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0集)  2010/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8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零七面:

  【至心精進第五】

  從這裡看起。黃念老的註解將全書分為四卷,這是第二卷的開始。「本品續前」,這就第五品接著前面第四品來的。「法藏菩薩發大願曰: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我成佛時,國土佛號,悉聞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蟲類,生我國者,悉作菩薩,無有餘乘。」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些提示意思很深很廣,顯示出淨土法門無比的殊勝。法藏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前身,在修行沒成佛的時候他老人家的德號,前面我們讀過。我已發,這個我是法藏菩薩自稱,他已經發無上正覺之心,也就是發心決定成佛,這個心非常重要,有目標、有方向,他的功夫才不至於唐捐。願裡面特別著重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佛號悉聞十方,國土是極樂世界,佛號是阿彌陀佛,國土跟佛號都名聞十方,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沒有不知道的。確實我們對於十方世界,諸佛的名號、諸佛國土的名號,知道確實不多,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有人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因為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為他做宣傳,所以幾乎很少人不知道的,知道有這麼個地方,有這麼一尊佛。如果知道之後,這聞名,聞名就有緣,阿賴耶當中所謂一入耳根永為道種,你聽到一次,阿賴耶識裡就有種子,跟西方世界、跟阿彌陀佛就有緣了。佛不度無緣之人,有緣,阿彌陀佛決定會度你,這個度就是幫助你,一定會幫助你。

  幫助哪些人?一切有情,這個可了不起,一切有情眾生,乃至下等蟲類。這句話專對我們說的,對我們娑婆世界現前大眾所說的,一切有情眾生。我們曾經學過《華嚴》、學過《般若》這些大乘經論,我們知道這一切有情的範圍太大,不僅是一般人看到有情都說動物,植物、礦物沒有包括在裡頭。可是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物質跟精神永遠不能分離,即使再小的一粒微塵,現在科學家稱之為量子,佛法裡面稱最小的物質現象,叫極微之微,這個東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它叫鄰虛塵,虛是虛空,跟虛空做鄰居了。很可能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小光子,比基本粒子還要小,它大概不能再小了,不能再分,這樣一個物質現象它裡面有受想行識。讓我們想起佛在經論上常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就是情,就是有情,一粒微塵它也有受想行識。所以《華嚴經》上說得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有情眾生、一切無情眾生,統統都圓滿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什麼?一切種智就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極果,最高的經上常講「無上正等正覺」。有情可以證得,無情也證得。其實無情是我們沒有發覺,它真有,這科學家告訴我們,山河大地有情,也是有情,樹木花草就更不必說了,連虛空法界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就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跟我們起心動念才產生感應道交的現象。它要是真的沒有受想行識,我們起心動念跟它不相干。

  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它有感應,它有反應?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做實驗,水是礦物,有反應。我們心裡起個善念,它有很美的反應;起個不善的念頭,它很醜陋的反應,它現色相給我們看。我告訴江本博士,我說你還要努力去發現,現在我們看到反應只是色相,其實有四種反應,這佛在經上說的。這四種是色聲香味,有這四種反應,我們現在只看到色,還沒有聞到香,還沒有嘗到味道,還沒有聽到音聲,它有色聲香味的反應。礦物有,自然現象有,沒有一樣東西沒有。所以佛在大乘經上,才給我們透露一個信息說「境隨心轉」,境就是環境,我們的物質環境是隨我們念頭在轉,有反應不是沒有反應,只是我們粗心大意不能覺知。佛講經說法有很多是方便說,這個一句「一切有情」,是方便說、也是真實說,如果包括植物、礦物、山河大地,包括自然現象,這四個字全包括了,那就是真實說。如果講一切有情是我們這些動物,那就是方便說,這句話可深可淺,看你怎麼個看法。

  下面說,「乃至下等蟲類」,舉出這個例子,畜生裡的小動物,小動物小到什麼程度?小到微生物,細菌,我們肉眼看不見,牠是活的。我記得我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去年我在台灣治牙齒,牙周病檢查的時候,醫生用一根針在我牙縫裡,那牙縫黑黑的骯髒的東西挑出一點,針尖上的一點放到顯微鏡之下,他把顯微鏡跟電視連起來,讓我從電視畫面上來看,看到密密麻麻全是小蟲,都在那裡動。他告訴我,他說這是你牙齒的,這叫牙周病,你那牙周裡你看看有多少?我們原來不知道,沒有感覺。他說這個東西把你牙齒的牙根吃掉,這個牙齒不能用了,必須要換。給我統統檢查,還好兩顆牙齒牙根被吃掉,其他的還可以,還能用,就換那兩顆牙齒。我問他,我說你放大多少倍?他告訴我,三千六百倍。三千六百倍就能夠看到密密麻麻,真像那個蛆一樣,看得嚇死人。所以告訴我們刷牙齒,他說:牙齒不必刷,刷什麼地方?就是刷牙齒跟牙齦接縫的地方,就刷這裡,這個地方刷乾淨,沒有東西的時候就對了。以前我們不知道,我們只曉得刷牙齒,牙溝疏忽掉了。他說牙齒沒事,刷它幹什麼?最重要就是這些地方。你看搞了七、八十歲才學會刷牙齒,這個常識不能不知道。這就是連這些細菌,牠是活的,你看看下至蟲類,這是蟲類,肉眼看不見的蟲類,牠能不能往生?能。所以我們不要疏忽牠,我們念佛常常給牠迴向,也迴向給牠,希望牠們跟我們一起修行,這肉眼看不見的牠真存在,細菌確實存在,我們要迴向給牠,我們希望牠跟我們一起共修。「生我國者,悉作菩薩」,只要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六道裡不管你是哪一道,我們相信細菌也會往生,肯定。那麼多,那裡頭肯定有佛菩薩化身在其中,度那些細菌,牠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無有餘乘」,說大乘、小乘,聲聞乘、緣覺乘,在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沒有,只有菩薩乘。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曉得了,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你沒有往生那另當別論,只要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這個願不可思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沒發過這個願,只有法藏菩薩,這是令人尊敬之處。

  「並願所發之一乘願海,超踰無數佛國」。真的,他的願真的兌現,你看他所發的是一乘願海,全成佛。所以極樂世界是一乘教,不但沒有二乘、沒有三乘,當然更沒有五乘,一乘叫一佛乘,到那個地方去就成佛。目標是什麼?無上正等正覺,就這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沒去的時候我們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方向極樂世界,一個目的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無上正等正覺。《華嚴經》上講「妙覺佛果」,不是為別的去的,我們為這個去的。為什麼要成佛?跟法藏菩薩一樣,為普度眾生。十方世界苦難眾生太多太多,得真發心,唯有真發心,你的真誠心才能現前。真誠心是大菩提心的體,大菩提心才發得出來;否則的話,發不出來。我們一般人雖然講發菩提心,那是口頭上的,不是真的,怎麼知道是口頭上的?菩提心的作用沒有,那不就是口頭上的嗎?真發了,菩提心的作用出現了,什麼作用?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這個出現了。對一切眾生呢?大慈大悲。我們從它的作用上來看就曉得,我們的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的心不清淨,還是有自私自利、還是有是非人我、還是有貪瞋痴慢、還是有名聞利養,那假的!對待眾生呢?對待眾生,喜歡的對他有慈悲心,不喜歡他的不放在心上。哪裡像阿彌陀佛念念不捨一切眾生,一個細菌都不捨棄,都念念不捨,在那裡等待他回頭。回頭時候他能接受,能接受就能度他,也就是說你能信、能解、能行、能願,佛就來度你。你不信、你不能理解、不能修行,佛不會來找你。我們現在也沒有真的菩提心,我們為什麼也能夠在這裡遇到佛經、遇到《無量壽經》,也在這裡聽佛法?這怎麼回事情?這個不是如來正科班裡面的學校,我們不是正科班學校的學生。我們是什麼?我們是外面的旁聽生,學校教室裡沒有我們的座位,我們在外頭旁聽,旁聽久了慢慢我們真心發了,真想學你就進去了,就進到教室,看到教室有自己的座位,這麼回事情。我們現在是旁聽生,很難得,有多少人想旁聽的機會都沒有。總要把自己身分,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什麼?傲慢之心就生不起來,我們跟人家差遠了。極樂世界是一乘法界,確確實實超過諸佛剎土,為什麼?諸佛裡頭沒有這種事情。

  佛慈悲,菩薩一發願,你看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其所請,為現二百一十億佛剎」。二百一十億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密教裡頭,就是密宗裡面二十一代表圓滿,二十一。像《華嚴經》用十代表圓滿,我們淨土法門是用七代表圓滿,你看《彌陀經》上都講七,七重行樹、七重欄楯,都講七。七是什麼意思?東南西北、上下這就六,加上當中,七是這個意思,代表圓滿。《華嚴經》用十是數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密宗用二十一、十六這都是,我們在前面看到,第二品裡面看到「十六正士」,那十六是密宗的圓滿,二十一也是密宗的圓滿。二百一十億那就是大圓滿,取這個意思,大圓滿一個不漏,這才對得起法藏菩薩,遍法界虛空界你全都看到,一個不漏,讓你選擇。這些佛世界,「法藏皆悉睹見」,他看見了。「乃於五劫」,他花了這麼長的時間,「精勤修習,結得勝願,所攝佛國超過彼二百一十億佛剎」。這一品經裡要跟我們講這個事情,他怎麼修行的,他看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好的地方都採取,不善的地方統統都不要。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這個成就的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精華,最好的東西全在極樂世界。這樣說起來我們就明白了,極樂世界不是法藏比丘在那裡空想想出來的,不是的,他是到處去參觀、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這才講得通。要不然佛佛道同,我們就生疑惑了,難道別的佛智慧德相都相同,別的佛為什麼不能建造一個極樂世界?為什麼只有他能建造?我們肯定會有這些疑問。這給我們解答了,他是到每一個佛國土裡面都去考察,都去學習,這個世界哪些地方好,我們要取作好樣子;哪些地方不好,這樣子不能要。這樣才超過諸佛剎土,這才講得通,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集一切諸佛剎土的精華,他用了五劫的時間。

  「是故本品名為至心精進」,這是介紹這樁事情,這品經文叫「至心精進」。「至心者,如經文中所示至誠無上之種種心行也。」至心是真誠到極處,沒有一絲毫的虛偽,所以老居士在此地講至誠無上。「又有進者,法藏於親睹無邊佛剎後,便一其心,選擇所欲。」這經文上會有,到下面經文就看到了,這是極樂世界的來由,他是親自看到無邊佛剎,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就不是二百一十億,二百一十億是有數,所以曉得它是表法,它是表大圓滿,大圓滿那就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五劫的時間選擇,我們不能說他五劫的時間考察,五劫的時間他在這裡選擇,一心選擇,非常認真,一絲不苟,這樣用心建立這個世界。為誰?為十方世界業障深重的眾生,希望在他這個地方能夠快速成就,慈悲到極處。我們一般人講「用心良苦」,這四個字不足以形容阿彌陀佛,你真正明白之後,才知道佛恩多大!我們用「無與倫比」四個字來形容,阿彌陀佛當之無愧,沒得比。極樂世界的建立我們有沒有分?有分,只要聽到名號,聽到名號就有你的分。你聽到名號,或聽到極樂世界的名號,或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你真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一點懷疑從哪裡說?你真放下了。你還有一絲毫沒放下,你不是真信;真信是全都放下,一心念佛。幾天就往生?我們看過去的修行人,修這個法門的人,很多很多的人不超過三年,他不生病預知時至,臨走的時候佛來接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那叫什麼?那叫真信。我們信了,可對這個世間還留戀,這信不能說你不信,你信的程度還欠缺,不圓滿,我們一般講你信得不到位。信不到位,那你的願當然有問題,你的行也有問題,哪裡能比得上此地所講的至心精進,我們跟他一比的時候,就相差太遠了。

  下面說,「精進者,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也。」這一段介紹得好,這裡頭全都是經文。你看他精勤求索,希望得到,精是專精,勤是不懈怠。求什麼?求每個佛國土裡面的精華,最好的地方。你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裡頭有六道、有十法界,西方世界不要這個。釋迦牟尼佛也有實報莊嚴土、也有常寂光淨土,那個就值得法藏比丘索求速得。求到之後恭慎保持,恭恭敬敬、小心謹慎把它保持住,不能失掉。為什麼?將來極樂世界成就了,有諸佛剎土裡面最優秀的,無論是理、是事、是性、是相,圓滿具足。修習功德是一門深入,滿足五劫是長時薰修。

  下面果證成就,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莊嚴佛土這是果德,清淨之行這是因行,有因有果。由此可知,這兩句話在此地提醒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清淨之行,就是本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這是往生西方淨土必須具足的條件。往生有三土,極樂世界三土,三土都是一乘,這個不可思議,這真叫難信之法。凡聖同居土,清淨心人往生的,你看心淨則佛土淨;方便有餘土,平等心往生的;後面這個覺字,那是實報土往生的,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你看經題上這五個字,是極樂世界三土往生的條件,真因。我們至少要修清淨心,覺很困難,不容易,我們平等也不容易,先從清淨下手,怎麼清淨?把這些煩惱習氣放下了。我們常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心就清淨了。只要有少分清淨就能往生,因為這個清淨心往生,同居土它有三輩九品。真的是圓滿的清淨,那是煩惱連習氣都斷掉,那圓滿清淨上上品往生;能夠有個幾成清淨,下下品往生。他把清淨心分成九等,我們最高的那個拿不到,最下的拿到就可以了,那就不太難了!

  我跟同學們做報告的時候,我講常講的這十六個字,我們能做到,徹底放下自私自利。怎麼放下?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非常非常的嚮往。我想到那裡去,這個地方當然要放下,這地方怎麼能帶得去?包括這個身體,身體也帶不去,何況身外之物?所以就常常想到什麼?我在這個地球上我是來觀光旅遊的,我是個觀光客,這不是我的家,這個地方什麼與我都不相干,好也不相關,壞也不相關,我家在西方。你常作如是觀,自然就放下!在這個地方什麼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樣不好,人也很好,事也很好,反正我兩天就走了。跟這邊眾生結個善緣,不要結惡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等我成佛之後我再來度他們。存這種心就容易放下,一切時、一切處都會為眾生著想,不為自己想了,自己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夠了,足夠了。前面這是黃念祖老居士的簡介,我們學習到此地,現在看經文: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

  這個偈是在前面一品,我們讀過了。

  【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

  取願就是發願。

  【悉令如佛。】

  我發願作佛,希望我統統跟佛一樣,悉令如佛。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

  這句話重要,求佛給他說法。佛為什麼給他說法?就底下這兩句,「我當奉持,如法修行」,這佛能不說嗎?非說不可!這個好學生,是所有一切老師心目當中常常希求的學生,就求這樣學生。這個學生是傳人,老師遇到這個學生都把他當寶貝。我們中國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教學也不例外,什麼是大事?你的道、你的法要有人繼承,這是大事。要是沒有人繼承,你的法再高,道再大,沒用,你死了以後就完了,沒繼承人。世出世間最偉大的事業,是要讓這樁好事永續不斷,世世代代都有繼承人。可是繼承人找不到,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學生找個好老師不容易,老師找個好學生更不容易。真是像開經偈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一個那是寶,怎麼能放棄?總是很小心、很謹慎來培養他、來幫助他、來成就他,當然他要為他講經說法,這是請法。下面我們再看:

  【拔諸勤苦生死根本。】

  前面說奉持、修行,修什麼?你怎麼奉持?具體表現出來了。我一定要拔除,把它拔掉,拔除什麼東西?「諸」,那是一切,你看「勤苦生死根本」,這六道裡頭的人,六道這種貪瞋痴慢、佛法裡面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永續不斷,這是六道裡頭的生死根本,一切眾生非常勤懇修這個東西。現在問人,你修什麼?修貪瞋痴。貪什麼?修貪財、貪色,他修這個。修這個,那就是搞六道的,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要勤懇去修,每況愈下,你看從天道修到人道,人道修到畜生道,畜生道修到鬼道,鬼道修到地獄道,他都在修行。這個東西法藏菩薩覺悟了,要把它拔掉,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幹。所以這句話就是要斷盡一切煩惱,就這個意思。

  【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成佛道,要很快的成佛,為什麼?眾生太可憐、太苦,不能等。真正作菩薩,真正建道場,給諸位說,大道場是不是寺廟?不是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建寺廟。大道場就是「廣宣經法」這四個字,在哪個地方都可以,一切時、一切處,你在家裡面對你的家人「廣宣經法」,你的家就是大道場,你要講《無量壽經》那是一乘道場。你要有個公司行號,在你公司對你所有員工、顧客也是廣宣經法,那就是寺廟。你在學校搞這個,那學校就是道場;你今天辦個孤兒院,你在裡面廣宣經法,那孤兒院是道場;你辦個養老院,你在養老院裡廣宣經法,養老院是大道場,一點都不假。所以這個世間,我們中國人講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也不是數字,代表圓滿,一年三百六十天,代表圓滿,現在不止三百六十行,所以它代表圓滿。各行各業都懂得廣宣經法,這一句全是道場,真的嗎?真的。有證據嗎?有!你看《華嚴經》後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五十三位菩薩他們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廣宣經法,全是道場,有證據,不是假的,佛都教給我們了。無論在哪個行業,無論在什麼時間,無論在什麼地點,碰到了有緣人,你就跟他去說。

  我在早年的時候,美國、加拿大這個地區常去,一年差不多有半年以上住在那個地區,所以常常有長途飛行。在飛機上左右四邊坐的這些鄰座的,我們拿著念珠念佛,他說你學佛的,我們就跟他講佛法,跟一個人講,四面的人都聽到。什麼地方不是道場?處處都是!所以要養成這個習慣,要培養這個心,為人說法的這個心很重要。佛在大乘經上常教給我們,「為人演說」,表演做樣子給人看,讓人看到之後,他講這是佛教,你看那個佛字,阿賴耶裡面就有佛字,就種善根了,所以這個形象很重要。一切時、一切處不離阿彌陀佛、不離極樂世界,這個學習才會相應。快速成佛,成佛才能普度眾生;換句話,不成佛你就不能圓滿度一切眾生。你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度等覺菩薩就不容易,他跟你差不多,你必須比他高一級才能度他。這是為什麼要成無上正等正覺,原因在此地。

  【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

  這是法藏比丘向世間自在王佛提出來的要求,我希望我將來作佛的時候「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先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希望老師能滿他的願。「所居國土」是依報妙,「智慧光明」是正報妙,「教授名字」是名字妙、名號妙。這正是《往生論》裡面所講的,三種無比的殊勝,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國土皆聞十方。

  【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

  這句話非常重要,從這句話裡頭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乘法,這裡頭沒有二乘,就大乘、小乘,也沒有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叫三乘,再加上人、天叫五乘,都沒有,只有一乘法。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都是去作佛去的。如果你想: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好,我到那裡去做人多好,在那裡享福。你這個念頭你就去不成,為什麼?你是貪圖享受的,我這個世界太苦,那個世界太好,到那世界多享福!念阿彌陀佛是去享福的,這個不相應,去不了。怎麼樣才去得了?到那個世界去作佛的,你發這個心。有人說我不敢當,我不配作佛,我罪業深重,我能做個人天就不錯了,做個小乘阿羅漢也好了,方便有餘土,這都不相應,跟極樂世界全不相應。到極樂世界一定發大心,我去作佛,那阿彌陀佛最歡迎的,頭一個就挑選你。要敢直下承當,我去幹什麼?就是來作佛的,到這個地方來成佛的,跟阿彌陀佛一樣普度眾生。下面這一句是總結:

  【我立是願。】

  這個願是什麼?還要超過諸佛。

  【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這一句是問話,可不可以得到?我們解釋了這段經文的大意,下面黃老居士給我們細講,我們一起來學習。「右段承上啟下」,承上是前面一品,啟下是下面第六品四十八願。「上品中以偈表願,今文中乃以長行白言,已發無上正覺之心」。老居士下面跟我們解釋,「蓋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這四句話是古來祖師大德說的,勉勵當前的學生不能不知道,你要想入佛道,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發心。為什麼?淨宗是一乘,這個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得太清楚,它是一乘法,一乘法不能沒有菩提心。所以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三輩往生品」、「往生正因品」,佛講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條件?無論是上中下三品,或者是修學大乘,無論是哪個法門,你把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都能往生。這門太大了,無論修什麼法門,迴向求生淨土都行,但它的條件就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最後臨命終時真的是一念十念,決定往生,條件是有這麼一句「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總結了一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經上講的菩提心。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也就是說發菩提心之後,用什麼心對自己?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樣的心對別人?大慈大悲,得發這個心。然後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入道要門發心為首,這才叫真心。

  這個世界放下了,放下了我現在還沒走,沒走的時候隨緣,這個重要。隨緣什麼都好,跟人結法緣、結善緣,不結惡緣。遇到逆境、遇到惡緣,這個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麼看他?我看他都是好人,看他都是佛菩薩,一時糊塗,不可以放在心上。還以阿彌陀佛迴向給他,等我成佛之後再慢慢再來度他,沒有一絲毫怨恨心。要有一絲毫怨恨心,你就極樂世界去不了,為什麼?那不是菩提心。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你有一點煩惱,你就曉得你的心不清淨,你心已經被染污,要保持清淨心,決定不受染污。無論在這個社會吃虧上當,事情一筆勾銷,絕不放在心上,心上就是一句佛號,念頭上就一個方向,你就對了。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這個立願就像法藏比丘一樣,一定要發願。「是故法藏菩薩於發無上菩提心後,祈結大願」,祈是祈求,結得大願,「超勝無數佛國,故請求世尊為演經法」,這個演意思好,演不是說,演是把十方諸佛他們修行的成果顯示出來,讓法藏比丘看。

  「此段大意為:我今行菩薩道時,已發無上菩提之心,願成佛,願一切如佛。故請求世尊為我廣說經法,我當信奉,如法修行。願永離一切勤苦生死之本。蓋生死極苦,又無休歇,故曰勤苦。」這個事情,你要真正想通了,你就曉得多可憐,為什麼?這裡死了,過幾天又投胎了,又出生,生了又要死,死了又要生,這樣子生死、死生永遠不斷,你說多可憐,沒完沒了。而且每一個眾生什麼身都受過,你過去在天上可能做過天王,你忘掉了。你可能也做過龍王,也可能做過鬼王,天上人間、阿鼻地獄哪裡都去過,只是一投胎,隔陰之迷,忘得乾乾淨淨。你要是能修定,得到定功,定裡面能發神通,得到宿命通你就全曉得了,過去生生世世事情都知道。用宗教來說吧,你說基督教不好,你過去生中是基督教徒;你說回教不好,可能你過去生在回教裡當阿訇。哪個國家都待過,哪個族群你都有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連畜生道、餓鬼道都曉得全是一家人,跟我們自己關係是何等的密切,只是這一生當中投胎的時候,隔陰之迷,把過去的事情全忘掉了。佛經上講得沒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男女包括畜生道、包括餓鬼道、包括地獄道。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慈悲心才生得出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生生世世有這麼多的關係。再看出,從大乘教裡面明白了,我們本來是一體,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變現出無量無邊的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實際上它有信息的聯繫,就像電波一樣、網路一樣,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沒有離開這網路,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自己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都收到。任何一個眾生,連山河大地都傳送信息,法身菩薩完全明瞭。十法界,尤其是六道,迷失了事實真相。

  所以佛在經上講「勤苦六道」,你幹得很勤奮,都造的這些業,業有果報,業因果報永遠相續,沒有出頭的日子。「欲除生死苦果,當拔其根」。這個六道輪迴根是什麼?「此根即見思、塵沙、無明等惑」。這佛經上常說的,《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見思,分別是塵沙,妄想是無明,說的名詞不一樣,是一樁事情。我們要除生死根本,「斷盡諸惑」,這三大類你要把它斷盡才行,三大類斷盡你就成正覺。佛告訴我們,三大類同時斷盡,不容易,太難了。有沒有這個人?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他是見思、塵沙、無明一起斷,這叫頓斷。我們叫捨、叫放下,頓捨、頓悟、頓證、頓成,成佛!理上講是講得通,這三樣東西你一下放下,凡夫立刻成佛。在中國禪宗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頓捨。他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半夜三更,五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放下了,放下就開悟,就成佛,所以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他那一年二十四歲,有這種能力,一下就放下了。那煩惱習氣很深重的,一下放不下怎麼辦?佛教給我們慢慢放,先放見思,見思放下了,六道就沒有了。我們就曉得,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見思煩惱斷掉之後,六道就不見了。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一覺悟的時候,「這原來是假的」,它就沒有了,現出來是什麼境界?你覺悟過了,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在這個法界裡頭,六道沒有了。

  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這合起來十法界,這上面的四層,這四層從哪裡來的?分別來的,就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分別的多,你分別的念頭太多太多就像塵沙一樣。不分別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了,為什麼不分別?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有什麼好分別的?你的平等心才能現前。有分別,不平等;沒有分別,平等心現前。再把無明斷一品,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也就是佛所講的聲聞、緣覺、菩薩、佛也是假的。所以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四聖法界例外,沒這個說法,你查遍《大藏經》,佛沒這個講法,就是包括四聖在內。你能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那是什麼世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是對十法界講的,十法界是假的,這個法界是真的。這個真假用什麼界定它?佛在經上常跟我們說,永恆不變是真的,凡是有變化的都是假的,用這個來做標準。十法界確實它有變化,剎那剎那不住。這一真法界好像永恆不變,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也是永恆的。實報土裡面只有化生,沒有胎生的,胎卵濕化這四種生態它只有化生,那三種沒有,這變化生的。一變化那個樣子,永遠就是那個樣子,他不是說變化成小孩慢慢長大的,不是的,那就有變化,你看佛的像什麼樣,你去的時候跟佛的像完全一樣,他就那個像,永恆不變。

  這個永恆是講時間,有沒有時間?有時間。《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因為那個世界是無明習氣變現的。破無明的時候,在《華嚴經》上講是初住菩薩,無明一破就生實報莊嚴土,就是一真法界。在那裡住多久?要讓無明斷盡,無明沒有方法斷,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它沒有方法斷,一有方法問題馬上就出來,你就墮落了。所以沒有方法,隨它去,它也不礙事。所以要三大阿僧祇劫,無始無明這個習氣統統沒有了,統統沒有叫妙覺。在華藏世界裡面講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階級。我們現在很清楚,這四十一個階級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真有。事實真相,四十一個階級平等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不能說它無,習氣有厚薄不一樣。在西方極樂世界住的時間久了,習氣慢慢就輕了,剛剛去的習氣就很濃厚,就這個意思。到習氣完全沒有了,到妙覺位,妙覺位不在實報土,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那我們說它一真呢?跟十法界比,它是真的,它不變,你會變。但是它到最後,突然也沒有了,不見了,所以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也不例外,這個要知道。

  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到哪去?到常寂光裡面去了,常寂光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回到常寂光。常寂光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但是它能現精神、能現物質,它什麼都不是。所以今天科學家發現,精神跟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這個話講得也不無道理。它從常寂光生的,從自性生的,自性不是精神、不是物質,所以它沒辦法探索到。不是物質,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不是精神,意識接觸不到它,你想像想像不到它,沒有辦法接觸,所以說它是無中生有。我們大乘經念多了知道,佛所講的,回歸常寂光。這是道理搞清楚了,我們就曉得要怎麼個修法,當然取西方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方法,快速。因為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它那是一乘法,一乘法說明什麼意思?跟佛是平等的,這個不可思議。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怎麼能馬上跟佛平等?不是跟菩薩平等,跟佛平等。所以極樂世界叫難信之法,理上講不通,到究竟處才講通。究竟處是什麼?理事都沒有,理事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就通了,你才真的明瞭;你執著還有理事,事很奇妙,理上講不通。這是禪宗裡講向上一著就通了,向上一著是不二法門,沒有對立的。理跟事對立,真跟妄對立,統統沒有了,這向上一著,通到自性裡頭去了。這是要斷盡諸惑。

  「故曰: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這個地方的生死意思很深,它包括六道生死、四聖法界的生死、實報莊嚴土的生滅,它包括了這麼多。實報土裡頭沒有生死的現象,但是它有生、它有滅。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實報土現前。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沒有了。無明煩惱習氣沒有斷盡,實報土永遠存在,永遠不變,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你的身相不變,你沒有衰老的現象,你也沒有疾病的現象。不但正報現象不變,依報也不變,樹木花草長青,沒有看到樹葉落的時候,因為它沒有四季,沒有春夏秋冬,所以那是永恆不變的一個世界,所以才叫一真。

  「復願速成正覺。文中速,即上品中速生我剎受安樂中之速字。」兩個速字,上面一品速生我剎受安樂,跟此地願速成正覺,「兩個速字,同顯一心」,確實一心就速,二心就慢了,三心就亂了,這味道很深。下面說,「蓋法藏菩薩度生心切,故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真的是度生心切,他用的這個方法實在太巧妙了。實在講這些經文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自己想成就,也想幫助一切同參道友成就,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亂世,修行證果要真幹,要萬緣放下,要小道場。印祖告訴我們,在一起共修的人不超過二十個人,可以遠離名聞利養,你才能安定。你要出了名,慕名來訪問的人太多,你心就亂了,你定不下來。古人告訴我們「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時是非多」,人少是非少,事少心就安了。電視不能要,知事很多你就煩惱多了;手機不能要,那煩惱就多了,你還要這個東西,你的煩惱沒有斷掉。你說沒有不行,手機以前沒有發明的時候,你日子不是也一樣活過來嗎?你要它幹什麼?你說方便,方便煩惱,不是方便菩提,煩惱不要了就方便菩提。所以這個東西還是方便煩惱,你還不能把煩惱丟掉,所以這裡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我們要有阿彌陀佛一樣的心,希望一切苦難眾生早成正覺。我們早生極樂世界,我們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覺悟,早一點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是真的安樂,不是假的。

  「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蜎是小飛蟲,蠕是小爬蟲這一類的,我們說到細菌,細菌實在講也是小爬蟲,我們肉眼都看不見。「來生我國,悉作菩薩」。還不是普通菩薩,願文裡面說清楚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你說這還得了嗎?「群生之類,生其國者,無有二乘,唯是菩薩,必補佛位」。這一句非常重要,說明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連小飛蟲、小螞蟻、小細菌,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將來一定補佛位,那就成佛。必這個字非常肯定,沒有例外的,個個都成佛。「是法藏大願,稱為一乘願海」,道理在此地,一乘是成佛。「悉成佛果,乃一佛乘故,無二亦無三也」,無二亦無三是《法華經》上說的。「是故三輩往生,皆須發菩提心也」,這一句要緊,這是「三輩往生品」裡面說的,一定要發菩提心。

  換句話說,我們淨宗同學修行,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裡面十一句,句句都要做到,常常放在心上,這個十一句要記得很熟,不能忘掉。第一福,就是第一條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把這個四句話落實在儒釋道三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真做到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末後一句「修十善業」,儒釋道裡的三個根,要從這裡做起,修行從這裡修起,你才有根,你才有開始。從這個根再生起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句,第二只有三句,這是小乘。你看循序漸進,前面第一條是人天善,第二條是二乘善,然後再進入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就是淨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不講其他的因果,是講這一條的,不要錯會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我們這個經是《大乘無量壽經》,就念這一部就行了,這一部就是一切經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就念這一部。後頭一句「勸進行者」,我們要把這個方法勸別人、告訴別人,自行化他,這叫菩薩行。我們不是專利,我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聽到阿彌陀佛,都能夠聽到《無量壽經》,這是大乘法。所以這個道理必須要知道,淨業三福是我們淨宗修學的大根大本,我們修行基礎就是這個,指導原則是這個。違背這個,那就問題嚴重,學一輩子,念一輩子佛,可能最後不能往生。這就是說「是故三輩往生皆須發菩提心」。

  「故知速欲成佛,旨在速度眾生」。我們想自己趕快成佛,要知道眾生跟我是一體,我們只顧自己自利,而把幫助別人的疏忽掉,那就錯了。你看淨業三福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成就自己的,最後一句是度眾生,「勸進行者」,對於特別是已經相信的,已經理解的,勸他要發願、要求生,要勸導他。自己呢?要做給他看,我勸你,我自己真在幹,這就是旨在速度眾生,彌陀的本願才相應。下面說,「故須作佛之時,自之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此即四十八願中,『第十七,諸佛稱歎願,第十八,十念必生願,第十九,聞名發心願』之根本也」。說得清楚、說得明白,到下面願文裡會詳細說明。諸佛讚歎,我們今天當然也讚歎,讚歎《無量壽經》,讚歎淨宗法門。為什麼讚歎?這個法門適合於我們現代人,適合於每個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句名號。一部經、一句名號,你要是萬緣放下,就這樣學法,保證三年成功。三年你就作佛去了,從凡夫變成佛,這還得了嗎?哪有比這個法門更快的!學其他法門的人是好,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佛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要曉得自己根性。像惠能大師那個根性學禪可以,他能大徹大悟。我們學禪行嗎?黃念祖老居士有一次跟我開玩笑,他說「你知道現代禪是什麼禪?」我說:什麼禪?「纏裹的纏,纏繞的纏,它把你纏住了。」有道理,現在學禪就是很長的繩索把你纏起來,讓你動彈不得,你能成就嗎?他學過禪,他也學過密,到最後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並不是說禪跟密不好,禪跟密好,我們不是那個根性。那要上上根人,我們自己是中下根人,這已經有點誇張,要老實說,我們是下下根人,怎麼能跟他相比?

  所以我在早年,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這邊有位法師、同修邀請我到這邊講經,講《楞嚴經》。第一次來,我在這裡住四個月,九龍住兩個月,香港住兩個月,在這邊講經認識聖一法師。非常難得,聖一法師道場在大嶼山寶林寺,寶蓮寺的後面,還得走路走半個小時到他那個寶剎,禪宗道場,難得,四十多個人在那邊坐禪,其中還有兩個外國人,每天都有一定的時間坐香,坐禪。聖一法師邀我去參觀他的道場,請我吃飯,要我在禪堂裡面跟大家講開示。好在我過去講過《六祖壇經》,講過《永嘉禪宗集》,這都禪宗的,所以我有一點口頭禪。我讚歎他們,恭敬他們,供養他們。回來的時候,因為走到寶蓮寺才能搭車,要走半個鐘點,跟我去的有十幾個同修,他們問我,他說:法師,你對禪這樣讚歎,你為什麼不學禪?我說「我讚歎他是應該的,他們比我高,我不如他,我是下下根人,我只能講一點口頭禪,我不行,禪宗我得不到利益。我老實念佛,我不如他們。」這個要知道。凡是學禪、學密的,我看到都要頂禮三拜,高,太高了!我自己感覺到這一生當中,淨土我還有一點把握,還能成就,其他的法門不敢想,只是仰望而已,恭敬供養,曉得自己的程度。修錯法門的時候不能怪佛,佛是八萬四千法門擺著,你自己選,就像吃自助餐一樣,那麼多菜你自己拿,你喜歡什麼就拿什麼。佛是這樣對待眾生的,我們自己要懂得,要會挑選。不會挑,聽佛的話,佛教導我們「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說了一個原則,我們生在末法,末法時期淨土成就,就沒錯了。禪是像法成就,戒律是正法成就,這我們很聽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