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四十四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44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二面,第五行,從一百五十一段看起:

  【甄解曰,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不但此菩薩爾,凡夫說亦同諸佛辯才,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而已。】

  這段昨天我們也略略的談了一些,意思未盡,我們今天再做一點補充。所謂『根本教』,這一句是全文的樞紐,全文的關鍵,在一般講就是稱性。從教相上來說,「根本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從理上講是稱性。與自性相應的,那真是一即無量,無量為一,所以這個『一』不是專一,是任一,這一點必須要懂得。如果說專一,那就不對了,專一決定不能稱性,專一顯示出有分別、有執著,不平等。任一,任何一樁都是稱性,都是圓滿的,都能夠圓融一切諸法。所以說,只要稱性,一個字也是『得佛辯才』。為什麼?底下解釋說,『傳如來如實言故』,說「如來」是從性體上講,說「佛」是從相上說,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所以『不但此菩薩爾』,與會的這些菩薩們得佛辯才,凡夫一樣也『同諸佛辯才』,這句話也是從理上說的。事上,凡夫跟菩薩決定不相同,從性上講相同。

  諸佛菩薩他們看我們是相同的,我們看諸佛菩薩不相同,原因在什麼地方?諸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所以是同,一切眾生跟佛沒有兩樣,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我們凡夫因為有分別有執著,十法界決定不相同。由此可知,同與不同,不是定法,同不能說一定同,不同也不可以說一定不同,要懂這個道理,都是眾生妄想分別裡面現出這些差別相。可是就差別相裡面,就事相上來說,有一法跟諸佛菩薩完全相同,那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是大菩薩。他們也念這一句,也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凡夫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沒有兩樣。

  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第一個法門就是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把這一句阿彌陀佛教給別人,勸別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跟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方法也沒有兩樣。可是諸位要曉得,我們今天在凡夫位,一品煩惱未斷,除這個法門之外,跟諸佛菩薩相去就甚遠了,唯獨念佛相同。所以他這裡講「凡夫說亦同諸佛辯才」,底下是『讚揚佛慧功德』,念佛的名號是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眾生。什麼人叫有緣?能信、能解、能行,這就有緣。無論是什麼眾生,只要他具備這三個條件,就是有緣眾生,很可能在這一生就得度。下面是:

  【淨影疏曰,入謂解也,謂解眾生種種言音,用之起說。】

  此地這個『入』字,當作『解』義來說。解的是什麼?佛經裡面所講的「諸法實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必須了解,你才能說得出。你要是不能了解,你怎麼會說得出?這是第一個要解的。第二個要解的,就是此地所說的,一切眾生種種的言語,如果你不能徹底了解,你也不能說。特別是古今這些譯經的大德們,在中國過去負責翻譯經典的三藏法師,他必須對於梵文跟中國的語言都要能夠通達,才能翻得過來。現在也有不少人,將中文的佛經、日本文的佛經、西藏文的佛經翻成英文本,翻得都有疑問。問題發生在哪裡?這兩種語言他沒有問題,而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確實未能理解;換句話說,讀佛經,佛經的字都認識,但是如來真實義就沒有法子體會。要什麼人才能夠體會如來真實義?「開經偈」做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他沒有說「願解諸佛真實義」,沒這個說法,說如來。如來好!見性就是如來,不見性就不是如來。誰能解如來真實義?明心見性的人就懂得了,一切諸佛的真實義跟自己的真實義無二無別。諸佛見性,你也見性,你跟諸佛見解有什麼兩樣?由此可知,真正要能解得如來真實義,翻譯一點錯誤都沒有,要用修行斷證的功夫。

  往年,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跟我們講,我們中國人有福報,得天獨厚。中國過去翻經的這些大德們,李老講,最低限度都是證三果以上的聖人,三果是小乘三果;換句話說,見思煩惱差不多斷盡了,有這樣的修持功夫,才不會把佛的意思翻錯。現代翻經的人有,言語上沒有障礙的人有,但是妄想、情執沒斷,於是所翻只能翻文字的表面,而經文裡面所含的甚深義趣他看不到。看不到怎麼能翻得出來?譬如,這也是李老師當年在台中接見幾位外國學佛的朋友,他們到台中蓮社去參訪,去看李老師,彼此在佛法上談得很不投機。李老師的見解,他們不以為然;而他們的見解,李老師也不同意。到最後搞得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李老師看到他們帶著有幾本書,大概是英文翻譯的佛經,李老師不懂英文,就問他們,你們帶的是什麼東西?他就告訴他,這是英文翻譯的《佛學大辭典》。李老師一聽興趣就來了,他說好,你去查查,你們那個字典上「二足尊」是什麼意思?他們翻,翻了半天找出來了。二足是兩隻腳,尊是尊貴,兩隻腳裡面很尊貴的。李老師笑笑,我們不要談了,你去吧!二足尊翻作兩條腿裡頭尊貴的,沒翻錯,字面上就是這個意思,不懂裡頭的意義。

  佛法的二足尊,「足」是圓滿的意思,滿足、圓滿的意思,「二」是智慧、福德,這兩種圓滿這是人天當中最尊、最貴的。他把它翻成兩條腿裡頭尊貴的,你說有什麼法子!所以李老師很感嘆,他說外國人沒有中國人有福,你看翻經翻成這個樣子,其餘可想而知,裡頭的錯誤一定很多,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入」,入其境界,然後隨著眾生不同的感應,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應機說法,這才能夠利益眾生。跟前面講『開化十方有緣』,關鍵在開化兩個字,「開」是令眾生要開悟,「化」是要叫眾生變化氣質。這是我們中國人讀書,讀書人所講的,在佛法裡就是化凡為聖,佛法教學的效果達到了。我們現在是凡夫,如果不能成為聖人,你在佛法裡修持沒有得到利益。

  有些同修來問我,如理如法的修行究竟得什麼樣的好處?我告訴他,學佛騙不了任何人的,你有沒有功夫,人家一眼就看穿了。什麼是功夫?戒定慧三學。再說得粗顯一點,你的心是不是清淨、平等、慈悲?這是功夫。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慈悲,那個好處,就是果報,馬上就現前。什麼果報?這世間人常講「相隨心轉」,你的相貌變了。如果你的相貌沒有變,體質沒有變,證明你雖然很用功修行,你修行不得力、不如法。古人所講,用不上力,就是說你不如法。如果真的是如法的話,你的心一定會,不要說一天一天,這很難,一個月一個月那是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個月比一個月清淨。功夫如果好的人,可以在一個星期當中看到效果,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相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境隨心轉,我們的身體是境界,對我們最密切的一個境界,所以你的體質會變,你的身體會健康。為什麼?清淨心是健康的心理,平等心、慈悲心是健康的心理。縱然你過去有疾病,統統會好,不需要看醫生、不需要吃藥,你的身體會變好,會變得很健康,你的相貌會變得很端嚴。你看看佛像,看看菩薩像。這就是你修學的成績,成績擺在面孔上、擺在身體上。

  假如你修行,你還有病痛、還有痛苦,換句話說,你修行的功夫不得力。真正功夫得力,剛才講了,健康、相貌慈祥,法喜充滿。無論你在生活、在工作上、在待人接物上,都是一帆風順,裡面沒有障礙、沒有煩惱。這是我們講學佛最低的利益,最小的利益,究竟圓滿的利益,是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究竟圓滿的。假如我們眼前這個小的利益都沒有得到,說是將來會往生、會成佛,沒有這個事情。往生不退成佛這個事情只有自己曉得,別人不知道。由此可知,這樁事情哪裡能騙得了人,更騙不了自己。所以,理要懂得,方法要清楚,我們才真正能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

  【密跡經云,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

  這個『垓』是一個數目字的單位,這個數字單位我也搞不清楚。我們中國數目字單位,大概有二十幾個,比印度差遠了,印度有一百五十多個單位,很複雜,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現在一般用數字單位,大概用到兆,兆以後我們就很少用了。從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萬萬是億,萬億是兆,通常我們用的單位都是用到這裡,這是更大數字的單位。

  【言辭各異。】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指我們地球,是指我們這個大的星系。要是過去,一般人以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銀河系,現在我們根據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後面他有一篇文章,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一個銀河系是佛經上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那三千大千世界就太大了。一千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才叫一個大千世界。由此可知,三千大千世界範圍非常的廣大,這個裡面眾生之類就太多了。所以這個數字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我們現在常講天文數字。眾生的言語不相同。

  【計是一切皆歸一義至真之惠,菩薩應殊唱異言,說法開化。】

  此地這個『計是』,用現代的話來說是總而言之。『一切皆歸一義至真之惠』,「一義」就是真如本性,大乘法裡頭常講萬法歸一,一是體性。我們淨宗法門是直截了當修一心,我們念佛目的就是修一心不亂。清涼在《華嚴經》註解,就是《疏鈔》裡面說過,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一真法界,怎樣入一真法界?一心,一心能入,一真是所入。後面給我們結歸到能所不二,一心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一心不亂,才曉得念佛法門是直接修一真法界的,一心跟一真是一不是二。入這個境界,就好像一棵樹一樣,這是根本,你達到根本。所有一切枝葉都從根本生的,你就有能力應付這些枝枝葉葉,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如是。所以只要見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見性難,我們回到本宗裡頭來說,只要你得一心,一切法你都成就了,你自然有能力通達一切眾生種種語言,你有能力為一切眾生說法,後面講的是『說法開化』。大乘經上這些教誨很多,我們常常讀到,要緊的是怎樣提高自己的警覺,如何去修學,這才能得受用。

  現在學佛的同修,不能說不多,連許多外國人都嚮往佛法,可是學佛的人雖然多,得利益的人似乎不多。你說理論,他也能懂,他也能說得上來,方法他也講得沒錯,問題就是他不能去做。能解能說,不能認真去做,佛法的功德利益依舊是得不到;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離開煩惱,你沒有辦法離開業報。要想解決問題,一定要認真的去做,如教修行這才行。換句話說,一定要要求變化氣質,要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轉八識成四智,這叫真正有功夫。境界轉不過來,談不上功夫。沒有功夫,哪來的受用?由此可知,佛法自始至終是要行,要真正去做。下面一段:

  【稱讚大乘功德經云,傍生鬼等,亦聞如來以隨類音而說法。】

  這是十法界裡面,『傍生』是畜生法界,『鬼』就是餓鬼法界。佛度眾生,只要眾生有緣,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畜生也不捨、餓鬼也不捨,諸佛菩薩在畜生道、在餓鬼道裡面示現的很多。我們佛門有個小冊子,在台灣流通也很廣,這個書名叫《物猶如此》,這個裡面專門是講畜生修行的。而倓虛法師《念佛論》裡面,現在《念佛論》末後,我們將他老人家在香港佛七當中一卷錄音帶的開示,有個錄音帶裡面講了好幾個故事。因為老法師是天津人,口音很不好懂,這個錄音帶我是在舊金山得到的,甘貴穗居士送給我的。我非常歡喜,聽了三十多遍,大概的意思我能夠聽到個九成。以後我找到一個北方人,跟老法師同鄉的,請他們依照錄音帶,統統把文字寫出來。寫出來之後,我給它整理了一下,現在印出來,就附在《念佛論》的後面。他裡面講了一個,浙江,好像是溫州,頭陀寺的一個大公雞往生,畜生。公雞都念佛往生,我們要不能往生,連個雞都不如,你說慚愧不慚愧!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當年諦閑老法師在頭陀寺作住持,發生這麼一樁事情,這顯示出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一個眾生都不捨棄。

  還有一樁事情我們不能不曉得的,天台大師跟我們講過,十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頭又有十法界,叫百界千如。我們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頭有十法界,有人中之佛,有人中之菩薩,有人中的辟支佛,有人中的阿羅漢,有人中的天人,換句話說,也有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餓鬼,這個不假。學佛稍稍有一點功夫得力的人,就會看得很清楚,現在我們還是個人的樣子,過不了幾時就變畜生了。從人中的畜生就變成畜生的畜生,為什麼?他跟畜生道相應。人中的餓鬼,過不了多久就變成餓鬼道的餓鬼,與哪一道相應,就到哪一道去。誰做主?自己做主,佛菩薩不做主,閻羅王也做不了主,自己做主。

  這個道理跟我們孔老夫子在《易經.繫辭》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夫子「繫辭傳」裡頭說這個事情,所謂「物以群分,方以類聚」,哪一類的,他跟他志同道合,自自然然就到那裡去了。譬如說學佛的人,他自然哪個地方有道場他就集到這裡來;喜歡跳舞的人,哪裡有舞廳他就到那裡,他就絕對不會跑道場。所以十法界是怎麼來的?是你興趣所致,不是別人勉強把你拉來的,不是的,是你自己走進去的。因此我們要了解十法界的業因,什麼樣的人是人中畜生?佛告訴我們畜生是愚痴,愚痴之人很容易落畜生道。世法、佛法,哪是真哪是假搞不清楚,哪是邪哪是正,哪是善哪是惡,往往把它搞顛倒了,這就是愚痴。愚痴是畜生,慳貪是餓鬼,三惡道實在講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貪是餓鬼道的業因,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我們想一想,自己貪瞋痴的念頭還有沒有?如果貪瞋痴的念頭還有,而且貪瞋痴的念頭還很強烈,自己要提高警覺了,將來入三惡道的可能性非常大。怎樣才可以不落三惡道?貪瞋痴念頭沒有了,非常淡薄,這個自己有把握,即使不能往生,絕不墮三惡道。三毒煩惱輕,跟三惡道不相應。

  因此這一段的經文,我們要特別著重世間一類愚痴人,我們要幫助他開智慧,幫助他破迷開悟,這就是從畜生道把他度出來。世間一些慳貪之人,幫助他離開餓鬼道,說法的目的在此地。人間裡面的十法界,人間裡面的三惡道,貪瞋痴這三種人還容易度,真正墮落到三惡道去,那個很麻煩,很不容易度脫。佛菩薩慈悲,愈是業障重的人,佛菩薩總是優先要幫助他,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智度論曰,如、法性、實際,是三皆是諸法實相異名。】

  這是解釋三個法相名詞,法相名詞不一樣,意思相同。佛法裡面講的『如』,如如,講『法性』,講『實際』,這三樣東西都是講的『諸法實相』。實相就是真如本性,也叫實際理體,也叫如如。底下是解釋諸法實相。

  【甄解云,實相妙處盡理至極,云際也。】

  『際』是邊際,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講達到極處了,「際」就是這個意思,達到極處,實際是達到真實的極處。所以這邊解釋得不錯,『實相妙處盡理至極』,「盡」也是沒有欠缺的意思,圓圓滿滿毫無欠缺,「極」是達到頂點,達到極處,這叫實際。

  【會疏曰,開顯真實為顯示。】

  這個幾段都是解釋「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解釋這句經文,這句經文在《無量壽經》上是很重要的一句話。『開顯真實為顯示』,顯是明顯,示是展示,很清楚、很明白的展示在一切大眾的面前,這個叫「開顯真實」。實在說這樁事情,禪宗裡頭常講,確實是擺在我們眼前,毫無隱藏,可是我們眾生真的所謂是有眼無珠,擺在面前就是看不清楚,就是不曉得事實真相。《楞嚴經》上所謂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是見性之人。原來就在六根門頭,哪有絲毫隱藏!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原因就是自己有障礙,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你所見的,跟諸佛如來在果地上所見的無二無別。「真實」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你就見到了,就在眼前。底下說:

  【謂會十界歸一乘剋成菩提故。】

  十法界,『一乘』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迷了的時候你看這個法界是十法界,覺悟了之後你看這個法界是一真法界。所以法界裡頭,一非定一,十非定十。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實在講,經上講得很清楚,境隨心轉。境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怎麼會隨你的心轉?境是虛幻的!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它是虛幻不實的,隨眾生的心念在轉變。小,我們身體,身體隨著心在轉變。所以諸位要是仔細去觀察體會,相貌隨心轉,體質隨心轉,你的心理健康,你的身體就健康。你心裡面喜悅,你現的相貌就喜悅;你心裡面憂愁,你表現在相貌上就是憂愁。相隨心轉,剎那剎那在轉變,這是佛講的諸法實相。所以,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這個念頭也沒有,有個一真,你就已經有了分別、有了執著。一也不可得,才是真清淨,才是佛說的一乘。

  『剋成菩提』,剋是剋期,限定日期,不需要多長的時間就成就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究竟圓滿的大覺。

  【真實之際者,以一佛乘為法涯際故。】

  『涯』是邊涯,『際』也是邊際,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達到極處了。法達到極處就是一乘法,一乘法是圓滿成佛。佛法的修行到圓滿成佛,這是達到頂點,往上去再沒有了,所以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底下一段:

  【甄解曰,若依小乘,偏真為實際。】

  這是解釋真際。在五教裡面說,在四教裡面說,它教義不相同,有淺深的差別。我們用個比喻來講,譬如世間學校裡求學,你的功課都念完了,叫畢業了。畢業了就好像是實際,真實的邊際,畢業了,以後再沒得修。可是畢業,有小學畢業、有中學畢業、有大學畢業、有研究所畢業,都是畢業,可是裡面的程度,淺深差別不相同。四教或者五教裡面講的實際,境界不同亦復如是。《無量壽經》,古人說它是中本《華嚴》,所以古今的大德,近代像黃念祖老居士,都是依賢首教義來解經,賢首講五教,小、始、終、頓、圓。古德;像《甄解》,這是唐朝時候作品,也是依賢首家的意思。『若依小乘,偏真為實際』,偏真涅槃,斷見思煩惱,證偏真涅槃,小乘法就修完了,小乘裡面畢業了。

  【若依漸教,以離二邊為真實際。】

  『漸教』是以漸次的、按部就班來的,賢首宗的始教、天台宗的通教,都是屬於漸教。他們是『以離二邊為真實際』,二邊是空有二邊,離二邊為真實際,這是大乘的開始。

  【若依聖道實教。】

  『實』是真實,賢首宗的終教,天台宗的別教,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

  【諸法實相為真實際,若依淨土,光闡道教為權方便,誓願一佛乘為真實際,一實真如海故。】

  這一段重點還是在講淨土。淨土,這個經文裡面講『光闡道教』,光是光大,闡是闡揚,我們今天講弘法利生,就是這個意思。要盡心盡力去做,這是『權方便』,與彌陀本願,諸佛如來的本願相應,佛的願是普度一切眾生。所以我們自己念念要跟佛相應,我們這一生希望的是往生淨土。假如我們的心願跟所行跟佛的願行不相應,你修得再好、做得再多,不能得生淨土,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懂得。佛心清淨平等慈悲,如果我們的心染污、不平等、不慈悲,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一天念一百部《無量壽經》都沒用處,古人所講「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不相應!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我們修行在哪裡修?就在生活上修、在工作裡修、在應酬裡修,待人接物,在這裡面修。修什麼?修清淨心,所謂清淨心是怨親平等,我不再分別。這個人我喜歡他,那個人我討厭他,有這種心不能往生。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西方世界是清淨世界,你心不平等、不清淨,不符合往生的條件。所以諸位要曉得,念佛是手段,清淨平等是功夫,你用這個手段一定要達到這個功夫。凡夫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我們用這一句佛號,把這個不清淨、不平等壓下去。我們看到很喜歡的人,一句阿彌陀佛,讓心平靜,喜歡也是煩惱;看到討厭的人,一句阿彌陀佛,把厭惡的心壓下去。這樣念佛叫功夫得力,你念佛總算有功夫了。如果說你的佛號念得再多,遇到討厭的人,瞋恨心馬上生起來,你念得再多你沒有功夫,你功夫不得力,那個沒有用處的。真正的功夫是改變自己的念頭,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真有功夫。

  所以「光闡道教」是一切諸佛的本願,如果我們對於弘法利生,特別是弘揚淨土,不管你是有意無意在障礙、在破壞,這個罪過不可思議。究竟有多大的業報?我們不曉得。前面我們曾經看到古德引用的《彌勒菩薩所問經》裡頭所說的,我們把這部經找出來,從頭到尾看了一下,真的是汗毛直豎,嚇死人!經上佛舉了個比喻,說一個人障礙兩個比丘(兩個出家人)講經說法,他們是嫉妒、障礙,惡意的宣傳、毀謗,讓這些聽眾對於法師喪失信心,果報在阿鼻地獄。阿鼻地獄是極重的地獄,大地獄罪受完了,再轉到比較輕一點的,從阿鼻地獄一直到火燒地獄,時間多長?一千八百萬年。你看造罪業的時候太簡單了,很短的時間,造口業毀謗,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地獄罪受完之後,再出世到人間,經上講得很清楚,五百世愚痴下劣,這是地獄的餘報,五百世沒有聰明智慧,沒有智慧,愚痴。這是佛在經上說的,原先我們還不曉得有這麼重的果報。但是今天造這種業的人太多了,甚至於包括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就造業了。為什麼會造業?愚痴,沒有心量。看到別人總覺得不如自己,保護自己的利益,總得想盡方法去傷害別人、打擊別人,沒有想到果報是這麼可怕。

  所以我們找到這部經,現在把這部經重新製版,我們給它流通。希望從這部經典裡面,能令一些善根深厚的人,認真反省,改過自新,這也是把我們從惡道裡頭度出來。現在我們造作罪業,還沒有墮惡道,換句話說,還有救,只要真正肯懺悔,真正肯回頭,就能得度。懺悔是改過自新,要真的去改!從前我嫉妒、毀謗,現在我要改過來,我要歡喜讚歎,我要幫助他弘揚,這才叫真正懺悔。懺悔不是沒人聽見,在佛菩薩像面前磕頭禱告,咕嚕咕嚕說幾句話,沒用處的,那是假的,要在你行為上表現出來。

  這個是前方便,終極的目標是『誓願一佛乘為真實際,一實真如海故』,海是比喻,比喻深廣。如何能夠一生成佛,這個我們現在大致上都能夠明瞭,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除此一法之外,我們在一生當中,說老實話,見思煩惱都沒有能力斷掉,怎麼能成佛?換句話說,如果不是這個法門,你想在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都不可能。所以這個法門,前面講得好,秘訣就是專,專念阿彌陀佛,專修這個法門,專弘這個法門,決定不摻雜。覺明妙行菩薩所說的,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夾雜佛法尚且是障礙,何況世間法!

  【聖道守理而非唯理,淨土以事而非唯事。】

  括弧裡面小註,「即事即理,事事無礙」。所以古人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非常有道理。《無量壽經》上講的境界,確實是四無礙的法界,跟《華嚴經》所講的無二無別,特別顯示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此地講的理非理,事非事。像前面我們看到十法界,一非一,十非十,這都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

  【於眾生所入,則雖有事理空有不同,而從諸佛咨嗟見之,則唯此誓願一佛乘、一實真如海為真實之際。】

  這是事實的真相。『眾生所入』,就是我們眾生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九品的差別,這就是『事理空有不同』。因為往生的人,妄想分別執著沒斷盡,特別是我們凡夫,我們妄想分別執著一品都沒有斷,只是一句佛號念得得力,把妄想執著壓住,這叫伏煩惱,不是斷煩惱。妄想執著有沒有?有,雖有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就是一句佛號起作用,所以叫你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不要有一個妄念、一個分別執著夾在你佛號裡頭。你有這樣的功夫就叫成片,成片就是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裡頭不夾妄想,就成片了。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得生。如果念佛裡面還夾雜著妄想,未必能往生,那個不可靠;念佛裡頭不夾雜妄想,你就有把握,決定得生。這是我們真正想求一生成就的人不能不曉得,然後你才曉得怎樣念佛、怎樣用功。所以,真正用功的人,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貪戀,要真看破、真放下。

  世出世間一切事情不需要去打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心才清淨。知道事情多了,你念佛裡夾雜就多,把你的功夫破壞了。古人跟我們講的話很有道理,「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認識人多了,是非就多,是非、煩惱就把你的功夫破壞掉。因此,不必要認識的人不需要認識,不需要知道的事不要求知道,目的都是在修清淨心、平等心。所以中國古時候這些道場,都建立在深山裡面,人跡不到之處,減少環境的干擾,它有道理!道場建立在山上,山下發生的事情往往十天半個月才知道,有一個人經過,到上面講起來才曉得,沒有人來永遠都不知道。你就知道它環境多清淨。現在不行,現在家家都有個電視,電機視一打開,全世界的拉拉雜雜你全都曉得了,你的心怎麼能清淨?

  現在這個時代,要能修到真正清淨心,說老實話,你是菩薩再來的,你不是凡夫。假如自己曉得自己不是菩薩是凡夫,那怎麼辦?你要把這些緣斷掉。除了自己生活、工作上必要之外,我全部把它斷掉,與我工作生活不相干的人,我不需要認識,不相干的事物不需要知道。所以電視、廣播、報紙最好統統不看,用這種方法求得一個清淨的環境,這是自己要有智慧、要有定力;智慧能夠辨別,定力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我們一句佛號才念得好。要提起高度的警覺心,就是這個世間災難頻繁,說不定什麼時候自己就遇到了。所以印祖教給我們一個很妙的方法,我們應當採用。這個妙方法就是時時刻刻想到我就要死了,不定在什麼時候什麼場所,遭遇什麼災難的時候,馬上就要死了,念念有準備死的念頭,世緣自然就不沾染,你的佛號一定念得得力。所以,印祖教人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就是叫你想到,我時時刻刻不定什麼時候會死,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有什麼看不破的!這是高度的警覺心。能夠有這樣的警覺,你會念念念阿彌陀佛,你才曉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這一生唯一的一樁事情,除這個事情之外,我沒有別的事情。生活、應酬都是逢場作戲,絕不計較、絕不認真,一切事淡而化之,大而化之,就沒事了,這樣功夫容易得力。

  所以,佛的眼睛看到那就完全不一樣,佛是清淨心看的,平等心看,無分別心看,十法界是一如。所以願生淨土是一佛乘,一生不退,圓滿成佛。『一實真如海為真實之際』,這是說明真實之際在種種不同的教別,它的教義淺深有差別。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