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四集)  2012/3/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4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八十四頁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南泉云:說作如如,早變了也」。念老有個簡單解釋,「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失了也」。這裡面的如如,我們看參考的資料,這從《三藏法數》裡面節錄的。「如如者,不變不異,真如之理也。謂由前正智」,正智叫如如智,「觀察名相」,名與相,名字、現相,「皆悉如幻,非有非無,名相本空,即真如理。理因智明」,這個理是因為有如如智,所以這個理明白了。「智因理發」,如如智從哪裡來的?因為這個理發智慧。「以智如理,以理如智;是為如如也」。如如智這個名詞,「謂真如妙智,本來清淨,無明不能覆,煩惱不能染。照了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稱如如境」,稱就是契合的意思,所以叫它做如如智。

  「故云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非語言,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就是《起信論》上所說的。教導我們聽教看經有聽教看經的祕訣,祕訣就是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也沒有妄想,就這樣子看下去,或者聽下去。這種聽經跟修禪定沒有兩樣,所以他會得三昧,他會開悟。我們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這個祕訣不知道,我們聽經用心意識,我們看經也用心意識,所以得不到三昧,也不能開悟。得到什麼?得到知識,從文字表面上這一層知識,文字裡面的含義不懂,看不出來。這是佛法的奧祕。有懂得的人,還是得不到這個德用,這什麼原因?雖然懂得,他做不到。就是說他不能離心意識,心意識用成習慣了,無始劫以來用成習慣,不自覺的還是用心意識。這樣子聽教聞法,再長的時間也沒有辦法了解如來真實義。

  其實如來真實義就擺在面前。這怎麼回事情?經教是如來當年說出來,以後弟子們把它寫成文字。如來當年說出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真實義;寫成文字流傳後世,這些文字裡頭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也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它的確是真實義。我們要怎樣對待它?也要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它的真實義就浮出來了。如果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實義就隱沒,不現前了,所現前的是我們的意思,那不是如來真實義,是我們自己的意思。怎麼會是這樣的?這是阿賴耶識裡面起來的。阿賴耶識是妄心,不是真心,阿賴耶識裡面有煩惱、有習氣、有無明,它怎麼會解如來真實義!它能夠把這些名言記下來,記憶是阿賴耶的,分別是阿賴耶的,執著是阿賴耶的。佛法難,難在這裡。對誰不難?對上智、對下愚不難。上智,他可以做到用清淨心、平等心來聽經、來讀經,這上智。聽教看經他不起心、不動念,那不是修定嗎?下愚亦如是,下愚他聽經,他也不起心、不動念,他也不分別、不執著,聽懂了就懂了,聽不懂就算了,想都不想它。一堂經兩個小時,聽懂一、二句他很歡喜,不懂的他不問,他也不需要懂,這種叫老實。他聽懂的他一定會做到,雖然聽得不多,但是完全表現在生活,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學會一句他就做一句,學會兩句就做兩句,沒聽懂的他不理會。這種人也了不起,就是他不用妄心,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動念,就是不用妄心,他用真心。當中這一股不上不下,所謂知識分子,他們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來聽經、來研究經教,論述一大堆,非常豐富,是他自己聽經的見解,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所以南泉說,「說作如如」,你在如如這個名相裡頭起了分別、起了執著,「早變了也」,不是如來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這句話念老給我們做個簡單解釋,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了,早已失掉了,故云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如來,法身菩薩的言語,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他是這麼說出來。我們很難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怎麼會說得出來?現代科學給我們做出證明,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們有感,它有應;感是有心,應是無心,而應是萬能的。江本博士只實驗讓它顯出色相,沒有音聲,這是他功夫不到家。我曾經告訴他,任何物質都有見聞覺知,從見聞覺知裡面迷失自性,它就變成受想行識。所以水會看、會聽,會懂得我們的意思,那是它接受,我們動念它接受了,接受出來它的反應,它反應有色受想行識,這五種反應,但這五種反應你現在只看到一種,就是色,聲音沒有現出來,它有聲、它有味、它有香、它有意識。任何物質都如是,不僅僅是水。現在量子學家告訴我們,再小的物質現象,小到不能小的微中子,具足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所以它有聲。

  自性本具的性德是見聞覺知,覺悟的時候是見聞覺知,迷了的時候是受想行識。這是精神現象,現在科學家稱它為信息,跟物質完全分不開。在感應裡頭自自然然出言語、音聲。但是佛的言語、音聲妙極了,一一色相、一一音聲都具足萬德萬能。因為它是性德,它是圓滿的,它不是侷限的,所以我們的言語分別無法知,我們只能知道它一點點,對圓滿的沒辦法。圓滿的,什麼人知道?見性的人知道,得定的人知道比我們多,還不圓滿,見性知道圓滿。「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不能說的,說不出來;心行想不到,我們用第六意識想想不到。

  「法藏果覺」,法藏菩薩證果了,證得的是究竟圓滿的果報。「實非語言之所能宣」,宣是宣說,語言沒法子說。「亦非眾生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生滅心是阿賴耶,思量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達不到。大乘經教裡告訴我們,第六識、第七識只能緣到阿賴耶,緣不到自性。因為它是妄心,妄心能緣妄心,阿賴耶是妄心,緣不到自性,自性是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現前了。我們習慣用妄心,用真心很不習慣。其實真心用沒用?你在用,時時刻刻都在用,沒有真心,妄心從哪來!

  真心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言說。祖師大德教給我們,譬如我們眼睛看,睜開眼睛,第一個念頭是真心。為什麼?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有沒有看清楚?看清楚了,看得很清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真心,見性見。一看到,這是紅色、那是藍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了,這就是眼識起作用。看得清清楚楚,一點分別執著都沒有,是見性起作用,是見性見,就是真心見;一起心動念,那就是眼識見。耳聞聲也如此,聽到聲音,聲音聽到了,很清楚,沒有去分別、沒有去執著,聞性聞。如果聽到,這是敲鑼的聲音,那是放鞭炮的聲音,這是耳識在聽。我們眼見,見性跟眼識同時起作用,你知道哪個是性、哪個是識;聽也是,聞性跟耳識同時起作用,你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妄。用真不用妄,那就是佛菩薩;用妄不用真,那你就是凡夫。真妄和合,真妄永遠分不開,它是一體。

  那我們去想什麼是真,早就妄了,它不是真的,就跟前面南泉老和尚說如如,早就變了。這是真的,這是見性見,那個是眼識見,不就分別執著全起來了?真正用功在這些地方用功夫,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絕不含糊,但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清淨心見。這是某人,這個人不錯,這個人有問題,眼識見。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就明白了,真正修行是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不分別、不執著,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分別執著是妄想。所以法藏的果覺實實在在不是言語所能說,也不是眾生的生滅心、思量分別所能及,這講得很清楚。「在凡夫分上,語言不能知,無語亦不能知;分別不能知,無分別亦不能知」,這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能知,「故非凡情所能測」,凡夫叫莫測高深。如如,前面說過,永遠不變、永遠不動,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的五句話,如如。對如如完全明瞭就是如如智。如如是實相,諸法實相,如如智是了達如如實相的智慧,真智,不是妄智。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三段,「誓願成就」。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

  這個『誓願』,我們很清楚就是四十八願。註解,『圓滿』者,「圓妙具足」,沒有欠缺。『成就』,「嘉祥《法華論疏》云:具足無餘,不可破壞,故云成就」。具足是圓滿的,樣樣都不欠缺,這是真的。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三種周遍的第二種,第一種是「周遍法界」,第二種是「出生無盡」,那叫圓滿具足。我們對這句話很難體會,所以想了很久,想到小時候玩的萬花筒。萬花筒很簡單,我們拿來做道具,這裡頭幾片不同顏色的碎片,裡面三塊玻璃,呈三角形。你把這個轉動,千變萬化,一樣都不缺;你把它轉一天,你去看,找不到相同的兩個圖案。我用這個來比喻《還源觀》上三種周遍的第二種,「出生無盡」,這真是出生無盡。這個道理你慢慢去想去,它就在你手上。為什麼會這麼奇妙?有這些小東西應對,讓我們看出宇宙間的奧祕。我們這個身體就像萬花筒一樣,什麼東西在動?念頭。念頭就是萬花筒裡頭的碎片,你只要轉動它,出生無盡。所以圓妙具足。成就者,嘉祥《法華論疏》云:具足無餘,不可破壞,這叫成就。嘉祥大師的話講得很抽象,我們看到似懂非懂。

  再看《往生論註》,曇鸞法師的,他的話就很踏實了。「《往生論註》曰: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這非常具體,這根本,淨土宗的根本、極樂世界的根本、阿彌陀佛的根本,就是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你看,這自在神力是願,四十八願成就的自在神力。阿彌陀佛自在神力從哪來的?從願來的,願不可思議。這個願是什麼?這個願是他五劫修來的。願不是憑空想像的,是參觀一切諸佛剎土,今天的話說,所得到的靈感,是從這來的,所以願以成力。這個力是什麼?功德力,無量的功德。無量功德力,「力以就願」,功德力跟四十八願融成了一體。「願不徒然」,願是真的。「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就成就了極樂世界,這極樂世界怎麼來的。經文上只有八個字,「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就是極樂世界成就了。

  「又《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你成就四法,成就這四樁事情,你就能得《法華經》。這什麼意思?契入法華境界。你念《法華經》,入不了法華境界,你沒得到。我們在《壇經》裡頭看到,法達禪師讀《法華經》三千遍,三千遍是個整數,零頭不算,只算整數三千遍,沒有得《法華經》。為什麼沒有得到?習氣沒斷,還有貢高我慢的習氣,還有別人不如我的習氣。見到六祖禮拜,頭不著地,被六祖看出來了。起來的時候問他,你一定有值得驕傲之處(禮拜頭沒著地),你有什麼值得驕傲?他就說出來,誦《法華》三千部。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得有恆心。《法華經》一天頂多念一部,很長,七卷都非常長,一念十年,得有耐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沒有得定,沒有得法華三昧,沒有開悟?就是他那一點習性,這一點習性產生這麼大的障礙,自己不知道。

  六祖問他,《法華經》裡說的什麼?他答不出來,反過頭來請教六祖,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六祖不認識字,當然不看經,必須有人念給他聽。你既然熟讀三千遍了,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第二品還沒念完,念到第二品,六祖說行了,不用念了,他全知道了。給他講《法華經》大意,他開悟了,再禮拜的時候頭著地了。六祖的一生,在他會下開悟的好像是四十三個人,法達是其中之一。為什麼他聽《法華經》能開悟,別人聽《法華經》不能開悟?我們曉得,他有三千遍《法華經》的底子,只是那一點傲慢、那一點習氣障礙了他。六祖這一問,他真放下了,從內心裡面那種真誠恭敬心生起來了,他就開悟。所以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常說的要萬分誠敬,得的是圓滿的利益,就明心見性,十分不行,百分也不行。

  傲慢習氣是與生俱來的,這不是學來的。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末那就是四大煩惱聚集在一起成就的,叫末那。我見,執著有個我,我見、我愛、我痴、我慢。愛是貪,慢是瞋,貪瞋痴三毒煩惱,跟我見同時起來的。換句話說,一迷自性之後,這三毒煩惱就跟著自己了,永遠不離,不覺悟永遠不離。覺悟就有辦法,覺悟什麼?覺悟是真正放下,我不貪、不瞋、不痴。不貪、不瞋要用忍辱來對治,要用禪定來對治;不痴,不痴要用般若來對治,般若智慧沒有開,禪定還是痴。所以佛教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修戒定慧是手段,目的是放下貪瞋痴,這才能管用。貪瞋痴叫三毒,這個東西放下,永遠不造惡業,大乘教裡面常說的純淨純善,這才能現前,純淨純善是性德,明心見性就不遠了。

  這是講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入法華境界。這四法是哪四法?第一個,「為諸佛護念」。怎樣才得到諸佛護念?你憑什麼得諸佛護念?當然要積功累德,不然你怎麼能得到諸佛護念!而積功累德最殊勝的還是得發願。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你說他是不是應該得到諸佛護念?當然,我們今天真信、真願求生淨土、真正念阿彌陀佛,你就得諸佛護念。為什麼?你心裡頭有阿彌陀佛,你心裡頭就具足四十八願;具足四十八願,你心裡頭就具足法藏五劫發願修行,不就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明白了能不念佛嗎?才知道真正念佛人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用什麼來植眾德本?還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根本!「入正定聚」,也是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萬緣放下,我心即是彌陀,彌陀即是我心,這是正定聚。後面,「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用什麼救一切眾生?就用這句佛號。我因這句佛號得度,你看諸佛護念,植眾德本,入正定聚,我也用這個方法教別人。能信的,我們就曉得這個人善根深厚,過去生中肯定供養無量諸佛,要不然,要不然他不相信。你勸人家念佛,人家真肯幹,談何容易!真正肯接受的,那就是無量諸佛威神加持,他就不是普通人。

  四十多年前,我沒見過,只聽說過。我在佛光山教書,佛光山有個長工,就是長年工作,因為佛光山工程永遠是做不完的,他的工人在山上有幾十年,為山上服務。將軍鄉的,一個做工的告訴我,一年前的事情,就是去年的事情,他們家鄉有個老太婆念佛站著往生,只念了三年,瑞相稀有,這一個地區的人都受感動。老太婆也沒有什麼多大的文化,人非常慈悲,好人。自己不懂佛法,遇到神都拜,把佛、把觀音菩薩都當作神明禮拜,心地很誠。三年前兒子娶個媳婦,這個媳婦很孝順。媳婦學佛,懂得佛法,勸她婆婆不要亂拜,不要去跑廟,就在家裡,家裡供了個佛堂,在家裡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她就相信,就跟鍋漏匠一樣,她聽了就相信,她就真幹,不再亂拜了。每天拜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三年,預知時至。但是她走的時候沒有給家人講,應該是怕家人擾亂她。

  晚上往生的。吃晚飯的時候,她吩咐家人,她要洗澡,讓家裡人不要等她吃飯。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等老太太,等了很久老太太也不出來,再去喊她,沒有人答應。到她房間看看,真的,她換了衣服,洗澡了,換了衣服。然後看看,到佛堂,她在佛堂站著,穿著海青,手上拿的念珠,整整齊齊的站在那裡,叫她不答應,走到面前仔細一看,她往生了,站著走的。這個一傳出去鄰居都來看。我有一年在高雄,中山大學校長請我去做一次講演,我提到這樁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我講完之後,在休息室有好多人來見我,告訴我是真的,他們親眼看見的。時間不長,只念了三年,跟鍋漏匠有同等的功夫,跟諦閑法師讚歎的一樣。

  所以你看看這個地方四樁事,這四法,四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真的,其他的是假的,什麼都帶不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具足了無上菩提心,沒有菩提心能做到嗎?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跟這個大經裡面所說的條件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想。一切統統要放下。

  今天你們有許多同學看到,中午吃了午飯之後有同學來問我,四面八方送給我的禮物很多(我不知道),他們來問我怎麼處理,又怕背因果。我說我們這裡不是道場,我們沒有道場,所以別人送給我的禮物你們可以自由處分,我統統不要。我也曾經講過多少次,希望大家不要送禮物給我。這些禮物可以送給我們同參道友,送給我們的鄰居,跟大家廣結善緣,希望我們居住這個村、居住這個里,人人都能夠信願持名,這個村里就有福報。我不要任何東西,我現在就一心想往生淨土。

  我跟大家說這個事情,有同修告訴我,他們在手機上收到了兩個短訊,拿給我看,抄在這個地方。第一個短信,「阿彌陀佛!香港萬人念佛法會的淨空法師、鍾老師等很多大德高僧帶領念佛。目前太陽系已經漸漸進入銀河光子帶的邊緣,經過新西蘭地震和非洲政變之後,近來各種災難會頻發,現已有國家,如韓國、印度出現了海底地震」。這些事我都不知道,我看到這個才曉得。說「香港佛陀協會呼籲全世界同修,每晚八點半開始到九點半,與世界各位法師一道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千聲,至二0一三年大劫之後,迴向法界眾生,祈求世界和平,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個有,這個事情有。前面講災難這個事情我不知道,我剛剛聽說。後面說,「請在收到此信息後轉發十位善男信女,功德無量。世界華人聯盟佛教文化基金發展委」,這個我不知道,這個裡頭斷章取義,我們只是說過,呼籲全世界同修,晚上八點半到九點半念觀世音菩薩,這個是的;說請收到這個信息之後轉發,這絕對不是的,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所以信息裡頭有斷章取義,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一生做一個規規矩矩的出家人,我沒有任何組織,這是世界華人聯盟佛教文化發展委,這個我不知道,不曉得是從哪來的。

  第二條意思跟這個差不多,但是也有斷章取義的。前面「阿彌陀佛!淨空老法師電話開示」,這個話是假的,我從來沒有電話開示,我怎麼會有電話開示!說「經過四川、緬甸的災難爆發之後,近來會爆發更嚴重的災難,使全世界遭到瘟疫症,可能會死傷幾百萬人,比四川和緬甸災難更可怕。現在已有國家,如韓國、印度已開始了海底地震,現在已經死亡十多萬人」。這個我都不知道,這消息不是從我這出來的,我不曉得,我今天看到這個才知道。你們的消息比我靈通,因為我不看報紙,我也不會玩電腦,我沒有信息的來源。下面說,「淨空老法師呼籲全世界同修,每晚八點半開始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千聲,到二0一三年五月」,沒有說初五,我沒有說,它這裡還定了日期,「二0一三年五月初五為止」,這個不知道。我曾經說過,我們現在開始要念到二0一三年,我這樣講過,但是幾月幾號為止沒有說過。「迴向給全世界眾生,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後面,「請在收到此信息之後轉發十個善心人士」,這個我沒說過,這是他自己說的,把這個帳算在我的頭上來了。發信息要發得清楚,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話不是我說的你們自己加出來的,可以,應該是這樣的。

  信息多,現在這個世界上災難到處都有,非常頻繁,信息很多。收到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很小心謹慎,有真有假,有的是事實,有的是造謠生事。所以我告訴同修們,這信息知道得愈少愈好,不要擾亂自己的清修,老實念佛。要聽經,要深入《無量壽經》,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的都是宇宙諸法的實相。了解之後有什麼好處?了解之後你很容易放下,放下煩惱、放下業障,往生極樂世界就沒障礙,這比什麼都重要。《法華經》上的四法,就在這一句六字洪名。我們繼續往下看。

  「上」,上面所說的,「《法華》云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我們用一句佛號成就上面四法,往生淨土,入法華境界。在中國大乘教裡頭有兩句話讚歎,「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楞嚴經》開智慧,《法華經》成佛。所以這兩部經,在過去佛門裡頭流通最廣,講《法華經》的、講《楞嚴經》的很多。講《華嚴》的很少,《華嚴》分量太大、時間太長,但是講《楞嚴》、講《法華》很多。「今則法藏大士,所發一切誓願,悉皆圓滿成就。故得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清淨佛土就是得《法華經》。這誓願圓滿成就。下面一段,「如實嚴淨」,嚴是莊嚴,淨是清淨。我們看經文:

  【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四句跟《法華》完全相同。實是「真實,亦即實相」,就是實相,「真如與法身」,實!『如實安住』,「即如實而安住於此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前面講的真實、實相、真如、法身,四個名詞講的是一樁事情。一樁事情為什麼用四個名詞?讓你明瞭通達。一樁事情從面面去觀察,你才徹底了解它,一即是四,四即是一。《無量壽經》上說「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實相,真實之際就是法身、就是真如,我們要把心安住在這個地方。「簡言之,即安住於諸法之實相」,不要住在假相上,要住在實相上。「實相者,正本經之體」,《無量壽經》的體就是實相。《無量壽經》講的是什麼?講的是諸法實相。

  「又實相即真如,故如實即是如如」,前面所說的。「如實安住」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如如不動」。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受境界干擾,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沒起心動念,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沒有人來問,就是般若無知;有人來請教、來問你,無所不知,你能跟他解答。沒有人來問的時候不知,般若無知,清淨平等覺,《金剛經》上講的如如不動。「又實相即法身」。法身無相,那是說的體;法身無不相,是說它的作用。無相,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了五句話,前面四句是無相,無相的法身,「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是無相的實相,後面一句「能生萬法」是無不相的實相。所以實相,無相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相是假相,無相是真體、是本體。那個無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它真有,它清淨,它不生不滅,它本自具足,又不動搖;不動搖是自性本定,它不是波動現象。

  「《往生論》曰:又向說觀察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到這個地方,這是《往生論》上一段經文。向說就是一向說,也是常說的意思。這一段確實在大乘教裡真的是常說,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祖師大德引用這段經文,很多!這段經文裡頭講三種成就,極樂世界國土成就、佛成就、菩薩成就,意義很深!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人數再多,它很單純,一點都不複雜。整個世界就這兩種人,國土是世界、是依報,居住的人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是諸菩薩,從十方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統統是學生。學生的程度不整齊,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叫三輩九品。

  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究竟他在哪一品不一定,善導大師說得好,他說「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遇緣是非常非常重要,你要遇不到緣不行。遇到的緣特勝,可能你一下就生到實報莊嚴土上三品往生;遇到的緣不殊勝,有同參道友勸你念佛求往生,他自己對淨宗也不是很了解,也沒有辦法把道理給你講清楚、講明白,可是你相信,你真念,真念往生了,凡聖同居土三輩往生。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無論你生哪一品你都了不起,為什麼?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到那個地方,你看不到三輩九品,你所看到的是平等世界。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同居土、方便土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提升了,統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的待遇,這是淨土無比殊勝之處,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不是讚歎別的,就是讚歎這個,太難得、太稀有了,真正不可思議!不但是物質上的生活享受同等待遇,連智慧、神通、道力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好像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我們自己這一生多麼幸運,遇到這樣殊勝、無與倫比的法門。遇到了怎麼樣?遇到了要真的成就,如果不成就、不能往生,遇到等於沒有遇到,那叫真可惜!多少人希望遇到,沒有這個緣分;我們有幸遇到,如果不能夠抓緊,不能真正發出真信切願,我們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這分緣分。別人想求求不到,我們不求,撞上了。當然這個事不是偶然的,這不是靠運氣,決定有過去生中殊勝的緣分。

  極樂世界,《往生論》上這三句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瞭,極樂世界是怎麼個世界?是教學、成佛的世界,教你怎麼成佛。誰教?阿彌陀佛親自教你,十方諸佛也來教你,與你有緣的諸佛如來,也常常到極樂世界來幫助你、來成就你。阿彌陀佛好像是校長,十方諸佛是教授,川流不息。我們不要怕難,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得佛加持,我們的智慧開了,神通道力現前,那個接受的能力就強。又何況有許許多多等覺菩薩、補處大士,他們做佛的助教,那些人是我們的教練,幫助我們學習。極樂世界學習的環境真的是究竟圓滿,這個地方能不去嗎?我們還留戀這個世界嗎?這個世界想留戀你也留戀不到,為什麼?它變化無常。不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永恆不變,它是真實的常住,永恆不變。尤其是在極樂世界,最終的歸宿是回歸常寂光,回歸圓滿的自性。所以這個世界三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佛功德成就,菩薩功德成就。三種成就願心莊嚴,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統統結歸到四十八願。略說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往生論》上講的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淨宗大德把這個清淨句也歸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清淨句,這句佛號就是真實智慧,這句佛號也是無為法身。

  「今經」,現在這個經文上,「如實安住」這一句,「即是安住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即是入清淨句」。這個清淨攝兩種清淨,第一個是「器世間清淨」,這是國土,第二是「眾生世間清淨。此一法句,攝二種清淨與上說三種莊嚴。故云:具足莊嚴」。上面三種莊嚴就是此地講的兩種清淨,國土清淨、眾生清淨。佛與菩薩都是眾緣和合而現身的,所以眾生兩個字的意思非常廣大,無量無邊。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

  下面說,「如《往生論註》云:此莊嚴事,縱使毘首羯磨」,這括弧裡頭有註解,「毘首羯磨乃天帝名」,這是天神。「此天善工藝,巧變化,司建築」。這個天神是幹什麼?他是搞建築的,是建築業的天神,也稱為大帝,毘首羯磨大帝。「工稱妙絕」,他所製造、建築的這個工事妙絕了,天上人間都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積思竭想,豈能取圖」,竭盡他的思惟想像,他能不能跟極樂世界畫個圖?畫不出來。換句話說,這個人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頭最高明的建築師,想跟極樂世界畫個藍圖畫不出來。極樂世界的妙絕由此可知,讓毘首羯磨天王也歎為觀止,這是讚歎,他做不到。

  「性者,本義也」,佛法裡面講性都是講的根本、講的理體。「能生既淨」,這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清淨的,「所生焉得不淨。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心現識變。我們現在為什麼不乾淨?我們這個世間是心現的,沒錯,但是識把它變壞了,麻煩在這個地方。老祖宗知道,早就說清楚了,本性本善,習性不善。如果只有本性,沒有習性,那就是盡善盡美。現在這個世界怎麼樣?本性沒有了,全是習性,這麻煩就大了。本性跟習性混雜,裡頭還有善、有不善,現在沒有了,現在本性沒有了。我們隨便舉幾個德目你就知道,父子有親,這個親有沒有?沒有了;夫婦有別,別沒有了;君臣有義,義沒有了,義變成利了;長幼有序,序沒有了;朋友有信,信沒有了。五倫沒有了,五倫是人道,人道沒有了。五常是德,「仁義禮智信」,五個基本的德目,這是做人必須要具備的。這五德沒有了,現在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四維沒有了,管仲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是什麼?「禮義廉恥」,這四個字沒有了;八德沒有了,「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是什麼?性德的德目。以前習性裡頭還夾雜一些,現在習性裡頭這個東西統統沒有了。習性是什麼?習性與這些德目完全相反,這些德目前頭都加個不,就是習性。八德裡頭,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仁、不愛、不和、不平,這習性。不善的習性,所感的就是亂世,就是地球的災變。整個宇宙不外乎感應,如果人心善,把這些德目統統找回來,努力都做到,社會安定了,地球災難化解了。

  所以這個結論就說得非常好,能生既淨,所生焉能不淨。現在能生都是染污,所生焉得不染污。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學習淨土的,最重要是清淨心。心裡頭不能有東西,有善有惡都不行,有善,三善道;有惡,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那怎麼辦?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斷惡修善的事認真努力去做,心地不要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就完全對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用功。

  底下一段,『威德』,可敬可畏這叫威。這人有威德,我們又敬重他、又怕他,這是威;可尊、可愛這叫德,自自然然叫別人尊重他,又愛他、又敬他、又畏他。這四個字,可敬、可畏、可尊、可愛,這威德兩個字。「《法華嘉祥疏》曰:畏則為威,愛則為德。又折伏為威,攝受為德」,這講得都非常好。你尊敬他、你怕他,你才會認真學習。過去做老師要有這個態度,老師不端莊、不嚴肅,學生不怕他,他就沒法子教,所以他要有威嚴,又要有慈悲。光用威嚴不行,學生害怕了不敢來見他,所以他還要慈悲。學生又喜歡他,又不願意離開他,又怕他,這才是個好老師。能折服學生,又能攝受學生,恩威並濟;折服是威,攝受是恩德。

  『廣大』,「《探玄記》云:大以包容為義,廣則體極用周」,體極,「本體極圓」,用周,「妙用周遍」。這是《探玄記》上說的,《探玄記》是賢首國師作的,清涼作的叫《疏鈔》,都是《華嚴經》的註解,《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疏鈔》是《八十華嚴》。給我們解釋廣大。大是什麼意思?包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大!廣,體,本體極圓,妙用周遍。《華嚴》講體、講相、講用,這個地方講體、講用,相包括在用裡頭。體是沒有形相,說它作空,這個空不是無,空裡頭有有,什麼都有,一樣都不缺,但是它沒有形相。起作用,它現相,能現一切相,像萬花筒一樣。萬花筒沒辦法比得上,因為萬花筒不動它也有相;體不動它沒有相,動就有相,這一點萬花筒無法比。至於相的變化,千變萬化,這個萬花筒顯示出來了。所以比喻決定不能比到恰到好處,比喻裡頭還是有問題,比喻沒有辦法比得那麼圓滿。

  下面是「又廣大會亦為阿彌陀佛名號之一」。這個名號不常用,阿彌陀佛又叫廣大會。為什麼?「具廣大會聚之德,故有此名」,阿彌陀佛確實具足廣大會聚。你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很奇怪,它是自性變的,它沒有阿賴耶。自性變現的,那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真的像前面所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沒法子說,言語達不到,我們用想像也達不到,無法想像。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極樂世界,為什麼?都是自性。為什麼我們看不見?我們有業障,如果業障除去,我們就看見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淨土有一部小論,往生真的生到極樂世界,「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有沒有去?本地就是極樂世界。這個很難懂!那是什麼?用現在的話說,究竟圓滿的科學,科學就是想知道這個祕密。這樁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還有部論叫《淨土生無生論》,也是討論這樁事情。

  所以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十方世界剎土裡面的凡聖同居土,跟我們一樣有六道的,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六道眾生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天多少人?數不盡,極樂世界統統能容納。不但能容納,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擁擠,人口太多了,沒有,再多的人在一塊居住,看不到擁擠的現象。這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不是我們能夠思惟想像明瞭的,這不可能。所以它叫廣大會,廣大的聚會,這是彌陀大德。「因十方眾生往生極樂,法會盛大,聖眾無量,全因彌陀盛德之所感」。這是彌陀的德感,讓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求生淨土,親近彌陀,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化。「今經曰廣大,正顯此德」,這一句就是說的廣大會,「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我們讀了這節經文,要知道怎麼落實。佛的誓願,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我們要跟他學。我們不需要學那麼複雜,我們煩惱習氣沒斷;我們要學的,而且學得很圓滿、學得很踏實,那就是對於淨宗的理事通達明瞭,再沒有懷疑了,相信極樂世界確實有、確實存在,這些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決定相信,決定願意求生,決定在極樂世界做圓滿的成就,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親近阿彌陀佛,不成佛不離開阿彌陀佛。我們在現在決定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樣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