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三九集)  2011/6/6  日本岡山淨宗學會  檔名:02-039-04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五十面,倒數第四行,從當中看起,倒數第四行:

  「《普賢行願品》曰: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經上舉了七個例子,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七句非常重要,佛法的興衰,我們自己學佛能不能有成就,這七句可以說包括盡了。如果我們能做到,那就是真實成就自己修學的功德,也真正是報佛恩,正法必定久住。如果這七句有名無實,那我們自己就在造罪業,不能往生,果報肯定在三途,佛法必然是漸漸衰滅。所以關係太大了,不能不重視,不能不多說幾句。如說修行要從頭來起,當中是插不進來的,《十善業道》是佛說的,這是入門,初學必修的功課。現代學佛人疏忽了,沒有從這修,這一條是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十善業道。第一條裡面四句話,第一句是孝養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師長,第三句是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四句我們疏忽了。所以學佛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冷靜認真的去反省,我們每一天是在造罪業,不是在學佛。你要不認真反省不知道,以為自己還修得不錯。

  為什麼十善業道做不到?前面三句沒做到,頭一個孝養父母沒做到,不孝,第二個奉事師長也沒有做到,中國諺語所謂尊師重道沒做到。為什麼不敬老師?對道不重視,因為不敬老師,當然就不重視你所學的道,如果對所學的非常重視,你自然就尊重老師,老師指導你。如何落實孝親尊師?這個是要做的,給諸位說,都在《弟子規》裡頭。能夠把《弟子規》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就有了根。這個根是什麼根?世間法成聖成賢的根,出世間法成佛成菩薩的根,你有了,你才會成就。如果沒有這個根,怎麼成就法?我們今天修學,根不要了,要好看的。花果很好看,這個大乘經論是花果,四書五經是花果,好看,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沒根。有根,這些東西都是智慧,沒有根,這些東西都是知識,知識跟智慧完全不相同的。知識解決問題是有侷限的,而且有後遺症;智慧沒有,智慧是圓滿的,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西方極樂世界是智慧,我們今天的社會是知識,這個是佛弟子要認識得清楚,世間人搞不清楚,學大乘的人很清楚。

  《弟子規》、《十善業》,你說不學能行嗎?一定要認真的去學!「父母呼,應勿緩」,這頭一句,父母叫你,趕快答應,引申任何人叫你都要趕快答應,這是用父母來代表,為什麼?這是禮貌,這是人與人建立關係的開端,這個關係是善是不善,開端是最重要。人與人見面首先打招呼,他有親切之感,陌生人也會變成親人,這個世界才有和諧,才不會有衝突、不會有猜疑,你說這句話多重要。大乘菩薩戒經裡面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從這幾句話裡頭就能體會到,佛陀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一切眾生。佛是什麼樣的人?佛是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純淨純善,沒有絲毫缺陷的人,這個人的心態我們應當學習,我們的心態跟他本來是一樣,迷了,迷失了。所以佛菩薩的心態是正常的心態,我們今天心態是反常的心態,是錯誤的心態,我們不從這裡學、不從這裡扎根那怎麼行?

  淨宗同學,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緣起裡面就提出五個科目,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學習的,要把它做到。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的根就是《弟子規》,我們如果把《弟子規》疏忽了,淨業三福就等於零,你就學不到,你才曉得這個東西多重要。要是不要儒跟道這兩樣東西,那就學小乘,小乘太多了,不好學。《弟子規》是儒家的這些大德,把儒家扎根教育蒐集在一起,也是集大成,三百六十句,一句三個字,一千零八十個字。儒家扎根的教育,完全是人道。《感應篇》裡面就擴大,不但有人道有天道,《十善業》裡頭有佛道,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儒釋道三個根都在裡頭。不從這裡下手,所以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修得很不錯,到臨命終時依舊搞輪迴不得往生,你的怨恨心就生起來,我修得這麼好,為什麼不能到極樂世界去?自以為是。佛菩薩把標準擺在你面前,看看條條不及格,你沒話好說。佛菩薩不會做這個事情,閻羅王會幹這個事情,會把這個東西擺在面前給你看,你服不服?閻羅王有,不是假的,哪裡來的?你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他不是假的,你的不善業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人為什麼不能作佛?不知道利益眾生,天天打妄語,你說你造業多重。不學佛沒造這個業,學了佛之後天天打妄語,打什麼妄語?騙自己、騙佛菩薩、騙眾生,每天都幹。打什麼妄語?你早晚課誦裡頭不是念「眾生無邊誓願度」嗎?眾生無邊誓願度是要利益眾生,還是自私自利,還搞名聞利養,口頭裡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實際上沒有度眾生的心,只有佔便宜的心。念念想佔眾生的便宜,念念在欺騙眾生,在把自己養肥,不就幹這個事情嗎?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個跟利益眾生供養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你能怪誰?統統怪自己錯用了心。要認真去反省,每天早課,早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晚課就是反省、就是懺悔,我這一天當中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做對了,要鼓勵自己,明天繼續幹;做錯了的事情,明天決定不能幹了。要斷惡,要修善,要承認自己的習氣重。煩惱重,習氣重,自己一定要承認,有意無意全犯錯了。佛經天天讀,境界現前就忘掉了,他不是不知道,知道,是不是明知故犯?也不是,習氣在做主,習氣在操縱,自己無可奈何,這講業力,習氣就是業力,業力不可思議。

  依教奉行就能夠對治業力,《弟子規》是戒律,根本戒,有《弟子規》、有《感應篇》,十善業道就做到,就不難了。今天十善業道做不到,就是因為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所以十善業你做不到。這不能不重視,不重視這一生決定空過,那真可惜。在六道輪迴下一次再遇到這個緣,不知道到哪一劫。在六道裡頭輪迴,不知道受多少苦,不曉得到哪一劫才遇到。所以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真話,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我們這一生抓住、抓緊,一生就成就了。這是人身、佛法之可貴。要徹底放下,知道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知道這樁事情,所以你放不下。我們現在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是聽說了,聽說怎麼樣?不相信。頂多恭維你,說好聽的話,半信半疑,實際上根本就不相信。沒有疑惑,不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是在這個境界裡頭。怎麼知道他相信?他真幹,相信了。學佛的人真幹的有幾個?真幹的人就是菩薩,真幹的人他自己幹,一定影響他的家庭。換句話說,他一家人都幹,他百分之百的在幹,他的家人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總是跟著幹,他帶頭。他要是經營一個公司行號,他整個員工也都跟著幹。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同學當中也有在做實驗的,做出很好的成績出來。所以帶頭的那個人是菩薩,那個人重要!沒有一個真正好的帶頭,幹不起來。

  「攝受眾生供養」,我們有私心、有偏心、有邪念,我喜歡的人我攝受他,不喜歡的人我排斥他,這心不平等。不像菩薩大公無私,你毀謗他,你侮辱他,你陷害他,他還攝受你,這個了不起,真心攝受,不是假的。念念不忘以自己修行功德迴向給他,這一生他不能回頭,來生等著他,來生後世一定他會體會到,他會明瞭,明瞭就回頭了。「代眾生苦」,自己清楚,佛菩薩看到了,天龍護法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出來。所以你說這幾條多重要。這四種供養是基本法,有這個前面四種,才有後頭三種。

  「勤修善根供養」,什麼是善根?世間法的三善根,就是世間所有的善法從這三個根生的,「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叫三毒,貪瞋痴生什麼?生惡業,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報。我們想想,我們還有沒有貪心?我們還會不會發脾氣?有沒有怨恨心、有沒有傲慢心、有沒有嫉妒心?如果這些都有的話,你哪裡有善根?沒有善根就沒有福德。沒有善根,那個福德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善根,沒有福德還好,沒有善根有福德他必定造極重的罪業,來生的果報是地獄,可怕!所以善根比福德重要。沒有善根的福德叫痴福,他愚痴,他造惡業,也就是起心動念是損人利己,這就是痴福,果報不好。勤修善根,就是佛法裡常講兩句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那你就知道,戒定慧是善根,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貪瞋痴。用戒來止住貪,用定止住瞋恚,用智慧止住愚痴,所以戒定慧是三服藥,對治貪瞋痴的。你不認真修戒定慧,你怎麼能把貪瞋痴伏住?貪瞋痴,確實在六道眾生裡面來說,它是無始的煩惱、俱生的煩惱,那個東西不是學的,是過去生生世世帶來的,根深蒂固。外面境界稍稍一誘惑,貪瞋痴馬上就現前,這個現前叫現行、叫造業,立刻就造業了,天天在造,相續不斷。有一些造業自己知道,有一些造業自己並不知道,別人提醒他,他還未必能接受,為什麼?他已經習慣成自然了,他沒有覺得他做錯事情,以為所做的全是對的,全都是如法的,其實做錯了。

  出世間法的善根只有一個,「精進」,菩薩善根。精是什麼?純而不雜,進是進而不退,這叫精進,也就是祖師大德常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是精,長時薰修是進,你就有進步。學東西就怕雜、就怕亂。現前這個社會,學東西他就是雜亂,大概從小學、幼稚園就開始,你看父母給他定的課程,很多。幼稚園小朋友學語文、學遊戲,又學畫畫、又學唱歌、又學跳舞,什麼都要學,學得那麼多就雜了,結果是樣樣都懂一點,樣樣都不精。他要從小學一樣,他將來就變成專家。一門通了,門門都可以貫通,無論是世出世間法都講究專精,這是善根。其實照佛經上的說法,每個人本來是佛,佛是萬德萬能,現在迷失自性變成這個樣子。如果聽佛的教誨,佛的教誨指導決定沒有錯誤,你真聽話的時候,一門深入,你自己喜歡什麼,你就專攻這一門東西,十年之後你就變成世界第一,所謂出類拔萃。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學很多,學雜了,你一個人學一門,你就突出了。現在突出很容易,古時候突出很難,為什麼?每個人都專精一門,你要想能夠突出真不容易。現在是個個都能突出,人人都可以突出,只要你有十年時間用在一門上,你這一門就變成世界第一,因為找不到人像你這樣學法的。所以現在出類拔萃很容易。如果家長懂得這個道理,他的兒女十年之後個個都是最優秀的學生。這是人年輕的時候,應該把精神時間精力用在一門上,他就成功了。

  第六句「不捨菩薩業供養」,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是什麼?教學。佛的事業,釋迦牟尼佛做得淋漓盡致,三十歲開悟之後就教學,教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的,所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三百餘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辦班、辦活動,一生當中辦過三百多次,每一次時間長短不定,有的大活動連續好幾年,有的小的活動一天、兩天。世尊在世一生,也就是四十九年辦過大大小小的活動三百多次,合起來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是佛事,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業。我們要明白,佛事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確確實實是世間最優秀的老師,榜樣,認真負責,而且不收學費,自己生活刻苦,真正做到代眾生苦。物質生活雖然很簡單,精神生活是特別豐富,所以佛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今天菩薩業沒有了,菩薩業是教學。

  我這一生很幸運,老師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我們就接觸到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法。章嘉大師更進一步的教我走入這一個行業,參加這個團隊,釋迦牟尼佛的團隊,依大乘佛法的教材幫助眾生,走釋迦牟尼佛這條路,一生鍥而不捨。我走了六十年,教學教了五十三年,沒中斷,真快樂!我感謝老師,念念不忘,在這個時代當中能夠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沒地方找,不是老師介紹,我們怎麼會知道?你們想想看,諸佛菩薩是人間第一等的聰明人,最有智慧的人,他們選的行業還會錯嗎?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人生有三件快樂的事情,其中有一條,得天下之英才而樂育之,人生最大的快樂。這句話是什麼?就是搞教學,教學最快樂,學生當中真正有成就的,德行學問真有成就的,這多快樂!老師一生教學沒有別的,就是希望學生當中有最優秀的學生出來,出人頭地,人生第一樂事!真是樂事,不但這一生快樂,來生更快樂。為什麼?學生的成就是他的功德成就,世出世間所有的成就比不上這個成就,這很細心才能體會到,才能了解。

  這個行業雖然辛苦,在現在這個社會裡頭比什麼都辛苦,為什麼?人家不認識聖賢,不認識還罷了,還糟蹋聖賢,說聖賢是迷信,反對聖賢。所以我們的生活就非常痛苦,痛苦裡頭有樂,這個樂是人家不知道的,這裡頭有樂。樂是我們自己能夠鍥而不捨,境界年年都提升。境界的提升,諸位常常聽經的人懂得,我年年講的不一樣,這是境界提升。不是我保留,我沒有東西保留,我知道的全都說出來了,年年不一樣,從來沒有保留過。所以要認識菩薩的事業、佛的事業就是教學,除了教學之外,他什麼都不搞,終身教學,純粹的教學。佛門裡頭沒有組織、沒有團體,確確實實它是個學校,不像其他宗教有組織,佛教沒有組織。而且佛教只管教學,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可不管這個事情,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只是跟大家上課講學、解答疑問,用什麼方法來修行是你個人自己的事情,你修行遇到困難,遇到障礙,你提出來,佛給你講解,真正聽懂、聽明白了,就曉得怎麼個修法。

  修行兩個字這個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包括身口意,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身體造作叫身體的行為,行為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這個意思要懂。所以修行在哪裡修?生活上修,工作當中去修,待人接物之處去修,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了過失就把它修正過來。善惡的標準是經典,分開來說,經論是修正我們思想的標準,戒律是修正我們身口的標準,你沒有標準怎麼個修法?這些不能不懂得。寺院庵堂大眾在一塊薰修定的一些規矩,那叫禮儀,那叫秩序。大家在一起有秩序、有禮節,不亂,整齊、莊嚴、清淨,這等於舞台表演一樣,讓社會大眾看到了,生歡喜心,生恭敬心,是這個意思。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所以佛法才講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演,對社會大眾的,那叫儀規;真正修行是起心動念,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這叫真修行,不離菩薩業。今天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業,可是有很多在家人受菩薩戒了,受了菩薩戒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業,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假菩薩有名無實。真正修菩薩業的,沒有受菩薩戒,諸佛如來承認他是菩薩,龍天善神承認他是菩薩;世間人不承認,世間人認假不認真,你受個戒,拿了戒牒,你受菩薩戒,你是菩薩,他真認真,其他都不認識。所以真正諸佛菩薩天龍善神,他認真不認假,那個戒牒不算數,那皈依證也不算數,你得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最後這一句,這最重要的,「不離菩提心供養」,換句話說,菩提心是供養的根本。菩提心從哪裡來的?從如法修行來的,不如法修行,哪來的菩提心?菩提心是覺而不迷,念念覺而不迷,這是菩提心,在我們這部經的經題後半段「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想想看,我們在一切處,在一切時,一切境界、一切境緣當中,是不是都能保持著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是菩提心供養。以這七種供養,上供養諸佛如來,下供養一切眾生,為什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是平等的,這是真供養。我們把佛看得太高,把眾生看得太低,錯了,你沒有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是平等心,你心不平等,你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所有供養全是假的。修人天福報,為什麼?這好事情,不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幫助你往生。有菩提心就行了,有菩提心你幹這個全是功德,你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為什麼?你的心是清淨平等覺,這是菩提心。

  早年在美國我跟大家講菩提心就是用經題,菩提心有體、有相、有用。體是真誠,它起用有兩種,一個是自受用,一個他受用,也就是一個是自利,一個是利他。自受用是清淨平等覺,全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這個大慈大悲是從真誠清淨平等覺裡面生出來的,真正的慈悲心,真誠的慈悲,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覺的慈悲,這是佛菩薩的菩提心。所以這個經,三輩往生裡頭講得很清楚,往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十二個字講得清清楚楚,沒有菩提心不能往生。可是蕅益大師講得好,講得簡單,講得真實,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真信、真願往生,這個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覺慈悲,就具足了。所以不少不認識字的,沒有念過書的,國內人講的,所謂是沒有文化的,念佛往生瑞相很好。那是什麼?人家心地忠厚善良,也就是所說的老實、聽話、真幹,一般人看不出來,他成功了,他真幹了,真的如說修行,他真幹,所以他真有成就。

  「又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如是,像《行願品》裡面所說的,你把這些東西都能做到、都能落實,那你是真供養。用不著在佛菩薩面前念供養詞、念供養咒,不需要,也不需要在佛菩薩面前去燒香供花,那都是形式,那不重要,重要是這些你真幹,你真做到。「菩薩以聞名故」,這是菩薩的智慧,菩薩的聰明,菩薩的福德,聽到這一部《無量壽經》,或者聽到《彌陀經》,聽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於上述種種供養中」,前面所講的都是經裡經文都說到的,像這些供養的時候,「精勤修持,而無懈怠與厭倦之心」。他真幹,學一條就做一條,學兩條他就做兩條,他真做。精勤修持,精是不雜不亂,勤是勤快、不懈怠、不懶惰、真幹,這勤字。修是用佛法這個標準,修正自己的錯誤念頭、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言行,他真幹、真修。持,保持不會失掉,就是說天天都幹,沒有懈怠,沒有厭倦,愈幹愈歡喜,當然不會厭倦。你照這個方法去修行,修了幾天感覺得厭煩,不想再幹了,那是什麼?你沒有達到法喜,你沒有得到歡喜。真得到歡喜,他就繼續去幹了。為什麼得不到法喜?你不是用的真心,你心不在焉。

  學佛求的是什麼?經題上就是的,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所以這個東西與世間的榮華富貴不相干,一點關係都沒有。世間人心目當中希求的是榮華富貴,學佛的人心目當中所希求的是清淨平等覺,你得到了,你怎麼能不歡喜?清淨心裡頭就有定,平等心定的功夫就深,覺是大徹大悟,定慧圓滿。清淨心現前,真樂!妄念少了,心定下來,不再向外境攀緣,這裡頭有真樂,叫知足常樂。你看一般人他還有希求,你沒有了,億萬富翁他還想賺錢,還在患得患失,跟你相比差遠了。為什麼?他不知足,他沒圓滿。我這裡,我這圓滿、滿足了,我不再求,滿足了。我圓滿了,他沒有圓滿。圓滿的人離苦得樂,沒有圓滿的人他在苦當中,他患得患失,他有憂慮、有煩惱,怎麼能跟你相比?「故云勤修無懈倦」,這是偈子裡所說的勤修無懈倦。「以上皆因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聞名所引發的,認真修學他入了境界,所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我們看第三段,就是第三首偈「讚佛國土」,前面是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這個地方讚歎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我們這個世界人間天上不能跟它相比,這個世界太美好。我們這個世界今天高樓大廈,是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富麗堂皇。可是你要知道,我們為這種享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現在看出來了,社會的動亂,煩惱憂患,地球的災變,這是我們付出的代價。極樂世界之美好,超過我們一萬倍都不止,那個地方的人沒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為什麼?你生活所需的,你想要什麼,你就得到什麼,這就叫圓滿的福報,隨心所欲。誰供養你的,你要知道,阿彌陀佛供養的。阿彌陀佛的供養從哪裡來的?因地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這麼來的,真實功德成就。他是做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到極樂世界肯定是用他的方法來修行,我們的成就會跟他一樣,絕不比他遜色,而且在極樂世界很快就成就。怎麼能比?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夠跟它相比,你就曉得念佛人的福報多大!那些老阿婆老阿公,一般人瞧不起的,他們就能夠老實念,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圓滿的大福報、大智慧。我們這個世間大梵天王不如他,摩醯首羅天王也不如他,沒有人能跟他比。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要認識,經上講的字字句句真實,沒有一個字是假話。

  念老給我們解釋,「其形色」,形是形狀,色是色彩,光是光明,相是相狀。「名數」,名是名言,數是數量。「皆不能稱說」,說不盡,說不出來,它太好了,無與倫比。「亦無能清辯」,清是清楚,辯是辨別,沒有人能夠把極樂世界的美好講清楚、講明白,沒有這種人。世尊讚歎給我們說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也搞不清楚。佛有個比喻,等覺菩薩看西方極樂世界猶如隔羅望月,這是說他的理解,不是說他看不清楚,你讓他講清楚、講明白不行,他講不出來,只有佛能說得出來。所以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了。「蓋彼土殊勝微妙,非言思所能及」,言是言語,思是思想,言語沒有法子說,說不出來,思想,想像不到,換句話說,出乎你想像之外。「故曰:觀彼殊勝剎,微妙難思議」,彼就是極樂世界,剎是居住的所在,這兩句是經文。在大乘教裡面,剎多用在道場上,叫佛剎,佛道場。微妙難思議,微是精微,妙是玄妙、奧妙,無法想像。我們總觀世尊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這三部經是專門講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專講極樂世界。在一切大乘經教裡面附帶說的,有一、二百種經都講到。黃念老這個註解,你看引用許多經典,講到極樂世界的地方,我們讀這部註解,等於把許許多多的經論、跟祖師大德的註解,我們全都讀到。這個註解難得!

  「種種莊嚴,入一法句,即清淨句,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句子出自於《往生論》的,念老在這個註解裡,引《往生論》這一句引得很多,有十多次,所以我們念這個句子就念得很熟。什麼叫一法句?一法句是清淨句。什麼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清淨智慧無為法身就是一法句。這八個字的意思很深,身是代表現象,法身是代表原始的現象,也是《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就是真相。為什麼叫真相?沒有扭曲的現象,沒有產生變化的現象,這是真相。我們十法界的相、六道的相,統統都扭曲了。為什麼扭曲?他有分別執著。那我們就曉得,諸佛如來的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它只是心現,唯心所現,它沒有識,它沒有識變。所以心現這個現象永遠不變的,不變就是真的。如果識滲透在裡面,唯識所變,就把這個真相扭曲,產生變化,變成異相,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這是沒有變的相,沒有變的相叫法身、叫法相,是這個意思。你到極樂世界去,看到是唯心所現的相,沒有識變,因為那個世界的人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那個相叫真相,叫實相。

  實相的人,人相,我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他,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古時候印度人稱為人中的貴人,富貴人的相,這個德相,他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是世間大富大貴相貌圓滿的相。我們中國古人看相,你看有貴相,這是世間說的,佛常常引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世間人能理解的。極樂世界的人,我們見到的人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觀經》裡面有數字,阿彌陀佛所現的報身,就是實報土裡面,阿彌陀佛現的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這是把數字說出來。實際上八萬四千代表圓滿的,真的是代表無量無邊,說不盡,也讚歎不盡。這樣的身相,每一個到極樂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的相完全相同,一樣的,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不平等,每個人相貌不一樣就是不平等。如果你遇到兩個人相貌一樣,他們兩個人性格脾氣都會相同,嗜好也一樣。我遇到過一次,不多,就遇到過一次。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我們同班同學姓張的,名字忘掉了。抗戰勝利之後我到南京,在南京一中念書,也一個同班同學跟他相貌長得一般一樣。我就把他叫過來,說他有哪些好處、哪些毛病。他說:你怎麼都知道?他以為我會看相,看得很準。我就告訴他:我不會看相,過去幾年前有個同學長得跟你一樣,大概你們兩個人差不多,果然一樣。所以說相由心生,他相貌一樣,他們心念相同,他相貌接近。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清淨心,你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放下了,分別放下了,執著放下了,不就都一樣了嗎?阿彌陀佛是這樣的,每一個往生的人也是這樣的,所以到那個地方相貌完全相同。但是凡夫到那邊,不行!凡夫生到凡聖同居土,你的煩惱習氣沒斷,帶業往生,那怎麼能一樣?帶業往生也一樣,這就奇怪了。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裡頭說過,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的,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他這一句沒有說凡聖同居土除外,沒講。只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那當然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應該是一樣的。一點都沒錯,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他給你,你真能接受。體質相同的,紫磨真金色身,無量相好。我們世間人要修這個相好,那你就要記住,這個經上說的阿彌陀佛這段歷史,你得用五劫時間去修行,才能得這個相好。他修成了送給你,你一到極樂世界,你就走入阿彌陀佛的境界,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了,不要自己費那麼長的時間修你就得到,得到這是阿彌陀佛加持。到什麼時候自己真正契入這個境界,那就是在極樂世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真的是你自己修的。自己修的跟阿彌陀佛所修的完全相同,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我們不用這個方法,說自己修成功,要到哪一劫?佛經上有說無量劫,沒有講數字,只講無量劫才能修成。所以真正不容易!

  我們在這個世間,不要說修那麼高,這五十一個階級,我們第一個階級修到就算不錯了。第一個階級想想看能成就嗎?十信菩薩裡面的初信位,這是第一個階級,十信等於小學,初信一年級,佛法裡頭的小學一年級。它需要的條件,身見破了,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做到了,你入這個境界,須陀洹。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念《金剛經》粗心大意,總以為那是菩薩境界,那很高很高的,沒有想到,這是最低、最起碼的條件,小乘最低的條件,初果。大乘最低的條件是《金剛經》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什麼?念頭,念頭斷掉了。意思比前面深,前面是離相,沒有離見,後面是這種意念都沒有了,那是大乘,都是講最低的這個階層。我們能做到嗎?真正明瞭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我所有的,不是我,我所有的,衣服有人要,我脫下來送給他,很歡喜。你明白這個道理,這身有人要的話,你捨身把身給他也很歡喜,沒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六道輪迴裡捨身,身死了不就是捨身嗎?又投胎又得了一個身,不知道換多少次的身,換身換得太多,六道的身統統都換過。所以身不是我,不要為這個身造罪業。眾生造罪業為什麼?都是為這個身!你說冤不冤枉?這身又不是我,為它造罪業不值得。可是造了罪業真受報。

  第二個要破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對立,對立就有衝突。你看初果,一年級這個關都突破了,跟一切人沒有對立,跟一切事沒有對立,跟一切萬物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平等,沒有對立就完全沒有衝突,和諧就出現,和平就出現。這世界上為什麼沒有和平?就是對立!為什麼會有衝突?從對立來的,對立化解了,這全沒有了。第三個成見斷掉了,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總希望別人聽我的,我不願意聽別人的。成見放下了就能夠隨緣,什麼都好,就真正能做到普賢菩薩所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成見是什麼?你心定了,你有智慧,別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些業因果報你全知道,統統能隨喜,隨喜當中救他,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他自己還不知道,這個方法高明。所以你自己不到這個境界,你沒法子教人,你就曉得這個多難。往上去一層比一層難。所以從初信位到等覺要無量劫,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突破六道輪迴太難太難了!見思煩惱要斷盡,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無明煩惱要破掉,才能超越十法界,這兩關佛的形容是無量劫。

  遇到這個法門就方便,遇到這個法門,無量劫就變成這一生就成就,不要到第二生,這一生就成就。我們真正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我這裡真信真願決定能往生,這就叫入一法句,你就入了。你有懷疑,你沒有入,你有夾雜,你沒有入,因為這一句是清淨句,不容許夾雜,不容許懷疑。不夾雜、不懷疑,你就是真實智慧,到極樂世界你就證無為法身。無為是什麼?不是創造的、不是因緣生法,就是無為的。我們這個地方六道輪迴是有為的,你跟父母有緣,你沒有緣不會找他。什麼緣?緣很複雜,佛把它歸類為四大類,叫四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是這四種關係不會成為一家人。過去父母對你有恩,你是來報恩的,來報恩的這個小孩子一定是孝子賢孫,他來報恩的,不是來搗蛋的,會很聽話。報怨的可就麻煩了,他是來報仇的,惹禍的,那就叫大不孝,前世有關係。來討債的,你看欠他多少,欠他少的,養個一、二歲他就死了,他討債,討完了就走;欠得多的,可能你要栽培他念書念到大學畢業,他走了,欠得多的。還債的呢?那就看他欠你多少,他欠你少,對你物質生活照顧,勉強給你能維持;要欠得多,他會給你很豐富,物質生活享受很豐富,沒有孝順心。這四種狀態,不是這個關係他不來。然後你再想夫妻的關係、兄弟的關係、親戚朋友的關係,統統是這四樁事情。親情淡薄一點,一家人親情很濃,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家人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你要看破之後,親情就容易放下,看不破這情執很難,這個關不容易破。這一關對於學佛造成嚴重的障礙,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往生。

  「極樂世界依正」,依報正報,「悉是實相功德之所莊嚴,平等普現」,同時出現的,沒有先後。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都很清楚了,在《華嚴經》上奠下的基礎,《妄盡還源觀》裡面講得非常透徹,宇宙不是進化的,進化講不通,一時頓現,一念頓現。而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無比殊勝莊嚴都是實相功德之所莊嚴,實相是自性,稱性的功德,自然的成就。或者我們說究竟圓滿的成就,要細說就是阿彌陀佛因地的四十八願,相續的五劫修行成就了。這個是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自己是因為這個善念淨念功夫不夠,為什麼?我們心是散亂的,不是集中的,佛在經上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那是很深的禪定,他心裡只有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什麼都沒有,這叫制心一處。我們的心妄念太多,散亂心,所以起不了作用。散亂心要想化解災難,有一個好方法,集體意念。我們集合幾十個人、幾百人來修法,在修學的這個時間裡面,或者修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在這個時間當中,我們把所有一切雜念統統放下,我們專念一樁事情,會產生效果,叫集體意識。這樁事情被現代科學家證實。

  你像江本博士,我看好像我們那裡有一本書,有他的書。過去他在琵琶湖做的這個試驗,他找三百多個人,時間一個小時,請一位老和尚,九十歲的老和尚帶領大家,在琵琶湖旁邊,它有個海灣,這個海灣是死水,二十多年水骯髒,味道很難聞,他們這三百多個人就在這個地方舉行一個小時,大家統統放下,什麼念頭都不要有,只念一句,「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我愛你」,三百多個人就一個念頭,這集體意識做了一個多小時。三天之後這湖水真乾淨了,乾淨了半年,這說明意念能夠改變環境。懂得這個道理,今天我們遇到災難,如果說是有幾百個人、上千人,我們集合在一起用一個意念,「災難化解了,災難化解了」,真的就化解了。江本那個試驗很有價值!在今天這個災難的時候,這個試驗應該值得提醒大家,真起作用。原理是什麼?大乘教裡頭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就這個道理。今天災難為什麼來的?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心念不善。不善裡面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懷疑、不相信,甚至於連自己都不相信,更不相信念頭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們的念頭,念頭是什麼?貪的念頭,瞋的念頭,痴的念頭,傲慢的念頭,懷疑的念頭,把這個山河大地全扭曲了,特別是懷疑。懷疑所感的是什麼?大地鬆了,不堅固了,山會倒下來,地會沉到海底去,這是什麼?這是懷疑。如果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對祖宗有信心,對聖人有信心,對聖人教誨有信心,信心一建立,這個大地它就堅固了。我聽說日本這邊的同胞們非常崇敬地藏王菩薩,《地藏經》上講堅牢地神,大地要堅牢,什麼毛病都不會出,怎麼會出毛病?實在說,要好好的把《地藏經》拿出來研究研究,能救這個世界。現在大地出了毛病,要找地藏菩薩,那你得有信心,沒有信心你就不能成就,真有信心的話,是真有感應,不可思議!我把現在這一部《無量壽經》講圓滿之後,我再來講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對於這個世界有好處。

  所以它是實相功德之所莊嚴。實在講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實相功德之所莊嚴,不過裡面,裡面有一些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頭,再講得粗一點,裡面夾雜著貪瞋痴慢疑,把實相功德破壞了,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要知道它是平等普現,我們這個世界不是平等普現,為什麼?人心不平等,萬法就不平等,人心平等,一切法都平等。一定要記住,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人心好了,沒有一樣不好。人心真的是清淨善良,不會生病。人要是生病,就說明你的心有了問題,心行不善才會生病,清淨善良怎麼可能生病?這不可能。純淨純善的人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山河大地怎麼會有災難?不可能!所以我們相信佛在經上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故下云:功德普莊嚴。如是妙土,如經云: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故云諸佛國難比」,這話說的是真的。如是妙土,這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妙。實際上妙是什麼?是妙心成妙土。妙是什麼意思?空有二邊都不著就叫妙,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叫妙。那是什麼?那就純粹是天然的,就是前面講的實相功德,確確實實是心現沒有識變。起心動念是識,阿賴耶,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識,識會變,所以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把自性所現的相扭曲了。不善的念頭非常非常可怕,不但傷害自己的身心,破壞大自然的環境,這要不是大乘佛法,我們不會知道。現在這個世界上人都拒絕佛法,說佛是迷信,不願意接觸,這個裡頭有化解災難的方法,你不去研究它,你怎麼懂?科學的方法不能解決,科學家沒有人去提醒他。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地球上大概是五、六萬年之前,科技也發達到相當的水平。人類貪瞋痴慢疑膨脹出來了,大概比現在還過分一些,大地沉到海底,亞特蘭提斯,沉的那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大西洋。有一些預言說,亞特蘭提斯會浮起來,那個地會浮起來,但是它浮起來之後,美國跟歐洲會沉下去。所以大家聽到就害怕。美國歐洲會沉下去,它會浮起來,這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滄海桑田,風水輪流轉。風水為什麼會輪流轉?風水隨著人心轉,人心善,愈轉愈好;人心不善,愈轉愈壞,就這麼個道理。

  最重要的我們要能相信,極樂世界居民太好了,是阿彌陀佛挑選的,心行不善的不能去,他不來接引你,你不曉得在哪裡,你找不到。所以一定要心地清淨善良,真正肯回頭肯改過,那就帶業往生。臨時想發個願我改過,到那個地方之後,老毛病又現出來了,這個可以騙別人,騙不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這個人,這個人不是真心,不接他,不會來接引他。所以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說得上純淨純善,所以他的國土、居住的環境永遠保持這麼好,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都懂得了。所以我們現在要修好因,將來到極樂世界去。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