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第三集)  1998/7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檔名:02-036-0003

  老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學,請掀開經本第四面第三行,我們看第十小段,「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昨天講到這兩句,意猶未盡,不能不做一點補充。

  清淨音是從清淨心生的,清淨心是真心。我們學佛修行,無論在家、出家,一定要認真努力做到心沒有邪念,要做到心無邪念,耳不聽惡音,口不出惡言,這樣我們就能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裡面發出來的音聲是清淨聲,聲聲都與性德相應,這就是法音。法音是不是真的能夠普及無邊界?無邊界就是我們佛家常講的盡虛空遍法界,確實是如此。我們凡夫心念很粗,不容易覺察,可是我們知道物質的現象都有波動,像光有光波,電磁有電磁波,音聲也有聲波、有音波,這個波動的現象非常複雜,這是個物理現象。愈是靠我們近的,這個波動的幅度愈大,愈遠波就愈微弱,極其微弱還是達到虛空法界。我們今天用高科技的這些技術,能夠探測到幾十萬光年星球上發射的光波非常微弱,普通的望遠鏡沒有辦法看得到,用無線電的望遠鏡,用高科技來測試可以探到,這是物的波動。

  諸位要知道,心裡的波動,我們講心裡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它也是有波。心的波動沒有強弱的現象,不會說距離我們近的波動強,遠了慢慢就變弱了,質能有這個現象,心能沒有這個現象。正因為如此,我們發一念善心,一念真誠心,就與虛空法界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個感應非常快速。同樣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起一個惡念、起一個邪念,也會跟這些妖魔鬼怪、魔王起感應道交的作用。能感是我們自己,所感的是諸佛菩薩跟外面的境界,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如果不是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我們確實沒有辦法能夠體會得到、能夠觀察到。所以「法音普及無邊界」是真實的,佛如是,眾生亦如是。法藏比丘在此地,在他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的面前發這個弘願,希望自己清淨音跟佛一樣。佛是達到究竟圓滿的清淨,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得清淨心,得清淨音之後做什麼?要弘法利生,實踐自己度眾生的大願。

  【宣揚戒定精進門。】

  這一句就包含了所有的大乘佛法,說了戒,說了定,說了精進,就是把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全都包括了。因為這個經文是偈頌的體裁,四句是一首,一句是七個字,受這個限制,所以說三個,其餘三個就包括在其中了。這也就是講的宣揚大乘佛法,如諸佛如來一樣。

  【通達甚深微妙法。】

  這一句是專指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確實是甚深微妙之法。唯有這個法門,能夠平等普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除這個法門之外,其他的大乘法門都能夠度一類的根機,不能普度。譬如我們讀六祖的《壇經》,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他所度的對象是上上根人;換句話說,上上根以下的都不契機。唯獨淨宗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個法門就甚深微妙了。如經所說這個法門只有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即使等覺菩薩也不能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這個法門稱作難信之法。雖難信,很容易修學,難信易修,這是甚深微妙的大法。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

  這兩句,前面一句是果,後面一句是因。『智慧廣大深如海』,這是讚歎如來果地上的自性般若圓滿的現前了。佛告訴我們,這樣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也有,《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說得多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廣大深如海」,一切眾生都有。德是講他的能力,萬德萬能;相是講他的依正莊嚴,《華嚴經》上的華藏世界,毘盧遮那的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那都是相。生佛不二,生佛平等,為什麼今天佛有,我們沒有了?這就是下面一句,他們的心清淨到極處。『塵勞』是煩惱的代名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他斷盡了,所以他的智慧完全透露,沒有阻礙。我們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但是這些東西被塵沙、無明煩惱障礙住了,不能現前。我們學佛目的何在?諸佛如來教我們些什麼?我們要明瞭,就是教我們斷煩惱、斷習氣。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妄想習氣,不再被這些煩惱習氣污染,我們的修學才能有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決定的把握。

  我們不必看古代,就看近代,像倓虛老法師當年給我們所說的,他老人家一生看到念佛人,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他看到二十多個;聽說那不算,太多了!親眼看到的二十多個人。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要想想看原因在哪裡?我們如果能把這個不能的原因消除,我們也能。這裡面不能的原因,實在講,放不下!這是最大的障礙。你放不下,你還要受業障的連累,臨命終時還要生病,還有病苦。你能夠把業障消除,往生的時候就得自在了。如何消除?放下而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法沒有一絲毫的留戀。我們這個身體在這個世界,要常常想到,只有今天這一天,今天是我最後的一天,這一場講演是我最後一場講演,那還有什麼放不下?放不下也得要放下。印光大師教我們,常常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你要死,你有什麼東西能帶得去?這是真的覺悟了。不要想明天,不要想明年,沒有了。諸佛菩薩為什麼那樣能夠徹底放下?『內心清淨絕塵勞』,他把塵勞統統放得乾乾淨淨了。我們還想到有今天,不想明天,跟他們比差了一大截,差得很遠。

  他們念頭裡面是什麼?剎那際,《華嚴經.十定品》裡面所講的,那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有一切現象,實際上的存在有多久?剎那際。《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一剎那就過去了,第二剎那又是一個境界、又是一個現象,第二剎那的現象跟第一剎那的現象決定不相同。所以大經裡面講,諸佛如來入剎那際定、剎那際三昧,所以他才能真正做到「內心清淨絕塵勞」。如果我們自己常常想到死,就到了,你自己才真正是萬念俱灰,這個時候一心念佛。諺語裡面常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生做再多的惡事,臨終的時候發一個善念、動一個善念,講幾句好話,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那是真善不是假善。一生騙人,這個時候後悔,這個時候不騙人;立刻就要斷氣,就要走了。這一念回頭,縱然這一生造作許多的罪業,他還是會生善處,為什麼?人這一生跟來一生,關鍵是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重要!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那就恭喜你,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了。你看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臨終一念十念必生淨土,所以關鍵是在最後一念。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是在練習,希望臨終能保持這一念,那你臨終要有大福報,這個大福報是什麼?臨終的時候頭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句佛號才能把握得住;如果臨終迷惑顛倒,不醒人事,那就糟了。祖師大德勸勉我們,我們一生修福,修福不要享福,把這個福報留到臨命終時來享受,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享這個福。諸位一定要知道,凡是墮落在三惡道,都是迷惑顛倒去的,哪有一個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會去做餓鬼、會去變畜生?沒有這個道理!都是糊裡糊塗去的。所以臨終清楚是非常非常重要,這是人生第一大福報,你來生比這一生會更殊勝、更美滿、更幸福,所以這幾句話很重要很重要。下面說:

  【超過無邊惡趣門。】

  此地講的『惡趣』,不僅僅是講三惡道,三善道也是「惡趣」,為什麼?脫離不了輪迴!這是大乘菩薩法,菩薩法不但看六道是惡趣,二乘也是惡趣。你看世尊在楞嚴會上對於小乘人的呵斥,我們就明瞭了。此地講的『無邊惡趣門』,可以說是十法界以內的都叫做「惡趣門」。由此可知,這個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底下講:

  【速到菩提究竟岸。】

  『菩提究竟岸』是哪裡?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菩提究竟岸」。上一次我到此地來,永惺法師所辦的「此岸彼岸」,此岸是十法界,彼岸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那是真實的彼岸。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給諸位說,也登彼岸了,你也到達菩提究竟岸。這個經文裡面說『速到』兩個字,這兩個字好!「速到」唯有修念佛法門,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真正的速到。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了:

  【無明貪瞋皆永無。】

  無明煩惱的習氣種子,雖然沒有斷,這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明煩惱的緣沒有了,雖有業習種子沒有緣它永遠不起現行,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修學才真正得到保障。那個地方的成就快速,我們從經典裡面細細的去推算、去體會,成就之快速非常驚人。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示現,如同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度化眾生一樣,是一起示現的。這個示現到今天才只十劫,十劫要比三大阿僧祇劫、比無量劫,這個時間非常短暫。這麼短暫的時間裡面,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到十地菩薩果位、證到等覺果位成佛的不計其數。所以我們概略的估計一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修行,我們凡夫,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品惑沒斷,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要把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斷盡,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需要多少時間?大概三劫,頂多四劫,就成功了。驚人!你生到華藏世界也不行,這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你生到華藏世界,你要想證到究竟圓滿的果位,要三大阿僧祇劫。

  諸位要明瞭,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教初住菩薩講起,你在這個以前,以前是在十法界修的,不管修多長的時間,不算。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講從我們這裡算起,不是,從初住菩薩算起。你看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一個阿僧祇劫;第二個阿僧祇劫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三個位次。這跟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大阿僧祇劫從哪個地方算起,你要曉得。所以我們要往生到華藏世界,要到究竟圓滿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劫、四劫就成功了,所以連普賢、文殊都不得不發心求生彌陀淨土。我們在《華嚴經》末後看到的,兩位菩薩都發願,不但他自己發願往生,還勸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同生淨土,你看看多麼殊勝!多麼莊嚴。這個大的場面值得我們深深反省,這是甚深微妙法門,無比稀有的法門,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無明貪瞋皆永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加持你。

  【惑盡過亡三昧力。】

  『惑』是無明,無明斷盡;『過』是煩惱,塵沙、見思統統沒有了,什麼力量達到的?念佛三昧成就的,此地這個『三昧』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的善財童子,第一位參訪德雲比丘就教他念佛三昧,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看一個開端、一個終結,這個意思很明顯,徹始徹終念佛三昧。再看底下這一段,前面這一段可以說是自利行,自利圓滿要發心利他,要幫助一些沒悟的眾生。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

  這就是你自己成就了,俗話說得道了,得道之後你要行菩薩道,要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菩提心就是常常覺悟的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菩提心就是覺心,我們現在一般講的高度的警覺心。你真正有高度的警覺,不被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所迷惑,這就是高度的警覺心,這就是菩提心。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有的現象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正如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麼是真實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只有這個事情是真實的。無論我們現前在這個世間是什麼身分、是什麼地位,是從事哪一種行業,就在自己本位上、本行上行菩薩道,展現出菩薩的六度萬行。我們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這就是修布施。不是為圖自利,現在人說服務社會、服務眾生。為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就是布施,永遠抱一個為大眾服務的心,而且是義務的服務不講求報酬。報酬有也好沒有也好,都歡喜、都自在。不可以說報酬優厚我就多做一點,報酬少一點我就少做一點,那就不是菩薩行了。菩薩行不問報酬,不但報酬厚薄不問,報酬有沒有都不問。真誠心、清淨心、熱心的去服務,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服務社會的。

  持戒,戒律廣義的說法就是守法、守規矩。世尊給我們約定的,我們要遵守,佛法裡面沒有的,世尊給我們講原則,「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益是利益眾生,饒是豐饒,令一切眾生得到最豐饒利益,佛沒說出來,沒有一條一條說出來,凡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的事情,我們都要去做,這才是持戒。所以攝善法跟饒益有情,包括世間所有一切善法,世間的法律、規矩,乃至於風俗、道德、人情世故,我們都要懂得、都要遵守,這才叫持戒。忍辱,忍辱是耐心,很有耐心去做,一心行善,使自己成就純善的心、純善的行。在這個時候也許你會遭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你要能忍辱,為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我們的心善、行善、言善,還遭受毀謗、遭受陷害,這是過去生中的業障。要知道種種不如意的事現前,這就報掉了,報掉了好!

  世間人常講,「善人沒有好結果」,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而不是真實的。我們舉個例子說,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大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生活貧窮潦倒,他不以為然,他很快樂,「貧而樂」,這是他真正得到的學位,真正得到的受用。可是他壽命很短,孔老夫子也嘆息不幸早死,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幾歲,年歲很輕,我們世間人看到,「這麼好的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為什麼不長壽?」假如你有天眼一看,你就點頭了,好人有好報,他死了,他到天上去享福去了,好事!世間多住一天,多受一天罪,他到天上去,早去一天早享福,所以有天眼來看,這個善才有真正的善報。不要以為到這個地方來多受幾年罪這是善報,那完全錯了。所以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這個念佛的人,許許多多念佛接觸這個法門真的認真念佛求生淨土,很多人大概都是三年,三年的功夫他就往生。

  過去也有同修問過我,是不是他們的壽命都到了?哪有那麼巧?說偶爾有幾個也許會碰巧,正好三年壽命到了,他往生了。那麼多人,就不是這麼巧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想到有一個可能,他三年功夫成熟了,業障消了。要知道我們住在這個世間叫業報身,住在這個世間是受罪的、是受苦的。大家現在生活在這個世間,你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快樂?你有多少煩惱、有多少憂慮、有多少牽掛,日子苦不堪言!你念佛念了幾年,業障消除了,你的福報現前了。福報現前,這個世間沒有那麼大的福,一定要找一個很有福報的地方,現在人講移民,移民到極樂世界去了,極樂世界是第一等的福報。你們學佛還怕死,怕死就是想去又捨不得這個地方,又不想去,這種心態怎麼能成功?我跟你們的心情就不一樣,我希望今天晚上就去,不能等!去不成?去不成是業障還沒消掉!努力在消業障,認真的在消業障,業障消掉了,馬上就走了。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我們自己心之所感變現出來的境界,所以我勸勉同修心要善,純善,不起一個惡念;行善,循規蹈矩;言善,不出惡言,不聽惡聲,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你要有耐心,要能忍得住才行,所以忍耐的功夫非常重要。布施、持戒、忍辱修大福德。成佛是二足尊,二是智慧、福德這兩種;足是滿足,圓滿的意思,智慧跟福德圓滿了這才能成佛。我們今天要修,如何修大福德?布施、持戒、忍辱;怎樣修大智慧?精進、禪定、般若,所以後面這個三條是修慧的,前面是修福。

  精進,這兩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精是純而不雜,一門深入,這是精;進是不退,只有進步,沒有退步。現在我們看到有許多同學們,他們也很努力也很認真,在大乘佛法裡修學,他修的東西太多、太複雜了,所以用的功力很多,收的效果很少,這什麼原因?他們是雜進,他有進步,雜進、亂進,所以效果就很微薄。佛教我們精進,精是一門深入,不雜不亂,那效果就非常的顯著。所以在近代,過去我們不談,我們看近代,我們自己看到的,親耳所聞的,最近念佛往生的訊息,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不生病,預知時至。這大概在十幾年前,我在美國講經,我第一次到舊金山講經是一九八三年,就在那個前面一、兩年,很近很近的事情。有個同修告訴我,他的親戚有個老太太念佛坐著往生的,在舊金山。這個老太太,兒女把她接到美國去,接到美國去幹什麼?照顧孫子,在家裡燒飯、洗衣服,老太太也沒有怨言,天天在家裡看家。媳婦上班去了,小孩上學去了,家裡一個人,她就老實念佛。大概總念了有幾年,往生的這一天,因為每天早晨都是她起來做早點,照顧家人。這天早晨她沒起來,早晨大家起來之後沒有看到老太太,廚房裡也沒有生火,也沒有煮東西,就打開她的房門看看,老太太盤腿坐在那個地方,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走了,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旁邊擺的有遺囑,遺囑她老早寫好了,不但把遺囑寫好了,他的兒子、媳婦、孫子每一個人的孝服,她都做好了,一份、一份擺在她面前,她統統準備好了。大概就是家裡人不在的時候,她偷偷的在家裡做。因為在美國這個孝服到哪裡去找?這絕對找不到的,她全部都預備好。了不起!預知時至,是個在家的老太太,這是我們念佛人的好榜樣,這不是假的,是真的事情。

  我們想想她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別的,就是她放得下,所以她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放不下,所以你就做不到。我們如果覺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想帶也帶不去,既然知道死不帶去,到臨死再放下,何不如現在就放下。現在就放下,你就生死自在,臨死的時候再放下,可能還會生病。現在就放下,給諸位說,臨終的時候不生病,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早一點放下,快快放下,徹底放下,這個真的覺悟了,真有一點智慧了。所以放下之後,我們這個身還沒走,沒走怎麼?為眾生服務,為佛法服務,活一天服務一天,毫無留戀,毫無牽掛,隨時可以走,走得快快樂樂。這前面兩句行菩薩道,教給我們怎麼做法。再看下面這兩句: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這兩句是教給我們,面對著廣大的眾生,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服務。沒有接觸佛法的,我們要給他機會,幫助他有聞法的機緣,幫助他,幫助他有接觸佛法的機緣。現代我們可以利用科技,我們利用電視廣播,所以電視廣播確實幫助了許許多多人,他們以前不知道佛法是什麼,從電視裡面看到之後,懂得佛法,歡喜學習,電視接引了不少眾生。我們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外面的人未必來聽,拉也拉不動,如果我們在電視裡廣播,他無意當中打開看到了,愈看愈歡喜,以後這裡講經,你不叫他來,他自己就會來。另外一個就是電腦的網路,許許多多的高級知識分子,從電腦網路裡面看到我們的資訊,這個樣子發心來學佛,熱心研究教理,很多很多,這是我們給他機會,我們在這裡布施佛法,叫『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已經學佛的人,對佛法有了信仰,我們要幫助他、介紹他念佛法門,希望他當生成就。念佛這個法門非常廣大,並不是說我們只念阿彌陀佛,只念《無量壽經》、念《彌陀經》,才能夠生淨土,要不念這些就不能生淨土,那我們淨土法門就很窄,就不廣了,那我們就錯看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量不大!不念他的不得救,跟上帝一樣,相信才得救,不信就不救,這個心量很小。」阿彌陀佛你念他,他來接引你,你不念他,他也來接引你,這個了不起!這個話從哪裡來的?《無量壽經》上面的。你看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都是講專修淨土法門,佛來接引往生。末後這一段不是專修淨土法門,修學其他大乘法門的,無論哪個法門,禪、律、密、教,不管哪個法門,你把你自己那個法門修好,臨命終時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統統都來接引。我們這才知道阿彌陀佛沒有私心,沒有門戶之見,極樂世界這個大門敞開,這是「已度之者使成佛」。無論他修學哪一個法門,只要是修學大乘法門,我們一定勸他最後迴向求生淨土。所以這一段經文,過去慈舟老法師在做科判的時候,把它判作「一心三輩」,那也是三輩往生,看你自己修學功夫的淺深,佛統統來接引你,不可思議,這是已度之者使成佛。末後這兩句非常非常重要,實在是給我們學佛的人當頭一棒: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就是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單單偏重在修福這一邊。『供養恆沙聖』,「聖」是講佛菩薩,地上菩薩是大聖,供養佛菩薩是修福不是修慧。福報再大,你供養恆沙諸佛菩薩,你也沒有辦法斷煩惱,你也沒有辦法消除無明;換句話說,你也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你幹的是輪迴業。這個事情六祖在《壇經》裡面說得非常直率,這樁事情福不能救。這樁事情是什麼事?了生死出三界的事情福不能救,一定要開智慧才能救,明心見性這才能夠脫離十法界。所以特別用這兩句來勸勉我們,你就是修福修得再大,你將來的福報作大梵天王、作摩醯首羅天王,你都『不如堅勇求正覺』。堅決勇猛精進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才是正法,這個做法那就對了。這兩句的教誨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福要修,修福決定不能著相,決定不能享福。福一享就迷了,生活一奢侈苦日子就過不習慣。佛知道我們眾生煩惱習氣很重,所以在入涅槃之前告訴我們「以戒為師」,又告訴我們「以苦為師」,特別是出家修行人,生活清苦一點好,生活苦一點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沒有貪著。這個世間不可愛,常常有走的心、有厭離之心,這個好!如果生活過得很舒適、很自在,這個世間不錯、很快樂!留戀這個世間,留戀這個世間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就錯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如果有福,福報給大家去享,我們自己不要去享,警覺心才能夠提得起來。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貪戀,淨宗法門古德講的,欣厭之心才能夠保任,要保持,任運的保持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厭棄娑婆世界,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這如同地藏菩薩一樣,生生世世、時時處處發度眾生的大願,這兩句就是四弘誓願裡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哪些是苦眾生?十法界的眾生都苦,不單是六道,十法界都苦。十法界的眾生都是錯用了心,沒有用真心,怎麼能免得了苦?六道裡面有情眾生,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裡面包括天台大師所說的藏教佛、通教佛,這都是十法界的。十法界沒有見性,依舊用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還用這個,用妄心不是用真心,所以都是苦眾生。他們的苦處,不能夠明心見性,不能夠見性成佛,真正菩薩要發大菩提心,要幫助他,拔除有情眾生的無明煩惱,要做出覺悟的榜樣給他們看,讓他們看到這個現象能有所感悟,這樣才能成功。再看底下這一段: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這一段經文,特別我們在此時此地共同來學習,前面曾經跟諸位提過,現代的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這是全世界性的。而世間的災難、災變,我想你們知道的比我多,你們從報紙、電視、廣播這些資訊裡面所看到的,全世界到處有災難。而且這些災難你要細心去做一個統計,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比前年多,今年比去年多,明年比今年更多,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不是好現象。災難怎麼形成的?我跟大家說真話,災難是我們自己,我自己不善,我自己沒有修得好。可是現在一般人不這麼想,一般人說人心不好,他們不好,把這個責任全推給別人,好像與自己不相干,錯了。我們想救自己,想救度一切眾生,想消除災難,想把這個災難減低,把這個速度減緩,一定要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是什麼?災難是自己不善的心變現出來的。

  世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又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什麼?正報是什麼?正報就是我自己這個身體,我自己身體之外統統是依報。依報裡面有有情的依報、有無情的依報;跟你講正報,不是講許許多多有情眾生,不是,正報講自己一個人。我自己的心不好、修得不好,帶累大家遭這個大災難,這才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應。我們想一想,仔細去反省,認真的去思惟,真的過失無量無邊,令這一切眾生遭受這麼大的苦難,這個責任我一個人負。我一個人明白、覺悟了,痛改前非,從今之後要像經上所說的一樣,內心清淨絕塵勞,無明貪瞋皆永無,我要真做到,我才能對得起佛菩薩,我才能對得起一切眾生。如果不從自己做,從別人做,沒有那個道理。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是從自己做起。在中國,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我們知道中國古時候有一位了不起的大聖人,舜王,堯舜禹湯,舜王。舜王是真正做到了不見世間過,他真做到了。他看到別人的過失,完全承當,是我自己的過失,我做得不好,沒有能夠感動別人。從自己本身做起,這是諸佛菩薩聖賢教導我們的。我們真正做好人,一定感動天地鬼神,一定轉變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必定能夠轉變依報,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統統會轉變,我們能有這樣的自覺才能得度。

  人都有良心,都有良知,只是被煩惱蓋覆住,被財色名食迷惑了,迷得再深也會覺悟。我們看看印光大師,這距離我們不算太遠,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印祖在七十歲以後,蚊蟲、蒼蠅、跳蚤這些小動物不去騷擾他,他有這種感召的力量。別人住在那個房子裡面,這些東西統統都有,趕也趕不走;他老人家到那裡去一坐,統統搬家出去了,遷單了,連小動物都會被感動,哪有人不會感動的道理!眾生還在造惡,就是自己心不好、行不好,我自己要負責任,絕不怪罪於他,他沒有過失,沒有人教導他。我希望我們學佛四眾同修都有這個認識,我們都能夠回頭,都能夠自己責備自己,認真努力修學,必然能轉變這個環境。佛法裡面講消災免難,這個話不是假的,如理如法的修學,一定得到這個效果。所以經上講『人有至心求道』,「至心」是真心,真誠到極處。「道」是什麼?我為了便利同修們明白起見,把古人的話用現代的簡單、通俗的言語來表達,道就是我們對聯上掛的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的心起心動念,能不能跟這十個字相應?果然把這十個字,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起心動念你就與道相應了。這邊的「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處事待人接物落實在生活上。我們只要把這二十個字做到了,這個道你就得到,你就得到道了。我們要真心去求,真心去學習,『精進不止』,不懈怠,不停止。

  『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佛的話很肯定,一定會得到結果,一定能滿足你的願望。此地同修,我遇到幾位跟我談你們的願望,想在這個地方建一個道場,天天有法師來講經,天天有同修來共修。這個願很好!為什麼這個願不能兌現?這段經文多念念,你就曉得了。你沒有至心,你沒有精進,所以你雖有這個願望,還達不到。讀這段經文就明白了,如果我們真心精進不懈,你的願望很快會成就,這個經典就是證明,阿彌陀佛給我們作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求而沒有感應,這從前章嘉大師傳給我的,我初學佛的時候,他老人家傳給我的,教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有求,求不到,你有障礙,你有業障,你把業障消除,你所求的就現前了。四十多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只要把業障消除就成功了,有求必應。我們求作佛,這是世出世間法最艱難的,最不容易求到的,都能夠求得,何況建一個小道場,這叫雞毛蒜皮的小事,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所以至心精進這四個字重要!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

  這個經的前面,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看到法藏比丘這一個學生非常難得,在同學當中,他至心精進超過所有的同學,願力深廣不可思議。他向佛請教、求教,他希望建立一個道場,幫助十方剎土一切有緣的同修,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他提供道場。這個道場就是以後的極樂世界。這個道場不是憑空建立的,向佛請教。佛非常慈悲,跟他說明十方諸佛剎土的依正莊嚴,說的時間很長,不但佛詳細說明,而且又將十方諸佛剎土以如來神力變現在他面前,讓他統統看到,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這個經文就接著這個意思,『法藏聞佛所說』,世間自在王跟他說的法,變現的這個境界他都看見了,他這一看見之後就發起殊勝之願,這個願確確實實不可思議。他發的什麼殊勝之願?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不善的他都不要,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善的他統統都要,他要建立這樣的一個道場,純善無惡,可以說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眾善之大成,要造這麼一個道場,西方極樂世界。供養十方有志成佛的人,只要你立下志願,我一生想成佛,阿彌陀佛無條件的幫你忙,殊勝之願是指的這個。

  『於彼天人善惡』,這是講人事環境,「彼」是十方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有善、有惡,多半的諸佛剎土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國土粗妙』,每一尊佛都有四土,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間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也有實報莊嚴土,我們見不到,也有方便有餘土,不僅僅是阿彌陀佛才有四土,所有一切諸佛都有四土。不過極樂世界的四土很殊勝,其他諸佛剎土不能為比,原因在哪裡?一切諸佛剎土的四土有隔別,有區別,有隔礙。譬如說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見不到實報莊嚴土,見不到方便有餘土,這就是有別、有隔。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那邊的四土沒有隔別,同在一起,所以我們生到那裡是凡聖同居土,我們是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覺菩薩,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可是我們天天跟他見面,天天跟他排排坐,天天跟他拉手,沒有障礙;這個地方菩薩也在此地,見不到!這就是西方四土比十方諸佛如來四土殊勝之處。這是講「天人善惡,國土粗妙」。

  法藏菩薩聽到了,看到了,『思惟究竟』。「思惟究竟」,這四個字裡面含義無限的深廣,他對於這些事、理、因緣果報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達明瞭,然後一心一意來選擇。『選擇所欲』,這個「欲」,他歡喜,他歡喜純善無惡。『皆得大願』,說明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四十八願不是關著門在那裡想,不是,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完全從觀光考察裡面得來的。他了解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知道這些因緣果報,如果捨惡果,三惡道是惡果,六道是惡果,十法界也是惡果,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十法界,十法界都沒有了,哪裡會有六道、會有三途?所以沒有!這是他的選擇。所以他的那個世界就是一真法界,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我們現在讀這個經,仔細想想,阿彌陀佛發這個願合理、合情、合法,我們真正信得過。如果說他沒有通過這樣的學習,憑空自己在家裡想像要怎麼做,做得再好我們還是有疑惑,不能完全肯定去接受。他是通過從老師那裡教學,通過觀光考察,這個學問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又能夠『精勤求索,恭慎保持』,「精」是精進,「勤」是勤奮,他去尋求,真正去求止於至善,真正是求盡善盡美,因果必須要相應,求得之後恭敬、慎重、保持,決定不能失掉。『修習功德,滿足五劫』,用五劫這麼長的時間來學習,這麼長的時間來建造西方極樂世界。

  『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二十一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億。這不是數目字,如果是數目字,這個數字並不大,是表法的,代表大圓滿。佛在經上用數字表法,在顯教裡面多半用七、用十,七代表圓滿,七不是數字。七是什麼意思?四方、上下,六個加上當中,這七,表這個意思。所以我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所講的,到處七重行樹、七重羅網,統統都是七。有些人看到,不好看,一個模式,呆呆板板的。他看到這個文字,這個極樂世界我不想去。為什麼?太呆板。他不曉得圓滿!什麼叫圓滿?隨心所欲,經上講的,讀經才明瞭。你看《無量壽經》上解釋得詳細,你在極樂世界的住處,你想你的房子高大它就變大,想小它就小,想在地上就在地上,想在空中就在空中,這是七的意思,不是呆呆板板的。有人喜歡住洋房,有人喜歡住茅蓬,各人隨心所欲,這個叫圓滿,然後才知道西方依正莊嚴,美不勝收。

  二十一也是代表圓滿,密教裡面多半用十六、用二十一表大圓滿。淨土經顯密圓融,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密義很多。你看《無量壽經》開頭給我們講「十六正士」,十六是密教裡頭表圓滿的。在這些地方看到這個法門無比的廣大,可以說將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教法,圓圓滿滿含攝在其中,一個都不漏,這是十方諸佛國土功德莊嚴之事。『明瞭通達,如一佛剎』,這是法藏在因地裡面真實的學問,真實的功夫。『所攝國土,超過於彼』,「所攝國土」就是他自己所建造的這個國土極樂世界,「超過於彼」,彼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二十一俱胝就是代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沒有漏掉,這就說明西方極樂世界超過一切諸佛世界的剎土。阿彌陀佛慈悲到了極處,對於遍法界的眾生真正的愛護,真正的關懷,無微不至的照顧,這種精神、毅力、智慧、德行,我們要學習,我們也要真幹。

  第十五段: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

  我們『住真實慧』,是一心求生淨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看破是明瞭的意思,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這就叫看破;絲毫不沾染就是放下。放下不是叫你事不要做,事照做!有很多人把這些詞句誤會了,我在新加坡收到大陸同修一封信,他還搞得很苦惱很苦惱,他聽我說要放下,他工作也不做了,什麼都辭掉了,最後搞得沒飯吃,寫信告訴我,他說我一切都放下,現在我怎麼辦?我沒飯吃。完全錯會了意思,放下是叫你心裡面憂慮、牽掛、煩惱、分別、執著放下,不是叫你事放下。事要放下,釋迦牟尼佛也不講經說法,放下了!我也不要到此地來,放下了!把意思錯會了。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那一位老兄是錯解如來真實義,搞錯了。放下,不是講事,是講心裡。事情更精進、更努力、更認真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佛法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是進取的,不是退縮的,這個一定要懂得,不可以錯會意思。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