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九三集)  2012/6/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9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五十七頁第三行,從第二句看起:

  『解法如如』,「《淨影疏》曰,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如如乃《楞伽經》所說五法之一」。「如如」這兩個字,在大乘經教裡頭常常看見,所以我們對它很熟悉。但是這兩個字正確的意義知道的人不多,一般學習也都含糊籠統,不求甚解,這佔大多數。實際這句話非常重要,應該很清楚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提起觀照,對我們的修學,無論學什麼法門,無論讀什麼樣的經教,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淨影疏》上說得好,是說它理解,理解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這叫如。如是什麼意思?大家都一樣,所以如有平等的意思,有清淨的意思,實際上就是清淨平等覺。

  佛法總的來說,不外乎性相、理事、因果六個字,這六個字把一切法全部包括在其中。這六個字皆如,六個字皆空,六個字皆不可得,相有理無,事有性空。所以真正通達明瞭,在一切法裡頭,他不執著、他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得大自在,就真正得法喜充滿。智慧、慈悲、神通、道力統統現前,都在「解法如如」,這是屬於智慧。一切萬法性空,自性,空不等於無,因為它確實是空,什麼都沒有,但是它什麼都能現。我們的凡夫妄心亦如是,作夢,一般人說夢是下意識變現出來的,下意識在哪裡?找不到。就在現前,根本沒離開,你不知道它是什麼。它不是物質現象,整個身體解剖你也找不到它,但是它從來不離開,每個細胞裡頭都有。如果沒有,這細胞不能成立,也就是說一切物質現象它的基礎就是意識。意識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這個東西。起心動念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第六意識,再小的物質它也有。

  昨天上午我們停了一堂課,高雄劉醫生帶了他們的同學,這兩年做水實驗做得非常成功,遠遠超過日本江本博士。我們聽了他的報告,看了這些圖片,對我們學佛信心大為增長。我們佛號的聲音讓水去聽,回應給我們看到的結晶非常之美,幾乎沒有超過它的。以前我們看江本博士的實驗,最美的圖案是「愛」,今天我們看到念佛的圖案超過了愛,真正不可思議;讓水看佛像,結晶也是非常之美。名號為一切德本,水可以做證明。從今而後,我們所依靠的實在講就是這一句萬德洪名,一點沒錯。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就是全心依止,全身投靠,三年功德圓滿成就,他往生去了,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所以空,自性是空的,自性所現的一切萬象,十法界依正莊嚴像夢中所現的相,相也不是真有。這些相,佛在《般若經》上所說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叫我們不要執著相。你執著相,錯了,相是假相,空是真空,真空能現相,相不是真相。所以,空有二邊都不可以執著,都不可以分別,都不可以起心動念,這叫如如,真正解法如如。所以真正解法如如你就得定了,你所得的定與自性本定相應,這是最高層次的大定。《楞嚴經》上所說的「首楞嚴大定」,《華嚴經》上所說的「師子奮迅大定」,都是指這個。這個定活活潑潑,沒有絲毫拘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裡頭如如不動。一切自行化他的事業自然圓滿成就,這不可思議。所以空同,完全是一樣的。解知一切萬法皆空、皆同,這就叫如如。

  如如是《楞伽經》所說的五法之一,我們看《楞伽經》講的五法,這個資料是《佛學大辭典》裡頭節錄的。五法是「名數,常曰三性」。「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相宗就是學這兩句話。五法三自性是慧,八識二無我是叫你放下,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為什麼?我、法都是空、都是如,你執著它幹什麼?三性,唯識所謂,遍計所執,底下通常加個性字,遍計所執性,第二個依他起性,第三種圓成實性,這叫三自性。就是萬事萬物要說它個別的性,總不外乎這三大類。所有一切妄想,叫遍計所執性,為什麼?它根本沒有,都是妄念。我,我就是個妄念,我在哪裡?你在哪裡?他在哪裡?都是個妄念,除妄念之外沒有事實。所謂所有這些概念都是遍計所執,遍是普遍,計是計較,就是分別執著,從分別執著裡頭生的,沒有實體。在《百法明門論》裡頭,把遍計所執性又分為二十四類,二十四個不相應,不相應就是遍計所執。

  第二類的依他起,譬如說身,我這個身,身有個體。我們說這個房屋,房屋有個體,說這張桌子、椅子,它有體。它是什麼性?它不是遍計所執,它是依他起,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我們的身,佛說四大五蘊和合現的相。今天我們所說的,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屬於依他起性。第三種圓成實性,圓是圓滿,成就真實。這是什麼?這是自性。圓滿成就的真實性,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它不生不滅,它如如不動。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所證的是圓成實性,權教菩薩沒有,聲聞、緣覺沒有。從性上來分,大別分為三,這叫三自性。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三自性皆空、三自性皆如,所以「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的心就乾淨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過什麼人的生活?過諸佛如來的生活、過法身菩薩的生活,這就對了,完全正確,你契入佛與法身菩薩的境界。

  「五法,皆分別諸法之自性」,《楞伽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這些大經大論裡面所說的。這五法,第一個是相,第二個是名,第三個是分別,第四個是正智,第五個是如如。所以,如如是五法裡面的一種。在這個地方簡單的介紹一下。「相:森羅萬象之有為法」。遍法界虛空界,大到星球,小到微塵,統統有相,有為相。有為是什麼?有生有滅,有聚有散。有聚有散是緣,有生有滅是相,無量無邊的相狀。十法界有正報的相,得的身體不相同,人的身體隨著緣在變,有男女老少;隨著時節因緣在變化,樹木花草,也隨著季節、隨著寒暑、隨著氣候變化,而產生的不一樣,生住異滅這些現象。礦物、山河大地也隨著外緣,外緣第一個緣,第一個緣是念頭,隨著眾生的念頭,眾生念頭它產生變化。

  賢首國師的《還源觀》上說三種周遍,第二種叫出生無盡,就像萬花筒,隨著念頭變,萬花筒是我們把它轉動。萬事萬物,這講整個宇宙的,不是講我們地球一個地方的,遍法界虛空界所有萬事萬物,都隨著我們念頭在變。我們念頭是個動力,就像把萬花筒轉變,在把它轉動。這個念頭有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說它影響力的範圍,太大了。為什麼?這是性德,是自性,它周遍法界的。第二種周遍就是「出生無盡」,它產生變化,善念有正面的變化,惡念、邪念有負面的變化。肯定有,不一定在我們地球上,不一定在我們這個銀河系。為什麼會產生力量?我們能理解,能覺察得到,也是科學家給我們講的,性質相同它就相吸,性質不相同它就排斥。我們今天一個善念,純善的念頭,現在這個地球上沒有,它就排斥;他方世界有,那個地方就吸收、就攝取,在那個地方就出現了。純淨純善之念無過於念佛,我們這個世間排斥,什麼地方攝取?極樂世界攝取。出生無盡!

  第三種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這第三種,空是虛空,有是萬有,含跟容都是包含。大乘教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什麼?是我們自性本來的心量,是這個樣子的。心包遍法界虛空界,心量之大,法界虛空界裡頭萬事萬物沒有不包容的、沒有不歡喜的、沒有不攝受的,萬法是一體。別人不能包容,他迷了,心量都一樣大,真空妙有沒有離開心量。我們知道我們今天心量這麼小,看到外面的人事物都分別、都執著,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這是什麼?這叫煩惱現前。煩惱斷了還有這些念頭,那就是習氣,煩惱雖然斷了,習氣沒斷。見思習氣礙事,煩惱斷了還得斷習氣。這是說相,五法裡頭第一個相。

  第二個名,「名:是亦依因緣而呼彼之相」,每個相給它定個名字。名是假名,老子說得很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人給它起的。不要說太大,咱們說小地球,小地球居住的地方不同,言語不同,對萬事萬物給它冠一個名詞也不同。但是眾多的名詞,實際上都是說一樁事。所以,佛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性空,不能執著名字相。前面那個相,相也不能執著,因緣所生法,不是真的,名也不是真的。「依因緣而呼彼之相,生一一之名者。蓋相為所詮,而名為能詮」。我們稱這個講台叫桌子,桌子是名,講台這是個相,稱這個相叫桌子,凡是與這個相似的相都叫桌子。所以桌子,名是能詮,凡是這種相全叫桌子,這是所詮。「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變現之所變境也」,從哪來的?這個道理深了。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我們不好懂,真從心想生嗎?真的,你心裡頭沒有這個念頭,就不會有這個東西出現。近代科學家發現念力的祕密,肯定了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這個發現,釋迦牟尼佛比他們早三千年,佛在三千年前就發現了,常常講,講得很清楚。雖然常講,確實沒人懂,怎麼可能我心裡想什麼它就變現出什麼,這是神話,不是人話。

  可是這個事實真相確實在西方極樂世界兌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想什麼它真的就現什麼,他得到受用,一切法心想事成。這什麼道理?有道理。心想是個緣,自性萬德萬能,隨著心想現一切萬物,一點都不假。凡是明心見性的人,對這種理事他都非常清楚,一點不懷疑。所以,他能用這些假名、假相,去幹什麼?去覺悟眾生,攝受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不是別的,讓他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就是幫助他大徹大悟,幫助他明心見性,這就我們人情上來講,這是佛對眾生的大恩大德。佛菩薩的教誨是布施恩德,明白的人他接受,他知道了。迷惑的人他不知道,他還嫌佛菩薩囉嗦,認為佛菩薩迷信,應該把這個取締,排斥他、消滅他。不知道那是人天眼目,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幫助你離一切苦,得究竟樂,他不知道。古人知道,古人為什麼能知道?古人忠厚老實,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心地清淨,他能聽得懂。多聽幾遍他就體會到了,他肯定佛菩薩的智慧,肯定佛菩薩的善巧方便。這種善巧方便正是教學的方法、技巧,能幫助人覺悟。所以,知道相、名、分別,相跟名是凡夫有漏心變現,有漏心是能變,就是我們講緣,幻相是所變,這境界,沒有這個妄心就沒有境界。

  五法第三個是分別,「分別:舊譯曰妄想。是分別所變二相之能變心」。二相就是前面所說的相跟名,是從妄想裡頭變出來的。「已上三者有漏心之能變所變」,有漏的心就是迷惑顛倒的心,帶著煩惱習氣的心,有煩惱、有習氣,當然還有罪業。心是能變,相、名、分別是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這三種都是講世間法。你看世間法多複雜,佛給它歸納,用三個名詞就統統把它包括了。

  第四個是「正智:雜無漏心之一切妄想者」,這個雜字可能是個錯字,查一查,應該是離,離跟雜很像。應該是離,雜也行,它底下是無漏,無漏是清淨心,現在雜著妄想,能講得通,雜無漏心裡頭的一切妄想。「已上四者,共為有為法,有漏無漏之別」,這是正智,正智裡頭還雜著無漏,如如就不雜了。正智是誰?學佛的人,如果用《華嚴經》五十一個階級來說,從十信裡面的初信位一直到等覺都屬於正智,五十一個階級。他們是正智,是無漏心裡面夾雜著妄想,沒斷乾淨。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沒斷,如果這一品習氣斷了,那就是如如,就是真如,他不叫菩薩,他叫成佛了,《華嚴經》稱為妙覺。菩薩最高的是等覺,等於妙覺,還不是妙覺,不是真正的,等於妙覺。這一品極其微細的無始無明習氣斷了,他就不住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沒有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實報莊嚴土都不例外,這一點我們要知道。

  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從哪來的?無明習氣所變現的,無明習氣斷了,實報土就沒有了。就像我們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執著。對什麼都執著,執著的根就是身,執著身體是我,這是執著的根,執著的根就是輪迴的根,是六道的根。我們不再執著身是我,於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不執著了,超越六道,六道沒有了。像一場夢一樣,醒過來了,六道不見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我們從穢土裡頭覺悟過來、醒過來,生淨土,這個淨土不是極樂世界,釋迦佛的淨土。在這個淨土裡頭,再能夠把分別放下,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動念,這兩樣東西放下,四聖法界不見了;說明四聖法界還是個夢,醒過來了。六道輪迴夢中之夢,我們晚上作夢,是夢中之夢、夢中之夢,第三個層次,晚上作夢,這是事實真相。這個夢從晚上作夢的時候,夢有五重,什麼能真醒過來?真醒過來就成佛了。所以,菩薩修行修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從四聖法界醒過來,知道什麼?十法界是夢。這醒過來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面人統統都是明心見性,都是大徹大悟,他們從十法界裡頭醒過來,十法界不見了、沒有了,真是一場夢。所以對十法界不能有絲毫執著,不能有絲毫懷念,它不是真的。

  在實報土,實報土裡頭修行修什麼?放下無始無明的習氣。可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把它放下,只有一個方法,隨它去吧,時間久了,慢慢自然就沒有了,就用這個方法。要多久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之後,自然就沒有了。真正沒有的那一天,就升級了,升級什麼?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還是假的不是真的。實報土醒悟過來,是什麼境界?常寂光的境界,那是真的,永恆不變了,叫回歸自性。《華嚴經》稱妙覺如來,是真正的、道地的無上正等正覺,圓滿成功。那我們曉得了,實報土是第一個夢,十法界四聖法界是第二個夢,六道輪迴是第三個夢,我們再在這裡作夢是第四個夢,佛幫助我們、喚醒我們。夢中之夢,又一個夢中之夢,以為是真實的,不知道是虛妄,不知道是假的。通過這三個夢境,醒悟過來,真的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就是回歸常寂光,這才叫究竟圓滿。

  但是,究竟圓滿那種德用在實報土就開始了。實報土的菩薩,最低的圓教初住,剛剛覺悟過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所表演的,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在五祖方丈室裡面所表演的,那就是。在這個位子當中,性德的智慧、神通、道力起作用,統統可以用上。他們於一切法,我們講三種現象,物質、意念、自然現象,都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在這個裡頭自行化他,得大自在,《華嚴經》上講的四種無礙他都得到,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說給說盡了,法身菩薩就證得了,他在實報土,他入不了常寂光。常寂光必須最後一品無明斷盡,就是無明習氣,無明斷掉了,習氣沒斷,最後這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他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就是妙覺如來。我們把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最後一句重要的話是什麼?放下,放下便是。為什麼不能放下?沒搞清楚。所以正智還是有為法,有漏、無漏從這兒差別。

  最後一條,「如如:由前之正智而證得之真如也」,沒有正智不能證得真如。「為由如理智」,如理智就是根本智,如理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證得之真如,故曰如如。是無為法也」,在這個果位上不造業了。什麼人證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證得,他們永遠不造業了。我們今天對這些事情,通過幾十年大乘經教的薰習,對這樁事情,從理上講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解悟。我們理解,正確的理解,前面講的正智,正確理解,但是沒有證得。沒有證得什麼原因?沒放下,起心動念沒放下,分別執著也沒放下,這個要知道。執著放下,你就證阿羅漢;分別放下,你就證三賢菩薩,別教的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如果把起心動念放下,你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的實報莊嚴土現前。

  可是我們身體還在,還在這個世間,這是佛經上講的「有餘依涅槃」,你還有餘,餘下這個身體。身體不要了,我們講坐化,走了、圓寂了,那叫「無餘依涅槃」。大般涅槃是活的時候證得的,證得之後,這個身體可以不要了。有時候身體還留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幫助教化眾生。實際上他自己,他自己,我們講他的靈性,或者說他的靈魂,在哪裡?在實報土。在實報土不叫靈魂,靈魂迷,迷而不覺,叫靈性,他覺悟了。但是這地球上他還有個身體,那身體管用,幫助眾生覺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我們要認真努力去求得的,求得到,這不是求別人,求自己。

  所以,這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無知,般若無知。什麼叫無知?萬緣統放下,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了,這叫根本智。起作用?起作用無所不知。別人有事情來請教你,你對答如流,解釋得清清楚楚,它起作用叫無所不知。我們現在拼命的學,學的什麼?學的是有知,結果別人來問的時候很多不知道,就有所不知。怎樣才能夠對答如流?要無知,無知才能夠無所不知。有知不行,有知是什麼?你有妄想,你有雜念;無知的人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安住在自性裡頭。有人來問,自性起用,一切法都是自性生的,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不見性沒有辦法,見性之後圓滿通達,這個地方必須知道。古人說的一句話,叫「聖人無常師」,聖人沒有一定的老師,他怎麼成聖人?所有一切諸法都是我的老師。《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表演出來,善財能夠一生成佛,什麼原因我們要知道。善財行菩提道,就是走成佛這條道路,我一定要成佛。這條道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學生,除自己之外,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動物,一切花草樹木、山河大地、自然現象,統統是我的老師。統統都在照顧我,我認真跟他們學習,用真誠恭敬心學習,所以他成佛了。

  普賢菩薩所說的「禮敬諸佛」,他做到了,大乘經教上常說「無不敬」,沒有一樣不真誠恭敬,他做到了。在一切境界裡頭,順境、善緣能忍,不生貪戀,如如智現前,不生貪戀,逆境、惡緣現前不生瞋恚,所以他能成功。無論什麼環境對他統是好環境,都是幫助他提升,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在境界裡頭磨鍊到磨得乾乾淨淨,成佛了。我們這個環境歡喜,那個環境討厭,這個不行,這是什麼?這是凡夫心,這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輪迴心,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什麼境界都可以親近,修什麼?修我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我不受外頭環境干擾,好環境歡喜,不好環境也歡喜。「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個歡喜就像彌勒菩薩一樣,從自性裡面露出來,真歡喜。逆境、惡人怎麼歡喜?他幫助我提升,你看我跟他接觸心地平和,不管他是毀謗我、羞辱我、障礙我,甚至於陷害我,我如如不動,我不討厭他、不怨恨他。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沒有絲毫怨恨,他忍辱波羅蜜圓滿了。遇到天人請你去做大梵天王,請你去做摩醯首羅天王,可不可以去?可以,做幾天看看,看什麼味道。坐上那個寶座如如不動,若無其事,過兩天可以不做了,通過了,通過你就提升了。怎麼不做?圓寂了,他成佛去了。妙,有非常妙的事。他的靈性真的可以成佛去,他身體還在,有餘依涅槃,身體留下來幹什麼?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國王一定行菩薩道,慈悲喜捨,用六度、用十善、用六和、用普賢十願教化眾生,那個國王是菩薩化身。在這個世間他是應身,應化身;真身?真身在佛的實報莊嚴土。我們凡夫不知道!他如果跟眾生沒有緣分,佛度有緣人,沒這個緣分他就入大般涅槃,就走了,身不要了,不要就是身死了。

  前面四個都是有為法,末後這個是無為法,如如是無為法。「以此五法該收有為無為等一切諸法,一事無餘」,統統包括了,世出世間法全包括在其中。佛法是屬於最後的如如。正智通前面有為法,也通後頭無為法。

  我們再看念老的註解,註解引用《楞伽經》所說的,如如是《楞伽》所說五法之一。「法性之理體」,所以如如是法性的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無論是哪一法,它的理、它的體是真如,不二就是一法,是一體,決定是平等的。所以你要說什麼是我的身體?明心見性的人他承認,阿賴耶所有的相分就是我的身體。一切法這個物質的體統統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身體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都是我的身體,阿賴耶的見分都是我的念頭,歸一了!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什麼關係?一體,這是大乘。不承認是一體,他沒入大乘,入大乘一定承認了。他承認之後他用什麼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他用的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他的心,清淨平等覺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心,清淨平等覺是一切法身菩薩的心。你覺悟了也用這個心,你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這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在這個世間,你自己所要做的一樁事情,就是一樁,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你的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你的有為法全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不著相,三輪體空,你跟如如相應。做一切好事,心上乾乾淨淨,痕跡都不著,這是如如。這個地方說得好,我們要把它記住,「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

  「彼此之法皆如,故云如如」,我、你、他叫如如,我們跟花草樹木如如,跟山河大地如如,跟一切眾生如如,跟諸佛菩薩如如,跟地獄、餓鬼也如如,跟妖魔鬼怪也如如。如如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知道什麼?知道這一切法的差別相是因緣所生法,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總是遇緣不同」。體是一個,遇緣不同,確確實實是一體,這個認識必須要有。彼此之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體」,用正智契入如如之理體,如如之理體就是真如實相。

  又《大乘義章》第三卷說,「言如如者」,這是說如如這個意思,「是前正智所契之理」,正智契入,契入一般講證得,正智證得這個道理。這個理是什麼?「諸法體同」,宇宙之間,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體是一個,就是自性。對我來講就是自性,就一般大眾來講法性,法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法性,一性無二性,所以這叫如。「就一如中,體備沙界恆沙佛法」,備是具足的意思,具足恆河沙,意思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些佛法。為什麼稱佛法?佛是覺的意思,法就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法,法法皆覺,沒有一法不覺,就是沒有一法不知,這叫佛法。所以佛教裡頭常講佛法無邊,這個話不是說大話。有些人無知,說釋迦牟尼佛會說大話。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一位教授,台灣大學教考古學的,這人不在了,嚴一萍先生。他知道我學佛,我那時候剛剛學佛,他看過一些佛經,他說世界上最會說大話的人就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不是說大話,說的都是真話,沒有一句是假話。

  「隨法辨如」,在一切法裡頭你都能夠辨別如,你都曉得,清清楚楚辨別,體如,相如,作用亦如,這不可思議。「如義非一」,如的意思太廣、太大、太深、太妙了。「彼此皆如,故名如如」,眾生跟佛是一體,萬法跟我是一體,沒有一法不如,每天生活在如如境界裡頭,這多快樂!所以這部經必須要非常認真來學習,為什麼?不但是諸佛如來境界,阿彌陀佛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如如到第一。我們要認識它,我們要向它學習,我們要過極樂世界人的生活。能不能做到?能,如如就做到了。

  「又《會疏》曰:如如是不一不異」,不一不異就是不二的意思,你不能說它是一,一是一樣的,不能說它是一樣,也不能說它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一樣,一樣就是不一樣,這些話反覆多念幾遍,把那個意思、味道嚼出來,不要囫圇吞棗。念一遍是決定不夠的,反覆念個十幾二十遍,味道念出來了。「不空不有之義」,怎麼不空?它能現萬法。怎麼不有?萬法皆空。就像作夢夢中境界一樣,夢中境界不一不異、不空不有。夢中時候不覺,一覺醒過來的時候,當我們晚上睡覺作夢,一覺醒過來時候坐起來,想想這個夢境,佛法講的「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你去咀嚼這個味道,慢慢我們就能契入。不管我們悟入多麼深廣的境界,統統回歸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求生淨土,求生淨土才真正證得大圓滿,那才叫究竟法。

  「正是中道第一義諦相也」,中道第一義諦是什麼樣子?就是在一切法裡頭,你看到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你把這個看出來了。這四個「不」看出來,一切法裡頭,穿衣的時候看出來,吃飯的時候看出來,工作的時候看出來,待人接物看出來,一切時看出來,一切處所看出來了,妙極了!你會生大歡喜心。「綜上兩說:彼此皆如,既如故不異。又曰彼此,故不一。故云如義非一」。如的意思太妙、太廣了。不一不異,不空不有,妙絕了,這四個不字,這是根本智。我們科題,科判的科題,「悲利解如」,悲是慈悲,利是利益,能夠理解「如」這個字。

  再看底下這段經文,「善演正論」。能夠解如,你的言論純正了,正知正見,八正道的正語、正業。善演正論這是「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請看經文:

  【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這句話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善知集滅音聲方便』,這裡頭有四樁事情,善知集,善知滅,集滅是四諦,苦集滅道,善知是音聲方便。念老用《會疏》,你看集註,集《會疏》,「《會疏》曰:習」,習就是此地講的集,「即集諦,意亦兼苦」,苦集滅道。苦集是世間因果,集是世間因,苦是世間果。苦從哪裡來?從集來的。集是什麼?收集。是不是這樣的?我們把自己的良心當作一個垃圾筒,別人什麼不好的東西都往自己良心裡頭去裝,這不就是收集嗎?收集垃圾、收集染污,你怎麼會不苦?凡夫就幹這個事情。所以這是世間苦怎麼來的。佛教給我們離苦得樂,苦怎麼離開?那就是滅。滅什麼?滅苦,苦滅了就樂。沒錯,苦怎麼滅法?道,修道。道是什麼?道是道理,要明白,方法要清楚,依照這個道理、方法你就能夠離開苦。這個道是什麼?三十七道品,幫助你離苦得樂。所以,「滅即滅諦,含道之言」,為什麼?道是滅的因,滅是道之果,滅苦,佛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佛知道我們苦從哪裡來的,他曉得,所以能夠對症下藥,能夠幫助我們。

  這裡頭「因果相涉,故說四諦之教,即音聲方便」。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講什麼?講苦集滅道,講阿含,這個東西很現實,不深,不難懂。佛說這個說了十二年,等於辦小學,先要你認識這個世間苦,你真搞清楚了,你才願意離苦。願意離苦,佛就給你說離苦的方法,苦的緣由,更深入給你講解。所以什麼是佛法?苦集滅道是佛法,這個都是重要的綱領、原則。苦集滅道的廣義,包含大乘,包含一乘,不離苦集滅道。「故說四諦之教,即音聲方便」。「此疏以集滅即苦集滅道四諦法中之集滅二諦」,此疏是《會疏》,《無量壽經會疏》,日本古大德作的。這個地方集滅兩個字就是代表四諦法,特別是四諦法當中集滅,世間因果。「故云集中已兼苦,滅中亦含道」,四諦都具足了。

  「今言集滅,即表四諦。又由於因入果海,果徹因源,因果相涉。小大偏圓,同歸一乘法中」。這個五句非常重要,學經教的人不能不懂,你要完全通達明瞭,你對於世尊四十九年所教的一切法門,你不會有分別執著。你知道一切法就是一法,一法就是一切法,你的心平等,智慧開了。不明白這個道理,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重了,造業,胡亂批評,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意,佛的意思。因入果海,因變成果,果徹因源,果怎麼形成的?因圓滿了,果就現前,那因跟果是一不是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入果海,譬如我們種樹,我們種桃樹,桃樹的核這是因。桃樹的核我們把它種在土裡頭,給它灌溉、給它施肥,慢慢它長成樹,三年你就看到滿樹結了桃,這因入果海。果實從哪裡來的?從原來那個桃的核,從它那裡來的。說明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永遠分不開。

  因果相涉,我們今天所受的,所享受的,是果,果從哪裡來的?有因,享受果報不要忘記修因。今天我們果報之來是三寶加持,三寶為什麼會加持?我們在這裡修三寶業,三寶是覺正淨,自行化他,自他不二,所感得的果報。我們更應該努力,勇猛精進,不能懈怠,要真幹,果才能夠圓滿。圓滿的果報是往生,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能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人王、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都不能幹,為什麼?你要有這種心,你在六道裡頭輪迴,你出不去。六道之苦,要永遠記在心頭,不要有一點點樂就迷了、就忘掉了。那個樂不是真樂,那個樂是苦的原因,是苦因。所以,樂中有苦,苦中有樂,都要搞清楚,決定不放在心上,決定不染污自性。

  小大偏圓,同歸一乘,小是小乘,大是大乘,偏是講別教,圓是說圓教,這是佛對眾生教學的方法。佛觀察學生的根性,小乘根性跟他講小教,大乘根性給他講大教,別教的根性講別教,圓教根性講圓教。契機契理,眾生根性不相同,統統都得利益。到最後同歸一乘,這個一乘就是淨宗極樂世界。所以,釋迦一代教法,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說的,有三種是所有根性都必須要修學的。第一個是戒律,小大偏圓都不能離開戒律,離開戒律你是假的,不是真的,戒是行,你得真幹。所以現在佛法衰了,學佛的人不能成就,什麼原因?戒律沒有了,沒根。怎麼樣用心去培植他,他不會開花結果,到最後都枯死,沒有根。沒有根,像植物種在地下它不能吸收養分,你說根多重要。根是什麼?根是十善、是三皈、是五戒、是十戒。我們只講到此地,只要有這個根,你就能吸收養分,你就能夠茁壯、開花、結果。如果這個東西沒有,你學一輩子佛,你還是搞六道輪迴,講得再好沒用,天花亂墜。你能夠得到善心人士的供養,可是你來生得還債,「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你得還債。往生就不要還了,往生,你把修行功德迴向給他,這就是報恩。所以第一個戒律,共同科目,必修的科目。第二是唯識,唯識是什麼?唯識是道理,你不能不明白道理。第三個是淨土,淨土是你的歸宿。這三樣東西必修,無論是小乘大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人如果要懂得這三樣東西他一定成就。你看,戒有行,唯識有解,道理通達,最後歸淨土,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這部《無量壽經》,念老的集註,引用相宗東西很多。所以在這一部註子裡頭,大小、顯密、宗教全都學到,這是一本完美的教科書。我們再做一個學習資料,念老引用的這些典籍裡頭,他引用的文字不多,我們再把它找出來,詳細來加以註解,做為學習的參考資料。《無量壽經科註》,參考資料,編成這麼一本書。裡面注音、註解,引用的這些名詞術語,把義理都解釋得清楚,這一部書就夠了。所以同歸一乘,重要。「故說四諦之教,是即方便而說,名為音聲方便」,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這一段我們還沒學完,時間到了,我們留著下一堂再接著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