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二十九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29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這是本經流通分裡面第三章。在這一章裡面佛告訴我們,將來佛法衰滅的時候經典逐漸會失掉,佛以大慈大悲,特別將這部經再留在這個世間一百年,在《法滅盡經》裡面也有這個記載。《法滅盡經》裡面說,佛經第一個滅的就是《楞嚴經》,《無量壽經》是最後滅。經最後滅,諸位要曉得,是諸佛特別加持,換句話說,其他的法門度這些眾生都度不了,這部經能度。這部經再度不了,這個世間佛法就沒有了,就入了滅法。可見得這部經是度眾生最完備的一部經典。

  我們在序分裡面曾經讀到,世尊以無盡的大悲憐憫三界眾生,「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個我們念過都不久。所以才為我們說出這一部廣大圓滿,又簡單、又容易、又直捷,第一稀有的法門。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個法門太簡單,你就輕視了它,那就大錯特錯了。昨天晚上我們特別說明佛的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佛陀的教學綱領是戒定慧三學,這三個時期,你看看戒學、定學,那末法時期當然是慧成就。所以我昨天特別強調,選擇這個法門是大智慧,這與佛法的綱領才能講得通,如果沒有大智慧,你不可能選擇這個法門。何況彌勒菩薩在前面曾經代我們問過,許多學佛的人不願意求生淨土,什麼原因?釋迦牟尼佛答得太好了,「智慧微少」,所以他才不相信這個法門,不肯修學這個法門。反過來,喜歡阿彌陀佛,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把釋迦牟尼佛那個話翻過來,智慧甚多,智慧要不是甚多,不可能選擇這法門。以後再要遇到說修這個法門的沒有智慧,那就錯了,沒有智慧不是我們,是他,是說話的那個人沒有智慧,他把世間小聰明當作智慧,這是錯誤的。世智辯聰跟佛門講的智慧是不相同的,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揀別。請看經文: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佛這幾句話的開示,實在說是針對我們現前學佛同修的毛病而說的。在過去,眾生的善根、福德都比我們現在人要淳厚。怎麼知道?因為他們對於聖人的教誨不疑惑,他能夠相信人。現在人善根薄,怎麼薄?不相信,不管哪個人講話都要打個問號,古人那問題更多了,所以對於佛所講的經也打了很多問號在裡頭。這是善根薄,沒有從前人心地那麼厚道,說什麼他就相信,他不懷疑。佛這個幾句話,真是一語道破我們末法時期眾生學佛的病根。

  一開頭顯示世尊無盡的慈悲,為我們說出這部經。這部經是非常不思議的經典,這部經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非常的稀有難逢難遇。這部經的目的,是叫我們見阿彌陀佛,『見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以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一切所有』就是依正莊嚴,像這部經裡所說的。下面這句話是勉勵我們,『所當為者,皆可求之』,「所當為者」就是我們要想做的。我們想的是什麼?離苦得樂,我們想的是長生不老,不但不死,老我們都不要,這是我們每個人想求的。我們想要的是像諸佛菩薩一樣神通廣大,想到哪裡就到了,我們想這些。我們想有天眼,盡虛空遍法界我們想看都能看得到,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想天耳,任何地方的音聲我們要聽統統聽得到。六種神通是我們想的。實在說,經上講「皆可求之」,沒有一樣求不到。在這個教義裡頭,這部經裡頭,真的佛法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部經講的是太圓滿了,沒有一絲毫的欠缺。換句話說,你所想求的,沒有一樣求不到,這個不可思議。只要你依照這個經典的教訓、理論,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一樣不能滿願。

  佛在末後這句特別警惕我們,『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釋迦尼牟佛在世,當然大家不懷疑,能依教修行。佛滅度之後,尤其到了末法時期,去佛相當遠了,我們現在距離佛滅度三千年了。在這個時代,對於淨土宗抱懷疑的態度非常之多,不僅是指一些不學佛的人,我們講佛門弟子,不相信淨土的很多,佛在此地已經就說出來了。換句話說,三千年後的社會,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我們這一會例外,我們這一會佛看到非常歡喜,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也看到我們這一會。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無量壽經》最後滅就出在這段經文上。『當來之世』,佛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經道』,「道」就是指修行的方法,經典以及修行的方法統統都『滅盡』了。為什麼會滅盡?諸位要曉得,愈往後面去,眾生疑惑心愈重,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佛法就沒有了。大家喜歡接受,佛法就能夠常住在世間,正法久住。大家覺得不需要了,這個東西漸漸就滅了。一切經法都滅盡了,世尊還是非常慈悲,把這部經再多留一百年。在這一百年當中,如果有一些眾生還能夠遇到這部經,都可以得度。而且這個句子好,『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個得度隨你的願。換句話說,你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遇到這部經就可以,一部經就行了。你想成菩薩、成阿羅漢,或者你想人天福報,那當然更容易得到,沒有你得不到的,也就是說你依照這個經典理論、方法認真的去學習。

  我們同修當中,這幾天我所聽到的,有人來跟我說,有很多人希望家庭和睦、身體健康、不遭苦難,這都是我們大家非常關切的。你來問我,我沒有辦法幫你忙,不過我可以教給你方法,這個方法是要你自己幫助自己。用什麼方法?念《無量壽經》,除了念這本經之外,誠心誠意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愈多愈好,一定感應道交,一定有感應,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就像經上所說的「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一定保佑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少煩少惱,一定可以幫助的。你自己要有信心,前面說過,第一個一定相信佛力能夠加持我們。第二要相信自己有善根、有福德。你自己要沒有善根福德,你這一生決定遇不到這個經典。你能夠遇到這個經典,尤其你能夠遇到這個法會,可以說這樣的善根是非常難得而不可思議,我們自己要知道。

  聽經都能夠得這麼大的利益,遇到這個經,當然遇到經要能讀誦,要能明瞭意思,都能得到這麼大的利益。當然最殊勝的利益,就是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一切大利益當中最殊勝、最無比的利益,為什麼?你所想求的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如果我們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願求不能圓滿。十方菩薩他要求圓滿的智慧,他要求圓滿的神通、圓滿的德能,才能夠在十方世界接引一切眾生。這樣的大圓滿,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很快的得到。所以十方無量無邊的菩薩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前面經文諸位讀過的,佛舉出這個例子來給我們做見證,我們應當要效法,應當要發願,求生淨土。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這個法門今天很多人不相信,你讀了這部經之後,看到那些不相信的人就不要覺得奇怪,為什麼?正常的。經上說太難了,不是個容易事情。這是幾個層次的比較,如來出興在世間,『興』就是如來出現在世間,不容易遇到,『值』是遇到。雖然遇到佛出現在世間,但是沒有緣分,跟佛沒見過面。像從前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在經上給我們講過,他在舍衛國講經不少年,舍衛是當時印度的一個大城市,非常繁榮的一個都市,人口多。佛說舍衛大城裡面的人,跟釋迦牟尼佛曾經見過面的(因為佛天天出來托缽,所以很容易見到他)有三分之一,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曾經見過釋迦牟尼佛;還有三分之一知道,知道有這個人,聽說過,沒見過面;另外還有三分之一,根本聽也沒聽說過。難!不容易,想跟佛同時出生一個時代不容易,同時出生在這個時代,能夠跟佛見過一面的,都不容易,相當之難。

  『諸佛經道』,佛所說的一切經,佛所教人修學的一些方法,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佛在經論裡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人身在六道裡面,在我們現在這個狀況之下來看,壽命非常短促,壽命不長。而且人身非常難得,六道裡面去輪迴投胎,能夠投胎到人道的機會最少。我們這次跑到人道來很不容易,非常幸運,六道裡頭,好像搖獎一樣,一下搖中了,這不是簡單事情,這個機會很難得的,你現在得到人身。為什麼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說老實話,人道的福報比不上天,諸天的福報,壽命長、福報大,為什麼說他不可貴,說我們人可貴?可貴的就是人容易覺悟,六道裡頭唯獨人道容易覺悟。天道雖然壽命長、福報大,他不容易覺悟,這就是佛常講的所謂「富貴學道難」,天人太富貴。太富貴了,他把學道修行這個事情忽略了,因為他現在很舒服、很自在,何必去修這些苦行!所以天人就不可貴,他迷惑,迷在五欲六塵上。欲界的六層天都有男女飲食之欲,他迷在這裡面,享樂去了;色界天人迷在禪定裡面,所以他也出不來。

  三惡道太苦,苦了也不容易學道,「貧窮學道難」,他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到這裡來聽經,到那裡念佛,他做不到,他不能來。他說我想學,我不行,我沒有時間,吃飯成問題。人道在六道裡面是小康,既不是很富貴,三餐飯還能夠混得著,所以容易覺悟。就是說人道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天人是樂太多,苦太少,他不容易覺悟;三惡道是苦太多,可以說沒有樂,哪有樂,這個很難。因此,六道裡面,人道就最可貴了。說老實話,人道真正講到可貴之處,是要他遇佛法,他要這一生遇不到佛法,得人身這一生還是空過了,那就太可惜了。的確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熟,這才能遇到。遇到佛法,聽到佛法能夠聽得懂、聽得歡喜,又能發心信受奉行,這個好難得。這是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底下兩句說,『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佛當年在世,佛雖然很慈悲,到處去講經、去弘法,足跡可以說遍五印度。那時候交通不便,佛雖然有神通,他不示現神通,還是走路去。如果佛要不走路去,佛從天上飛飛到這個地方來,那很快,一下就到了,大家嚇得不敢學佛,為什麼?「佛,你是神仙,從天上來的,我們怎麼能跟你學!」所以佛不用神通,還是打著赤腳一樣走到這裡來。佛跟我們差不多,佛能成就,我們也能成就。這是以身作則,身教,示現個榜樣給我們看,雖有神通不用神通,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才會用它,一般絕對不用神通。

  佛不在世了,傳持佛法的善知識不容易遇到。善知識也叫做善友,你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都稱之為善友,就是此地所講的「善知識」。首先我們要認識什麼叫善知識,你能夠認識善知識,才有能力求學,親近老師,親師訪友,你要認識才行。對於善知識一定要依照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說的標準,我們依照這個標準來參求,就不會有錯誤。《法華經》上有個簡單的介紹,就是介紹什麼是善知識。它說「聞名是知」,我聽說某個人,聽說他的名字,這是知;我跟他見過面,這就是「識」,知識。所以,知是知道他的名,沒見過面;曾經見過面,這就是知識。我們知識的人就很多了,但是那個「善」字不太容易。什麼叫善?一定對於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開智慧、成佛、成菩薩有幫助的人,那就叫善知識。這個標準說得很好,我們也很容易懂。換句話說,一定在道業上能對我們有真正的幫助,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一定要親近他,一定要向他求教。

  從前古時候學佛,無論是在家出家,參學很重要,參學就是參訪善知識,他能夠幫助自己的道業。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才成就圓滿菩提。他圓滿菩提怎麼成就的?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圓滿的。可見得,如果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無上菩提不能圓滿。由此可知,《華嚴》到最後結歸本經,所以本經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經》的歸宿。《華嚴》是一乘圓教,本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是圓教當中的圓教,你才知道這部經的價值。《華嚴》是經中之王,本經是王中之王,我們今天不學這個經學什麼經!所以我講了十八年《華嚴經》,把《華嚴經》都丟掉了,為什麼?它是王,我現在找到王中之王,比它還高明,所以我不要《華嚴》了。但是,不要《華嚴》,我還常常讀《華嚴》,為什麼?感謝它,因為沒有它做一個踏腳板,我不認識這部經。我能夠找到這個王中之王,是因為《華嚴經》找到的,不在《華嚴》下那麼深的功夫,找不到。這個經擺在我們面前,不認識它,當面錯過,這多可惜。這十八年《華嚴》才認識這個經,真正是不簡單。我介紹給諸位,諸位一下就認識了,你就省了十八年的時間。你們的福報就比我大多了,我搞了十八年才認識,我這一介紹你們馬上就認識,省了不少的時間。這是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善知識,善識人間的邪正,善能辨別是非、真妄、利害,這個是善知識。這幾句話簡單的說,他有超人的智慧,他有超人的學問,別人見不到的他能見得到。我們一般講利害,其他的不必說,我們單單說個利害。佛給我們說,現在我們得到利益,得到大利,來生得不到利益,這不是真正的利益,這是害。這一生得到利益,來生也能得到利益,後生得不到,佛說這還不是利,還是害。什麼叫利?生生世世都得大利益,這才叫真正的利益,這就不是普通人能夠看得到的;換句話說,世間聖人差不多都見不到。世間聖人只能夠說這一生得利益,來生得利益,頂多說再來生得利益,往後就靠不住了,就保不住了。以這個標準來看,這個善知識就是佛與菩薩,阿羅漢也勉強算個善知識,真正善知識,佛菩薩才是善知識,也就是說明,唯佛菩薩是我們的善友。所以,我們一定要親近諸佛菩薩,跟諸佛菩薩交朋友,這個好,對於你的道業一定有幫助,一定有成就。

  難在哪裡?認識善知識難。在過去,參訪善知識有個條件,什麼條件?就是你有能力認識善知識,你要沒有能力認識善知識,你怎麼能參學?你把惡知識當善知識,那就壞了。所以一定要有這個本事。因此,我們初學往往拜一個老師,拜一個師父,跟這一個老師學。學到什麼時候才能出師?出師是從前的話,現在的話就是畢業,可以離開老師了,可以獨立,可以畢業了。這個能力很簡單,就是你有能力認識善知識,行了,老師就可以讓你畢業,你可以出去參學,參學對於你一定有利益。你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你出去參學決定得利益,而不受其害,才能夠成就自己的道業。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老師不讓你畢業,不讓你離開他,原因是怕你出去之後會走錯路,會迷失了方向,這是老師的慈悲。我們看古來大德修學,往往跟一個老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是很平常的,為什麼跟他那麼久?沒有獲得這個能力。獲得這個能力,老師一定勸他離開,你可以到外面去參學,成就圓滿的智慧。

  所以遇善知識,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們遇到一個好老師。想去求個老師,到哪去求?求不到,總是過去生中有善根才會跟老師遇到。老師遇到學生,高興!如獲至寶,就像得到寶物一樣。為什麼?哪個老師都希望把自己的道能傳下去,不要這個道到我這裡就中斷了,沒有繼承人。就像世間人一樣,為什麼人要生兒女?希望代代相傳,不至於到我這一生當中斷絕了,祭祀斷絕了,這是人間很大的遺憾。做老師的,道要傳不下去,遺憾更大。你想佛法,我們講這個道,佛法,從釋迦牟尼佛代代相傳傳到我這裡,後面就沒有繼承人,斷掉了,自己難過,對不起佛,對不起歷代承傳的這些祖師大德,真的對不起。所以遇到一個學生,那真正是寶貝,就像人家裡得了一個獨生子一樣,寶貴得不得了。

  可是傳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傳,必須要具備某些條件才行。這些條件裡面,我在此地告訴諸位,你們要肯學,將來你們可以親近到明師。第一個條件是尊師重道。你對老師不尊敬,老師怎麼想法子傳給你,你沒辦法接受。這不是老師要求我們對他尊敬,我們這樣想法就錯了。過去有人問印光大師,求佛法有沒有祕訣?有沒有祕鑰,就是祕密的鑰匙,這是比喻,有沒有個祕密的鑰匙?假如我們拿到了,我們不很快就得到了嗎?印光大師答覆他說有,他老人家說出兩個字,「誠敬」。至誠恭敬,他說這是佛門的祕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一個老師在教學,許多學生在聽,每個人得到的不一樣。為什麼得到不一樣?對老師有十分誠敬的人,老師講的東西他得十分;那個學生只有一分誠敬,同樣也一起聽課,他只得一分;沒有誠敬,一分也得不到。老師一樣教,學生得的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誠敬之心不一樣。可見得,不是老師要求你誠敬,老師一看你誠敬,就知道我的東西你可以接受,你可以完全拿去;一看到你沒有誠敬,我全盤送給你,你不能接受,是這麼個道理。所以第一個條件是誠敬。

  第二個條件,最好這個學生是剛剛發心學佛,從來也沒聽過經,也沒有親近任何大德。老師遇到這個學生那真是寶中之寶,他決定不肯放棄,為什麼?他頭腦是一片空白,傳授給他,他完全接受,這個容易、方便。如果他過去親近很多大德,看過很多書,他滿腦袋這些知見,老師傳授給他他排斥,為什麼?先入為主。老師講的跟我從前聽的不一樣,他懷疑,打問號,來反駁,要跟老師辯論,這個事情麻煩。初學的他什麼都不懂,老師講什麼聽什麼,很乖的都接受,全盤接受,他也沒有懷疑,他也不會辯論,這個學生是老師之寶。所以,大家要遇到一個真正善知識,他會問你,你發心學佛,為什麼發心?從前有沒有念過經?有沒有去聽過經?你說我聽過很多人,看了很多。那個老師點點頭,很好,很不錯,你很有善根,你去吧。為什麼?他不敢教你,他對你客氣一番、恭維一番,請你走路,他免找麻煩。可見得遇善知識真不容易,實在是如此。

  我這一點點成就,得力於善知識的指導,因為我剛剛學佛的時候就遇到好老師,那時候頭腦裡面真的一片空白,剛剛接觸。我學哲學的時候,想學哲學,對哲學有很濃厚的興趣,我找到方東美先生。他一問我,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是想學,也沒有看過什麼哲學書,也沒有聽過人家講,一個也沒接觸過,他把我看作寶貝。本來我想到台大去旁聽,他是台大的教授,去旁聽他的課,他說不必了,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跟他學的是特別開課,每個星期天在他家裡小客廳小圓桌上,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課是這樣傳授的。到後來我才曉得,他為什麼特別撥出時間來給我講,不叫我到學校去旁聽。到學校去旁聽,一定接觸同學,同學的邪知邪見一定頭腦受染污。他叫我不受染污,到他家裡去上課,真正是難得,非常不容易。以後從哲學裡面進入到佛學,我的佛學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是我們哲學課程裡面最後的一個單元講到「佛經哲學」,他告訴我一句話,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兩句話打動了心,人生最高的享受那當然要求,才到佛教裡頭找佛經來看。

  我接觸佛經不到一個月就認識章嘉大師,這是個真正大善知識。章嘉大師對我也跟方東美先生一樣,每個星期兩個小時,星期天到他的住處向他請教。我跟他三年,三年以後他圓寂了,三年如一日。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我才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那個時候他老人家已經七十多歲。我學佛,一共佛學兩個老師,哲學一個老師,我在台灣這麼多年一共就三個老師,很單純,一點都不複雜。我跟李炳老十年,所以我接受佛學教育總共是十三年,章嘉大師教我三年,李老師教我十年。這就說明,善知識希望的學生是頭腦簡單、不複雜,這樣的學生好教。

  我前年,還是大前年,在香港講經,遇到一些老法師,他們請我吃飯,香港的佛教我都很熟。請我吃飯就談到收徒弟這個事情,他說有一年演公上人(演培老和尚)在香港,希望香港那邊人給他介紹個徒弟,出家的徒弟,而且條件是要初中畢業。他們聽了很奇怪,他說,一般人收徒弟都要收大學畢業,收博士的,你老人家為什麼收初中畢業的?他就說了,他說我當年就是土頭土腦的,一片空白,所以我師父才要了我。這很有道理,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成見很深,滿腦袋的科學,不容易接受正法。真正的善知識,他所選擇學生的對象,不是選擇大學畢業、碩士、博士,不選擇這些。選擇是真誠、老實,最好是土頭土腦,這種人將來決定成佛,為什麼?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不重,沒有妄想,這樣人才適合於學佛,這是真正有善根。所以我們要認識善知識。

  「聞法能行」,遇到善知識,你就能夠接觸到如來正法,聽了以後要能夠依教奉行才行;聽了以後不能夠依教奉行,沒有用處。縱然你聽得多,你也能說,說得天花亂墜,你有口才,充其量不過是解悟而已,不是證悟;換句話說,你的煩惱沒斷,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這不是空的嗎?來生還是要六道輪迴,這就大錯了。所以,聞法一定要能行,這個很難,聞法的人多,能行的人不多。不但說在家同修,就是出家人,經上講的知道,要斷貪瞋痴他也曉得,他有沒有斷貪瞋痴?貪瞋痴一天天增長,錢財愈多愈好。他能說不能行,他煩惱習氣不但不能斷,隨著年齡在增長,這怎麼得了!可見得「聞法能行」,真的佛說的「此亦為難」,這很難的事情。你能把佛所講的你都能夠做到,不容易。欲證菩提一定要求善友,沒有善友幫助,非常困難。請看底下經文。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是說到,你聽到別的法還不是真難,聽到這個法門不容易,這個法門是非常難得聽到的。聽了之後你能夠相信、你能夠歡喜、你能夠愛好,這個不容易,這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為什麼?這樣的人佛在經上說,必定是無量劫來的薰修,他的善根宿慧是難能稀有,超過一切。否則的話,在這一生當中,善根、福德少的人決定不能相信,縱然他不反對,甚至於他也會講,他也講《彌陀經》,他也講《無量壽經》,也勸人念佛,那是勸你們念佛,我不念。他為什麼不念?他自以為他是大智慧的人,應當學最高的法門,你們智慧淺薄,念念阿彌陀佛就好了。給諸位說,這樣的觀念,我們很冷靜的去想想,去分析,這個人貪瞋痴慢疑煩惱具足,他不知道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

  我是個過來人我知道,因為我當初學佛就瞧不起淨土法門,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很聰明,要學佛法裡最高的、最殊勝的,學《華嚴》、學《唯識》、學《法華》,學這些東西。也是一般人認為這是高,特別是經典知名度響亮的,《華嚴》跟《法華》是經中之王,聽了怎麼會不羨慕!所以,拚命在大經裡面去鑽研,總算還是很幸運,鑽通了。許多人一生鑽在裡頭鑽不通,鑽到裡面去出不來,這個麻煩大了,出不來。我很幸運,鑽出來了,所以才看到《無量壽經》,看到王中之王。如果鑽到裡頭鑽不出來,這部經這一生縱然看過、讀過,也講給別人聽,那是你們的事情,與我不相干,跟今天這個味道大大的不一樣。我對於自己非常的慶幸,就是能夠鑽出來了,沒有被教網迷住。三藏十二部,說老實話,迷宮,走到裡面去很不容易鑽出來。你看歷代學佛的人,從三藏十二部裡頭鑽出來的不多。許許多多一掉到裡面去就出不來,迷在裡頭,像迷宮一樣,找不到出路。所以,經典很可怕,不要看到《大藏經》好,很可怕,很能夠迷人。

  「難中之難」是說這個意思,並不是說這個經難懂,不是說這個法門難修,真的容易懂、容易修,難信!在這裡生起信心太難了,真的是有稀有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夠信受這個法門。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佛在此地給我們舉了兩個事實,第一個說,確實有這樣的人,這都是真的。『得聞佛聲』,佛聲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聲音,聽到念阿彌陀佛的聲音。『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聽到這個佛號真正生歡喜心,真正生慈悲心、生清淨心。『衣毛為起』,我們常講寒毛直豎,汗毛都豎起來,或者是感動到流淚,這個都是講感動。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寫《無量壽經》註解的時候,曾經有很多次寫到這個經上寒毛直豎,有甚深的感動,有的時候真的痛哭流涕,才知道佛恩廣大,粉身難報,才有這樣的感動。

  佛說,這些人都是由於『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前一生都是從佛道當中來的,都是學佛的。不但都是學佛,過去生中必定聽過這個經,必定念過阿彌陀佛,今天才有這個感動。這次又遇到了,雖然你沒有神通,沒有宿命通,不知道過去生中的事情,但是還是有感觸。忽然感觸到,那個時候聽到了,也學這個法門,為什麼臨命終時一念錯了?一個妄念沒去得成功,害得無量劫來生死輪迴。這一下又遇到,這遇到吃了一驚,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再錯過。所以,這都是有很大善根福德的人。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這是又一類人,反過來,不相信,看到這個經,聽到阿彌陀佛,他不能夠接受、不能夠相信。佛給我們說,這些人是『從惡道中來』的。諸位要知道這不是說一般人,都是說學佛的人,學佛的人對其他的經典相信,對於這個經典不相信;其他的法門我們願意修學,這個法門不想學它,這都是過去生中從惡道來的。所以他的『宿殃』,就是邪知邪見,他還有很多邪知邪見存在。『未當度脫』,這句話就是說,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的機緣還沒到,所以他懷疑,這叫『狐疑』。動物裡面狐狸疑心最重,所以我們講到疑惑就用狐疑,狐狸疑心很重。『不信向耳』,他不能夠相信,他不肯向著西方修行。由此可知,這部經確實如佛所說,是一切世間,不但是我們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諸佛都是這樣說法,可見得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如果你能相信,你這個人就是世間稀有之人。

  這個教是圓教、是頓教,諸位去看看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你就曉得這個教是圓頓大教。如果你要是圓頓的根性,你真正相信,一點都不懷疑,你就是圓頓的根性,圓解圓修。這樣的人修一天,超過一般人修行百千年都不止,經上給我們講,可以抵得一般人修行一劫,如果剋實而論,不止一劫,為什麼?平常人修行,從凡夫修成佛,《華嚴經》上講無量劫;我們用這個法門來修學,我們一生就成就了。我們一生的修行抵得他無量劫,那我們修行一天不止他一劫,不止,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懷疑是菩薩道中的大障礙,這是我們應當要特別提高警覺的。對這部經決定不懷疑,決定信仰,你就是圓滿智慧福德之人。再看底下一章: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這章經文是釋迦牟尼佛囑咐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我們的代表。本經代表人是有兩位,阿難與彌勒菩薩,佛跟他們講的話就是跟我們講的,我們要能夠完全接受,承當過來。這個經是佛特別為我說的,特別教我的,我們這個心就親切了,跟佛感應就不可思議。囑咐大眾守護這部經典,這是第一段。第二段是教給我們要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就是要度脫眾生。因為這個法門不是小乘,這是大乘,不但是大乘,大乘當中的大乘,無上乘的佛法。第三段為我們開導,解行要相應;換句話說,我們懂得了就要做到,你能夠做到,你所懂得的就更深,你對經義體會的就更深。所以,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互相的幫助,到最後解行都圓滿。這樣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決定的把握,必生淨土。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

  我們先看這一小段。首先佛告訴我們,這一句的開示具體而言就是佛法難聞。『諸佛如來』,不但是釋迦佛,因為在本經裡面有阿彌陀佛說法,有十方諸佛的稱讚,所以這部經裡頭不是釋迦佛一個人講的,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在這個經上說法。尤其是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諸佛如來無上之法,經裡頭有明文。你要把這一句看清楚了,你才曉得我們在講席裡常說,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現在經裡頭有經文給我們作印證。『無上之法』就是指的本經,就是指的這個法門。

  下面給我們說『十力』,佛有十種特殊的能力,超越一切菩薩。這十種能力我在此地只能把名字念一念,不能跟諸位細講,因為細講兩個小時講不完,我們明天就要圓滿了,以後有機緣,我會跟大家來細說。第一種是「覺是處非處智力」,這就是講的因果,善必定有善報,惡必定有惡報,善惡果報決定不錯。佛有這個能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凡夫不知道,以為造惡的人可以得善果,作善的人得惡報,我們凡夫的錯覺,那不是真的。善惡果報,絲毫不爽。第二種力量是「業智力」,知道一切眾生的業報。第三種是「定智力」。第四種是「根智力」。第五種是「欲智力」。第六種是「界智力」。第七種是「至處智力」,至處就是你修哪個法門,將來到達什麼樣的境界,佛知道。第八種是「宿命智力」。第九種是「天眼智力」。第十種是「漏盡智力」。佛的漏盡不像阿羅漢,阿羅漢漏盡只斷見思煩惱,佛的漏盡是斷根本無明。這十條不能解釋,一條一條解釋兩個小時講不完,十力。

  『無畏』,佛有四種無畏,無畏就是沒有恐懼。我們凡夫有畏懼,譬如說他在台下很會講話,叫他上台來,他就說不出話來,他看到這麼多人,這麼多眼睛,他就害怕了,這是個很淺近的。過去在台北有個吳居士,吳復麟居士,也是我們老林友,很會說話。我們一請他上台,他那個話就說不出來了,一身都發抖,都不自在。台不高,還沒有這麼高,台不太高,像一個台階一樣,一上台就不能說話。這是舉一個例子說。佛在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當中說法沒有畏懼,所以他才能夠度化一切眾生。

  『無礙』是講辯才,佛有四種無礙辯才。有『無著甚深之法』,著是執著,「無著」就是般若智慧。般若講到最後,《心經》上把結論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這是講到究竟圓滿。智是什麼?能證的般若智慧。所以大家求般若智慧,我說沒有般若智慧就不能證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你所得的,有能證的智(般若智慧),有所證的無上菩提。你有能證的、有所證的,諸位想想,能所是二邊,你有沒有真的證到?沒有。如果說你有證到的,你成佛了,你有能成、有所成。我修行成佛了,「我」是能成,「佛」是我所成,有能有所,你成的是什麼佛?藏教的佛。通教、別教,我相都沒有了。這種成就就是《金剛經》上說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成的佛是藏教佛,是小乘的佛,不是大乘的。大乘要離相,大乘要破執著,可見得離相功德不可思議。所以「無著」非常重要,這是真實智慧。

  像六祖大師的成就是不可思議的,他老人家證得什麼?他證得的是「本來無一物」,他證得的真正是平等、清淨、無著的法門。你看他在廣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師的時候,就是講風動幡動這個故事的時候,印宗法師曉得他從黃梅得法而來的,就是禪宗的六祖,就向他請教。他說黃梅五祖有沒有常常給你們講禪定、解脫?請教他,五祖是不是常常講禪定、解脫。他回答得很妙,他也沒有說說,也沒有說不說,他回答的真是所答非所問。他答覆的是,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二是什麼?有分別、有執著才二,你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到哪裡去找二!《維摩經》上講「入不二法門」,我們淨土宗講「一心不亂」,你要到一心不亂,就是《維摩經》上的入不二法門,就是六祖大師《壇經》上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也就是《般若心經》裡面講的無智亦無得,這才是究竟圓滿的般若。這是講「無著甚深之法」。

  『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波羅蜜等」就是講的六度,菩薩平常修行的準則。《華嚴經》把六度展開為十度,又加了四度,所加的四度都是六度最後般若度的展開,前面五度是一樣,把般若開了。般若是根本智,另外開四度是後得智,也就是般若的作用,有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說的這些。這些在六度裡面是合在一起,就是合在般若波羅蜜裡面。諸位要曉得,六度跟十度只有在名相上開合有多少不同,內容完全相同的。所以講十度、講六度都一樣。這一句是說菩薩的行門,佛也圓滿了。

  『非易可遇』,這是很難得,很不容易遇到的。說了這些與我們有什麼相干?如果沒有相干,佛說這些話就沒有意義了。它的意義很深,為什麼?我們對於這部經要是相信了,這個經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你相信了,這是由於你過去生中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換句話說,「非易可遇」你今天遇到了,「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統統在這部經裡面,換句話說,你全都遇到了。所以這部經是最完備的經典,不要看經文少,最完備、最圓滿,一法都不缺,跟《華嚴》完全相同。《華嚴》具足十玄門,本經也是具足十玄門,《華嚴》講四無礙法界,本經自始至終統統是四無礙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跟《華嚴經》無二無別,實在是《華嚴》之精華,《華嚴》之濃縮,這是不可思議。非易可遇,我們遇到了。底下說:

  【能說法人。亦難開示。】

  這就是很會說法的法師,他也不容易把這個經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沒有佛的智慧。佛有十力、無畏、四無礙辯才,法師沒有,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最善說法的法師也很難開示,這是說難。既然『難開示』,就是很不容易講得清楚了:

  【堅固深信。時亦難遭。】

  你怎麼可能相信?怎麼可能深信不疑?這是真難。這一句是佛法難聞,真正是難。一般講信佛的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多生多劫善根太淳厚,你一說他就相信,這個是真難,真正稀有。第二種人,非要把道理搞通了才相信,沒有搞通他不能相信,這就是善根、福德比較差一點的。我就是後面這一種,善根福德差一點,為什麼?我沒有把它搞清楚,我決定不能相信。所以搞了三十多年,我二十六歲開始學佛,今年六十三歲,連頭帶尾三十八年了,才相信,豈不是善根很少的人!有很多人一學佛,他就相信了,我真是非常佩服、讚歎,由衷的讚歎,難得!尤其我看到現在不少的年輕人,大專學生,學佛還沒幾天,他到佛堂面前恭恭敬敬合掌會禮佛,見到法師也會頂禮,我看到很感動。為什麼?我當時學佛,不行,我學佛三年不拜佛,走到大殿上,脫帽三鞠躬,我不肯下拜。

  章嘉大師教我三年,我沒有給他頂過禮,真正的大善知識。為什麼?不了解為什麼要磕頭。我們是現代人,我們見到總統也只三鞠躬。我心裡想,我們恭敬心是一樣,真正是至誠恭敬,何必要學古人?磕頭是古時候的禮節,我們是現代人。佛經的理論很好,值得我們學習,教訓很好,值得我們去做,但是這種瑣碎的禮節,這是古印度的,我們可以不要學它,我們學現代的。這叫邪知邪見。這個念頭就轉不過來,章嘉大師他很慈悲,他不教給我,他教給我這些怕我起反感跑掉了,下次不來跟他學。所以大師慈悲,遷就我。你看看三年苦心慈悲的教導,我不跟他頂禮,他也無所謂。我看到別人見他都頂禮,我站在旁邊看著,我見就是一鞠躬,恭恭敬敬一鞠躬。所以,我看到現在大專學生年輕人一學佛就會拜、就會磕頭,這個難得,比我善根深得多了,我不如他。

  我學佛到第三年才把這個道理想通,想通了就拜佛了。怎麼想通?原來我們執著的是世間的禮節,世間法。世間的禮節,每個國家不一樣,每個朝代不相同,當然它的精神不變,誠敬,方式改變的。從前見人鞠躬九十度,現在見人鞠躬大概只有兩、三度,頭稍微點一下就行了,大家都是這樣的,隨著時代變。現在你見人給他行九十度鞠躬禮,他看到你是怪物,他不認為你是恭敬,認為你是怪物。以後搞通才曉得,原來戒律雖然相當於中國的禮節,可是意義還是不相同。它是凡聖的標準,我明白這個道理,這才開始見到佛才拜佛了,才開始拜佛。

  所以一個道理、理論,我要沒有貫通,沒有真正明瞭,你叫我去做,我決定做不到。非常執著,非常頑固。我那時候還在上班,我在一個軍事機關裡面上班,我那些長官、同事,每個人都知道我是老頑固,有名的老頑固,想把我說服相當不容易。以後我學佛了,學佛不到半年,頭髮剃掉了,不穿皮鞋了,穿布鞋。我們那個機關裡面看到我都說怪物,有個什麼感想?佛教一定很了不起,他能夠學佛,佛教一定很高明,一定有東西,要不然他決定不會接受的。因為過去很多人給我傳天主教、傳基督教,我也看了他們經典,提出一大堆的問題,他們一個都沒有辦法答覆,所以算了,就不學了。能把我說服很不容易。當時我也沒有給他們傳佛教,這麼一做就很多人都感動,都認為佛教裡頭一定有內容,這個老頑固能學它不容易。實在講,這對於以後在外面弘法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大家曉得我過去的歷史,每樣東西我不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我相信很困難。

  所以,淨土法門特別真正是難信之法,我搞了三十多年,我跟諸位說了,《華嚴經》十八年,才相信這個法門。實在不容易,真的經上講的難信之法。所以,「堅固深信,時亦難遭」,確實。

  【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

  這句話,釋迦牟尼佛以誠諦之語告訴我們,佛講這個法門不是隨便說的,是『如理宣說』。有真正的道理,有真正的事實,如理如事,千真萬確的事理,根據這個為我們宣說的。『微妙』是說理太深了,不可思議,事太妙了,我們怎麼想也想不到。一個博地凡夫,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一生當中成佛,一生當中超過一切菩薩,超過無量劫的修持,這是不可思議。所以,教下的法師不太容易相信,學教的人不太容易相信,為什麼?學教的人滿腦袋的理論,理論講想不通。不論哪部經典、哪個法門,都要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根本無明,這才能成就。哪有一品煩惱沒有斷,說你往生,勉強還可以相信,怎麼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這個不能相信。圓證三不退,就是一往生就變成等覺菩薩,怎麼講也講不通!查遍《大藏經》,所有經典裡面沒有這個說法,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也沒有這個事實,所以難以相信,真難!反而不懂教理的人,一說他相信了,這就是過去世生中善根福德太深厚,一說他就相信。他也不要去研究教,他就老老實實念佛,念個三年、五年他往生了,這個人真正不得了。所以這個法門是微妙法門。

  【一切諸佛之所稱讚。】

  前面我們讀過,《彌陀經》裡面我們看過六方佛的稱讚。這個『稱讚』,稱就是稱說,讚就是讚歎,稱說就是宣講《無量壽經》、宣講《阿彌陀經》,勸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稱讚。我們明瞭,『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這個法門,沒有一尊佛不講這部經,為什麼?如果不講這部經,不宣揚這個法門,佛度眾生功德不圓滿,決定不可能叫一切眾生一生成佛,所以度眾生不圓滿。要想度一切眾生達到究竟圓滿,一定要講這部經,一定要稱念阿彌陀佛。希望諸位同修要牢牢的記住這句話。釋迦牟尼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不是他一個人說,一切諸佛統統都說,不是他一個人勸我們,一切諸佛都勸我們。我們要能善順,順著佛的勸告、順著佛的教誨,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得度。不僅是得度,是圓滿究竟的得度,這個利益太大了,不可稱說。

  【付囑汝等。作大守護。】

  這是教給彌勒菩薩以及與會的大眾,剛才說過了,這裡面包括我們在內。今天佛在此地也把這個責任交給我們,什麼責任?要護持,『守護』就是要護持,護持這個法門。怎麼個護持法?這一點我們要知道,第一我們要每天讀誦、受持、依教奉行,這真守護。第二要流通,經上講的「書寫」,我們今天講印經;「供養」,供養是奉獻,我們把這個經送給別人,奉獻給別人,這是供養;「為人演說」,隨時隨地勸勉一切人讀這個經典,勸勉一切人依照這個經典修行,這就是真正護法。護自己的法,護諸佛之法,護一切眾生之法,這叫大守護,是這個意思。再看下面經文: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這一段意義非常之深,特別可以說是教誡末法時期眾生,怎樣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所以,一開頭說『為諸有情長夜利益』,長夜就是六道輪迴,六道都是迷,都是暗,心地不生智慧。這個法門、這部經典就像是暗夜明燈一樣,它能夠幫助我們斷煩惱,幫助我們破無明,所以這是為六道有情眾生的長夜的利益。

  『莫令眾生淪墮五趣』,五趣前面說過,就是六道輪迴。我們能力做不到,但是一定要有這個願心,如果沒有這個願心,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不相應。阿彌陀佛念念度盡一切眾生圓成佛道,我們要存這個心。也許說我們有這個心,我沒有本事、沒有能力。不錯,在過去你確實沒有能力、沒有本事,這個不怪你。今天你把這部經從頭到尾聽過,你應當覺悟,你有能力,你有本事,你的能力、本事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跟十方一切如來無二無別。什麼本事?什麼能力?勸人念阿彌陀佛。所以,大家都有這個能力,都有這個本事,這是一切如來最上之法。我們今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把這個方法轉勸給別人,跟佛度眾生沒有兩樣,所以確實有能力使一切眾生不墮輪迴。

  但是那個眾生有沒有福報?他肯不肯接受?那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緣了,我的心是圓滿的。他有障礙,他不能接受,雖不能接受,我也念一句阿彌陀佛給他聽,讓他聽到耳朵裡去,八識田中永為道種。今生給他種這個因,多生多劫以後,他的善根福德成熟,我們再來度他。現在給他種這個善根,將來我們回過頭來再度他,就容易了。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六通具足,這個人在六道裡哪一道輪迴,到哪裡去了,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時候他的善根成熟,我們也知道,我們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到他善根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化身再來,或者應身再來,來度他。所以,度眾生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不是今天一天就能辦好的,諸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要度一切眾生免墮輪迴,輪迴太苦了。

  『應勤修行,隨順我教』,佛在此地特別囑咐我們,應該要隨順佛的教訓、佛的教誨。『當孝於佛』,對於佛要孝順。怎樣孝順?每天你念經,每天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最孝順的。你要不念經,把佛號忘掉了,那就是不孝順。所以孝順佛容易,不要去買很多禮物供養他,也不要天天去問候他,你只每天真的能夠把這個經念幾遍,佛號最好不要間斷,這是真正的孝於佛。『常念師恩』,師是老師,這個老師是一代一代的,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一代一代輾轉把這個經法傳給我們,老師承傳的,我們不能忘老師之恩。所以我們拜佛,最後還要拜一拜歷代祖師,為什麼?不忘師恩,歷代的祖師一代一代傳到我們。同時,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夠依教奉行,不能把這個法門、這部經典盡力的弘揚、盡力的宣揚,這個不是報師恩。報佛、報師之恩,第一個是要依教奉行,第二個是要盡力的來弘揚,這樣才能夠報佛恩、報老師之恩。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不僅我們要盡力的弘揚,一定要認真修行,為什麼?現在人為什麼很多人不相信?因為他沒有見到。如果我們在座的同修,每個人都能認真的依教修行,將來每個人往生,各個都站著走。新加坡站著往生的有幾百人,全世界都轟動了,各個人都要學這個法門,這是證據,這比怎麼樣講都有效。講的舌乾唇爛,人家都不相信,一表演他就相信了。你不認真修行,你就不會表演。認真修行,修行功夫到家,走的時候站著走,走的時候開往生大會,可以招待新聞記者,你們大家來看,現場來看,我表演往生給你看,這個弘揚力量就大了。歷代這些祖師大德他們往生的瑞相,因為那個時候大眾傳播工具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只是靠口傳,畢竟效果有限;靠文字,文字所印的《往生傳》流通也有限。現在大眾傳播工具發達,現在表演往生,對於勸人學佛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這才能夠令是法久住不滅,何況佛力加持這部經、這個法門,最後還要留一百年,前面我們讀過。我們要應當努力,跟佛配合,跟佛的威神力配合,也就是與佛相應。

  『當堅持之』,要堅固保持,決定不動搖。不管遇到什麼法門,遇到什樣的神仙,我們心絕不動,決定不動搖。我們老老實實念《無量壽經》,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無得毀失』,毀是毀謗,失就是不能夠依照經教去奉行,這就是失,把我們真實的功德利益失掉。『無得為妄』,千萬不要認為這個經上所說的是假的、是佛的理想,那就錯了,要知道它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無得『增減經法』,經上這句講得實在是太妙了,為什麼?大概佛曉得,這個經的原譯本在中國有很多失傳掉,留下來的本子翻譯得並不是十分圓滿,佛早就知道一定有後人會集,後人會集裡頭就有增減。王龍舒的會集本、彭際清的節校本、魏源的會集本都有增減,所以這個經典流通就有限。佛在此地特別說了這一句。一直到夏蓮居居士會集的我們現在這個本子,這個本子的會集真的就是遵守這句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所以,這個本子的會集是九種本子裡面最好的本子。我們也怕人家不相信,你學這個本子,取這個本子,你說它最好,說別的本子不如這個本子。我們把九種原本統統印出來,印在《淨土五經讀本》裡,你自己去比較。你比較之後,你想想看我說的對不對。因為從前給你說,你沒有本子比較,現在這個本子都送給你,你自己去比較。九種本子你比較,比較之後,看看你喜歡哪個本子,你覺得哪個本子意義最圓滿,確實真的做到佛這一句不增不減,保持著佛的真正的意思,這樣才能夠永遠留傳到後世,一直到法滅盡,最後還要延長一百年。所以,這些話都是佛在此地囑咐我們的。

  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