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一四集)  2012/7/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九頁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金剛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故以喻不壞德」。佛法裡面用金剛杵,密宗常用的,這是表法,代表金剛般若,金剛般若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眾魔外道』,「皆不能壞」。眾魔,前面說過,佛經上通常講四種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四種魔,三種都是自己本身具足的。魔是折磨,讓我們的道業不能成就。頭一個是五陰,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避免的,五陰是我們的身心,色、受、想、行、識,色是肉身,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精神這一部分,所謂心,身心,身心必定要受這些煩惱,所以說五陰是魔。

  金剛般若怎樣破五陰?念《心經》都知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是金剛般若。《般若經》六百卷,是佛經裡頭部頭最大的,《金剛經》是《般若》的綱要、綱領,《心經》是《般若》的核心。六百卷經太大了,看的人很少,但是《金剛經》跟《心經》是普遍為學佛的人所讀誦的,無論是哪一個宗派,幾乎沒有不讀《金剛經》的。而《心經》講得最清楚,雖然非常簡單,一句話就道破,「照見五蘊皆空」;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也是五蘊皆空的意思,破四相。真正入佛門,第一個就是要破身見,小乘證須陀洹果,大乘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薩。怎樣能證得這個地位?這個地位是最低的地位,大小乘這是最低的,在大乘好比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十信是小學,十住是中學,十行好比高中,十迴向好比大學,十地好比研究所,等覺好比博士班,這是佛,佛教的教學。十信是小學一年級到十年級,這小學一年級剛剛入門,什麼條件?五種見惑破了,就入門了,取得初信菩薩的資格,小乘就證得須陀洹,初果,四果四向,證得初果。

  這五種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我們六道凡夫都把這個身當作是我。佛告訴我們,這個錯了,這個見解是最大的錯誤,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這是頭一個。所以要斷除錯誤的,就是看法看錯了,要從根本上去斷,根本就是身。首先知道身不是我,那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好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你要把身看作衣服一樣,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為什麼?我是不生不滅,這身有生滅,有生有滅是假的,我是真的。有真我,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個才是我。那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把真我找回來,真我找回來,這個人就成佛了。

  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於是我們就曉得,佛經上講的佛性,佛性是我,一點都不錯。現在我們迷了,不知道佛性是我,把什麼當作我?把身當作我,把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東西當作我,身是我的身體,能思惟想像是我的心,全錯了。思惟想像的是什麼?是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阿賴耶的記憶,我們把阿賴耶的心意識當作自己的心。阿賴耶是第八識,末那的執著是第七識,分別意識是第六識,六、七、八不是我們的心。不是心也稱作心,這佛經上說的妄心,不是真心。為什麼?這個心也有生滅。佛法裡講真、講妄,它的標準是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從這個地方來辨別。身有生滅,念頭有生滅,末那的執著有生滅,第六意識的分別也有生滅,阿賴耶的含藏種子它還是有生滅,所以這個東西都不是真的。

  那什麼是真的?我們世俗人說,人有靈魂,靈魂好像沒有生滅。你看,靈魂離開這個身體,它又去投胎去了,六道裡頭輪迴,靈魂好像沒有生滅,是不是我?不能說是我,也不能說不是我。這怎麼回事?靈魂,它迷而不覺。我,我是覺而不迷。為什麼不能說它不是我?它迷惑顛倒。所以靈魂覺悟了,那就是真我,靈魂在迷惑,這還是假我,不是真我,真我是覺而不迷。真我,我們稱它為靈性,佛經上自性、法性、佛性,這就是真我。所以我們修行能不能成佛?能。為什麼?因為本來是佛。我們的靈性就是佛,迷了叫靈魂,悟了叫靈性。迷了,自己不能做主,隨業去投胎,搞六道輪迴;覺悟了,他能做主,不會搞六道輪迴。所以覺悟靠智慧,智慧是本有的,金剛智慧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自性裡頭本有的。

  惠能大師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話說「本自清淨」,那是真我。真我確確實實從來沒有染污,縱然墮落在三途也沒有染污。那我們常常講染污,染污是什麼?染污是意,末那染污,阿賴耶染污,是這麼回事情。所以妄心、假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告訴我們,真心,即使我們在三途,也沒有受染污,這真心可貴。真心不生不滅,他第二句話說「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這是真的。第三句話說「本自具足」,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無邊的一切法。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是很難懂。譬如我們作夢,夢中許許多多的境界從哪來的?本自具足,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比能大師講得清楚一點,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把一切法分作三大類,智慧是一類,德能是一類,相好是一類,用這三大類把一切法全部包括。這一切法都不離開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地方講金剛般若,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可是我們今天迷了,迷了自性,那我們的智慧德相在不在?在,變質了,智慧變成煩惱。大乘經不是常說,「煩惱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煩惱跟智慧是一個體,覺悟了它就是智慧,迷了它就叫煩惱。所以煩惱不能斷,煩惱斷,智慧就沒有了。怎麼叫斷煩惱?轉煩惱為菩提,這就對了。轉煩惱,煩惱不見了,菩提現前了。轉生死為涅槃,生死跟涅槃是一不是二,涅槃是不生不滅。你看,生死是個生滅,生滅就是不生滅,怎麼樣轉生滅成為不生不滅,這就成佛了,證得大般涅槃。

  所以怎麼個轉法,那首先要曉得我們怎麼迷的?什麼是迷?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執著是迷,分別是迷,起心動念是迷。執著,在一般經論裡面叫見思煩惱,《華嚴經》上叫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一般大乘裡面叫塵沙煩惱,那是分別,《華嚴經》講的分別。一般經教裡頭講的無明煩惱,《華嚴經》上叫妄想,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一乘佛法,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叫不可思議,不但不能說,想都不能想。不思議的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那是什麼?那真正見到了,跟惠能大師一樣,見到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我們曉得,我們的迷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這個東西,這樣我們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變質了。

  那學佛,學佛學什麼?沒有別的,就是把這些錯誤放下,把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恢復,這叫學佛。這種成就就是大智慧、大福德。我們皈依的時候,念「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麼?二就是福、慧。福慧都圓滿了,這叫成佛。智慧圓滿、福德圓滿,能嗎?能。為什麼?你本來圓滿,你本來沒有欠缺,是你迷了之後你不知道,它還是起作用。起作用,變質了,讓你受苦,讓你受難;覺悟就回頭了,苦就沒有了。所以佛法的教學只是一個悟而已,教我們怎麼覺悟。具體的方法是放下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說得很多,可是我們不容易體會,總認為這個境界是真的。《金剛經》上雖然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教我們有個正確的看法,別看錯了。有為法,什麼叫有為?有為是有作為的,也就是有生滅的。你看,哪一法沒有生滅?所有的動物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連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那就是說明,整個宇宙裡頭,你找不到一法是不生不滅的,所有一切法全是生滅法。

  佛說生滅法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那不生不滅是什麼?不生不滅就是你的靈性。靈性在哪裡?靈性就在現前,但是你不認識它,你不知道它在現前。《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你能看的那個能是你的本性,你能聽這個能是你的本性,你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你靈性起作用。可是我們很麻煩,在迷,我們眼睛看,第一念是見性,見色性,那是佛知佛見,但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怎麼?有分別、有執著了。六根對六塵起作用,第一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叫佛知佛見,就不能保持,到第二念就變了,這是張三、那是李四,這不行,他分別了,那就用分別心了。你看立刻就把我們的見性變成了眼識,就轉變成眼識,那麼快馬上就變成識,識就迷了。所以真正功夫就保持第一念不要變,那就成佛了。保持怎麼樣?不要起分別、不要起執著,你才能看到真相。一有分別,一有執著,你看的是假相。我們迷是這麼迷的,要不是佛給我們說,我們自己怎麼會知道!

  那第一念、第二念,這個很難懂,真難懂,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第一念,什麼是第二念,簡直沒有辦法分開。在《菩薩處胎經》裡頭,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凡夫起個念頭,心裡起個念頭,世尊問彌勒菩薩,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幾個微細的念頭,也就是幾個一念匯合在一起,成為凡夫這個念頭?這很多細念,凡夫不知道。幾相?幾個識?這一句話經文是這樣的,「幾念幾相識耶」。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一句問了三個問題,幾個念?幾個相?幾個識?念,我們用今天科學名詞來說,念是自然現象,相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識什麼?受想行識,加上物質,這就是五蘊。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彌勒菩薩說的。

  現在我們科學用秒做單位,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能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更快的,年輕力氣壯的,至少可以彈五次。五乘三十二億百千念,多少?一千六百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念是說那個一念。也就是那個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一念,這個一念看外面東西是佛知佛見。可是我們到第二念就變了,第二念怎麼樣?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全進去了,全進去就讓它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相跟識當家。相是物質現象,阿賴耶的相分,受想行識是阿賴耶的見分,你看統統落到阿賴耶裡頭去了,這叫迷了。

  諸佛菩薩厲害,他不落到阿賴耶裡頭,他永遠保持住,那就叫成佛。能保持什麼?如如不動,六根在六塵境界如如不動,就像鏡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鏡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所以古人常常勉勵我們,學佛用心如鏡,不染污。用心要像鏡子一樣,正在照的時候也不染污,這叫功夫,不染污,不落印象。我們凡夫怎麼辦?染污,落印象。落印象,這個印象就是阿賴耶裡頭的種子。阿賴耶好像是個資料庫,我們六根起的這些作用統統儲藏在這個資料庫裡頭,所以我們有記憶,昨天的事情,我們都想得起來,前天也想得起來。這個東西資料在哪?資料在阿賴耶裡頭。我們一想,資料調出來了,印象就清楚了,昨天幹些什麼,前天幹些什麼,去年幹些什麼,前年幹些什麼,資料在裡頭。不落印象,資料庫裡頭什麼東西都沒有,乾乾淨淨。乾乾淨淨是什麼都不知道?不是的,乾乾淨淨,你一照,它就清楚,不照它沒有,一照它現前,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照見,不是情見。情就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見,這叫情見,情見是凡夫,照見是佛菩薩。我們學佛就學這個本事,能真正把這個世間看破。看破,就是彌勒菩薩這一句話能幫助我們看破,這說明一個什麼事實真相?事實真相,這些萬事萬物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們統統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產生的波動現象。

  那我們曉得過去的電影是用幻燈片、動畫做成的,我們很容易明瞭,現在用數碼就不太容易明白。電影所用的底片、膠捲,就是幻燈片,每一格是一張照片,是一個畫面。我這裡還有這個,這大家能看得很清楚的,這是從前電影拍的片子,一張就是一個照片,沒有兩張是相同的,張張不一樣。它在銀幕上停留的時間多長?一秒鐘,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張;那換句話說,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的這個畫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才看到真相,二十四分之一秒是一張。真相能不能看到?看不到。如果我們這二十四張,只有一張是有這個色相的,其他的二十三張把它塗抹黑,那麼在銀幕上看的,你看都是黑的,突然有一亮,這一亮裡頭什麼東西,沒看清楚,它馬上就過去了。你有這麼個感覺,感覺亮了一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那就是那一張。所以,二十四分之一秒你就看不見了,沒看見,曉得亮了一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必須一秒鐘這麼長的時間,你看到二十四個畫面重疊在一起,科學家講糾纏在一起,你看到是什麼意思,看到東西了,一張你看不到。

  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眼前事實真相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就在我們面前生滅,完全不知道,怎麼可能曉得?二十四分之一秒,只能讓我們感覺到一閃就沒有了。現在速度提高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看得見嗎?所有整個宇宙、一切景象都是從這發生,這個事情現代科學家證明了。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的現象都是在波動當中產生的,他們稱為弦定律。好像彈琴,撥這個弦的時候,弦的振動,它發出聲音。這樣微細的境界,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體會不到。讓我們看到過去這個電影跟這個相似,電影速度慢,一秒鐘二十四張,這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張,它太快了,我們的腦反應不過來,根本沒有看見,它就在我們面前變動,我們看不見。

  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曉得《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我們逐漸逐漸明瞭了,所以它不是真的。真的?真的只有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像什麼?自性像銀幕,它如如不動。所有的現相是幻相,在這個屏幕裡頭出現,真妄是一,真妄不二,屏幕是真的,裡面的色相是假的,假的跟真的混合在一起。會看的知道,妄中有真,不會看的只看裡面的表演,把屏幕忘掉了,不知道有屏幕,像看電視一樣,電視屏幕忘掉了,只看到裡面的表演。那真正內行人,知道這是屏幕所顯現的,離開屏幕色相不可得,要依屏幕顯出來。屏幕就好比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屏幕沒有一點點染污,乾乾淨淨。惠能大師見性,就用這個來做報告,自性清淨,自性不生不滅,自性本自具足。

  早年我住在美國,美國電視頻道一百多個,那就好比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它裡頭有一百多個頻道,你按下去,頻道現前,你就看到了,你不按它,它就沒有了。那這講緣,有緣它就現,沒有緣它不現。不現,不能說它沒有,現,不能說它有,這是事實真相。對於這事實真相了解,這就是智慧,你不被這假相所迷,你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古大德所說的,我們懂得這些事實真相,咱們借假修真,這一生就沒有空過,就在假相裡頭我見到真實。這個說容易,做挺難,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

  放下就是,那你放不下不行,得放下。實在放不下怎麼辦?那就得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開這個法門,你不必放下,煩惱不要斷,業障不必消,只要遵守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每個人都可以具足。第一個我真信,我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我真信,一點都不懷疑。第二個,我真想去,我真有願,發願求往生。第三個,我真念這個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都可以。你看,就這麼三個條件,信、願、持名,具足這三個條件的個個都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換一個學習的環境,阿彌陀佛直接來教我。這經上講得太清楚了,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哪有不斷煩惱、不消業障能成佛的?這很多人不相信。不相信不是沒有道理,有道理。什麼道理?他對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跟名號,他不了解。如果他了解的話,他就沒有懷疑,肯定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聽說,在經論上看到有這麼一句話,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有這麼一句話,這個註解上,黃念老引用了很多次,這話是真的。你真正了解阿彌陀佛無量劫修持的功德,了解四十八願,了解他用名號,用名號的功德來接引眾生,只要你認真念這句佛號,即使這個人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教,臨命終時,在斷氣之前幾分鐘,有人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什麼?這個人造五逆十惡的罪,地獄境界現前了,有人叫他念佛,他就念,佛還是來接引他。不可思議!

  這個例子真有,唐朝時候的張善和,《往生傳》上有他的名字。這個人是個屠夫,殺牛的,一生殺牛,那不知道殺多少頭牛。臨終的時候他叫,他看到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索命,這是地獄境界相現前,大叫救命。你看,他運氣好,就碰到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走過,聽到裡頭有人叫救命,他進來看看。聽到他講好多牛頭人要來索命,這出家人拿一把香放他手上,叫他趕快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了幾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就往生了。地獄相現前,跟經上講的,真的,不是假的,你說這個名號功德多大。只是現在人不知道,不去研究這個經典,不知道名號功德之大。名號功德之大,找不到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找不到,太大了,造什麼樣的重罪,念佛都有救。你不肯念就沒法子了,你不相信,有懷疑,這是你善根福德不夠。你真信,你真幹,它真有效果,不可思議的效果。

  第十八願雖然是說,臨命終時,十念決定得生,當然這個念裡頭有信、有願,沒有懷疑。可是願文上有這麼一句,「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有這麼一句。古來祖師大德對於這一句經文的解釋,有不同的看法。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有人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日本人挺相信。唐朝時候人,日本的出家留學生到中國來,大多數親近兩個法師,一個跟善導大師修淨土,一個跟天台大師(就是智者大師)學止觀。所以在日本到處能看到善導寺,用善導大師的名字,善導寺,你看善導寺,那是修淨土的。善導大師的解釋跟別人不一樣,他老人家的說法,是這兩種罪過,五逆十惡、毀謗大乘,是極重的罪業,無間地獄的罪業。佛這樣說法,是勸人不要幹這個罪,太重了,不要造這個罪業,不是不救他。他造了,臨終悔過、認錯,我錯了,後不再造,真正懺悔念佛,佛還是度他往生,這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那善導的話不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嗎?我們要相信,不要懷疑,懺悔的那個力量不可思議,真正認錯、真正懺悔,信願持名,你決定得生,一絲毫都不要懷疑,這經論、祖師有憑有據,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你說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找不到第二個法門。

  我們學佛,學了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實在跟大家說,就是把淨土這個法門搞清楚、搞明白了。想想自己修任何一個法門,斷煩惱、消業障沒把握,這回過頭來全身投靠阿彌陀佛,我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前年清明,前年清明節那一天,我把《華嚴經》停了,發心專講《無量壽經》,我就講這個本子,過去依這個本子講過十遍,這一次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講註解。第一遍,去年九月十八講圓滿,總共講了一千二百個小時。接著講第二遍,這是第二遍,標準時間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講滿三百天。我希望,我能活在這個世間,我一年講一遍,別的經都不講了,專念阿彌陀佛,我決定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我有信心。其他的統統放下,不再打閒岔,一心一意學這部經論,學這部集註。

  眾魔外道,皆不能壞。《八大人覺經》上講的四種魔,我們明瞭。什麼叫外道?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於佛教之外立道者」,與佛法不相應的,「行於至理之外者」,修行違背自性,這都叫外道。「《資持記》云: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這是外道。「《天臺淨名疏》」,《維摩詰經》的註解,智者大師著的,「法外妄計,斯稱外道。又《圓覺經集註》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你看這引經據典,集註。「又《俱舍玄義》云:學乖諦理」,諦是真俗二諦,「隨自妄情,不返內覺,稱為外道」,這是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心性當中求,這稱為外道。「又《大莊嚴法門經》曰:文殊師利問金色女,誰是外道。女言:於他邪說,隨順忍受,是名外道」。這一句說得好!他,是佛教之外的,依照他們的方法去修行,這叫外道。

  「外道種類多少,諸經不一。《大日經》有卅種;《涅槃經》等有九十五種。《華嚴經》與《大智度論》則為九十六種」,這九十六種裡頭把阿羅漢算進去,為什麼?「蓋因以大斥小」,大是大乘,大乘責備小乘人,「所謂九十六種者,其中一種乃聲聞道」,小乘人只顧自度,不願意度眾生,所以把他算成外道,這就是九十六種外道的來由。「《百論》云:順聲聞道者,皆悉是邪。聲聞雖屬如來正教,但是權法,故亦與餘九十五種外道並列,而稱九十六種」。你看大乘多嚴格,換句話說,不求無上菩提者,那就是外道。無上菩提是成佛,你只求做個阿羅漢、辟支佛,這就算你是外道。菩薩不算,為什麼?菩薩志願是求佛,是成佛果。凡是目的不是在成佛的,這都是外道,這個說法說得好!

  「以此金剛山喻」,金剛山比喻,「菩薩智慧堅固,一切魔外,不能動搖」。在此地是勸我們,我們今天遇到淨土法門,正中之正,一乘當中的一乘,可以說保證我們這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為什麼說我們這一生生淨土是一生成就?往生淨土不是死,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死了那是來世,不是,往生是活著去的,沒死。阿彌陀佛來,你看得清清楚楚,你跟阿彌陀佛走了,這個生滅的身不要了,這不是我。所以他是一生,他不是第二生,不是像六道裡投胎又去找個身,不是!這個身丟掉了,你看你自己坐在蓮花裡頭,蓮花,這合起來了。在花裡面你的身體就產生變化,就好比那個蠶,你看蠶吐絲,結了個繭把自己包在裡頭,過一段時期,牠在裡頭有變化,牠變成蛾,長翅膀了,牠出來了,跟從前完全不一樣。我們也是的,看到自己進入蓮花,在蓮花裡面,我們的身體變了。變成什麼身?法性身,這個不得了!法性身不是阿賴耶。

  我們今天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今天的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往生極樂世界,在蓮花裡面,阿彌陀佛他的本願威神功德把我們改造,把我們的身變成法性身。法性身不生不滅,法性身不是波動現象產生的,所以它永遠不會變,無量壽,沒有老衰的相,就是極樂世界沒有生老病死。整個變過來了,蓮花開了,那個身相跟阿彌陀佛身相一樣,阿彌陀佛多麼高大,你也多麼高大,阿彌陀佛的相好你樣樣具足,完全跟阿彌陀佛相同。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要知道。

  佛為什麼要把往生極樂世界人,個個都變成這樣的相好光明?是因為看到十方諸佛剎土相貌不一樣,不一樣就容易生煩惱,相貌好的人傲慢,自以為不得了,相貌不好的人就自卑感,覺得不如人。這不是叫人生煩惱嗎?如果相個個都一樣,都跟佛一樣,這大家都歡喜,佛這個願是從這個地方發的。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的體質,紫磨真金色身,真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隨順眾生說的,實際上不是的,我們看《觀無量壽經》就知道了。《觀經》上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裡面都有無數的佛菩薩,這個化身,佛菩薩,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差別。如果在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修到這樣的相好身,那要到無量劫生生世世積功累德。但是在極樂世界,這一生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一般人講,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不敢相信、不敢接受,叫難信,可是真容易修,難信易行。那最困難的,難信我們相信,那易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們要記住一個例子,宋朝瑩珂法師,這個例子應該把它寫成大字,擺在我們案頭做為座右銘。這是一個破戒作惡的出家人,難得的是他相信因果,常常檢點自己的行為,必定墮地獄。但是自己劣根性很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禁不起誘惑,這是他的大病,他很不容易改。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辦法救他,讓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每看到一個人都感動得流淚,痛哭流涕,看完之後,決心向這些人學習,求往生。他把寮房門關住,不吃、不睡眠,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真誠心把阿彌陀佛感動來了。佛來安慰他,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瑩珂這個機會抓住了,他不放棄,他向佛祈求,十年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佛很慈悲,就答應他,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把寮房門打開告訴大家,三天之後他往生。廟裡的人沒一個人相信他,像你這個,造這個惡業,念三天三夜,你就能往生?沒人相信,好在三天時間不長,看三天之後,你往不往生。三天之後真往生了,大家相信了。

  他這一往生度多少人,讓多少造作罪業的人生起了信心,知道什麼?我們還有救,他造的罪業比我重,我還沒有他那麼重,他三天都能往生,我怎麼會不往生?最難的是信心,一點都不能懷疑,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有沒有經典做依據?有,《彌陀經》上就是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他還三天。還有更厲害的,一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個例子決定不是假的,瑩珂是宋朝時候人,決定不是假的。那個張善和,那是唐朝時候人,那是個屠夫,殺牛的。那說明什麼?臨終最後的一念,他沒有斷氣,地獄相現前,這經上講的,那麼多牛頭人要來索命,這大聲念佛的時候,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出現,帶他往生了。這些都是四十八願有的,我們看到古人遇到這些事情,真的發生、真的兌現了,說明彌陀的本願,願願真實,沒有一願是空過的,我們要真相信,不能懷疑,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

  到極樂世界,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最大的好處,不要飲食。營養從哪裡來?自性功德是營養,不求外面東西。身體乾淨,沒有染污,身體是透明的,像琉璃一樣,真正是金剛不壞身,不需要睡眠,精神永遠飽滿。阿彌陀佛的教學沒有中斷,所以在彌陀講堂聽經、學習,同時,身在講堂沒動,聽佛講經說法,同時自己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化身出去,到哪裡去?去拜佛去。十方無量諸佛剎土,都以自己的化身去拜佛、供養佛、聽佛講經說法,你說這得了嗎?極樂世界的人修行一天功德,在我們這個世界修無量劫都比不上,你怎麼可能親近無量諸佛如來,怎麼可能聽這麼多佛給你講經說法,到極樂世界就行了,不到極樂世界辦不到!這些理事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般若經》上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我統統不要,我就要阿彌陀佛。我連《華嚴》、《法華》都不要了,我就要這部經、就要這部註解,我天天學它,天天念佛,我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再把關係給你說清楚,你就更有信心,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跟極樂世界是什麼關係?最近這個十年,我們提倡中峰禪師的《三時繫念》,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修這個法門。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當中開示,有一句重要的話告訴我們,「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什麼?這說關係,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是我們最親的人,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我要回去哪裡會有障礙!沒有障礙。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搞輪迴,那是到處漂流,現在明白了,落葉歸根,回老家去了。彌陀天天在盼望著,如慈母在盼望兒子回來,我們絕不能辜負阿彌陀佛的心願。

  到極樂世界,一生決定成佛,無論生哪個品位不在乎,不必去計較,為什麼?它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所以無論什麼人來勸你學什麼法門,一概謝絕,謝謝他,我還是念阿彌陀佛,我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要學。阿彌陀佛自己親自來教我學另外一個法門,我也不接受。這話不是我說的,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裡面說的。說明什麼?你的信心堅固不動。阿彌陀佛來給你說,我還有個法門,比這個法門更好,我們都不接受,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就決定得生。這部經是我們往生的保證書,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在我們自己手上,可不能丟掉。

  好,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明德行圓備」,經文有三段,第一段「調伏自他」,請看經文: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淳淨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

  前面是比喻說,「此下正說彼土菩薩真實功德」。從這些經文的介紹,讓我們看到極樂世界菩薩日常生活環境,學習的狀況,在這讓我們都看到了。這一段經文,「右文顯菩薩自覺覺他,宏法利生之德」。我們一面讀誦,這是極樂世界菩薩們,同時我們要學習,要把我們在經文上能夠理解的部分,用在我們現前的生活上、我們的工作上、我們待人接物,要學。第一個『其心正直』,這個「其」,就是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他們的心正直,這真的我們要學。正直什麼意思?「正者不邪,直者不曲」。正,不歪、不邪、不偏,這都是正的意思。直,沒有委曲相,跟正的意思是相同的。

  那今天我們是用真心、用正直心處事待人辦事不吃虧嗎?別人騙我,我不騙他,行嗎?行。我們就是用個真心待人接物,不怕別人騙我,要有這個膽子。為什麼?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好人,極樂世界的人心都是正直的,我現在就要學正直,我不害怕。如果要害怕,我要隨順這些眾生行邪道,極樂世界就去不了,我們不能隨順他。所以不怕人欺騙,不怕人笑話,不怕人障礙,也不怕人陷害,什麼都不怕,一句阿彌陀佛,對佛決定有信心。

  「《淨名經》曰」,這《淨名經》是《維摩詰經》,「直心是道場」,那你用直心,你就是在佛的道場。佛道場有金剛護法,我們什麼都不怕,一切魔外,他不能夠侵犯如來正法道場。什麼是正法?我直心就是正法。心不直,有邪念、有妄念、有雜念,那就不是道場。供佛的大殿也不是道場,記住,道場在你的心,你心直、行直,你所在的地方就是道場。「《往生論註》云: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憐愍一切眾生心」。正直就是方方正正的,要用正直的心憐憫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迷惑,一切眾生在受苦受難,受苦受難,他又造業,苦上再加苦,難上再加難,沒有人教他。

  「又《法華經方便品》曰: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這什麼?對菩薩說法,就不說方便,方便法是對眾生說的。什麼是方便?三乘是方便,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是方便。無上道?一乘法,《華嚴》是一乘,一生成佛,《法華》是一乘,也講一生成佛。淨宗是一乘的一乘,為什麼?也講成佛。這個成佛跟那些不一樣,那些難,這個容易。念佛求生,真正成佛之道、快速成佛之道、穩當成佛之道,修這個法門的人有信心,不懷疑。那今天《法華經》上,這個方便品裡面所說的但說無上道,這個無上道就是《無量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往生淨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無上道。

  「又《法華文句》釋曰」,《法華經文句》,文句是註解,智者大師作的,《法華經》註解當中,這是標準的註解。「五乘是曲而非直」,這一句話說透了。五乘是講什麼?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是曲,委曲,不是正直。通教,「通別偏傍而非正」,天台大師把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分為四類,叫藏、通、別、圓。藏教是小乘教;通教,前面通藏教,後面通大乘,也是大乘的開始;別教,它是大乘,它不是小乘,它不通小乘,這些都是曲,都不是直。你看通教,偏在一邊,別教?別教是旁邊的,不是正中,不是正的。「今皆捨彼偏曲,但說正直一道」,這個正直一道,就是圓教一乘,圓教一乘是講成佛之道。

  下面這是念祖的解釋,「按五乘之分有多種,至於《文句》所指之五乘,為人、天、聲聞、緣覺及菩薩乘。通教別教是偏,人天等五乘為曲。故正直之一道,唯是圓教之一乘」。那圓教的一乘?圓中之圓,正中之正,無過於《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成了,問題就解決了。菩提心是什麼?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真信切願,即是無上菩提之心。我們懂了,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切願,懇切的願望,我要求生極樂世界,哪個地方我都不想去,就要到極樂世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就決定成佛,圓教一乘。

  「故其心正直者」,這經上第一句話,其心正直,「表菩薩之心,遠離偏曲之教」,通教、別教不學,「唯是一乘圓法,方廣平正」,一乘教叫做大方廣,平穩正直,「其疾如風之大白牛車也」,這是古時候的比喻,疾是快速,它的成就非常快。大白牛車就是馬車,古時候交通工具,馬車最大,速度也最快。一般高速度的馬車,四匹馬拉這個車,有兩匹馬拉的車,速度就快了,普通的是一匹馬,車有大小不一樣。

  下面說『善巧』,這解釋「其心正直,善巧決定」。善巧是什麼意思?「《佛地論》曰:稱順機宜,故名善巧」。我們介紹這個法門,講解這個法門,一定要適合聽眾,這個機就是聽眾,聽眾的程度、聽眾的根性、聽眾現前生活學習狀況,什麼法門最適合他,讓他修行感到快樂,沒有一絲毫壓力,這種法門他修起來就快,這叫善巧。「又《文句》曰:顯善權曲巧,明觀行精微」。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底下有解釋。「上句明覺他」,覺他怎樣?「善能觀機逗教,行權方便」。教化眾生的菩薩有這種能力,能觀察現前大眾的需要,現前大眾在受苦,了解受苦的狀況,也知道受苦的原因,你才能幫助他離苦得樂。

  幫助,要怎麼個幫助法?落實在教學。教學還得要示範,要做出樣子給他看,沒有榜樣,只一味的去教,他未必能相信。兩百年前可以不必要,為什麼?社會風氣淳厚,人都很老實,你說什麼他能相信,他不懷疑。現在不行了,現在人都受了科學影響,科學頭一個就教你懷疑,這學科學,這個跟學古聖先賢、學佛,那他就有障礙。所以現在要人相信,拿證據來,拿不出證據,他不相信的。證據是什麼?快樂是證據。你看,你活得多辛苦,滿面愁容,我一天到晚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這就是證據。

  那我們這種態度,早年在美國,就感動很多鄰居,美國人。我們在那地方買了房子,住了差不多將近三個月,鄰居慢慢都熟了。有一天他到我們這訪問,他說你們是幹什麼的?就是做什麼工作,哪一個行業的,為什麼你們這麼快樂?他問這個問題來。問這個問題,我們就好答覆他,我說我們是學佛的。他說什麼是佛?我說佛是清淨,極樂世界清淨、快樂、長壽。他說這三樣我們都要。我說好,我們知道他們都是基督教徒,我說你們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我們特別給你們開班,教你們怎麼快樂、怎麼歡喜、怎麼長壽、怎麼清淨。星期六到佛堂裡來,學這些東西,學這個跟你們的宗教沒有衝突。你們跟你們宗教神的關係是父子關係,你們到這個地方跟釋迦牟尼學習是老師的關係,你看,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沒衝突。都來了,每個星期六給他們開班。

  這就是什麼?觀機逗教。你要是把釋迦牟尼佛說神,他不來了,我信我的神,我不信你的神。釋迦牟尼佛不是神,是人。佛是什麼意思?佛是個覺悟的人。我們並沒有說錯,覺悟的人叫佛,覺悟還沒有達到圓滿就叫菩薩,這樣給他介紹,他知道。佛堂我們掛的佛像,這是紀念老師,中國人有紀念父母,紀念祖宗。外國人,祖宗不認識,不記得了,你到他家裡有他父母的像、有他祖父母的像,這是一個紀念的意思。慢慢他就很熟悉,他就了解,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教什麼?教我們修清淨心,教我們快樂,幸福快樂,教我們健康長壽,這行權方便。

  下一句是「於觀行善入精微」,這是善巧,善巧的意思很深,尤其是善入精微。「如是自覺乃能方便覺他」,自己沒有自覺,你就不能覺他,先求自覺。自覺的方法很多,佛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自覺。可是眾生根性不相同,習氣不一樣,過去生中所學的跟這一生當中所接觸的,對我們修學都有很大的關係。譬如,我們從小生長在農村,跟生長在都市完全不一樣,所見所聞不相同,很多基本的概念都不一樣,那教法就不一樣才能契機,學得才歡喜。同一個教法只能適應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不能適應。

  所以佛法的宣講,早年李老師跟我們說,佛法的講堂叫大講堂,三個人、五個人也叫大講堂。這大是什麼意思?聽眾品類不齊。講經的時候你看看,底下聽眾,有不認識字的、有小學程度、有中學程度、有大學程度,甚至於還有些老居士,他們學養功深,這不齊,不像在課堂上課,課堂上學生整齊。要叫這些所有聽眾都歡歡喜喜,都聽到他滿意,這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這叫大講堂,大講堂不是人數多少,品類不齊,個個都聽到滿意。那你講的東西裡頭有淺有深,講到淺處,你這個眼光要看到程度低的人,講到甚深的地方,要看到那個程度高的人。總而言之,他來聽這一堂課,他沒有白聽,他確實都很滿意,都有收穫,他下次再來;他要是沒有收穫,他下次就不來了。這個如果不能夠觀行善入精微,這做不到。

  那我們有沒有這個本事?很難。不學又不行,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求感應,教給我四個字「至誠感通」。我們如何能入精微?就是用真誠,真誠心到極處就有感應。所以在講台上,眼睛看到這些大眾,話自然就說出來,不是自己想像的,自己預備的那些東西,可能上台一句也沒用上,全是感應。由此我們就明白,學講經的祕訣,廣學多聞固然重要,那是資料,在台上精彩的表演全是誠敬、真心,沒有真心、沒有誠敬,你表演不出來,你表演得不像。至誠感通,這個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在這上面下功夫,老師教導我們的,真有道理。

  講演不能不備課,備課是什麼?備課就是真誠的表現,絕對不敢怠慢,全心全力去預備,希望把這堂課講好。一定要求三寶加持,幾乎每一個在講台上講經都有這種感應,愈是講經教學久的人,他對於這個深具信心,幾乎每一堂都有。精微不在字裡行間,但是也不離字裡行間,妙就妙在此地。這樣才真正體會到佛經語深,字字句句含無量義,一句經文講十天也講不完,意思深廣無盡。講的時候一定要契機,聽眾的程度、聽眾的善根、聽眾的修學(他修哪個法門,功夫淺深)、聽眾的知見、聽眾現前迫切的需要是什麼,乃至於他生活環境,因為對他都有影響,都要知道,這才能觀機,才能真正講到契機契理。理,決定不違背大乘所講的原理原則,又要適合他的程度,聽了讓他歡喜。他真正聽明白、聽懂了,有了受用,這一堂課沒有白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