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十四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14

  請看第三十八頁第一行:

  【堂舍樓觀第十六】

  極樂世界這些宮殿樓閣,都是阿彌陀佛清淨心中流現的,是眾寶所成。不僅如此,最殊勝莊嚴之處是它能夠隨機應現,也就是說隨著十方往生這些眾生的心念隨意變化。所以經上講「化成」,就是變化而成的。從這些地方才真正能夠看出生佛平等、萬法如如,希望大家在經文裡面體會這一層深意。請看經文,這一章經文不長,裡面有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講佛與菩薩的住處。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

  這是剛才介紹的,不是造作的,不是先畫圖慢慢設計來建造的,不是的。是隨心所欲,變化而成的。

  【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

  『白珠摩尼』是摩尼寶當中最殊勝的,交相裝飾在這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之間。

  【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

  可見得這居住的地方是生佛平等。經上也有告訴我們,平等當中還有一點點差別,這個差別就是心地清淨的人,也就是煩惱差不多斷盡的人,品位高,他的住處可以隨意高大,可以在地面,也可以在空中;如果是煩惱習氣很重,沒有能斷盡的,他的樓觀宮殿不能隨意高大,同時也不能升到空中,只能夠在地面。除這一點點不相同之外,其他的可以說都是相同的。

  第二段講隨意行道,沒有一個不生歡喜心的。行道就是我們講修行,修行當然方法很多,經上不能夠細說,只能略略的舉幾樁,讓我們舉一反三。

  【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

  『講經』也是修行,這種修行的方法,效果可以說相當顯著。經不僅是講給大眾聽,同時是講給自己聽,勸勉大眾斷惡修善,當然也就勸自己斷惡修善。天天勸別人,自己做不到,講出來也慚愧,聲音語調也會變質。所以勸久了,不知不覺自己就起了變化,這是佛法裡面講薰習,長時間的薰習,不知不覺就會變化氣質。所以講經的確是自利利他,實在講,利他不過十之一二,自利常是十之八九。所以大家要問,學佛要怎樣才能把佛法學好?我就勸你上台講經,這個效果非常殊勝,不要幾年,的確氣質就會變化過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還有講經的,還是不斷的在講。

  有『聽經』的,發心聽經的。有講經,要沒有人聽經,這個法會不能成立。所以我們一展開經本,六種成就裡面,「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處所,與大眾多少人」,那些大眾是聽經的。只有佛講,沒有人聽,這個法會不能成就。西方世界這些菩薩們常常講經,大菩薩講給小菩薩聽,小菩薩又複講給大菩薩聽。所以每個人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有講經、聽經的時候。

  『誦經』,誦經很重要,誦經是修行。我曾經跟諸位說過,這個修行的法門非常殊勝,特別是淨土經典。誦經裡面不但包括了三學、三慧,三學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三慧是菩薩的修行法,聞慧、思慧、修慧,聞思修;還包括我們淨土宗最講求的三個條件,叫三資糧,就是信、願、行;也包括六度萬行、十大願王。可以說佛家無量無邊的法門,就在誦經裡面統統包括,一樣都不漏,正所謂一修一切修,無量無邊的法門就在誦經這個時刻一次完成。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有很多人不曉得。

  但是誦經有它的方法,這是不可以不知道。什麼方法?就是誠心誠意,老老實實的念去,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不必求解。你如果一求解,這一段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講法,你把所有法門統統都捨棄掉,都斷掉了。所以誦經不求解義,這樣才一切法門同時具足,一切法門同時完成,它的意思在此地。如果求解,是另外的時間,大家在一塊互相研究,或是看這些註解,那是另外的時間。

  所以誦經是值得提倡的,最好道場每個星期有一次共同來誦經,大家在一起念,像這部經從頭到尾念過一遍。念,可以有一個人帶著念,同修們對經本熟的,就可以跟著念;不熟的,聽,他念我聽,專心來聽,聽久了你自然就會念。專心在聽,心裡頭沒有妄念,也是三學、三慧、三資糧統統具足。這樣念經功德非常之大,在初學的階段,往往超過了念佛。為什麼?佛號只有六個字,一面念佛號,一面還可以打妄想。念經要很認真,一打妄想,字就念錯了,這一句就念掉了。所以他要精神集中,不容易打妄想,沒有妄想就是定;經文字字清楚、句句分明,那就是慧,就是根本智。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誦經很重要,一個禮拜共修一次非常好。

  我在美國的道場,我們是每個星期天,上午將這部經大家在一起念一遍。念完之後,再上供、吃飯,下午我們就散會了。所以星期天的活動,就是上午兩個小時的誦經、上供。念佛我們平常是在晚上,每個星期有三次,一、三、五,晚上八點鐘念到十點鐘,念兩個小時佛。一個月有一次精進念佛,上次跟各位報告過,那是念二十四小時,每個月有一次。這是我們在美國地區修行的方法。

  『有在地受經者』,「受經」跟前面的講、誦都不一樣。什麼叫受?受是傳授。傳授一般都是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這個叫受。為什麼?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這個時候說法要應機說法,這個學生是什麼樣的根性,是什麼根機,要用什麼方法來開導他。所以這是個別的,這個得利益非常之大。在佛門,依照佛的規矩來說,傳授三皈是一個一個傳的,沒有說集體在一起傳的,在一起傳這是不如法的。經上有個開緣,就是很大災難來的時候,時間來不及,有大災難來的時候,傳授就可以集體。如果沒有很大災難的話,應當是一個一個來傳。一個一個傳,諸位要知道,縱然是做儀式,儀式我們採取弘一大師在戒經裡面提倡的。我們上次用這個儀式,很簡單,佛前先三拜,然後把誓詞念三遍,大概一個人也得要三分鐘,如果有一百個人、兩百個人,這也不得了,差不多也要做上大半天。我們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得已,為了節省時間,雖然不是急難,不是有災難,看到諸位工作的時間,有的時候你還要趕去上班,要去做工,怕耽誤時間,在這種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我們也用開緣,大家集體一同來受。可是一定要知道,佛的規矩是個別傳授,戒律也是如此,也是個別傳授,經典的傳授也是個人的。

  『經行』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散步,是一面走著一面念著。經行是一面在散步,或者是繞佛,或者是繞塔,或者是繞道場,這都是散步,這個方法很好。經行多半用在飯後,我們中國人常講,飯後百步,運動運動幫助消化。但是佛法裡面,即使在生活當中他不忘修持,一面在散步一面念阿彌陀佛,或者一面散步一面在念經。這個經背熟了,你不要看了,譬如我把這部經從頭到尾背一遍,我在散步大致上自己也曉得我散步一小時,一小時這部經從頭到尾背完了。真正能背得很熟的,大概四十五分鐘到五十分鐘這部經就念完了,這是很通常的一個速度。這個方式非常之好。可見得佛法修學是活活潑潑的,它不是死呆板的。

  『思道』就是思惟,就是憶念,《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想,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觀想。從哪裡想起?所以經要熟,經如果不熟,怎麼想法?就是想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譬如講到當年久遠劫之前,世間自在王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在因地遇到佛,聽佛講經。開悟之後發無上心,捨棄國王發心修行,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因地上發四十八願,願願我們都要能夠想得起來。現在這個世界成就了,廣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往生不退成佛。你就想這些功德,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叫思道。

  『坐禪』,此地這個坐禪,確實著重在「坐」,就是在靜坐。從這上面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什麼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講經、聽經、念經、思道、經行、坐禪,這就是他的工作,每天都幹這些事情。而且他們活動的空間非常之大,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是他們的活動空間,喜歡到哪個佛國土,就到哪個佛國土去,應念即至。到別的佛世界裡面,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他能夠幫助佛教化眾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樣的身相,西方世界這些菩薩們神通廣大。後半段說:

  【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前面所說的是在地面上,這一段所不相同的,他們在空中。前面跟諸位說過,道行高的,品位高的,他能夠在虛空當中講經、聽經、誦經、坐禪、經行,他在空中。看第三段,第三段內容是講各得其果。

  【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

  這一段是講證果。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小乘,也沒有六道,不但沒有三惡道,三善道也沒有,西方世界是純一菩薩世界。不但純一菩薩,前面跟大家講過,純一普賢菩薩的世界,那真是無比的殊勝。怎麼還會有小乘?這個小乘是比照他方世界而說的。譬如我們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煩惱一品都沒有斷,這樣往生叫帶業往生,業障是完全都帶去,為什麼?沒有消除,全部都帶去。帶到那邊之後,那邊修行還是要斷煩惱,不斷煩惱不能成佛道。煩惱還是品品斷,不是一下就斷掉的,還是慢慢的斷。當我們將三界之內,這是說我們這邊,三界之內的見思煩惱,見惑斷掉了,八十八品見惑斷掉了。所謂見惑就是錯誤的見解,這個沒有了,斷掉了,那就等於證須陀洹果,就像他方世界證須陀洹一樣,是這個意思。並不是真的那個地方有須陀洹。

  思惑有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每一地有九品,九九八十一品,八十一品思惑。你斷除了欲界九地最下面這一地,就是五趣雜居地,這是最低的一地,你能夠把這裡面的九品惑前面六品斷掉,最重的六品斷掉,你就證二果,就是斯陀含。然後再把後面比較輕一點的三品斷盡,你就證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叫做不來,不再到欲界來,他在哪裡?他在四禪天,就是三果聖人在四禪天。四禪天是凡聖同居土,這個地方叫五不還天,它有五層天,他們在那個地方修行。因為思惑還有七十二品,八十一品才斷掉九品,還有七十二品,七十二品惑都在四禪斷。如果他根性很利,他在四禪就斷乾淨了,他就證阿羅漢果,他不必經過四空天,這是利根的阿羅漢。有一種根性鈍的人,他必須還要通過四空天,才逐漸把它斷掉,這就是根性比較鈍一點的阿羅漢。統統斷盡了,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是小乘最高的果位,是超越三界,也就是超越六道輪迴。

  這是講比照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這時候我們從凡聖同居土就超升到方便有餘土。說老實話,這是在理論上講,事實上沒有界限,凡聖同居土跟方便有餘土沒有邊界。不但這二土沒有邊界,就連更上面去的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統統沒有邊界,因為它四土合在一起。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到西方叫圓登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他同時證得,這個不可思議。前面介紹不可思議,這是其中之一。不像他方諸佛世界,四土是有界限的,界限很清楚,不到那個程度你決定不能超升,超升上去之後,底下的一定就捨掉。譬如說阿羅漢,阿羅漢不會到我們這裡來,我們也見不到阿羅漢,阿羅漢也見不到我們,這就是當中有界限。不像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界限,所以凡夫跟大菩薩天天在一塊,這是它的殊勝之處。

  這一段是講斷見思煩惱,三種煩惱裡面最粗最重的一種。再往上去,這就是要斷塵沙無明,這個煩惱微細。『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不退轉,就是圓證三不退。不退轉這是說到究竟,前面講須陀洹是菩薩裡頭最低的,阿惟越致是講到菩薩裡最高的。阿惟越致在普通講,圓教初住就證得了,就開始證得,證得一分,因為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三不退他都證得了;雖然證得,不圓,圓是圓滿,沒有欠缺。圓滿的證得是誰?等覺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你看看,說個最低的,說個最高的,當中都包括了;換句話說,菩薩五十一個等級,在西方極樂世界逐漸在進級、在升等。雖然在升等、在進級,他又沒有跡象;換句話說,不知不覺的就成佛了,甚至於我還沒想成佛,怎麼就成佛了,這是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微妙之處。

  【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可以說這一章經裡面是描繪西方極樂世界那邊的人生活狀況,法喜充滿。顯出它沒有苦,真的沒有一切苦惱,確實是極樂世界。再看底下一章:

  【泉池功德第十七】

  這是給我們說明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七寶池與往生的人關係非常密切,為什麼?蓮花都生在七寶池當中。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傳記裡面看過,中國古時候往生的人,沒有往生之前看到蓮花。我在美國舊金山,還有一個同修他也見到過,這個人也是專修淨土法門的,決定不是妄語。他這個事情只告訴我一個人,他不是在外面宣揚,所以他的名字我也不便宣布。他跟我說,他在念佛止靜的時候,就是靜坐坐著念佛的時候,忽然看見面前有一朵蓮花,蓮花光色之美無法想像,從來沒見過,蓮花擺在面前。尤其特別的是蓮花上有他自己的名字,這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他來問我這是什麼相,我就告訴他,你好好的念佛,你將來一定往生,蓮花上是你的名字,沒錯!

  所以經上講,十方世界念佛人,包括我們,我們一起心一動念,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就一個花苞。這個蓮花上就有你的名字,決定錯不了。將來你往生,阿彌陀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蓮花;換句話說,蓮花是自己修的,七寶池是阿彌陀佛提供的。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自己不種蓮花,阿彌陀佛不能變個蓮花來給你,蓮花是自己種的。這個事情千真萬確,你看現在的人他還能見到,可見得這個事情決定不假。我們這裡一起心一動念,發個真心「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蓮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這個花長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點。可是我跟諸位說明白,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所以,蓮花就跟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變現出來的,它沒有從小長到大,沒有生滅法,到那裡去是什麼樣子馬上就是什麼樣子。蓮花是我們自己種的,所以它就有慢慢長大,到我們往生那一天,就長到那時為止,到那時候看你的蓮花大小,你一往生到那裡去,花就那麼大。所以這個花,經上講「有一由旬者」,一由旬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那個花就非常之大。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個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不是阿彌陀佛不公平,是我們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樣,才有這樣的差別。

  諸位要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頭腦裡不能想別的,一定要想阿彌陀佛,一定要想極樂世界。不要在這個世間跟人家比財富,為什麼?這個地方的財富你再多,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不過是借給你看幾年而已,假的,你何必把精神浪費在這些地方!生活馬馬虎虎過得去就行了,要把我們全副的精力用到念佛上,為什麼?我要跟人家比賽蓮花大小。我現在穿的也不如你,吃的也不如你,也沒有你有錢,你出去坐轎車,我出去要走路,沒有關係,再過幾年看看,我到西方,我的蓮花比你大好多,那就不一樣了。所以,要爭取就爭取永恆的。西方極樂世界人無量壽,蓮花也是無量壽,那是真實的。而且蓮花是隨身的,也就是交通工具,你要到十方世界去,坐著蓮花,蓮花就飛去了。我們最近發現飛碟,飛碟不是圓圓的嗎?蓮花是最高級的飛碟。所以,一定要爭取最真實的,世間一切法不真實,我們不必要操那麼多心,過得去就可以了。請看經文: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

  這句話是總說,是講的總相。『池』就是七寶池,七寶池裡面有泉水,這個泉水是八功德水。這個水不是死水,是活水,為什麼?它流動的。池子水往哪裡流?它很奇怪,這個池水能往上流,我們這邊水不能往上流,只能往下流。它可以往上流,又可以往下流,自在的流,美不勝觀。底下是講它的大小,也就是講它的形狀、它的量,形與量。

  【縱廣深淺。皆各一等。】

  這句話是指上面而說的。『等』就是平等。什麼叫平等?能隨一切眾生意,就叫做平等。不隨我們的意,就不能叫平等。隨我的意,也隨你意,也隨他意,能夠隨一切眾生意,這叫「等」,這很妙的。下面是講它的長度。

  【或十由旬。】

  『由旬』是古印度長度的單位,它有大、中、小之別,大由旬合我們中國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但是古印度,佛出現的那個時候,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周朝,我們中國周朝的度量衡比現在用的要短很多。所以我們看到經上講,往往看到一個人身高是一丈六,一丈六我們看起來,現在通常人身沒有那麼高,哪有那麼高的人?其實如果我們要看一看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它裡面有一篇叫「周尺考」,就是考證周朝時候用的尺,大概只有我們現在的市尺半尺,五吋多一點。所以他們那個時候講一丈,就是我們現在的五尺,一丈六就是八尺,八尺高的個子,有,高個子的人有。所以周尺比我們現在的小。因此,由旬也是如此,那個時候講的四十里,恐怕只有現在的二十里。這是講池子小的。

  【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百千由旬』是說池子大的。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非常之多,此地舉的例子是講堂左右。你看這種七寶池。

  【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這一句是講池水之德。八功德水,小本《彌陀經》上也說,我們這大本裡頭又說到了,可見得八功德不是假的。《觀無量壽佛經》裡把這八種功德講得清清楚楚,我們簡單的說一說,也就是它有八種特別的好處。第一種好處是「澄淨」,水澄淨,澄是乾淨,水乾淨。從池上面看到池底完全透明的,一點混濁都沒有,這個水好;換句話說,一點渣子都沒有。第二種好處是「清冷」,水清,就是清涼。第三種好處是「甘美」,這個水你去嘗嘗味道,甜,水是甜的。不像我們這邊的水沒有味道,甚至於還有水味道很難吃,像海水的味道就不好,沒有辦法品嘗的。我們這個世間也有甘泉,少,非常之少,水是甜的很少。西方極樂世界的水統統都是甜的。第四種好處是「輕軟」。我們這裡水很重,拿一桶水,我們力氣小的人都拿不起來。西方極樂世界的水很輕,一大桶,一個手指就拿起來了。不是西方人力氣大,它水輕,它的水沒有分量,這個很特別,我們這裡的水比重是有相當的重量,它輕、軟。

  第五種好處「潤澤」。潤澤我們這邊的水也有,但是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比。何況我們這邊的水,你要用少量的水,對皮膚是有潤澤;如果你在水裡頭泡上幾天,人身都泡浮腫了,這個水就不是潤澤。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的水,就像我們現在很高級化妝用的油一樣,它能夠潤澤皮膚,能夠保養身體,它有這個好處。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不必用香水,七寶池裡頭八功德水,比哪一種香水都高明,是自然的,不是化學製造的。第六種是「安和」。上次跟諸位說過了,水能夠隨心所欲。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不會游泳的人怕水,掉水裡面去就爬不起來,害怕!西方極樂世界不會,不會游泳的也沒關係,你掉下去,想水淺一點,它馬上就淺了,決定淹不死人的。所以這是安和,決定的平安。

  第七種,這個水的功德,不但可以解渴,我們這裡是口渴了,水可以解渴,那裡的水可以解除飢餓,肚子餓了,喝一點水就飽了,不要用其他的飲食。而且這個水吃了之後,真是百病不生,長養功德,是能夠滋養道品的,決定沒有過患,就是沒有副作用。第八種好處,「長養善根」,實在講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點。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體,經上講他們所受的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身上決定沒有骯髒。為什麼天天還在七寶池裡面洗澡?七寶池裡面洗澡,能夠把我們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慢慢就洗掉了,這個不得了,所以他就會成佛,長養善根是這個意思。它不是洗我們身體上的塵,身體上沒有塵垢的。洗一次,心裡的煩惱就減輕,見思、塵沙、無明逐漸減輕。有這麼好的功德,稱之為「八功德水」。底下一段是講岸邊的莊嚴,就是七寶池的岸邊。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

  我們這裡燒的香,供佛的香是檀香,這個燒的檀香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真正的檀香是無價之寶,我們閻浮提的栴檀香是寶物,也是隨著眾生業力,現在眾生沒福,這個寶沒有了,不現,沒有了。我們在傳記裡面曾經見到有一樁事情,在古代漢朝時候,西域,那時候的印度,有一位高僧到我們中國來。他帶的就有栴檀,栴檀很少,只有四丸,他做成像丸一樣,只有四丸,一丸也沒有好大,拿這個進貢給皇帝。進貢現代話叫送禮,我把這個做為禮物送給皇帝。當時送給皇帝的禮物都是有規定的,香不能少過一斤,送給皇帝的禮物,香至少要一斤。這四丸恐怕充其量也不過是一、二兩而已,距離一斤這個數字差得太大了。所以,當時朝廷就拒絕,就不讓他用這個東西做為進貢的禮物。這個法師說,好吧!你嫌太少了,我就燒了一丸。他就燃燒一丸,這丸香一燒,那時候漢朝首都在長安,四十里統統聞得到。這個皇帝就稀奇了,那個三丸收了,皇帝也要了,就收去了。而且這個香大家聞了之後,許多病都沒有了,它有這個好處,這是我們世間的旃檀。

  西方極樂世界的旃檀比我們這個地方好得太多了,我們這個地方的香不能跟西方世界的香相比。旃檀香樹到處都是,不像我們這個地方非常稀有,它那邊太多了。

  【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

  『修』是長,修條就是樹枝很長,樹條很長。『密』,葉非常濃密。

  【交覆於池。】

  池岸邊非常之美。

  【出種種香。世無能喻。】

  我們這個世間沒有東西能夠比喻。前面曾經說過,西方極樂世界是香光莊嚴,那個世界是眾寶所成,這些寶不但都放光,而且這些寶都放香,都有香氣。

  【隨風散馥。沿水流芬。】

  這兩句實在寫得太美了,這個光華香氣隨風遠播,到處都能夠聞得到。底下講池裡面的莊嚴,七寶池裡面的莊嚴。

  【又復池飾七寶。】

  池子裡面也是有七寶。

  【地布金沙。】

  池底下不是泥沙,是金沙,金沙鋪地,鋪的池底。

  【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

  這都是梵語,『優缽羅』是青色,都是蓮花,青色的蓮花。『缽曇摩』是紅色的蓮花。『拘牟頭』是黃色的蓮花。『芬陀利』是白色的蓮花。所以這四色蓮花,就是《彌陀經》上所講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就是這個意思。實在講,七寶池裡面的花顏色非常之多,並不只是這四種,這是略舉四種而已,如果一一舉,說不盡!後面一句有個總說:

  【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這是講七寶池裡面的莊嚴。這些蓮花的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十方諸佛剎土念佛眾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托胎之處。他將來來就是在花裡面化生,他的宮殿樓閣都在蓮花裡面,所以這個蓮花也很大。

  【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

  這是講水的形態能如人意。你在七寶池裡面洗澡,你想水多深它就多深,隨心所欲。尤其是妙,妙在我們兩個人同時在七寶池中洗澡,我想水深一點,我感覺得水就深一點,他想水淺一點,他感覺到水就淺一點。兩個人同在一起,感覺水的深淺不一樣。有些人會游泳的,他要水深,好潛水;有些人不會游泳,怕水,水最好淺一點。你看同在一起,他們兩個人感觸確實不相同。水能如每個人的意,不是一個人一個人換的,同時在一起,各如其意,這個了不起,這是不可思議。

  後面是講水的溫度隨意。你要想水灌身,像我們現在淋浴,七寶池水自然就上去淋下來,它不要用任何工具,自自然然的。

  【或欲冷者。】

  水涼一點。

  【溫者。】

  這是熱一點。

  【急流者。】

  水流得快一點。

  【緩流者。】

  流得慢一點。

  【其水一一隨眾生意。】

  沒有一樣不是隨我們自己意思,那個世界真是事事如意。我們這個世間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恐怕還不止八九,西方極樂世界是樣樣隨心如意,沒有一樣不如意的。末後兩句重要。

  【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開神悅體』是講水的妙用。『淨若無形』是講水的形相,水之乾淨幾乎看不到它的形狀,到這種程度。我們的水一看就曉得水在哪裡,為什麼?不乾淨,裡面的礦物質、化學物質,顯微鏡一照之下,裡面什麼東西都有,不乾淨。西方極樂世界的水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無比的清淨。它最大的好處是開神悅體,神就是神識,開就是開悟,那個水裡面洗了之後會開悟,體是身體。你每在池裡洗一次澡非常的愉快,那是真正的享受,為什麼?煩惱洗掉了,無明洗掉了,這個了不起!我們這邊什麼樣的水也沒有辦法把你的煩惱、無明洗掉。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裡的八功德水,可以把我們煩惱、無明洗掉。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這兩句是描繪寶池的總德。『寶沙』是池底的金沙,因為水太乾淨,從上面看到底,『映澈』是看到底。『無深不照』,一切境界照在池水裡面清清楚楚,就像鏡子一樣。它的好處還不只如此,我們愈往下看,好處愈多。

  【微瀾徐迴。】

  『瀾』是波瀾,風吹在水面上,水就起了一點小波浪,「微瀾」是很小的波浪。『徐迴』是慢慢的迴流。

  【轉相灌注。】

  這個池的水流到那邊的池,那邊池水流到這邊,這就非常之美。因為它的水可以往上流,所以不必下面有水道,用不著,不必有水溝、水道,用不著,它的水可以往上流。

  【波揚無量微妙音聲。】

  因為有波浪,有水流注,這個池的水流到那邊,那邊的水流到這邊,當然水流就有音聲。音聲會說法,這是不可思議,水流的音聲都會說法,說無量妙法。

  【或聞佛法僧聲。】

  這就是三寶聲。三寶,前面跟諸位略略的提過,就是覺正淨聲,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自性三寶之聲。廣義的說,是十方三世一切三寶你統統都能夠聽得到。

  【波羅密聲。】

  『波羅密』是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

  【止息寂靜聲。】

  『止息』就是禪定,「止息寂靜聲」這是禪定的別名。

  【無生無滅聲。】

  這是聲聞、菩薩證果之聲。小乘是聲聞,證到阿羅漢果,不生不滅,證得偏真涅槃。大乘菩薩入無住涅槃,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無住涅槃,無住涅槃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也是『無生無滅聲』。

  【十力無畏聲。】

  『十力無畏』是如來果地上特殊的德能,菩薩所沒有的,這個與菩薩不共的。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池水流注的聲音,都會演說如來果地上的十力、四無所畏。

  【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這個幾句,總而言之,水說法無異於前面所講的寶樹。無量無邊的佛法,我們四弘誓願裡面講「法門無量誓願學」,你要是覺得阿彌陀佛太威嚴,不敢去見他,不要緊,你在寶樹裡面統統學到了。七寶池裡頭沐浴的時候,聽聽水的聲音,也全都學到,這個多自在!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無法不說,你想聽什麼法門,它就給你聽什麼法門。從初學一直到成佛,沒有一法你聽不到的,隨心所欲,想聽什麼就聽什麼。

  末後是『甘露灌頂受位』,這是示現成佛,示現成佛的時候叫「灌頂受位」。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這一小段是聞法得益。前面是講學,聞法是學,學了之後你究竟得到了什麼?這個很重要。如果我們學的時間很長,一無所得,那是白學了;學了,一定要能夠得到,這一點希望同修們要特別注意。我們自己在學佛,自己一定比誰都了解自己,你說有個高僧大德,我們向他請教,問問他我學得怎麼樣了?自己清楚,這個事情不必問人,只要回頭自己好好的反省反省,我學佛,今年跟去年比較一下怎麼樣,有沒有進步。從哪個地方去反省?這個地方講的幾句很好,就夠了,足夠用了,「清淨、無分別、正直、平等」,就這幾樁就行了。我今年的心比去年是不是清淨了一些?心清淨,煩惱就減少。我今年的分別執著比去年是不是減少了?我今年對人,處事待人接物,我用的心跟去年用的心一樣不一樣?是不是逐漸接近真誠,真心、誠心?對於一切法,我的看法、感觸是不是逐漸平等?你用這幾樣來省察,就曉得我們自己學佛有沒有進步,有沒有受用,都在這上面。這是細說,粗而言之就是煩惱輕、智慧長,我們佛才沒有白學。

  學這麼多年,如果功夫一點都不能長進,這個自己要反省,不是理論上的錯誤,就是方法上的錯誤。如果理論、方法正確的話,這種進展一定可以得到。得到相當的程度,給諸位說,自己有許多吉凶禍福之事,自己都能夠預知,都曉得。所以他要往生,什麼時候走,他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於一些人發生什麼事,他也知道。知道為什麼不說?有的能說,有的不能說,我們俗話說洩露天機,那不可以的。什麼叫洩露天機?實際上是因緣果報。你造的那個業因,你應當受果報,我給你說穿了,你不受,避免了,但果報能不能逃掉?逃不掉,你將來還是要受,將來受的時候比現在受還要痛苦。他看到你受果報,他知道,不是不知道。所以許多事情能夠預先曉得,這是修學真正有收穫、有受用。『成熟善根』。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這是講聞法自在,隨心所欲。我想聽,就聽得清清楚楚,六塵都給我說法。我不想聽,就清清靜靜,一點音聲都沒有。不是說我不想聽他也在講,這就很麻煩了,我想聽的時候他不講。這是你想聽什麼都聽得到,不想聽的時候是『了無所聞』。

  【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前面講的相應就是與自己的願望相符合,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永遠不退無上菩提。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

  這一段經文非常重要,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第二十四願「蓮華化生」的成就,蓮華化生。佛門常用蓮花表法,也就是用蓮花作為我們佛教的一個標幟,作為佛教裡面一個圖徽,就是圖案。常用的還用法輪,也有用卍字,卍字是代表吉祥如意。但是用蓮花跟法輪最多。蓮花表法也表得非常圓滿,像我們世間的蓮花長在水池裡面,根生在泥土裡面,把泥土代表六道,六道染污、不乾淨。花的莖是在水中,花開在水的上面,不是開在水裡頭,開在水上面。這根莖在水當中,把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清淨,水清淨,代表四聖法界。花開在水上面,代表不但六道我不染,四聖也不染,超越十法界。所以泥代表六道,水代表四法界,合起來是十法界,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那叫什麼?叫一真法界。所以蓮花代表一真法界,超越六凡四聖,它是表這個意思。

  第二個表法的意思是因果同時。其他花總是先開花後結果,蓮花不一樣,蓮花一長它裡面就有蓮蓬,蓮蓬裡就有蓮子,所以它是因果同時。佛法裡面講真的是因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與果永遠分不開。所以佛家用蓮花來表法。

  西方極樂世界也叫做蓮花藏世界,它那個地方蓮花特別多,也就證明蓮花不是阿彌陀佛種的,剛才說了,是十方一切眾生念佛往生所現的。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很慈悲,提供七寶池,七寶池是阿彌陀佛提供的,其餘那些無量寶花是阿彌陀佛威神變現的。唯獨蓮花是十方眾生念佛的人,他們清淨心裡面、念佛心裡頭變現的,自然化生。我們這裡有一念,我們在座的同修每個人有一念,西方七寶池裡面就有一朵花生出來。這個很好,可是大家也不要太歡喜,為什麼?如果你要是退了心,蓮花就枯掉了,沒有了。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去了,蓮花就沒有了,就枯掉了。或者「這個法門好是好,禪比這個還要好,算了,我就參禪去,我不念佛了」,這個花慢慢也枯掉了;你學密去,花也沒有了。這個花只與念佛相應,你搞別的,花都不相應,這一點要知道。

  如果你學別的法門,你還是求生淨土,還行,這花還能保持住,不會那麼快枯掉。譬如我學教,我學天台,但是我念佛,我的志願求生淨土。像很多古大德,教宗天台,我教專門研究天台,專門研究《法華經》、講《法華經》,但是我自己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可以。民國初年有不少出家在家的大德,他們走的路子很多都是這樣的。像應慈法師,他一生弘揚《華嚴》,楊仁山居士也是弘揚《華嚴》,但是他們統統都是念佛的,他們標榜的是「教宗華嚴,行在彌陀」,他能往生。這也算是專修,因為他早晚課統統是念佛。當然,最專、最純的就是專修淨土法門,我們依的經典也是淨土三經、五經,一向專念,發心求生淨土,你的蓮花決定是天天在長大。所以,我們念佛的心、求生的心,就是滋潤那個蓮花,就是蓮花的養分,養分多,蓮花愈長愈大、愈長愈美,光色愈好。

  【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這兩句在這個地方看到了,西方人的身體之好,無法形容。為什麼說他的身體是『清虛之身』?我們這個身體為什麼不行?我們這個身體天天吃五穀雜糧,所以沒有法子,我們的身體不乾淨。年歲大的時候,什麼毛病都生了。為什麼年歲大的人毛病統統都出現了?諸位要曉得,不乾淨。人實在講就是一個機器,就像一部汽車一樣,裡面好多零件組合的,我們人身體也是。現在一解剖就知道了,心、肝、脾、胃,好多管道連起來的,血管就是管道,聯繫起來的。管道用久了,裡面骯髒的東西堵塞,這一堵塞,毛病都出來了。什麼東西堵塞?就是髒的東西堵塞。所以要曉得,身體老化之衰,原因在此地。如果你每個管道都洗得乾乾淨淨,你跟年輕人沒什麼兩樣!好像車一樣,舊車因為用久了,管道裡頭總是有骯髒的東西,雖然有排出去,骯髒東西它黏在旁邊,黏久了它就生鏽,車就故障了。如果你天天清除,清得它一點髒東西都沒有,你用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跟新車還不是一樣!原理就是如此。

  所以我們飲食,當然有排泄,排泄總不能百分之百排泄得那麼乾淨。排了百分之九十九,還留一分,這個一分終年累月在那裡累積,累積到幾十年,麻煩就大了,就出毛病,就不健康了。所以,你們同修如果稍微要注意一點,你看看人有什麼病,這樣病痛,那樣病痛,你問問他大小便怎麼樣?一百個病人,九十九個大小便不好,管道不通!所以醫生診病的時候,先問你大小便怎麼樣,大小便很正常,醫生說你這個毛病不大,不要緊。為什麼?管道通,沒有大礙。

  西方極樂世界受清虛之身,他們那裡沒有五穀雜糧,他不需要飲食,禪悅為食,不需要飲食,每個人都是入念佛三昧,他還要什麼飲食。不要飲食,為什麼經上講,想到飲食的時候飲食東西都來了,後面「受用具足」這一章就講到了,為什麼會有?那是習氣。我們在這個世間每天要吃三頓飯,還要吃幾道點心,一到西方極樂世界,「我怎麼還沒吃飯」,想起來了,你這一想,菜飯馬上擺在面前。一擺在面前,「我現在在極樂世界,不要吃了」,馬上就沒有了。實在講,都是示現出來看一下,沒有吃的。為什麼?這就是老毛病習氣沒有忘掉,常常想到我怎麼沒有吃點心,怎麼沒吃飯?它就會現前了。所以,非常奇妙的世界。縱然飲食現前,經上講實在沒有吃的,一現前,他馬上就曉得,「我現在在西方世界,不是在娑婆世界,不需要飲食」。

  『無極之體』是講那邊的身相,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的,不是的。一到那個地方,化生,變化生。一變成那個身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樣,跟阿彌陀佛一樣高,相貌一樣,皮膚顏色也一樣,沒有一點差別,換句話說,完全照阿彌陀佛的樣子變現出來的。因此沒有生老病死,所以叫「無極之體」,沒有生老病死。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好多行業都沒有,我們這個世間許多行業,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沒有醫生,沒有製藥的,為什麼?他人不生病;也沒有織布的,紡織廠也沒有,也沒有做成衣的,為什麼?他想衣服,衣服就來了,他不要做的;也沒有賣糧食的,也沒有種田的。我們這個世間好多行業,各行各業,在西方極樂世界統統看不到。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一個行業,哪個行業?教書的老師,阿彌陀佛天天為我們講經說法。有老師、有學生,只有這個行業存在,其他的行業都不存在,所以這個世界好!

  【不聞三塗惡惱苦難之名。】

  名都聽不到,哪裡還有事實!『三塗』是三惡道,『惱』就是煩惱。西方極樂世界聽不到什麼叫煩惱,煩惱這個名詞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永遠聽不到的,沒有這個名詞。

  『苦難』,前面講的三苦、八苦,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難是八難,八難,實在講統統是指的聞法。世間人你一生日子過得再愉快、再有福報,如果一生聽不到佛法,就叫遭難。為什麼?聽不到佛法,來生保不住。八難一開頭,第一個就是「三惡道」,三惡道的人太苦了,他沒有時間來聞法,太苦了。釋迦牟尼佛說,「貧窮學道難」,貧窮的人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來聽經、叫他來念佛,他搖搖頭,我不幹,肚子還沒有混飽。所以他學佛難,三惡道是一難。第二種是「世智辯聰」。有世間聰明智慧,你跟他講,他反駁,他不能接受,這是難。就是世間聰明人,像這些學者,愈是在社會上有身分、有地位,他覺得學佛好像是一種迷信,學佛好像是愚痴,有損他的身分。實在講他不了解佛教。世智辯聰也是難。

  「盲聾瘖啞」,這個也是業障,很重的業障。眼睛瞎了,見不到佛像,看不到佛經,這是他的苦難。聾了,他聽不到音聲,聽不到說法,也困難。啞,心裡有疑問問不出來,有疑惑的時候沒有法子請教別人,這都是障難。障難之中,「長壽天」,長壽天是四禪天、四空天,壽命很長,四空天裡頭沒有佛法。你生到四空天,或者是你修定,修無想定,修成功之後,第四禪的無想天裡頭也沒有佛法,沒有人說法。到你定功失掉了,像非非想天,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再墮落下來。你看一停就停了八萬大劫,沒有機會聞佛法,太可惜了!八萬大劫,好多佛出世都過去了,這個機會沒有了。佛給我們講的八難,還有「佛前佛後」。你出生,得到人身,佛沒出世,世間沒有佛法;或者佛出世,已經滅度了,佛的法運完了,生在滅法時期,統統都是說明沒有聞佛法的機緣。

  所以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佛法當中這部經、這個法門,是無比稀有之法,你能夠聽到,就是彭際清老居士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在此地遇到了,遇到之後,自己深深得佛法的利益,才會體會到佛恩難報,我們用什麼方法報佛恩、報祖師的恩?沒有法子能報佛恩。報佛恩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這個法門普遍的傳播,普遍的介紹,發揚光大,使一切眾生都有機會聽得到,都有機會接觸到。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能報佛恩,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

  【尚無假設。何況實苦。】

  就是講這些三途、惡惱、苦難,假設都沒有,假設的名都聽不到,哪裡還有這些事情!所以無苦,這個世界沒有苦。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音』就是種種微妙的樂音,音樂。種種說法、開悟的法音。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因為這個緣故,這個世界才叫做極樂世界。這一章經文不長,自己細細去想想,體會裡面的義趣。我們再看底下一章。

  【超世希有第十八】

  這一章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威德、神通,樣樣都是無比超越十方的。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你看這個地方經文說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有聲聞、有阿羅漢、有天人,這是『順餘方』,就是他方世界的俗諦,就是世俗的稱呼,順他方世界的稱呼。極樂世界有沒有?沒有,極樂世界純一菩薩。但是要曉得,雖然講他是天人、阿羅漢、聲聞,他的相好莊嚴跟阿彌陀佛一樣,決定沒有兩樣。經上說得清楚,『所有眾生』,這些眾生包括下下品往生的,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一念往生,都包括在這裡面。因為經文上沒有說下下品除外,沒有這個解釋,沒有這一說,那麼下下品五逆十惡去往生,都包括在裡面。

  『容』是容貌,『色』是色相,『微妙』。『超世希有』,超是超越,世就是一切諸佛世界,超越一切諸佛世界,非常之稀有,獨特的殊勝。真實莊嚴不可思議的是『咸同一類』,這一點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是一類的。如果我們講有菩薩、聲聞、緣覺,就變成三類。十方世界有十法界,十大類,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只有一類。所以你看到色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菩薩、佛,所有大眾容貌形色完全相同。

  『無差別相』,實在沒有差別相。我們凡夫聽了之後會覺得驚奇,到那個地方,誰是阿彌陀佛也不認得,每個人相貌都一樣,曉得哪個是阿彌陀佛?哪是觀世音菩薩?這個不要緊,因為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他心通,不但對於每個人決定不會認錯,而且還曉得每個人生生世世的事情。你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你在哪方世界,你是做什麼的,你是修什麼的,統統知道,生生世世的事情都知道。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天眼通、有天耳通,六通具足,六通的本事、能力差不多跟等覺菩薩相彷彿,這麼大的能力。這是阿彌陀佛不思議神力加持的,要靠我們去修,那要修到哪一劫才修得到?一生到那裡就得到了。

  『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這個要知道,雖然身形色相完全一樣,但是畢竟煩惱輕重差別還是不相等。像我們初去,帶業去的,就叫做天人,煩惱沒斷。如果見思煩惱裡面見惑斷了,就叫你做須陀洹,他方世界的稱呼,其實你的身相跟佛是相同的。決定不像他方,他方,菩薩就是菩薩的相,菩薩相非常圓滿、非常慈祥。聲聞的相就不同,奇奇怪怪的,十八羅漢,聲聞,你看看每個人的相不一樣,奇奇怪怪的,他不相同。為什麼不相同?他煩惱沒斷盡,他心還不平等。菩薩的相為什麼慈祥,相貌都差不多?因為菩薩的見思煩惱斷盡,無明也斷得差不多了,所以逐漸他的相貌接近了。佛佛道同,到成佛,相貌完全一樣。

  西方世界的好處,去並沒有成佛,煩惱都沒有斷,根本就是他方世界人天的身分,但是那個地方的相貌、神通、道力、享受就跟佛一樣,這個叫不可思議。很多講經說法的法師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理上講不通,理上應該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才講得通。為什麼我們人心不同,到西方極樂世界相貌相同?這個世界的相書拿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講不通了,人心同,相貌才能相同,人心不同,相貌也相同,奇怪!實在說,你要仔細去研究,不是不同,還是有相同,什麼相同?我們別的心不相同,「信願持名」相同。等覺菩薩他怎麼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他相信淨土,發願,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往生的,他是等覺菩薩,他往生了。我們一品煩惱也沒斷,我們怎麼去的?我們也是相信,也是發願,也是念阿彌陀佛去往生的。別的不談,我們單談這個因相同,到那裡果報應該也相同。你要明白這一層因果,這樁事情才能夠解釋,否則的話,沒有法子解釋。修因相同,到那裡果報也相同。至於我們自己阿賴耶識裡的煩惱,到那裡以後慢慢再斷,那是另一樁事情。要把阿賴耶識裡頭業習煩惱的總帳統統算在裡面,那真的講不通。所以,教下的法師他不相信有他的道理,他是被教網迷惑了,沒有能夠突破教網。

  底下有一番比喻,比較正報之殊勝。請看經文,這一段比喻好懂。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

  這講一個乞丐,貧苦的要飯的一個乞丐。

  【在帝王邊。面貌形狀。寧可類乎。】

  就拿一個乞丐,拿一個在人間做帝王的,他們兩個站在一起,你看看那個樣子像不像一樣?當然不像。帝王是富貴相,一看就看得出來,那個貧窮下賤也一看就看得出來,貧賤。相貌不相類,差別很大。再比較:

  【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世間王最殊勝的是『轉輪聖王』,那個福報第一大,普通世間一個王跟轉輪聖王一比較,那就像乞丐一樣,不能比。

  【轉輪聖王。威相第一。】

  他的威德、相貌在世間人裡面來講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

  忉利天是天王,人間的王跟天王一比,怎麼也比不上天王,人間再大的富貴,沒有法子跟天王相比。用這個來比較。

  【假令帝釋。】

  『帝釋』就是忉利天王,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就是佛家講的帝釋天王。

  【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王。忉利天王是欲界第二層天,再跟第六層天去比,也跟乞丐在帝王邊一樣,那就很難看,不成比例。這是比到了他化自在天,欲界的天頂,那是富貴到了極處。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這個地方希望同修們要特別注意。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西方極樂世界普通的一個眾生,也就說明,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比他化自在天王的相貌殊勝得太多,不能相比!我們通常講極樂世界一切眾生相貌之好,我們想不出來究竟好到什麼地方,佛用善巧方便給我們做了個比喻,說明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大眾他們色相之好,用第六天,比第六天王還殊勝得萬億倍,簡直不能比。第六天人跟西方極樂世界人站在一起,就跟乞丐站在帝王邊一樣,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色相之殊勝,諸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真實不可思議。

  色相端嚴是人人希望的,西方世界人色相端嚴為什麼這樣好?從性德裡面顯出來的,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威神加持你,他四十八願願力加持你,是你自己念佛的功德顯現的。所以,諸位講修功德、修福德,功德、福德殊勝第一就是念阿彌陀佛。大家不知道念阿彌陀佛的好處。你去念《大方廣佛華嚴經》,不如念《無量壽經》;你去拜「萬佛懺」、念萬佛,不如念一聲阿彌陀佛。所以經上一再跟我們說,一切諸佛,阿彌陀第一,前面我們念過,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無比殊勝。這是我們同修一定要曉得的。你曉得之後,你的心才會定下來,從今而後,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不再打妄想,不但世間一切法不能夠誘惑我,動不了我的念頭;一切大乘佛法,顯密諸宗,也不能動我的念頭,我也不會受這個誘惑。我們這樣一生決定往生,往生品位就看你平時念佛功夫的淺深。

  所以,功夫不是在念佛多少,在功夫淺深。淺深是什麼?就是你念佛功夫能不能伏煩惱,能不能斷煩惱。你能夠煩惱伏住,你的品位一定增高。你要是能夠斷煩惱,連地位都升高,不但是品位,從凡聖同居土就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不是做不到,確實可以做得到,只在乎我們認真努力。我們要把世緣放下,世間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捨棄、要放下。要把佛法放下,像蓮池大師所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他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你們誰愛修行誰去修,我從今之後,就念一部經,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