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八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8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零二面,第五行,從三十五段看起:

  【曇鸞大師曰,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

  這幾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這是說法藏菩薩,也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沒有成佛以前,作菩薩,參觀、訪問諸佛剎土。見到諸佛剎土裡面種種不同,像六道不同、十法界不同,不同的事情太多了。因為不同,他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高下,高下裡面包括的事情可多了,範圍非常之廣。既然有高下,必定就起是非,是非起了就造業,這一定的道理。高下是分別,是非是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就造作罪業,造業就要受果報,於是六道輪迴就這樣現前。三有就是六道輪迴,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長淪三有』,淪是淪落在這個區域之中。這個字裡面的含義,實在講是很不容易脫離,就是墮落到六道,想超越六道就難了,那是真正之難。如果不能夠超越六道,佛在經上說得很多,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也能夠體會到,必定在三惡道的時候多,在三善道的時間少,這是六道的苦況。

  法藏菩薩見到了,生起大慈悲心,發平等的大願。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不但沒有六道,連十法界也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絕不可能有一個人生是非心,為什麼沒有是非心?因為它世界是平等的,裡面不會讓你見到高下,不會讓你見到有不同的狀況。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法界,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十方諸佛剎土,如果講到實報土,確實有超過極樂世界的,比極樂世界更好的有,但是它有四土,四土不平等。要找一個四土平等的剎土,盡虛空遍法界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是四土平等的,三輩九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平等;不會說品位不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一樣,沒有這個事情的。

  也許諸位看到《觀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觀經》講的九品不同,這樁事情,我們在講席當中說過很多次。佛說經,所謂以二諦說法,二諦是真諦跟俗諦,俗諦是隨凡夫見解來說,真諦是隨如來果地境界而講的,這是佛講經說法的原則。《觀經》上跟我們講九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不同,那是論自分。如果自己念佛往生,也就是說不論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那就不一樣,九品不相同;如果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那就都一樣。到底加不加持?一定要依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淨土的核心,四十八願就像國家的憲法一樣。一切經裡面所說的,那是地方上的法律規章,決定不能夠違背憲法,決定不能夠跟憲法抵觸,就類似這個情形一樣。所以,一定是要以四十八願為準。四十八願裡面並沒有講往生品位不一樣,到那個地方果報不相同,沒有,四十八願裡頭決定沒有這種字樣。從四十八願裡面看,一切都是平等的,連色身、相貌都平等,都沒有差別。智慧、神通、道力樣樣都平等、樣樣都無差別,這是四十八願說的。平等願不可思議。再看底下這一段。

  【甄解曰,小乘前五通,唯依四根本定得,漏盡通,依四禪未至中間及三無色。】

  這底下有個解釋,「無色者,指無色定,文中三字」,就是三無色,「或為四字之誤」。實在講,應該是四字,因為無色界天有四層,也就是說無色界定,無色定有四種,這個可能是錯了。「蓋八定者,乃色界之四禪與無色界之四無色定也」,這是佛經裡面常講的四禪八定。說四禪,是講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講八定,就是四禪之外,再加上無色界天的四定,四無色定,合起來稱為八定。所以八定跟四禪是一樁事情,就是四禪再擴充就成為八定;不是四禪以外還有個八定,不是的。

  這是講小乘人,小乘有六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這五種叫『前五通』,加上漏盡,那就是六種神通。前五通,三果聖人都有,唯獨四果阿羅漢,才具足六通,也就是他證得『漏盡通』。漏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見思煩惱斷盡,證四果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所以前面這個五通,『唯依四根本定得』,四根本定就是色界的四禪,它是依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而得來的。初禪,如果你要是得了初禪,你會有兩種神通,天眼跟天耳,這兩個是先得到的。因此,如果我們自己要勘驗一下,我有沒有得初禪?你從這裡就能得到證明。你天眼有沒有開?天眼開了,這裡有牆壁,那個房間裡有人,你能夠看得到那邊人在幹什麼,決定沒有障礙。如果天眼開了,你自己就明瞭,最低限度你已經得到初禪,初禪有天眼通、天耳通。

  如果到二禪,你就有宿命通。宿命通就是知道過去,也能夠知道未來,自己過去、未來都曉得。也能夠得他心通,別人心裡面想什麼事情你知道,叫他心通,二果就有了。到三果聖人就有神足通,也叫做「身如意通」。這個能力就是變化,像《西遊記》上講的孫悟空七十二變,三果聖人就能變化。他變化的能力超過孫悟空,孫悟空只有七十二變,三果聖人變化不止七十二種,所以超過。四果得漏盡通,漏盡通是從哪裡的?漏盡通是『四禪未至中間及』,應當是四才對,『四無色』,但是一定是三果更增勝。三果要證阿羅漢有兩種情形,一種叫頓超,從四禪天直接就出了三界,不必經過四空天,他就超越了,這個叫利根的;就是所謂「依四禪未至中間」,他超越了,這是利根的。另外一種叫鈍根,鈍根的,他還要經過無色界天,無色界四層天,所以「及四無色」,才能夠超越。這一句裡面,說出三果證得四果的兩種情形,我們曉得他這個能力是依定功發現的。

  由此可知,神通要不要修?不要修。佛告訴我們,這種通是本能,一切眾生本來具足,本來就有的。能力為什麼會失掉?失掉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也就是說,煩惱障、所知障把這個能力障礙住。你有禪定的功夫,這兩種障礙可以突破,能力就能夠恢復了,道理在此地。這是說小乘,再看底下一段,大乘。

  【大乘依一切禪悉能之。】

  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講四禪八定,大乘,一切禪定都能夠發通,發起這個神通。念佛法門是屬於大乘,念佛法門就是依一句佛號,但是要會念,所謂是信願持名。真信切願,老實念佛,他心是定的,這種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現前,這個能力也能夠恢復,隨著你念佛三昧功夫的淺深,能力會恢復。功夫淺的,我們常講功夫成片,大概到這個時候,有些事情確實他有預感,但不是很清楚,確實有預感什麼事情將要發生,他有預兆。如果功夫深一點的,念到事一心不亂,大概這個六種神通都發現,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更不必說了,那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要緊的就是要知道老實念。

  由此可知,在整個佛法裡,無論是宗門教下,淨土宗也不例外,它的大原則、大綱領全是禪定。淨宗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念佛三昧都是禪定。所以總原則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這個戒是指守法,你要依照佛講的理論與方法你去照做,這叫持戒。不是指的五戒十戒,那個範圍太窄小,那是平常用在生活當中,教給我們斷惡修善。

  【今此經所說,大異於彼說。】

  淨土《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實在跟大小乘都不一樣。因為大乘要得定,本能才能夠現前、才能恢復。《無量壽經》上講的,跟大小乘講的不一樣。

  【一切人天皆以佛願為所依。】

  這個不一樣。所以一個凡夫,甚至於業障很重的凡夫,念佛生到淨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品煩惱也沒斷,什麼能力都沒有,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能力幾乎跟等覺菩薩一樣。不但小乘比不上,大乘菩薩也望塵莫及。他怎麼恢復的?怎麼會恢復得那麼快?他不是依定,依定要自己修,他是依阿彌陀佛本願。你看,小乘的發通是依四禪八定,大乘人發通是要依靠三昧,念佛人得通是依阿彌陀佛本願,這個不相同。

  【故云,阿彌陀如來本願力為增上緣。】

  我們六通發現是這麼一回事情。

  【事贊云,三明自然乘佛願,須臾合掌得神通,豈容同於有漏禪為所依耶。】

  《事贊》這個兩句話說得好。『三明』就是六通,「明」是通的能力達到顯著明瞭,稱之為三明。普通一般菩薩地,我們都稱為六通。到地上菩薩,一般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們那六種神通就稱為三明,所謂三明六通,三明是八地以上的境界。自自然然乘佛的願力得到的,你看這多殊勝。『須臾合掌得神通』,「須臾合掌」是念佛,念佛乘佛願力。

  這一段解釋得好,把大小乘一切修行人本能發現的所依,給我們說出來,我們到底依靠什麼。所以,淨宗不同於『有漏禪所依』。

  【要集云,不於四靜慮中,而修神通因,只是彼土任運生得之果報,不亦樂乎。】

  《要集》這句話也很有趣味。不像大小乘聖者,跟他們不一樣,大小乘聖者都是從四種禪定裡面得神通的,『而修神通因』。『四靜慮』就是四種禪定,前面講過四禪八定。他們修得很苦,縱然神通能力得到了,他的能力有限。我們不說別的,說四果阿羅漢,這是小乘位子最高的。他們通的能力,以天眼通為例,通常一個阿羅漢,他的天眼能見的範圍是一個小千世界,這個範圍不大。阿羅漢裡面天眼第一,諸位《彌陀經》上念過,阿[少/兔]樓馱,阿羅漢當中天眼第一。《楞嚴經》裡頭翻作阿那律陀,就是阿[少/兔]樓馱,它梵音是一樣的,翻的人不一樣,音稍微有一點差別。

  阿[少/兔]樓馱的天眼是修得的。當年他在世尊的會下,聽經的時候精神不能集中,常常打瞌睡,被釋迦牟尼佛教訓一頓。這個教訓很有效果,他也真正發憤,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把眼睛搞瞎了。所以世尊教他修一種定,「樂見光明定」,他是修這個定修成的。這個定修成之後,所以他叫半頭天眼,他不需要用眼睛,他整個頭都能夠見,能夠見到三千大千世界,能夠見到一個大千世界,這是阿羅漢裡面天眼第一。但是只能見一尊佛的剎土,另外一尊佛的剎土他就見不到了,這是說阿羅漢的通力有限。菩薩的能力比他強,大乘經上佛說過,有些菩薩能見三個大千世界、五個大千世界,乃至十個大千世界、一百個大千世界、一千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千尊佛的剎土。那個見量還是有限,虛空當中諸佛剎土無量無邊,你見到一千個、一百個,算不了什麼。

  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看得佛本願加持,經上告訴我們,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的能量已經達到盡虛空遍法界,可以說是跟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沒有兩樣,真平等!這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沒有說,生到我這個地方來做我的學生,你們的能力總比我差一等,沒有,四十八願裡頭沒有。完全跟他一樣,實在不可思議。所以『只是彼土任運生得之果報』,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有這麼大的神通,不需要另外去修。『不亦樂乎』,那個修修得很苦,時間很長,稍稍不小心都落在魔道裡面去,我們常講著魔。我相信在中國、在外國許多地區,在道場上我們常常看到有修學不如法,發生障礙的這些同修,常常見到,這都修行不如法。

  【甄解據大乘義章云,一寬狹不同,如地持說。】

  這一段文很長,這是《大乘義章》裡面的,也是講神通的因。『寬狹不同』,《地持經》上講。

  【聲聞二千國土,為通境界,緣覺三千國土,為通境界。】

  『二千國土』,不是講的兩千個佛剎,不是這樣說的。要說二千個佛剎就是二千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聲聞、緣覺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的。這個二千是小千、中千、大千,是不是這個意思也很難講,因為它並沒有講清楚。就是一個小千世界裡面,所包含的星球就太多了,它這個地方指的國土是不是指一個星球,都很難斷定。這是說他們神通的範圍廣狹不同,緣覺比聲聞高,要高出兩倍,他的能力高出兩倍。我們看「今經中則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為通境界,可見差異之甚」,百千佛剎,這個佛剎是大千世界,跟前面講的不一樣。

  【二多少不同,二乘一心一作,不能眾多。】

  我們在《地藏本願經》裡面看到,婆羅門女遇到一位阿羅漢,他是四果羅漢,向他請教,她的母親造作罪業,現在在什麼地方?阿羅漢要入定,入定之後他才能見到。出了定才告訴她,妳的母親現在在哪裡。那就是『一心一作』,他要不入定,他不知道。他一次入定只能辦一樁事情,不能一次入定辦很多事情,那也不行。為某樁事情他入定,他能夠解決這樁事情,這就是一心一作,『不能眾多』。為什麼?阿羅漢的妄想、分別沒斷,執著沒有了,執著斷了,見思煩惱斷了,但是妄想分別沒斷。所以,法執未破,我執已經破了,法執沒破。

  【諸佛菩薩化現十方世界,一切色象,一時能現五趣之身。】

  這個不一樣。諸佛菩薩能夠同時現十方諸佛剎土,同時能夠現無量無邊的身,不像阿羅漢一心一作,這裡頭的能力差別太大了。

  【三大小不同,二乘化現大身,不能入小。】

  二乘人可以變化,前面講的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他能夠變大身。但是他變大身,大身不能入小。

  【化現小身,不能容大。】

  他要化現個小身,那個小身不能包容大的,也就是說他大小有障礙。

  【諸佛菩薩現大身滿三千界。】

  諸佛菩薩能現這麼大的身,現虛空身。

  【能以大身入一塵中。】

  這是事事無礙,大能夠入小,

  【化現小身如微塵。】

  他也能夠現小身,雖現小身:

  【能以小身容受一切。】

  大的境界入小身,那個小身能夠容納得下,大小無礙。

  【又佛菩薩於一切色物,大能入小,小能容大,二乘不能。】

  為什麼不能?剛才講了,他的分別心沒有斷掉,所以他這個能力不能夠現前。

  【四遲速不同,二乘欲至遠所,多時乃至,以其不同如意通故。】

  『如意通』就是神足通。譬如二乘人,二乘人的速度,三果就有神足通,三果比不上四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比不上辟支佛。這講的是他們的速度不相同,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夠到達。

  【諸佛菩薩,一念能至十方世界,以其所得如意通故。】

  『諸佛菩薩』,這些菩薩們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他們的能力強。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一念』是很短的時間,就能夠到達『十方世界』。尤其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能力特別的殊勝。

  【五虛實不同,二乘所化現一切,相似而已,不得實用。】

  二乘人能變化,阿羅漢、辟支佛能變化,雖然能變化,但是不能得實用。他所化現的是相似的境界,像我們現在在電視、電影銀幕上所看到的,境界現前,但是你『不得實用』。他有能力把他方佛國土或者六道的情形能夠變現在你的眼前,叫你統統看到,他有這個能力,可是你沒有辦法能夠參與,這就是不得實用。

  【諸佛菩薩所化現,皆能實用。】

  諸佛菩薩能把過去世變現在你的眼前,你可以入到他們那個境界裡面去;也可以把未來的世界展現在你面前,你也能夠進入到未來世。這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時空隧道,佛菩薩確實能夠做得到,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能夠進入到未來。這是講它有實用。

  【六所作不同,諸佛菩薩化無量人,各令有心,隨作一事,令人異辨,二乘不能。】

  諸佛菩薩有這種能力。『化無量人』,「化」是變化,我們一般講分身,小乘人也能夠分身,小乘人分身有限,大乘菩薩分身無量無邊。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天到十方諸佛國土裡去拜佛、去聽法,怎麼去的?分身去的。他分的那個身就跟自己親身去的沒有兩樣,他真得到,真正有感受、有受用。阿羅漢也能夠分身,但是分身的量有限。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過,隋唐時代確實有阿羅漢在世間,他有能力分身,我們看到的是他分身應供。法師要回印度去了,這印度的高僧,在中國弘法不少年,這邊的人都很感激他,大家都供齋,請他吃飯,他都答應了。到第二天去應供,五百家供齋他都去了,所以每個人家都很高興,法師今天到我這兒來應我的供養。到第二天送行,十里長亭送行的時候,每個人說,昨天法師很賞面到我家來,那個人說他到我家了。大家才曉得,這個法師有分身的能力,他能夠同時分五百身,同時應五百家的供養。這是我們在《高僧傳》上看到的。

  此地佛菩薩變的,能力就大了。譬如阿羅漢他分五百身,是同樣辦一樁事情,去應供。他這裡分無量身,能夠叫每一個身做種種不同的事,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不是辦同一樁事情,是做各種不同的事情。

  【七所現不同,諸佛菩薩但現一身,令人異見,但出一聲,令人異聞,安住一土,十方俱現,二乘不能。】

  這裡說了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都是不可思議。佛菩薩現一個身,能夠叫一切眾生看到這個身不一樣。他這一個身,一個身沒有動,隨著眾生的心起變化,真是隨心應量。譬如中國大陸的普陀山,普陀山很多人都曉得有個潮音洞,觀世音菩薩常常在那個地方現相。許多人去看,看到觀音菩薩,看完之後,說出所現的相都不一樣。同時見的,不是有先後,大家同時看,看到沒有?看到了。他問他,他也看到,都看到了。結果到以後大家來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樣子?每個人講出不一樣。

  普陀我沒去過。一九八二年,香港聖一法師去過,那時候剛剛開放,他們有三個人一同去的,同時在那裡見到觀音菩薩。見到之後,大家向觀世音菩薩禮拜,拜了半個小時,相沒有了,都非常歡喜。以後大家來問,你見到的是什麼樣子?聖一法師說,他見到的是戴著毘盧遮那佛的帽子,毘盧帽,我們一般放燄口的時候戴的毘盧帽,身上是金色的,面孔完全是金色的。聖一法師見到是金色的,戴毘盧帽的。另外一位法師見到的是我們一般講的白衣大士,像畫裡面畫的白衣大士那個觀世音像相彷彿。第三位法師講,他看到的是個出家人,剃光頭,比丘相。你看三個人同時見的,結果說出來不一樣,三個人不一樣。同一個身,各人看到不一樣,這不可思議的境界。

  『但出一聲,令人異聞』,這就是所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菩薩講經說法是一個聲音,聽眾每個人聽到的時候,都覺得佛講我的語言,都能夠聽得懂、都能夠聽得很清楚。

  第三,『安住一土,十方俱現』。這個特別是像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有沒有離開極樂世界?沒有離開。他坐在阿彌陀佛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他坐在那裡沒動,也很專心的在聽講,十方世界他都化身去了;十方諸佛剎土,佛面前都有他,他都在座。他有這個能力,這是二乘人阿羅漢、辟支佛做不到的。

  我們讀這一段,可以說幫助我們了解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殊勝的能力統統現前。底下一段說:

  【八化根用不同,如涅槃說,諸佛菩薩,六根互用,二乘不能。】

  《涅槃經》這麼說的,《楞嚴經》上也這麼說的,六根可以互用。眼不但能見,眼也可以聽,耳不但能聽,耳也可以見、也可以嗅香、也可以嘗味。他眼耳鼻舌身六根可以互用,這是聲聞、緣覺沒有法子的,他們做不到。

  【九自在不同,如涅槃說,諸佛菩薩,凡所為作,身心自在,不相隨逐,其身現大,心亦不大,身現小,心亦不小,喜憂等一切皆爾(意謂身現喜,心亦不喜),二乘不能。】

  這一段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諸佛菩薩的心沒有動,就像《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不礙無住,無住不礙生心,沒妨礙。『其身現大』,他能夠現大身,但是他心沒有起變化,心裡沒有想我現在很大,沒有這個意念,他心不動,身動了,現的統統動了。或者『身現小』,心也沒有小,心永遠是如如不動的。身現的喜歡的相,歡喜,或者是手舞足蹈,但是心沒動,心裡頭依舊是如如不動。大乘經上常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就是這個境界,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我們凡夫看不到,凡夫看到佛菩薩跟普通人一樣,一樣生活、一樣活動、一樣的歡喜、一樣的苦惱,凡夫看到他是這樣,沒想到他的心裡清淨無為。他那個完全在演戲,表面上現的,是應付眾生的,眾生歡喜他也歡喜,眾生憂悲苦惱,他也現憂悲苦惱,現出這個相。眾生現的面孔喜,他心裡真喜,現的面孔憂,他心裡真憂慮,他心會動。佛菩薩現的相,外表跟眾生一樣,裡面完全不一樣,裡面如如不動。這一段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乘不能』,二乘人沒有這個能力。

  【合贊云,今則大乘不共之通,而更加本願力,豈混同凡小通。】

  這是講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就冠上大乘的字樣,《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大乘不共』的神通能力,就是與其他的大小乘不相同,又加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的神通能力,跟凡夫小乘神通能力決定不一樣。凡夫神通的能力來源有三種,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三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修得的,修裡面多半是修定,得神通。第二種是報得的。像現在大陸上發現有很多,他們現在叫特異功能,實在上講就是佛法裡講的天眼通,這是最多的,也有他心通的。他不是修來的,他是生下來就有的,這個我們講是報得的。第三種是藥物。有些藥物服用之後也能夠發通。人間得通有這三類。小乘,前面已經講過,他是從四禪八定裡面修得的。

  【甄解曰,事謝於往名為宿。】

  這是講宿命,六通裡面講的宿命通。

  【往法相續名為命,於此照知無壅,名宿命通。】

  這是解釋『宿命通』,「宿」是過去,也就是他有能力知道過去世的事情。知道自己過去世的事情,這個能力稱之為「宿命通」。

  【會疏云,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這是顯示宿命通能力大小不等。小的,只能知道自己,不能知道別人,而且只能知道自己二世、三世、五世,這個我們也常常聽說有,這不是假的。能力大的,不但能知道自己,也能知道別人,這是定功深的、能力大的,能知道別人過去生中的事情。知道別人,像阿羅漢一樣,他必須入定,從定中他才能知道,知道別人的。他要不入定,他不能知道別人的。

  一般經上說,阿羅漢的宿命通能知五百世,這是普通的阿羅漢,能夠知道五百世。而菩薩能夠知『百千萬世宿命』,過去生生世世他所作所為的這些事,他都知道,他有這個能力。而且能知道六道一切眾生過去生中所作所為之事,這是宿命通能力大者。

  【日澄憲師云,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萬善懈怠,眾惡造作,只為不知宿業也。】

  『澄憲師』也是中國唐朝時代的人,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國留學的,這都是很有成就的。他有這麼一段話說,由於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能力,不知道過去世,不知道自己,所以『於善不進』,就是不肯修善。『於惡不恐』,自己造作惡業不知道恐怖、不曉得害怕。自己眼前胡作妄為,對於善事懈怠,不肯認真努力去做,對於惡事他敢造,他敢造作惡事。『只為不知宿業』,都是不知道自己的因果報應。底下這一段話:

  【彼羅漢憶泥犁苦。】

  剛才說了,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他有宿命通,他知道五百世。這五百世當中必然墮過地獄,現在想到那時候在地獄裡頭受的這些苦難,還心有餘悸。

  【流血汗。】

  這括弧裡說,「有阿羅漢憶及先世在地獄中種種慘痛,怖畏之極,流出血汗」,心有餘悸,他怎麼敢再做惡事?所以,敢做一切惡事的,不曉得過去生中受的業報,不知道!

  【福增。】

  這是一個人的名字,「古德之名」,是古大德,不是福增加的意思,是一個人的名號。

  【見先身骨忽開悟。】

  這也是修定,得到禪定,在定中見到前世的屍骨,見到前世,則豁然開悟了。

  【又有人不知先生母,以為妻。】

  這就是講這一生當中的眷屬,他不曉得現在他的太太,從前是他的母親。

  【不知先世怨,養為子。】

  他有個小孩,他不曉得這個小孩是前世的冤家債主。

  【不知先身父,以為美食等。】

  現在吃肉,吃得很好吃,不曉得所吃的畜生,前世是他父親。這些事情佛經典裡面說得很多,說明六道輪迴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皆迷宿命事。】

  對於過去生的事,迷了,完全不知道。

  【著今世樂,忽聞本緣,皆生厭心者也。】

  『著』是貪著世間五欲六塵之樂,完全不知道過去生中的因緣。佛菩薩為之開示,他們明白了、開悟了、接受了,對於六道輪迴生厭離之心。六道裡面就是這麼亂,而亂的複雜程度實在是難以想像。你才曉得,世出世間聖人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真的,因緣果報,如是如是而已。什麼人清楚?超越六道輪迴,回頭再看看,就清楚了、就明白了。

  【靜照云,若識宿命,則不自高。】

  這是靜照法師講的,如果明瞭,『識』是明瞭的意思,明瞭自己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業因果報,這是宿命,生生世世的業因果報,貢高我慢的心就沒有了。為什麼?曾經墮過地獄,曾經做過餓鬼,曾經變過畜生,有什麼了不起?哪一樣比人高?所以傲慢的習氣自然就沒有了。

  【憶念過去無功德,但依佛誓得生此國。】

  我們這一生當中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知道淨土法門,決定不是這一生的事情,這是過去無數功德的成就。正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確實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為什麼過去生中沒能往生?沒能往生只一念之差,差在哪裡?捨不得離開五欲六塵,正是佛在經上常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的貪愛沒有斷。不但世法不能貪,佛法也不能貪,為什麼?能不能出三界,是問你的貪愛之心有沒有斷,不是說貪愛的對象。你貪世法跟貪佛法是一樣的貪,沒用處。要斷貪心,不是叫你換貪的對象,這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要統統放下,心裡面不能有絲毫的沾染,也就是我們常講憂慮、牽掛,不可以有一毫一分。只要有一絲毫憂慮、牽掛,你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這是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沒有能往生的原因。這一生當中我們又遇到這個緣,知道過去沒有往生的原因,要把這個因斷掉。『但依佛誓』,佛誓就是四十八願,我們依靠四十八願決定能往生,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念念與四十八願相應,那就『得生此國』。

  【澄憲云,往生彼國者,先知宿命,深仰佛德。】

  這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樁事情,你會對於阿彌陀佛、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於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傳法的這些菩薩祖師,你會真正生起感恩戴德之心,為什麼?無量劫來因因果果的事情統統知道了。『先知宿命』,這是澄憲師說的。實在講,見到阿彌陀佛,六通都恢復了。他說先知宿命,這只不過是特別顯示初往生的人那種感恩戴德之心。底下一段:

  【智度論五曰,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例如天人,則天道為自地,修羅、人、畜生、鬼、地獄五道為下地)中六道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諸色,莫不能照。】

  這是講『天眼』,『自地』就是自己現證的位次,這是《大智度論》裡面佛說的。我們聽了這段話,就能夠聯想到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眼洞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地」是什麼?我們不敢說是阿彌陀佛,這樣說好像太過分了一點。我們自己只好說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可以說,經上講了,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大乘經上常說的,七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是這個位次。以這個為自地的話,七地以下一直到阿鼻地獄,此界他方,他方是指盡虛空遍法界,都能見到。而且你的宿命通能力也幾乎跟佛一樣,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家親眷屬統統都見到。現在他們在哪一道,他們過的是什麼生活,統統見到、統統聽到,這個時候你才有能力去幫助他們。你要沒有能力見到他們,見到也不認識,你怎麼幫法?所以,統統有這個能力。這一段也顯示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