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0三集)  2011/2/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五十四面,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此六度,乃菩薩究竟自他兼利之大行,能到涅槃彼岸。」這一句是說明佛提出這六個科目,就是六波羅蜜,這六個科目是菩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的菩薩,沒有一個是例外的,都是這六門成就的。究竟自他兼利,我們把它分開來念大家就清楚,究竟自利,究竟利他,這是佛菩薩的大行,能幫助自己到達涅槃彼岸,這就是究竟證得圓滿的佛果,也能幫助別人到達涅槃彼岸,這個話說絕了。在大乘佛法裡,我們要知道,不但六道是病態,六道所有眾生都是病態,就是連四聖法界,他也不是真正的健康,全是病人。所以佛是大醫王,這佛經上常講的。佛用什麼來治大家的病?就是用的十善、三皈、五戒、十戒、六波羅蜜,這是佛的藥方,法藥。世間再高明的醫療,再高明的大夫,治病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治本是什麼?了生死出三界,這才叫治本。只有佛能治本,佛法是標本都治。

  你看菩薩修這個六度,基本的條件,前面說過,我們為什麼修不成?當然修不成,為什麼?你不具備他基本的條件。基本條件是「遠離四相,修一切善法」,這一切善法就是六度,六度就是一切善法。我們四相沒離!實在淨宗有絕妙的方法,信的人太少了,不信的人多。淨宗的妙在哪裡?就是妙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號,我們前面講了多少次,講得多詳細。這一句佛號展開來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來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來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盡的法門,把它濃縮成一句佛號。你只要念這句佛號,你就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法門,你全都修了,你一個都不漏,這還得了嗎?不得了!誰相信?沒人相信。

  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的人就一句佛號念到底。我教人還加一部經,為什麼加一部經?因為你相信的程度不夠。百分之百的相信,《無量壽經》就不要了。相信的程度不夠,教你念經,念經幫助你正信,幫助你堅定求生的願望,你知道極樂世界太好了,那個地方什麼災難都沒有,遍法界虛空界最好的修學環境。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沒有聽說他講極樂世界有什麼病痛,有人生病了,沒聽說過;極樂世界有人死了,也沒聽說過,沒有病痛,沒有死亡。後面會講到曇鸞法師給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十七種依報莊嚴、八種正報莊嚴,這些我們都必須熟知的。我為什麼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明白了。首先是自己明白,自己不明白,貪戀這個世間,放不下!沒有別的,貪戀、情執。遠離四相,修此六度,就對了。

  我們用什麼方法把四相放下?給諸位說,就那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放下。你真正能夠依照大勢至菩薩教給你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上個三年五載,不知不覺的四相放下了。沒想放下,沒有故意把它放下,自然就放下,就沒有了。心裡再不會想到我了,我的福報,我的病痛,我的身體,再都不會想這個。為什麼?全想阿彌陀佛,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統統沒有了,全心是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全部的心念,這就是真的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了。其餘的都煙消雲散,這跟阿彌陀佛同心,念這一部經,念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同願,同心同願,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你的往生絕不在同居土,也不在方便土,直接就生實報莊嚴土,是我們一生可以辦得到的,為什麼不幹?而且不需要很長時間,三年五載、十年八年是決定可以辦得到的。你真立下這個大願,朝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去邁進,給諸位說,阿彌陀佛就天天在你身邊,他照顧你,諸佛如來護念你,龍天善神保佑你,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為什麼不要?還要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還自以為是,錯了!

  「菩薩自行此法,亦以此教導利益眾生。」六度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無量法門。如果我們完全從大乘法來講布施,布施是放下,要把我們的貪瞋痴慢疑放下,要把我們的妄想習氣放下,這個在大乘教裡面叫法合,法跟大乘合起來。戒律就是賢首國師講的四德裡「威儀有則」。持戒是什麼?做出最好的榜樣給世間人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一切大眾的好榜樣。什麼榜樣?菩薩的榜樣,真正修行人的榜樣。忍辱就是耐心、堅持,永遠不變,永遠不改,永遠不失掉。精進,精是純而不雜,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精進。一門深入是精,長時薰修是進。禪定,心無雜念,清淨心現前,智慧就開了。智慧才真正是正法久住,從自己做起,自己的正法久住,自己的正法跟如來的正法是一不是二,才能夠普度眾生,這是智慧的起用。所以說菩薩自行此法,亦以此法教導眾生。

  「故續云教化安立眾生。」《會疏》有解釋,「以道授他為教」,成佛之道傳授給他人,這叫教。「轉惡成善為化」,老師教導我們,教了,我們化了沒有?所以我們常講教育、教學,佛家講教化。這個教化意思深!教而不化,沒收到效果。化就是轉惡成善、轉邪成正、轉凡成聖,真起了變化,教的功德出現了。為什麼我們老是天天在學,學教,而沒有變化?有變化,不是往好的方面變,往壞的方面去變去了,愈變愈不像了。什麼原因?沒有遠離四相,他就不能像菩薩那樣變。阿羅漢變成菩薩,菩薩變成佛,那是往正面變。所以我們的問題就在沒有放下,沒有把我放下,沒有把對立放下,沒有把矛盾放下,沒有把衝突放下,所以怎麼學都學不像。所以我們從遠離四相引申的意思,放下自我,放下對立,放下矛盾,放下衝突,真正肯定認知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老子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相親相愛,自自然然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全心全意幫助一切眾生,這是菩薩行。所以你才能轉,轉惡成善,轉迷成悟,轉邪成正,轉凡成聖,你才能轉。否則的話,你轉不了。

  「引導眾生安住正道」。如果今天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個個都安住《無量壽經》,個個都安住阿彌陀佛,什麼災難都沒有了。你身體無論是什麼毛病,得癌症,得不治之病,自然身體就好了,恢復正常。這個是佛在《遺教經》上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前面讀過的,意思跟《遺教經》上完全相同,「止心一處」,我們要能止,這個三百五十一頁倒數第二行,「止心一處」。我們的心現在是散亂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止心一處是什麼?我止在阿彌陀佛,我想、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止心一處。我沒有了,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無事不辦,阿彌陀佛能辦的你全能辦。這部《無量壽經》說什麼?還不就是說的自己,不是講的別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引導眾生安住正道,「建立大心」,大心就是《大乘無量壽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安住。安是平安,平等安住,安就永遠離開災難,離開危險。

  「蓋大士以六度教導與攝受眾生,使之轉惡成善,發起大心。」建立大心就是發大菩提心,發求生淨土的心,發親近彌陀的心。「安住正道」,《無量壽經》就是正道。「此道非是小道,蓋為無上真正之道。無上者,無有更能勝過之者。」在一切佛法裡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這更高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你找不到再高的。這個方法,釋迦牟尼佛跟一切諸佛如來為我們介紹,一日到七日就成功。你再去找方法,什麼方法能夠叫你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上上根人一天就成功,根性再鈍的人七天也能成功。還有比這個更高的嗎?還有比這個更快的嗎?還有比這個更穩當的嗎?還有比這個更容易的嗎?找不到了,愈是殊勝的愈容易,出世間法如是,世間法也如是。

  在中國,中國學術的大根大本,有一部經叫《易經》,《易經》是中國學術的根本,易!不難。出世間法,凡夫成佛也容易,也有一部易經,這易經是什麼?就是《無量壽經》;更容易的,小本《阿彌陀經》,易經。從遠公大師以來,依照《阿彌陀經》修行往生證果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照《無量壽經》的人還不多,為什麼?《無量壽經》沒有好的本子,看五個本子太麻煩了,所以大家都學《阿彌陀經》去了。《阿彌陀經》,尤其得到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圓滿了。蓮池、蕅益確確實實把《彌陀經》的精髓講出來了。這過去我們都學過,不止學一遍。所以這個道是無上真正之道,我們今天得到在手上,不認識,不識貨,可惜!無上真正之道在手裡,還去求旁門左道,糟不糟糕?這是什麼?說明我們信心不夠。為什麼信心不夠?不識貨,還以為有別的道比這個更好的,別的道可以幫助這個的。這樁事情,蓮池大師講得好,蓮池大師講的淨宗正助雙修,念阿彌陀佛是正修,用什麼來做助修?還是用念阿彌陀佛做助修,蓮池大師說的。正助全是阿彌陀佛,別再去尋找其他的,說得好!說得太好了。

  《淨土論註》裡面說,「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理,現在人講真理;窮理,窮是到究竟,對這個理已經達到究竟。性,性也是理,性是本性,真如自性。盡性,你證的不是局部的,不是片面的,你所證得的是自性的全體,這叫窮理盡性。更無過者,你再想超過,沒有了,沒有能夠超過的。佛佛道同,菩薩證到妙覺位,就是這個境界,窮理盡性,妙覺果位。這個果位的人住在哪裡?住在常寂光,不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窮理盡性還沒有到圓滿,還欠一點。真正到究竟圓滿,更無過者,他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極果,究竟的果位,他不住實報土,他住常寂光,實報土也不見了。實報土的菩薩,這法身菩薩,只有無始無明的習氣存在,其他都沒有了。他要求妙覺果佛的幫助,有這麼一個念頭,那就是感,常寂光裡面的如來就有應。應怎麼樣?應一定現報土,法性身、法性土,跟他們和光同塵,給他們做修學的榜樣。這是報土裡面的法身大士,上跟諸佛感應道交,下面就不必說了,跟十法界眾生,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的道理,感應的現象,感應的善巧方便,我們無法思議,無法想像,說不出來。微塵法界裡面的眾生有感,他應不應?照樣應,他就在微塵法界裡頭應,圓融妙極。這部經裡頭,這些信息都透出來了。這部經的經義深廣沒有邊際,沒有底蘊,就是當人自性。當人什麼?我們自己的自性。是彌陀心性變現出來的,也是我們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學大乘,學淨土,沒有這個認知,你沒有辦法契入境界。

  「又《華嚴大疏鈔》」,就是清涼的《疏鈔》,第十三卷,說「無有能過者,故號為無上。」這是特別解釋什麼叫無上,沒有能超過的,到頂頭,這叫無上。「真者,真實,無迷無妄。」不簡單!什麼叫真實?不迷了,完全覺悟了,這是真;再沒有虛妄了,這是實。「正者,於理無差曰正。」你所見到的真理,沒有差錯,沒有偏差,這是正。「又無邪無曲曰正。」這個裡面沒有邪迷,沒有委曲,這叫正。

  「又禪門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正者,是佛心之德名。」這解釋更有意思了,什麼是正?正是佛心。「此心徹見正法,故云正法眼。」見正法的不是肉眼,不是眼識,也不是意識,也不是阿賴耶,它們都見不到,是真如自性。佛心就是覺心,是你的本覺。馬鳴菩薩《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阿賴耶是不覺,換句話說,邪知邪見本來沒有,迷妄邪曲,自性裡頭也沒有,這些東西是屬於阿賴耶那邊的事情,與自性不相干。我們迷了,迷在哪裡?迷在有自性不會用,完全讓阿賴耶當家做主。阿賴耶給我們安排六道輪迴,我們就跟著它轉。自性好比是主人,阿賴耶好比是你家的佣人,現在搞顛倒,佣人當家做主,安排六道,叫主人到那裡面去,真是這個樣子。主人是真的,僕人是假的,我們錯得太離譜了。沒有佛菩薩的教誨,我們永遠是迷而不覺;佛菩薩把我們點醒,我們才知道事實真相。雖然知道事實真相,但是僕人做主已經做習慣了,好像一下還轉不過來,這就是為什麼學了這麼多年,這個習氣轉不過來,道理在此地。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薰習。正法薰習的時間太短,力量太薄弱,聽這個奴婢的話聽久了,以為他真的是主人。有人告訴我們,一下還不相信,轉不過來,還是聽奴婢的指揮,聽他安排,受他控制。如來稱為可憐憫者,你自己本來是一尊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你想想看,那不可憐嗎?什麼時候醒過來?那就要靠長時薰修,慢慢的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真搞清楚,你就真的轉過來,換句話說,你就徹見正法。徹見正法就是宗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真轉過來了。沒真轉過來不行。這叫正法眼,教下叫正法眼,宗門叫正法眼藏,一個意思。

  「道」,下面解釋這個道,道有兩個意思。第一,「能通為義」,像我們這樣的道路,道路是能通之義,從甲地通到乙地,從乙地再通到丙地,道路。引申的意思,我們從凡夫能夠通到菩薩,從菩薩能夠通到佛,這也叫道。「《俱舍論二十五》云:道義云何」,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涅槃城是比喻,涅槃路是什麼路?是佛道,成佛之道。你循著這條路你去走,你一定會到涅槃城,就是你一定能夠證得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成佛,小涅槃是成阿羅漢。淨宗這是大道,這個道在哪裡?就是一句名號,六字洪名。諸位一定要曉得,六字洪名裡含攝圓滿的菩薩道,也就是菩薩應該修的它統統都在裡頭。一心專修,沒有雜念,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淨念相繼」,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裡頭要淨,用清淨心。淨是什麼?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有懷疑,你的信心不正;有夾雜,把你念佛的功夫全破壞了。我為什麼念佛?我念佛目的何在?念佛的目的是希望通到涅槃城。雜念夾在裡頭,涅槃城就到不了,功夫全被它破壞了。所以不能有雜念,不能有懷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你的幫助就在此地。把你疑慮的念頭打掉,雜念打掉,三昧就現前,這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也叫一心不亂,功夫淺深不等。淨宗說三個等級,上品,理一心不亂;中品的,事一心不亂;下品的,叫功夫成片。每一個等級裡面又分很多很多等級,不一樣。讀誦《無量壽經》,一心念佛,它會幫助你提升,這個等級不斷向上提升。如果四相沒放下,外面誘惑來了,你很容易退心,你很容易變心,又去搞名聞利養去了,又去搞這些世間法去了,那就可惜了。換句話說,你退回去了,又去搞六道輪迴,涅槃路又迷失了。《華嚴疏鈔》講:「通至佛果,故名道。」

  第二個意思,「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這個說法也非常之好。涅槃的體,涅槃的自體,是無礙自在的,它沒有障礙。可是現在有了障礙,什麼障礙?煩惱障有三種: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華嚴經》上換了一個名詞,叫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每一種都是無量無邊,說不盡。這些煩惱習氣自性裡頭完全沒有,所以說涅槃之體沒煩惱。我們把這些煩惱統統都放下,涅槃之體就出現,就現前了。涅槃之體,我們言語沒有辦法說出來,說不出來,我們的心思沒有辦法想得出來,想不到,這是真的。涅槃之體,這句話在哲學裡面稱之為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家自古至今都在那裡研究,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能夠把它說出來。本體到底是什麼,有很多說法,但是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只有大乘經上用涅槃之體來形容它。其實這是性體,就是自性。為什麼不能說?為什麼不能想?因為它沒有形相。在淨土宗用常寂光來形容它,常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寂是清淨,不動。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講清淨,第四句話他講,「本無動搖」,不動的,從來沒動過的,清淨的,第二句講不生不滅。全部都是講涅槃的體。還講了一個第三句,「本自具足」,這個體裡頭,雖然它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有,只是它不顯,它不現,它什麼都有。

  世尊在《華嚴經》上,把本自具足具體的說出來了,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把能大師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體說出來了。它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本自具足。但這三樣東西,你在性體裡頭找不到。你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沒有辦法接觸它,它不是物質現象,你接觸不到,也不是自然現象,你用心思去想,想不到,為什麼?它不是精神現象。我們的思想對精神現象能夠緣得到,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對物質現象能緣得到。它不是,它沒有現象。我們講整個宇宙,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自然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它都不是。科學對它也沒有辦法。怎麼知道它存在?佛經上有一句話說「唯證方知」,你證到那個境界,你自然就知道、就明瞭。怎麼個證法?障礙放下就證得。你這三種障礙不放下,你永遠見不到它。排除諸障就看到,就見到了。妄想是起心動念,換句話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見到了。不執著是阿羅漢的定功,九次第定,四禪八定不行,四禪八定裡頭還有執著,完全不執著,第九定。菩薩的定比阿羅漢高得太多,尤其是大菩薩。定到究竟圓滿,那叫自性本定,恢復到自性,就見性。沒有回歸到自性,你見不到性。要知道,自性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它是你的本體,能生萬法,宇宙是它生的,我這個身是它生的。

  在佛法裡講,自己的身是正報,自己身之外,所有一切都叫依報。這個東西就像作夢一樣,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你們好好去想想,哪一次作夢沒有自己?有沒有一個人有這種現象,他作夢沒有自己?那就不可能作夢,夢中一定有自己,自己是正報。夢中夢到很多人,那是你的依報,那不叫正報,是你意識變現出來的。我夢境當中有你,你夢境當中有我,各人做各人的夢。所以佛菩薩看得清楚、看得透徹,十法界依正莊嚴,自作自受。你要是怪別人的話,那是大錯特錯,全是你自性變現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是從別人心想生,從自己心想生,與別人不相干。我們感謝佛菩薩,感恩佛菩薩,佛菩薩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要達到佛菩薩的境界,那就聽話,排除諸障,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放下,就見性。見性是什麼境界?無礙自在,沒有障礙了,得大自在。無礙自在就是成佛,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謂之道。這是道的第二個意思,還是講的成佛之道。

  「《涅槃無名論》曰」,《涅槃無名論》,這是老子講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你要怎樣去得到它?排除形名,形是形相,不著相了;名是名字,一切現象不執著了,名詞術語也不執著,名詞術語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才真正體會這四個字的意思,寂、寥、虛、曠,這都是形容。不可以有心知,這個心是什麼?三心二意,阿賴耶、末那、意識,這是妄心,妄心沒有辦法知道真心。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諸位要知道,我們現在能夠感受得到的就是念頭,念頭是心起的作用,有念,妄念,念念都是妄念。

  那我們現在講,我們研究經教這個心是不是妄心?是的。念阿彌陀佛的心是不是妄心?是的。那能見到真嗎?能。為什麼?因為你只有一念,念到無念的時候就見到了。念,念而無念,那是功夫,那是境界,念到無念就見到。會不會有這時候?有,偶爾有,但是你不能保持,如果保持就證果了。念佛的時候有這個現象,誦經的時候也有這個現象。坐在那裡誦經,念到很專注的時候,有個什麼感覺?感覺到我身體沒有了。你心專注在經上,專注在佛號上,念佛在念佛堂裡,坐在那裡念佛,好像下半身沒有了,上半身有感覺,感覺到沒有下半身。剛剛有一點點契入,一感覺到我這個怎麼回事情的時候,虛妄就增長,境界就失掉了。這種境界現前應該怎樣應對?不理它,根本就不要理它,慢慢這個境界時間就會長,確實境界會提升。原本這個身體、世界就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在一心專注的時候,你就體會到了,慢慢就明白,佛在經上講的話,它不是迷信,它是科學。

  方東美先生一生的研究,他接觸佛教的時候大概三十幾歲,三十出頭的樣子,七十九歲走的。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學佛的因緣,他告訴我,很偶然。他讀書在外國,哲學博士在美國拿的,他拿到學位,二十幾歲,很年輕。學校畢業之後,就在學校教書,二十幾歲就成為名教授,成名得早。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有一年生病,朋友們建議他到峨嵋山去修養,峨嵋山是佛教道場,環境非常幽靜,他很喜歡這個地方,住在寺廟裡頭。他說那個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通信也不方便。那山上報紙、雜誌全部都沒有,只有佛經。讀書人想看書,沒東西看,只有佛經,好吧!就看佛經。這一看就上癮,他真看懂了,發現這個裡頭無量的妙義。從此之後跟佛經就結了緣,沒有一天不讀佛經。他完全是用哲學的觀點來看佛經,前半段,前半段那個時候。我認識他的時候,還算是前半段,不是後半段。他的態度是佛經裡有迷信、有哲學,哲學那真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哲學的最高峰。他告訴我,老師告訴我的,禪宗、相宗(法相唯識宗)、性宗,這些都是真的哲學,華嚴、天台都有一部分。他特別喜歡《華嚴經》,把《華嚴經》介紹給我。我也很喜歡,可能過去生中學過的,接觸到特別歡喜。到他晚年,在學校裡全部,他的課程全部是佛經,這也太難得了。講大單元,在台灣大學講「大乘佛學」,講「魏晉佛學」、「隋唐佛學」,這大單元。以後從台灣大學退休了,輔仁大學聘請他去,也在博士班開「華嚴哲學」,晚年講這四個大單元。二十多年,學校裡全講佛學,他總的題目是「佛經哲學」。

  非常可惜,他走得太早,如果他能夠再多活十年,台灣的佛教會改觀,他的影響力就大了。因為到晚年,對佛法他完全接受了,不再說這裡頭有迷信的了。以前還說裡頭有迷信,以後不再說了,沒聽說他說過迷信。你愈研究就愈明白。你看現在我們搞了六十年,當初方老師介紹的,我是學哲學進去的,剛剛學的時候,受老師的影響,認為佛經裡頭有高等哲學,有一部分是迷信,迷信那一部分不碰它,專門在哲學裡頭下功夫。功夫下進去之後,回頭看看那迷信不是迷信,有道理,愈看愈有道理,全盤接受。尤其章嘉大師教我,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了解釋迦牟尼佛,看釋迦牟尼佛的《釋迦譜》、《釋迦方志》。用現在學術界的角度來看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麼人?他是教育家,一生搞教育,現在外國提倡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一生確實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包羅萬象。普世教育,就是幫助這個社會安定和諧,化解衝突,化解災難,這一部分講普世教育。全世界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應該要學的。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社會永遠安定,人民生活永遠和諧,永遠幸福美滿。在少數人,他求知欲很高,這還不滿足他,佛法裡頭有高等的哲學、有高等的科學,滿足你知識的欲望,真正把你提升到大般涅槃,這是哲學跟科學的頂峰。

  這五十年,西方科學的發展,特別是量子力學,找到了物質的本質,就研究物質到底是什麼?搞清楚了。研究的報告跟大乘佛法所講的完全相同,證明佛法是科學。佛法講的阿賴耶,就是今天所講的量子力學,比量子力學家講得更詳細、更透徹,所以釋迦牟尼佛是個大教育家。這一點方老師給我上第一堂課就提到,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是聖哲,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我們這些年來鍥而不捨的學習大乘,許多的事實真相用科學來印證,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對古人的學習,恭敬心、尊敬心油然而生。他們比我們聰明,我們如果在他那個時代,不可能有他們的成就。我們今天能把境界向上提升,確實得力於科學的幫助很大。六十年以前,科學沒有談到佛學裡面這麼高深的理論,沒談到。現在都談到了,讓我們了解佛家講的空義,「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被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佛這麼說,科學家也這麼說,我們信不信?真正相信了,你放不放下?自然就放下了。還沒有放下,還沒放下你還不是真信,那怎麼辦?再學,只要鍥而不捨的去學,過十年、二十年,自然就放下了。

  我這一生就走這條路子,如果不是六十年的薰習,不可能。六十年鍥而不捨,沒有中斷,五十三年講經教學。古人也說到,學習最好的方法是教學。為什麼?你要教,你自己不搞清楚,你怎麼教法?那自己要真搞清楚,得真幹,不幹不行。幹是什麼?就是科學裡面講的實驗,你有切身的體驗,說出來自然就不一樣。自己沒有切身的體驗,講出來是別人的,是經書上這麼講的,祖師大德註解是這麼講的,你自己沒有體驗。你真幹,自己有體驗,這個體驗往往能感動人。沒有體驗,光說別人的,說得人歡歡喜喜,哄堂大笑,一下就完了,沒有感觸。真有體驗,言辭笨拙一點都沒有關係,講得不很好,可是聽的人很有受用。為什麼?從你內心裡講出來的,心裡話,不是道聽塗說。

  我們接著看後面,「由上可知」,上面引用的這些經論,我們可以知道,「道者,通至涅槃之路,又即是涅槃也。綜上經論,住於無上真正之道者,真正者,真實無差也。無上者,此道窮性盡理,更無有能過之者。大士教令眾生,登涅槃彼岸,安住涅槃道果。」這個大士是指修行六波羅蜜的菩薩,他們是真幹,真修六度,真的把六度從自己行動當中展現出來,感化眾生。上上根人很快就接受,就成就了;中下根性的人薰習成種,那就是善導大師講的各人「總在遇緣不同」,遇的緣殊勝,一生成就,遇的緣差一點,來生後世做善根種子,決定得度。所以這一品經文,裡面積功累德,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我們不必全部學習,裡面的幾句、小段,真正一生不違背,受用無窮。尤其是應用在念佛法門,幫助我們堅定正念,強化我們的願力,決心求生淨土,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們再看底下,「下明,由於如上之殊勝妙德,而感如下增上勝果」,修因證果。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我們把文念下去,這段念下去: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這是地位高,前面是富有,大富,是高位。

  【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這是永續修福,那他的福報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這一段說感果,前面是修因,依照前面這個因行去修,得什麼樣的果報。「如是諸善根」,由成如是諸善根,這是指前面一段文,「積功累德之種種善根,是為能感。」我們要特別注意,為什麼?今天我們在網路、在信息,所得的信息幾乎都是災難,而且是非常嚴重的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也是感應來的,我們是不善的因行感得來的果。如果我們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菩薩六波羅蜜,我們所感的果跟經上講的一樣。我們現在造的是什麼因?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損人利己,幹的是五逆十惡,感的果是什麼?全世界的混亂,天災人禍,全都出現了。自然災害,你要是深究它的原因,根本的原因,跟我們思想言行有密切關聯。這個事情現代科學家證明了。

  日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證明什麼?礦物它受我們人類思想言行的感應,我們的心善行善,礦物就變得很善,就像此地講的,「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我們的心行不善,這些無量寶藏都化成泥沙石塊,變質了,本來是寶石、是金銀,現在變質了。怎麼變的?我們念頭在變,它跟著變。這是佛經上講的,境隨心轉,物質環境,地球、太陽系、銀河系,都跟著我們念頭在變。我們的念頭善,它就善,沒有一樣不善。善到極處,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不善到極處,這個世界就會毀滅,這個星球會爆炸掉。以前認為這是宗教裡所說的,迷信。現在科學家肯定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不能不斷惡修善,不可以不積功累德,要以種種善根去感。

  「感必有應,果必酬因。」感是因,應是果報。「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他這個勝果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純淨純善的心行所感得的。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時間並不很長,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從修行,極樂世界出現到現在才十劫。十劫,我們看是很長的時間,在整個宇宙裡頭它非常年輕;換句話,它是個新興道場,提供給大家去作佛的。換句話說,你不是作佛的心,你去不了。它的條件很簡單,《彌陀經》上世尊給我們介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就這麼三個條件,要有善根、要有福德、要有緣分。我們在這一生有緣分,緣分遇到了,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福德?最簡單的解釋,什麼叫善根?善根是你能信、能理解,信解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真幹,行證,信解行證,行證是福德,你真幹。淨宗的三資糧信願行,信是善根,願行是福德,真願意去,真想去,真念佛,依教奉行,這人有福了,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六道眾生、四聖法界的這些聖賢,有緣沒有一個不願意去的。所以法藏菩薩感得勝果。

  「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妙果頭一句,「首云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極樂世界是個很大的星系,這個地區非常之大,比我們太陽系大,比我們的銀河系還要大。十方世界眾生到那裡去往生的,成就很快,畢業就成佛了。所以有很多人懷疑,十方世界的眾生,一切諸佛都勸他們的弟子往生到極樂世界,那極樂世界容得下嗎?能容,沒問題。要曉得,極樂世界每天去上學的人、往生的人很多,每天畢業成佛的人也很多,它像個學校一樣,畢業都先離開了,新生就進來了,這是我們都能夠想像得到的。證到妙覺果位,都回常寂光,不見了。他在不在?在。在哪裡?就在現前,只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他,他真在面前,我們有感,他就有應。我們跟阿彌陀佛結的這個緣,就等於跟十方如來無量無邊的諸佛眾生統統結了緣,托阿彌陀佛的福。如果不托他的福,我們怎麼可能跟這麼多佛菩薩、眾生結緣?所以你說這樁事情多麼歡喜。頭一個妙果,「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發應兩個字講得好,發是發生,應是感應,只要我們起心動念就會有感應。如果我們的心行不善,麻煩可大了。什麼麻煩?我們居住的這個地,大地,底下空了,鬆散了,很容易就出事,出什麼事?沉到海底。如果我們都行十善,心地善良,它都凝固了,結成非常堅硬的物質,寶藏,永遠不會動搖,居住在這裡安全。我們決定相信境隨心轉,一點都不錯,確實如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自然的感應,你學了《妄盡還源觀》就明白這個道理。感應之快,感應的強烈,不可思議。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就在眼前。

  今天災難這麼頻繁,有沒有救?大乘佛法是肯定的,有救。用什麼救?念頭轉過來就救了。我們不用佛菩薩的話,我們用科學家的話,美國布萊登先生他教我們怎樣應對二0一二的災難預言,他說「二0一二應該是全人類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的大好機緣,所有的人應該端正心念,將世界引導更好的走向。」這個話要用我們的話來講,菩薩說的,布萊登是菩薩再來,不是凡人,他說的跟佛說的一樣,一絲毫都不差。我們一個地區,大家認真這樣做法,明白了,相信了,經教上古人講的不是假的,我們認真去做,改邪歸正,斷惡修善,這一個地區不會有災難。如果不相信,懷疑它,老毛病還是常常犯,改不過來,換句話說,災難就會現前。宗教的祈禱,佛門的這些經懺佛事、法會,我們提倡的三時繫念佛事,給諸位說,全是治標,不是治本。能夠疏解短暫的疼痛,不能根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要真的把這個災難化解,那就得真幹。要相信聖賢,要相信佛菩薩,要相信宗教的經典,這個世界才得救。如果還懷疑,還貶斥它們、批評它們,災難就逃不掉,「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不能不知道。

  「寶藏者,《箋註》」,《箋註》是丁福保居士《無量壽經》的註解。「累積珍寶之庫藏也。」這寶藏,藏是倉庫,倉庫裡面藏的什麼東西?藏的是寶。「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佛用這個來做比喻。如來所說的妙法,《無量壽經》是妙中之妙,真能救濟眾生的苦難,苦厄是苦難,用這個來做比喻。這個意思還沒有講完,時間到了,明天我們從這一句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