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五二集)  2012/10/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5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0七七頁,從第五行當中看起:

  「聞者聞名信受也。以名具萬德故,能令聞者慈心清淨。慈心者,發起大慈心也。清淨者,純淨無垢也。歡喜者,內心喜樂也。踊躍者,歡欣奮起,形於身口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是說『得聞佛聲』,這一句經文在五種原譯本裡面都有,文字小有差別,內容完全一致,這確實證明話是佛說的。聞者,這個聞的意義一定含著有信受,真正相信、真正能接受。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說難信之法,一切諸佛都介紹、都講這部經,就是《無量壽經》。因為這個法門、這個方法確確實實是世尊普度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就能夠圓滿成佛,所以說是無比殊勝稀有第一法門。有沒有人信?有。什麼人信?宿根深厚的人,也就是說,像經上所講的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遇到必定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他能信;不但能信,他能解,他能接受,他能奉行。如果有好的善友引導他,他這一生就能夠念佛往生。

  下面說的這幾種現象,顯示他宿根的深厚,根深厚從哪裡看?從底下這幾句。聽了,『慈心清淨』,發慈悲心,這也就是發菩提心。清淨,純淨無垢,真心能夠現起來。凡夫平常所用的是妄心,八識裡面的第六意識跟第七末那識,他用這個心,所以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聽了歡喜,就是法喜充滿,內心喜樂。這個喜樂有來頭,生生世世都希望能夠了生死出三界,但是都沒有能夠得到,這一生碰到這個法門,知道這個法門一定滿足生生世世的大願,他怎麼不歡喜?踴躍,就是我們中國所講的喜形於色,他內心的歡喜,他表現出來了,所謂是手舞之,足蹈之,這是身,口裡面歡喜讚歎。

  『衣毛為起』,從這個地方看到他的宿根非常深厚。善友,我們一般講老師,看到學生有這種狀況出現,就知道這個學生善根非常深厚,這個經沒有白講,決定有人深信不疑,決定有人依教奉行,決定有人往生淨土,講經的目的達到了。『淚出』,是眼中流淚,「蓋如是之人皆從佛道中來。佛所得之無上菩提,名為佛道」,從佛道中來,過去生中學過。「《法華經方便品》云:是諸世尊等」,這一句話是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叫諸世尊,就是諸佛。無量無邊的諸佛,「皆說一乘法」。一乘法是這一生成佛的方法,它不是成菩薩,不是成聲聞、緣覺。說大乘、小乘這叫二乘,說聲聞、緣覺、菩薩叫三乘,這個法不是二乘、不是三乘,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決定一生成佛。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怕你遇不到,你遇到了,你真聽懂了,你這一生決定作佛去了。

  「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你看就這麼簡單,只要他真相信,只要他真肯發願,願生淨土,只要他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這麼簡單。所以菩薩不相信,聲聞、緣覺不相信,修學八萬四千法門的人沒有一個相信,道理在此地。相信的人就太走運了,不相信的人就懷疑,哪有這麼簡單?修行多年、修行幾輩子、修行多少劫,還沒有看到佛道的邊緣,這種人大有人在,哪有這麼簡單就成就?這就是他為什麼不相信,道理在此地。那我們要想想,我們能夠相信,什麼原因?經上說得很清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遇到這個法門,諸佛如來就加持你,在冥冥當中加持,你能聽懂,你能相信,你能發願。

  特別是在現代,這個地球上遇到大災難了,遇到這個法門,機會到了,我去極樂世界了,一絲毫憂愁都沒有,歡喜無量,這是真的。如果佛菩薩留我們,那我們要行菩薩道。往生極樂世界成就自己,還是為了度眾生。現在眼前眾生有苦難,真正肯發願度眾生的,捨己為人的,這個人很難找。如果你就是諸佛菩薩所找的對象,他肯定加持你,你在大災難中沒事,你會平安度過。這不是自己有幸,是苦難眾生有幸,就是還存留下來的眾生他需要。我們自己需要的是極樂世界,去親近彌陀,這是我們需要的。可是諸佛菩薩總是把眾生需要擺在第一,地藏菩薩最明顯的代表,「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佛菩薩的本願。

  「又因行名道」,道是什麼?道是菩薩行,行叫道,所以「佛道者,到於佛地之萬行也」,就是六度萬行,這是佛道。『曾作佛道,故非凡人』,過去生中他曾經是修行過,不是修小乘,修大乘,小乘是聲聞道,他修的是佛道。「乃佛之讚語」,這是佛對他的讚歎。「正如《金剛經》曰: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就是講我們現在,當來世就是將來,釋迦牟尼佛在世講《金剛經》的時候說的,將來後五百歲,這就是說五個五百歲最後的一個五百歲。這五五百歲,佛經上講五種堅固。第一個五百歲,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算的,解脫堅固,持戒就能證阿羅漢果。第二個五百歲就不行了,人的根性沒有那麼純、沒有那麼厚,持戒不能成就,要修定,所以第二個五百歲要禪定堅固。第三個五百歲,禪定也不行了,必須要學習經教,叫多聞堅固,從研究經教還行,有能夠入佛境界的。第四個五百歲,愈來愈往下降,真正修行的人少了,喜歡修福,塔寺堅固,到處建廟、建佛剎修福。第五個五百歲,這堅固,五種堅固,鬥諍堅固。我們生在最後的這五百年,二千五百年,現在,真的佛所講的一點都不差。你看看,第一個解脫堅固,禪定成就,多聞成就,塔廟成就,現在是鬥諍堅固,「鬥諍堅固」這是經上的原文,現在鬥諍堅固,如果不鬥諍,那佛說的話不就說錯了!

  這佛說的,「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這講《金剛經》。《金剛經》,在末法時期五五百歲鬥諍堅固,聽到這個經,能相信、能理解、能受持,這個人太稀有了。「何以故」,這為什麼?「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聽到《金剛經》才能夠信解受持。如果四相都有,聽《金剛經》,這信解受持全有問題。現在人誰相信?念的人很多,真正解其義的人不多,許多人把它當作哲學來研究,變質了,不是依教修行。《金剛經》講般若,般若講空,般若講諸法實相,諸法實相不但體是空的,相也不是真有,教人放下,放下就見性了。

  「靈峰《破空論》釋曰」,蕅益大師他著作裡頭有一種叫《金剛經破空論》,他在裡面解釋,「此即信修大果也」,《金剛經》上這一句話說,信修大果,第一稀有。「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只有真正四相破了,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對這個經你能夠契入,你能夠悟得其中的境界。如果四相沒有斷乾淨,還有四相存在,蕅益大師這個話說得很肯定,絕不能信此經。我們看過學《金剛經》的人多,學了之後怎麼樣?跟我們境界差不多,還很執著,我沒放下。「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蕅益大師這幾句話說得好,他要真的能夠信解受持,這個人決定能夠明瞭通達我人等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他怎麼樣?他放下了,這一放下,他就解脫了,他就得大自在。這些話全都是真的。

  《金剛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這個經裡面重要的幾句開示要記住,前半部無四相,後半部無四見,境界更高,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四相,阿羅漢證得,辟支佛證得,別教三賢菩薩證得,也就是說,四聖法界他們證得。破四見就不在四聖法界,不在十法界,他最低限度也到實報莊嚴土,《華嚴經》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他到這個境界,真成就了。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如果不放下,對我們念佛往生確實是障礙。為什麼念佛的人那麼多,往生的人那麼少?放不下,就這一句話。什麼時候我們真正放下,那就是前面所講的,我們用佛眼看眾生,佛眼沒有分別,佛眼沒有執著,佛眼沒有起心動念;我們用佛心來修行,佛的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片慈悲,慈悲遍法界,稱之為大慈大悲,沒辦法再稱讚,稱為大慈大悲。培養這個心,這經講念佛可以培養,為什麼?念佛可以把自己的佛性念出來,入佛境界。

  「準是而論」,以這個為標準我們來說,「本經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比信《金剛經》還難。《金剛經》是般若、是大乘,這個經是一乘法,是《華嚴》、《法華》的精髓,古德讚歎它「華嚴奧藏,法華祕髓」,蕅益大師說的。《華嚴》、《法華》是一乘大經,一乘大經裡頭的精華,你得到了,你必定成就一乘法。所以,「若能生信,當知是人,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間希有之人」,你能夠相信,換句話說,就是證明你現在的煩惱業障習氣輕了。為什麼?你性德的智慧德相透出來了,這個能信就是透出來了。不能信,業障習氣很重,還是把它壓住了,它冒不出來。現在你已經放鬆了一點,它透出一點出來了,所以稱為稀有之人。

  「若於圓教能生實信,圓解圓修,可稱圓人」。四教藏通別圓,極品,上上乘圓教,圓教根性的人不多,若是圓教根性,這一生決定成佛,參禪肯定大徹大悟。古時候有,現在沒有了,為什麼?古時候的緣殊勝,圓人來投胎也有障礙,這個障礙在佛法叫隔陰之迷,你一投胎就迷了,前世事情記不得了。前世底子雖然好,也有迷,但是那個時候社會風氣好,父母懂得教你。父母真懂得的,從懷孕就開始教你,就小心謹慎照顧你,這母親恩德多大!縱然母親疏忽不知道,你一出世,一生下來,你這個家族的人都會教你。從前是大家庭,大家庭對於後代非常重視,父母偷不了懶。為什麼?上頭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有高祖父母,天天看著你,你不好好的教,你怎麼能對得起父母?這是家裡頭負責傳宗接代的人,代代都要好。這個環境好。

  現在人不知道了,懷孕沒想到教你的這個事情,生下來之後也沒有。幾乎生下來,你睜開眼睛接觸的就是電視,電視來教你,這就殺盜淫妄。從小在這個環境養成,煩惱、妄念一天比一天多,把你自性裡面過去生中修習的功德全給障礙住了,它並沒有把它毀掉,就是障礙住,它不起作用。這樣養成了,你叫他相信佛法、相信淨土,真難,真是難中之難,在我們這個現前真難。真難,我們還遇到了,還有一點信心,一定要勉勵自己,這一生得來不容易。如何補足我們的善根福德?念佛,覺明妙行菩薩這一句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妄念),許汝法身活」,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就在我們要把這個一念放下,也就是什麼都別管了,於大體還不能造成障礙的都可以不管。如果於大體有障礙,障礙正法久住,障礙弘法利生,這個可以管,為什麼?慈悲心。小事就不聞了,懂得現在人的根性,他的業障習氣很重,一切隨他去,我們成佛要緊,成佛之後再來度他們。

  所以,圓教能生實信,淨宗是圓教,這個經本圓中之圓。能夠圓解,圓解,你理解,就活活潑潑,智慧真開了,什麼狀況之下怎麼去運用它,活的,它不是死的,極其靈活。引導眾生能信、能解、能受、能持,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圓解圓修,這是圓人。「圓人修行一日,可當常人修行一劫」,這真的,他聰明,通常人修一劫,等於他修一天。極樂世界人修一天,等於我們這邊人修無量劫,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有智慧、神通、道力,你就能變化、能分身,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在聽講經,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聞法,這別人做不到的。供佛修福,聞法修慧,福慧雙修,無量無邊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在這個世界見一尊佛都好難,見個菩薩、見阿羅漢不容易,你在極樂世界,十方一切諸佛想見就見,念頭才動,你的身體就已經站在佛前面,就這麼樣的方便。所以修行沒有比極樂世界人更快,道理在此地。

  這一品最後的一段,「歎疑惑難度」。前面不疑,好度,現在反過來,對這個法門有疑惑的人。請看經文: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這個現象多,非常普遍。我們自己回過頭來問自己,自己學佛,開頭對這個法門,就像經上所說的,不相信。我感謝李老師,李老師苦口婆心把淨宗介紹給我,我都沒能相信。第一個介紹給我的是懺雲法師,我在他茅蓬住了半年,他把這個介紹給我。我讀了三本書,《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彌陀經圓中鈔》,這是《阿彌陀經》三大部註解,《疏鈔》蓮池大師的,《要解》蕅益大師的,《圓中鈔》幽溪大師的。懺雲法師要我把它的科判節錄出來,畫成表解,把經文補上去,變成科會。我都做了。做了之後,對於佛法裡面這種方法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才真正曉得什麼叫好文章。好文章從頭至尾都不會多一個字,也不能少一個字,多一個字可以拿掉的、可以刪掉的,少一個字就不通了。文章寫得這麼好,用科判一判就完全知道了,章法結構嚴密整齊,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到思想體系,不能不叫人五體投地。

  在懺雲法師那裡半年,體會到這一層。我信不信?不信。但是佛經文章之美,歡喜,無論哪一部經我看到都歡喜。那個時候知識分子的習氣重,喜歡研究、喜歡理論,對於修行沒放在心上,這就是什麼?搞佛學的。我進門是搞佛學的,方老師是搞哲學的,進門受他老人家影響三年,還好不深,三年之後我就回頭了,我就知道,它比哲學還要廣泛、還要深入,哲學不能包括它,它能包括哲學,哲學不能包括它,有這麼個概念。到台中,李老師把《印光大師文鈔》給我,要我學印光大師。我讀了《文鈔》之後對淨土宗有敬意,對它很尊重、很尊敬,它太慈悲了,體會到這一層,但是還是不肯學。老師雖然多次勸我,甚至於說,你看看歷代這些大法師,慧遠、善導、永明延壽、蓮池、蕅益,這都了不起的人,他們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以後變成淨土宗的祖師。我們不妨也跟著他走走看,走錯就算了,走對那我們就成功了!用這個話來勸我。我還是陽奉陰違。

  我跟諸位說過,我真正接受是講《華嚴經》,這是偶然一天心血來潮,想到什麼?文殊、普賢怎麼成就的?善財童子,這是文殊的得意門生、入室弟子,他修什麼法門?這就有了問題。有了問題找答案,再很仔細的去讀《華嚴》,發現了,文殊、普賢統統是修淨土的,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我那個時候寒毛直豎,這怎麼回事情?你看《四十華嚴》我講了一半了,真叫囫圇吞棗講的,善財修什麼不知道。現在有了問題,從頭再來細細一看,一下就看出來了,原來第一位善知識就是吉祥雲比丘,修什麼?般舟三昧,專修念佛法門。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不睡、不坐,它叫佛立三昧,這九十天,可以站在那裡,可以走動,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這個是要有很好的體力精神,身體不好的人做不到,年老的人做不到。九十天一期,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精進念佛。

  吉祥雲比丘修這個法門,對善財童子開示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表大圓滿,這是密宗的表法。《華嚴經》十個宗派東西它統統都有,所以它是圓滿法輪,中國人講先入為主,這就是他主修主學的。看到最後第五十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完全明白了,徹始徹終善財童子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於是也豁然明瞭了,這五十三參什麼意思?就是我們平常早晨起來,睡起來,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看的一切人事物,就叫五十三參。用五十三位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做代表,全是佛,全是佛在那裡表法,我們要認識。

  方老師告訴我,《華嚴》有深奧的理論,有精密的方法,末後還帶表演,文殊、普賢、善財童子五十多位善友表演給我們看。表演什麼?演這個理論,《華嚴》的理論、方法,如何落實在工作、落實在生活、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華嚴》。所以方老師佩服到極處,全世界的教科書找不到能跟《華嚴》相比的,它做出來給你看。他一生喜歡《華嚴》,沒有一天不讀它,《華嚴》是他的主要功課。《華嚴》最後導歸極樂,我對於極樂,這個淨宗,淨宗經典,才特別重視。所以看到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即是小本《華嚴》。蓮池大師註這個《彌陀經》,完全用華嚴家的這個架勢,把《阿彌陀經》提升跟《華嚴》平等,這個非常了不起!因為他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瞧不起淨土宗,對《華嚴》沒有話說,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一個註解出來的時候,把它提升跟《華嚴》一樣,淨宗真興起來了,淨土宗中興的祖師。

  我們接著看念老的註解,「反之,狐疑不信者,乃從三惡道中來,宿世殃禍業障未盡,尚未至得度之期,故不能信受」。這個聽到佛的佛號心中狐疑,不能夠接受,什麼原因?於佛經中所說的不能相信,這是從惡道當中來的,這一生雖然得人身,帶著濃厚惡道的習氣,從三惡道來的。宿世,過去世,造的罪業,殃禍,墮落在三惡道,那殃禍,業障沒斷盡,還很濃,還沒有到得度的時間,所以不能信受。這個話我們要三復斯言,多念幾遍,不是沒有原因。我們自己業障重,自以為聰明,不行,世智辯聰,看不到事實真相,往往是誤了大事。我們幸好對老師的信心堅定,沒有為外頭的流言所動,雖然自己業障重,沒有離開老師,還繼續不斷努力。好在佛法經教它通的,一通一切都通了,十幾二十年的薰修,回過頭來再看淨宗,相信了。真正相信,就是你得度的時間到了。如果得度的時間沒到,也就是講你的根沒熟,沒有熟就有障礙,你不能信、不能接受。你能信、能接受,證明你的業障消得差不多了,你可以接受了,這是得度的時間到了。

  「此亦如《金剛經》所云: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這是世尊舉了個例子,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講《金剛般若》,在中國流通最廣泛的,這是因為六祖惠能大師在這部經裡面開悟的,因六祖而聞名於世。幾乎中國文人,讀書人,沒有一個說是沒有讀過《金剛經》的,很少。於後末世,末法時期,就是說的我們現代,還有受持讀誦的人,還有這樣的人,就是說受持讀誦,功德就不可思議。恭恭敬敬將《金剛經》念一遍,完全在真心,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個利益是什麼?這個利益是讀經的功德。所以,以此功德迴向給亡靈,非常有效。

  不但《金剛經》如是,一切大乘經皆如是。你對它並不了解,你也沒有辦法依照這個經修行,你就是喜歡念,念久了,不定自己什麼時候有了悟處,這個悟處是功德累積的。功是功夫,這功夫從清淨心上來的,經讀多了,心地清淨了,妄念少了,雜念沒有了,這就是功德。我若具說,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要給你說這個人功德有多大!或有人聽聞之後怎麼樣?心就狂亂了。為什麼?根本不能相信,根本不能接受。念《金剛經》如是,那念這個經還得了嗎?這個經跟《金剛經》一比,念《金剛經》小功德,念這個經大功德。《金剛經》是大乘經,這個經是一乘經,一乘裡面的一乘,沒人知道。「故知法門愈殊勝,世人愈難信」,講別的經容易,講這個經可難了。「故於圓頓妙法,狐疑不信」,疑加個狐,比喻狐狸疑心最重,所以這個疑就加個狐,狐疑。這一品我們就學到此地。

  接著看底下這一科,第三,「咐囑流通」。品題: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念老有個簡單的題解,「本品首為世尊咐囑大眾守護本經」,這一品開端是釋迦牟尼佛囑咐大眾守護這一部經;「次諭救護眾生」,第二個大段佛教導我們要救護眾生;第三段教導我們行解要相資,有解無行不能成就,有行無解也有障礙。有行無解,遇到障難會退轉;有解無行,解得不會透徹,為什麼?沒有真正修行的底子;解行是一不是二,這樣才真正能求生淨土。古時候的念佛堂不講經只念佛,不求解,為什麼?他已經搞明白了才進念佛堂,那個行。現在怎麼樣?現在他不明白、不了解,心裡頭求感應,念到幾天沒有感應他又不相信了。所以我們對現在念佛堂念佛的人,勸他每一天至少要四個小時聽經,慢慢他懂,他不退轉了。這個是解行同時下手的辦法。最好是聽經,真聽明白了,那個不一樣,真聽明白、真懂得了,讀經的時候隨文入觀,在念佛堂他真正能放下萬緣,真正懂得了,用佛心、用佛眼,那個成就多快!

  我們先看第一段,「囑護無上深法」,科題完全從經文上提煉出來的。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

  上面是佛法,『甚深之法』,下面『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金剛經》是菩薩之法。

  【非易可遇。】

  不要以為很簡單,不容易遇到。

  【能說法人。亦難開示。】

  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要他來講講不出,為什麼?不是他的境界,他沒有入菩薩境界,這經他怎麼會講得出來?望文生義,把經全都解錯了,說法之人,『亦難開示』。

  【堅固深信。時亦難遭。】

  多不容易!念老註解註得很多,「本品首段為咐囑護持本經。無上之法者,《往生論註》云: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上」,《往生論》上說的。為什麼叫無上?這個法門、這部經典裡面所說的理,就是性德的全體,是性德的圓滿,不是講它局部。圓滿,那就是自性的本體、自性的相、自性的作用統統在裡頭,不容易,太難得了!再沒有能跟這個經相比的,就是《華嚴》跟《法華》也比不上,如果比得上,何必後面導歸極樂?古大德說的,《華嚴》、《法華》導歸極樂它才圓滿,如果不能導歸極樂,它那個法不圓滿。這個話是教我們對這部經要重視,不是普通的法。《大藏經》跟這部經擺在一起讓我們選擇,我選這部經,我不要《大藏經》。為什麼?《大藏經》全在這部經裡頭。這個經分量輕,容易學,容易成就;《大藏經》不容易成就,看得眼花撩亂,莫知所云,這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底下說,「無上法者,涅槃也」,佛法終極的目標就是求證得大般涅槃。「《智度論》云:是故知無法勝涅槃者」,涅槃在佛法裡頭是第一法。涅槃是什麼意思?翻的意思很多,一般翻不生不滅,這是涅槃,涅槃沒有生滅。通常翻得最多的、用得最多的,圓寂。圓是什麼?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也可以說,寂滅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滅了,這是心上滅了。相上,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也滅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相統統滅了,這寂滅了。雖然相沒有,但是自性裡頭不等於無,為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具足,這惠能大師說的,第三句講的。具足什麼?具足萬法,什麼都有,它就是不顯。

  所以涅槃翻作圓寂,圓是圓滿,樣樣不缺,遇到緣,你看,能生萬物。能生萬物就是《還源觀》上講的起二用,第一個起依報,整個宇宙一切萬物出現了;第二個正報,正報是我自己。依正都是從這個裡頭變現出來,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現相,這不是第一義,第二義,現相從心想生,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相從心想生。自性所現的是法性身、法性土,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能生能現。跟阿賴耶所變的不一樣,阿賴耶裡頭有生滅,法性土裡頭沒有生滅,這個生滅是講剎那生滅,自性裡頭沒有剎那生滅。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無量壽,人不老,這個妙!為什麼人不老?因為它不是生滅相,生滅相就會有老,它沒有。這是性德,這就是涅槃。圓寂,圓滿又寂滅,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說有說沒有都錯了,所以這不思議的境界。

  「《智度論》云:是故知無法勝涅槃者」,沒有一法能跟涅槃比,涅槃是本體,涅槃是自性,入般涅槃就是淨土裡面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涅槃。真正入常寂光了,證得《華嚴經》上所講的妙覺如來位,他的法身,就是他的身體,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個身叫法身,如來的法身,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沒有它就沒有一切法。所以我們用電視來做比喻,涅槃是什麼?涅槃就是電視的屏幕,屏幕沒有生滅,屏幕什麼都沒有,但是你按下頻道它就現相,它能現無量相。這無量相是假相,為什麼?那相有生滅,屏幕沒生滅。你不能離開屏幕,離開屏幕就顯不出來,相就沒有了。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真是屏幕,妄是現相,它是一,它不是二。所以契入常寂光之後,遍法界虛空界有緣眾生要求你,你現身給他說法,有沒有來去?沒有,「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因為它就在你面前,就在你當下,從來沒有離開你過。這是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多少佛菩薩看著我,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我這個身在他光中,沒有離開他。我們起心動念全知道,言語造作全知道,還以為我起心動念別人不知道,那就是騙自己,自以為是。其實沒有一樣不知道,不但諸佛菩薩知道,聲聞、緣覺知道,天神、鬼神知道。那是像修.藍博士說的,不但那些知道,他那一天在此地,這桌子、椅子知道,這牆壁知道,這上頭天花板知道,下面地板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我們修要修真的,不能修假的,修假的,修一輩子什麼也得不到,還是繼續搞輪迴。修真的,真的難,太難了!但是這個法門不難,太難當中有個易,有個易行道,你要是摸到了就很容易進去。好像保險櫃一樣,你不懂得號碼的時候那真難,你怎麼打開它?懂得號碼一扭一拉就開了。這個法門對準這個號碼,一觸,它就開了。你能碰上這個法門,你太幸運了,諸佛如來都恭喜你,恭喜你成就了。

  下面,「十力者,如來所有之十種力用」。十不是數字,是表法,表無量無邊,性德起用真的是無量無邊,哪止十種!《華嚴》用十表法,表大圓滿。如來所有之十種力用,因為這裡講到『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第一個,「覺是處非處智力」,覺就是覺知,如來知道。「處者道理之義,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一切物,哪些道理跟它相應,哪些不相應,佛知道。佛怎麼知道的?佛是自性般若智慧照見的,為什麼?他沒有去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八識裡頭的,妄心裡頭有這個東西,真心沒有。所以一定要曉得,大乘佛法是教你認識真心,契入真心,就是證得,然後用真心,純真無妄,體相用都真。這個真是一切眾生人人本有,個個不無,跟諸佛如來果地是平等的,沒有絲毫差別。這個不是知識,與學習不學習毫無關係,什麼都不要學,能知天下事,只要你見性。

  怎麼見性?只要你把自性上的障礙除掉。障礙是什麼?起心動念是障礙,分別是障礙,執著是障礙,一般大乘上說的,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如果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全知道了,這你自性,你見性,全知道了。我們今天為什麼什麼都不知道?本來都知道,這不知道就是這個東西障礙、蓋覆住了,它並沒有失掉。自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絕對不會有失掉的。佛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看到他的自性圓圓滿滿,跟自己無二無別,所以對一切眾生尊敬,不敢輕慢。凡夫迷了,怎麼迷的?起心動念就迷了。修行修什麼?就修這三樣東西,把這三樣東西放下就成功了。大乘教裡面修行,總的綱領就是止觀,止就是放下,觀就是明瞭,只要你放下,你就明白了,明白了你一定放下。明白沒有放不下的,放下沒有不明白的,它是一不是二,止觀不二。

  我們研究個東西,是不是真知道了?那就看你有沒有放下,放下,真知道了。我是不是真放下了?你就看是不是真明瞭了,真明瞭了,真放下了。放下,不明瞭,沒放下。這個方法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麼個簡單的方法,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再幫助看破。像走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的,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那我們的障礙,不是出在放下就是出在看破,出在放下叫煩惱障,出在看破叫所知障。二障都放下了,哪有不見性的道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求學,在外面參學了十二年,放下了,二障都放下了,所以一入定就開悟,就明心見性,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廣學多聞,世間人羨慕的,他示現是世間知識分子,當然喜歡廣學多聞。學了十二年,學了許許多多的知見,什麼問題也不能解決。這個做樣子給我們看,放下,統統放下,一入定開悟了。佛在那裡表演,我們得會看,真得利益。不會看不行,要會看,中國古諺語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熱鬧的人很多,看門道的人真的不多。

  「又指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前面這一句理說得高,深廣無際,這等而下之,十法界裡面這些眾生因緣果報,佛沒有一個不知道。「作樂業得樂報。因果相契,為是處」,這就對了。「作惡業希望樂報,因果相背,為非處,猶言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造惡業得惡報這對了,這就相應了,造善業說得惡報,這個無有是處,作善業決定得善報,造惡業決定得惡報。佛對於十法界的眾生業因果報他完全明瞭。我們聽了之後要明白、要記住,人生在世決定不能造惡業,造惡業是你真正錯了。吃虧上當可以,吃虧上當是什麼?是消自己的業障,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前因後果我們不知道,決定是有。

  「二者,業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之智力,或善不善,有漏無漏等之智力」,佛全知道。所以佛知道,這個眾生修行,什麼時候緣成熟他曉得。如果遇到這個法門,這是個特別法門,他也知道,遇到的時候他就知道。遇到的時候,佛會大歡喜,為什麼?你不必再耽誤了,你成就了。我們要知道佛恩,知恩才曉得報恩,怎麼報恩?依教修行,一生很快成就了。障礙我們的修行就是業障,放不下。所以要學忍耐,什麼都能忍,從這下手。不忍?不忍它就發作。發作之後,忍住,慢慢就得定。定怎麼樣?定不動心了,眼見、耳聞、身體接觸,不動心了,我們學到這一步就決定往生。為什麼?這就是我們平常常說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這個樣子,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再動心了。不動心是什麼?不受外頭境界干擾了。修行在哪裡修?日常生活當中修,工作當中修,待人接物之處修,活的。

  念佛是像練兵,六根對外面境界接觸是打仗,你功夫要能起作用。起作用就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決定不為外境干擾,我打贏了。外面動,我裡頭也動,我就輸了。外頭動,我裡頭不動。為什麼能不動?我沒有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外面境界有,我看得很清楚,我心裡頭沒有,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就是功夫,這叫真修行。口念彌陀,外面還受影響,沒有功夫,這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定這個功夫要管用,叫功夫得力了。得力什麼?它管用,外頭境界不影響我了。

  大家都知道,大乘八個宗派裡頭,淨土宗跟密宗都是走的淨門,就是清淨心,這兩個宗都是修清淨心。但是淨土的清淨是遠離境界,我不接觸它,我心清淨。密宗不是的,密宗是接觸而心裡不著相,所以他那個淨比我們的淨高。但是他不容易,他要把握不住的話,動了心的話,他退下來是地獄。所以他只有兩條路,一個成佛,一個墮地獄。不像淨土宗,淨土宗還有樓梯可爬,掉下來不至於掉到最下面,掉一級、二級,升個一級、二級。不是的,他一升就到頂,一下去到底谷。所以密比淨難,真成功,他高!那都是上上品往生,這個不是假的。所以禪是捷徑,淨是捷徑裡面的捷徑,密那是更快的捷徑,快速通道的,那個通道難。

  這三種捷徑裡頭淨土最容易,但是你要伏得住,境界現前,我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換過來,讓一切念頭都歸阿彌陀佛,真的,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無雜念,這就功夫成片。這個境界裡頭真的想往生,我有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來不來接?來。憐憫這個眾生可憐,我住在這個世間再來幫助他們一點,多住幾年,行,壽命到了可以延壽,這就叫什麼?生死自在。但是自己得成片之後,留在這個世間為眾生的,不是為自己。自己再努力向上,提升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跟阿羅漢一樣,理一心不亂就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

  一切眾生三世,過去無量劫之前,未來無量劫之後,佛全知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或是善,或是不善,或是有漏,有漏是造六道輪迴業,或是無漏,無漏是聲聞以上三乘菩薩業,佛全知道。知道就好教,所謂應機說法,說的法能幫助他開悟,幫助他開小悟、中悟、大悟、徹悟,完全看眾生根性,契機契理。不像我們現在,沒有能力觀機,完全是在碰撞,碰到了那很幸運,沒碰到再來,換一個。佛菩薩非常準確。

  「三者,定智力。知諸禪定,解脫三昧之智力」。定很複雜,世間有四禪八定,阿羅漢第九次第定,比阿羅漢高的辟支佛、諸菩薩。菩薩在《華嚴經》裡頭總共五十一個位次,那就是五十一種不同的禪定,這個禪定是講它的層次。但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禪定,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但是禪定是一樣的,都是把心定下來,無論修學哪一種,得的果是相同的,都是把散亂的心收起來。可是念佛這個禪定不一樣,念佛禪定有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有十方如來加持,它能幫助你往生。其他禪定不能幫助你往生,幫助你得到功德,幫助你開智慧,不能往生。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可不能找錯了。所以無論怎麼說,千萬要記住,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這一生就圓滿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