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六0集)  2011/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一十六面倒數第六行: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上二句指身德,此二句則表心德」。前面兩句是「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是身德;「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這是心德。「句首亦以二字,應著眼」,這是念老特別點醒我們這兩個字含義很深,含的什麼意思?下面為我們說出來了。「蓋願凡來我剎之人,亦能如我」。這個我就是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佛以大悲心利益十法界一切眾生,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例外,也像法藏菩薩一樣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蓋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也。」這是大乘教裡面無比殊勝莊嚴。現代的社會彌漫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重視個人,所謂是以人為本,而這個人的意思是非常的狹義,是以自我為本。從這個觀念出發,他的形象就是競爭、到鬥爭、到戰爭,這是他發展的方向,也是今天這個地球上所有動亂的根源。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佛法所講的本,根本,跟西方人的觀念不一樣。東方傳統文化包括佛教,都肯定整個宇宙,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就是這個地方所說的,視諸眾生等同一體,等是平等,這個話是真的。

  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從哪裡來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識是心,單從性上講這是講真心,識就是阿賴耶,從阿賴耶來說這是妄心。真心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所變現的,所以說心現識變,識就是分別執著,它會變。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確實是一體,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變現出來的。眾生迷了不知道事實真相,在一切現象裡面分自分他,妄心執著造成六道輪迴的苦報。事實上有沒有這個現象?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也逐漸體會到了,科學家為我們做出證明,證明什麼?佛在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近代量子科學家發現的,世尊在三千年前所講的。二千五百年前佛法還沒傳到中國,《老子》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中國人的思想當中不是以人為本,他是以天地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四個字好,「等同一體」,所以自自然然生起同體大悲心,無緣大慈,悲是憐憫,不忍心看眾生受苦,慈是與眾生之樂,叫拔苦與樂。同體無緣,緣是條件,無緣是沒有條件。這種思想、這種理念與事實真相相同,大乘教裡面講的諸法實相。

  我們念佛修淨土,終極的目標是希望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就應該向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這個觀念是正確的,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要以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裡面包括情與無情。我們要知道眾生兩個字的本意它是什麼意思,所謂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所以眾生當然是包括人類,包括動物、包括植物、包括礦物,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包括物質現象、包括精神現象、包括自然現象,它全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生兩個字範圍太大了,無所不包。這些跟自己確確實實是等同一體,我們要用真實智慧,同體的慈悲,來對待一切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宇宙之間一切現象總不外都是從心想生,心裡面充滿真誠、智慧、慈悲,宇宙是和諧的,宇宙是美滿的,宇宙之間不可能有任何災難發生。今天昆士蘭北面有風暴,同學們告訴我,今天早晨大家聚集在誦《無量壽經》。好,應當把誦經修學的功德迴向這些神靈,祈求化解災難,這就對了。希望我們真正學到像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念念都關心十法界,特別是六道裡面的眾生,他們有苦難。苦難怎麼來的?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我們今天以善心、善念、善願、善行來祈求化解,學佛的同學每個人都能存這樣的心,我們居住這塊大地自然就少災少難,我們的社會和諧,人民生活在這塊寶土上吉祥、幸福。新年祝賀詞這麼多年之中我沒有改變,為什麼?我們沒做到,做得不圓滿。化解災難,消除業障,釋怨解結,都需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正做到諸惡莫作,歲歲平安;更進一步我們很認真努力眾善奉行,你自然就年年如意。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我以這兩句話,恭賀大家新年吉祥如意。

  「如《華嚴經行願品》云」,這裡面有三句話,「因於眾生而起大悲」,為什麼?不但是六道眾生,六道之外四聖法界的眾生,都要生起大悲心。四聖比六道那好太多了,他有值得佛菩薩憐憫的地方嗎?有。為什麼?他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全用的是妄心。大乘教裡面,凡聖的差別在用心,用真心的是聖人、是佛、是菩薩,用妄心的是凡夫。六道全妄了,違背了性德,所以受苦受難,有一些真叫苦不堪言,可憐憫者。四聖算是不錯,雖然用妄心,他們奉持佛法,依教修行,煩惱習氣還沒有完全放下,所以真心顯現不出來,依舊是用阿賴耶。六道在大乘稱為內凡,六道以內的凡夫;四聖法界稱他作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這種稱呼我們要懂得,你才曉得因於眾生而起大悲,這句話的用意,要幫助四聖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這個三心是連帶生起來的,沒有慈悲心怎麼可能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就是真誠慈悲。真誠是菩提心的體,就是真心,自受用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自受用。對待人呢?對待人就是大慈大悲。一體二用都是真誠,真誠的清淨平等覺是自己,真誠的慈悲是對人,佛陀教導我們的。因菩提心你才能成等正覺,這個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成就圓滿的佛果,是這個意思。沒有菩提心成不了佛,再跟諸位說,沒有菩提心不能生極樂世界。

  你看《無量壽經》講的三輩九品,怎樣修成佛道?怎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重要,這八個字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基本條件。而菩提心在佛法裡頭,最簡單的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菩提心,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就是大慈大悲。你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究竟苦,這究竟苦是什麼?十法界,沒有出十法界還是苦,十法界裡面的佛也苦。為什麼?沒見性,所以他還苦。六道就不必說了,六道裡頭,以我們現在一般人的觀念,發大財、做大官,官做到帝王,古人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是世間第一等富貴人,他苦不苦?苦。為什麼?壽命有限,死了之後還要搞輪迴。這一世做帝王,來世未必是帝王,福享盡!那個帝王好不容易,至少得修十世,修十世的福報一世享受,他有那麼大的福,一世享完了,福就沒有了。福沒有了禍就來了,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你殺生要償命,你欠債要還錢,全都來了。六道裡頭,實在講一句話說穿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哪裡有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希望淨宗同學們要特別注意,要高度警覺,念念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當然也包括自己在內。

  佛告訴我們,苦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這麼苦?苦從迷惑來的,迷失了自性,違背了性德,所以你就造作罪業,罪業感召是苦報,這麼來的。這個事情只有佛知道,只有佛清楚,所以佛教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目的何在?用意何在?就是一句話,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迷要破了,眾生苦就脫離,自然脫離;悟要是開了,樂就得到。這真正是大施主,世出世間第一大施主是佛陀、是法身菩薩,沒有人能夠趕得上他們。人果然能夠破迷開悟,自然離苦得樂,為什麼?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與性德相應。性德,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性德,在佛法裡面十善、六和、六度、十願(普賢十願)、彌陀四十八願,全都是性德,開悟了自然就流露出來,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所以四弘誓願後面三願很容易就圓滿,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以是之故,阿彌陀佛「願來生我剎之人,發大悲心普利群品」,要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無量的大願,心心願願都是為苦難眾生,都是為六道裡面這些眾生,普遍的利益他們。用什麼方法?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下面說品,「品者品類。利益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品類無數,每個品類裡面的眾生也是無數,彌陀之心念念不捨,願願普度。想想我們學佛,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是不是一樣?願是不是一樣?我們的行為是不是一樣?果然與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下面兩句是教我們修行,既然發心、發願了,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德同佛。「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指貪欲。《四十二章經》云:離欲清淨,是最為勝。」為什麼?為什麼叫你離欲?欲是欲望,佛法裡面講欲有五大類,財色名食睡這叫五欲。為什麼叫你離欲?經上講得好,財色名食睡叫地獄五條根,你有一條你就出不了地獄。五條都有你怎麼辦?六道裡頭最苦的地方,佛叫你離欲就是叫你脫離三惡道,三惡道地獄是最苦,地獄你都能脫離,那餓鬼、畜生就不必說了。這個用意多深!欲捨掉,你就得清淨心。「正念者,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八聖道,大乘、小乘都修。離邪分別,離執著,分別執著要離,心裡面不再有分別、不再有執著,這功夫不錯!而念法之實性,念一切法真實的自性,離一切法的分別執著的那些相、現象,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個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的實性,這叫正念。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教給我們「捨識用根」。識是什麼?識就是此地講的邪分別。用根是什麼?用根中之實性。我們用眼,用眼根裡面的見性見一切法,用耳根裡的聞性聞一切音聲,如果你會用這個你就成佛了。聖凡之分就在會不會用,用真的就成佛了,用假的那你是凡夫。假的是什麼?六識,我們今天用眼識見色塵,眼見色。諸佛菩薩一樣也用眼,他用眼裡面的根性,就是用見性見外面色,就不叫色塵,叫色性,這見性了。用耳不是用耳識去聞聲塵,他是用耳根裡面的根性,聞性聞外面的聲性。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成就的,你看大乘經上講的,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娑婆世界眾生六根的根性,是耳根最利,所以跟觀音菩薩特別有緣。楞嚴會上文殊菩薩給我們選擇修學的法門,在二十五種不同的法門當中,文殊菩薩揀選的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選的是耳根。所以我們是這個世界上的眾生,看,有的時候不容易看清楚,他能聽清楚,就是說耳的作用比眼更厲害。心到清淨的時候,極其微細的音聲,他都能夠覺察出來。念法的實性,就是念六根的根性,這正念。

  「《觀經疏》云:捨相入實,名為正念。」這個話說得就更具體,相是什麼?形相。捨就是離,離相你才能夠證入實性。一切眾生為什麼不能見性?就是著相,執著相。相這個字,要用現在科學家的名詞來講,相是現象,把無量無盡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物質現象,第二個精神現象,第三個自然現象。這三大類就把世出世間所有現象全包括了,這三種現象都不是真的,統統要捨,統統要離。相從哪裡來的?相是從性變現出來的,性是相之體。現相呢?就是性之相分,性變成相,《華嚴經》講體相用,相也就包括用,有相它當然就有作用。所以相雖不是性,它是性變現出來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凡夫著相不見性,菩薩不著相,在體相用裡面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在大乘裡面稱它叫中道,叫第一義諦。我們凡夫日用而不知,這叫迷,你不知道事實真相。通達明瞭這叫覺悟,通達明瞭是非常重要,通達明瞭你就成佛、成菩薩。佛對我們的教學,為我們講經說法,顯示出自性的真實智慧,善巧方便,幫助我們信解行證。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佛家講真妄它的定義很簡單,永恆不變那是真;反過來,它會變化的那就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物質現象有生滅,有生滅不是真的,經上常講的比喻,人有生老病死,這就變化了,這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

  植物樹木花草也有生住異滅,隨著四季起變化,春生夏長。山河大地、太空當中的星球哪一樣沒有變化?天文學家在望遠鏡裡面,幾乎每天都看到宇宙之間有新的星出現,有舊的星爆炸了、毀滅了,這就是世界有成住壞空。這不是真的,是假的,這不能不知道,假的我們可以欣賞它、可以用它。你可別執著它,不能對它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包括什麼?包括我們的身體,身體是假的。所以對身體可以用它,借假修真!你要控制這身體,佔有這身體,你佔有不到,它有生老病死,你控制不住,你能控制住它不老不病嗎?做不到。那要用什麼態度?像佛菩薩一樣順其自然,這多自在,順其自然就對了。所以《還源觀》上跟我們講四德,第一條講「隨緣妙用」,隨緣我們大家都做到。妙用是什麼?妙用是裡頭沒有分別執著妄想,這妙用。我們今天在隨緣裡頭起分別、起執著、起控制、起佔有,這些錯誤念頭錯了。「威儀有則」,那就是普利群品,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什麼叫好榜樣?做離苦得樂的好榜樣,破迷開悟的好榜樣,這就對了。所以這句話說得好,捨相入實這叫正念,正念不是無念。

  下面說淨慧,「淨慧者,《會疏》云:淨慧則是般若波羅蜜,非人天小乘不淨之慧,故名淨慧。」這是大乘,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智慧現前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覺而不迷。人天有慧,不能說他沒智慧,他那個慧裡頭不淨,為什麼不淨?他有分別、他有執著,他裡頭摻雜著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七情五欲,所以他的慧不清淨。二乘聲聞、緣覺,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也就是他比我們清淨。但是他跟菩薩比還是不清淨,為什麼?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有分別、他有妄想。這個地方講的淨慧是大乘,什麼人的智慧?《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這是真正的清淨平等覺,這才稱之為淨慧。

  下面梵行,淨慧修梵行,「梵行者,清淨無欲之行」。這裡頭淺深次第不等,小乘有梵行,大乘權教也有梵行,法身菩薩也有梵行。此地舉「為《涅槃》五行之一」,菩薩因地上所修的,《涅槃》五行,第一個是聖行,聖賢的聖,聖行,簡單的說,依理而行;換句話說,是依自性性德,這是聖行。第二是梵行,梵行修十一空,涉有不染,著重在這一句。涉有是什麼?六道,你在六道裡跟六道眾生在一起,和光同塵而不染污,這叫梵行。十一空,《教乘法數》裡有,就是《涅槃經》上所講的,第一個內空,第二個外空,第三叫內外空,第四叫有為空,第五叫無為空,第六叫無始空,第七叫性空,第八無所有空,第九第一義空,第十空空,第十一大空。這個十一空,跟《般若經》裡面所講的二十空,意思相同,二十空說得更清楚,確實對我們現在修行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我們現在最困難的放不下,你要了解一切都是空的,你就比較容易放下。而放下實在講都是著重在不執著;換句話說,二乘學的。佛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二十空我們應當要學習。這個地方節錄的是從《三藏法數》,它出自《般若經》上的。

  第一個內空,「內空,即內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舉一個例子「眼空」,怎麼說眼空?「無我、無我所等」。頭一個你要曉得,《般若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頭一個無我,我尚且沒有,哪來的我所!我所有,首先要肯定我,有我才有我所有的,如果我都沒有了,我所有的就落空。般若不容易講,很多人怕,害怕,你講有,他喜歡;你講空,他嚇壞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給這些同學們講空,你看前面的基礎要二十年。世尊示現成道是三十歲,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之後就開始教學,頭一個就是從菩提樹下起來,回到鹿野苑去找以前陪同他的五個人,跟佛都有親屬關係。把這五個人找到給他們講經,講阿含,小乘,阿含講了多少年?十二年。就是佛的小學,佛的小學十二年,十二年阿含畢業了,很多同學都證阿羅漢果。我們今天在經典上一打開,你就看到釋迦牟尼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羅漢」,這個時候不能稱大,皆是阿羅漢。十二年成阿羅漢,不簡單!也有沒證得的,可是大多數證得,還有些證三果阿那含的,一、二果那個時候可能沒有,那是以後的,最初這些人大概都是三果、四果。無我相,諸位要知道小乘初果就證得,初果身見破了。見惑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五大類。五大類統統破了,也就是統統捨了,或者說統統放下了,你才能證須陀洹果,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就是說須陀洹已經不會執著他是須陀洹。為什麼?他要執著我是須陀洹,不就有我了嗎?須陀洹是我所證的。他沒有這個念頭,他沒有以為他自己是須陀洹,所以佛稱他作須陀洹;他要自己以為我證得須陀洹,你是凡夫,沒入門。這就知道,無我是小乘須陀洹就證得,他們就知道內六根不是真的。是怎麼回事情?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幻相,可以用它,不能佔有它、不能控制它,可以利用它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是告訴你內空,內就是無我,它這裡舉的例子,內六入是六根。

  第二個「外空」,外空是外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是外六塵,外六塵也不是真的,所以「色空」。色聲香味觸法也是空的,也是「無我、無我所等」,內外皆空。「內外空」,這就十二處,六根、六塵合起來,合起來這個裡面也沒有我、也沒有我所。第四個「空空」,空空是什麼?前面講的三種空都是空,「三空亦空」。叫你不要有空那個念頭,有空那個念頭你就全都有了,誰空?我空了,你看我還在,你能空得了嗎?沒空。你還是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三空那個觀念都不能有。不能瞧不起小乘,小乘人像這些境界,我們沒有辦法得到。

  第五講大空,「大空,即十方空,不可思量故,一切處有故」。十方空是真的,很難講,十方空是講的空間是空的,我們今天講虛空,虛空是空的。我們看虛空明明有,所以它這講一切處有也能講得通。我們看這虛空不是一切都有嗎?有虛空,怎麼說沒有?不好懂。佛在四十九年教學當中,譬喻裡面講得最多的,是夢幻泡影。我們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有沒有虛空?我們知道夢中有虛空,夢中的虛空從哪裡來的?是真的還是假的?你要說是真的話,醒過來,夢裡面虛空不見了,作夢時明明有虛空,醒過來,虛空到哪裡去了?我們今天感官當中的虛空,就跟夢中情形完全一樣,它不是真的,所以空間跟時間都是假的。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空間維次要是突破,距離就沒有了,凡夫未能突破。佛就講了,極樂世界距離娑婆有十萬億佛國土,這空間,如果突破用什麼方法?禪定。禪定裡面,為什麼?他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控制住了,讓它暫時不起作用,所以這個維次一下就突破。到你出定的時候,分別執著又起來了,你這個能力立刻就失掉。阿羅漢的定功就在這個層次上,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光目女母親過世了,知道母親在世的時候造作的行業不善,一定墮在惡道。她遇到一位阿羅漢,請求阿羅漢幫她的忙,看看她母親現在在哪裡。阿羅漢入定,你看有入有出,他不入定看不到,入定之後看到:妳母親在地獄,把狀況告訴她。法身菩薩不需要入定,他心是清淨的,他心不亂,你什麼時候問他,他什麼時候答覆你,用不著入定,那定功就高了。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菩薩行住坐臥全在定中,這是自性本定。所以說大空,實在就告訴我們,虛空不是真的,也是假的。

  第六「勝義空」,什麼叫勝義空?「亦名第一義空,不可得無受無著故」。實在講就是《大般若經》上所說的,《大般若經》是大乘教裡面分量最大的一部經,六百卷,看一遍很不容易。這六百卷經裡頭講什麼?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加起來二十年才開始講般若,講空。學生經過二十年的訓練,對釋迦牟尼佛有相當深刻的認知,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所以講,大家聽了不會害怕,當然疑問很多,講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所說的總結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沒有說諸佛如來實報土除外,沒講這個話,那就是實報土包括在其中,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有相,所以是虛妄的。什麼樣的土才是真的?只有常寂光土,常寂光土無相。常寂光土裡頭沒有自然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它是真的,永恆不變。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了五句話都是講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它沒有相,當然沒有染污。「本不生滅」,實報土有生滅,所以實報土裡面什麼人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高的第四十一位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如果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盡,他就證妙覺,證妙覺位他就不在實報土。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這個我們要知道,他回到常寂光去了。

  回到常寂光,什麼現象也沒有,可是它起作用,起什麼作用?能生萬法。它不起作用的時候本自具足,它一樣也不缺,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我們就曉得,他第三句所講的「本自具足」是什麼?本自具足的就是無量無邊的世界依正莊嚴,統統具足,所以它才能現,最後一句「能生萬法」。只有妙覺究竟佛果,他才真正得到無受無著,我們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是圓圓滿滿的證得,而且永遠不會失去。這些諸佛如來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能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雖然現身,他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釋迦如來如是,法身大士如是。但是法身大士有相,雖有相他不執著,他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有相,他相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所生的現象。所以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相就沒有了,這叫勝義空,也叫第一義空。實際上是什麼?是空有不二,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把空有當作兩樁事情,空不是有,有不是空。法身菩薩在這個境界裡,知道空有是一樁事情,空是從性上說的,性能現相,但是相,相不是真相,相都是幻相。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在這個境界裡頭,法身菩薩境界,十法界裡頭沒有。

  第七個「有為空。因緣和合生,無自性故。」這是有為,一切諸法無不如是,沒有一法不如是,你到哪裡去找個不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你能找得到嗎?找不到。常寂光土裡面的究竟果佛,跟六道眾生感應道交,他要現身,也是因緣和合,六道眾生有感是因,佛來示現是果,你看還是因果,所以離不開因緣。無有一法,我們今天講,用科學家說的這三種現象,物質現象是因緣和合的,精神現象也是因緣和合的,自然現象還是因緣和合的,凡是因緣和合的沒有自性。自性是什麼?叫自體,沒有自體。譬如我們這一串念珠,因緣和合的,每一粒珠子穿起來的時候這成一串念珠。怎麼叫沒自性?如果拆開來之後,就不叫一串念珠,念珠就沒有了。穿上有這個現象,解開就沒有了,緣聚緣散,穿上是緣聚,這串念珠;解開的時候緣散了,這一串就沒有了,它沒有自體。我們的人身,佛講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生,人死了四大分散,五蘊離開了,沒有了,這叫滅。所以這個身體緣聚緣散,緣聚的時候有,緣散的時候就滅。聚散是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現象有聚散,自性沒有聚散,這個道理要懂。但是這個道理太深,比空還要難懂。自性遍一切處,自性遍一切時,自性是一,永恆不滅,我們一般稱它為靈性。佛也講我,有真我,真我是什麼?靈性,就是自性,它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沒有生滅,這是真的,有生有滅都是假的。

  第八個是「無為空。若離有為,無為不可得故。」離有為,無為跟有為是對立而產生的一個抽象概念,在《百法明門》裡面叫做不相應行法,相對產生的概念。如果有為沒有了,無為也就沒有了,也就不可得。諸佛菩薩離有為,他是怎麼個離法?離對有為法的執著,離對有為法的分別,離對有為法的起心動念,這叫真離,這叫離有為法。有為法在不在?在。在你為什麼要離?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可以欣賞它,你可以受用它,你沒有辦法得到它,你也沒有辦法控制它,假的。就像看電視一樣,電視的畫面你什麼也得不到,電視畫面是有為法,你知道它是假的,你對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佔有,沒有分別執著,這叫無為法。所以說無為而無所不為,這個意思你就懂了。

  第九「畢竟空」,這個意思深一點了,「破一切法令無遺餘,亦無虛實相待故。」相待就是相對,對於一切法你全部都了解,就是《般若經》上常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叫畢竟空。連空也不可得,你的心才真正出現清淨平等覺,一絲毫的染污都沒有了,這是什麼境界?一念不生。生一個念頭,錯了。一念不生,能管用嗎?管用,不但管用,大管用,一切眾生來向你請教你應對如流,事事無礙。《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畢竟空,畢竟空起作用是無所不知。為什麼?因為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畢竟空,畢竟空裡面含藏著有自性般若智慧,無盡的德能相好。所以佛法特別是大乘,不論是哪種宗派,宗門教下、密教顯教,無一不是以明心見性為學習最後的目標,你沒有見性,你沒有成就。沒有見性的,成就是世法的成就,就是世間法的成就,現在所謂你拿到一個佛學博士學位,你拿到一個佛學家的頭銜,這世間法,與你自己了生死、出三界,得定,佛法講得三昧、得菩提,與這個毫不相關。真正契入畢竟空的人,那是成佛了,那管用!我們今天樣樣都想據有,都想控制,都想有,這是很大很大的一個障礙,不能不知道。障礙什麼?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得定,障礙你明心見性,你說這個麻煩大不大?

  下面第十個,「無際空,亦名無始空,一切諸法無初際故」。這句話非常難懂,但是如果你要是學過,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一段對話是在《菩薩處胎經》,佛問彌勒菩薩說,一般的凡人「心有所念」,我們心裡起個念頭。佛問彌勒,這一個念頭裡有幾多微細念頭,有幾多念頭?有幾個相?有幾個識?這個問題問到哪裡?問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我們心有所念不止一彈指,一彈指太快,「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它計算出來,中國人的講法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這是阿賴耶的念頭。「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你就曉得,那一個念頭存在的時間是多麼短。現在科學都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幾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至少是五次。以五次來算的話,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世尊問的相;都有精神現象,世尊問的識。這個意思就說明,精神跟物質分不開的,同時起來的,而且速度太快了,所以說無始空。什麼東西有開始?沒有開始。所以佛家講無明叫無始無明,有沒有開始?真的沒開始。無始無明是什麼?阿賴耶的業相。無論是業相、是轉相、是境界相,都沒有辦法說開始,無始當然就無終,無生當然就不能說有滅,所以一切法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它確實沒有,這是講的真相。這個現象漸漸的被現代科學家證明,量子學家對於量子的產生、量子這個東西它實際上狀況,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理解,這個東西是真有,它是宇宙萬有一切現象的基礎。這是一切法的最初,最初的狀況,最初的形態是無際空;佛在三千年前講到,現在量子學家證實,真的是這個樣子,不可得。

  後面這個,第十一「散空,如五陰離散,人不可得故。」為什麼?人是五陰集聚而形成的幻相,色受想行識。其實一切諸法都離不開色受想行識,不但是人,所有一切諸法統統是五陰集聚的,五陰一散這東西就沒有了。為什麼我們說一切法,一切法是到今天被量子科學家證明,真的是一切法,不是假的,為什麼?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念念成形,念念是阿賴耶的轉相,形是阿賴耶的境界相。為什麼會有念念?那是阿賴耶的業相,今天科學家講的能量,轉相是信息,境界相叫做物質。量子所講的是大乘法裡阿賴耶的三細相,這就是說明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原本的形態,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說清楚了。雖有這個現象,這現象了不可得,所以五陰一散離,所有一切現象都不可得。人身上五陰散離了,人身不可得;花草樹木五陰散離了,花草樹木也不可得。乃至於自然現象,自然現象裡頭最普遍看到,是空中的雲彩,它也是五陰聚集生起的現象,它要一散開的話,這一片雲彩就不可得。聚散都是緣,緣聚緣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