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三集)  2011/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頁第六行,從當中看起,從「又念慧力」這裡看起:

  「念慧力指念力及慧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稱為五力」,這也是佛學的專有的名詞。我們按照這個順序簡單的介紹,這一段資料是從《三藏法數》來的。「出法界次第。止觀輔行問云:名同於根,何須更立?」因為五力前頭有五根,五根名詞一樣,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有五根、五力。名字都一樣的,為什麼要再立?「答: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令根增長,根成惡破,復名為力。」所以,五根、五力名稱是一樣,意思不一樣。根是能生,能生未必有力,必須它成長、茁壯,它才有力量。像一棵小樹一樣,剛剛生成樹苗它做不了用途,一定要它成長若干年,十年樹木,十年之後它就有力了,這個材料就可以應用,取這個意思。所以這裡,這個問答答得也很好,根雖然生了,惡沒破。信根是破不信的,雖然有信根,他還是懷疑,所以叫半信半疑。這就是說明這個信沒有力,信如果有力量,絕對沒有懷疑。譬如信心,我十分之九相信,還有十分之一懷疑,這個信力都不能產生。必須要完全真信,所以斷疑生信,這才是有力量。

  第一個是「信力,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這是學佛乃至於學中國傳統文化都不能夠少的,我們學習能不能有成就,根本就是在信力。現在在這個時代,我們把傳統東西丟掉兩百年了,因此感到非常生疏,提起來真的很生疏,要建立起信心是相當不容易。特別是這兩百年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最近的半個世紀,影響太大了;就是二戰之後這個六十年,影響非常大,抗戰時期還好得多,沒有這麼大的影響。科學它第一個就叫你懷疑,跟學佛、學傳統文化基礎上完全相悖,我們這要誠信,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科學是講一開頭一定懷疑,懷疑才能夠找到問題,然後才研究,再來探索,最後是證明,它有這麼幾個過程構建的、架構的。佛法不一樣,首先要信心,一分信心得一分利益,十分信心得十分利益。

  道有正道、有助道。在淨土法門,信願持名這是正道,助道,助道是幫助的。譬如說現在從根本上講,在從前不需要,在從前這個根小時候父母、家庭都把你培養好了;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在古代的時候全部都是家裡教的。有些家庭對佛教比較生疏,它是外來的,但是對傳統的儒跟道都沒有問題,儒、道都是中國本土的;換句話說,儒跟道的基礎就很好。一接觸佛法就非常容易,像三皈、五戒、十善輕而易舉,統統可以做得到,乃至於沙彌律儀。所以五年根基就紮得非常好。古時候說,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佛,叫五年學戒。那個戒不是戒律,戒就是遵守老師的教誡,老師給你打基礎,也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這五年學什麼?落實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他有儒跟道的基礎,這很容易就做到。然後老師會把佛門基本的課程教給你,就所謂是五堂功課,出家人日常生活的威儀,這個教給你。你學會了,然後教你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還是學戒。學戒怎麼是背誦經典?因為不背誦經典,你要是聰明的、伶俐的,老師教你這個東西基本都不多,很容易學會,學會之後再不去向上提升就會胡思亂想,你精力就分散了。所以,老師一定叫你背幾部經。看你的天分,天分好的背大經,像《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部經讓你背個一、二部,到以後學經教非常方便。老師教學生不一定教你什麼,完全看學生的根性,他的愛好,他喜歡學的東西學得很快,不喜歡學的,很勉強,就很困難,也學不好。所以老師教學生一定是因材施教,幾個學生不一定學同樣的東西。我們還是很幸運,還受到這個教育。早年,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那時候培養講經的學生有二十多個人。對每個學生的要求不相同,我們才曉得那就是從前私塾教學法。不是像現在學校,學校學生程度整齊的,佛學這個班是不整齊的,層次差別很大。所以一定是因人施教,才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

  信根建立之後,他提升到信力這個標準,就是他能夠對治不信,不會為偏、小。偏是聲聞、緣覺、權教這一類的經教,就是說它不圓。小乘心量不大,雖然說破我執,實際上不然,我們沒有看到一個破我執的,那就說明我們這個時代證果的人沒有了。我執破了才證小乘須陀洹果,這是初果,在大乘這是十信位,《華嚴經》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就等於說大乘小學一年級。地位雖然不高,我們稱他作小小聖,他是真的聖,他不是假的聖。證得這個果位,雖然沒有出三界,沒有出輪迴,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等於說得到了保證。他們在這個世間人間天上,而且只有七次,七次往返他肯定就超越六道輪迴。這不是凡夫,凡夫在六道輪迴搞生死流轉無量劫,不知道多少次。我們不學佛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在經典裡面慢慢才了解。

  小果不容易得到,他要斷八十八品見惑。八十八品,祖師大德為了教學方便,把它歸為五大類,叫五種見惑。見惑就是你對問題看錯了,思惑是你想錯了。六道裡頭的人所有的知見、思想都不是正確的,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到現代的科學家,所說的量子力學家,最近這三十年研究的成果,跟大乘佛法是愈來愈接近,這是個好現象。他們雖然是用尖端的科學儀器來觀察,觀察到的結果跟佛經上說的相同。那他是不是成佛、成菩薩了?沒有。為什麼?他的貪瞋痴慢沒斷,他自私自利沒放下。這個東西要放下了,真的他就成菩薩、成佛了,就是這一點放不下。所以,佛並沒有說你對於宇宙真相了解多少那就算是功夫,不是的,佛是叫你放下煩惱習氣。放下見思煩惱,這就是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放下塵沙煩惱,你是菩薩,你在十法界裡面升到上面兩級,是佛、菩薩;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才叫成佛,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這條路很難走!

  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我們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第三十八年,也就是釋迦牟尼佛過世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明天就是三十九年了,三千零三十九年。這一千年裡面,前一半,前五百年可能還有證小果的,後五百年沒有了,後五百年是明朝中葉到現在,真的沒有了。只有淨宗法門能成就,念佛往生淨土的人很多,參禪開悟的沒聽說,學教的大開圓解也沒聽說,密宗三密相應的很少,還是有,不多了。黃念老告訴我,人民共和國建國到現在六十多年,修密成就的他說只有六個人。他本身是修密的,最後他念佛,他往生西方淨土,他學一點密法來加持,密沒有辦法幫助他往生。

  所以說不為這些權教、小乘而動心,這叫信有力。換句話說,這個信的力非常明顯表現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真有力,他不動搖。中國在古代,讀書人所謂「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多數也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是你把精力、念頭都集中在一處,專攻一門,這是中國傳統學習的方法,不主張同時學好多門。早年我在美國,我看到我們華僑這些子弟,上幼稚園大概就不少門功課,從小就要學那麼多東西。小孩記憶力好,學個七、八樣還行,但是他的力量分散了,非常可惜。中國人教讀書就讀一本,要把這本書能夠背得,背得很熟,問你這一句在哪一行,能答得出來,熟到這種程度。熟了還不改變,還是念這部書,真正念熟透了,老師才同意你可以再學一部。時間久了真的他得三昧,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能生智慧,智慧就通了。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難得!

  說中國這個廣學多聞,它是在第二個階段,等到你得定開智慧了,你不廣學多聞他也要叫你去廣學多聞。你說《華嚴經》,我們看到善財童子,這是個好例子。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了,根本智就是定。根本智是《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那就是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個方法真管用,在印度、在中國用了幾千年。現在科學家提出來,他說我們對於這些土著,世界上各地方這些土著,他們的老祖宗古老的這些傳說裡頭,他說有智慧,不能夠輕視它,不可以說它是迷信。他們承認人類有種本能,那個本能是高度的智慧。其實那個本能是什麼?就是老祖宗這一套,從清淨心開悟。

  你說現代科學才發現到的宇宙之間能量、信息、物質,佛在三千年前講得比現在人更清楚。佛教的名詞叫阿賴耶三細相,業相就是現在講的能量,它是波動,轉相就是信息,境界相就是物質。告訴我們這三樣東西是一而三、三而一,確實是有次第的,從業相生轉相,從轉相生境界相。也就是最先有能量,能量從哪來?能量是本能,就是真如、自性,在佛法裡講的,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在大乘經教裡面常常用「大般涅槃」來形容它,涅槃的意思,它不生不滅。它沒有任何形相,所以你找不到它,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科學家用儀器去觀察、去探索,必須有現象他才能找到,沒有現象他就沒辦法了,道理在此地。

  最初的這個東西它沒有現象,它能現相,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什麼都不是,但是它能生萬法,也就是說這三種現象它都能生。在什麼狀況之下它會生?佛法叫緣,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它就能生,眾生沒有感他不會應,它不會出現象。所以,眾生的感永遠不會斷,這個現象永遠在相續,也不會中斷,我們不能不知道。那有人又問了,第一個緣從哪裡來的?沒有第一。佛說得很乾脆,你看這個東西叫無明,無明它上頭加了兩個字,叫無始無明,無始是沒有開始。你要問什麼開始?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此界、沒有他方;也就是說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這是真的。時間、空間是生起現象之後才產生的,在現象沒有生起之前,沒有時間跟空間。所以你不能問它什麼時候生的,這才是事實真相。大乘教裡常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無論久近,全是當下,這跟你講真的了。

  你看經典上常講,菩薩無量劫久遠前已經就成佛了,這個意思你能不能體會到?我們修行證果了,我也可以給人說我久遠劫就已經成佛了,我有沒有打妄語?沒有打妄語。為什麼我沒有打妄語?自性不生不滅,從自性上來說,那不就久遠劫之前我早就成佛了嗎?你要明白這個道理。迷不是真的,悟是真的,真的永遠不變。惠能大師那個五句講得妙絕了,「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這四句十六個字把本體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末後一句,這森羅萬象從哪裡來?「能生萬法」。科學跟哲學所探討的就是在能生萬法裡頭,萬法之前那個他找不到。怎麼知道?佛說了「唯證方知」。這個證,要放下,不能用思考。科學、哲學都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識,是妄心,妄心只能夠見到妄境,是在它的範圍之內它知道。真的它不是妄的,它跟你不是屬於一類,你用思惟、用意識心你永遠達不到。大乘教裡佛說得好,用意識心,對外能夠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也就是說思惟、想像它是有界限的,它沒有辦法突破它的界限。可是悟入自性之後,界限突破了,它沒有界限了,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個不是假的。

  釋迦牟尼佛早,三千年前在印度,我們不太容易了解他。可是惠能大師在唐朝,距離我們現在應該是一千三百年前,中國人!傳記裡面記載得很清楚,從小父親過世了,母親把他帶大,沒有念過書,家境非常清寒,長大了靠賣柴過日子,樵夫。這個行業在抗戰時候有,城市裡面燒的柴火都是要靠他們來供應,山上砍一擔柴,挑著到城市裡頭去賣。一個是柴,一個是水,沒有自來水,所以要到城外河邊上去挑水,挑到城裡來賣。一個賣水、一個賣柴都是很辛苦的,一天能賣幾個錢!大概只能夠回去買一點米菜過一天的日子,一天不幹活一天就沒生活。所以很可憐,很苦!惠能是這樣的一個背景,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在黃梅參學八個月,講堂他沒去過,禪堂也沒有去過;換句話說,他沒有在禪堂參過一支香,沒有在講堂上過一次課。五祖傳法給他,只是在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接見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當然不要用經本,他不認識字。大概講到還不到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說出這五句話二十個字,那就是他的畢業論文。五祖那裡就通過了,博士學位馬上就給他,衣缽就給他了,成為第六代祖。所以我們從這兒去體會。

  他這一開悟,什麼都通了,無論什麼經典,你念給他聽,他會講給你聽。他講得一點不錯,他講的就同佛說的一樣,能夠叫你聽到之後會開悟。你看禪宗這些祖師大德,只有他一個人,一生當中在他手下開悟的四十三個人。在他之前都是單傳,一個傳一個,沒有人,他之後這些祖師大德,能傳二、三個人就不得了了。能大師那個成就空前絕後,過去沒有,以後也沒有。這就是說明真正通的時候沒有一樣不通,佛法通了,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通了。世間法通不通?也通了,你拿著儒家經典問他,你拿著道教經典去問他,他都懂,他都能跟你講。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只要見了性你怎麼會不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所以,古印度教學、中國的教學,它不是教你念多少書,不是的,它最重要的是幫助你開悟,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悟,不重視廣學多聞。但是在學校教學,那時候學校就是私塾,塾就是學校,老師也有教學生多多背誦。譬如一部書背完了,真是一部一部的來,背完了再背第二部,第二部背完了背第三部,都背得很熟。有些學生能背二十多部,一般能背十部以上的很平常、很多。這是什麼原因?這孩子有記性,你就叫他多記,他沒有悟性;有悟性的,那就教他一門深入,不要教他多,為什麼?他會開悟。那個沒有悟性的,開不了悟,那就叫他多讀。你看還是因人施教,不是一個方法,教學的方法是活活潑潑。有記性又有悟性,那是第一個選出來的,上選,其次就是重視悟性。這教學的方法就不一樣,學生學習的成就當然也不一樣。這是信。

  第二「精進力,謂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力」。精進是對懈怠的,精進真的,這個精進根善根增長,它就有力量,身心的疲倦、懈怠、懶散都能夠化解,這是精進力起作用。經上我們常常看到「勇猛精進」,精進的樣子就是勇猛。大乘教裡面佛常說,菩薩的善根只有一個。世間善根有三個,無貪、無瞋、無痴,這叫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這個三善根生的。出世教是大菩提法,菩薩修大菩提法善根只有一個,就是精進,精進沒有一個不成就。所以精進善根,他不會懈怠、不會懶散,天天都有進步這還得了!所以他能成就,能辦出世之法。這個出世,是超越十法界。超越六道輪迴不算是真的出世,一定要超越十法界,所以十法界以內都稱凡夫。佛教裡面稱六道叫內凡,六道之內的凡夫;稱四聖法界叫外凡,就是六道以外的凡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連佛,他還是凡夫。凡夫,為什麼稱他是佛?他學佛學得很像,他把佛的教誨都做到了。外表上很像佛,裡面不是的,裡面什麼?他還是用的阿賴耶。所以,凡聖標準是轉識成智,就叫佛,沒有轉過來他叫凡夫。十法界的佛他還是用阿賴耶,他用得正,為什麼?聽佛的教誨,他用得正。六道裡頭用邪了、用偏了,不正。四聖法界決定是用得正,沒有偏邪,所以我們稱他作小聖,十法界裡頭的聖人。

  第三個「念力」。念力,現在科學很重視這個。外國科學家寫了一本書,《念力的祕密》,裡面告訴我們,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這樁事情佛在大小乘經裡面都說過,佛說的話很簡單,叫「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就是念力,這個地方講的心就是念頭。我們一般凡夫,念力分散掉了,好像光,燈光,這個光分散掉了,四面八方統照到,隔一張紙就產生障礙。如果把這個光集中在一點,它連鋼板都能穿透,有這麼大的力量,那叫激光。集的面積愈小,力量就愈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把念頭集中在一點,世出世間事全能辦,對自己,身心健康。所以這些科學家發現了,人身體有病痛,甚至於得到很嚴重的,像癌症,不需要治療,自己會好。怎麼好的?念力。中國有,外國也有。而是這些人他有很善的念頭,他把他自己那個病的念頭忘掉了,從來不想自己有什麼病。所以帶著那些病的細胞自然恢復正常,念力。

  所以現在提出「以心控物」,這個理論如果真的成立,現在在試驗階段,叫前衛科學,但是試驗得非常有成就。將來一旦被科學家完全肯定,我們這個世界就改觀了。特別就是對於醫療,醫療真的有百分之百的保障,不會有錯誤,它不需要用藥物。更大的一個好處,能改變我們生活環境,地球上這些災難用意念能夠化解。應對二0一二馬雅災難的預言,美國好像是布萊登,這也是個量子力學家,他就提出應對的方法,叫大家對於二0一二不要害怕。如果我們地球上的居民能夠覺悟,從今天起,「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能化解。他講的我相信,為什麼?大乘經教上就是這麼講法的。這就是什麼?念頭正了,不但身心健康,我們居住的環境不會有災難,全都正了。讓我們想起中國古聖先賢教誨我們的,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這些祖宗也可能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他講的話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樣,那就是什麼事情問題不在外面,在自己。你看,我們自己念頭正沒有一樣不正,念頭邪都出麻煩了,要改正外面這些災難問題,心念端正問題就解決。

  這些年來夏威夷土著有一個治病的方法,非常有效果,聽說他治好了好幾千人。他跟病人不要見面,只要你把病歷拿給他看,告訴他病人在什麼地方,不需要見面,縱然隔幾千里都沒關係,他的意念能把他的病治好。怎麼治?他想著,這個跟佛法講到的完全相同,想著什麼?自他是一體。他跟我是一體,現在我身上哪個部位生病了,我端正心念把我自己治好,對方就好了。不要見面,沒有見過面,不需要用醫藥,什麼都不需要,他自己就好了。他治好了有幾千個病例,我聽說這幾年日本跟美國很多人在學習。這方法高明!我們這個念力要用在正道,哪有不證果的道理!

  我們要把我們的煩惱障、所知障破掉,真的統統要靠念力。只念正法,不要去想邪法,就成功了,問題真的能解決。邪跟正是一念之間,而且正是真的,邪是虛妄的,正是永恆的,邪都是暫時的。今天整個世界社會會變成這樣子,也就是我們最近這三、四百年來,全心全力都注意在科學上,把傳統祖宗、宗教教的一些老方法丟掉了,所以產生這麼多的問題。現在量子力學家來救世,把我們現在這種動亂、災變真因說出來了,是我們自己不善的心行所感得的。因為確確實實是境隨心轉,身體是我們最近的一個境界,我們居住的山河大地,乃至於太空當中的星象,都是我們生活環境。念力真正集中到一處,像銀河裡面發生的問題都能解決,都能叫它恢復正常,叫它不越軌,念力確實是無限的。「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這個出世正念功德就是斷煩惱、證菩提,幫助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第四個是「定力」。這五種,後後深於前前,一個比一個深。精進從哪裡來的?從信來的,不信怎麼會有精進?念從哪裡來的?從精進來的。定從哪來的?定從念來的,念頭集中一處的時候就得定了。定,「攝心正道及助道法」。古德有說,淨宗以信願持名為正道,以持戒修善為助道,這個說法的人很多。蓮池大師教人,他說我是以信願持名為正道,還以信願持名為助道,他正助是一不是二。告訴我們,我這一生沒有別的希求,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他做到了,他成功了。「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這非常非常明顯。我們今天亂想多,一聲佛號裡頭都有好多個亂想。這是什麼?沒定。如果我們念佛得念佛三昧了,就沒有這個現象,心決定是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上。心裡面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口裡面有阿彌陀佛,沒有雜語,身禮阿彌陀佛,身口意都在修阿彌陀佛。「發諸事理禪定」,淺的是事的禪定,深的是理的禪定。理是什麼?通了,從定開智慧了。「是為定力。事理禪定者,事即色界、無色界禪定,理即聲聞等依理修習所發禪定」。這就是事的禪定沒能超越六道,果報在四禪天、四空天。理定就出六道輪迴,為什麼?知道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理。所以對於六道不再起心動念,他就超越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超越了。

  定決定生智慧。「慧力,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這是大乘法,從定開慧。慧有力量,能破除一切凡夫、小乘、權教菩薩的邪執、妄執,執是執著,能除。能破一切,偏是權教,小是小乘,對於權教菩薩、聲聞、緣覺的智慧,慧力能夠超越他們,對於他們那些智慧不起貪戀,這叫慧力。五力我們介紹到此地。

  我們再繼續看下面這段文,我們接著下面看下去。「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慧力者」,這是在三百九十頁倒數第七行,最後一句。「慧力者,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就是三界六道裡面這些七情五欲的迷惑。「又靈峰大師曰」,這是蕅益大師,「念根增長,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這個比法界次第裡面說得詳細。能遮,遮就是止,止住通教、別教裡面一些疑惑,發真無漏,這是慧力。「見思惑為通惑」,一切眾生全都有,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是見惑,想法是思惑。看法,教下把它歸納為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大類,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都歸在這五大類裡頭。思惑也有五則,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是思惑。貪瞋痴叫三毒,後面傲慢、懷疑,這合起來是五毒,這個想錯了。

  我們看現在人起心動念,他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都是落在這五樁事上。念頭一起,起心動念貪心、瞋恚、愚痴、傲慢、懷疑,這很可怕!這五種對應在我們的身體不是好事情,我們中國中醫說,悲惱傷肺,怒火傷肝,煩恐傷腎,恨傷心,怨也傷脾胃。所以,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的因、是一切病根。你常常有這些念頭你身體怎麼會健康?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的緣,裡頭有根,外頭有緣,你就得病了,這是對我們身心的傷害。對我們居住的環境更是不利,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貪感應的是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氾濫,這是貪心造成的。今天地球的災難不是沒有原因。瞋恨帶來的是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帶來這個災難;愚痴帶來的是颶風、龍捲風;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所感得的是山崩地陷,高山會倒下來,大地會沉到海底去,懷疑,沒有信心。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我們居住的山河大地,跟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密切關係。所以我們懂得,我們地球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兩樣?一個道理,一樣的。只是他們的居民跟我們的居民起心動念不一樣。極樂世界的居民可以說是純淨純善,身口意三業,那個地方是極樂世界。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五毒、十惡,身口意都不離五毒十惡,感得是我們現前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感得這些。

  美國布萊登說得不錯,只要我們能覺悟,「棄惡揚善」,就是佛經上講的斷惡修善,一個意思,「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災難不但可以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向更美好的走向。說得一點都不錯,但是問題誰能做到?真能照這三句話去做,二0一二的災難肯定可以化解。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沒中斷,個個都明理,人人都了解。所以,起心動念跟性德不但相應,圓滿的相應。那個世界是聖賢世界,於是它那個地方的國土是聖賢的國土。我們如果真的相信、真的懂得,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的居民都變成聖賢。聖賢所居住的地方,中國古人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們大家都有福了,這個地就不會出災難。都在一念之間,我們要能肯定極樂跟我們沒有差別。

  我們再往下看,「見思惑為通惑,三乘所同斷」,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三乘,統統要斷。「塵沙惑、無明惑為別惑,別屬菩薩所斷」,聲聞、緣覺沒有。所以聲聞、緣覺成不了菩薩,他必須把塵沙、無明斷了,他才能成為菩薩。「慧光止惑,顯發無漏真智,名為慧力」,這說得比前面講的深。慧起作用它能夠破迷,惑是迷惑,能破迷。顯發無漏真智,無漏真智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來的。從外面學來的,不是真智慧,自性裡頭本有的真智慧,這叫慧力。「如是諸力」,這五種力,「悉皆殊勝」,這是法藏菩薩他所修、他所證的。

  「增上者,有強力勢」,有一股很強的力量,「能使它法增長上進,曰增上」。加持到其他,幫助別人,當然也幫助自己,這叫增上。「今經中增上,至極殊勝」,本經裡面所說的增上達到極處了,殊勝至極。「因所增上者,非是餘法,而是其心。其心者,當人之自心也」,這是真智慧,幫助你增上。增上無比的殊勝是增上其心,為什麼?心是一切法的主宰,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清淨,一切法都清淨,心要是美好,一切法都美好,當人自心。「《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上講的其心,跟這個經上所講的其心,正是一心,全是講的自己的自心。《金剛經》上這兩句話非常有名,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這句話上開悟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什麼?徹底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而生其心,這個心是什麼心?這個心是純淨純善的慈悲心,或者是大乘經上所常講的大菩提心,菩提是覺悟。到應無所住的時候,生起這個心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自性般若圓滿的現前。所以,他能知、他能行,對於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他清楚、他明白,他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眾生裡頭最重要的是幫助他斷疑生信,第一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完成之後,再進一步幫助他破迷開悟,這是第二階段的目標;第三個階段是幫助他成佛,轉凡成聖。從這些地方我們就明白,世上人講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佛菩薩;世上人講奉獻,奉獻最究竟、最圓滿的也是佛菩薩。他什麼都不要,因為他無所住,只有付出,不求回報,這個道理要懂、要明瞭。

  下面有比喻說,「譬如磨鏡,垢盡明現,無明惑盡,自心朗現,故云增上其心」。磨鏡現在人聽不懂,諸位要到故宮去參觀,你看古時候用的鏡子是銅的,銅鏡。銅鏡要常常磨,不磨它就照不見,就看不見了。不能有灰塵,不能有骯髒,要常常磨,愈磨愈亮,鏡子要磨。不像現在,現在鏡子比以前進步,不需要磨。所以鏡子裡面有髒的東西要把它磨淨,磨乾淨,光明就現了,比喻無明惑盡。我們現在心是要像一面鏡子一樣,有無明,無明就是垢穢、就是骯髒東西,無明是煩惱,煩惱的根。無明斷盡了,我們自心朗現,放光,就現前,這叫增上其心。換句話說,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煩惱。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用的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能夠照見一切萬法,對於一切事理決定沒有看錯,慧光普照。

  『堅固不動』,這是說的定功。「其心如金剛,能破一切,而不為一切所破,故云堅固。其心如如,《金剛經》曰:如如不動」,你才能有成就。在現前這個社會,小成就就有小的障礙,你要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要為外面境界動了那就完了。我這一生遭遇這些事情很多,可以說是從來沒有停止過,四面八方來的壓力。什麼原因?我們現在跟人家學的不一樣。佛教到今天,已經沒有人走釋迦牟尼佛這個路子,佛教在現前的社會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都要清楚。第一種佛教,這是宗教的佛教。佛教不是宗教,它現在變成宗教了,一般人稱為它迷信。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承認,變質了。第二種,學術的佛教。很多大學哲學系裡面開的有佛經的課程,我還在大學裡頭教了五年書,變成學術了,這第二種。第三種是現在新興的,以前沒有,企業的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規模做得很大,用企業方法來管理,他真的是搞企業,他也以此為自豪,變質了。近代的還有什麼?旅遊的佛教。建立大道場,常常辦法會,目的是什麼?接待觀光旅遊。第五種,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招牌,搞自己的名聞利養,別有企圖,用心不善。第六種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教,沒人學。釋迦牟尼佛佛教是什麼?講經教學。你看經典上所記載的,不但釋迦佛,任何一尊佛,哪有不講經說法的?天天講經說法,沒中斷的。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無論提到哪一尊佛,都是在講經教學。

  釋迦牟尼佛的佛教是教育,這要搞清楚。我們從一般習慣上,這些痕跡都還在,非常明顯。你看佛門弟子對釋迦牟尼佛的稱呼,稱本師,本師是根本的老師,這個教育最初的創辦人,稱他為本師。自稱為弟子,我跟釋迦牟尼什麼關係?師生關係,師生關係學校才有。在中國,社會大眾看到出家人稱和尚,和尚什麼意思他不知道,他要知道他決定不會稱他和尚。為什麼?太尊重他了,跟他沒有這個關係。和尚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親教師。這個佛門裡,他親自教我的,我跟他學的,這個關係才稱和尚,沒有這個關係不稱和尚。像現在學校裡,指導教授稱和尚,校長稱和尚,不是隨便稱的。一個寺院叢林只有一個和尚,和尚是什麼?校長是和尚,這個寺廟住持是和尚,別人不能稱。和尚是主持教育的,他不講經教學沒有關係,別人代他教,他像校長一樣,他可以不上課。課程是他安排的,老師是他請的,他可以請老師代他來上課,學生學些什麼全是他安排的。上課的老師只管執行教學,不管教學的計畫,他不管這個東西。教員你叫他上哪一門課,他就上哪一門課,把這一門課上好就完了。你要學些什麼東西,那是校長給你安排的,所以校長稱和尚。沒有教過我書的,學校老師很多,稱闍梨,阿闍梨。他是我學校的老師,但是沒有上過我的課,不一樣。見到都稱和尚,太客氣了。所以都是不了解這些意思,產生很大的誤會。

  而且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能稱和尚。不但在家人,在家婦女都稱和尚。如果她是個居士,在家居士,她教你佛經,她教你修學,她就是你的和尚。在佛門裡面,和尚第一大,尊師重道。我雖然是出家佛弟子,可是教導我的是個在家居士,是位在家女居士,我對她都要稱和尚。這個都得要懂,不懂這裡頭就產生很多誤會。一剃頭,我是和尚了,貢高我慢都生起來,不但沒有功德,在造罪業。所以這些是不能不知道的。

  佛法到中國,被中國化了。那就是世尊當年在世,沒有寺廟,他們這個團體,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過的是遊牧的生活,居無定所。但是到中國來就不行了,中國什麼?帝王請來的,請來的時候是國師的身分。中國人尊師重道,皇上的老師,要叫他到外面去討飯,這個皇上多丟人!老百姓是怎麼個想法?所以決定不許可。皇上住的是宮殿,老師居住地方也應該建宮殿。宮殿這些紅牆黃瓦那是皇家標誌,獨有的,別人不可以這樣建築的,可是寺廟可以。寺廟是什麼?老師居住的地方,所以寺廟都是宮殿的建築,這是代表中國古代的帝王尊師重道。這些地方我們都能夠看出,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宗教這個名詞是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日本接受西方文化比我們中國早,真的早兩百年,所以我們很多西方的東西都是從日本介紹過來的。日本跟中國關係非常密切,至少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戰國時候往來就很頻繁了。所以日本今天民間生活方式、居住的房舍、穿的這些服裝,全是戰國時代那時候的。他們都還能保留,保存到今天,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們到日本,最好到日本小鄉村裡面去住,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國春秋戰國時候那時候的民間生活。我們去了感觸不一樣,回到古時候去了。日本的人民非常老實,很可愛,很守規矩、很聽話,很好教。非常可惜沒人講經教學,要有人講經教學,日本的佛教恢復得會很快,農村人民真的是老實。

  所以如如不動比什麼都重要,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能做到如如不動,你會有大成就。小小事情,風吹草動,你心裡就受不了,這人沒什麼前途。世法、佛法都一樣,一生要堅定,走一條路。我對於這樁事情,父親教的。我父親吃了個虧,他告訴我,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念過什麼,講武堂裡去學過,出來之後就是軍人,帶兵。以後他不幹了,去從政,在新政府裡面做過科長、做過主任祕書。他是國民黨員,以後又搞起黨務,就這樣轉來轉去,所以地位都很低,永遠上不去。中日戰爭爆發,他的同學當了師長,他再回到軍隊去,差一大截了,那怎麼能趕得上!這個失敗的經驗,告訴我,要我這個不可以學他,就是不能常常換工作,你搞哪一行就搞到底,要堅持到底你才會有成就。這是他一生痛苦的經驗,教給我的。所以只要一門搞到底,什麼障礙都不怕,你會成功。如果一聽到別人障礙,就趕緊退縮,或者想改變,那你一事無成。

  我學佛,原來不知道,不知道裡頭有這麼好的東西。湯恩比說的話不錯,「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大學問,你才能解決大問題。但是誰知道?人家都說是宗教,都說是迷信,我也跟著人家講這是宗教、這是迷信,沒有碰到方東美先生,永遠不知道這條路。遇到方老師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佛教不是外面我們所看到的,外面我們看到是看到它的外衣,不知道它的內容。他老人家很慈悲,也很善巧,告訴我的時候直接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懂。他說釋迦牟尼,他不說佛,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從來沒聽到人說過。還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非常有吸引力,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當然要,我從這兒進門的。老師還有一句話在後頭,說佛經哲學今天不在寺廟,這個指導非常重要。我說在哪裡?在經典。他指導我的是你去在經典上下功夫,也就是少跑寺廟,浪費時間,也怕錯誤了方向。

  以後我認識章嘉大師,真難得,他指我的這條路真的是正路,我就走了一輩子。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第一次見面就告訴我這句話。告訴我,你想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對老師不認識,你會走錯路,你會走彎路,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了解釋迦牟尼佛。我們所經歷這麼多年,沒有遇到人是這樣教學的。教我讀《釋迦譜》、《釋迦方志》,教我一定要用心去體會八相成道,從這裡面得到啟示。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個教育家,知道所謂佛陀、菩薩、阿羅漢原來是學位的名稱,我才搞清楚了。佛陀相當於現在大學裡頭博士學位,菩薩相當碩士學位,阿羅漢相當學士學位,是三個學位的名稱。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學位人人都可以拿得到的,而且肯定達得到。為什麼?你有自性,你只要把障礙去掉,你就達到了。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只要這三樣東西統統放下,你就是佛。所以每一個人,只要你把這三樣放下,你就是佛陀;你能放下兩樣,你就是菩薩,兩樣就是分別、執著;能放下一樣,執著放下了,還有分別、還有妄想,這人叫阿羅漢。所以阿羅漢、菩薩、佛不是神仙,跟神不相干,扯不上關係,學位的名稱。你認識字不認識字無所謂,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他成佛了,他三個都放下,他成佛了。所以這些道理一定要懂得。

  我們走這條路走得很難,為什麼?跟人家不一樣,所以別人就不能容納,我們生活就非常艱苦。實在講,三寶加持,祖宗之德,遇到一個韓館長,幫助我三十年,我這個根就穩定下來了。這個三十年比什麼都重要,沒有這個三十年,你能禁得起外面這些障礙?障礙太大了!這三十年根紮穩了,自己真的如如不動了。「不動,不是沉空滯寂,而是心心契於真如法一,念念流入如來覺海」,這是大乘菩薩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