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四十九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49

  請掀開經本,六十九面,第二行,從第一段看起:

  【漢譯曰,於時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甚大明,賢者阿難,即從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前白佛言,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乎,今佛面目光精,數百千色,上下明徹,好乃如是,我侍佛以來,未曾見佛身體光曜,巍巍重明乃爾,我未曾見至真等正覺,光明威神,有如今日。】

  這段是《無量壽經》漢譯的原文,說得比較詳細。這是阿難尊者記載世尊當時說法前的狀況,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的,『於時佛坐,思念正道』,要注意的就是「思念」這兩個字。唯恐我們同修把這兩個字坐實了,那我們就錯解了。佛還有沒有思、還有沒有念?決定沒有。思念,有思有念是凡夫,絕對不是聖人。不但佛沒有思念,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小乘初果須陀洹也沒有思念了,離一切思念,才能入正定。小乘的定並不很深,都已經不著相了,佛哪裡有思念?因此這思念兩個字,我們要真正能夠體會。思的意思是明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的意思是不斷,沒有間斷。這是諸佛菩薩果地上的境界,換句話說,宇宙人生的真相,念念之中都是圓滿的現前,是這麼個意思。

  底下說佛示現的瑞相,實在講思念正道這一句是佛菩薩果地上的境界,這個境界沒有先後的、沒有始終的、沒有生滅的。但是所現的瑞相,這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現出來的相狀。『面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甚大明』,這就是說明無量色的光明。這是佛在講經之前現的現象,阿難尊者看到了。漢譯『賢者阿難』,也有的地方譯「尊者阿難」,阿難尊者意思相同。『即從座起』,阿難尊者看到佛現的瑞相,他從自己的座位站起來,把自己的衣服整理整理,表示恭敬。古時候印度,他所穿的衣服就是一塊布披在身上,現在我們看到印度人的服裝,你就能看到,所以起來的時候,一定要把衣服整理一下。『稽首佛足,前白佛言』,這是行禮,恭恭敬敬的向佛行禮。行禮,當然他有疑問要請教,「前白佛言」,他提出他的問題。

  『今佛面目光色』,今是今天,今天阿難看到世尊面孔放光,『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乎』,這個光明,千萬的光色,無量的光色。明是說明亮,特別的明亮,異乎尋常,所以他說乃爾,哪有像這種樣子,從來沒有見過。底下說,『今佛面目光精,數百千色,上下明徹,好乃如是』,這是讚歎光色的明好,上下明徹。『我侍佛以來』,阿難是世尊的侍者,平常照顧佛的生活起居,從來不離開佛身邊的。所以他說他侍候佛以來,『未曾見佛身體光曜,巍巍重明乃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佛今天這個身起的光明,他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後面又說,『我未曾見至真等正覺』,至真等正覺是對佛的稱號,就是稱釋迦牟尼佛,『光明威神,有如今日』。佛的光明,威神是佛的莊嚴,神妙不可思議,從來沒有像今天的。

  這種瑞相,表明佛所說的這部經,是過去未曾有過的,不但過去未曾有,未來也未必有。我們中國人所謂的空前絕後,佛說《無量壽經》的確是空前絕後。所現的瑞相,表這部經它的德用超過一切經之上,顯示出這個意思。由此可知,本經的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了生死、成佛道的第一經。所以現的光明威神,樣樣都是第一,無有能與它相比的。

  【魏譯云。】

  魏譯本就是康僧鎧翻譯的。

  【光顏巍巍,又云,威神光光。】

  同樣是這段的意思,讚歎佛說法之前所現的瑞相。魏譯的本子文字比較簡略,沒有漢譯的這麼詳盡。

  【唐譯云。】

  唐譯的本子是《大寶積經》第五會。

  【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凝照光輝。】

  這有四句形容佛所現的瑞相。『融金聚』是比喻,黃金光色已經很美了,如果把黃金在高溫之下鎔化成液體,那個光色就更好看。以這個來形容佛在說《無量壽經》之前面門的放光。

  【宋譯云,面色圓滿,寶剎莊嚴。】

  經文簡單,可是意思也很圓滿。如果要不看漢譯這段文,它此地單單說『面色圓滿』,圓滿裡面的意思就含得多了。沒有一絲毫的欠缺,所謂是有美盡備,所有一切美統統都完備,沒有一點缺陷,這個叫圓滿。『寶剎莊嚴』,這個意思前面沒有,可見得宋譯雖然只有兩句,意思比漢譯的還要豐富,漢譯裡面沒有「寶剎莊嚴」。就是佛的光明裡面顯示十方諸佛的佛剎,都在這個光中變現出來,所謂光中化佛。

  我們讀了這些經文,就能夠體會到本經在世尊一代時教當中,就是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的地位,顯示這個經無比的殊勝。實在說,唯獨這一部經,能夠普度九法界眾生平等成佛。這實在是了不起,任何經論、任何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的。這個意思要從表法當中去領會。第五段:

  【淨影疏曰,佛具眾德,為世尊重,故號世尊。】

  這是解釋『世尊』這兩個字的含義。佛證得圓滿的心性,自性當中本具的智慧、德能圓滿現前,所以『為世尊重』。這個「世」是世出世間,世間人尊重,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也都尊重,所以有「世尊」這個德號。底下一段說:

  【勝鬘寶窟曰,外使物畏,目之為威,內難測度,稱之為神。】

  這是解釋「威神」這兩個字。外面的現象,能夠令一切眾生敬畏又尊敬,又帶著有害怕的心理。他不說人,他說『物』,如果說人,在十法界裡頭只有人道,說物好,物的範圍大。物是講一切動物,人也是動物之一,這一個字就包括了九法界的有情眾生,所以意思就廣了。這是「威」的意思。『內』是指佛的智慧德能不可思議,不是我們一般人,不但是我們一般人,即使等覺菩薩也無法測度,稱之為『神』,神奇莫測。這是威神兩個字的意思。

  【海東憬興曰。】

  這是在註解裡面講的。

  【鏡光外照,名為影表。】

  這一段是解釋表裏的意思,「影暢表裏」,解釋表裏的意思。

  【即同佛身,光明外舒,外照之光顯影,暢在鏡內,亦同所放光還曜巍顏,故云表裏。】

  這個意思說,前面這個『鏡光外照』是舉比喻,實在比喻的是佛的身體有光,這是佛的常光。今天在講經之前,佛又放光,佛放光外照這是『影表』,而佛的光又照他自己,這就是『裏』的意思。像燈一樣,燈放光照外面,燈光也照自己,也照燈,這就是影暢表裏的意思。諸位從這個比喻體會得,這段文一看就清楚了。

  【淨影疏曰,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外照之光,明顯鏡內,名為影裏。】

  《淨影疏》的意思跟海東意思完全相同,但是文字更容易明瞭,他的文字比前面顯得舒暢、淺顯,容易懂。

  【佛身如是,光明外照之表,顯曜佛身,名影表裏。】

  翻過來看第九段。

  【甄解曰,則光顏巍巍中,影現寶剎莊嚴相,其猶珠寶鏡中,能現森羅萬相乎。】

  這一段是解釋「寶剎莊嚴」。佛光巍巍,巍巍是盛大的意思,這個盛,像火燒的非常猛烈的樣子,盛大。在光明當中,現出十方諸佛的剎土。古時候,只有用『珠寶鏡中』,像寶鏡,鏡子裡面照外面的景象,鏡子裡頭顯像。古代鏡子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明亮,古時候的鏡子是銅做的,沒有現在這麼明亮。何況現在除了鏡子之外,我們最好用來做比喻的是電視,打開電視,電視螢幕放光,光中顯示裡面的色相。當然,這只是個比方而已,沒有辦法比得那麼真切。佛的光明當中顯示十方諸佛的剎土,這是寶剎莊嚴。

  【法華經序品曰,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這也是說佛的放光,佛放白毫光,這個光是從眉毛當中白毫所放的,光明之大,能夠普照虛空法界。我們知道這是說佛的報身,而不是應化身。應身的佛,白毫也放光,一般講,普照法界比較少見,照一個大千世界,這個我們在經上常見的。照盡虛空遍法界,這一定是報身佛。

  【法華經曰,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

  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在經中敘述,他過去因地修行的事跡,那個時候他跟阿難是同學,在『空王佛所』。

  【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兩個人同時發心,程度相當。

  【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

  兩個人同時發心,程度相當,但是兩個人的志趣不一樣。阿難喜歡廣學多聞,諸位要知道,廣學多聞耽誤了自己,不是好事情。為什麼?解決問題要靠禪定,突破障礙非定慧莫屬。而多聞是不是智慧?不是的。這一點同修們千千萬萬要注意到,多聞是屬於常識。你的常識再豐富,你不能斷煩惱,不能夠突破時空,所以多聞有什麼用處?阿難的病就病在多聞,習氣非常重。在楞嚴會上,阿難尊者只是一個初果須陀洹,佛講經他能聽得懂,他的理解力超過富樓那尊者。富樓那在楞嚴會上證得四果阿羅漢,比阿難高的太多了,但是世尊講《楞嚴經》,富樓那聽不懂;也就是講理解的能力他不及阿難,斷煩惱、修行證果的能力,阿難不如富樓那。所以阿難是多聞,而釋迦牟尼佛精勤,『常勤精進』。

  這是佛菩薩為我們現身說法,教導我們,怎麼樣才能成就,才能解決問題?一門深入。到什麼時候才廣學多聞?四弘誓願裡面說得很明白,煩惱斷盡了再廣學多聞,那就對了。煩惱沒有斷盡,斷煩惱重要,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證菩薩果位;無明煩惱斷了,就成佛。可見得,三乘聖者之證得全在斷煩惱。煩惱斷了之後,清淨心中自然生智慧,智慧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不明瞭的。所以,那個時候廣學多聞非常容易,六根一接觸就完全通達明瞭,不是這樣很辛苦的去求學。

  【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薩眾。】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阿難來護持他,給他當侍者。他們兩個原本是同學,成就有這樣大的懸殊,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阿難護持世尊,也護持將來的諸佛,『將來諸佛法藏』,他是多聞,他喜歡搞這個。佛滅之後,阿難將釋迦牟尼佛的佛法集結流通,大概將來諸佛滅度,阿難尊者也幹這個事情,習氣!當然這也是無量功德,所以他也有能力『教化成就菩薩眾』。

  【寶積經曰,如來身者,自性清徹,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

  我們先看這段。『如來身』就是法身,清淨法身。『自性清徹』,自性原本就是清徹的。可是現在凡夫、二乘、菩薩都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煩惱、染污,必須把這些煩惱、染污除盡,自性清徹的法身才能夠現前。所以如來證得的報身,實在講在果地上,三身是一體,一而三,三而一。如果還有二、三,那就是惠能法師所說的,那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是什麼?凡夫法,凡夫才有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已經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哪有二法?我們要想提昇自己的境界,要常常體會到如何入不二法門。有這個意願的話,向這個方向、目標去努力精進,對於提昇自己的境界就會有幫助。

  如何入不二法門?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入不二法門。這個境界很高,在中國古大德當中,曾經有不少人,不是沒有,他們能入,我們為什麼不能入?我們不能入的毛病就跟阿難一樣,犯了阿難多聞的毛病,不能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世尊在《金剛經》中明白的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為什麼要捨?因為法是緣生的;換句話說,緣生之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要分別執著就錯了。所以佛『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早就離了、早就放下,所以身心清淨。

  【如來身者,出過世間。】

  『出』是超出、出離。『過』也就是超過,超過了『世間』。這個世間就是指的六道跟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世間。

  【何以故,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

  六道是為煩惱所染,煩惱染污。六道之外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給諸位說,為佛法所染污。這個要知道,世法染污人,佛法也染污人。世法、佛法統統放下,統統捨掉,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佛法可以討論嗎?有討論的必要嗎?確實沒有。你要喜歡討論佛法,佛說了,他一生從來沒有說一句法,你討論個什麼?你要說佛說法,這是謗佛。你要把佛法也都放下,你是真正得到佛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就是覺悟之法,你真的覺悟了。你如果討論佛法,你迷在佛法當中,沒覺悟。佛是叫你破迷開悟,佛不迷你,你自己迷在其中,這個佛常喊冤枉,三世佛冤。所以,世法、佛法的污染統統都要遠離。

  【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

  這是形容。佛的身相是透明的,一塵不染,我們凡夫身相不透明,為什麼不透明?嚴重的污染。這個道理現代科學家明瞭,尤其物理學相當的發達,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是基本物質排列組織不相同。透明的玻璃跟我們這個不透明的桌椅板凳,基本的物質是相同的,排列的方式不一樣。明白這個道理,佛身、眾生身亦復如是。佛身,它基本的粒子排列的方程式就像明鏡一樣,所以他身體是透明的。

  什麼力量在主宰排列?大概這個事情現代科學家都沒有找到。誰排列的?佛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在主宰著,千變萬化。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一切回歸到自然,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圓滿的,沒有絲毫缺陷。所以佛法的修學,樞紐就是禪定,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無量法門都是修定。而淨宗特別著重在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最圓滿的禪定。真正達到一心不亂,這個身相就像此地比喻所說的,『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

  【淨影疏曰,喜有二義。】

  這是解釋佛怎麼也現歡喜的樣子。佛的歡喜不是對自己,是看眾生得度的機緣成熟了,可以接受平等成佛的大法,佛的歡喜在此地。

  【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

  佛念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證果、廣度眾生無量的功德,生歡喜心。

  【二念眾生,得益時至,故喜。】

  先前有一些眾生緣成熟了,機緣成熟,可以接受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平等成佛的法門。無量無邊法門當中,唯此殊勝,唯此法門獨特,一切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的。而居然有一類眾生緣成熟了,能接受,佛看到歡喜。所以佛為眾生開演這個法門。

  【無量壽經箋註曰。】

  這是丁福保的本子。

  【佛之顏有光,故云光顏。】

  這是解釋「光顏巍巍」,這意思好懂。顏就是面孔,佛的面孔放光,稱他做『光顏』。

  【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顯也。】

  這個解釋簡單明瞭。

  【涅槃經卅曰。】

  這個卅就是三十卷。

  【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涅槃跟寂定是一個意思,寂定是中文翻出來的,涅槃是梵語。世尊最後在『娑羅雙樹』間示現般涅槃,我們一般世間人說,釋迦牟尼佛死了。這個話說得對不對?世間人的觀念當中沒有錯誤,釋迦牟尼佛應身示現的有生有滅,八十歲的時候示現入般涅槃。而上根人知道,佛沒有生滅,這是真的;說沒有生滅是真的,說有生有滅不是真的。佛沒有生滅,我們這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滅?給諸位說也沒有生滅。如果你以為有生滅,是你看錯了,你看走眼了,你沒有見到諸法實相,事實真相你沒看到。事實真相如果看到了,你就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意思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很多,不必再重覆。

  但是眾生愚、迷,愚是沒有智慧,迷是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生起許多的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的生活搞亂了。不但是亂了,簡直可以說搞糟了。將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裡面又把它變成六道輪迴,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世尊這個時候看到有一類眾生,覺悟的機緣成熟了,這就是『得益時至』,這個利益是無與倫比的利益,一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世出世間什麼樣的利益都沒有辦法相比。有這樣的眾生出現,佛怎麼不歡喜?所以,佛無生滅,眾生也沒有生滅。眾生今天為愚、迷所障,為愚、迷所掩蔽,怎麼樣喚都喚不醒,怎麼樣勸都不肯接受,習氣太重!佛今天為我們開這個法門,正是古德所謂大開方便之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換個環境去修學,這就容易了。這個方法實在說是佛度眾生最巧妙的方法、最殊勝的方法,給我們換一個修學的環境。再看七十一面。

  【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

  《甄解》這個解釋也是簡單明瞭。『普等三昧』是如來果地上的三昧。大菩薩,我們通常講地上菩薩證得,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是正受。如果證得普等三昧,在十法界裡面得清淨心、得平等受;換句話說,在天堂跟在地獄他的感受相同,這叫普等三昧。如果說在天堂有樂受,在地獄有苦受,這不平等,這不叫等。我們要問,他為什麼會等?因為他一切都不受,就等了。在天堂裡面他沒有樂受,也是我們平常在講席當中所說的,境界現前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心境相對的時候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正受。無論在天堂、在地獄他都不起心不動念,都不分別不執著,他平等受,這個三昧叫普等三昧,這是諸佛與大菩薩們的受用。而佛教給我們用什麼方法入普等三昧?《金剛經》上有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把這兩句做到了,你就證得普等三昧。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如如不動是內不動心。

  『大寂定』,如來果地上的大定,究竟圓滿的禪定,稱為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念佛三昧是總名,我們從這一句就明瞭。百千三昧、無量三昧,都是念佛三昧的別名,顯現出念佛法門不可思議。而今天世尊在這一會,要為大眾宣說『念佛法門』,勸大家『住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不是普等三昧?諸位細細去想想,人家告訴你一件歡喜的事情,你合掌,阿彌陀佛,人家告訴你一件不歡喜的事情,也合掌,阿彌陀佛,真的普等了,這個人是修念佛三昧的人。如果聽說順心的事情,生起歡喜心,不順自己心,起煩惱,你雖念佛,不得念佛的受用。念佛的受用是什麼?三昧,你不得受用,三昧就是受用。世出世間一切問題,統統把它化到阿彌陀佛裡面去,你就得正受,你就真正得自在。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遇到佛號統統化解,這叫住念佛三昧。這樣念佛才叫功夫,這樣念佛才叫受用,功夫、受用都是念佛三昧的異名。

  【合贊曰,濟凡秘術,今日將說,故曰住奇特。】

  這是解釋「住奇特法」,解釋這一句經文。『濟』是救濟,『凡』是凡夫,凡夫是指六道,六道凡夫太苦了,佛來救濟他。救濟他有秘密的方法,術是方法,這個秘密的方法,就是勸人念佛,了生死出三界。『秘術』就是念佛法門,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今日將說』。所以阿難尊者說世尊今天住奇特法。

  【甄解曰,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名為奇特,奇特之極,至下華光出佛之文彰矣。】

  『彰』是彰明,顯示出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顯示出來。『奇特法』是『如來正覺果海』,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在《要解》裡面看到,蕅益大師給我們說出,釋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所以,這一句名號就是如來正覺果海。念佛人不是修因證果,念佛法門是從果上下手,不是從因證果,直接從如來圓滿果地上下手。以果覺為因行,因果不二,這才是奇特的法門。奇特到極處,下面經文『華光出佛』,說明七寶池裡面的蓮花,花放光,光中又變現著佛像,光中化佛,佛至十方世界接引眾生,這是阿彌陀佛變現的。阿難尊者所見的,前面我們所讀的雖然說很詳細,其實這裡面的境界相並沒有說得很圓滿,圓滿都在這一部經中。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

  這句話初學的同修讀到總不免有懷疑,因為它的意思確實很深,這也是佛與大菩薩的境界。眾生雖有,他不覺,也就說他不知道。不知道,這『正覺智』現不現前?給諸位說,現前,常常現前。佛在《楞嚴經》上講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就是本具的正覺智,本具正覺智就是本具的般若智慧。哪個人沒有?一切眾生都有。在眼曰見,在耳曰聞,見、聞、覺、嘗、嗅、知就是正覺智,就是般若智慧。如果我們會用,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很可惜的,我們不會用。

  古德告訴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第一念是正覺智,眼見外面色相,耳聞音聲,第一念,可以說第一剎那。為什麼?第一剎那,你的心沒動心,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問你,眼睛開張清不清楚?清清楚楚,不能說不清楚,像鏡子照外面東西,照得清清楚楚。可是第二念就壞了,第二念起心動念,就起了分別執著,第二念就墮落了,墮落成凡夫。由此可知,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在哪裡?佛菩薩永遠保持第一念,他不變,所以他叫做佛、叫做菩薩。我們凡夫保不住,第一剎那是正念,第二剎那就妄想,第三剎那就分別,第四剎那就執著,愈來愈麻煩。由此可知,我們身中真如、自性、般若、正智,什麼時候不現前,什麼時候不起作用?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諸位要明瞭,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本來是佛,這是大經上所謂「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華嚴》、《圓覺》都是這麼說法。

  妄想分別執著都不是真的,虛幻不實。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正覺智就是本覺,本有的,「不覺本無」,不覺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本來沒有。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來無的,當然可以放下,當然可以斷除。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你果然真正明白了,在佛法裡面講你開悟了,這個開悟叫解悟,道理事實真相明白了。明白之後,能夠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虛妄的放下、遠離,你就證悟。諸位要知道,解悟不得真實受用,也就是說你不能了生死、不能脫離輪迴;證悟就得受用,證悟就永脫生死,永斷輪迴,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成了。放下之後,那個境界就是前面講的普等三昧,萬法平等。一切萬法本來平等,不平等是因為你有分別心,所以就不平等;本來清淨,不清淨是因為你有執著。有執著就不清淨,有分別就不平等。所以離開分別,萬法是平等的,離開執著,身心世界都是清淨的。

  佛在經上常說,我們自己要能體會,要在生活當中去做到,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修行修什麼?《華嚴經》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叫歷事鍊心。歷是經歷,什麼事情都要經歷,不要去逃避,順境要經歷,逆境也要經歷;好人要往來,壞人也要往來,往來就是經歷。在這裡面鍊什麼?鍊清淨心、鍊平等心;換句話說,就是練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妄想,不分別,平等了,不執著,清淨了,這叫真修。真正用功夫的人,功夫得力的人,不著痕跡,不著痕跡就是不著形式、不著樣子。修行哪裡還有個樣子?這個樣子是修行,那個樣子是不修行,你就分別執著了。所以佛說的句句是真實話,如何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過正覺智慧的生活,就叫佛菩薩;如果還過愚痴、迷惑的生活,這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學佛,雖然道理明白,事實真相也懂得,如果在生活上做不到,那就是你沒修!一定要在生活上認真的去做,才能得受用,才叫真正學佛。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