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0四集)  2012/2/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九頁第四行:

  「寶者」,本段末字,『廣施功德寶』這個寶字,「應深著眼,此誠為畫龍點睛之筆,蓋開法藏所開顯者,即此寶也。廣施與眾生者,亦即此寶也。又此寶字具三義」,念老這個提醒非常重要,這個字不能夠疏忽,非常重要。阿彌陀佛開法藏,這法藏裡頭有寶,用這寶來普遍施與一切眾生,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都得到了。所以念老說這個字要特別著眼。開法藏所開顯者是這個寶,廣施與眾生者亦即此寶。這個寶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美稱」,讚美的。「如尊佛而名為寶王如來」,讚美念佛三昧,也稱為寶王三昧,稱佛是寶王如來。「尊佛菩薩之印契為寶印」,這個印契是印證,我們請佛菩薩給我們印證,叫寶印。第二,寶是梵語摩尼的翻譯,「《仁王經良賁疏》曰:梵云摩尼,此翻為寶。會意翻云,如意寶珠,隨意所求皆滿足故」。又《涅槃經》第九卷說,「摩尼珠,投於濁水,水即為清」,清水珠。「又《彌陀疏鈔》云: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亦正是以寶珠喻佛號」。第三個意思,《智度論》第四十七卷說,「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真實的,為什麼?「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今經中寶字,悉俱如上諸義」,上面三個意思都具足。「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此法能滿眾願,故喻為如意之寶,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

  這個意思說到這裡就非常清楚,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廣施給一切念佛人的這功德寶,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不只是五劫,無量劫來所修的功德之寶。這是什麼?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把極樂世界布施給我們,把阿彌陀佛布施給我們。我們只要掌握住這句名號,到極樂世界彌陀所修的功德寶我們統統享受。這些功德寶裡面,最重要的是法寶,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並沒有成佛,雖然得阿彌陀佛功德寶的加持,也得到了阿惟越致菩薩的享受,這個不容易。阿惟越致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沒見性也沒明心,可是在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都跟明心見性的菩薩差不多,都很像,這是彌陀功德寶的加持,我們一定要知道。這種修學環境,我們一生決定成就,這個法門確實簡單容易、穩當可靠,而且真的像經上所讚的極圓極頓,此地所說的至妙無上。這一句名號一定要把它念好,念不好是我們沒有認真去念,為什麼?我們有很多雜念、有很多妄想沒有辦法放下。念佛這個法門,古大德說得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我真想到極樂世界、真想見阿彌陀佛,就是這個真心,這個真心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印。

  至於修行,真想去,實在說都沒有關係,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真想去,把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統統都能得生。「三輩往生品」裡頭,最後一段慈舟法師判作「一心三輩」,前面三段是上中下三輩,末後這一段修大乘者,無論修什麼法門不必改,參禪你好好去參禪,學教好好去學教,把你所修學的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統統能往生,不必一定要改。參禪放下,我念佛,不是這樣的,你平常修地藏法門的,你就一直就修它,都不要改,你的心真想到極樂世界。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相不相信有極樂世界,你願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你能不能往生最重要的關鍵因素。那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品位高下就是你念佛功夫淺深;修禪也行,禪的功夫淺深,學教也行,教的功夫淺深。所謂功夫淺深,實在講就是放下,煩惱障放下了沒有?所知障放下了沒有?情執放下了沒有?統統放下,品位就高了,這些道理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乃至於我們修世間善法妨不妨礙往生?不妨礙。怎麼不妨礙?不著相就不妨礙,著相就妨礙。不著相那就是功德,功德可以迴向求生淨土提升品位。心裡頭著的,著的是阿彌陀佛,這個要著。

  《彌陀經》上告訴我們「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持就是保持。這個法門好、妙!叫我們什麼都不要執著,就是執著阿彌陀佛名號,執著阿彌陀佛名號往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功夫成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每天阿彌陀佛佛號綿綿不斷,但是不著相,那個品位就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是實報土,因為他不著相,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每個人念佛的功夫自己知道,別的人不知道,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放得下。我們不要好高騖遠,蕅益大師講得非常好,我只要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你決定得生,為什麼?你心是定的。如果要求品位高下,你心還是浮的、心沒定。心定哪有不生的道理!

  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這一點我們得搞清楚,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阿惟越致就是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稱為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不退轉,這裡面講的三種不退轉,第一個是位不退,絕不會退去做凡夫;第二個是行不退,決定不會退到二乘;第三個是念不退,念不退的決定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是經上一再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遍數多我們自然就記住了。所以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我決定得生。道理是什麼?道理是「是心是佛」,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老家,阿彌陀佛是親人,哪有不能回去、哪有不能見面的道理!不是外人,不是向外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那個心是自心,那個心也是自性,這說到了極處。這是真正的寶,真的寶就是真如、就是自性,一切法都不離自性。「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一定要把這一句佛號念好,心裡面只有這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其他的統統放下,其他的統統隨緣,只有佛號不變,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

  「如《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云:譬有貧人,依豪貴衣食」,這是舉這麼個例子,貧窮的人依附豪貴人家,這很容易懂。「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貧者詐來親附」,就像為他服務,拿著寶瓶就逃走,這是欺騙王子,把這寶瓶拐走了。「王子覺之」,發覺了,「使六大兵乘」,這個應該念去聲,念勝,六大兵乘,這個乘是騎兵,這就是派了六個騎兵、六個黑象去追他。「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毒蛇自四面來,欲嚙持瓶者。惶懼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鬱」,蓊鬱是非常茂盛的樣子,「頭戴寶瓶,攀樹而上,時六兵」,追的兵也到樹下了,「貧人見而吞王寶」,這個王的寶印在裡面,他把它吞下去,「以手覆面」。六個黑象也到了,「以鼻絞樹倒之,貧人墮地,身體散壞」,這個身體散壞就是受傷跌死了。「唯金印在寶瓶當中放光,毒蛇見光四散。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這說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的身體敗壞了,我們念佛那個心不壞。

  「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註釋,茲不錄引」。如果想知道這個故事,這佛在經上講的故事,可以去看看《宗鏡錄》第九十五卷。《宗鏡錄》也號稱小藏經,這都是古人永明延壽大師,這老人慈悲,這一《大藏經》怎麼看法?那麼大的分量,沒法子看。《宗鏡錄》是什麼?就是《大藏經》裡頭的精華錄,他看了一遍,好東西抄下來,都抄在這裡頭一百卷。所以這一百卷就是小藏經,看了《宗鏡錄》,等於把《大藏經》人家畫的,紅筆畫的這些地方全都在裡頭,精華都在其中。「但今應申言者,則其末後所云」,這個應該我們要加以解釋的,去學習的就是末後這一句,「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這句重要。「故知念佛法門是真實不壞之法寶,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這一句話最重要。念佛理論依據之所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一定要相信。

  現在這個世界,接觸佛法的人很少,佛法也沒人去講去,也沒有人真正去修了,實在講看不到佛法,這個我們要知道。哪裡有真佛,就是真學佛的人、真學儒的人、真學道的人?都沒有了。在外國許許多多的宗教,真正依他們的經論所說去修行的,我們也沒看見,這也是今天地球上這些眾生為什麼沒有福?沒有真修行人。修行人多,這個世間人有福報,世間人有福報,聖賢會出現在世間,這裡頭都有因果的關係。我們接觸佛教的時間確實太晚了,我那個時候學佛,心裡想到如果早十年多好,為什麼?可以扎根。這些總是緣分,善導大師所謂的,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把這句話引申,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也個個遇緣不同。總的來說,我們遇的緣還算不錯,遇到了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淨宗,最難得的是遇到了會集本,遇到了會集本的集註,這個緣真不容易得到。這一句話「心作心是」,這本集註裡頭出現次數特多,常常看見,提醒我們,讓我們對自己求生淨土深信不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是性德的美名、是性德的美號,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全體,或者是說圓滿的性德。阿彌陀佛四個字完全用中國意思來翻,翻成無量覺,佛是覺悟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無量覺,沒有一樣不覺,覺也是知的意思,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這是什麼?這就是自性。除自性之外沒有一樣可以稱無量覺,只有自性,明心見性就無量覺了,所以叫見性成佛,佛就是無量覺。我們要給一般初接觸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佛是什麼?你說佛是無量覺,他不相信,這個世間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是全知全能,那是宗教讚美神的,誰能做得到?所以我們要介紹不容易。要介紹要指明無量覺是誰,就是你自己,不是別人,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無量覺就現前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什麼原因?放下,徹底放下,這才大徹大悟。自性本來是光明的,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能相好,這能生萬法,你就能看到它的功德。整個宇宙是它變的,是自性變的,自己的自性,每個人自己的自性。我們看的這個世界、看的宇宙,都是自己變現出來的。

  《楞嚴經》上講的「同分見妄,別業見妄」,這兩種見妄是交叉的。別業是什麼?是我個人的,我個人裡頭有大家共同的,我見到,你也見到,我現這個境界,你也現這個境界,這同分。雖然是同分還是各受各人的,這個人往生走了,他的別業、同業都沒有了。我們這個世界,他在這裡消失掉,他在另一個空間維次出現,他到那邊去。到哪裡去,一般人隨業流轉,善業他去的是好境界、好地方,肯定比這一生好;如果是造的惡業,他去的地方就比這個地方差。好的地方二十八層天,不好的地方不止十八層地獄,不止!十八是大別,裡面要再細分太多了。天亦如此,二十八層天大分,如果細分,每一層天都還有很多層次。科學家承認空間維次應該是無量無邊,但是今天科學能夠證實的只有十一種,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像這些還都是科學家他們有這個概念,我們一般人知道有十一種,哪十一種不知道。就是講四度空間,我們今天三度,四度空間我們都沒有辦法想像,何況是高維次的空間!這就是大乘經教常說的「唯證方知」,你契入它的境界你就了解。

  空間維次怎麼來的,為什麼在禪定當中就沒有了?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推想,禪定,空間維次就破了,就沒有了;沒有禪定,空間就會存在,那空間維次應該與禪定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就曉得,應當是從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無量無邊,空間維次就無量無邊;統統放下,放下就定了,所以空間維次就沒有了。小定,突破近距離的範圍。鬼道也很複雜,但是有一部分跟我們很近,人鬼雜居。我有一個同學,以前我們常常在一起,出家也在一起,修行也非常用功,非常認真,以後他去學密去了。我帶他到台中去學教,在台中住了幾天離開了不想學,我說為什麼?太辛苦了,你將來學好了天天講經說法,講的人家不相信。所以他去學密,密去學神通,我有神通,一現神通別人就相信。好,人各有志!跟屈文六上師學密,學了一年,很難得,密宗入門要磕十萬大頭,真幹。一年下來告訴我,他說他能看到鬼道,跟鬼這個距離沒有了。他說下午大概五點以後街上就有鬼出來,鬼的早晨,很少,到夜晚九點鐘以後密密麻麻的,跟人在一起,有人的地方都有鬼,到早晨天亮的時候,鬼就沒有了。鬼的社會跟人差不多,天空都是灰土土的,永遠是陰天,看不到日月。他給我說這些,我說你說鬼話,我不相信。他說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叫我看到,我講經還有人聽,你講這個沒人聽。他很執著,第二年還是第三年他就過世了。

  我常跟同學們講的,我三個同學,我們同年,壽命都是不能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年二月走了一個,他是五月走的,七月我生了一場病,我知道該走了,時間到了。所以我也不看病,也不吃藥,我想醫生只能夠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還需要醫嗎?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我一生沒生過病。所以他說的話絕對不是假話,這個人很老實,明演法師。可見得你要真正見鬼不難,用密宗的方法修一年就可以見到。不過天天跟鬼在一起不是好事情,他自己不覺知,我們看得出來,臉上沒有光,灰土土的,臉上就是一層灰一樣的,陰氣很重,每天跟鬼打交道,這說明真有。鬼的壽命比人長,人到鬼道裡,想離開鬼道得人身,也沒有那麼容易,人苦,鬼比人還苦,最苦的是地獄道。他學密,等於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是真有不是假的。六道輪迴有,我們就可以說,諸佛剎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我們要能信、要真信。

  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多次介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是最詳細的,把極樂世界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都說得很清楚,目的無非是讓我們起信心,不懷疑。我們在這個介紹裡面,看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看到十方諸佛剎土六道眾生太苦了,他發大心要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是一時的,希望是永恆的,永遠離開苦,永遠得到樂。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介紹的,彌陀在因地,法藏比丘這個出家人,用五劫的時間參訪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諸佛剎土美好的他都要,不好的統統不要,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大成,這精華,這個世界超越了一切諸佛剎土,這麼來的。不是自己想來的。四十八願每一願有憑有據,不是憑空想出來的,修行功德自然成就。自然成就,現在我們相信,為什麼?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今天科學家所說的,念力的能量是無限的,這是我們念頭能量是無限的。佛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家也告訴我們,運用念力要特別專注,專注在一點這個念力就產生現象。

  阿彌陀佛的定功,我們相信成就了極樂世界,成就極樂世界你看他不是自己享受的,跟我們欲界第五天化樂天不一樣,化樂天它也是一切變化所作,我們知道那是善念善業所成就的,但他自己享受。阿彌陀佛不是自己享受,是供養十方一切眾生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供養他們,普施功德寶,物質上享受個個人都得到。單享受要不開智慧,這不能解決問題,那個離苦得樂是一時的,不是長久的,所以要長久要真正自己得到。

  佛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這個我們能想到,極樂世界每天去往生的人有多少?沒有人能算得盡、算得清楚,十方諸佛世界每天去往生的人多少。有人懷疑,如果這麼多人去了,那個星球能裝得下嗎?可是我們從那邊去想想,像學校一樣年年招新生,但是年年有畢業的,極樂世界亦如是,天天有新來的,每天都有畢業的。在那個地方成佛,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他入常寂光,那就是畢業了。每天入常寂光的人有多少!彌陀功德不可思議,幫助一個人成佛功德就不得了,你說他每天幫助多少,而且永遠沒有間斷。所以連諸佛如來都尊稱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切諸佛如來都會把這樁事情介紹給有緣眾生。哪個人有緣?相信的就有緣,發願的就有緣,念佛的就有緣,這三個都具足叫緣成熟了,經上常講根熟眾生。什麼叫根熟?三個都具足,真信、真願意去、真肯念佛,這就是根熟眾生。信、願,不肯念佛,沒熟,還差一點;雖念阿彌陀佛,但是往生的心不切,對這還有留戀,這個也沒有完全成熟。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就是根熟眾生,根熟眾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造作一些罪業,不要害怕,別去想它,不想它罪業就沒有了。今天劉先生來看我,中午在一起吃飯,大家見到了,他告訴我一樁事情,他的一個朋友得了癌症,醫生告訴他,大概只有二、三個月!這個人也不是學佛的,可他剩這點時間,他在家裡去抄《法華經》,《法華經》很長,一心在家裡抄經。抄了一部《法華經》,抄了一部《楞嚴經》,都是大經,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抄好之後,身體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這個用什麼來解釋?念力的祕密來解釋,他天天抄經沒有想到身上有病。所以不能想,你一想的時候你去養病,你給病的營養,那個病就活了,麻煩大了;你不想它,不想它,它沒有營養,它就死掉了。他也沒有想活命,他就是天天抄經,這個要專注,你不專注字就寫錯了,寫錯了行。他用這個方法。所以就是把你這個念頭轉掉,忘了自己,忘了身體,這就是一心專注,沒有別的。佛經上有這個道理,科學家也發現這個道理,真有效,真管用,只要一心專注就行,不管你專注在哪裡統統見效,這叫心無二念。

  這個經文上給我們講的,全性起修,我們就用剛才這個例子,心性專注在一處,這就是全性起修,沒有夾雜。全修在性,性是體,修是作用,體用不二,體用一如。「自心起念,還念自心」,這個心是真心,就是自性。「以佛果覺,作我因心」,這講念佛,佛的名號是佛果覺上的名稱,他已經證得,所以得了果。我們現在用這句佛號,做為我們的修因,「故令因心,頓同果覺」。這個效果怎樣?這個效果我們的因地心跟果地覺是相同的,果覺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念他的名號,因果完全一樣,不是先有因後有果。「住於念佛,心印不壞」,所以念佛人一定要相信,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一定要相信這句話。就是經上所說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性就是自己真心,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從哪來的?我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也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絕對沒有離開自性。自性是一個,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自性是一不是二,一切眾生的自性跟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也是一不是二。這個自性,在哲學裡面稱之為本體,本體是一,它能現相,它永恆不變,雖現相也不沾染,也沒有著相。所以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電腦的屏幕都有這個作用,它能現相,它不著相。這告訴我們什麼?這叫實相,就是事實真相。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面對著一切現象就像對屏幕上一樣,我們用心要像屏幕一樣,能現一切相,不著一切相,這就是佛、就是菩薩。凡夫怎麼樣?凡夫著了相,把那個屏幕忘掉,就這麼回事情,這就叫迷。不知道相是自己心生的、心現的,不知道,忘掉了。如果要是曉得是我心所現的,那不就是我嗎?我在哪?我的相是什麼?一切相都是我的相,我的相分,一切的信息、念頭那是我的見分,你就全搞清楚了。這個時候怎麼樣?這個時候才真正知道,遍法界虛空界原來就是一個自己,我們的性德自然流出來,性德頭一個就是慈悲。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父子有親,親是親愛,在佛家講那個親愛就是真正的慈悲,為什麼?沒有理由的,沒有原因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什麼要親愛?他同體,同一個性。因此諸佛如來的心,他看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全是自己,同體,叫大慈大悲。慈悲是愛,大是沒有不愛的,這個愛是清淨心,這個愛是平等心,這個愛是覺而不迷。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應該要學習,應該要覺悟,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佛回歸了自性,功德圓滿。

  我們現在是迷了,迷受的是冤枉苦,真的跟作夢一樣。佛醒過來了,我們還在夢中,我們要醒過來,像他一樣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才知道是一體。像一滴水掉在大海裡頭,整個大海就是它,它就是整個大海。佛經上有比喻,把心性比喻作大海,把我們這一切眾生比喻大海裡起個水泡,這個比喻非常好,水泡很多,無量無邊,一個大海。佛是個水泡,菩薩也是個水泡,我們也是水泡,蚊蟲螞蟻也是水泡,地獄餓鬼都是水泡,水泡沒有破各有各的相分,水泡一破一切都沒有了,回歸大海。這裡頭染淨沒有了,真妄沒有了,邪正沒有了,是非沒有了,罪福沒有了,苦樂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叫回歸自性,這真正覺悟了。「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這兩句話好,我們要心印不壞的話,不能把念佛忘掉。

  「功德之寶,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寶印就是這個心。「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為踐此大願,故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即此信願持名之真實法寶也」。這是說清楚!我們這個心能信,我們這個心真願意往生,我們這個心真在念佛。念佛,古大德教給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佛的祕訣在此地。這個說法,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完全相應,大勢至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怎樣收攝六根?孟子也說得好,《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那就是都攝六根。眼往色上跑,耳往聲上跑,六根對著六塵的對象,眼見色心怎麼跑掉?它就起心動念,就起分別,就起執著,這個我喜歡,貪心起來,那個我討厭,瞋恚生起來,這是什麼?你的心管不住,跑到外頭去了。你一定要曉得,外面是假相,可以跟它和睦相處,心裡頭如如不動,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地方,就在此地。我們見色聞聲動心,起心動念,他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隨緣。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著相,妙!因為他知道事實真相,假的不是真的,別當真,所以對於外面情形他應付得很圓滿,很周到。為什麼?他沒有私心,他沒有自己,他處理問題大公無私。這是我們說的,其實我們有公私的念頭,他連公私的念頭都沒有,所以處理得多圓滿!我們處理一切事物有意見在裡頭,有自己的念頭在裡頭,他沒有。

  所以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地球上,在印度示現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我們今天說肯定了,他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他早成佛了。《梵網經》上他自己說,他這次到世間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早成佛了,成佛怎麼會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他到這個地方是應,眾生有感他有應,感的人很多,不是一次就能度了的,所以他必須要示現應身,應身就是來投胎,這示現應身。應身他沒有迷,換句話說,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種種的示現都是眾生的意念,隨著眾生意念,《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八十年在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現的這些相都是眾生有感,他自然的反應,我們這樣看就對了。不但佛是如此,法身菩薩在這個世間示現亦如此,因為法身菩薩他有無始無明習氣,無明斷掉,無明斷掉就是我們講的,他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他怎麼可能有分別有執著!不可能的。佛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他,我們通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慢慢體會到了。所以那叫做再來人,他在這個世間示現,他是很自在的。他從哪裡來的?就從此地來的,來無來處,去無去處,這個話講是真話,「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我們看到這個相有來去,實際上沒有來去。所以信、願、持名,這是真實的法寶,彌陀用這個布施給大眾。

  住於念佛者,心印就不壞,「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這給我們說明,這一大藏教講的是什麼?《大藏經》一大堆講些什麼?講的就是信願持名。「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真放光。我們今天念這一聲佛號有沒有放光?不能說沒有,光很小,沒起什麼大作用。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放光的大小是完全看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清淨平等覺了,清淨心等於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等於菩薩,覺心就等於阿惟越致菩薩,實報土裡面的菩薩,真放光。我們今天清淨平等覺統統沒有,所以不能說不放光,光很小,佛看得見,這些菩薩、聲聞、緣覺他們都能看到。我們念佛功夫淺深,他們看到的光大小,能看到功夫淺深,所以事礙不礙?不礙事。

  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我們能想到他一天忙到晚,找他的人太多了。在那個時代,印度十六大國王皈依他,都認他做老師;換句話說,這中國人講國師,世尊在世是十六大國王的國師,誰都想找他,疑難雜症都來向他請教。他講經教學有時間,也有沒有時間,有時間是正常的,那就是講大部經,有系統、有系列的來講。非正常的就是天天有人來看他,天天向他請教,這些問答也記錄下來了,放在哪裡?放在《阿含》裡頭,這都是小事、小問題,所以《阿含經》都不長。《中阿含》、《雜阿含》,特別是《雜阿含》,有的一部經短的不到一百個字,長的也不過二、三百個字,那是什麼?答一個問題、答兩個問題。那些東西管用嗎?普世教育,很多疑難雜症,看佛怎麼解答的。由此可知,佛有沒有時間休息?沒有,他不需要休息,人需要休息,他不需要。種種示現都為眾生,這是慈悲,大慈大悲具體的在表現、表演出來。

  「故《大集經》曰」,這兩句話很重要應當好好把它記住,這兩句《大集經》上經文,「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我們念佛還得去參禪嗎?有人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他想當戴角虎,修了淨土還去搞禪宗。不知道這個戴角虎是永明延壽大師講的,你要想他那個時代社會風氣是什麼?他為什麼講這句話?是因為那個時代禪的風氣太盛,大家都學禪,一窩蜂學禪,他看到了學禪不能成就,但是又不能說,說出來他不服。就順著他,禪好,很好,如果再加上淨就更好,是這個意思,叫學禪的人再加淨,不是叫學淨的人加禪,別搞錯了,因為什麼?他念佛,將來禪不能成就,淨這邊可以成就,說話用意在此地。為什麼我們不需要學禪?釋迦牟尼佛《大集經》上告訴我們,念佛原來是無上深妙禪,那還有什麼話說!

  「於上之語,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這個要相信,所以這句佛號能不能念到明心見性?能,念到理一心就明心見性,就大徹大悟,跟禪宗明心見性完全相同,用的方法不一樣。他們是觀心,止觀、參究用這些方法,淨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什麼時候明心見性?念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原理完全相同,參禪也要到不起心不動念才大徹大悟。不執著、不分別功夫得力了,沒有見性,一定要不起心不動念,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著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不起心不動念就大徹大悟,就見性。古時候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現在用電腦、用電視,屏幕是個非常好的例子。我們的真心是什麼?屏幕就是我們的真心,所有現相都是真心現的。真心染不染?不染。真心有沒有執著?沒有執著。真心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佛的心就像這個樣子,所以古人講佛心如鏡,像鏡子一樣照見。不但不照的時候痕跡沒有,即使正在照的時候也是痕跡都沒有,沒有染污。

  能常作如是觀,心就不動。然後把這個功夫移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都能像電視螢幕一樣,我們事情做得圓圓滿滿,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佛菩薩,這在佛門當中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世間法裡頭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懂得隨喜,隨著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在這裡面示現染淨、善惡、業報,示現這些幹什麼?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迷得深的幫助他斷惡修善,這對迷得深的人,菩薩也要做出迷的樣子,跟他才能夠溝通;迷得淺的幫助他破迷開悟,根熟的幫助他明心見性;淨土根熟的,就是剛才講他能信、能願、能持名,幫助他念佛往生淨土,也算根熟。因為生到淨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根熟,這是淨宗無比殊勝。所以淨宗這個法門稱為寶印,有道理!

  「上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我們要跟佛心心相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顯宗裡頭傳心,這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盡還源真心就現前。妄是什麼?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沒有了,真心現前。所以真心是本有,不要去找,障礙去掉,真心就現前,去掉一點它就恢復一點,去得愈多就愈明顯。從什麼地方去?有源頭的,源頭就是我。你看小乘須陀洹初果,《華嚴經》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初信跟小乘初果斷煩惱是平等的,斷見惑。見惑有五種,第一個身見,所以頭一個放下,身不是我,你才入門。佛法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不放下沒入門。為什麼叫你放下身見?因為它是假的,它是禍根,所有煩惱統統從它起來,所有的造業也是從它這來的。頭一個叫我們放下身見,第二個叫我們放下邊見,邊見今天講的對立,自性裡頭沒有對立,所以對立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科學家講相對,佛法裡頭沒有相對的,它是一個整體。一體,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要常常這樣想,叫常作如是觀。無論在什麼地方,眼見耳聞、身體所接觸的跟我是一體,我們心裡頭的大慈大悲,心裡面的仁慈博愛,自然就現前。第三個就是成見,成見也是煩惱的根源,就是我自己的意思,要別人隨順我的意思,我不能隨順別人。成見兩種,一種是因上的,一種是果上的,因上的叫戒取見,果上的叫見取見,這兩種中國人叫它做成見。末後一種叫邪見,就是錯誤的見解,不屬於前面這四大類的,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納起來做為一條,這個東西統統斷盡了證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真正入門,真正皈依了,你是真的佛弟子,你不是假的,所以你就曉得這入門的條件。

  我們今天不知道,以為出了家,我受了比丘戒,我受了菩薩戒,其實怎麼樣?沒有入門。為什麼沒有入門?入門三皈你沒做到。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三皈做到了,他真受用,確確實實他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入門傳授你三皈依,你真的接受到,你得到。我們今天受了三皈還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這三皈是假的,有名無實。這三皈是寶,佛給我們,我們沒有接到。這是修學的總目標、總方向,你嚴守這個,那就了不起,你遇到有事情,你拿這個標準來衡量,這是覺還是迷,是正還是邪,是染還是淨?如果這個事情符合覺正淨可以做,如果它是迷邪染就不能做,標準給我們,這個標準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以前章嘉大師跟我講,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受皈依,告訴我,他說三皈就像什麼?他舉的例子,像我們從台北到高雄去坐火車,這三皈依就是一張車票,你必須要保持著,到站還得交回去,你不能把它丟掉。所有一切經教都離不開三皈依,你看哪部經、哪個法門不是覺正淨!如果是迷邪染,那就是邪法,那就不是正法。

  佛法雖然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最後就三門,就是覺正淨三門,通常用佛法僧來做代表,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清淨。所以我們不可以看不起出家人,這個要知道,輕視出家人有過失。為什麼?出家人他形相擺在那裡,樣子真的、假的你別去問他。真修行的人看到這個樣子,他提醒我要自性淨,淨而不染,他提醒我,這就是出家人的功德,你不是這個形相提不起來,一看到,淨而不染,念頭生起來了;看到書,不管是佛書,任何書籍都叫法寶,看到書正而不邪;看到佛像覺而不迷,叫住持三寶,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在家裡頭,學佛的人家裡面供有佛像,擺的經書,供的菩薩像,菩薩是僧。通常我們供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是僧寶,經書是法寶,三寶具足,這個三寶是真的寶。真寶在哪裡?真寶在提醒你,見到佛我今天覺而不迷,看到經本我今天正而不邪,看到菩薩、羅漢我要淨而不染,這意思多好。每天早晚你面對一次,你就看到,懂得它表法的意思。用現在的話,這些所有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工具,現在的名詞叫教具。

  佛教教學,你看從幾千年前就走向了藝術化。藝術化是在最近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上流行的藝術,戰爭也講藝術。佛在幾千年前,藝術化已經做出來了,寺院就是個學校,裡面這些設施是藝術,不是迷信。看到寺廟說是迷信,你進博物館為什麼不說它迷信?佛教寺院實際上就是博物館,它把博物館跟教室連在一起,藝術化的教學,這最高等的教學法。不但講給你聽,所有這些道具,讓你觸目就提醒你,你聽到鐘鼓的聲音,聽到提醒你,讓你看到、聽到、接觸到,全部都在提醒你,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所以大雄寶殿裡面是供養釋迦牟尼佛的,供養釋迦牟尼佛稱為大雄,大雄是大英雄。什麼叫英雄?別人辦不了的事情,他能辦,這種人稱英雄。大英雄這是讚歎釋迦牟尼佛,大英雄的寶殿。釋迦牟尼佛有什麼本事稱大英雄?他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斷掉,這叫大英雄。我們一般人斷不掉,大乘經教裡面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他有本事斷掉,我們沒這個本事。三種煩惱斷掉之後,自性功德完全現前,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一切法都不是從外頭得到的,全是自性顯現的,只要明心見性,你樣樣都圓滿,樣樣都具足。這個東西很深,一般人做不到。

  所以佛法是科學,因為佛法不是說了就算的,你要證得才算。清涼分《華嚴》四科信解行證,必須證得這才圓滿,為什麼?你真得受用。你光是信解不得受用,止於信解,我們今天講的是什麼?知識,你沒有落實,你沒做到。所以行是做到,行,你是真正學佛,你得受用,你把你所學的變成生活,變成思想,變成處事待人接物的規則,真得受用,這個叫學佛,這叫智慧。證得是什麼?我在行的當中,把我所信、所解的完全證明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這叫做證。不通過行,你怎麼能證實佛所講的是真的?這就是科學精神要通過實驗,它跟一般世間教學不一樣。中國聖學它也是要通過檢驗的,必須落實到生活,所以中國人講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篤行,一定要行;止於前面四條不行,那現在講是學術。今天學校學習聖賢的東西,止於信解沒有實行,不去研究如何落實,只是用古人講解把它說明就算是圓滿,這個不行,所學非所用,這個不是實學。中國人講實學,實實在在的學問,真正在生活上用得上的,這稱為實學。

  末後這兩句話說,「聞此寶印,粉身難報」,佛把寶布施給我們,我們有沒有聞此寶印粉身難報?真正有所感受、真正發心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個寶印是標準,必須要做到不離譜,跟這個教訓愈接近愈好,不可以距離太遠,那就是說要真幹。真幹真的就得福報,趨吉避凶,消災免難,真有這個效果。帶給我們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一點都不假,真實利益,真實智慧,所以我們才會感恩、才會不間斷的學習。如果沒有這些好處,我們早就把它丟掉,愈學愈知道好處無有窮盡,活到老都學不了。好在遇到這個法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得到了,不到極樂世界要想圓滿得到不容易,太難了,生到極樂世界功德圓滿,真正見到阿彌陀佛。好,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