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五十二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52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五面,第一行:

  【甄解曰,今就利益論,彼假此真,何故,彼說速疾成佛道,不見速疾成佛人,故自成別時意趣,法體非別時意,人機劣故,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初生處即菩提,在世滅後但此一法故,一切凡聖行無別故,利益真者莫過斯。】

  《甄解》這一段是說明,在世尊一切法中,唯獨這一法真實。這一段講得很好,完全就眾生修學得利益這方面來說的,『今就利益論』。就得真實利益來說,『彼假』,彼是指其他一切法門,包括《華嚴》、《法華》。『此真』,此是《無量壽經》。『何故』,為什麼?為什麼這樣說法?『彼說速疾成佛道,不見速疾成佛人』,這個說法理由就在此地。一切大乘經典、圓頓經典,雖然是講依照這個經論的理論方法去修行,能夠很快圓滿成佛,經上這麼說,可是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人。依照這些經論修行的人很多,自古至今沒聽說一個像經上講的他成佛了,沒有見到一個。

  『故自成別時意趣』,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大乘經講速疾成佛,並不在當生,還是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疾速有沒有說錯?速疾沒有說錯。如果說是無量劫成佛跟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三大阿僧祇劫就是速疾。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佛經論上講速疾,還是有很長的時間,這是種種法門比較,譬如說大乘比小乘快,頓教比漸教快。佛沒說錯,怕的是我們自己體會錯了,那就真的錯了。『法體非別時意,人機劣故。』佛在大乘經上常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那為什麼修行人成就有早遲、有高下,這個現象是怎樣發生的?這個地方說了,「人機劣故」,這是眾生各個人的根器不一樣,有利根、有頓根。這個就是通途法門,就八萬四千法門而論的。

  可是這部經就不一樣,跟其他的經論、法門完全不相同。『今』,今是指這部經,以《無量壽經》來修學者,『信不疑者』,只要你真正相信,你沒有懷疑,『十即十生』,十個人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十個人往生,一個也不會漏掉,正是祖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往生不退成佛我們真的看到了,真的聽說過,不像前面修其他法門的成就,不但沒有見過,聽也沒有聽說過。所以說這部經真,其他經是假,這個真假不是佛說經有真假,是我們得利益有真假。這部經我們真得利益,其他的經我們不能得利益。雖然經是真的,理論方法沒錯,我們做不到,我們依照那個方法修行,得不到利益。所以真跟假都不是對經說的,對我們自己修學利益上來說的。

  『往生不退至菩提故』,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一直到無上菩提,就是到成佛,往生不退成佛,一生當中就辦了,不必要等到第二生。『初生處即菩提』,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即菩提,沒有例外的,這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面都講得很清楚。『在世滅後但此一法故』,這是說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到終了的時候,所有一切佛法在這個世間消失,法滅了,這部經還要留在世間一百年,這部經最後滅。所以「在世滅後」,就是所有的經在這個世界滅後,「但此一法」,這部經、這個法門還會留一百年。『一切凡聖行無別故』,這個法門叫平等法門,因平等,果報也平等,叫平等成佛的法門,這真正不可思議。

  『利益真者莫過斯』,「斯」是指這部經,莫過於此經。這個說得好!人家要問,淨土殊勝,殊勝在哪裡?絕對不是說淨土殊勝,其他法門不殊勝,你這個說法就錯了。法門平等,門門都殊勝,可是要就我們自己得利益來講,那《無量壽經》是第一殊勝,其他的法門我們得不到利益,好是好,我們不得受用。這一段,實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疑難,遇到許多人故意來找麻煩的,你把這個道理、事實懂得了,你就可以為他介紹。

  【會疏曰,佛法難聞,故云難值,佛身難睹,故言難見。】

  這是解釋經文上「難聞難見」。佛法確實是難聞,『值』是遇到,你不容易遇到,因為在漫長的歲月當中,這個世間有佛出世的時間很短。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在我們人覺得一萬二千年是很長的時間,如果你要想到底下一尊佛出世的時候,你才曉得世尊的法運太短了。這在一個大的時段當中,佛經上稱為劫,這一個大劫,賢劫。賢劫之中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當中的第四尊佛。第四尊佛滅了,第五尊佛什麼時候來?《彌勒下生經》上告訴我們,五十六億年以後,第五尊佛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五十六億年,跟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怎麼比,不能比,五十六億年!這才曉得,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段太短。

  你在六道輪迴,輪迴得到人身,又遇到有佛法的時候,不容易!縱然佛法在世間,在古時候,交通很不方便,交通工具裡面最快速的是馬,騎馬這最快速的。最好的馬匹,一天要照現在英哩來算的話,頂多可以走二百哩,這個馬就非常快了。通常旅行都是步行、徒步。世尊出現在印度,在印度的北面,他的教化,印度整個地區都達不到。我們讀歷史知道,世尊當年講經說法,大多數都是在恆河流域,這麼小的一個區域。才知道同時跟佛出現在一個時代,遇到佛也不容易。現代科技發達,資訊發達,像我們剛才看電視網路,全世界每個地方都能看到,雖然不能親見本人,但是形象、音聲都接觸到,這是得力於三千年之後的科技進步。所以,佛法確實難值、難見。

  佛在經上說出這個事實真相,其目的是叫我們要珍惜機緣,機緣不容易遇到。如果在這一生錯過,縱然我們這一生做人還很不錯,修五戒十善,是個好人,我們常講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你是個好人,來生能得人身。得人身之後,是不是再能聞到佛法?靠不住。美國這個地區,科技發達是世界之冠,這一塊土地上有兩億多人,你們去打聽打聽,幾個人聞到佛法?幾個人知道阿彌陀佛?幾個人看過《無量壽經》?你就知道確實不成比例。難值能值,難見能見,這是大幸。世間哪一樁事情幸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幸運的。你要說為什麼?你遇到佛法,你就有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的機會,你有了這個機會,這個機會多難得,這個機會多麼可貴。佛說這個話用意在此地,我們今天遇到佛法,而且遇到佛說最真實的佛法,如果我們不信、不解、不認真的去修行,當面錯過,那是真正的可惜。下面一段:

  【般涅槃經曰,有尊樹王,名優曇缽,有實無華,若金華生者,世乃有佛。】

  『優曇缽』花,佛經上所講的,我們沒見過。在中國有與它類似的,曇花,古人形容開花時間之短,都以曇花一現來形容。曇花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在台灣也很多,見過的人不少,確實它的時間短暫,它開的時候都是夜晚十二點,大概開花只有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以後,漸漸的它就慢慢枯萎了,所以開花時間最短,形容機會難得。佛經上講的優曇缽花是不是我們中國的曇花,就很難講,可能品種也不一樣,因為經上講的這個花『有實無華』。『若金華生者,世乃有佛』,可見得這個花開花是非常之稀有,如果開金色的花,世間就有佛出世,是一種祥瑞之相。

  【出曜經曰,數千萬劫,時時乃出,群生見華,謂曰如來將出。】

  這是經典上有這麼一段傳說的記載。『數千萬劫』是形容時間長,不一定是真的。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會見到,非常稀有,佛出世才有這樣的祥瑞。若非佛出世,優曇缽不開花。

  【嘉祥疏曰,如來正覺其智難量者,明真智妙絕,照窮法界,非下情所測。】

  這段話也是真實的。如來果地上,親證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是不可以測量的。這個地方只用兩句話來形容它,『明真智妙絕,照窮法界』,明是明瞭,真實的智慧,妙絕是不可思議。它的作用正是《般若經》上所講的,無所不知,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的,沒有一樣不清楚的,有這麼大的能力。可是諸位要知道,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此地這個「真智妙絕」就是無知,這是智慧之體;「照窮法界」就是無所不知,是它起作用。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跟此地這兩句,意思完全相同,說法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

  『非下情所測』,測是測量、測度。「下情」是指誰?等覺菩薩以下。等覺菩薩比佛就下了,等覺以下,對於佛的智慧都不能夠了解,我們怎麼能猜測得到佛的智慧?不但研究不出來,討論不出來,連想像都達不到。想像是第六識起作用,法相宗告訴我們,凡夫的用心叫八識,八識裡面功能最大的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一,它向外能夠緣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它都能緣得到,向內能緣到阿賴耶識,所以它的能力最大。但是還是有界限,內裡面界限是阿賴耶,外面界限是十法界,十法界以外的一真法界它緣不到,內裡面阿賴耶之外的真如本性,它緣不到。這就是說為什麼不可思議?是你思惟想像決定達不到的。要怎樣才能夠現前?才能證得?離開思惟想像就證得了;要用思惟想像去證,沒這回事情。這個理甚深,事不可思議,不是下凡常識能知的。

  我們學經、研教,無論依照哪個法門來修行,若是用心意識,你費的力氣不少,你的成就很有限,正是所謂事倍而功半。經論上佛常講,用心意識修行,修到最高只能夠修到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這是到頂點了,再沒有辦法往上去,再要往上去,那就要離心意識。可見得離心意識要緊!我們要能信得過。真正用功夫,功夫用在世出世間一切法上,在佛法裡,我們讀誦經典,怎樣離心意識?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離心意識。這部經從頭到尾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動一個念頭,這個時候你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如果你讀經,一面讀一面想它的意思,那就完了,你就落在心意識裡面,你所得到的很有限,是什麼?佛學常識而已。「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你一絲一毫都得不到。為什麼?如來真實義是離心意識的,離心意識你才解如來真實義。你用心意識,你決定不解如來真實義,你所解的那個經是你自己打妄想,不是真實的。這是我們特別要提出來為大家說明白的。

  許多學佛的同修就在這裡犯這個毛病,他不相信,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經意思我就明瞭了嗎?真的會明瞭。實在講,明瞭的道理佛在經上常講,你聽得耳熟,可惜你沒用上。佛法常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戒是什麼?戒是守法、守規矩。佛叫我們離心意識,我們就離心意識,這就是持戒,這就守規矩。教我們離心意識,我們偏偏還要用心意識,你就沒有持戒,你怎麼會得定?不用心意識,怎樣是不用心意識?剛才講了,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用心意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你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能得定。無論修什麼法門、無論用什麼方式修行,全都是修定,讀經也是修定,定裡面就有慧,慧裡面有定。讀經如是,穿衣吃飯也如是,灑掃應對還是如是。

  三學增上,三學是戒定慧,什麼時候離開過?定慧等學,什麼時候間斷過?你才曉得會修行的人,無論環境是順境是逆境,功夫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個功夫就是三學定慧,從來沒有間斷過。只要在一切法裡面,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功了,而且真如經上講的,速疾成佛道。但是我們自己想想,煩惱習氣太重,不但是讀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了分別執著,都會起心動念,這就是前面講的「人機劣故」,我們的根性太劣。這是說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唯有如來果地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這個境界,不是佛哪裡會知道?沒成佛不知道,所以「非下情所測」。

  【甄解曰,如來正覺者,乘彌陀一如來成正覺故,此應身即本地身也,其智難量。】

  這當中有省略的。

  【念佛三昧為所住,住此發勝妙智故。】

  《甄解》這段話也說得很好,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應當向這個方向、這個目標去努力。說『如來正覺』,如來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乘彌陀一如來成正覺故』,這句話很不容易說出,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切諸佛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不容易。《甄解》這個說法,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跟我們證明了,《要解》上明白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釋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莫不如是。

  這個說法,不是修淨土的人聽到就很難過,認為你們修淨土的人太狂妄、太自大,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那他反過來問一句,經上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十劫以前成佛的,他念什麼成佛的?十劫以前那些成佛的人,還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什麼緣故?阿彌陀佛在西方示現成佛到今天十劫,是示現的,阿彌陀佛絕對不是十劫前才成佛的,正如同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他真的是那個時候修行成佛的嗎?不是的。佛在《法華經》上說過,他久遠劫就成佛了。《梵網經》上說過,他這次,就是三千年前這一次,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示現成佛,已經是第八千次了。以此類推,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現成佛,這一次不曉得是幾千次、幾萬次,早就成佛了。所以說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此應身即本地身也』,本地身就是法身、報身,三身一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其智難量』,他的智慧德能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能夠測量。下面這兩句話說得好,佛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念佛三昧為所住,住此發勝妙智故』,這兩句好!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怎麼證得的?是念佛三昧證得的,這部經主要的就是講念佛三昧。本經的第二品,前面我們曾經說過,「住空、無相、無願法門」,古德將這個三三昧,解釋為念佛三昧。實在講,這個三三昧是通一切三昧門,一切三昧門的總綱領,當然念佛三昧也不能例外。在因地上稱為三昧,在果地上稱為三解脫,解脫就是大涅槃的意思,這三種方法入如來果地上的大涅槃。我們這一句佛號與三三昧相應,就能夠契入,就能夠發勝妙智故。

  如果對這些理論不明瞭、不清楚,能不能入這個境界?也能。怎樣能入?老實念就能入。老實念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念佛的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只要做到這八個字,自自然然與三三昧相應。而都攝六根是什麼意思?攝是收攝,把六根從外面境界收回來,這是都攝六根。怎麼個收法?我們眼見外面色,如何能把這個從那裡收回來,怎麼個收法?實在講,六根的主宰是心、是意識,只要收心就行了,就能夠都攝六根。不但佛法講求這一招,儒家都不例外。你看中國人,現在人不念,從前人常念的「四書」。《孟子》裡面就有說,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求其放心就是都攝六根。原來這個心放在外面,放在五欲六塵上,起貪瞋痴慢,現在把心收回來,實在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不取於相。不取於相就是收心,收回來了;如如不動,這心是定的。所以儒家講收放心,跟佛法講都攝六根是一個意思。然後淨念相繼,如果要不懂得收攝六根,你的淨念不能成就,你念佛念得再多,決定不是淨念,為什麼?裡面有夾雜。如果說是都攝六根,裡面就不會夾雜。而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壞,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一定是斷煩惱、開智慧。這是講到念佛三昧能發自性般若勝智。

  【最勝王經壽量品偈曰,若人住億劫,盡力常算數,亦復不能知,世尊之壽量。】

  這是解釋無量壽,舉一個比喻來說,這是假設的。假設有一個人他的壽命很長,能夠住世『億劫』,劫,這個時間已經就很大了,一億劫。盡他畢生的壽命、能力,他不停的在計算,也沒有辦法算出佛的壽命,所以稱之為無量壽。實在講這個時間,時間不是定法,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何況時空裡面的一切,《金剛經》上講得最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時空不是真實的,不是定法,現代的人逐漸明白了。由於科學的發達,說出這些自然現象,我們曉得它不是真的,它是虛妄的。在佛法裡面,它是屬於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現代的話來說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實。下面:

  【晉譯華嚴曰。】

  晉譯是《六十華嚴》。

  【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

  這兩句說明時間不是定法。我們世間人把時間看成定法,這是個錯誤的觀念,絕非正確。說無量壽、說無量劫,那個意義,真正的意義在哪裡?是在他個人的感受,他的苦受、他的樂受,是在他感受裡面的長短,真正意思是講這個。而不是真的有時間長短,年月日時全是假的。這在現代,飛機的速度快了,將來可能是幾個小時就繞世界一周,才發現地球上的時間不一樣,現在所講的時差。所以時不是個定法,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得。但是他的感受確實好像是那麼長,譬如墮地獄那個感受,真的是像無量劫的那種感受、那種苦受。

  【會疏曰,究謂究竟,暢謂通暢。】

  這是解釋經文上「究暢無極」,解釋這一句。

  【簡異因位所得,故曰無極。】

  這都是讚歎如來果地上究暢無極,他所證得的是究竟、通暢,通是沒有阻礙,通達而無障礙,暢是舒暢。『簡異因位所得』,簡是簡別,異是不同,就是說明,他跟因位上所得的決定不一樣,因位是菩薩,菩薩修因,佛是證了果,果地上的境界跟因位上完全不同。所以,等覺菩薩還是在因位,對於果地上的如來的大智,他也搞不清楚。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如來果地上所展現的境界,經上才講,這個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即使等覺菩薩,要不得佛的本願威神加持,他也搞不清楚;等覺菩薩尚且搞不清楚,何況我們!因此可知,我們今天對於這個法門、這部經典能懂一點、能說一點,說出來諸位也能聽懂一點,我們這個能力在等覺菩薩以上,這是真的。我們為什麼會有這個能力?給諸位說,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如果我們得不到佛的本願加持,決定不懂。你要不相信,你到外面去找一個人,你把《無量壽經》的道理講給他聽聽,他聽不懂,這是事實。你到處去找,到處跟人家講講,看他會不會相信?他聽了搖頭,不曉得你說些什麼,反而感覺到你這個人頭腦有點兒不太正常,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他聽不懂。所以這個講堂裡面,我們講、跟諸位聽都得佛力加持,這是真實的。

  在美國,我們也有時候遇到有一點神通的人,一般講的,現在大陸上叫特異功能,有這種人。他有的時候到我們這邊來,他也很歡喜來聽經,他聽得懂嗎?他聽不懂。聽不懂為什麼要來聽?他有特異功能,他見到這個場所有佛光,沐浴在佛光當中身心自在,他有這個感受。如果能力強的人,這個地方邀請一個法師來講經,還沒來,甚至於還是大概一個月之後才會來,能力強的人會看到這個建築物放光。還在籌備期間,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有光明注照了;講的時候,那光就非常的盛,非常旺盛。這些決定不是他造謠言,絕對不是他亂說的,這是事實。所以,若不得三寶加持,沒有辦法理解經義。底下一段:

  【華嚴經中之十自在。】

  這個『自在』是解釋「我」的意思。佛法裡面講無我,「我」的定義就是這十條。如果這十條你統統都有,那你就有我,你不是無我,我也是真有,證得「十自在」的人就有了。所以佛法裡面講「常樂我淨」,這四樣東西真有。常是什麼?不生不滅,那是常,生滅就無常,確實不生不滅。樂是永遠沒有苦受,這才叫樂。我,就是自在,十種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身心永遠是清淨的。這四種叫四淨德,清淨的淨,四淨德,什麼時候才能證得?破一品無明就證得。《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具足了常樂我淨這四種德行。沒有證得法身的人沒有,這四樣東西都沒有,都是假的,所謂是有名無實。

  十種自在,講《華嚴經》上才說,如果不講《華嚴經》,很少講到這十種自在。黃老居士註解《無量壽經》引用《華嚴經》這一段,我們在這個地方也順便略說說。十種自在,第一種:

  【一命自在。】

  『命』是壽命。我們現在壽命不自在,壽命要隨心所欲,就自在了,喜歡短就短,喜歡長就長。我們為什麼不自在?我們受業力的支配,變得不自在。法身大士何以能得自在?他的業障消了,他沒有業障,所以命就自在。

  【二心自在。】

  心裡沒有污染,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他得自在。六道凡夫的心不自在,我們六道人很可憐,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你的心怎麼會自在?阿羅漢,執著沒有了,還有分別;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他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是不自在。比我們凡夫是自在多了,比起法身大士,他不自在。他必須把妄想分別也要斷掉,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證得一真法界,他就成為法身大士,他的心得自在了,清淨無染。

  【三資具自在。】

  這個『資具』就是我們講的物質生活,衣食住行得大自在了。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在《無量壽經》、《彌陀經》上都看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十種自在都有、都得到,這是真實利益。實在講我們帶業往生的,我們的煩惱並沒有斷,為什麼就有法身大士的享受?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他四十八願裡頭有的,四十八願有一願不能兌現,他就不成佛。所以是四十八願加持的,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的受用跟法身大士無二無別。

  像經上講的,西方世界你住的宮殿樓閣那個樣式,想什麼樣式就變成什麼樣式,也不必去經營,也不要去建築,隨心變化。你想住到大一點的房子,就變得很大;太大了,你覺得不好,喜歡小一點,它就慢慢變小,總是如你自己的意思。喜歡房子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喜歡房子在空中,它就浮到空中去,「資具自在」。

  【四業自在。】

  菩薩還有什麼業?菩薩度化眾生是他的事業,他沒有別的業,就是教化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一個也不會漏掉。不但不會漏掉,連感應的時間都不會錯過。眾生有感,佛菩薩來應,不會我們這裡有感,他慢慢的來應,不會。我們跟世間人約會還有遲到的,還有誤點的,佛菩薩決定不會。這是『業自在』。

  【五受生自在。】

  『受生』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樣身分,所以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我們執著這個是什麼佛,那個是什麼佛,這是什麼菩薩,這都是分別執著,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形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楞嚴經》上講的。所以才能得一切眾生的歡喜心,一切眾生才願意聽菩薩的教誨,他隨心應量,『受生自在』。

  【六解自在。】

  這個『解』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他不理解的,你不問他,他不說,隨問隨說。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這樣的,像釋迦牟尼佛住世,講經說法都是別人向他請教,佛才答覆、解說。如果沒有人問,佛一句話也不說。說法儀式裡面,雖然講有十二種,就是十二類,十二類中有一種叫無問自說。這個很少,這是非常特殊,像《彌陀經》就是屬於無問自說,這個例子很少。而說出這個法門,一定是非常稀有的法門,深妙的法門,一切菩薩們問不出來。可是眾生機緣成熟了,佛觀察眾生的根機,雖沒有人問,他說出來大家能接受、能理解,能夠依教奉行而得殊勝的利益,所以不必別人問,他就說了。

  《淨土三經》裡面,《無量壽經》是阿難啟請的,有人問的,《觀無量壽經》是韋提希夫人啟請的,也是有人問的,唯獨《阿彌陀經》沒有人問,這是很少的例子。所以「解自在」。解自在裡面特別顯示的,就是經上講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真正到解自在。

  【七願自在。】

  願是因地時候所發的,修菩薩道的時候發了許多的願。到成佛的時候,這些願力只要遇到緣,自然都兌現,沒有一個願是空過的,這是『願自在』。

  【八神力自在。】

  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神通,天眼通、天耳通。所謂自在,他的能力能夠達到盡虛空遍法界。不是像阿羅漢,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五百世以外他就不知道,那就不自在。菩薩的通力比阿羅漢大,但還是有限度。菩薩的天眼能見一個大千世界,甚至於十個大千世界、百個大千世界、千個大千世界,都有限制、都有範圍,不能稱為自在。唯獨佛在果地上,過去現在未來,盡虛空遍法界,他統統都見到、統統都聽到。這是講六種神通達到究竟圓滿。

  【九法自在。】

  這個『法』是講度眾生的善巧方便。一切眾生種種根性不相同,應該給他說什麼法就給他說什麼法。所說之法,必定叫對方能得真實的利益,或者是證果、或者是開悟、或者是種善根,決定得利益。

  【十智自在。】

  權實兩種智慧圓滿。

  具足這十種自在,才叫「我」。所以平常我們講,一般簡單講「我」的意思,通常講兩個意思,一個是自在的意思,一個是主宰的意思,自己能作得了主,自己能得自在,這才叫我。我們現在哪裡有我?自己作不了主。如果要作得了主,應當年年十八才對;你一天天衰老,你就作不了主。你應該身體健康、強健,你還會生病,那你就作不了主,自在是更談不上。所以你想想,佛法講的無我是事實,絕非虛妄。眾生確實無我,無我執著有我,這是最大的一個邪見,就是錯誤的見解。下面一段:

  【蓮池大師疏鈔曰,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這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一開端講的幾句話,這幾句話讚歎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我們自己的真心,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真心,或者講真如,或者說本性,都是一個意思,我們就真心來講。真心『靈明洞徹』,這四個字是形容它智慧,前面講,不可思議的智慧。洞徹是說它的作用,盡虛空遍法界無微不照,再遠、再細微它都看得清楚,它都聽得清楚。我們六根的本能是這個樣子的。

  『湛寂常恆』是講性體,前面「靈明洞徹」是講性用,自性起用,就是六根的起用。這一句是講體,它的本體「湛寂常恆」。湛是比喻,像水,很靜,沒有波浪,很輕,沒有污染,這是湛的意思。真心裡面沒有污染,也沒有波動。「常恆」是永遠是這個樣子,我們現在墮落在六道,我們的真心有沒有動?沒有,經上也常講,動搖,動搖是妄心,真心確實沒有動。成了佛,沒動,在六道裡輪迴還是沒動。六道輪迴是什麼事情?六道輪迴是妄心在作崇,絕對不是真心,妄心有生滅,真心沒有生滅。《楞嚴經》說這樁事情說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你看經裡面很長一段經文,十番顯見。世尊對波斯匿王、對著阿難大眾說明真心,舉見性來說,舉這一個例子來說明,見性明白了,自性你自然統統就明瞭。十番顯見,把它的意思綜合起來,就是這一句話,「湛寂常恆」,所以這四個字要詳細解釋,《楞嚴經》上十番顯見是最好的解釋。心是不動的,真心不動,真心離念。念是什麼?妄心,真心不是妄心,有念則是妄心,離念就是真心。所以你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時候是真心。見是見性見,聞是聞性聞,沒有用六識,不是用六根六識,是用的真性,就是用的自性。

  『非濁非清,無背無向』,這就是不垢不淨,《心經》上講的不垢不淨,濁就是垢,清就是淨。「無背無向」,凡是所有一切相對的都加不上,它不是相對的,離開一切相對。離開相對,我們講是不是絕對的?也不是,絕對跟相對還是一對,所以說不可思議。底下講,『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唯獨自性不可思議。『大哉真體』是讚歎,這一句是讚歎,實在找不到讚歎的名詞了,用一個「大哉」。它是真的,它是萬法的本體,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現出來的。

  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