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集)  2010/6/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十七面,倒數第二行:

  第九,「十世隔法異成門。此門表延促無礙。以上八門橫示圓融之相。此是豎示。十世者,過現未三世,每世又各有過現未三世,於是成為九世。九世互入,為一總世。總世與前九相合,而為十世。」前面八門,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講空間、講相應,無礙相應,無礙相容、相即,講微細安立,全是講空間。我們已經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關係是一體,在時間上講,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是不是也包括在裡面?沒錯。為什麼?時間跟空間也是在一念當中生的,它也不是真的,自性裡面沒有時間跟空間,我們在前面八門裡面能夠體會到。這一門跟我們講時間,文裡面說,此門表延促,延是長時間,延長;促是短促,短的時間。無礙就是沒有長短,一念就是無量劫,無量劫是長時間,一念是短時間,無量劫就是一念,這《華嚴經》上說的「念劫圓融」,念是短時間,劫是長時間,圓融的,自在的,沒有障礙。

  如果要問成佛,斷煩惱,成佛需要多長的時間?從理上講,一念。一念覺悟,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了,佛就變成凡夫。佛會不會變成凡夫?佛不會。為什麼?佛不會迷,覺了之後不會再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經裡面很清楚、很明白,還不是一次告訴我們,屢次的告訴我們。佛菩薩慈悲到極處,時時刻刻在點醒我們。什麼時候我們真的覺悟,什麼叫覺悟?放下就覺悟,這要知道,沒放下還是沒覺悟,沒有覺悟這個狀態之下,那就要常常點醒你。悟有兩種,有解悟,有證悟。解悟,明白了,做不到,做不到是不是真的理解?章嘉大師當年告訴我,沒有,不要以為你覺悟了,你以為你覺悟,這是很大的錯誤,真正放下了才是覺悟。他老人家當時舉個例子給我,讓我明白這個道理,他說桌子上這邊放個銅板,這邊放個金幣,現在說隨你拿一個,你要哪一個?我們當然要金幣,不要銅板。這就是什麼?你覺悟了,你一定會挑,挑得正確。不覺悟、不懂的,他看這個銅板不錯,尤其銅板是新的的話很好看,那個金幣要是舊的話,還沒有銅板好看,你要哪個?我們懂得這個含義。所以真的覺悟了,你怎麼會不挑佛菩薩?你肯定到那裡去,你肯定選擇實報莊嚴土,你不會選擇六道輪迴。六道裡面你真的覺悟,你肯定選擇極樂世界,你還會再幹這些傻事嗎?

  你看看,就在我們眼前,念佛往生的,給我們展示出瑞相,人家覺悟了,覺悟什麼?萬緣放下了。覺悟之後的樣子是什麼?真的,一部《無量壽經》,一句四字洪名,不說六字,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心裡面乾乾淨淨,一無所有,什麼牽掛都沒有,他走得自在,走得瀟灑,真的走了,一點不是假的。他的鄰居、附近的人都看到他們家放光,他們家有異香,這都是在末法時期來給我們做證明的,真正覺悟了。覺悟的人不再幹傻事,覺悟的人不會給自己添麻煩,他覺悟了;覺悟的人也不會給釋迦牟尼佛添麻煩,這是正法久住。所以我們今天從解悟,解悟是有,沒有辦法走向覺悟,就是我們的自私自利沒放下,我們的名聞利養沒放下,我們對於五欲六塵的貪戀沒放下,我們貪瞋痴慢的煩惱習氣沒放下。雖然在大經裡聽明白、聽清楚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依舊是煩惱當家,不是覺性當家。覺性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我們用十個字來表法,大家容易懂,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菩提心的體是真誠,真,永恆不變,宇宙之間什麼東西永恆不變?只有真心永恆不變,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自性,《還源觀》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永恆不變。見性見什麼?就是見這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現在知道有這個東西,見不了性,也就是自性不能當家做主。自性當家做主,煩惱習氣一掃而空,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都不存在。大慈大悲,佛菩薩,這個菩薩是法身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十法界,我們不講四聖法界,應化在六道,應化在人間,「隨眾生心」,這是恆順眾生,「應所知量」,眾生希望什麼,他都能示現,雖示現,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那叫妙用。他現相幹什麼?現相是度眾生的,幫助眾生覺悟,做出樣子來,讓這個世間芸芸眾生看到,一下就醒悟過來了。煩惱習氣重的,剛剛醒悟過來,可是立刻又迷了,好像睡覺,你把他叫醒,哼一聲,眼睛還沒睜開,又睡著了。我們學佛就像這個樣子,聽經好像是一下醒過來,可是還沒有起床,還沒翻個身就又睡著了,這樣的人有多少?太多了。幾個人清醒過來就爬起來,那叫真覺悟。答應一聲,哼一聲,又睡著了,這不行!

  所以祖師告訴我們悟後起修。信解行證,你能相信、你能理解,這是解悟。悟了之後怎麼樣?悟了修行。修什麼?就應當要像《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事鍊心,這是真修。早年方老師把《華嚴經》介紹給我,特別提出這一段,五十三參,真實智慧,這是他老人家講的。那不是假的,不是在書本裡頭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的把執著分別這些習氣斷掉。五十三參是什麼?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從早到晚,你所接觸一切社會的現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每天都在參學,你有沒有在那練功夫?看到這些形形色色,練什麼功夫?練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練這個。果然真的不執著,這個不執著是無我,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只要有我就有執著。

  阿羅漢不簡單,《金剛經》上的標準,他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這是什麼人?須陀洹。須陀洹也在做報告跟我們分享,他說他證得須陀洹,他決定沒有證得須陀洹這個想法,為什麼?他有這個想法就著相了。著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證得;真的證得,痕跡都沒有,心地乾淨,痕跡都沒有。所以阿羅漢得到什麼?得到清淨心,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他清淨得到了。如果還有我,那是染污。我是什麼?阿賴耶識裡面末那的染污,末那是意根,染污意,只要有我,就有四大煩惱常相隨;我愛、我痴、我慢,這就是貪瞋痴,貪瞋痴是與生俱來的三毒煩惱,你看這個病多深!

  覺悟之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沒有貪心,順境沒有貪心,逆境沒有瞋恚心,待人接物沒有傲慢心,你貪瞋痴沒有了。無論在什麼地方,你表現的是心平氣和,處事待人接物是一片慈悲。慈悲是從謙下流露出來的,你自己不能謙虛,不能夠卑下、處處尊重別人,慈悲心沒有了。我們中國古人講,「學問深時意氣平」,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沒有脾氣,他絕對不會勉強別人,他非常隨和,為什麼?他連我都沒有執著,哪來的我所!我所是什麼?我所有的,他沒有這個。我與我所都沒有了,都放下了,才能成正覺,證得阿羅漢。證得阿羅漢,給諸位說,六道沒有了,他超越六道輪迴。他在六道裡面是來教化眾生的,也是來修行,修什麼?因為他執著放下了,分別還沒有放下,他還有分別心。分別比執著要微細,執著相很粗,他分別沒放下。在六道裡面修離分別,比在四聖法界裡面要快得多。這就像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學淨土,在此地修行比極樂世界修行還要殊勝,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為什麼?這裡是大風大浪,極樂世界那裡沒有風浪,所以他進度就很慢,這個地方進度很快,成就快,墮落也快。

  所以十方剎土,不能說哪個地方好,哪裡壞,不能說,沒有好壞。好壞不在外面,好壞在自己,自己要會修,這個境界太好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真正用功修的話,將來往生可以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如果你不善學,你不會修,你在這個地方修的是凡聖同居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提升到實報莊嚴土,至少還要用十劫,用那麼長的時間。如果在這裡你真會的話,你這幾十年就超過極樂世界修行十個大劫。因為它誘惑太多,好事也有,壞事也有,你在這裡頭真正能夠修到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無動於衷,你就成功了。清清楚楚是智慧,了了分明,慧;如如不動是定,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這樣的功夫念佛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方便有餘土。真正做到不執著、不分別,在方便有餘土。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用這句佛號壓住,不讓它起現行,這叫功夫成片,這叫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我們得搞清楚。然後我們對於時間延促無礙真的明白了。

  所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你看看靠誰?全靠自己。諸佛菩薩的示現跟教誨都是平等的,佛菩薩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望?你們說說佛菩薩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是不是期望我們好好的學,正法久住,我們這一生能夠高品位的往生?說實話,這些都是我們凡夫的妄想。如果佛菩薩對於我們有什麼期望,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薩,為什麼?他起心動念,不但起心動念,他還有分別執著,哪有這種道理!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他已經退轉了,退了跟我們一樣。我們在誤會,他沒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給我們講經說法,跟我們在一起也有說有笑,確實他沒有起心動念過,人家厲害就厲害在這一點。我們用佛教的意思來說,念念跟自性相應,他不跟煩惱相應。起心動念就跟無明煩惱相應,分別就跟塵沙煩惱相應,執著就跟見思煩惱相應,他全沒有。這些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怎麼修法。修行不離開生活,不離開人群,五十三參,哪裡都可以去,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十玄門就是講事事無礙,沒障礙,全是幫助你、成就你。你在這裡頭一接觸,自己什麼樣情形全都顯現出來,功夫淺深立刻就出來了,哪裡還需要找什麼祖師大德來印證?不需要!那些印證給你說都是表演的,表演給世間人看的,不是真的。真的盡在不言中,我們不能不知道。

  以上八門橫示圓融之相,橫是講橫遍十方,這就是空間。此是豎示,豎窮三際,豎是從時間講,過去現在未來,時間。我們綜觀十門,時空是一不是二,時間跟空間是分不開的,是一不是二。空間裡面沒有障礙,時間裡頭也沒有障礙,得大自在。十世,什麼叫十世?時間我們一般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這叫三世。中國人講得很踏實,從事相上講,三十年叫一世。你看中國的「世」字是三十,這三十年叫一世。古時候,一般人家都有祠堂,祠堂裡有家譜,家譜多少年修一次?三十年,三十年要修一次譜,為什麼?底下一代小孩出生了,名字補上去。佛家講九世,九世怎麼說法?它有過現未三世,過去有過去過去、過去現在、過去未來,這就是過去三世,現在有現在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這又三世,未來有未來過去、未來現在、未來未來,這合起來叫九世。九世互入,這是一個總世。加這個總世,這叫十世。你看佛家把這個時間,它講十世,我們一般沒想到,十世古今。

  「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時具足顯現,是曰隔法異成」。解釋這個名詞,什麼叫隔法異成?很好,這裡已經給我們解釋,「別異之法」,九世之法,這是別異,過去不是現在,現在不是未來,過去過去不是過去現在,這從時間上講,但是怎麼樣?「俱時成就」,俱時就是同時,同時成就,所以叫「異成」。異是九世,成是相入,具足顯現。我們在第一段,十玄門的第一段,它講的是,這第一段是總說,同時具足相應門。不但同時,它同處,因為每一門,它這個標題是七個字,它省略了,是「同時同處具足顯現」。到末後底下一門就總結,「主伴圓明具德門」,這是總結。

  底下舉經文說,「晉譯《華嚴初發心功德品》曰」。這是我們通常稱為《六十華嚴》,在中國最早翻譯的,那個時候傳到中國來的經文都是殘缺不齊,所以只有三萬六千頌。全部《華嚴經》是十萬頌,你看只有三萬六千頌,大概就是三分之一。《華嚴經》沒有全部傳到中國,傳到中國以後陸陸續續來的大概一半的樣子,經太大了,分量太多了,所以非常容易散失。經上有這麼一段話,「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這就是講念劫圓融。所以時間跟空間,它是什麼樣的性質?法相宗裡面說得很清楚,法相入門的典籍《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造的,根據《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造的。《瑜伽師地論》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感到對於初學的人來講太繁,分量太多,不方便,把六百六十法歸納成一百法,便利於初學。這一百法展開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展開就是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所以百法是一切法的歸納。這百法又分作五大類,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所以叫五位百法,分這五大類。前面四類一共是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有為,有生有滅;後面六條是無為法,無為法是你看不出它有生滅。所以虛空列在無為法裡頭。無為法,可以說有真的無為,有相似的無為,像虛空是屬於相似無為,它不是真的無為;真的無為只有一個,真如,就是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它真的是無為法,沒有生滅。

  空間跟時間列在哪裡?在有為法裡頭,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它有這麼一個現象,它不與心法相應,心法是八識,八心王;它也不跟心所相應,心心所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精神現象,它不屬於精神現象;色法有十一種,色法就是物質現象,它也不屬於物質,也不屬於精神,但是它是從精神、物質裡頭產生這麼樣的東西,產生出來不屬於它們,跟它們不是一類的,叫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叫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抽象概念。所以百法裡頭有時分,時分就是時間,我們這裡講的十世古今,是屬於時分;空間,講方分,空間講四方、講八方、講上下,空間跟時間在唯識裡都稱為不相應行法,抽象概念,沒有事實,從哪裡來的?都是從一念出生的。宇宙從一念出生,現在的科學家慢慢對這個有興趣了,逐漸逐漸大家也都肯定了,宇宙是非常非常短暫的時間,一念出生的。現在量子力學講這個東西,愈講跟佛法愈接近。所以無量劫跟一念沒有區別。

  無量劫是怎麼顯現的?是一念一念累積的,實際上只有一念,這是真的。有沒有過去?沒有。這一念有,有這一念,從一念裡面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這一念如果要是斷掉、停止了,一念停止了,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了。真的,就像我們看電影,我們在銀幕上看電影,我們知道銀幕上的畫面是一張一張獨立的幻燈片,在燈光之下的投影,一秒鐘它的速度二十四張,張張不一樣。你現在看的畫面,畫面就是現在這一張的影子。如果這個畫面斷了,也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都沒有了。因為有這一張,它繼續不斷在那邊連續的現相,你知道有過去,知道有未來,它是個幻相,它不是真的。離開這一念,無量劫沒有了,哪來的無量劫!因為有一念才有無量劫,因為有無量劫才有這一念,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

  這一念那個力用不可思議,現在講功能,它的功能太大太大了,那一念。《還源觀》上給我們講「三種周遍」,一念!首先我們要知道,精神跟物質是一體的,這個觀念非常重要。整個宇宙是一體,我在宇宙裡頭,你也在宇宙裡頭,我們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不但你我在這裡面,所有一切人物都在裡面,所有一切動物都在裡面,所有植物花草樹木也在裡面,山河大地也在裡面,包括無量的星球,還包括許多不同維次的空間,都在這一念裡面,這一念可不得了!這三種周遍,第一個講「周遍法界」,這是什麼?能量、信息周遍法界。第二「出生無盡」,你能夠見得到的,你能夠聞得到的,你能夠接觸得到的,你能夠想像得到的,全在裡頭,無量無數無盡無邊際,就是那一念。所以宇宙從一念當中生出來的,全是一個共同體。這一念斷了,什麼都沒有了,斷掉就回歸自性,用《百法明門》來說,回歸到無為法。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有為法是阿賴耶為主,阿賴耶變的;轉八識成四智,就回歸到無為法。

  四智是什麼?四智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講的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就變成四智菩提,但這四智是什麼?隱而不顯,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它能生萬法。萬法回歸到自性,它不生萬法,那就是本自具足。本自具足的時候是隱,你不能說它沒有,它什麼都不是,不能說它沒有;能生萬法的時候,顯,顯示出來了,顯示出來,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剎那生滅,不是真的。你一定要曉得,有就像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樣,有沒有?有。是不是真有?不是真有。畫面上的現象跟自性沒有妨礙,自性是什麼?我們把銀幕比作自性,銀幕不礙現象的發揮,現象發揮不礙銀幕的如如不動,銀幕上真的什麼都沒有。這什麼都沒有,要從畫面上看出銀幕上什麼都沒有,相是假的,銀幕是真的,真假在一起,真妄不二,妄不礙真,真不礙妄,沒有障礙,我們要學會這一點,這叫真修行。

  佛菩薩示現,現相,也投影在其中,在十法界,在人間。十法界裡面的眾生都是屬於業報身,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境界?這個境界不是別人製造的,與上帝、與誰、與佛菩薩統統不相干,是你自己業力變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事實真相搞清楚之後,那我們對自己要負責任,我們自己這一生的生活是幸福還是受苦難,與什麼人都不相干,為什麼?誰來做主宰?我們的意念,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我們的念頭不善,那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就要受苦,就得受難;我們的心地善良,沒有一絲毫惡意,那你到這個世間來是享福。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這個道理要懂,與什麼人都不相干。換句話說,你求什麼人幫忙,幫忙的人都有限。求佛菩薩幫忙,佛菩薩保佑你,佛菩薩能不能做到?如果要能做到,我們今天這些苦難,他不能給我們化解,佛菩薩大慈大悲何在?不是假的嗎?你那個慈悲不是空談口號嗎?

  所以要曉得,佛菩薩幫不上忙,佛菩薩幫忙是相對的、有限的。真正做主宰是自己,我們自己肯幫自己的忙,佛菩薩忙就幫上,他才幫得上忙。你看淨宗所講的,阿彌陀佛真了不起,佛中之王,「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讚歎到極處了,他能不能幫助我們?能,帶業往生就是他幫助我們的。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念佛真正有了功夫,他來接引的時候,佛光先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的罪業消除,不是消除乾淨,譬如我斷了一品煩惱,佛光一照,就變成斷了兩品,他的忙只能幫一品。如果我們能把煩惱斷五品,他一照,也加持五品,那你十分煩惱就斷盡了。他是相對的,你有多少功夫,他能幫助你提升;你沒有,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你什麼功夫都沒有,他能幫助你,那我們這些人應該統統得度,不必修行,也不必念佛了,這才叫慈悲到極處。你看看,還得靠自己。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對我們的加持是什麼?講經教學,真的,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跟在教室的老師對我們的加持,一個道理。老師教了,我們自己不認真學,什麼都得不到。老師教導我們,我們聽明白,真正相信了,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老師只能做到開示,悟入是自己的事情。開是開啟、是開發,是這個意思;示是示現,表演給你看。開是言教,示是身教,老師言教身行,做出榜樣來給你看,老師只能做到這個地步。學生要悟,看了之後要覺悟;悟了之後要向老師學習,要行,行你才能入進去。所以悟入,學生的事情,那個老師一點也幫不上忙。你要能夠悟,你要能夠入這個境界,開示悟入。學生怎麼悟入?學生有四個字,叫信解行證,這學生的。信解行是悟;證,入了,行裡面就入,證是圓滿的入。所以學生的悟就是信解,能信能解,這是他悟,悟入,開示悟入。

  所以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恩德是相等的,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養育之恩,老師有教誨之恩。我們對父母要孝順,對老師要尊敬,孝親尊師,這是大德,這是所有一切德行的大根大本,中國幾千年對這個是非常重視,孝道跟師道非常重視。從前做老師的人很辛苦,老師的生活沒保障,不像現在國家立學校,老師每個月訂上薪水,有待遇,退休的時候還有國家照顧。以前老師沒人照顧,老師教學不收學費,沒有訂學費的,孔夫子給我們做了個示範,是接受學生家長的供養,是隨緣的,沒有定額的。學生家庭富有,多送一點,多供養一點;學生家境非常清寒,完全免費,有時候老師有多餘的還幫助學生。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社會上兩種人是最受人尊敬的,第一個就是老師,一生從事於教學;第二種是醫生,醫生是救人的,他不是賺錢的,他是救人的。一定是把人病治好了,救活了,在病患恢復健康之後,送一點禮給醫生,給大夫,都是隨分隨力,跟現在不一樣,現在完全變成商業行為。所以古人這兩種人在社會上都是很清寒的,物質生活不是很好的,最受人尊敬,他們是救人的,是來救世的。這個諸位要是看看古禮,你就明瞭。

  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之後,就知道要靠自己。自己靠得住嗎?絕對靠得住,你真正明白道理,真正覺悟了,為什麼?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相好就是我們現在世俗講的福報,你一樣都不缺。為什麼要明心見性?見了性,你全得到了,你看智慧開了,德成就了,相好成就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我們現在懂得,意念能轉變一切,這個意念的能力太大,意念是造物主,我從哪來的?誰造的我?意念造的,我的意念造我的這個人身。如果這個意念要是純淨純善,那還得了!你真的成佛了。第一個好處,身心健康,沒有疾病,老而不衰。年歲大,活個一百、二百歲,還像年輕人一樣,這是福報,從哪來的?你自己造的。佛告訴我們這個方法,你能把這個學會了,你就能造成。我在過去曾經說過,說過不少次,如果你真的會學佛,你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都明白了,方法全用上了,你是哪一年學佛的,你會永遠保持那個狀況。你三十歲學佛的,你年年都是三十歲,活到一百歲的時候還是三十歲;你二十歲學佛的,活到一百歲還是二十歲,你能把它保住。如果不能保住,這個念力就不稀奇,念力能造宇宙,我的身體還不得自在的話,還有障礙的話,那怎麼行?怎麼講得通?佛怎麼成佛的?靠意念,純淨純善。

  佛教給我們,要想健康長壽,物質生活也能夠獲得自在,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我當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但是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有求必應,要如理如法的求,如果不合理、不合法,就沒有感應,如理如法。理是性德,法是與性德相應的方法。求財,財從哪裡來的?這都是老師當年教給我的,財是從財布施來的。我們在現前看到這個社會上,有很多擁有億萬的財富,這是人命裡有的,他為什麼會有?過去生中歡喜修財布施,他這一生就得財富。為什麼這一生貧窮?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不肯修,你命裡沒有財,無論你做什麼樣的行業,你都不會賺錢,命裡沒財。命裡沒有,現在我修因行不行?行,現在懂得,你就修財布施,歡喜布施,首先要有這個心,歡喜布施,歡喜幫助需要財的這些人,你都歡喜幫助他,愈施愈多,真的一點都不錯。老師教給我的方法,我用到今年用了五十九年,真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那個財源就沒有止境,像潮水一樣。絕對不能把財守在那個地方,一守就壞了,就變成死水,死水就不流通,你那個財就有限,這邊來了,那邊走。所以財叫通貨,它要流通,源源不斷,這多自在!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無畏是看到眾生有困難的時候,不安的時候,有恐怖的時候,你能夠幫助他,你能夠化解他的恐懼、他的憂慮,這一類都是屬於無畏布施。特別是我們的飲食,中國佛教提倡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讓一切眾生見到我都不會害怕,我們會保護他,都能得到安穩。能夠真正發心照顧老人,孝養父母,跟父母年齡相當的人,都要把他看作是父母一樣的來照顧,這是健康長壽之道。現在這三樣東西誰都羨慕,誰都想,但是他不肯修因,那就得不到。所以你希望得到,你要真幹,捨財得財。所以「捨得」,這是佛學裡面的術語,你捨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可是捨得是兩重意思,第一個,你捨一定有得;第二個意思,捨得,把你得到那個也要捨掉,你可別保留,你要保留,那你就很有限,你就那麼多。如果你得到的也能夠捨掉的話,你得到就更多,後續來的沒有止境。

  這是佛教導我們,生財有大道,養生有大道,從哪裡修?一定得從根本修,像樹木它得有根,根要深,根深蒂固,那你以後的發展前途無量無邊,這是一定的道理。根本是什麼?根本實在講就是兩個字「孝敬」,世出世法所有一切德行都是從這裡發生的,從這個地方衍生出來的。在中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是以孝敬為核心。佛教導我們,淨業三福是大乘法裡面的總綱領,最高指導原則,開宗明義,「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擺在前面,根,大根大本。這兩個字怎麼去落實?怎麼去做?那個方法就多了,大小乘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菩薩很會學,能把十善展開為八萬四千細行,真的把十善做得無微不至,做得真正圓滿,他成佛了。我們開頭,十善展開來就是《弟子規》、就是《感應篇》,我們真正能夠把《弟子規》跟《感應篇》做到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有根,在世法裡面講,聖賢之根;在佛法裡面講,是佛菩薩的根,得真做到才行。真正做到,世間法裡面你是善人君子;出世間法裡你是真正的善知識,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跟菩薩一樣,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現在講人緣好,佛法講你法緣殊勝。

  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世尊教導我們有四法,人跟人的相處叫四攝法,這就好像現在講的公共關係法。這四法,第一個是「布施」,我們一般講結緣。這個布施跟六度裡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布施是斷煩惱的,是把慳吝的心布施掉,是這個意思。四攝法裡的布施,就是今天講的送禮、請客,禮多人不怪,跟人建立關係這是第一個手段,非常重要的。你要常常送禮,常常請客,這個關係就好了。第二個「愛語」,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是交流。現在人講交流,真誠的相待,要多為對方著想,不要想自己。你能夠想到對方,這是真正的愛語,替對方來著想,對方要有過失,要知道規勸,這裡面都有善巧方便。所作所為是為眾生服務的,當然我們所接待的對象,也就是服務的對象。最後一條是「同事」,菩薩才能做到。我們現在不是菩薩,不是菩薩,那我們的同事只能夠說是同學,我們一同向佛菩薩學習,向聖賢人學習,這就對了。真正菩薩的同事,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了,但是那個不能學,我們學不到,我們學了,會被他拉跑掉,會墮落。所以這四攝法,我們做前面三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僅限於跟聖賢一起學習,跟佛菩薩一起學習,這個沒有問題,這是接引眾生。我們如何能跟人相處得和睦,世間人講的是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非常重要。一定要學著真正能夠尊重人,自己一定謙卑,尊重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這非常重要。特別是別人有需求的時候、有困難的時候,要照顧,真誠的照顧,沒有自利的念頭,沒有要求別人回報的這個心,這才是真誠心。我們對別人好,希望將來別人對我好,錯誤了;沒有這個念頭,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為什麼?因為眾生跟我們是一體。所以這個「見和同解」重要,這才是真正的基礎,這是一體,比一家還要親切。

  這底下文講的,「行願品」裡面說的「盡一切劫為一念。我於一念見三世」,「皆顯延促同時、三際一如之義」。延是長時間,促是短時、是一念,三際就是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故《大疏》曰:若一夕之夢,翱翔百年」。這個是像中國古人講的「黃粱夢」,這是傳奇小說裡面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過去國文裡面都有,在中學國文裡面都有,像我這樣年齡的人幾乎大概都讀過。這是一篇寓言,敘說一個秀才,名利心很重,在一個道觀裡面休息的時候,打個瞌睡,老道在他旁邊打坐,旁邊煮的一點吃的東西,就是黃粱,就是高粱米,小米。他的夢醒來的時候,在夢中已經幾十年了,夢到去趕考,考取了,以後中了狀元,做了官;喜歡的人都報了恩,不喜歡的也報了仇;到最後年歲大了,告老還鄉。夢醒來之後,黃粱還沒有煮熟。這就是說很短的時間,在夢中已經過了幾十年,人生如夢!實在情形也很彷彿。我們想到,當年剛剛學佛,很年輕,轉眼之間幾十年就過去了,真的像一彈指。早年我到香港來,邀請我的兩位大德,一個是出家的,一個在家的,出家的聖懷法師,兩位現在都不在了。那個時候我講經的時候的聽眾,法師很多,前面一排坐的全都是法師,幾乎大多數都不在了,人生苦短,三十多年。我記得我好像是五十歲的時候到香港來講經,好像一九七七年,一九七七年,五十還是五十一歲的樣子。時間過得太快,說是一百歲,一百歲我們現在感覺得太短了,一彈指而已,並不是很長。

  「本經之中,亦多顯此」,本經是指《無量壽經》裡面有這些經文。「如《大教緣起品》」,裡面有一句經文說,「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念頃就是一念,一念可以延長到無量劫,無量億劫,這個話是真的。只要這個波動現象不中止,這個念頭的生滅不住,念念不住,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後念怎麼生的?前念,沒有前念哪來的後念?念劫圓融。跟你講真話,一切眾生、諸佛如來沒有例外的,活在當下,這才是事實真相。《金剛經》上講的三心不可得,那個意思講得很深,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再也找不回來;現在心不可得,說現在,現在也過去了;未來心還未來,還沒來。這都是給我們講時間,時間是一個概念。我們明白了,善於運用,才知道,你不會著急,我這個功夫要什麼時候才能夠成就?我求往生,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你能把時間搞清楚之後,你把這個念頭就放下了,能不能往生在一念。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得很好,臨命終那個時候,最後的一念是求生淨土,你就決定得生。那我們應該怎麼學法?我就把現在一念當作最後一念,那我就念念在求生,哪有不生的道理!那些念佛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道理。不要等著,還長,這眼前還不要緊,到我臨命終時再念吧!那你就錯了,就在當下。真正會用功的人,真正成就的人,抓住今天,不要想過去,也不要想未來,這叫活在當下。

  底下是「《德遵普賢品》」,這是第二品德遵普賢,「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這個我們現在做不到,可是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如是,我們到那個地方,這個境界肯定會現前,什麼時候現前?應該說生到極樂世界就可以現前,為什麼?阿彌陀佛大願裡面說過,十方世界,念佛生到極樂世界那些人,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文,決定不是假的。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圓證三不退,依照經文裡面,《華嚴經》上說,圓教初住以上,分證即佛,也有一些祖師大德有這麼個說法,說七地以上,那還得了!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除了親近本師,不離阿彌陀佛,聽經學教,同時你能夠分身去參訪十方世界的諸佛。《彌陀經》上給我們講十萬億,十萬億它有表法的意思。因為佛講,極樂世界跟我們世界的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說十萬億的意思,就是說你到極樂世界去,你要想回家來看看,隨時都可以來,是這個意思。實際上不止,哪止十萬億!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都能夠在一念頃分身去參訪。佛不是教我們修福修慧嗎?最大的福是怎麼修法?供養佛,你看你現在供養一尊佛的福報就不得了,你每天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你那個福報多大!這是修福。修慧是聽經學教,一尊佛給你說一句,你就不得了,你一天所學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那真是你恐怕只幾秒鐘就學完了。所以到極樂世界成佛快,成就無量智慧,成就無量的福報,證得圓滿的佛果。圓滿的佛果就是圓滿的福報、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這個地方能不去嗎?我們在娑婆世界天天受苦,冤枉!你要曉得,真正搞清楚了,巴不得趕快去,今天就去,那你是真的覺悟了。所以真搞清楚了,對這個世間不再留戀,這是真的,這個世間應該放下。如果要留戀,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再來,再來是菩薩身,再來不是業報,再來是什麼?乘願再來,幫助娑婆世界跟我有緣的眾生。你跟他有緣,他會聽你的教誨,你來教他,你來帶他一起去,那怎麼會一樣!

  「又《歌歎佛德品》云」,這是第二十七,「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你看這一句還得了!一食頃是一頓飯的時間,我們吃一頓飯通常大概半個小時,不會超過一個小時,一食頃。復往,復往就是來回,十方無邊淨剎。不是十萬億,十萬億這個數字很小,這給你說真話,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的清淨剎土,你看看這種現象。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前後沒有了,所以過去諸佛、未來諸佛,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空間沒有了就是距離沒有了,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在哪裡?都在當下,你這一個念頭起了,你真的就到了,念劫圓融。這個經裡面給我們講諸佛剎土裡面的真相,也是說宇宙的真相。我們現在完全生活在夢中,《證道歌》裡面講得好,佛在經典裡面常常用「夢幻泡影」來作比喻,我們學了佛,聽到經教,就應該真正清醒過來。醒過來之後,這是覺悟,悟了之後,我得要真修,修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教你放下。放下,境界就在眼前,就契入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