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四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04

  請掀開經本,第四面第七行,第七段看起:

  【普賢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們接著念底下一首:

  【文殊偈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這兩首偈都出自《華嚴經》。《華嚴經》上,這兩位菩薩我們都曉得,這是毘盧遮那佛的後補佛,華嚴三聖,文殊、普賢皆是列入其中者。華藏世界是一切大乘修學最後的歸宿,為什麼這兩位大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我們在《華嚴經》上,曾經深深的思惟過這個問題,而後才知道,十方世界的修行人如果不能歸心淨土,就不算是圓滿的成就。尤其是現代娑婆世界,世尊末法時期,正如前面我們所念過的,濁惡之極。現前這個社會的確是濁惡之極,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不容易成就,前面跟諸位談過,斷煩惱難,太難了!即使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也發願念佛求生淨土,而這一生能不能成就,也是個嚴肅的問題。過去李炳南老居士說過,他是以台中蓮社做例子。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台中蓮社的蓮友,我在的時候,那是民國五十年代,蓮友的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這麼多年來,我相信一定有增加,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人,一萬個人當中,也不過是三、五個而已,實在講,不成比例。

  為什麼念佛的人那麼多,往生的人那麼少?都是在李老師指導之下,李老師在台中講經,雖然一個星期只講一次,三十多年來從來沒有中斷。不能說蓮友們沒有聽經,不能說他不明教理,當然透徹明瞭則未必,但是對淨土多少有相當程度的認識,為什麼不能往生?實在講,毛病、習氣斷不了,這正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是善根?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給諸位提示,信、解是善根,念佛就是福德,你肯老實念佛,你就有福了。信、解、行都難。我們信了嗎?說實在的話,嘴皮上信,沒有真的相信,為什麼?果然真的相信,你就沒有疑惑。真正要發願,你對於這個世間一切境緣你就會放下。你心裡面還有張三李四,還有種種牽掛,可見得你那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句佛號實在講,若有若無。這樣念佛,給諸位說,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要真成就,那就是前人所講的,要真幹!

  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這兩位菩薩是上首,菩薩眾裡面的領導者,他們率先做個榜樣給我們看,首先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回過頭來,勸導大眾、同學,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五十一位法身大士,勸導他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自己先做榜樣。所以你要問,文殊、普賢這兩位大菩薩現在在哪裡?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了,就知道他們在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要問,華藏世界有沒有他?華藏世界也有他。為什麼他又在華藏世界又在極樂世界?這個並不難懂,何況菩薩有分身的本事,我們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有分身的本事,千百億化身。文殊、普賢都是千百億化身,哪個地方不在?如果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也講得通,華藏世界是他的家,他住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是他的學校,他天天去上學,這有什麼難懂的!正如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哪裡?彌勒菩薩也在極樂世界。兜率天上的彌勒菩薩呢?他在極樂世界上課,上完課他就回家,他的家在兜率內院。這並不難懂,合情合理合法。看到這兩位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往生行嗎?要往生,就在這一生!這一生不能往生,我們必須要知道,決定是六道輪迴。

  而搞六道輪迴,又說個實在話,我們來生未必能得人身,這是事實。這個事實不需要問別人,自己冷靜的想想就曉得了,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幾成?此是大乘法,大乘法結罪在起心動念。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十善,身三善,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三善,不貪、不瞋、不痴。我們做到幾分?有沒有能力打個八、九十分?果然能夠打八、九十分,來生可以不失人身,來生能得人身。如果說五戒十善我只做到一半,一半就靠不住,你來生未必能得人身。但是,你這一生念佛、誦經、修布施供養,講經也是布施供養,與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這是修福。福不會失掉,來生還是去享福,但是到哪一道享福就不一定。如果一失人身,大概最可能的就是到畜生道、餓鬼道去享福。

  畜生道享福,我想同修們印象應該很深刻,你看現在外國人養的寵物,福報大,我們都比不上。我們生活沒有人侍候,你看那個小動物,一家人老老少少都侍候牠,前生修的福。餓鬼道修的福,在中國,城隍、土地公、山神,搞這些去了,初一、十五有些信徒去祭祀、拜拜,他去享這個福了,餓鬼道。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一定要認識清楚,這一生不能往生,真的就不得了!往生這個事情難不難?不難,你要真正把這個經裡頭所講的意思都明白、都懂得了,依照這個道理、方法去修行,沒有一個不往生。古大德所謂「萬修萬人去」,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過失都在自己這邊,絕不是佛菩薩經典那邊有問題。這是兩位菩薩給我們做了好榜樣,現身說法教導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菩薩尚且求願往生,何況凡夫!我們再看下面這條:

  【唐海東元曉師云。】

  提到『元曉師』,大概現在很多人都很熟悉,好像有個電視在演他的傳記。他是現代的韓國人,他出生在唐朝時代,曾經到中國來留學。回到他自己國家之後,對於淨宗極力的弘揚,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好像現在留下來兩種註解都是他作的。他在註解裡頭有這麼幾句話: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

  這個說得非常之好。四十八願度眾生,度什麼人?度凡夫!說明這部經對我們六道凡夫最為契機,這個法門就是度我們的,與古時候大德所說有很大的差別。古時候,那是隋唐以前,有些大德們認為,九品往生,大概上三品是菩薩往生的,菩薩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三品,像阿羅漢這些大修行人,他們往生大概是中三品,而凡夫往生只能在下三品。這是古時候一般人的見解。善導大師不同意這個說法,元曉也是親近善導大師,是善導的學生。善導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這個註解我們通常叫它作《四帖疏》,裡面說得很清楚。這個註解我們曾經講過,留著有錄音帶。大師告訴我們,他說「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確實把我們的疑問解決了。九品,不是菩薩、聲聞、凡夫,原因不在此地,是在遇緣不同。假如你遇到的緣殊勝,你就是上上品往生。譬如說,你遇到的經典是真實的,你遇到真正善知識,為你斷除一切疑惑,使你信心不逆,你懂理論、懂方法、知道境界,你往生品位就高了。如果你遇到的緣比較差一點,雖然也老實念佛,求願往生,對於西方世界的道理、境界不甚明瞭,能不能往生?也能往生,品位就低一點。

  所以品位高下,都在遇緣不同而有差別,與三乘聖者無關。元曉師這個話也是這個意思,主要是為凡夫。『三乘聖人』,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對他們來講,附帶的,最要緊的是度凡夫成佛。這個說法增長我們的信心,使我們死心塌地老實念佛,這一生當中必定成就。

  《楞嚴經》後面有這兩句話,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現代佛門裡面,無論是修學哪個宗派,皆有魔障,而這些魔障,在禪宗、密宗裡頭特別多。念佛裡頭有沒有?不能說沒有,只可以說少,念佛法門裡面比較少,但是也有。為什麼會有魔障?《楞嚴經》這兩句為我們解釋出來了。

  【楞嚴經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兩句話,我們要以通俗的話來說明,大家就容易懂。你在修學的時候,如果你不甚認真,大概沒有什麼境界出現;如果你很認真的去修,一定有境界。你參禪入定,定中有境界;你持咒,持咒的時候也會現境界;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時候,也有境界現前。這些境界所謂是感應道交。境界現前,你就生了歡喜心,覺得自己功夫很不錯,你就入了魔境,就著了魔。你要問,為什麼著魔?佛法的修學,這在前面說過,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它的樞紐都是禪定。定是清淨心,境界現前,你心裡生起歡喜心,你的定失掉了。甚至於貢高我慢的念頭生起來,煩惱現前,你看別人沒有境界,我有境界,我很了不起,你們都不如我,這就著魔了。要怎樣才不著魔?前面講的『不作聖心』,就是見到境界現前若無其事,如如不動,那就是好境界。

  像古時候,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淨土宗初祖遠公大師,他在一生當中,三次在定中,也就是我們講念佛止靜的時候,打佛七或平常念佛在止靜、靜坐的時候,見到三次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知道,慧遠大師在廬山建蓮社,提倡念佛共修。那個時候淨宗經典傳到中國翻成中文只有一部《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經》都還沒有翻成中文。所以,淨土宗最初依據的一部經,《無量壽經》。雖然見到三次,遠公大師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若無其事,見如不見,這是好境界。到第四次西方境界現前,是他往生的時候,他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他才跟大家說出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現前了,跟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他往生的時候到了。於是他講,這樣的境界過去他曾經見過三次。這是人家心地清淨,人家有定功。凡夫沒這個定功,一見到之後就大聲宣揚,唯恐別人不知道,那就入了魔境界,那就錯了。所以,一些著魔的人,實在講沒有別的原因,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這就是著魔的因素。

  《楞嚴經》上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無論什麼境界,佛現前也好,魔現前也好,你只要把心把握得住,如如不動,《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都是善境界。如果動了心,那都是惡境界。見到佛,你生歡喜心,見到魔,你生了恐怖心,都錯了,都是惡境界,要緊的是要不動心。

  【十往生經云。】

  這部經裡面說到淨土法門的事很多,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引用了不少。經上有這麼一段:

  【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段話很重要,問題是我們信得過信不過?我們能信得過,而我們念佛是真念還是假念?真念才有這個感應,假念沒有!什麼叫真念?這個事情總得要搞清楚,真念就是真正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好比我們現前這個世間人想移民,他移民的念頭非常懇切,想盡方法要把這個目的達到。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也是想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願望懇不懇切?是不是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除這樁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都不足於關懷的,那個念,你就是真念。念這個字,也是會意,「今心」,現在這個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這就是真正念佛、真正求願往生。如果我們念阿彌陀佛,心裡面還有牽掛的,那不是真念,這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所講的夾雜。念佛人最忌諱的是夾雜,夾雜不能成就。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要領,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夾雜就不淨,懷疑也不淨。所以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但世間一切事不能夾雜,要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在《金剛經》上跟我們說過「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有一切佛法也要放下,一心念佛,這個才能成功。

  果然是這樣堅決的願望、認真的態度,念佛求生淨土,『彼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薩』保佑你。為什麼佛要派菩薩來保佑你?這個事情實在說我們並不難以了解,我們在娑婆世界,無量劫來跟一切眾生結的這些恩怨,也是無量無邊。這些恩恩怨怨,生生世世就是報來報去,沒完沒了,凡夫過的是這個日子。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冤親債主,冤親債主無量無邊,他來找麻煩,他來障礙你,所以要有菩薩來保護。『擁護行者』,這就是加持你、保護你,在『一切時,一切處』,不讓這些冤親債主來干擾你,不讓這些冤親債主來報復你。可是,你要有真心、要有誠意,才能得到這個感應。我們中國俗話也常講,誠則靈,你要有真誠的心,才能感得阿彌陀佛派遣菩薩來保佑你。

  所以一個真的學佛人,要信佛,這一點非常重要。要依靠佛,我們一入佛門受三皈依,皈是真的回頭了,從迷惑顛倒回頭,從一切邪惡回頭,從一切污染回頭,依覺正淨。這是真正依靠佛,佛是覺正淨。甚至於我們發心學佛了,一生都仰賴佛菩薩給我們安排,自己一生不要操心,隨緣度日,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隨緣度日。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是這樣教導我的,他說你真正發心,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不要操一點心。我想這個很好,這個太難得了。我相信老師的話,接受老師的教誨,一切處境我知道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逆境也應當逆來順受;換句話說,在環境裡面,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知道在境界裡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才能與佛法相應。

  《十往生經》裡這段話,是佛說的,佛沒有妄語,決定是真實的。我們要想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你就應當這樣做。如果你的心行不相應,只是希求佛菩薩保佑,那是得不到的。你每天拜佛、誦經,每天供養佛菩薩,賄賂佛菩薩,沒有用處,他不會接受的,他曉得你都是虛情假意。你依舊是跟煩惱相應,跟邪惡相應,佛菩薩雖然慈悲,也幫不上忙。下面這段:

  【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這是大勢至菩薩自己說的。觀音、勢至這兩位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緣分都很深,『此界』就是娑婆世界。這兩位菩薩對於念佛人特別的關懷,與一切念佛的眾生感應道交。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我們凡夫不認識,在近代,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應化來的。這樁事情記錄在印光大師《永思集》裡面,在《印光大師全書》裡頭有。這段故事,我是在早年時候讀到的,那個時候還沒全集出來,單行本的《永思集》裡頭,我看到這篇報導,是大師一位在家皈依的徒弟說出來的。事情發生在印光大師往生的前四年,大師是八十歲圓寂的,這個事情應當是發生在他七十六、七歲的時候。那年,他老人家參加上海護國息災法會,在法會裡面每天講開示。大概他老人家一生參加公開的活動,就這麼一次,所以出了個小冊子,護國息災法會的法語,這個小冊子流通得很廣,就在那年。

  在那一年,地方我記不得了,我看這個文章大概總是三十年前,地名、人名都忘掉了,好在很容易查得到。有個小女孩,好像是念小學、初中的樣子,年紀很小,她做了個夢,夢到觀音菩薩叫她去找大勢至菩薩。她說大勢至菩薩是誰她也不曉得。觀音菩薩告訴她,就是印光法師。她這個夢境非常清楚,可是他們家裡並不學佛,所以第二天說明這個夢境,家裡人都不知道。於是去找她親戚當中有學佛的,問有沒有大勢至菩薩?有沒有這位菩薩?打聽很多人,才證實有大勢至菩薩。然後再去找印光法師,印光法師知道的人不多,打聽了一、兩個月才打聽到,原來在普陀山有位印光法師,現在正好在上海參加法會。他們一家人就去見印光法師。而且觀音菩薩告訴她,大勢至菩薩住世好像只有三、四年,不會很久了。她見到印光法師,就把夢中情形對老法師說,被老法師罵了一頓:胡造謠言,不准說,你要再說,以後就不准來見我。她就不敢講了,全家在法會上皈依。過了四年,果然沒錯,印光法師圓寂了,她在寫紀念的文章,把這段因緣寫出來。所以大家才曉得,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

  我們仔細觀察,印光大師一生的修持、他的行誼,確實像大勢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來比一下,很像!所以這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他是我們淨土宗當代的祖師,在這個世間『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一點都不錯。在近代,清末民初,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影響最深、最廣的,無過於印光大師。而印光大師的學生,幾乎念佛往生各個都有成就,這是很難得的。我們在台灣看到幾位老居士,李濟華居士念佛往生,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印光法師的弟子。這是說明諸佛菩薩,對於十方世界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們的關懷、他們的佑助。再看下面一條:

  【淨修捷要云。】

  《淨修捷要》這個小冊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編的。他編這個行法,完全是根據《往生論》編輯的,將《往生論》裡面所講的五門修法把它簡化,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現代人工作、生活都很繁忙,壓力很重,沒有很長的時間來修行,所以他編了個簡課。這個簡課就是依照《往生論》的綱領,將淨土三經的教義都會集在裡面,他編得很好。這裡頭有一段說:

  【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人,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阿彌陀佛兩位助手,就是觀音跟勢至,我們稱為西方三聖。觀音菩薩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是專修專弘,我們在「念佛圓通章」上看到的。印光大師將這一段經文列在淨土五經之一,非常有道理。我們一般講到專修專弘,怎樣才叫做專?專的定義很少人說得出來,可是在「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上就非常清楚、非常明顯。經文上說,「我與五十二同倫」,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菩薩與五十二位志同道合,同倫就同類,志同道合。五十二是指什麼?指菩薩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就五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妙覺,妙覺成佛了,這是五十二。由此可知,他真是專到了極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個方法,一句佛號。你看多簡單,一點都不麻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現代有人說我們提倡這部《無量壽經》太少了,不夠用,哪有一部經就能成就的?大勢至菩薩連一部經都不要,他一句佛號就成就了。諸位想想,一句名號能成就,一部經怎麼不能成就?這個疑問自然就明瞭、就解決了。所以他是一句名號念到底,自己這樣成佛的,成佛之後也就用這個方法度化一切眾生。這一句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一點都不難,所以它叫做易行道。只要你肯念,死心塌地的去念,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它的效果,菩薩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講念佛的效果。心開是什麼?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心開,自自然然就到這個境界。而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句話我們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念佛一定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叫淨念,不間斷是相繼。只要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既然淨念相繼了,自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你就不必再懷疑,淨念相繼就都攝了,都攝六根一定就是淨念相繼。

  這個地方說的,『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觀音、勢至都在這個世界。所以,要求得大勢至菩薩的高度智慧,這個高度智慧,顯示在「一門深入,專修專弘」,這是真實高度智慧。『作大利樂』,這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安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那麼我們要問,念佛的「利樂」,是在往生以後,還是在往生以前?我想這是許多同修非常關心的。往生之後是果報,不退成佛,還沒有往生之前,花報;花報,給諸位說也是不退往生,花報的利益就無比的殊勝。為什麼?因為你一心念佛,你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不但世間一切事放下了,佛門當中一切法也放下,世出世間法都放下,你那個心真的就跟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那個心才叫做清淨心,那個心是真心。

  你的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了,心地清淨平等,你的身體,我們現在講身體細胞的組織就恢復到自然。自然就是最健康的,我們現在講自然生態!身體每個部位細胞組織恢復到自然生態的平衡,你就是最健康的身體,百病不生。原來你有很多疾病,這時候那些病全部都好了,你一定是精神飽滿,容光煥發,身心健康,這是你現在得到的利樂,哪有得不到的!所以諸位必須要知道,人有病痛,病痛從哪裡來的?病痛從煩惱來的。古人常講「憂能使人老」,憂慮會叫人很快速的老化,人無憂無慮,他就不容易衰老。憂慮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都這些東西,這個東西要把它放下,要把它捨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過的生活就是佛菩薩的生活,現在雖然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切事情隨緣就自在。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隨喜就是自己不加一點點意思在裡頭。什麼意思?妄想分別執著,我不加一點妄想,也不加一點分別、執著在裡頭,你們怎麼過,我也怎麼過。你們快樂,我也很快樂,你有憂慮,我也表現個憂慮的樣子,要不然你們看到我怪怪的!逢場作戲,遊戲人間,你的身心清淨,毫不沾染,這是你現在得的大利樂。

  無量法門,特別是淨土法門容易得到,為什麼?它簡單、它容易,不像其他法門,有許多理論的依據,繁瑣的儀規,很不容易修學。前面曾經講過,「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不容易修學,唯獨這個法門容易成就。所以這個大利樂,是現前就能夠得到的。你生活過得很艱苦,甚至於一身的病痛,沒有別的,都是你煩惱、分別執著招來的,這個是病根;把這個東西除掉,你的病根就拔掉了。所以生病哪裡需要看醫生?哪裡需要吃藥?不需要!我教你,回家老實念佛就好了、就沒事了,你能相信嗎?你不肯相信,還是去找醫生,你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真相信,就沒事了。

  後面這句話,『令離三途,得無上力』,這兩句是講的果報,『於念佛人,攝取不捨』,這是花報,現前所得的利益。

  【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這個幾段所引的經論,都是說明一樁事情,念佛人有諸佛菩薩護持;也就是常說的,念佛人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那是比修學什麼法門都可靠、都踏實。這《彌陀經》上講的,還能錯得了嗎?經我們常常念,但是眾生的習氣健忘,念了就忘掉了,沒有常常把它記在心裡。可是這個地方也有條件,條件在哪裡?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想想,我們善不善?不要自己以為我很善,你要知道善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觀經》上講的「三福」。第一條,人天善人的標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樣的人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淨宗是大乘法門,但是這個法門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因此只要具備這一條,也就列入善男子、善女人的行列。若非三根普被那個大乘法門,還要加上後面的兩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二乘善,聲聞、緣覺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後一條,是大乘菩薩眾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果修學其他大乘法門,要具足這十一條!我們念佛人,四條就行了,因為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就能往生。這四條都做不到,這個地方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沒有我們的分,我們不在其中。由此可知,佛法要在實行,不在言說,言說是空的,一定要照做,要把它做到。

  像這些字眼,我們平常讀誦常常把它疏忽掉,所以讀了經,學佛學了幾十年,沒有感應,覺得佛菩薩不靈,靠不住。他自己沒有想到,根本不是對我們自己講的,自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

  然後是『聞是經受持者』,「受持」是要做到,有很多人把受持又誤會了,什麼叫受持?每天念一遍叫受持,那個完全錯了。每天念一遍是讀誦,不是受持,但是學佛的關鍵在受持。受是完全接受,佛在經上講的理論我接受了,方法我接受了,境界我接受了,統統接受了,接受了照做!不但接受,而且要保持,不能夠失掉;不可以說今天我接受,明天我就不要它了,這不可以。盡形壽的受持,我活一天,我就要依教奉行做一天,一定要把它做到!特別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得詳細,現前最要緊受持的一部分就是斷惡修善,我勸勉同修們,把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段經文當作晚課來念,目的在哪裡?就是在受持。這段裡面講善惡的標準,可以說完全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哪些事情,佛教我們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佛教給我們應該去做。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千萬不能做,教我們應當做的,要認真努力去做,這才叫學佛,才叫斷惡修善,然後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我們才有分。這是《無量壽經》上講得詳細。

  所以早晚課,諸位要知道,不是把課誦本念一遍給佛菩薩聽,不是這個意思。很多人早晚課都做錯了,還自己以為自己修持得不錯,我幾十年一堂課都沒有缺,我是佛的好弟子、好學生。實在講,他罪過無量。什麼罪過?早晨去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去騙一次,一天騙兩次,騙了幾十年,你說他罪過重不重?根本就不懂得早晚課的意思。佛菩薩不在面前,泥塑木雕彩畫的形像掛在這個地方,你都忍心去騙它,你想想看你還會有什麼成就?早課是提醒自己的,提醒我今天一天,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去行事,對人對事對物不要忘了佛菩薩的教訓。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我今天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有沒有做到?已經做到的,明天還要做到,要保持;沒有做到的,明天一定要把它做到,改過自新。這就叫懺除業障,這叫真正修行,才會有感應,才會得到阿彌陀佛、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佑你。而不是說掛個名,菩薩就保佑你,沒這回事情,佛菩薩不容易欺騙。現在說老實話,世間人都不容易欺騙,何況是佛菩薩?所以著重在受持。

  『及聞諸佛名者』,這句重要,「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就是諸佛名。這一句諸位看蕅益大師的《要解》,蕅益大師解釋得很清楚,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諸佛名。所以這個地方不是聞其他佛的名號。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利益太大了,無比的殊勝。為什麼會得到「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之中,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沒有一尊佛不敬仰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推崇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宣揚阿彌陀佛的功德。像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都是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沒有說你們念他的名號,永遠住在娑婆世界,沒有!佛沒有這樣教我們。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明瞭這個意思。

  還有一類學佛的人,我遇到的,我在香港講經遇到的,出家的法師,情執好重。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我不念本師,去念阿彌陀佛幹什麼?不願意往生,不願意念阿彌陀佛,他們供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像,天天拜釋迦牟尼佛、供養釋迦牟尼佛、念釋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彌陀佛。他看到我們念阿彌陀佛,他搖頭,他說我們不對,他對了。有好多人來問我,我說我們念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的。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高興。為什麼?往生不退,一生成佛。連文殊、普賢都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何況我們!所以,一定要把理搞清楚,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雖然好像表面上對釋迦牟尼佛很孝順,其實錯了。釋迦牟尼佛對你的願望你完全相違背,那哪裡是孝順!說個實在不好聽的話,大逆不道!違背了佛對你的期望。所以,一切諸佛就如同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不止二十五位菩薩,得一切諸佛護念。

  【彌陀要解云。】

  《彌陀要解》是蕅益大師作的。

  【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要解》蕅益大師這段話,是從理上說的,事跟理我們都應當要透徹。這個道理很深,但是它是真實的,它決非虛妄。『此之法門』,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門。『全在了他即自』,「他」是阿彌陀佛,「自」是自性,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西方世界的佛跟淨土,與自己的自性是一不是二。阿彌陀佛稱為自性彌陀,極樂世界稱為唯心淨土,自他不二,這就是入不二法門。要怎樣才能入得了不二法門?《金剛經》上說得好,要離四見、要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離開了,沒有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了,你就入不二法門,那就是蕅益大師此地說的境界。如果著四相,諸位要記住,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我們真學佛人要常想想。尤其是看到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順眼,那是什麼東西?人相、眾生相;有人相、眾生相就有我相,四相具足,你是六道裡的凡夫,你修什麼行!《金剛般若》裡面修行的要領沒有別的,離相離見而已。見比相還細,見是念頭,離了四見,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就入不二法門。如果你還有四見,你出不了十法界;你還有四相,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不知道自他不二。

  在事相上,為什麼又現出清淨的境界?為什麼會現出染污的境界?不是其他,是我們自性裡面,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煩惱。阿賴耶識裡面清淨的種子現淨法界,煩惱的種子現染法界,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這個道理、事實都要清楚,然後你才能在境緣當中修清淨心。你見到順境,你也不會生歡喜,你的心是平靜的;遇到逆境,你也不會嫉妒,你也不會瞋恚,你的心還是清淨的。前面道隱法師所講的「今時難修,其難非一」,這是很深的感慨。我們現在修行,說實在話禁不起風浪,不要說大風大浪,小風小浪都禁不起。一點點順境就喜歡得不得了,要發狂了;一點點逆境的時候,那不得了,就氣得要爆炸了,你說這樣怎麼能成就,這修什麼行?修行在順逆境界裡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那個叫真修行!離開一切染淨的境緣,沒地方修行,你還會有成就嗎?

  所以,這句跟《金剛經》上離相離念是一個意思,你完全要明瞭自他不二,《金剛經》說諸法一如。如果你還執著、還分別有『他佛』,你是『他見未忘』,就是四見未忘。你要『偏重自佛』,那你是『我見顛倒』,你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以,四相四見存在,是凡夫,不是菩薩。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