可思議,故云聖力不可思議」。這個五種力,參考資料在三十頁末後這一段,《三藏法數》「五力難判」,難是困難,判是判別,這是《宗鏡錄》裡面所說的,我們把這個文念一遍。「五難判者,謂定等五種之力,唯識論中,不能判攝」。《唯識論》彌勒菩薩造的,彌勒是等覺菩薩,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般菩薩能比的。等覺菩薩都不能夠判別,那就可以說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證得圓滿的佛果,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後,跟誰能講得通?跟諸佛,佛與佛的境界相同,他們行。如果他們與等覺以下的菩薩談,菩薩也只有仰信而已,絕對沒有懷疑。是不是真清楚了?沒有。古人的比喻,好比隔羅看月,羅是綾羅綢緞,絲織品,紡織得非常細,好像是透明的,其實他隔了,古人用的扇子,用羅做扇面,也就是說他還是隔了一層。能看得清楚?看得清楚,隔了一層。如果這一層拿掉,就真清楚了。

  這一段裡面說五難判者,這個五種。「然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心所現,三界就是指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心現的,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是實報莊嚴土。那我們今天這個三界,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這裡面一切的萬法千變萬化,找不到一法是不生不滅的,是永恆不變的,找不到。這是什麼?唯識所變的。識能變,心能現,當然心是體,心要不現,識也就不起作用。識必須要心所現出來的現象,它才能夠改變它。好像我們今天的科學技術,有能力改變自然的生態,人為的力量能夠改變。那還是要自然生態在面前你才能改變它,如果沒有自然生態,你這科學技術就沒用了,是一個道理。所以能現,能生、能現要知道,能改變的那個也要知道。能改變的心,就是識,是假的,是生滅法,所以它一干涉,自性能現能變的境界,因為有了識的干涉,似乎它也有生滅了。我們看不到不生不滅的這面,只看到生滅的這面。

  不生不滅的那一分在哪裡?在,從來沒有失掉,就是我們看不見了,我們的注意力都注意在變化上,沒有變化的時候沒注意到,完全忘得乾乾淨淨。譬如我們看電視畫面,電視的屏幕就是心,電視上的所有的變化,識在那裡變。識跟心融合在一起,我們注意力都集中在變化上,對於沒有變化的屏幕忘得乾乾淨淨。我們看電視只看這個畫面,不知道有屏幕,你要曉得,沒有屏幕它就不能現。這個裡頭顯示什麼?顯示佛家講的什麼叫迷、什麼叫悟,迷是只看到境界的現相,屏幕裡頭的現相,把屏幕忘掉了。覺是什麼?覺是統統看到了,屏幕跟現相統統看到,知道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很少人能看到,不生不滅就在屏幕上,就在眼前上,你沒有看到。你看到這個,這就叫明心見性,就這麼回事情。你在動中看到不動,在相上看到屏幕,所有一切現相全是屏幕,屏幕沒動。這些相動了沒有?相也沒動。我們看到相是動了,你看走眼了,相真沒動。怎麼說真沒動?你能把這些相都會歸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相動了沒有?沒動,每個相都沒動,只是前相滅了後相生了,後相滅了,後頭又生了。生滅的速度太快了,你沒有發現到生滅。

  真相不生不滅,為什麼說不生?它一生就滅,生跟不生似乎是同時,所以生滅即是不生滅,這叫事實真相。我們今天執著不是執著真相,是執著它的相似相續相,以為是真的。相似相續相似乎時間長一點,依舊是生滅相。一個人從生到老死,算他的壽命八、九十年,八、九十年到了他要死,這是一期的生滅,這個時間這麼長。如果把這個時間壓縮,壓縮成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等於一百年,一百年濃縮成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就完全覺悟,完全明白了,對於生滅即是不生滅這句話就懂得了,你就有個概念了。《般若經》上佛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就肯定了。肯定之後有什麼好處?肯定之後你就放下,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這就對了,這就回歸到如來的境界,回歸到自性。自性有沒有這些現相?那就得問電視屏幕上有沒有這些現相?有,也可以說沒有,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沒有。有與沒有都是妄想,有與沒有都是幻相,都不是事實真相。

  世出世間最善的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最好的一句話是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我們常常把阿彌陀佛忘掉了,還是說些廢話。所以我常常提起,或者是寺廟,或者是人家,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痴痴呆呆好像什麼都不懂,除一聲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講過第二句話。見任何人滿面笑容,聲聲阿彌陀佛灌在你耳朵裡,往往我們對這些人輕視他,瞧不起他,說他學佛學呆了、學傻了。殊不知那樣的人是真正念佛人,那樣的人將來往生都上輩往生。諸佛菩薩三轉法輪,他們示現的是作證轉。我們遇到這種人,要尊重、要禮敬、要稱讚,我不如他,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還有妄想、有雜念,還有時候把佛號忘掉,他沒有,他一句接著一句,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他跟佛經上佛陀的教誨完全相應,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應當向他學習的,放下萬緣。必須要知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起一個念頭自己要負責任。古大德教導我們都是好話,金玉良言,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佛教我們隨緣不攀緣,什麼叫隨緣?一切條件都具足,別人來邀請,這是隨緣。我們自己預先設計,樣樣周備,條件具足了我去,那是攀緣。攀緣是你有起心動念,你有分別執著,隨緣沒有。

  我們參加聯合國的活動,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第一次二00六年,我們是有心想做這個事情,但是自己很清楚沒有這個能力。佛菩薩給我們安排了,絕對不是人力,佛菩薩安排的,我們還是隨緣。一切條件都具足,就是緣具足,我們自己在那五個月當中全心全力做準備工作,這個活動辦得很好,辦得很成功。第二次是今年五月,我們也是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第二次在這個地方參加活動。這個緣是斯里蘭卡國家主辦這個活動,邀請我參加,這是隨緣。第一次隨順佛菩薩安排的,第二次隨順斯里蘭卡這個國家,他們主辦的。他們有這個誠意,做得這麼好,對這樁事情是用真誠心、恭敬心來做的,我們看到了,隨喜功德。國內也有很多論壇,我們有同學有的時候也受邀請來參加,他們來問我可不可以去。我告訴他一個原則,這個活動政府支持的,有領導在主導可以;如果不是政府批准的,最好別去參加。多少年來,我們要守的一個原則,絕不要藉這個機會搞自己的名聞利養,搞自己的知名度,那就完全錯了。出家人藉這個機會拉信徒,這都是不如法,名聞利養也許你能得到,你的清淨平等覺喪失掉了,你錯了。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終極的目的是我要成佛。什麼叫成佛?回歸自性,徹底明瞭通達諸法實相,目的是這個。《無量壽經》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向外求,這是學佛終極的目的。我們還沒有成就,沒有成就要把成就自己擺在第一,幫助別人擺在第二。有緣一定要做,不做是錯的,沒有緣可以不做,也許做了是錯的,為什麼?把自己的煩惱習氣、貪瞋痴慢引發起來,你就錯了,你就顛倒了。你自己有沒有智慧、有沒有定力不為外頭境界干擾,這樣去做你不會犯過失。如果你沒有這種戒定慧的功夫,你還會受環境誘惑,那最好是別做,老實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學成了本事,倒駕慈航再來不遲。不要以為現在這個世界眾生太苦、太可憐,你發的慈悲心。你必須要知道,眾生愈苦,許許多多菩薩、佛都來到這個世間,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這些道理要懂,事實真相不懷疑。

  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做事,做好事,遇到障礙了,要認真反省,障礙過失決定不在外面,在自己。我自己沒有過失,障礙這麼多,毀謗這麼多,嫉妒這麼多,自己想想沒什麼大過失,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事情?那是什麼?考驗你,看你能不能承受,你不能承受,你就敗下去了。這些考驗你的人不是你的冤親債主,是諸佛菩薩。釋迦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講的一段故事,是他自己前世的故事,修菩薩道,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歌利王是不是他的冤親債主?不是。他心目當中的歌利王是他的老師,是給他一個重大的考驗,看他忍辱波羅蜜是真的還是假的。他通過這一關,功夫、境界大幅度的提升,千佛裡面他排名是第五,因為這樁事情,他提前了,彌勒菩薩推遲了。本來是彌勒在他前面,這他超過彌勒菩薩功德,他先成佛。這些公案我們要認真、要細心把它參透,我們就得利益了。

  中國古人講仁者無敵,仁慈的人,佛家稱仁者是對菩薩的稱呼,一個有仁愛、有仁慈的人,他沒有冤家;換句話說,他沒有怨恨,他沒有對立,他沒有敵人。更進一步來說,他沒有怨恨的人,沒有對立的人,他生活在和睦、清淨、平等、慈悲的極樂世界。無論他在什麼地方,他的身心是安住在極樂,縱然應化在三途度眾生,眾生居住在惡道,他依然在極樂。由此可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心想的是極樂世界,他心想的是阿彌陀佛。所以,他看到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看到所有的境界都是極樂世界,跟我們的觀感不一樣,跟我們的享受當然不相同。

  我們再學習這五種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種乃聖人不思議境界,不與心識相應,此所以為難判」。這把它說出來了。所以諸佛菩薩遇到這個,不判,教我們仰信,仰是敬仰,深信不疑就對了,不要去分別它。「宗鏡錄云:有五力,唯識不判」,就是這個意思,《宗鏡》是永明延壽大師的著作。第一個是定力,「定力者,即如來大寂定力也。謂此定力,無染無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它沒有染淨,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非空非有」,不但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才能入非空非有的境界,空有二邊沒有了。「生死不能拘」,他脫離生死了,也就是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

  「結業不能縛」,他所造的一切業,業決定有果報,他沒有。為什麼沒有?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平常說的一句比較簡單容易懂的話,造惡沒有作惡的念頭,行善沒有行善的念頭。確實他斷惡修善,但是斷惡修善也沒有起心動念。誰?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以應化身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當中,從出生到入般涅槃,就是這個境界。他也造惡,他也行善,但是他沒有起心,他沒有動念;換句話說,如如不動。他住在哪裡?他住在大般涅槃。為什麼要造惡、要修善?那是度化眾生,那是眾生有感自然有應,不是起心動念的,自然的應。像江本博士做水實驗,我們是有心對這個水,水回應無心,它沒起心動念,我們善心對它,它的反應非常美的圖案;我們以惡意對它,它反應的是非常醜陋的圖案。它沒起心動念,它沒有分別執著,自然的,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力。

  所以「不起此定」,這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能普應十方」,十方有情眾生有感,它統統應。它「不與識法相應」,識法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識法,它不跟它們相應。佛菩薩一生教學,在一日之中,你看他出去托缽,年歲大了也挺辛苦,講經說法為人家解決問題從無間斷,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唯識沒法子判。唯識能夠判的是什麼人?有起心動念,唯識就可以判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就不行了。諸佛如來如是,法身菩薩如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他們破無明、證法身,跟如來同樣一個境界,唯識也不能判。換句話說,唯識能判的是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唯識可以判。

  第二種「通力」,通是神通,「即如來神通之力。謂此通力變化無窮,隨感而應,不謀而知,徹照萬法,非思議之可及」。通,我們一般叫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就六根來說的,在眼叫天眼,在耳叫天耳。這種能力是本能,一切眾生跟如來果地是平等平等,只要你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只要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它就現前,它沒有丟掉。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作用的能力被限住了,眼見的能力,隔一張紙就看不見。這個能力恢復,睜開眼睛能夠看到遍法界虛空界,全看到,沒有障礙。你看到諸佛剎土,你看到極樂世界,你看到十法界,你看到陰曹地府,你看到地獄,哪裡你都看見了。雖然看見了,依舊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它不跟八識相應。能夠普應十方,十方眾生有感他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不是自己起心動念。誰起心動念?眾生起心動念,眾生想見佛,他現佛身,眾生想見菩薩,他現菩薩身,《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確確實實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裡來的分別執著?這才叫真。

  跟我們有緣的人,這是很普通的現象,我們喜歡這個人,見到起心動念,我們討厭那個人,見到也起心動念。這個人是好人、是壞人,都在你的念頭,你的念頭一轉,這個人我要跟他接觸,為什麼?我在這個裡頭練不起心不動念。我喜歡這個人,我要在他身上練不起心不動念;我討厭的那個人,我也在他身上練不起心不動念。不看到,不看到忘掉了。順境善緣練什麼?練不生貪戀;逆境惡緣練什麼?練不生瞋恚,正是練功夫的時候,好境界。所以會修行的,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都能幫助你提升。換句話說,所有境界,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是幫助你成佛的,幫助你提升的,幫助你覺悟的。如果一生貪愛、一生怨恨,迷了,那就錯了,那它們幫助你什麼?幫助你墮三途。念頭一轉,它幫助我到極樂世界,幫助我成佛。

  由此可知,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沒有好醜,「好醜存於心」,你的心好,外面都好,你的心不好,外頭都不好。這多重要!學佛修行就是修這個心,心清淨了,外面境界全清淨了,順逆都清淨,善惡也清淨;心不清淨,統統不清淨。所以關鍵不在外面,關鍵統統在自己。古人講這個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人是什麼人?肯定是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說不出來。所以,自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法,全在自己,不在外境。千萬要記住,念頭裡頭最善的念頭,中國人講止於至善,達到善的極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才是真正止於至善,為什麼不念佛?

  我們再看第二種,通力。神通是自性本有的,心清淨就能夠發通,自然就出現,也是感應道交。這種能力,六種能力,也是徹照萬法,不可思議,跟識法也不相應,所以唯識也難判它。不思議的能力,本能,只有明心見性才明瞭,沒有明心見性,講,不管怎麼講,你只得到一個模糊的概念,你沒有辦法認識它。所以佛對一般人,把這個話題他都把它岔開,不談它,只有跟法身菩薩可以說。

  第三種「借識力」,這個識就是前面講的識法,八識五十一心所。下面舉個例子說,「謂如二禪以上,無有尋伺」,粗心緣境叫尋,找!細心分別叫伺,「語言,若欲說法應用,則借初禪眼耳身三識,以成己用,由此假他之用,非因本起,不屬唯識,是故唯識難判」。下面括弧上有個註解,「借初禪三識」,怎麼借法?「由初禪不著香味二塵」,初禪人有這個功夫,鼻、舌二識就沒有了。他不執著香,沒有鼻識,不執著味,沒有舌識,鼻舌這二識他沒有。但是他還有眼、還有耳、還有身。「二禪已上,不著五塵」,五塵都沒有,眼耳鼻舌身這個都沒有,他有意識。所以「若欲應用,則借初禪三識」。什麼時候借用?眾生有感的時候。二禪以上,這是說三界之內的。

  我們看這個現相,初禪是大梵天,大梵天可以統攝四禪,初禪是梵天,二禪是光天,三禪是淨天,四禪是福天,福報大。這些天神要往下界來幫助眾生,這是他們歡喜的事情。他們也到人間來,也到下三道去,行菩薩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能現什麼身。為什麼能現身?他要借下一層的識,不是借別人的,自己的。也就是自己,我在這個層次、這個水平,眾生達不到。我要教小學生,必須要把自己降到小學程度,我才能夠對他,就這個意思。跟中學生在一起,我是中學生程度,跟大學生在一起,我是大學生程度,實際上全部超越。這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說什麼法,就統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叫借識力。自己雖然超越了,但是為教化眾生,你說他多方便!釋迦牟尼佛跟凡夫在一起,凡夫八識五十一心所釋迦牟尼佛都要用,用得自在,用得自然,痕跡都找不到。正在用的時候也沒有執著它,所以八識五十一心所能干擾佛菩薩嗎?不能。他不用你,不受干擾,用你也不受干擾,這才叫真妙,是借力起作用,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利益眾生而已。這是不思議境界,唯識難判。

  第四個「願力」,願力不可思議,「即如來大願之力」。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一願都不可思議,這是大願最好的標準。「而此願力,非因愛見,不假思惟」,這個願力的由來不是愛見。愛見是什麼?我們平常講慈悲心、憐憫心,看到眾生可憐,憐憫的心自然生起來,所謂惻隱之心,愛心,不是這個。不假思惟,思惟是思考,境界現前我要怎麼樣來對待。用愛見、用思惟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沒有。聖人願力的動機是什麼?這個不可思議,是自性裡頭本具的德能,我們講性德。性德是什麼?性德就是愛,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出自於本性,出自於本心,不是學來的,本性裡頭本來有的,我們現在迷了。

  中國這些老祖宗,最初造文字,我們相信造文字那些人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凡人哪有那麼大的智慧?叫你看到這個字的樣子,你就體會它裡頭的意思,每一個字、每一句其味無窮,也是不可思議。中國文字裡頭這個「愛」,不可思議,你看它的字形,它的形狀、樣子,拆開來看,把那個心拿掉是個受字,受裡頭有心,心靈的感受,自然的,一絲毫勉強沒有,心靈的感受就是愛。愛就是性德,是性德的核心,也是性德的全體。我們把這個愛迷了,迷而不覺,把它變成怨、變成恨了。這個字大有講究,關鍵就在那個心。

  我這次在聯合國做個報告,因為他們給我安排了兩次,第一次只有二十分鐘,我就講這個字。第二次給我是兩個小時,所以我有一份講稿。這二十分鐘沒有,就講這個字。這個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愛是自性圓滿的愛、究竟的愛,是佛的愛,因為不起心不動念是佛。我們常常讚歎佛的大慈大悲遍法界虛空界,愛是這個意思。真心、自性是不動的,沒有起心動念,它不動的。如果它動了,動了是什麼?一念不覺。不動的時候它是純的真心,純正的真心,一動了之後就叫無明,真心就變成阿賴耶,就變成妄心。所以不動是真,一動就變質了。變質我們把它叫做情,這個心裡面就變成有情,情識,情跟識是一個意思,叫情識,變成識了,他有起心、有動念。除起心動念之外,他沒有別的,這叫菩薩,菩薩有情,但是他覺,覺而不迷,所以菩薩翻作覺有情。這是愛第二個意思,菩薩的愛。菩薩的愛跟佛的愛不一樣,佛的愛沒有條件,菩薩的愛有條件,覺就是他的條件。如果這個情裡面有道、有義,這中國古人講的,這是世間的聖人。道是聖人,心情裡頭有道,心情裡頭有義是賢人,聖賢,聖賢的心的愛,凡是人皆須愛。如果那個心情裡面只有欲望,只有欲,沒有道義,也沒有覺悟,這叫凡夫,凡夫的愛。

  我們看這個愛,這個愛裡頭有多少意思在裡頭,每個人都有愛,每個人愛心都不一樣,為什麼?裡頭的成分不相等。可以說佛的愛、菩薩的愛,我們凡夫完全沒有,凡夫有少分聖賢的愛,多分是欲望的愛。如果完全是欲望的愛,連道義都沒有,他所造的是惡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欲望,果報在三途,他這個愛心到那裡去了。你這樣看十法界的愛心,把這些東西,添加品全部都丟掉,都洗刷乾淨,這就回歸到佛的愛,回歸到真愛。這個願力,佛菩薩的願力是從真誠的愛心裡頭發的,這個力量就大了。我們凡夫這個願是從欲望裡頭生出來的,力量很小。我學佛,我拜佛、我誦經,為什麼?我希望升官發財,希望佛菩薩保佑,這個力量就不大了。你能升官,你能發財,你命中有,命中沒有求不到。如果你發的是大心,不為自己,我為苦難眾生,真正像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發這個心,命裡沒有的你也會得到。為什麼?這個心跟諸佛菩薩、跟一切天神相應,這些佛菩薩、天神真的會加持你,一般人說會保佑你,你能夠得到,因為你不是為自己。

  所以如來大願,就是如來這個大愛,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是純真真心流露出來的。這個愛是遍法界虛空界,是清淨的愛,是平等的愛,是覺而不迷的愛,這個力量不可思議,唯識也沒有辦法判別它。如來大願力我們有沒有?有,各各都有。你肯不肯發,肯不肯把我自私自利的放下,我把這個愛,愛天下一切眾生,愛全宇宙的一切眾生,你肯不肯?你肯發,什麼時候發什麼時候就成佛了。發了以後退轉,那又退回來了,這一步登天沒登上,又下來了;如果發了不退轉,那你就上去了。這是真正的佛法,這不是假的。學佛沒有別的,學佛就是學愛人,愛眾生,像佛一樣,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一切眾生,是一個平等心,是個真誠的愛心,沒有差別。

  第五「法威德力」,什麼叫法威德力?「即如來應化威德之力」。這樁事情也是不思議境界,應是感應,眾生有感,如來自然有應。極其微細的感,自己還不知道,佛知道,佛就有應,應化威德不可思議。下面舉一個例,「如演一音,則普應群機」,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每一天每一時往生到極樂世界有多少人,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些往生的人來自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乃至不同的身相、不同的言語、不同的文字,佛說法,大家聽在耳裡,都好像是通過翻譯說自己的語言,這個威德不可思議!為什麼佛能?佛沒有起心動念,他就能。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只要你見性了,性跟性自然就通了,像電腦一樣,自然通了,不需要去連結的,每個人聽佛說法,都是聽自己的語言。我們跟這些眾生交流,我們說我們的話,他聽在耳朵裡頭是他們的話,妙!他說他的話,我聽在耳裡是說我們的話,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性是通的,相當中有隔礙,回歸到性全通了,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了。

  「施一法,則眾魔皆伏」,施是個設施,用一法,一切魔統統伏了,這是什麼法?眾魔能伏,今天我們這個地球,在太空當中真的是芝麻粒一小點,它算什麼。今天地球上七十億居民,心想各異,煩惱不相同,有沒有一法能叫所有都能夠接受,都伏了?能。只有佛法能通一切,只有佛法,這什麼意思?佛法,佛是什麼意思?佛是真誠、覺悟、慈悲。能不能叫這七十億眾生都伏?能,真誠就伏了,用真誠心、用真實智慧、用真實慈悲,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伏。

  我們中國老祖宗給我們說的,《大學》裡頭的三綱八目,就能叫天下人都伏了。明德,明德是真心,親民是慈悲,止於至善是智慧。止於至善就是中庸之道,用什麼方法來達到?用教育,教學為先。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成道,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出定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直到八十歲圓寂,一生教學。教學就是大慈大悲,教學就是救苦救難,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

  苦、樂怎麼來的?苦是迷失事實真相,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完全胡思亂想,全都想錯了,從這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悟來的。一個覺悟的人,他一生生活在這個世間,無論這個世間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周邊的人是善緣、還是惡緣,他沒有不快樂的。為什麼?他覺悟了,他明白了,事實真相了解了,因果報應透徹了,他心是定的,不受外面環境干擾,他有這個本事。他的生活是戒定慧,是清淨平等覺。我們凡夫,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起惑、造業、受報,完全受外面環境的干擾,自己一點都不能做主,你說多可憐。學佛的人是最幸運的人,特別是念佛人,最單純的人,心裡面只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能成就。這一句佛號裡面,真的念懂、念通了、消化了,法喜充滿,一句佛號裡面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喜樂。自己得到解脫,也能幫助別人,像底下所說的,「利生無盡,功德難量,不與識法相應,是故唯識難判」。這是五種力,五種力明白了,我們來看看本經。

  「現約今經」,現在就這部經上所說的我們來看,「法藏大士住真實慧」。他心裡頭有真實智慧,真實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什麼?是自性本定,定生慧,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自然生起來了。這心不定不行。心裡頭最忌諱的是念頭,不管是善的念頭、是不善的念頭都忌諱,為什麼?因為自性裡頭沒有念頭,怎麼會有個念頭?沒有念頭就成佛了,自性圓滿現前。但是這樁事情我們做不到,為什麼?我們無始劫來就起心動念,打妄想打成習慣,不打妄想,就像變成嗜好、吸毒一樣,這個東西是不好,可是不吸不行,不吸不能忍,忍不過。彌陀有個方法,教我們把所有的念頭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這個辦法好。教我們一念不生難,把念頭歸到阿彌陀佛,這個辦得到。救多少人!只要你肯幹,真有效,不要念別的,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千萬要記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能見性,要知道,但是決定得生淨土。古大德有句話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見到阿彌陀佛肯定開悟,為什麼?他會教,他的教學法非常高明。一切諸佛當中他是教學第一,他想出這個方法也最妙,叫諸佛如來歎為觀止。我們要記住,我們要相信,就這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念到底。

  他住真實慧,真實心裡面流露出本具的智慧。「於無量劫莊嚴佛土」,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建立才十劫,無量劫莊嚴佛土,這是講法藏菩薩,他沒成佛之前。他在諸佛剎土修行,菩薩要依靠佛,不能離開佛,他是佛弟子,肯定是個老實、聽話、真幹的佛弟子,諸佛如來都讚歎他。到他成佛,他發起一個大願,這個大願就是參學,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考察、調研,調查研究。對象是所有一切諸佛的剎土,到那邊去看,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立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煩惱習氣很難斷的這些眾生,到極樂世界成就他們,阿彌陀佛做到了。極樂世界是為誰建造的?不是為上上根人,老老實實講它是為下下根人,下下根人都能得度,何況其他,全都得度了。度上上根,不能度上中下;度下下根,全都得度了。這是不可思議,我們要感恩,我們要報恩。這恩怎麼報?念佛往生淨土就是報恩。我們不能念佛,不能往生淨土,我們辜負阿彌陀佛的恩德,辜負了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愛護,建立極樂世界是對我們的愛護。

  所以,「成就聖力與國土皆不可思議」。曇鸞法師《往生論註》裡頭說的十七種國土莊嚴功德成就下面,「一一註曰,焉可思議」,或者是安可思議。焉可思議,安可思議,都是不可思議的意思。怎麼能夠想像,怎麼能夠議論?「如」,這是舉極樂世界的例子,「光為佛事,焉可思議」。極樂世界光明世界,身放光,阿彌陀佛身放光,每個人身都放光。《觀經》上佛說的,阿彌陀佛的法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叫相好,每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個光裡面都看到佛菩薩在教學、在聽課、在修行、在教化眾生。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就在一個身上都看到了,這怎麼能思議,無法思議。光為佛事。

  「此水為佛事,安可思議」,水亦如是。水是流水的音聲,音聲都在說法,你喜歡聽什麼法,聽到就是你所想聽的。「此影為佛事,安可思議」。「此聲為佛事,焉可思議」。極樂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依報正報,正報是佛跟菩薩,依報是環境,六根所接觸的環境全都是佛法。這就說明極樂世界修行為什麼那麼快成就,原因在此地,它能叫你學習不中斷,這就不可思議了。我們這個地方,再好的環境,修習有中斷,吃飯中斷了,晚上睡覺中斷了,聽課離開講堂中斷了。極樂世界不中斷,無論在什麼場所、在什麼時候,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在說法,就是你學的這個課程。這怎麼回事?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所以學習不中斷,世界這麼美好。

  那我們現在可以做到,這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學習。我們這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現在用無線電廣播電台、用衛星電視,有這麼一批老師,真正熱心的,發心來救世、來救人,來拯救社會、來拯救地球,不必多,二十、三十個足夠了。有這麼幾個電視頻道、網路,每天二十四小時,天天都在講。有沒有人聽?我相信聽眾非常多。發展到最後,全部人民都來聽了,為什麼?好東西,正面的。三年,我們的世界就接近極樂世界了。這個事情誰來做?阿彌陀佛來做。誰是阿彌陀佛?國家領導人是阿彌陀佛。中國這個國家,七個常委要一條心能這樣做的話,三年,中國這一片大地就變成極樂世界了,不難!上行下效,國家領導人不帶頭很難,哪個個人要來搞都不容易。我們搞了五十五年,國家來搞頂多一年,就超過我五十五年。一人興邦,真幹,一個人把這個國家興旺起來。翻過來,一個人也可以喪邦,把這個國家滅亡掉,那怎麼?不幹,不重視。誰?慈禧太后,歷史上每個朝代最後的那個皇帝,叫末代皇帝,喪邦。祖宗的成法他都不要了,他作威作福,完全憑個人的愛好、享受,這國家會亡國。

  「最殊勝者,則為諸往生者,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這是不思議當中的第一不可思議,最殊勝的。每個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不要斷煩惱就得涅槃分,那就是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真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說到極處,我們統統有分,千萬不能疏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