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五集)  2002/12/2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5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七面倒數第二行:

  【菩提道場第十五】

  從十三品都是講依報的莊嚴,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表面上看是說西方世界的生活環境,實際裡面所含藏的義理很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從第十四品到第十七品的科題,你們在科判裡面看到,「重顯依報莊嚴」。我們讀過《華嚴經》,都曉得依報裡面沒有一法不是很深很廣的表法義趣,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去思惟、去體會,才能得到如來甚深的妙法。

  今天這是第十五品『菩提道場』,品題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道」,題目裡頭最重要是道。什麼道?菩提道。「菩提道」這三個字是指究竟圓滿大覺世尊所證的大道,這是轉凡成聖的處所,所以叫菩提道場。十方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在這個道場很自然的、很容易的就能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是一切諸佛世界裡面都沒有的事情,唯獨彌陀淨土特殊,所以十方諸佛沒有一個不讚歎。

  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諸位常念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六方佛讚」;羅什大師的翻譯隨順中國人的喜愛,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十方省略為六方。諸位如果看到玄奘大師的譯本,你就知道《彌陀經》裡面讚歎是十方佛;十方、六方意思都一樣,說明一切諸佛無不讚歎阿彌陀佛,而彌陀淨土裡面的中心就是菩提道場。最不可思議的是菩提道場處處都有,不在一個地方;要在一個地方,我們又感覺得困難了,恐怕自己很少有機會去親近了。殊不知彌陀確確實實神通廣大,這樣的菩提道場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遍國土,處處皆是。

  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無時無處不是菩提道場,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禪宗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人,問:你「會麼」,這兩個字裡面的意思深妙無窮。問題你會不會,會是什麼?你能夠懂得六塵說法,見色聞聲無一不是悟處,我們佛家常講開悟。幫助你開悟,轉迷為悟,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六道為一真法界,轉一切眾生為諸佛如來,這是菩提道場。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然後你才曉得菩提道場裡面,事裡頭顯示著它的深義、它的密義。

  我們學佛的同學都明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們自己也是從凡夫,跟我們一樣,修成正果,修成無上的佛果。他怎麼修的?離不開戒定慧三學。諸佛如來幫助一切眾生,就是他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驗,傳授給我們,提供給我們;也是三學,轉惡為善是戒學,轉雜亂為專一是定學,轉迷惑為明瞭是慧學。你在哪裡轉,那個地方就叫道場,道場不一定要有房舍、宮殿、建築,不一定!你在什麼時候轉,什麼時候就是道場。我這個講法諸位好懂,一定要記住。

  我們看佛為我們留下來這麼多經典,現在編成一部叢書,我們稱為《大藏經》;《大藏經》裡面分類,就是分的經、律、論,叫三藏。經偏重在定學,律偏重在戒學,論偏重在慧學,還不是以這個教人嗎?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把它的綱領掌握住,原則掌握住,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總持法門。佛經裡面講的總持,現在我們所說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戒定慧三學;如果違背戒定慧三學,你就不是學佛法了。我們究竟有沒有在學佛?常常跟這三個原則、三個綱領要去對一對。

  戒律無論再多,總的原則就是轉惡為善,你首先要明瞭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對於善惡沒有能力辨別,那就是愚痴,我們一般人講的糊塗。這個辨別實實在在不容易,佛教初學,給我們講的善惡的標準,最簡單了,得從這裡下手,就是十惡十善。十惡分「身、語、意」這三類。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在家同學不邪淫),這是三善,身的三善。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話講得很難聽),這是口的四種善。意,意是心意,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痴。這些合起來是十善,十善的反面就是惡。這是佛教誡初學,最低限度我們要把十善做到,斷十惡,修十善。

  十善修好了,是不是就做了佛?也可以這麼說,佛法做到究竟圓滿就是十善業的圓滿。十惡,絲毫的惡念都沒有了,不但是惡行沒有,惡的念頭沒有,十善圓滿具足,到究竟圓滿具足是如來果地。你看看佛教人真是慈悲到極處,一絲毫吝法都沒有,你頭一天來就把究竟圓滿的法傳授給你,到究竟圓滿還是這個法,這才叫好老師、真善知識。古時候善知識教學大概都是這樣,你看在世間法裡面教童蒙,四、五歲的小朋友可以開始念書了,念《三字經》。《三字經》一開頭就是把聖人所證的大法傳授給你,「人之初,性本善」,那是大聖大賢他們所證得的,一開頭就傳授給你。你將來一生就是求證實這一樁事情,這是一生修學的總方向、總目標,肯定一切眾生本性是善的,在佛法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人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為什麼會造作罪業?那是習慣,染上不良的習慣,習慣久了就變成習性,習性不善;習性不是本性,本性裡頭決定沒有,這是習性,染上這個習性。現在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教什麼?把習性放下,恢復本性,這是聖賢的教育,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種教學就是菩提道場。所以我們要肯定三學是道場,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學佛一定要記住,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

  我們淨宗學會成立,在緣起裡面很清楚、很明白的提出,我們行門五個科目,這個非常重要!能解不能行,你是凡夫,你解決不了問題。什麼問題?三途六道,你出不了三途六道;要想出三途六道,你要行要證,信解行證。你有信有解,你在這個世間算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出不了六道輪迴,也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你真正要想往生極樂世界,你要修行,要把你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什麼是錯誤的行為?十惡是錯誤行為,十惡就是不孝父母。為什麼?父母心裡難過,你怎麼造這種罪業?十惡就是不敬師長,怎麼對得起老師?父母、師長這是德行的大根大本。

  我們學佛整個來說,所依靠的指導原則就是《觀無量壽佛經》世尊跟韋提希夫人所說的三種淨業,我們通常稱為「淨業三福」。頭一條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講過很多,孝親、尊師、培養慈悲心,統統落實在十善業道;沒有十善業,前面三句是落空。前面三句全部落實在十善,十善不重視那怎麼行?

  《十善業道經》在過去我們詳細的講過一遍,希望諸位對這些道理要真的明瞭;真明瞭了,你就一定肯做。你為什麼還做不到?實在講,你對經義沒有通達、沒有明瞭。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跟我講的,他告訴我佛法(就是佛法的修學)知難行易。這個行易是有證明的,《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容易!《法華經》上說龍女八歲成佛,容易,不難!行真的容易,知難。那行為什麼你做不到?你不了解,你不明瞭;如果徹底通達明瞭,做實在是太容易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當年在世一生講經說法,天天教學,幫助我們明瞭。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沒有看到他打一次佛七、打個禪七,沒有,從來沒有過。為什麼?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那不是難事情,難在你對於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深、不夠透徹。所以要勞累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幫助我們信解,行證是我們學生自己的事情。你解得愈深、解得愈透徹,你的信心才堅定,信心是正信、真信。落實在哪裡?落實在行證。肯定,不是講天天,時時刻刻反省檢點,改過自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佛說的這些經論,經論裡面的道理,經論裡頭的教誨,那就是善惡的標準。符合佛所說的是善的,我們一定認真努力去做;與佛所說的相反,那一定是不善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斷掉,斷得乾乾淨淨,這就對了,這叫修行。

  修行,諸位必須要知道,在哪裡修?在起心動念。我這個念頭起來,覺得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不利,這是惡。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不好,怎麼是惡?明明是好事,對我有好處!你的標準跟佛所講的標準不一樣,佛講的標準真有道理,我們的標準錯了。錯在哪裡?佛在經上常講,大小乘一切經論上都說到,你為什麼會墮落到六道?你為什麼會墮落到三途?就是因為你有個「我」,起心動念「對我有好處」是增長我執。增長我執的果報在哪裡?肯定墮落在三途六道。

  什麼是智慧?無我。你看《金剛經》上不是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是覺悟的人。我們早年對於經教沒有深究,含糊籠統,總以為佛說的這個話是大菩薩的境界,這不是凡夫,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仔細看看《金剛經》的經文,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什麼人的境界?須陀洹,小乘初果!小乘初果四相就破了,當然他的四相破得不夠深;阿羅漢也破四相,權教菩薩也破四相,法身菩薩也破四相,破的淺深程度不一樣。換句話說,須陀洹的是最淺的。六道的凡夫已經不能跟他相比,沒有法子相提並論,這個道理要懂。

  六道裡頭,你修的福報再大,你能夠享受果報,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六道裡頭福報最大的了;還是有壽命,還有生死,還有六道輪迴,它不是究竟法。定功再深,你生到四禪天,生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既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你一定要知道,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生生世世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佛在經上也是這個說法,說得非常肯定,我跟大家解說也非常肯定。我們憑什麼這樣肯定?相宗裡面跟我們講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心所法裡面有善心所、有惡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說明這是習性,習性裡面惡多善少,所以人起心動念惡念多過善念,道理在此地。這是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的!

  外面的境界,惡緣多過善緣,在今天的社會,諸位已經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們受影響是受惡的影響多,受惡的影響嚴重,受善的影響少,受善的影響那個力量很微弱。因此,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就惡多善少,天天在造惡業。善業敵不過惡業,到臨命終時,還是先到惡道裡面去消業障;惡道不是不好,餓鬼、地獄、畜生是替你消業障的。你要不造惡業,根本就沒有三惡道,三惡道是惡業變現出來的。這何必?

  人天,天上阿修羅也算是善道,善業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清淨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一真法界裡頭也沒有這個東西,所以這些現象是幻相,夢幻泡影,它不是真實的。我們非常不幸,落在這個裡面,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經典裡面佛常常用「夢幻泡影」來做比喻。雖然說了四個,最主要的是夢,其他的是陪襯,人生一場夢,何必做惡夢?何必在夢裡頭造業?

  總得要覺悟,頭一個一定要斷惡修善,人能斷惡修善,你的命運就改變了。所以印光大師,這是我們最近的一位大善知識,他對於我們現前的社會了解得很透徹。挽救世道人心,幫助苦難的眾生,他不用佛經,他用《了凡四訓》,他用《感應篇》,用《安士全書》,真正是慈悲到極處。我們真正要想把惡斷掉,真正發心修善,這三本書(印祖給我們選定的)就是最好的教科書。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首先肯定不墮三惡道,人天的身分你有把握掌握住,從這個基礎上再提升,那就是佛法了,修學佛法了。

  所以你看看佛經一切經裡面,你常常念到「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什麼標準?小乘裡面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斷十惡,修十善,這樣的男子女人是佛在經典裡面所稱讚的,最低的水平!再提升一級,那就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佛法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具足斷惡修善,具足十善業道,不犯十惡,這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不是佛法的。佛法裡面,具足三皈五戒,包括出家所有一切戒律,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發菩提心,那就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菩提心跟菩提道就相應了,那就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怕我們自己錯會了意思,自己惡念紛飛,嘴裡頭能講一點、講幾句佛法,就以為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犯的錯誤就太大了。對於佛法信不信?自己以為信,實際上沒有信。

  這一樁事情,我記得我在講席裡頭也常常勉勵大家。我學佛七年出家,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兩年之後我才去受戒,受戒的因緣成熟了,我去受戒。受戒之後,佛門都有規矩,去謝老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到台中去向他老人家禮謝。我在門口,他在裡面看到了,看到就招手要我進來。我走進去,他手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說了好幾句「你要信佛」。我的頭都大了,我是佛學院的老師,現在又受了具足戒,怎麼叫我信佛?他叫我坐下,告訴我信佛不容易,有許多老和尚到八、九十歲,死了還不信佛。這是愈講我愈不懂了。

  怎麼樣叫信佛?依教奉行才叫信佛,我這才明瞭。佛教你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你沒有做到,你不信佛;佛教你三皈,三皈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沒有做到,你不信佛;五戒一條也沒有做到,你不信佛。會講經、會入定沒有用,他不信佛,那有什麼法子?我們這才真正懂得老師所講的這個意思。你看看老和尚到臨走的時候了,貪瞋痴還放不下,不信佛!為什麼?他還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心裡頭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牽腸掛肚的事情還很多,不信佛!佛心清淨,一塵不染。這是我受具足戒之後見老師,老師教導我的,那個標準是真實的標準,不能以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做標準,這個標準肯定落三途,一定要用佛的經教做標準。

  所以在家人,我們不講佛弟子,在家人一定要能夠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樣的人生生世世不墮三惡道,他的福報在人間天上,這是世間一般人。學了佛之後,那比他們就高了。高在哪裡?你依照佛陀的教誨,修正你錯誤的行為。這個修行,我剛跟諸位講在起心動念,在言語動作,念頭才一起,立刻就要覺察這個念是善是惡,這個念跟佛在經上所講的相應不相應。如果是個善念,好,你要保持;如果是惡念,趕快就要把它斷掉,不能讓惡念相續。

  第一個念頭起,這是正常的,因為習氣,無量劫來的習氣,它會起念頭。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個自然現象,你在六道裡頭薰習這麼久已經成了習慣,它會起來,這個不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覺悟太遲,趕快覺悟!

  我們淨宗覺悟的方法妙極了,這個覺悟就是一句佛號。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念頭壓住了,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上去,這個好!特別是要控制惡念。我勸勉同學們,特別是勸勉出家的同學,我們功夫不得力,不但功夫不得力,連經教都沒有能力受持;再說得淺一點,經教不能夠透徹理解,不能正確理解,解錯了,曲解了,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什麼原因?煩惱覆心。頭一個煩惱是自私自利。釋迦牟尼佛沒有自私自利,他一切都放下了,這是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好模範。

  我們如果還有名聞利養,還會貪圖五欲六塵享受,你這些東西不能放下,經聽不懂,真的!什麼時候你能聽懂,你聽得會有味道,聽得有悟處?你要把障礙去掉。我講十六個字,常講!「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你能把這十六個字放下,斷惡修善你很容易做到,一點都不難。再進一步,三皈五戒對你不是難事情,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世法對佛法,你確實能夠做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能夠入佛門了。這十六個字放不下,你入不了佛門;入不了佛門,就是經典你入不進去。

  經典裡面的理論不能夠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經典裡面的教訓不能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這樣學佛就白學了。利益在哪裡?阿賴耶裡面落一個佛陀的種子,好處就在這裡。這個種子是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再遇到緣。我們今天能夠遇到佛法的法緣,都是過去生中就是種了這個種子。假如過去生中能學得好,現在怎麼會跑到這個地方來?最低限度你們到四聖法界去了,不會在六道裡頭。在六道裡面,換句話說,是沒學好,沒有真懂,沒有認真去修行。所以,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要掌握住。

  道場,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裡面,他說了五個意思,這五個意思都是經典當中所說的。第一個意思,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菩提樹下示現成道,那個地方叫道場,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指得到修學的方法,像《維摩經》上所講的「直心是道場」。《維摩經》裡面講得很多,就看看你真的覺悟了,你是在哪個方法裡面覺悟的,那個方法就是道場,這是講法是道場。第一個講的是場地、場所是道場,這是講法是道場。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覺悟的,《無量壽經》是道場;《彌陀經》裡面覺悟的,《彌陀經》是道場。像六祖惠能他從《金剛經》開悟的,《金剛般若》是他的道場,這是第二個意思。

  第三個意思,通常我們一般供佛的場所稱為道場,這就是現在所講的寺廟庵堂。家庭裡面,你家裡有個佛堂;沒有佛堂,有人在客廳裡面也供佛像、供菩薩像,都叫道場,所以道場意思很廣。第四個意思是學道的處所。第五個意思是通指一般寺廟作道場。這個地方所講的是第四個意思,我們學道的場所。學道的場所沒有一定,我們在此地一起共同學習,這是我們的道場。

  學習要真做,要像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前面一品裡面講的「寶樹遍國」,意思就是講的要樹立學習的形象。特別是學道,這個道就是覺正淨。覺正淨在哪裡表現?在我們的身相上表現,那麼你走到任何地方都是道場。果然行道,你一定是大慈大悲,你一定是普度眾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遇到一個人你也會給他講。不是講一部經,不是講一部論,講什麼?點醒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改過自新。看到他犯了錯誤,你會勸告他,那就是道場。你在路上碰到他,勸他幾句,那個馬路上就是道場。所以這個道場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這個品題是「菩提道場」,看到菩提我們就想到菩提樹,因為經文一開端: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

  樹就是什麼?樹立形象,這是寶!寶,我們從最淺顯的含義裡面來說,中國人講道德,在佛法裡頭也講得通;道德是寶,這就是佛經裡面常常用菩提樹來表法。道是自性的理體,是自性的德用,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法爾如是。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為什麼?他看到你的道,你時時刻刻表現都是道,他看到你是看你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裡?《楞嚴經》上說得很好,「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這個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佛性,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我們麻煩出在哪裡?麻煩出在第二念,我們眼見色、耳聽聲,第一念是真性,第二念就糟了,第二念就是習性了,習性取代了真性,這個麻煩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高明在哪裡?他們永遠保持第一念,他們沒有第二念。第一念裡頭,跟諸位說,沒有真妄、沒有邪正、沒有是非,就像鏡子照外面境界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你還沒有起心動念,豈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那你不是佛,什麼是佛?就在你第一念的時候,你是真佛,不是假佛;第二念就墮落了,就變成凡夫,麻煩就在此地。你要真正覺悟,你才能夠保持第一念,永遠不墮第二念,你就是不會再墮落成凡夫,這就是我們講的功夫了。

  這是講道、講性德,這是一切眾生統統具足的,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用它。天天用它不知道,你所知道的是你的習性,真性忘掉了,迷失掉。所以佛教人教什麼?恢復性德而已。所以佛講真話,《般若經》上講真話:佛不度眾生。你本來是佛,不是佛幫助你成佛,你本來是的,佛只不過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佛對眾生,實在講什麼忙也幫不上,增上緣而已,提示一下,你是自己覺悟,自己修行證果。所以自悟自度,這是講真話。

  佛確確實實是一個好老師,老師教學生,學生成就了,學生自己用功,自己發憤努力,他才能成功。老師沒有辦法幫他,老師幫他是增上緣,他要自己肯回頭,自己肯努力、肯發憤。學佛,成菩薩、成佛亦復如是。所以老師很客氣、很謙虛,他自己不居功,但是他給我們的指點這個幫助就非常非常之大,我們就感激不盡。如果沒有他的指點,我們永遠不會覺悟,永遠不會知道第一念是真性,不曉得,永遠迷在二念三念,愈迷愈深,深不可拔,永遠沉淪在苦海。

  佛教給我們恢復自性也得慢慢來,所以「菩提道場」這一句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是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培育人才、教化眾生的教學中心。這個教學中心處處設立,對於往生的大眾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不必要很遠的地方勞碌奔波,道場就在你現前,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對我們來講,我們畢竟是在娑婆世界,是在五濁惡世。現在這個世間,諸位都能體會得到,濁惡到了極處。濁是染污,惡是造惡業,起心動念都是惡業,社會上哪一個人起心動念不是損人利己?這就不得了,全錯了!錯得太離譜了。

  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來跟他講的這些正法,他聽不進去。有些人,這還有很多是大學教授、學者們,聽了之後怎麼樣?搖搖頭,理想!是理想,不切實際。什麼是實際?損人利己是實際,想什麼方法把別人的錢挖到我的口袋裡是實際,你說有什麼法子?眾生難度,眾生真是迷惑顛倒,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無所知,跟他講他不相信。這個世間,中國外國,不管是哪個族群,不管信仰什麼樣的宗教,見錢眼開,哪個不求財?求財的心不正,求財的行為錯誤,他所求得的,他自以為很聰明,我得到了高官,得到了財富,以為自己很聰明,有手段,別人比不上;而實際上真正覺悟人眼睛裡面看,他已經吃大虧了。

  你所求得的這個世間的功名利祿,都是你命裡頭有的。因為你的心不正、行為不正,你所得到的已經打了對折了,甚至於比對折還要超過。你命裡頭有十分的財富,你這一生只能享受三分四分,你說可憐不可憐!為什麼你命裡財富不能夠圓滿的享受?你心術不正,心是用心不善,術是方法錯誤、手段錯誤,所以你的功名利祿打折了。他自己還很得意,你說有什麼法子!這就叫愚痴,這就叫顛倒,經上常講的顛倒錯亂。

  聖人教人走的是正道,你所得到的、所享受的,縱然不能享受你命中百分之百,大概享受命中所有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很可能的。如果完全相信聖賢教誨,完全奉行,你不但能夠享受百分之百,還會增加。這個諸位細讀《了凡四訓》你就明瞭了,你要認真的細讀,你就會明瞭。

  世出世間法都出不了因果報應的定律,佛法也不能超越。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八個字了不起!這八個字足足可以教化世尊末法九千年一切眾生,無論在家出家,真的是總綱領、總原則。「敦」是什麼意思?誠懇、真誠,睦是和睦,用自己的真誠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一切人事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有衝突,世界和平、宇宙和平可以落實,不是不能落實的。從哪裡去落實?從我自己本身落實。你要想求一切人都能夠做到,那佛菩薩、神仙也做不了。

  所以佛法最高明的地方,教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佛法不要求別人,對任何人不要求,要求自己,這個教學法高明,世出世間我們沒找到過。什麼人是佛菩薩?什麼人是善知識?除我之外,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都是佛菩薩,都是善知識。每一個人他們所作所為都是教我的,他們所作善的,跟經典上講的如法的,我要跟他學,他做出樣子來給我看;他們所作所為是不善的,與這個相違背的,他來告訴我這個不能學。都是老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示現那個果報給我們看。

  我上一次到杭州,杭州我們都知道岳飛的墓葬在西湖,我們小時候在書本裡面讀到的,秦檜夫婦兩個的銅像,跪在岳墳的前面。每一個人到岳王墳那裡,跟岳王墳都會行三鞠躬禮,對這個銅像都會吐它一把唾沫,惡人!秦檜夫妻是我們的好老師,善知識,他跪在那裡教我們的是:千萬不要學我。是老師!岳飛正面教給我們,他從反面教給我們,兩個都是好老師。

  所以我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學佛,我懂得這個道理。有些長官同事們在聊天,談到秦檜,我告訴他秦檜現在在天上享天福。他眼睛瞪著:這個惡人不下地獄,還在享天福?我說他做了多大的好事,你知不知道?他做什麼好事?他天天在那裡教人不能做漢奸,不能做壞事。你想想看,他教了多少人,這個功德你們怎麼沒有把它算上去?

  所以,善人惡人、順境逆境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菩薩學處、菩提道場,問題是你會不會!我們智慧在哪裡開,德行在哪裡建立?就在這些地方。我們學會了,天天看,天天聽,天天接觸,學會了。善人給我們示現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惡的現象示現了,我們都叫他是示現,他不是真的惡。真的是什麼?性本善!他是唱戲表演的,一個表演正派,一個表演反派。

  我們用這種心來看這個世間,看一切人,我們的心就平了,我們在境界裡頭時時刻刻都在學東西,他們在表演。我們不會說這是善人,這是惡人,沒有這個分別心;我們的心是平等的,都是好人,都是佛,都是菩薩。像唱戲一樣,他來表演,來給我一個人看,度我一個人,我一個人是學生,統統都是老師。不但這些人物是老師,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情與無情統統是老師,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沒差別,問題就在你會不會!

  你能夠在境界裡面常生歡喜心,常生智慧,不生煩惱,你走的是菩提道。遇到善緣、好境界就生歡喜心,歡喜心裡面就生貪戀,煩惱起來了,你墮落了;逆境惡緣裡頭,你就生瞋恚心、不高興,好,你又墮落了。無論在什麼境緣,你走的是三途惡道。你錯了,外面境界沒有善惡,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的人,同樣境界裡走菩提道,念念成就智慧,成就德行,成就相好;不會的人,無論什麼境界,你都生煩惱,你走的是地獄、餓鬼、畜生,你走這個道,這是貪瞋痴。諸位一定要記住,貪,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你怎麼會走這個道路?貪瞋痴的反面,反過來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菩提道,成佛之道,都在我們會不會。所以不要去揀別。

  最近幾天我聽人家說,電視台上《華嚴經》不播了,這是政府的意思,有人要向政府去提議。不必,你已經被境界轉了,你已經在那裡起心動念,不好!政府准許播,好事,不准許播也是好事,沒有一樣不好。所以我說「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行菩提道。一切眾生對於佛法修學各有因緣,時節因緣不到,不能有絲毫的勉強。佛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恆順政府,這多好!政府為什麼不讓播?他沒有聽到、沒有接觸到,他不知道這個好處。他如果真的聽到、接觸到了,我相信每一天會播二十四個小時,這就是真實利益、真實功德,這個一定要懂得。

  儒教導我們,儒跟佛是一樣的,所以我說釋迦牟尼佛在中國應化就是孔子,老子、莊子、孟子,哪個不是佛菩薩?都是佛菩薩應化來的。夫子教導我們五倫八德,要去做。我在講席裡頭也常常說,道德從哪個地方開始?夫妻,「大道肇端乎夫婦」。有夫妻才有父子,才有兄弟,才有君臣,才有朋友,它是個開端。中國古人對於婚姻、結婚非常重視,禮節非常隆重,非常繁瑣。為什麼要這樣做?告訴你不可以輕易離婚,告訴你這樁事情,所以那麼隆重的禮節。離婚是把道德破壞了。現在人把離婚看得很平常,其實眾生造作罪業,離婚的罪比什麼都重,你不細細去研究,你不知道。它把倫常道德破壞了,把宇宙之間,這是我們佛法講的性德,把性德的根破壞了,你說這個罪多重!所以社會的安定,世界的和平,根在哪裡?根在夫婦。

  我在半年前,今年三、四月間,澳洲昆士蘭大學他們有一個「消弭衝突促進和平研究中心」,這裡面大概有二十個教授,專門研究這個事情。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這些教授們在一起聚會,討論衝突的問題。他們研究了八年,衝突愈來愈嚴重,次數愈來愈多,所以想到冷戰熱戰不能解決問題,就想到用道德、用愛心來做消除衝突促進和平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好!

  校長派了兩位資深的教授到圖文巴來看我,告訴我學校這個事情。這個我很歡喜,我聽了很歡喜,邀請我跟他們舉行座談會。我很歡喜,我去了。先聽他們教授報告,聽完之後我就發言了。這一樁事情,今天的世界,真正主要關鍵的問題之所在,衝突從哪裡發生,他們不知道,總是宗教、族群、國際之間利害得失,他們都想到這些。我說這不是衝突的根,從這個地方要化解衝突非常困難。衝突的根在哪裡?根在家庭,家庭是夫妻衝突、父子衝突、兄弟衝突,你們有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然後我再告訴他,這還不是真正的根,真正的根在哪裡?真正的根在自己,自利跟利他不就衝突了嗎?起心動念,我的利益,沒有想到別人的利益。所以真正的衝突,我們東方人講的,本性跟習性的衝突,這才是根。

  什麼人沒有衝突?佛沒有衝突,菩薩沒有衝突;再告訴諸位,聲聞緣覺沒有衝突;再說得淺顯一點,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的,須陀洹沒有衝突。為什麼?無我相。只要有我,我跟人就對立,對立就衝突;衝突是凡夫,沒有衝突是聖人。所以我們修行在哪裡修?要把內心、內在的衝突把它消除,菩提道就好走了。

  內在衝突就是煩惱習氣,跟你自性的性德就發生衝突。菩薩修行的六個綱領,你們想想看,菩薩這六個綱領就是六波羅蜜。布施,布施度慳貪,布施跟慳貪發生衝突;持戒跟惡作發生衝突,忍辱跟瞋恚發生衝突,精進跟懈怠發生衝突,禪定跟散亂發生衝突,般若跟愚痴發生衝突。這個衝突化解了就是六波羅蜜,衝突化解不開那是六大煩惱,我們懂不懂這個道理?

  你真懂這個道理,在哪裡修?在內心裡頭把這個衝突化解掉,然後才有能力幫助這個世間化解衝突問題。所以我跟這些教授談了之後,我跟他們建議,我說這個課程在學校課堂研究沒用處,不能幫助這個社會,不能夠化解災難。他說那怎麼辦?我說這個課程我們要用遠程教學(澳洲遠程教學是很著名的)、用網際網路對全世界的人來教學,我們用衛星電視向全世界來教導。我們的中心題目八個字,哪八個字?吉凶禍福、利害得失。我們只談這八個字,跟全世界談這八個字,社會的吉凶禍福,個人的利害得失,講清楚講明白了,哪一個人不希望趨吉避凶!

  一定要人覺悟,不覺悟不行。只有少數人覺悟,化解整個世界的衝突不容易,要多數人覺悟。所以那一天我就跟這些教授們談,我說我們本身有衝突,他們就是皺皺眉頭想不出來。我說教授都很清高,生活都不富裕,但是你們有著作。教授都點點頭,每個教授都有著作。我說你的著作後面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是的!那就是衝突。有衝突,那就是了,我的自利跟利他衝突了。我們今天要做和平工作,首先把自己的衝突化解,以後你的書上面不要印這四個字。歡迎翻印,功德無量,我們要做出榜樣給人看。這些教授很聰明,我非常敬佩,他們聽了我的話都答應了,放棄版權,不容易!

  好東西應該跟一切眾生共享,怎麼可以獨佔?不能有這種念頭,這個念頭是錯誤的,這個念頭說實在話,生生世世當窮教授,發不了財。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跟他們五十分鐘談話,學校就決定邀請我參加他們這個研究工作,聘請我做教授。好!校長跟我說了很多好話。

  所以中國古德說得很好,這個話是在《呂氏春秋》裡面的,有幾句話說,「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我們學佛這是大事,根本在哪裡?在對治自己,這是一個總綱領。「治其身」,身治就是戒律,在佛法講就是戒律,在儒家講就是禮,儒家是以禮治身,禮是個標準,我們的身、言語、動作要合禮,佛家叫戒律,要合乎戒律,這是標準,治身的標準。他說「治其身則天下治」,你看這是效果!說到這裡,持戒就非常重要了。「成其身則天下成」,成是什麼?成就自己的德行,那個成就是我們佛法講轉凡成聖,修行證果。你自己成就了,天下人都成就了。這個意思很深,淺而言之,你給社會大眾做了個模範、做了個表率。聰明人他就跟你學,你是他的榜樣,他就向你學習。在佛法講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之人,有緣人就是他看出來了,他向你學習,這個人就得度了。

  所以,末後他說「為天下者」,我們要為一切眾生著想,我們從哪裡做起?不在眾生,在自己。這些話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呂氏春秋》這本書是漢朝初年時候成就的,那個時候佛法還沒到中國來,中國這個社會裡頭不是沒有聖賢,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所以,凡事之本確確實實是在自己,自己不成就,要想成就別人,佛在經上常講「無有是處」。所以倫理的觀念一定要建立,一定要遵守,能夠遵守倫理觀念,你就是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做正面的表演。

  現在大家都廢棄了,都不懂得,怎樣能把聖教恢復?要靠自己做,講沒有用!講了你自己做不到,人家在旁邊笑話,「你會講,你都做不到」。人家不會跟你學,人家提心吊膽,怕上當,「你在騙我,如果真的是好的,你一定會做到」。如果再細心觀察,你所做的跟你所講的完全相違背,那他的信心完全喪失掉了。表面對你客氣,背後批評你一文不值,你在欺騙一切眾生,這個罪還小,欺騙諸佛菩薩,這個罪過重了。諸佛菩薩不在眼前,我們看諸佛菩薩泥塑木雕,對泥塑木雕的菩薩你都存心欺騙他,你想想看,你的心多可怕!所以倫理一定遵守的,這是在中國大乘佛法裡頭。

  佛法的修學一定是先學小乘再學大乘,戒經裡面講得很好,「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是世尊講的。在中國可以說從唐朝中葉以後就沒有人學小乘了,什麼原因?儒跟道代替了,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儒學的底子、有道學的底子,儒跟道足以代替小乘,這個可以。所以中國大乘很發達,大乘的修學成就非常之輝煌,在世界歷史上都找不到的,這樣殊勝的成就有原因。我們今天是儒丟掉,道也丟掉,小乘也不學了,大乘法沒有基礎,所以你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這個我們一定要懂。

  小乘的修學,我們依照印光法師教導我們的那就足夠了,從《了凡四訓》裡面真正認識因果報應,那是因果教育。從《太上感應篇》裡面我們學到了善惡的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標準找到了。找到標準,每一天檢點反省,改惡為善,用這個標準。《安士全書》裡面除了詳細加強這個標準的認識之外,末後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還是指歸到淨宗。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常常放在心上。我們最近印了一部書,古書翻印的,《八德須知節要》,現在在澳洲我們請老師在那邊講解。每天都講,內容都是歷史上的一些故事,哪些人,他們怎樣盡孝道,他們怎樣友愛弟兄,他們怎樣為社會、為國家盡忠,對朋友、對一般人講義,以這些做模範,我們來向他學習。這本書印的數量也不少,此地可能也會有流通。

  佛法修學的標準,我們不能夠太繁雜,繁雜了真的不切實際,學不到,所以我們只取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好記,這五個科目我們都曾經詳細講解過,重要的是要我們認真努力來學習。

  這是「菩提道場」題目當中的大意。現在我們看經文,看經文就好懂了: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

  這是一段,說『菩提樹』的量,這個樹有多大,有多高、有多大。這裡面,古大德所說的、所解釋的,黃念祖居士在註解裡面都引用到了,諸位自己可以去看。對於佛在經教上所說的,最怕的是不會學的人。不會的人,妄想分別執著非常嚴重,他要想想這個樹『高四百萬里』,我們地球上當然不可能,大概從地球到月亮還不到四百萬里,那這個樹可以架個橋了,哪有這麼高的樹?如果看看其他經裡面,像《觀經》裡面所說的,《觀經》上講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現的相有多高?有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由旬,那佛的相太大了,到我們這個世界,恐怕佛在此地站著,頭頂上已經到銀河系了。

  黃念祖居士在末後這幾句話說得好,他說此處高低縱然有異,跟一切經裡面講得不一樣,你要懂得《華嚴》裡面的玄門,如果你要懂得《華嚴》裡頭所講的廣狹自在之玄門,你就入無障礙的境界。所以這裡面講高低、講遠近,都有它表法的義趣在裡頭,不能當真,不能把它看作是個事實。佛經難懂,真的是難在此地,這在《華嚴》裡面講得最透徹。

  「菩提樹」,我們把它解釋為破迷開悟的教導高樹建立。這個「四百萬里」,跟底下『五千由旬』、『二十萬里』,可以看作是他教學影響的範圍,我們這樣看法,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你要說四百萬里,能講得通,我們今天的無線電廣播電台,發射的塔雖然不高,但是它發射的電波很高,四百萬里還不止。確確實實我們今天的無線電波可以能夠探測到太陽系的這些行星,無線電的望遠鏡能夠達到火星,能夠達到金星。我們的發射台沒有那麼高,電波達到的地方,那就是高度;電波的範圍是它的幅度,那就是它的周圍,就像「枝葉四布二十萬里」。所以諸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你才真正能得受用,你才真正擺脫了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障礙你的智慧。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今天二十一世紀,這我講得很多了,二十一世紀的道場絕對不是寺院庵堂,不是這樣的場所。是什麼場所?肯定是衛星電視台,我們要建這樣的道場,這個地球上建一個道場就夠了,全世界的人都得度了。我現在的看法、我的想法,大概五年之後,接收廣播的螢光幕,就是電視機,可能就像一個卡片一樣,放在你手掌心裡頭,無論在什麼地方,全世界的廣播訊息你都能收聽得見,這是非常可能。

  現在用電話的傳真已經有了,手提電話的小螢幕可以傳真,打電話的時候,跟國外的朋友講話,那一邊的人像可以看見。所以我估計五年之後,這個小型的電視接收器一定是在你手掌心當中。要聽經不要到這兒來了,哪裡都可以聽,哪個地方風景好、山水好,遊山玩水,一面在那裡聽經,一面在那裡讀經念佛。想讀什麼經,如果這個電視台非常完備的話,三藏十二部統統用頻率播出去,你要讀經,你在手掌心就能看到哪一部經,你跟著讀。你要聽講,有法師大德講經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也差不多了。

  所以用不著花這麼多冤枉錢建道場,把錢都埋在土地下,埋在土裡去了,很可惜!這個不值得。但是在沒有這個高科技,那這是必要的。高科技發達之後,這是革命性的一個時代,我們必須要認識,必須要理解,要能配合得上。下面的意思尤其是明顯了:

  【一切眾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暉遍照。】

  下面這是顯樹上的莊嚴:

  【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眾寶之王以為瓔珞。雲聚寶鎖。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

  這個『寶網』就好像我們現在講的天線,那是有形的,無形的就是電波。實在講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不要說其他的電波,現在每一個人手上拿手提電話這個電波就交織成寶網了。所以諸位從這些地方細細體會,這個經文裡頭有無盡的妙義,你細心去體會,你都能夠領略得到、能夠體會到,然後知道怎樣去學習。

  【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所以科學技術的發達,對於佛法的講解、領悟、修行、體會幫助很多。我們是歡迎科學發達,科技愈發達,我們這個經愈好講,愈容易明瞭、容易體會,在這裡面能夠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好,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