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二十八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28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頁,第二行看起: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諸位同修,昨天我們將本經的正宗分講完了。本經一共有四十八章,或者說它是四十八品也一樣,前面有三章是本經的序分,當中從第四章到第四十二章,一共有三十九章是本經的正宗分,從四十三到四十八這六章是本經的流通分。三分非常的殊勝。尤其難得的是今天下午此地正式成立淨宗學會,參加的會員有兩百多人,這個因緣無比殊勝。我們深深的相信阿彌陀佛的佛光,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看到這個盛會,都看到諸位同修發無上的大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因緣確實是稀有,我在此地虔誠為諸位祝福。

  在流通分裡面第一章,佛就告訴我們,這個法門、這部經典『非是小乘』。有不少人對淨土宗發生誤會,認為念佛是消極,念佛是自了漢,有違背大乘菩薩利濟一切眾生的精神。當然說這些話的人,我們相信他一定沒有念過《無量壽經》,如果念過《無量壽經》,就不會說這些話,也不會相信這些話。

  在沒有講這段經文之前,我們先把前面正宗分做個總結,想一想正宗分裡面世尊給我們說了些什麼。實在說,在正宗分裡面,世尊首先為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怎麼來的,說明法藏比丘出家的因緣,以及修行發願的經過。法藏發四十八願,使十方一切眾生,包括了九法界,上從菩薩,下至地獄,九法界有情都有機緣在一生當中得度。所以他這個願是從本性般若大智大悲裡面生出來的,具足普賢菩薩圓滿的大願。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普賢大願要能夠圓滿完成,一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大願我們沒有辦法做得到。因為他那個願的境界太大,它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今天沒有能力達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每天你在一念之間就能夠供養十方一切如來,你這個十大願王才的確能圓滿。你說「禮敬諸佛」,真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你都禮敬到了,天天都可以禮敬,這不是我們觀想,真正達到。願願皆是如此。

  其次說明法藏比丘廣大的功德,這是叫我們能夠生起真實心,經中給我們說了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惠以真實之利」。這在其他經上我們看不到的,三種真實,決定不假。我們能夠廣行方便,才能夠滿普賢行。所以,我們在淨宗學會提出了修行的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第一個就是《觀經》的三福,第二個就是六和,六和非常重要,第三是三學,第四是六度,最後是十大願王。今天略略的都給諸位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第三說明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本經比《彌陀經》說的就詳細得多。這是釋迦牟尼佛,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對西方淨土具體的讚歎,我們聽了、見了之後應該要生決定的信心,從今以後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不墮疑城。我們具足了信心,信佛智慧,信自己的善根。

  第四,在正宗分裡面,佛給我們說明了往生的正因以及世間果報。這些開導都是叫我們生精進心,一心念佛,成就念佛三昧,決定往生。這些開示實在說,與《彌陀經》裡面所講的信、願、行三資糧完全相符合。這證明大本、小本同一個說法,決定沒有違背,沒有牴觸。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把《阿彌陀經》分成三科,正宗分裡面分三段。第一段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當然我們這部經裡面,依正莊嚴說得太清楚、說得太多了,這是啟發我們的信心。第二段是勸勉一切眾生應當求生極樂世界,要發願。第三部分是指示修行的人,要執持名號以利行。所以信、願、行是一部經的要旨,跟本經的教義完全相符合。我們現在看流通這一分,請看經文:

  【佛告慈氏。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

  首先,佛叫著彌勒菩薩跟他講,你看彼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裡面的『菩薩摩訶薩』。菩薩,我們往生去就是菩薩,從下下品,不但下下品,連疑城裡面也可以算是菩薩。摩訶薩那是法身大士,到西方極樂世界,已經證得理一心不亂的,這是摩訶薩。『善獲利益』,這句話不可思議,利是利益,利益是無量無邊,就是諸佛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你說這個利益多大!無量無邊利益裡面,通常講第一殊勝的利益,可以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那就是不退成佛。實在說,這些我們如果回想一想彌陀四十八願,就知道一個大概。

  這殊勝的利益,「善獲利益」,這善巧,怎麼巧法?真信、發願、念佛就得到了,這個太巧了。善是善巧,這樣一個巧妙的方法,得到這麼大的利益。這種利益我們在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不但是到西方,沒有到西方去,現在就得到。你現在得到,你自己還不覺得,不過我要給你說出來,你也許想想,的確是得到了一點,得到哪一點?現在你讀這部經法喜充滿,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利益。從法喜充滿生恭敬心,發願想依照這個學,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但是你總有了這個心,這就是你開始覺悟。從前不覺,現在開始覺悟。你這一開始覺悟,十方一切諸佛看到你、聽到你了,你心裡起這個念頭,佛也知道你,佛歡喜,一切諸佛歡喜,佛必定保佑你,必定加持你,這就是現在就得到利益。

  如果你要是退了心,再改學別的法門,給諸位說,諸佛看了搖頭,想加持你也加持不上。所以諸位從今天起不能退心,要努力的精進,愈精進,三寶加持的力量愈大、愈明顯,你自己都能夠感受得到,這是善獲利益。這是講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已經往生的這些人。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

  說了已經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再回頭來說咱們還沒往生的。當然我們沒往生的,這是佛主要說的,已經往生的話,陪襯的,是陪襯的話。主要就是底下這一句,這句重要。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諸位要特別注意這個稱號裡面的「善」,善就是善根,你具足善根,善根現前。雖具足善根,善根不能現前,那個沒有用處,也就是《彌陀經》裡面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其國」,可見得這要多善根。

  大家今天能夠參於這一會,你是多善根,你善根是非常之多,你才有緣分『得聞阿彌陀佛名號』。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不是普通的聽聞,普通通常我們聽到阿彌陀佛,自己也會念,那叫不叫聞?不叫聞。為什麼不叫聞?對於阿彌陀佛名號的含義一無所知,不曉得。現在我們遇到這部經,我們聽講這部經,在這部經裡面,對於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徹底明瞭,這才叫聞。所以底下講,你能生一念『喜愛之心』,你對他認識,對他明白,對他了解,喜愛的心才會生得出來。否則一個陌生人,你怎麼可能對他產生喜愛之心,那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今天才覺得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愈聽愈歡喜,愈看愈喜愛,你認識了,你對他了解了。從今之後,見到阿彌陀佛跟以前見到不一樣,以前見到不認識,現在見到認識了,你認識他,他也認識你。從前是他認識你,你不認識他,現在彼此都認識了,這個不可思議。

  下面說,『歸依瞻禮』,這就進一步,進一步我們要皈依阿彌陀佛。你看皈依,前面講「歸依供養」、「歸依瞻禮」,在這個經上說了很多遍,這都是再次的勸勉我們。「善獲利益」就是你知道皈依阿彌陀佛、皈依《無量壽經》,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我這次到貴地來,第二天還是第三天就有不少同修要皈依,我給大家舉行了一個皈依的儀式,這是普通一般的皈依,為什麼?因為大家對阿彌陀佛還不認識,所以當然只有一般皈依。明天我們又要舉行一次儀式,這個不一樣,這跟上次不相同,為什麼?這部經的正宗分講完了,大家對阿彌陀佛認識了。所以明天的皈依意義非常特殊,是皈依阿彌陀佛,我們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我比大家早皈依幾天,所以給你做證明。

  明天皈依是皈依阿彌陀佛,是皈依《無量壽經》,我要把這個意思跟大家特別詳細說明。明天皈依用的法名,不是普通法名,是佛給我們授記的法名,統統在本經裡面。這一皈依,你就是《無量壽經》裡面的一分子,你是阿彌陀國裡頭的一員,不一樣。明天的皈依,等於說在西方極樂世界註了冊、掛了號,我們的簽證手續辦好了,這個因緣無比的殊勝,這個皈依瞻禮不一樣。沒有講這部經,你怎麼樣說,不行,不是味道;這部經聽完了,味道就不一樣,跟阿彌陀佛特別的親切。

  『如說修行』,「如說」是如本經所說,佛在這部經裡面給我們講的我們要依教修行。依這部經典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佛給我們的教誨以及經中的境界,都是我們修正身心的標準,修正思想、見解、行為的準則,依照這個來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如上」是前面所講的功德,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也是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願願所說不思議的功德。

  【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諸位果然真正皈依,這個境界可以說你立刻就得到,自己決定再不會有自卑感。為什麼?自己曉得我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我在這個世間是來遊戲的,這個世界是暫時居住的旅館,過幾天我就要回家去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的老家,這要回去了。所以你的心不會有『下劣』,也『不貢高』,為什麼不貢高?知道西方極樂是大家庭,一切眾生,每個眾生都有分,只是他現在還迷惑顛倒,他還不知道,不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是他的家鄉,他不曉得。我們現在是知道了,他不曉得,我們現在可以回得去了,他還不行,還回不去。所以我們對於別人絕沒有貢高傲慢,對於一切眾生都能夠謙下,謙虛、卑下,尊重一切眾生,我們真正能夠做的到。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增上」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進步,你的善根必然一天比一天進步,這種利益現在就能夠得到。一方面是自己的善根成熟,自己曉得修學。從前不知道,盲修瞎練,不知道怎麼修法,現在知道了,認識路了,曉得怎麼修法。同時得到彌陀、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不思議的威神加持,所以你的善根當然增上。請看經文: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這一句給諸位說,這是釋牟尼佛給我們授記。你們常常要找什麼密宗摩頂,他那個摩頂授記是假的。此地是世尊現在給大家摩頂,給大家授記;阿彌陀佛現在也給你摩頂,也給你授記;十方如來同時都給你摩頂,都給你授記,你有沒有感觸到?應該有感覺。佛現在給你摩頂、給你授記,你不是小乘,不但不是小乘,佛說了,『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你是諸佛如來第一個得意的學生,這還得了,這不得了。我說的話不是假話,經上明明說了在此地,怎麼是假話!

  再往前面想想,我們在本經第一章裡面,看到上首表法,第一位尊者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尊者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個得道的,憍陳如是釋迦會上的第一弟子。你看在此經的流通分裡面第一章告訴我們,能夠依照這部經修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度眾生的第一得度的弟子。釋迦牟尼佛度眾生是希望你一生成佛,你依照這個法門一生果然成了佛,當然是第一弟子,不是第二弟子,真正是第一弟子。

  我們今天要覺悟,要不要做釋迦牟尼佛第一得意弟子?要不要做阿彌陀佛第一得意的弟子?你要真正想做諸佛第一得意弟子,要熟讀本經,依教奉行,把經裡面的教訓一條一條統統做到。也就是說,必得將這部經變成自己真實的思想、見解、行為,那你就是名符其實佛的第一弟子。我們距離佛雖然是很遠,真正做到了,佛就在眼前,不遠;沒有做到,天天跟佛在一起,那個距離也是在天邊。把佛的教訓做到了,就跟佛天天在一起。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

  因為這個緣故,就是因為這樣無比的功德利益,世尊大慈大悲這才告訴我們,『天人世間阿修羅等』,這一句就是說的六道眾生,告訴我們六道眾生。

  【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

  我們念經念到這個地方,確實有感動,佛的恩德太大了,沒有辦法報答。對於這個經典,對於這個法門,應當要喜歡,應當要愛好,應當要認真修習。修是依照這個經典,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行持,必須使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行持,都能夠符合經中所說的標準,這個叫修。習是應用在生活上,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這叫習,習是練習,變成我們自己真正的生活行為。

  『生希有心』,過去清朝初年彭二林居士所講的,這個法門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這是無量劫以來稀有難逢的一天。真的要生稀有心,我們才會珍惜這個大好機緣,才不至於把這個機會空過了。換句話說,過去生中,我們沒有遇到這樣殊勝的機緣,我們求生淨土的心總是生不起來,所以生生世世還在六道裡頭流轉。這一生中這個機緣太難得,我們終究是遇到了。你遇到我也不簡單,為什麼?我告訴諸位,去年、前年我講不出來,你前幾年遇到我,沒有用,你的信心還是生不起來。你今天遇到我,你能夠生信心,這不容易,這些因緣非常稀有。

  我自己讀這個經,講這個經,我有很大的感受,遍遍境界不相同。所以從前聽我講經的人,跟今天聽我講經的人,福報不一樣。今天聽,大福報,以前聽,小福報。如果諸位要不相信,你聽聽我那些錄音帶你就曉得了,你把那個錄音帶聽一聽,跟我這次所講的味道完全不一樣。當然我也沾諸位的光,因為你們大家機緣成熟了,所以我也得三寶加持。我跟大家講,不是我有能力說得出,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加持,這才能說得出來。有人說,我講這個經好像真的是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的一樣,為什麼知道這麼詳細、這麼清楚?佛力加持,不是自己的能力。佛力加持,當然也是諸位善根成熟,諸位善根不成熟,佛加持我,講了你們還是不相信,還是聽不進去,那還是枉然。這個就是經裡證信序裡頭的「一時」,「如是我聞,一時」,諸位善根成熟了,我也得佛力加持,同一個時候,這個叫一時。這一時,「說聽究竟,師資道合」,這叫一時。佛經這一時我們也得到證明,確實不可思議,稀有之因緣。

  【於此經中。生導師想。】

  『導師』是佛門裡面對佛的尊稱,唯有佛能夠領導我們脫離三界、超越輪迴、成佛作祖,他能夠引導我們,他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才稱之為導師。今天如果諸位再要說佛沒有在現前,這個經典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化身,這在我們面前,我們面對面距離還不到兩尺,怎麼能說佛不在面前!佛確實在我們面前。所以我們要對這部經生如佛在面前之想,要常常有這個心,存這樣的心。

  【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

  這是講善根成熟得殊勝利益的一類眾生,這些人數量很多。經末尾告訴我們,小菩薩去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娑婆世界有四十億那由他,四十億下面單位是那由他,這個數字是天文數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以這裡說『欲令無量眾生』,這是有依據的,這個無量眾生不是隨便說的,是真的。『速疾安住得不退轉』,速是快速,「速疾」就是快,很快,一生成就,不要等到來生。不但是一生成就,三年、五年就成就了。如果勇猛精進的人還不必,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日到七日都能成就,快!哪個法門都沒有這個法門快。七天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確有其人,還有不少個,這個不是假的。用功的方法正確,如理如法的修行,七天能成功。

  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彌陀四十八願,願願度眾生。他要捨棄一個人,他的願就不圓滿,願不圓滿他就不能成佛。他現在成佛,於今十劫,換句話說,彌陀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我們要相信,願願兌現。我們今天在這裡起一念心,佛知道,我們求生淨土,他明白,他知道,他也歡喜,緣熟的時候必定來接引。這個緣操縱在自己手上,我想早一天成熟,行,晚一點成熟也行,緣成熟之早晚決定在自己,一生當中一定成就。成就到了西方,就圓證三不退,就是「得不退轉」,這是非常殊勝稀有,第一功德。

  通常講三不退,第一是「位不退」,小乘初果就證得了位不退。我們在經上講,小乘證初果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生天往上升,到人間來就又退回來了,可見得他是有進有退,七次進退。有進有退,為什麼叫做位不退?他決定不會墮落三惡道,就是說他退,退有個底限,這底限就是初果,他不會再退到初果以下,保證不會退到初果以下。所以叫做位不退。因此,他雖然進進退退,七次必定證阿羅漢果。大乘菩薩「行不退」,行不退是他決定不會退到小乘位子上去,他總歸是菩薩,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但是菩薩位子他也是有進進退退,我們在前面看過,菩薩有進有退,但是他決定不會退到二乘,這是他最低的底限,不會退到這個以下。第三種叫「念不退」。念不退是圓教初住菩薩才能夠證得,換句話說,從圓教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他往上修,修了也會退,但是他的底限是初住菩薩,他不會退到初住以下。這個諸位要知道。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不可思議是給我們講的圓證三不退,這個不思議,圓是圓滿。普通一般法身大士,我們講他的修行,證到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是法身大士,他還是有退轉,進進退退。到圓滿不退轉是什麼人?如果說得最低的限度,圓教八地菩薩以上,要是究竟講,那得等覺菩薩才是真正圓滿的三不退。所以,前面講善獲利益,太善巧了,這法子太巧妙,你一生當中,你的成就就等於八地以上。這種善巧方便,是十方一切諸大菩薩他是夢寐以求求不到,不知道這個法子。也就是說,他沒有念過這個經,不知道這個法門,夢寐以求所求不到的。我們今天實在是非常幸運,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

  說老實話,古來大德也說過,《無量壽經》不容易流通,在中國一千多年不容易流通。你看看蓮池大師這樣的大德,他一生弘揚《阿彌陀經》,給《阿彌陀經》作了個非常詳細的註解,《彌陀經疏鈔》。他為什麼不給《無量壽經》作個疏鈔?就是《無量壽經》的本子不好,不完美,念起來總是有缺陷,沒有一個完善的本子。我們的福報大,因緣巧,遇到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差不多前後費了十年的時間,把這部經重新校對、重新整理,再編寫成這個本子。所以當時佛門裡面出家、在家的這些大德,大家公認這是《無量壽經》所有經本裡面最好的本子。我們今天念起來真正生歡喜心,你要不相信,我們這裡《淨土五經讀本》在,其他的八種本子你去念念看能不能生歡喜心,這是很現實的。從前那些人沒有遇到夏蓮居居士編的這個本子。

  我們自己得不退轉,我們也希望人人都證不退轉。不要我們一個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將來我成佛之後,我再來度你好了,這個心量太小了。希望我們大家同成佛道,要有這種雅量才可以。學佛不能自私,我得到好處,不希望別人也得到,這個小心眼不能成就的。你就是得到這個,將來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到時候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你心量太小。心量小的人,佛為什麼不接引?有道理,因為你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人心量都大,你到那裡去跟人家格格不入,天天到西方極樂世界跟人吵架,跟人嘔氣,那怎麼可以,所以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確實是如此,我給你講的都是事實,佛不是不慈悲,怕你到那裡去擾亂大眾,所以佛不接引你去。等你心量拓開之後,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佛就接你去。因為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要達到上善的水平才能去。

  『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這是一些心裡面想見阿彌陀佛,想見西方極樂世界,想真正見到阿彌陀佛無量的弘願攝受十方一切眾生的功德,他想親眼見到、親耳聽到,那你應當精進,聽此法門。佛就說了,你如果想在一生當中成就,你得好好的聽這個法門。不但要聽,精進的聽,這不是小乘,要精進聽。也許你們要問,我們現在沒有人講,我們到哪去聽?諸位要知道,這部經每讀一遍就是聽一遍。今天淨宗學會成立,我聽你們團長跟大家宣布,從底下這個星期大概就開始了,好像是星期六還是星期天我記不得了,大家在這個地方念《無量壽經》。開始念的時候可以跟著錄音帶念,念的時候跟著錄音帶,開始念最好是跟著錄音帶自己小聲,不出聲也可以,用心注意的聽,心裡跟著念,這樣的會場非常肅靜莊嚴,大家在聽經,就好像入定的樣子一樣。聽一段時期之後,希望同修當中,有能夠把這部經念得熟的,以後大家輪流來念。念只有一個人,念的人升座,就像在講台一樣,在講台上念,大家在底下聽,這樣好,這樣顯得莊嚴肅穆。如果大家一起都念,反而得利益少,為什麼?有的人這些字不認得,想聽一聽聽不到,大家一念,音聲都聽不出來,他學不到東西。一個人念,大家很安靜聽,他的確可以把這部經學會,有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在。

  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等於是代釋迦牟尼佛講一遍,你們大家一個星期聽一部,從頭到尾聽一遍,這就是『精進聽此法門』。每一位同修都要用心去念,念熟了,在講台上領導大家念,帶著大家念。如果你要覺得一個星期念一遍不夠,不夠精進,為什麼?一日暴之,六日寒之。我們中國常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雖然沒有到十日,一個星期七天才念一天,其餘六天都不念了。實在講要天天念,天天念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人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初發心的時候成佛有餘。你們現在初發心成佛有餘,諸佛歡喜,隔了幾天就退掉一半,再過幾天又退掉一半,明年我來的時候,這兩百人當中,能剩二十個人就很不錯了。佛在經上都很感嘆的,會退心的。

  要保持不退心是有辦法的,你們都有同參道友、好朋友,好朋友聚會在一塊,每個星期找一天有空的時候,星期一到你家裡去,你念我們大家聽,星期二到我家裡來,我念你們大家聽,星期三到他家裡去,這樣天天就念了,這叫依眾靠眾。大家的力量督促我,我不念不行,這麼多人來,我要準備好念給他聽。明天到他家,他不準備好也不行,我們要到他家去,聽他念給我們聽,這樣才行。這就是同學重要,老師實在是指路,指給你一條路,所謂一日為師,道路指給你;同學伴侶,這是行路,行路我們結伴,一路上有人照顧。所以,有老師沒有同學這個人不能成就,有同學沒有老師也不能成就。你要想真正成就,有師有友,友天天在一起互相切磋、互相琢磨,就是互相勉勵,才不容易退轉。你要是沒有幾個好朋友志同道合,真正發心修行,互相督促著,免不了會退轉,那要不退轉,諸佛如來就讚歎,第一稀有,稀有當中的稀有,那太少了,必定會退轉。要保全著不退轉,每個星期本團這個念誦一定要來參加。

  如果你要能保持精進,你就依照我講的方法,找幾個志同道合,每個人家裡輪流念。我再告訴諸位,你們家裡要輪流念這個經,功德利益太大了。為什麼?你這個家庭就是道場,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護你的家庭,這個利益太大了。你平常求佛、求神保佑,未必可靠,你集合三、五個同修,在家裡念這部經,一個星期念一次,你這個家裡佛菩薩護念。你們自己要想求家庭幸福,求一家平安,你依照這個方法來修是決定得的到的,比修什麼樣的功德還有效。你做其他的好事未必有效,這個事情做下來是決定有效。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這句開示非常重要。為求無上菩提,為求不退成佛,應當不生『退屈』之心,不能退步,真的要精進。不可以有『諂偽』之心,諂偽是口是心非,口裡說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心裡不想出去。前面講過,貪戀世間榮華富貴,貪圖這些,捨不得離開娑婆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聽說很好,想去,這個地方又捨不得,那是去不成的。這就叫做諂偽之心,不能有這個心。心地要真誠、要懇切、要精進,不能夠退墮,這非常重要。

  下面佛舉了個比喻給我們說,『設入大火,不應疑悔』,就是你遭到再大的苦難,你也不可以懷疑,也不能後悔。為什麼?你自己要覺悟,我們修學這個法門還遭到很大苦難,就證明我們的業障非常深重,如果不修這個法門,那個大難更是無法承受。因為我們一心修學這個法門,苦難來了的時候,這所謂是重罪輕報。所以決定不懷疑,決定不後悔,我們這一生一定成就。下面佛把這個道理、緣由說給我們聽。

  【何以故。】

  為什麼?

  【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

  這是佛在此地勸我們的理由。十方世界,我們在前面念過,無量無邊不退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小行菩薩往生的,佛都沒辦法說得出來,數量太多了。這些大菩薩、法身大士尚且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到了還有什麼懷疑的,不應該再懷疑。末後這一句尤其好: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這是真的,許多菩薩想聽這個經,沒有福氣,聽不到。

  【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我們今天有這個緣分聽到了,不容易,這個福分、這個因緣比那些菩薩要勝過太多了,這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這部經是多次宣說,其他的經佛在世一生只講一遍,唯獨此經是多次宣講。雖然多次宣講,有機緣聽到的還是少數,還不是多數,還是少數。可見得聽這部經,不是大的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法子。縱然是聽了,參與這個法會了,聽了以後他不相信,不肯發心生西方極樂世界,雖聽等於沒聽。這就跟那些「欲聞此經而不能得」的,是屬於一類的,等於沒有聽。所以此地所講聽聞,聽了能信、能發願、肯念佛,這一生決定往生西方,是指這樣的菩薩。我們自己聽了以後,堅定信心,發真實願,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樣才不辜負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不辜負阿彌陀佛往昔劫中發願修持,這恩德太大了。所以特別囑咐我們『應求此法』。再繼續看底下一章: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

  第一句話是說佛滅度之後,這個『來世』就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滅度之後。正法有一千年,佛講佛滅度之後,正法一千年也過去了。佛的法運一共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依照中國古代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是我們中國周朝昭王二十六年,圓寂在周朝穆王五十三年。如果依照這個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大概是三千零十九年,跟西方人講的二千五百三十三年不一樣,我們中國古代歷史上記載的。

  照中國歷史記載,現在三千年,三千年,正法一千年過去了,像法一千年也過去了,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十分之一。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末法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以後,佛法就沒有了,法就滅了。一直要等彌勒菩薩降生,這個世間再有佛法。彌勒菩薩幾時來降生?《彌勒下生經》裡面給我們講得很詳細,他老人家依我們這個世間年數來算,五十六億萬年之後他才來這個世間降生。所以你就曉得,這個世間沒有佛法的時候是多麼長久,沒有佛法眾生苦,沒有聞法、沒有得度的機緣。我們有幸生在佛的末法時期,更是大幸,在末法時期能夠聽到一切佛法裡面的第一法門,一切大乘經典裡面的第一經,這個實在是難得。所以彭際清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個話講的一點都不過分。我們說無量劫以來稀有難逢的一天,我們在此地聚會。

  佛在這個地方講正法滅後,這是在像法時期。我們曉得佛法傳到中國來,是像法初期傳來的,佛滅度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漢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現在也一千九百多年了。佛在《金剛經》上也講過「五五百歲」,就是把佛法分為五個時期。《大集經》裡面講這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這三個時期三種不同的成就。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大家認真持戒就能夠證果,證阿羅漢果,可以證果。為什麼?那個時候人心淳厚,換句話說,沒有邪知邪見,所以一生當中可以證到果。像法時期,眾生根性比正法要差,換句話說,妄想多了,分別執著多了,單單靠戒律證果不可能,要修禪定,只有定才能成就。所以,禪宗在中國特別的發達,為什麼?像法時期,禪定成就。

  你看看最早是戒律,戒定慧三學,戒就成就;像法時期,戒不行了,就要靠定,定成就。末法時期,定也不行了,為什麼?眾生根性更劣,定都不能成就。你不相信,你去入定,看看你能夠定得了定不了?定不了。裝模作樣行!眼睛閉起來,盤腿在那裡,頭腦胡思亂想,外面定,裡頭不定。所以禪定在末法時期也不管用。那要什麼成就?慧成就。什麼智慧?選擇這個經,選擇這個法門,第一智慧。你看戒定慧。所以末法時期,前面我們讀過,彌勒菩薩不是問嗎?有許多人學了佛法,或者聽了這個經,為什麼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說了,智慧微少。你就想到,末法時期要成就,戒、定都不行,要靠智慧。你能夠選擇這個法門,你是第一智慧,你的智慧跟文殊菩薩差不多,因為文殊菩薩也是選擇這個法門。我昨天特別提到的法照禪師,我們淨土宗第四祖,就是傳五會念佛的這個人。他學禪,見到文殊菩薩,文殊勸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有智慧,馬上就接受,禪就不要了,專門來念佛,成為淨土宗一代的祖師。所以諸位要曉得,愈到後來愈難,條件愈高。

  很多人不知道念佛是第一智慧,他不知道,「念佛,一句阿彌陀佛,沒知識的人幹的,沒有智慧人幹的」。他是世智辯聰,他以為他有智慧,以為念佛的人沒智慧。我們今天明白了,搞清楚了,念佛人是最有智慧的人,念佛人跟文殊菩薩選擇的是一個道路。你要說念佛人沒智慧,那文殊菩薩沒有智慧,哪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自己要有自信心,相信我們的智慧跟文殊菩薩平等,因為我們選擇這個法門。為什麼能夠跟文殊菩薩相等?因為我選擇這個法門,文殊菩薩也是選擇這個法門。我的智慧跟文殊菩薩不相等,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法門?這是從三個時期,你看看確實是戒定慧的三個時期。這是講像法時代,正法滅度之後,像法時期。

  【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這句話裡面實在說就是慧遠大師、永明大師、智者大師,他們都是生在像法,他們往生了,這是說他們。就是一千年以前,從廬山慧遠大師開始提倡念佛法門以來,那些人的成就。那些人也是種諸善根,『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彼如來是阿彌陀佛,阿彌佛的威德神力加持,所以他得到這個法門,他依據這個法門修行,一個一個都往生了。

  【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

  這句就是說前面阿彌陀佛五種不思議的智慧。

  【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

  所以,古來的大德遇到這個法門,歡喜信受、專修專弘,這是過去生中所種的善根德本。又得到阿彌陀佛神力加持,才有這樣殊勝不思議的成就,自利利他。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這段話佛轉過頭來勸勉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這段話就講了三個時期,先是正法,正法滅了,正法滅後就是像法,像法再過去了,這就是末法。經文從『諸善男子,及善女人』,這就是講到我們末法,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所以這裡頭有『若已求』,已求是末法這一千年以前的,已發心求這個法門的,當然他已經往生了。『現求』就是我們現在,現求兩個字就是我們現前這一會,指我們現在的大眾。『當求』是以後的,末法還有九千年,在我們以後的,以後的人有機會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這是講「已求,現求,當求」,統統是指末法時期。

  『能於是法』,「是法」就是指這部經典,指這部經典裡面所提倡的、所主張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指這個法門。我們要肯求,『皆獲善利』,已經往生的也好,現在我們去往生,以及將來遇到這個法門發心求往生的,統統得到殊勝的利益,這個利益就是本經前面所說的大利益。『汝等應當安住無疑』,佛在勸我們,應當把心安住在這個法門裡面,從此以後一心專修、一心專學、一心專念,不再修學其他的法門,這才叫安住。正是蓮池大師所說的「三藏十二部,讓給他人悟」,給別人去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我心安住了,安住在這部經,安住在六字洪名之中,我安住在這裡。「無疑」,決定沒有疑惑。

  『種諸善本,應常修習』,「種諸善本」就是依教修行。如果剋實而論,就是一心受持六字洪名,你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聖號,就是種諸善本,這句聖號是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面第一善。應常修習,這個「常」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依照這部經典裡面的教誨,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使無疑滯』,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斷除一切疑障,滯就是障礙,才能破除一切疑障。

  『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這是比喻話,這是比喻三界諸天。天上福報很大,有很多人修行,修的結果怎麼樣?生天去了。真正用功修行人,生天的很多,但是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天福盡了還要墮落,依然不免輪迴,換句話說,你依然不免三惡道,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所以,我們決定不羨慕天福。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天福到面前,人就迷了;不要說天福,人間福報都會把你搞迷惑,何況天福!

  所以自己要真正下定決心往生,我們今天有福報怎麼樣?不能享,要警惕,福報會迷了我們的心竅,把我們的智慧迷了。所以生活要過苦一點好,苦一點警覺性高,常常想到這個世間太苦,還是趕緊往生的好。你日子過得舒服了,不想去了,想過舒服日子的人就是迷惑顛倒,就是沒有智慧。你能把你的舒服日子改換一下,把你生活水準降低一些,這是你有智慧,你真正有智慧。所以,每天要提高自己生活水平,這決定是迷,我們希望別人提升,自己不能提升。因為,如果不希望別人提升,別人馬上提出抗議:你這個法子都是叫我吃苦的,你說的是離苦得樂,實際上你是叫我離樂得苦,你說的這個話與事實不相應。他會反駁,他不能夠接受。

  所以,跟大家講真話是你們的善根已經成就,你們想見佛,想脫離生死苦海、脫離六道輪迴,我跟你講真話;你要不想脫離,那就跟你說方便話。說法有方便說、有真實說,方便說,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環境,天天提高你的生活享受。不過享受也有限度,不能超過了限度,這個意思是說不能到奢侈,不能講求奢侈豪華,那是錯誤。要能與自己的身分相稱,這樣就是對的,超過自己身分這是錯誤的,那就是奢侈。真正修道人,他是把自己的福報捨掉給大家共享,這是真有智慧,會享福。有福與大眾共享,自己不一個人獨享,這個道理希望諸位細細的去想想。

  天上人間有不少珍寶牢獄,說老實話,家就是牢獄,你的家太豪華了,就是珍寶牢獄,你捨不得離開,你就不容易出這個牢獄。貧苦人家很容易跑出來,他不想在家裡待,家不好。家裡一切布置得很豪華,他捨不得離開家,外頭沒有家裡好,捨不得這個家。家是什麼?從前刑具加到頸上,就是那個「枷」,沒有兩樣。我們中國古人,我們中國祖先聰明,真是絕頂聰明的人。所以中國文字不能改,文字改了意義就失掉了。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高的智慧,叫你看到那個文字就覺悟了。你看那個「家」,家要照古文篆字的寫法,它是象形字,會意的,家是個會意字。中國文字講六書,就是有六種形式,根據六種不同的形式來造字。它是屬於會意,體會這個意思。上面是個房子,照篆字寫,你看這是個房子,房子裡面是一隻小豬,你們看對不對?那就叫家,是小豬關在籠子裡頭,叫做家。你們一個個很喜歡我成家了,所謂成家是什麼?就要關到籠子去了,關到籠子去這叫成家。中國古人造字的意思好深,就是叫你要覺悟,家不是個好東西。我們對於我們祖宗的智慧真是非常佩服,祖宗對於後世的恩惠太大了,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沒有的。所以,文字含義非常之深,看到這個字人就覺悟了,真正是佛法裡講的覺而不迷,中國文字有這種功用,提醒你覺悟。

  說到這裡,我想起還有一樁事情,我過去在台北,很多年以前,大概總有二十年前,也是有個常聽我講經的信眾,常聽我講經的。以後他的職務調了,調到台中去。在台中也不錯,在台中可以聽李老師講經,常常到李老師道場去。大概在台中認識了一個女孩子,他大概有意思結婚,寫一封信來問我。我就寫個明信片,寫一個大字「婚」字,寄給他,他懂得了。他寫一封信來,他說我不結婚了。婚是什麼意思?見到「女」人頭就「昏」了,他要不昏,他不結婚。你才曉得中國字意思之深,是時時提醒自己覺悟,這真是不得了。實際上,我寫出這個字給他,他只體會了一半的意思,就是我們佛法講,掉到二邊去了。這一邊是講結婚,那一邊一看是不敢結婚,掉到那邊去了。他不知道走中道,中道是什麼?結而不昏,這是中道。雖然結婚,心地有覺悟,不昏。成家不被家迷,結婚不昏,這才是中道。所以他沒有完全體會,掉到那一邊去,佛法講二邊,他掉到二邊去了,從這邊掉到那邊去了,他不曉得走中道。所以還不算是真正聰明,真正聰明是走中道,菩薩做的。他掉到小乘去了,掉到那邊去了。

  你才曉得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文字的意思之深,所以不能改,這一改就不像話,意義統統失掉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文字,沒有中國文字這樣的完美。所以我們真正要愛國家、愛民族,要愛護我們自己傳統的文化,要把它發揚光大。再看下面經文。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段前面說『大威德者』,就是我們常講不退菩薩,當然這個不退菩薩不是指圓證三不退,不是指這個。這些菩薩也非常了不起,『能生佛法廣大異門』,就是說他修學其他法門,也能夠潛入淨土法門,所謂是禪淨雙修這一類的。很多,教下的就更多了,我們常常聽說「教宗般若,行在彌陀」,很多人,也有的是「教宗華嚴,行在彌陀」。這就是他修其他佛法,他也帶修淨土,附帶的修淨土,這不是專修。我們善導大師說了,專修的那是「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的;不是專修,像這種附帶修的,他老人家說一萬個人當中,大概有三、五個人可以往生,因為他不專。這是說這些人。他為什麼這一萬個人修行,不能一萬個人去?佛在這裡把它的緣故給我們說出來。

  『由於此法不聽聞故』。這些兼修淨土之人,沒有讀到《無量壽經》,沒有聽過《無量壽經》,所以他兼修不容易成就,原因就在此地。所以說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就像是前面我們所讀的阿闍王子這些人,雖然過去生中住菩薩道,供四百億佛,還是有隔陰之迷,還是有退轉。這段經文可以印證前面阿闍王子這些人。從這段經文也能夠顯示,真正通宗通教他兼修淨土,像馬鳴、龍樹是這一類的人物,這些「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廣大異門就是指淨土法門,他能夠修這個法門,他能夠成就。馬鳴、龍樹、智者大師,永明大師另當別論,永明是我們淨土宗一代的祖師,他以後是專修,他不是兼修,他是專修,智者大師是兼修,但是這些人都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於此法不聽聞的就不行,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必定退轉,必定有隔陰之迷,後頭有句話,特別強調這個事實。不聽這個經,不依照這個法門修學,很容易退轉。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這句是講聞經依教修行的利益,這個利益不是將來的,這個利益是現在的。只要我們真正依照這個經典,『於此經典』,這個是指得非常的明白,不是其他經典,指的就是《無量壽經》,也就指的這個經本,指的這個本子。『書寫』這是講流通,『供養』是講我們的本願,也是講我們的貢獻,『受持』是說我們修學,『讀誦』可以說是供眾。再說『能於須臾頃』,「須臾頃」是極短的時間,『為他演說』。當然短的時間不能跟人家講全經,經裡面給人家說一句、兩句,就是《金剛經》上說為人說四句偈。四句偈就是經中任何的四句,這是講很少的,你能為人家講四句偈,講經裡面的一段,或者講經裡面的一、兩句。『勸令聽聞』,這些都是講你的弘揚,我們自行化他,專修專弘,這是講你專弘,勸別人聽聞。『不生憂惱』,讓人家聽了心裡歡喜。

  『乃至晝夜思惟』,一天到晚想經裡面的境界。所以經一定要念熟,如果你要是不念熟,你怎麼能常常想得起經裡面的境界?一定要念得熟。三年當中希望大家念三千遍,自然就熟了。三年之後三千遍念完了,你會常常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如對目前,就像在面前一樣,你熟了。想這些好,與佛相應。你不想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想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天到晚打妄想。與其一天到晚打妄想,製造六道輪迴的惡業,為什麼不想西方?由此可知熟讀重要。想佛的功德,這樣『於無上道』決定就『不退轉』,可見得不退轉不必到西方,我們現在生中就可以能夠證得。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這就是講上面所說的,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的人,這是講大三災,大三災劫火燒到初禪天,我們還是有能力超越,還是有能力往生西方。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佛在此地這幾句話說得非常懇切,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我們能發這樣的心,佛在此地給我們說了,你過去生中在佛面前受過記,一切如來,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稱讚你。我們過去生中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現在能不能往生,就看這一生的緣。緣是什麼?就是佛此地勸我們,應當『信受』,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依教奉行。這是佛再再勸勉我們的,我們要做不到,真的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對不起一切稱讚我們的十方如來。

  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