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三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03

  請掀開經本第九面,從第一行看起:

  【法會聖眾第一】

  從今天起,我們就正式講經文。這部經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是會集本,也就是五種原譯本重新校對、重新編輯而成的。這個本子的好處是每個字、每一句都是原譯本裡面的文字,夏蓮居居士自己沒有更換一個字。所以這個本子比以往三家節會本要殊勝得多。正因為如此,梅光羲老居士稱這個本子是《無量壽經》九種本子裡面最好的一本,是值得我們信賴的,值得我們依教修行的。諸位將來看過九種原本,你就能夠知道它的好處。

  現在我們看經文,『法會聖眾第一』。佛經的體例都有三分,所謂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星洲這個地方佛法相當的興盛,許多法師、大德在此地講過很多的經典,像這些佛學常識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在本經,序分很長,夏蓮居大士會集本經,將經文分為四十八章。這個分法也是取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眾生的意思,所以將經文分做四十八章。每一章他都標一個題目,像第一章他標的是「法會聖眾」,次序上這是排在第一,使我們讀誦經文格外的顯目,格外的親切。本經的序文一共佔了三章,所以序文很長,不像其他經典的序文多半是很簡短的。前面兩章是屬於通序,第三章是屬於別序,到第四章才是正宗分。現在我們先來看通序,通序裡面的第一部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這一部分就是講的六種成就,六種成就第一個是信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佛』是主成就,『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是處成就,『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是眾成就。這是六種成就具足,正像開會會議記錄一樣。

  六種成就在順序上,第一個是「信」。信是入佛法的第一個條件,不信就沒辦法入佛門,可見得信非常重要。這個信,跟其他宗教的信不相同,其他宗教的信是強迫我們相信,像信主、信耶穌,不信不行的,一定要相信,沒有理由好說的。佛法講信是跟你講道理,因為你不信你就不肯來學,你信佛法好,對我們自己有利益,我們才肯發心來學習。所以,信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是個好人,不是壞人,他不會騙人,不會騙人的人我們就可以相信他。佛教我們不妄語,五戒裡就有不妄語,佛自己當然不會打妄語。何況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實語者」,實就不虛;「如語者」,如是恰到好處,有什麼說什麼,不增加一點,也不缺少一點,這個才叫如語;又說是「不妄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是不說假話,不誑語是不過分、不誇張。所以,如來是五語者,我們應當要相信他。

  「如是」就是指這部經,因為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並沒有把它寫成講義,沒有。佛只是說,說過就算了。經典怎麼來的?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發心把它重新記錄下來,這個就不簡單。佛說法四十九年,說了這麼多佛法,誰有能力把它事後記錄下來?不是當時記錄的,是事後記錄的。佛弟子當中有一位阿難尊者,我們經上會提到他,這個人非常聰明,記憶力很好。他的頭腦差不多就像我們現在的錄音機一樣,他聽過一遍永遠不會忘記,他有這個本事,這是個特殊能力的人,一般人做不到。佛滅度之後,同學們就把他推舉出來,因為他記憶力好,聽一次不會忘記,希望他把佛陀四十九年所講的經重複講一遍,請他複講。他在複講的時候,大家就筆記,把它記錄下來,這樣就成為經典。所以,經典是阿難尊者集結的。因此,在集結經文前面,他就加上這句話,「如是我聞」。「如是」就是指這部經典,「我」就是阿難尊者自稱,是我親自聽佛說的,這說明不是傳聞,這決定靠得住。

  阿難有沒有會把佛的話記錯?這是我們很關心的事情,如果他老人家記錯了、傳錯了,我們也就錯學了,那就冤枉了。好在當年集結經典的時候,規矩非常嚴格。同學五百人,五百阿羅漢,都是證阿羅漢果的人參加這個大會,就是集結經典的大會。阿難把佛的經重複說一遍,這些阿羅漢當時都曾經在座聽釋迦牟尼佛講,這五百個人給我們做證明。如果阿難所複講的有一句話講錯了,這五百個人當中只要有一個人提出意見,「阿難尊者,這句話好像我沒有聽佛這麼說」,這句話就要刪掉,不能記下來。不像現在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通過就可以。那五百個人有一個人不通過就不行,必須所複講的這五百個人各個都同意、都承認,這才能夠記錄下來。所以,經典可靠性是非常之大,也可以說阿難決定沒有說錯,錯一個字、錯一句都不會通過,這是當年集結時候非常之謹慎。所以,開頭這四個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六種成就也是釋迦牟尼佛囑咐的、交代的。佛滅度的時候,阿難尊者只證初果,見惑雖然斷了,思惑沒有斷,思惑就是貪瞋痴慢沒有斷,換句話說,感情還很重。阿難是很富於感情的人,釋迦牟尼佛滅度,他在旁邊痛哭流涕,佛走了,捨不得。這一哭當然心就亂了,阿[少/兔]樓馱尊者就告訴他,你是佛的侍者,你是佛的傳法人,佛現在要走了,有些重要的事情你還不趕快請教佛的開導,你怎麼可以在此地哭哭啼啼的?阿難就說,我現在因為很悲哀,我心都亂掉了,問什麼都不知道,你叫我問什麼?阿[少/兔]樓馱就教給他四樁事情,有四個問題一定要問。他說佛在的時候,我們都以佛為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以誰為老師?這個問題很嚴重。佛要不指定一個繼承人,我們以誰為老師?這個事情重要。第二個問題,佛在的時候,我們大家跟佛在一起住,佛到哪裡我們都跟到哪裡;佛不在了,我們跟誰住?我們依誰住?第三個問題就是惡比丘,當然同學當中有些頑皮的,調皮搗蛋的,惡比丘。佛在世的時候,佛教誡他,佛不在世,我們誰能管得了?我們對這些人怎麼辦?第四個問題,將來集結經典,經典開頭應該怎麼寫法?就問四個問題。

  阿難就覺悟到了,趕緊請教釋迦牟尼佛。佛就告訴他,第一個問題,答覆他,「以戒為師」。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老師;佛不在世,能夠遵守佛的戒律就等於佛在世沒有兩樣,所以就留了這句話,以戒為師,以戒律為老師。第二個問題,依誰住?佛在世依佛住,佛不在世,我們跟誰一塊住?佛就說了,「依四念處住」,就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第一科四念處。第三個問題,就是遇到惡性的比丘我們怎麼辦?佛就說了,「默擯」。默擯是什麼意思?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敬而遠之,我們對他恭敬,不要理他就好了,用這個方法,對於惡人是敬而遠之。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一切經的開頭怎麼寫法?佛就教他,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與哪些人在一起」,開頭要這個寫法。所以,佛的經典一開頭都是用這六種成就,六種成就是遵照釋迦牟尼佛的囑咐而寫的。這是簡單把這段文字的來由給諸位敘述出來。

  經上的「一時」,為什麼不把年月日寫出來?阿難頭腦既然那麼好,當然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講的,他一定知道,為什麼含糊籠統說個一時?我在最初學佛看佛經,就對這個一時很不服氣,認為阿難尊者太馬虎了,應當把年月日都寫出來。古人也有解釋,說印度在當時沒統一,印度一直到現在也沒統一,它那個時候小國家很多,每個地方用的曆法不相同,所以記載就很不方便。我聽這種解釋,我覺得太勉強。曆法不相同也沒關係,不管是哪個地方的曆法,我們現在中國用陰曆、用陽曆、用回教曆都可以,你都寫出來,我們可以考證,為什麼含糊籠統寫個一時?到後來經念多了才明瞭,這個「一時」比記載年月日高明。為什麼?因為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實的,佛講「一時」,這個字是活活潑潑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分。如果記載年月日時,那已經過去了,過去我們沒分,緣沒有了。

  像天台宗,天台智者大師,這個人是中國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高僧。他出生在隋朝,圓寂在唐朝時候,隋唐時候的人。天台宗就是他建立的,是智者大師建立的。他老人家當年念《法華經》,念到「藥王菩薩本事品」,他入了定,念經念入定。定中他老人家跑到印度靈鷲山去了,定中去的,去了靈鷲山。釋迦牟尼佛還在那裡講《法華經》,他還在那裡聽了一座。回來出了定,就告訴別人,靈山會上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還沒有散會,還在講,我剛才去聽了一座回來。這個一時,妙就妙在這裡。

  一是什麼?一就是定,我們這個心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這叫一,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你什麼時候真正修到一心,釋迦牟尼佛講經法會統統沒有散,時光倒流,你可以回去參加,這個妙!才曉得佛用一時,用意很深。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個一,禪宗說得很好,「識得一,萬事畢」,這個一你要是真正明白了,什麼事都解決了,什麼事也沒有了。《華嚴》講一真法界,《維摩》講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淨土宗講得最直截了當,一心不亂。可見得這個一裡面的意思很深,非常之妙。如果就淨土宗來講,這個一要三資糧具足,修淨土三個條件,三個條件統統具足,這就是一,這就是一時。三資糧就是《阿彌陀經》上所講的「信、願、行」,我對這個法門深信不疑,我真正發心願生西方,一天到晚這一句阿彌陀佛不斷。你能夠把這三個條件做到,這就是一時,你能夠與本師、與阿彌陀佛、與一切諸佛感應道交,真正不可思議!

  「佛」是教主,就是說法主,這個經是他說的。在哪裡說的?「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現在此地到印度很方便,這個聖蹟還在,就是靈鷲山,印度的靈鷲山。佛在這個地方講過許多重要的經典,像《法華經》就是在這個地方說的,本經也是在同一個處所說的。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這一句希望大家要注意,為什麼?我們通常看許多經典上,佛的聽眾都是「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千二百五十人。這個經上忽然多了,一萬二千人俱,增加了十倍,一千二百五十人,這裡是一萬兩千人,這裡面用意就很深,說明這個法會因緣殊勝、聽眾特多,跟《法華經》一樣。《法華經》一打開,也是「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從這一段看,本經跟《法華經》相同,是一乘圓教。下面這是讚歎大比丘的德行: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這讚歎的話雖然是兩句,這兩句話意思非常之深。『一切』就是指前面講的一萬二千人。如果廣義的說,除了比丘眾之外,還有菩薩眾,還有人天大眾,還有他方來的這些菩薩、天人眾等,可以說這個「一切」全部都包括了。

  『大聖』就不是普通的比丘,普通的比丘是小乘,小乘縱然證得阿羅漢也叫做小聖,不能叫大聖。大聖是對誰的稱呼?對菩薩的稱呼。而且菩薩他不是普通菩薩,我們常常念「菩薩摩訶薩」,菩薩不夠稱大聖,摩訶薩才是大聖。什麼樣的菩薩稱摩訶薩?經上講三賢十聖,三賢是菩薩,十聖才是摩訶薩,才是大聖。由此可知,十聖就是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叫十一地,稱之為大聖。由此可知,這些人都是大菩薩來示現的,不是真正的比丘,也不是真正的阿羅漢。他們好像是來唱戲的,扮演這個角色,實際上他的地位高得太多了,從這一句我們就曉得。『神通已達』,這一句後面講得很多,後面有詳細的說明,智慧神通都已經到通達無礙的境界。這是略讚。

  下面是列出幾位上首,列上首的意思是有表法的用意。我們在五種原本裡面所看到,舉列的上首人很多,蓮大師會集的時候,這一段省略了很多,他編得非常之好,他的確把表法裡面的精要掌握住了。

  【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

  上首裡面第一位,『其名曰,尊者憍陳如』。你們諸位大概也看過很多佛經,有沒有在一般佛經上一打開有憍陳如這個名字?沒見過,沒見過有憍陳如這個人。此地忽然把憍陳如,不但憍陳如這個人在,還擺在第一個,這個用意非常之深。諸位要曉得,憍陳如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在鹿野苑所度的五比丘中,第一個證阿羅漢的,所以他是佛的證果弟子裡的第一弟子。這個人是什麼人?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歌利王。《金剛經》上有個故事,其實那個故事詳細的在《涅槃經》裡面,說得詳細。釋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薩道,修忍辱波羅蜜,作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我們中國意思就是暴君。他把忍辱仙人用刀一片一片把肉割下來,凌遲處死。所以,忍辱仙人就發了個願,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第一個度的是憍陳如,憍陳如就是從前的歌利王,釋迦牟尼佛就是那時候的忍辱仙人,他們過去的因緣很深。釋迦牟尼佛講話算話,沒有妄語,果然第一個度他。他是代表第一得度。

  把這個人放在經裡上首大眾的第一個,就是告訴我們,這部經是佛講一切經,講度眾生、成佛道這是第一經。依照這個經典修行,你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第一個得度成佛的弟子,這多重要。你看《華嚴經》上都沒有他,換句話說,《華嚴經》都不是第一得度成佛的經典。這個用意太深了,這是表第一經,第一得度,依照這個經典修行,第一成佛。

  第二位是『尊者舍利弗』,第三位是『尊者大目犍連』。這兩位尊者很多經上都有他們,大小乘經典我們看了都有這兩個人。舍利弗是代表智慧第一,目犍連代表神通第一。佛知道芸芸眾生哪一個不想求智慧?哪一個不想學神通?你要學智慧,要到佛門裡來學;你要學神通,還是要到佛門來學。再告訴諸位,神通、智慧要到佛的經典裡面來學,離開經典就不太可靠了。

  佛法從釋迦牟尼佛那時候起,一代一代傳到今天,現在是末法時期,傳久了就變質了,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事實,傳久會變質。尤其是被妖魔鬼怪利用,就變成假佛教。這個事情,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不少人,心裡面就不太舒服,他也來見釋迦牟尼佛,就請釋迦牟尼佛趕快入般涅槃。我們一般人都是請佛住世,不要走。魔王看到,你度眾生度了這麼多,可以了,趕快可以入般涅槃了。佛就答應他,佛很慈悲就答應他。魔王就告訴他說,等你滅度之後,我要破壞你的佛法。世尊就笑笑說,我的佛法是真理,真理決定不能破壞。魔王說,到你末法時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佛門弟子,來破壞佛法。佛一聽這個話,一句話不說,流眼淚。所謂「譬如師子蟲,還噬師子肉」,《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麼多。邪師從哪裡來的?魔子魔孫統統都出家,都披上袈裟,都拿著佛經來說佛法,所說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都是騙人的,這是魔王的子孫。所以,現在佛教的道場都被魔王子孫佔領了,真正想學佛的人都被他趕出去,趕到外面去流浪。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給後世人一個修學的標準,叫做「四依法」。四依法第一個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典。所說的話,經典上都有依據的,這我們可以相信;如果他所講的,經典上沒有依據,我們就可以不必採信。今天很多人學佛觀念錯誤,他是依人不依法,他不相信經典,相信那個法師所說的話,這個糟糕,這違背了聖教。

  第二是「依義不依語」,語是言語,記錄下來的就是文字。佛教給我們,你要依據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不必斤斤執著文字,死在文字之下,這是錯誤的,你要懂得文字之外的意義,這個重要。

  第三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跟不了義是有比較的,譬如我們今天講五乘佛法,最下面是講人乘,修這個法門來生還得人身,不會失掉人身。但是人乘要比天乘,人就是不了義,天比我們高;天乘要是比阿羅漢、比聲聞,天就是不了義,阿羅漢是了義;阿羅漢要比菩薩,阿羅漢是不了義,菩薩是了義;菩薩要比佛,佛是了義,菩薩是不了義。所以「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裡面有很多層次。究竟了義,給諸位說就是這部經,怎麼曉得它是究竟了義、第一了義?因為憍陳如在此地,他代表第一得度、第一成佛,我們就肯定,這部經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裡面,是第一了義。依照這部經典,你一生當中一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都是一生辦到,確實是當生成就的佛法。

  四依法裡頭最後一句非常重要,教我們「依智不依識」。佛大概曉得末法時期眾生感情很重,智是理智,識就是感情。你頭腦要清楚,你要理智,不要感情作用,感情作用決定壞事。現在多少人學佛,為什麼學佛?感情學佛,這不得了!佛法講理智,不講感情。我們依照四依法,雖然在末法時期,雖然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也不會迷失方向,也不會走錯路。所以我勸諸位,你們要想學智慧、要想學神通,要到經典裡面來學,不要去找那些人學;找人學恐怕會上當,會被人欺騙,你依照經典來修學決定不會錯。這個經上,舍利弗代表智慧,目犍連代表神通。

  第四位是『尊者迦葉』,第五位是『尊者阿難』。摩訶迦葉是禪宗的初祖,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把禪宗傳給摩訶迦葉,迦葉尊者是禪宗第一代的祖師,所以他代表禪宗。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達摩祖師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第二十八代到我們中國來,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代表禪宗。阿難尊者,剛才說過了,他是佛經的集結人,他的記憶力最好,他代表教下。我們中國人講的宗門、教下。這個意思就是很顯然的告訴我們,宗門教下統統是以淨土為歸宿。你看《禪門日誦》,不要說別的,禪宗的課誦本《禪門日誦》,禪宗裡面晚課念《阿彌陀經》,念佛號迴向。禪宗的大德臨終時候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宗門。教下包括的就多了,除了禪宗之外,其餘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門、教下統統都是以淨土為歸宿,它表這個意思。

  所以蓮大師舉出這五個人,意思就非常的圓滿,顯示出這部經、這個法門的重要性。底下則是大乘菩薩眾。

  【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在前面講到「萬二千人」跟諸位提示過,本經不異於《法華經》,跟《法華經》是同一個地方講的,同樣多的聽眾。現在在此地看到普賢跟文殊,又聯想到本經同於《華嚴》,無異於《華嚴》。因為《華嚴經》這兩位菩薩是上首,普賢是華嚴長子,文殊是華嚴庶男。這部經前面也是列這兩位菩薩,不僅代表《華嚴》的精華、《華嚴》的精髓是這部經,同時還有更深的意思,代表什麼?『普賢菩薩』代表淨土宗跟密宗是一不是二,怎麼知道?他是密宗的祖師,第一個祖師。你要曉得密宗是怎麼傳下來的?龍樹菩薩,這在中國佛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聖人,他開鐵塔,見到金剛薩埵,金剛薩埵菩薩也叫做金剛手菩薩,把密法傳給龍樹菩薩,是龍樹菩薩傳下來的。所以,金剛薩埵是密宗第一代的祖師,他是誰?普賢菩薩的化身。密是誰傳的?普賢菩薩傳的。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密宗最後的歸宿也是求生西方淨土。菩薩在此地代表淨密不二。『文殊菩薩』代表禪宗,是禪淨不二。

  所以,這兩位菩薩在此地,實在講是代表禪宗、密宗、淨土宗是一而三、三而一,殊途同歸。在這三個法門裡面,都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但是難易不相同,這個諸位要知道。禪的根機難得,那是要真正上上根的人才能夠修學,中下根人沒分。你們想想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法,諸位都知道,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等到一個學生,慧可,才有資格傳授。你們想想,你們學禪的有慧可這種天賦嗎?太難了!六祖大師算是法緣最殊勝,因緣成熟了,跟他學的人有幾萬人,真正學成的四十三個人。他老人家在曹溪傳禪宗三十七年,幾萬人跟他學,成就的只有四十三個。我們要知道,那是空前絕後,六祖之前沒有這種勝況,六祖以後也沒這個勝況。所以禪不容易,相當之難。一定要自己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至少還要破一品無明,你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如果現在腦袋裡頭,那個腦漿就像漿糊一樣亂七八糟,哪有資格學禪!沒資格,那種禪是口頭禪,口頭禪我也會說,我說得比那些人還好,沒用,不管用,諸位要知道。

  密宗,密宗裡頭因為跟鬼神非常接近,密宗所念的那些咒多半都是鬼神的名號,它跟那些鬼神關係太接近。如果你自己心不清淨,你把這個鬼神找來,他瞧不起你,為什麼?你心不清淨。瞧不起你,他就要來捉弄你,他就會跟你開玩笑,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如果你心地真正清淨,他尊敬你,他來護持你,他來護你法;你心不清淨,他會跟你開玩笑,會找你麻煩。所以我們往往看到很多學密的,在中國、在外國我看到很多,很好的年輕人,教育程度受得也不錯,有很多大學畢業,得到博士學位的都有。學佛學個一、兩年他證果了,證什麼果?證精神病的果,跑到精神病院去了。西醫看了說精神分裂,我們中國人講人瘋了,變成神經病。這是什麼?魔障!他不學沒事情,一學學成這個樣子,非常可憐。如果他不認真的學,去玩玩,沒事;認真學,非常危險。

  尤其現在學密,多半用神通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來做號召。有沒有?他放光,離地三尺,給諸位說真有,不是沒有,確實是有。可是這些東西你仔細想想,他放光,我不放光,他離地三尺,我也不能離地三尺,有什麼好處?這個是要知道。何況這些小小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為奇,有什麼好奇怪的,往往我們就受他的騙。大家要曉得,佛教最容易被這些妖魔鬼怪利用的,兩個宗派,就是密宗跟禪宗,換句話說,這兩宗他們非常容易滲透進去。現在有很多人學密,來給我說,我首先問他,你學的是佛密,還是魔密,還是妖密,還是鬼密?我都要問清楚你學的是哪一種密。現在是妖魔鬼怪之密佔絕大多數,佛密佔的太少了,真是鳳毛麟角,這個要搞清楚。否則的話,你上了妖魔鬼怪的當,你以後後悔來不及,這是要注意的。教下不容易被滲透,為什麼原因?因為教下要依據經典。妖魔鬼怪不會講經說法,他會講經說法,他就是佛菩薩,他就不是妖魔鬼怪。他總不用正規的方法來教導,搞些邪門歪道來騙人、來誘惑人,這個是魔與佛不難辨別之處,諸位要是稍為留意,你就曉得。

  如果諸位深入這部經典,這部經典經義真正通達,你對於佛教各宗各派的經義都能體會,都能夠覺悟到,然後才真正明瞭念佛的殊勝。這一句佛號是無上甚深的禪定,大家學禪,不知道無上甚深禪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最高的禪定不要打坐,盤腿面壁打坐是幼稚園的禪定,是初學的。真正的禪定,六祖《壇經》上說,什麼叫禪?「外不著相」叫做禪;什麼叫定?「內不動心」叫定。禪定是這個解釋,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大家知道六祖在黃梅五祖那裡開悟,是用《金剛經》印心的,所以他老人家禪定的定義是從《金剛經》上來的。《金剛經》上有兩句話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六祖講的禪定就是這兩句話,外面不著相,內裡面不動心,行住坐臥都是禪,這是最高級的禪定。我們念佛人拿著一串念珠,站著阿彌陀佛,坐著阿彌陀佛,躺在床上阿彌陀佛,那不就是最高的禪定嘛!念佛是無上甚深禪。念佛人修的定是「首楞嚴大定」,不相信你去看《楞嚴經》,《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修楞嚴大定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首楞嚴大定,成佛的大定。這是經上有明文,不是我們隨便說的。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上的神咒,是密中之密。

  普賢菩薩列在這個地方,後面提到普賢菩薩、普賢法門的地方很多次。才曉得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那個不得了,華嚴會上龍樹菩薩都沒有緣分參加,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覺菩薩在內,還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想想看,這一句阿彌陀佛,豈不是密中之密,神咒裡的神咒,無上神咒!大家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好處。這兩位菩薩在此地表這個意思。

  第三位『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佛。彌勒菩薩在本經不僅是表法,他還是當機者。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囑咐給彌勒菩薩護持,彌勒菩薩將來成佛,一定也講淨土三經,一定勸他的學生們念佛求生淨土。有些人發心想修彌勒淨土,想親近彌勒菩薩,這個事情是好事情。彌勒菩薩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內院,彌勒內院,他現在在那個地方。可是要想到他那裡去,沒哪麼容易,到他那裡去要有條件的,什麼條件?要修「唯心識定」。彌勒菩薩在佛門裡面他是唯識專家,唯識宗是由他老人家傳下來的。唯識最主要的一部書《瑜伽師地論》,就是彌勒菩薩造的。此地演培老法師就是專學唯識,他老人家修的是彌勒淨土。唯心識定修成了,才能夠往生彌勒淨土。可是唯心識定非常難修,絕不是普通人能夠修得成功的。可是我告訴諸位,要想親近彌勒菩薩有一條近路,我不修唯心識定也能夠親近他,這就是有個取巧的方法。他那個學校分數很高,咱們考不取,沒法子,考不取。可是另外一個方法可以找到他,他老人家天天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上課,西方極樂世界是佛教大學,唯識教授就是彌勒菩薩,他天天要去那裡上課。如果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馬上見面了,不但見面,而且跟他平等。「彌勒菩薩,我到你那邊去參觀參觀。」歡迎,我們一道去。手拉手就去了,這個方便。西方淨土容易去,彌勒淨土不容易去,但是你想去,那不是難事,只要到達西方,可以說十方一切諸佛菩薩的淨土你統統都到,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

  下面,『賢劫中一切菩薩』,賢劫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大劫,一共有一千尊佛出世,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是第五尊,往後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現在都是菩薩,就是這「一切菩薩」。這一切菩薩都在會,我們就想到,賢劫千佛沒有一尊佛不弘揚淨土,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由此我們就可以肯定,這一部經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必修、必弘、必定宣講的經典,這個經才是真正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的第一經。我們這才真正認識,才曉得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就是整個《大藏經》擺出來,《大藏經》裡哪一部經最好?最好的是這部經。如果《大藏經》擺在面前,我一生只准我學一部經,我跟諸位說,我一定抽這部經,我不要別的經。為什麼?這個經是一切諸佛所弘揚的第一經。

  總而言之,這些上首菩薩、大德們,都是代表一句萬德洪名,就是阿彌陀佛稱性的大智大德。也就是我們自己自性本具,確實是一切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門。前面這幾位代表這個意義。所以,這一章裡面教我們對這個經法有個明確的認識。

  再看第二章,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延續,還是屬於通序。這一章裡面所表的意義尤其殊勝。

  【德遵普賢第二】

  你看看這個經與普賢菩薩關係多麼深,與普賢菩薩關係深,就是與華嚴深、與密宗深,這個的確是密中之密。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到這裡是一小段,這說出十六位菩薩。『正士』是菩薩的別號,通常我們稱菩薩稱大士,稱觀音大士,大士稱菩薩。正士也是稱菩薩。還有開士,開是開悟的開,開士也是稱菩薩。『賢護』這十六位菩薩,給諸位說,統統是在家菩薩。前面文殊、普賢、彌勒都是出家的,這個地方講在家的。在家到底是什麼地位的菩薩?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他到底是哪個階級的菩薩?給諸位說,是最高的階級,等覺菩薩,這十六位統統是等覺菩薩。他的地位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是平等的,全是在家菩薩。我們這一看,在家的多,出家的少,這就說明,這個法門度眾生成佛的對象是以在家人為主,出家人是附帶的。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念佛大概出家才會上品上生,在家就沒分。那你正好想錯了,這個經是專門為在家人講的。

  這裡十六個人,『十六』是表法的意思,並不是數目字。《華嚴經》用十代表圓滿,《阿彌陀經》裡用七,七重行樹、七重羅網,都用七,七代表圓滿,密宗以十六代表圓滿。所以,處處顯示淨土法門與密宗關係的密切。學密的人一定要念這部經,他才真正能夠透徹了解密宗的奧義;如果對這個經不能夠信解,他那個密是靠不住的。黃念祖老居士有本經的註解,這個註解我們送了不少到此地來,這邊圖書館有。黃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是諾那活佛的傳人。可是他老人家在晚年不傳密了,他說近代的人,這一代的人已經沒有學密的根器。即使學密,他也特別囑咐有三部經一定要讀,第一部就是《無量壽經》,第二部是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第三部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這三部經學密的要不讀,不可能有成就。這是出自於密宗金剛上師之口。

  這十六位菩薩在此地很明顯的告訴我們,這部經對於在家同修的教誡,以及在家同修見到這部經才曉得人人成佛有分。所以,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樣可以成佛。也可以說,在近代,佛教修行人裡面,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多,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高。還很奇怪的,在家的女眾勝過男眾。我前面跟諸位說過,現在世界顛倒了,排名的順序,第一是在家女眾,第二是在家男眾,第三是出家女眾,出家男眾排在末後,從前是排在前面,現在順序整個顛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只要看看修學往生的人數多少,你就知道。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我們看到在家的很多,出家的沒看到過。出家在晚近一個坐著走的,倓虛老法師是坐著走的。但是倓虛老法師還生病,生了很長時期的病。在家的居士走的,他不生病,他曉得他哪一天走,說走就走了,現在出家人比不上在家人。原因在哪裡?從前出家人身心清淨,所以他成就比在家人高。現在出家人的身心沒有在家人清淨。在家人,你家裡幾個人?父母、夫妻、兄弟、姊妹,算你十個人不得了,你每天操心就操這幾個人。可是出家人可不得了,廟愈來愈大,徒子徒孫沒有幾年就好幾百人,再有信徒好幾千人,忙得不亦樂乎。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他哪裡有時間修行!所以,他的成就當然不如在家人了。

  我學佛了解這個情形,自己跟自己提出很高的警覺心。所以我出家學佛,抱著三不管,我是三不管的出家人,我將來成就不會輸在你們之下。什麼三不管?第一個我不管人,第二我不管事,第三我不管錢,三不管我就樂得自在,這個很重要。很多地方都請我做會長,都是掛名的,我跟他講我不管事,掛個空名可以,要我管事,我決定不幹;掛個名無所謂,決定不管事的。因為,管上這個東西就要操心,對於自己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就沒有把握。這是真正的大事,其他的是小事情,其他那是雞毛蒜皮,不重要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事,我們一定要把它認清楚。

  這十六位菩薩大部分是他方世界來的。「賢護」是當年出現在印度,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其餘很多是他方世界的。他方世界來的這些在家菩薩,這個含義就很深了,顯示著一樁什麼事情?告訴我們,十方一切諸佛都弘揚這個法門。他們今天聽說釋迦牟尼佛也講這個經,他們很歡喜、高興,也來看看這個道場。所以知道這個經不僅是釋迦牟尼佛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都在宣揚。你才曉得這個經的重要性,這個經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諸佛之所讚歎。其他經典上我們沒有見到這種盛況,唯獨這部經有。

  這些菩薩我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賢護,從名號的意思,就是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金剛經》上所說的「善付囑諸菩薩」,就是這個意思。佛常常念菩薩,佛常常保護這些菩薩,我們俗話說保佑。

  第二位『善思惟菩薩』,代表「正智明了」。你能夠選擇這個法門,這是決定正確的智慧。如果不是正確的智慧,這麼多法門,你怎麼會選擇這個法門?選擇這個法門不容易,《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緣要有,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你才會選擇這個法門,選擇這個法門絕對不是簡單的。像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對這個法門都不能肯定,半信半疑。我跟諸位報告過,一直到我講《華嚴經》,講了十七年的《華嚴經》,我才相信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我相信是好不容易。你們這些同修,一給你說就相信,你們的善根、福德超過我太多了!我沒那麼簡單,搞這麼多年才搞相信,真正搞明白,才相信,實在是不容易。我對我自己也非常慶幸,因為有很多在教下的法師,一生都不能相信,那真正可惜!佛的聖教,就是經典,太多了,古人稱之為教網,我把它比喻作迷宮。教入進去之後,要想鑽出來不容易的事情,會被這些經教迷住。教理涉及愈多,對這個法門愈難相信。你說一個凡夫,一品煩惱也沒斷,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還勉強可以相信。一往生就跟等覺菩薩平起平坐,這不能相信,所有一切經上都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玄奘大師翻的極難信法,真不容易。諸位能夠相信這個法門,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因緣,這絕對不是偶然的事情,這是大智慧。

  『慧辯才菩薩』,辯才就是四無礙辯才,特別能夠宣揚佛法,善說此經。這個經能夠講得人相信,這要靠智慧辯才;沒有智慧辯才,雖然講,不太容易教人相信。『觀無住菩薩』,這位菩薩的德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是從無住生心建立的名號,這個意思非常之好。第五位是『神通華菩薩』,這位菩薩所代表的是行權方便,所謂大開方便之門,廣度眾生。第六位是『光英菩薩』,光是光明,英是精華,光明裡面的精華,這個太美、太好了,所以代表的是「光明英發」。第七位是『寶幢菩薩』,幢是高顯之意,代表的是「智慧殊勝」,如果不是最殊勝的智慧,聽了這個法門很難信受。第八位『智上菩薩』,那是無上的妙慧,菩薩德號當中以智慧佔得最多,這就說明,這個法門非大智慧不能夠信受奉行。『寂根菩薩』表的是六根清淨,這是本宗修學的根本。『信慧菩薩』表的是能信這個法門,能信此法。『願慧菩薩』,有信必定要發願,如果不發願往生,雖然有清淨信心,我們這一生同樣的空過了。所以這個法門是以信願行為修學的宗旨。『香象菩薩』代表願力無邊,象的力氣很大,代表願力大。『寶英菩薩』代表願海萬德莊嚴。『中住菩薩』代表的是安住中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中道第一義,昨天跟諸位說過。『制行菩薩』代表持戒念佛。『解脫菩薩』代表斷除一切煩惱結縛。

  這是十六位菩薩名號含義簡單的給諸位介紹出來。下面這句話就非常重要了。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這一句不僅僅是說前面十六位在家的法身大士,實在是說無量壽會裡面所有一切的信眾。如果再要把這個意思擴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凡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這些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這個法門是九界普度,每一個人都要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什麼?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十大願王,這個重要。十大願王,我們學佛的同修每一位也知道重要,怎麼知道重要?你早晚課誦裡頭都念,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你念就曉得這是重要的事情。但是雖然念,沒去照做,這個不行,念了要照做,這個要緊。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修普賢十願。

  這個法門自從夏蓮居老居士提倡「淨宗學會」,昨天我跟諸位報告過了,以這個組織專修專弘。我在台北華藏淨宗學會,我給他們寫了個緣起,緣起裡面特別提出來法門的依據。這就是一個道場,道場顧名思義要有道,如果沒有道,只有場,沒有道,不能叫道場。所以,從前中國寺院叢林的確都有它的家風,有它的道風、學風,每一個道場有它獨特的道風與學風,所以它能成就。就跟辦學校一樣,這個學校總有幾個科目是很出色的,世界第一的,這個學校才值得大家讚歎。佛教的寺院也是如此。像過去,五台山的學風是《華嚴經》,它標榜的是《華嚴經》,等於是華嚴大學。天下有志於學《華嚴》的人,都到我家裡來,我這裡是華嚴專科大學,這是它的學風。道風是講修行,他們修行方法是修「法界觀」,這是當年清涼大師在世時候,所以人家有它獨立的學風、獨立的道風。像天台山,智者大師在那邊領導的,它的學風是《法華經》,他特別提倡《法華》。天下有志學《法華經》的人都到天台山來,天台山是《法華經》的專科大學。它的道風,就是修行方法是三止三觀,它修止觀。每一家有它的特色。

  我們的「淨宗學會」也有特色,我們的學風是淨土五經,這是我們修學的理論依據。我們的道風,就是修行方法,依據五經裡的教訓特別提出的綱領,是《觀無量壽經》講的「三福」。學佛不能沒有福報,《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所以福德很重要,一開頭修福,《觀經》的三福。「六和」,六和敬,六和敬也是修福。其次,「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六度大家知道,後面是「十大願王」。所以,我們的道風是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我們經典有經典的依據,修行有修行的方法,我們這樣才能成就,絕對不是盲修瞎練,決定不是亂修亂學。今天學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都是亂的,亂修亂學他怎麼會成就?這是毛病之所在。我們今天一定要提倡專修,要專學,要專修。

  十大願王非常重要,這也就是古德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合在淨土三經後面,編成淨土五經的道理。可見得淨土宗的大德對於這個非常重視,我們現在讀的是淨土五經。十大願王在此地略為跟諸位說一說。第一個是「禮敬諸佛」。諸位要知道,你說我們學佛修行,修行跟諸位講過是修正行為,修正行為要從哪裡修起?要從禮敬修起,不但佛法教給我們從禮敬修起,孔老夫子教學,也是從禮敬修起。你看看《禮記》,我們把《禮記》一展開,第一篇第一句話就說「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未曾見過面,沒有交換意見,沒有會談一次,他們兩位教學的方法就一樣的。這就是中國人常講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孔老夫子的見解跟釋迦牟尼佛相同,教學生第一個科目就是教禮敬。

  而且他們兩個人講的非常接近,孔老夫子講「毋不敬」,就是沒有一樣不恭敬,一切恭敬;十大願王裡面跟我們講「禮敬諸佛」,諸佛就是一切的意思,佛在《華嚴經》、《圓覺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看到十大願王禮敬諸佛,你看到佛像會拜,你看到人就沒有禮貌,你有沒有修這條?沒修。為什麼說沒有修?因為你對一切眾生沒有恭敬。應當怎麼修法?對待一切眾生像對待佛一樣的恭敬,這叫做普賢願王。普賢法門是平等法、是清淨法,如果我們在一切眾生要起了差別心,這是佛我要恭敬;那是菩薩,我也要恭敬;這是人,我就不要恭敬;那是壞人,我更不要理他,那就大錯特錯。一定要用平等心、清淨心、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為什麼連人事物都包括?《華嚴》上說的,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就是椅子,椅子善知識,香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沒有一樣不是善知識。所以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情眾生,無情就是物質。有情眾生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無情眾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無二無別。所以,情與無情統統成佛,統統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因此,我們對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對一切事、對一切物統統要恭敬,這才叫做禮敬諸佛。可見得這一條不容易修,絕對不是說我修普賢十大願王,我每天在佛面前磕三個頭,普賢菩薩面前磕三個頭,我就做到了,那是大大的笑話,那就完全錯會了意思。

  為什麼要修禮敬?諸位要知道,佛與眾生的差別,就是佛的自性開發了,自性的智慧功德完全顯露。而我們眾生自性的大門是關著的,好像寶庫,庫門是關閉的,沒有打開,寶藏在裡面透不出來,生佛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一律平等,佛有多少智慧德行,我們也有,我們跟佛沒有兩樣。要如何把我們智慧德能的寶藏的門打開?用什麼方法打開?給諸位說,就是禮敬。禮敬是開發我們心地法門寶藏的一把鑰匙,你看重不重要!所以,佛不是勉強我們,你一定要怎麼恭敬,不是的。恭敬不是對別人有好處,是對自己有好處,把自己本性功德寶藏的法門打開。

  孔老夫子知道,他也是用這把鑰匙打開寶藏庫門,佛知道,也是用禮敬諸佛。我們因為不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所以佛菩薩教我們修禮敬,「我為什麼要恭敬他?」好像恭敬與我不相干,而是對人的。殊不知道,恭敬對自己的關係太密切了,對人倒沒有什麼大關係。因為我恭敬他,他不會破迷開悟,他寶藏的門打不開,可是我的開了,這個道理要曉得。我們自己學佛,沒有懂得這個道理之前,我們對人不恭敬,就是對人恭敬也是表面上的,而且有等級、有差別的。這個人值得我恭敬,我恭敬他;不值得,我瞧不起他。以後明白佛法的道理,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誤。自己學佛,為什麼經都看不懂?智慧沒開。智慧為什麼不開?沒有鑰匙開。鑰匙就是禮敬,禮敬的鑰匙沒有,丟掉了。所以,了解事實真相非常重要。

  佛法的修學,在我們中國是以四大菩薩來表法,中國大陸有四大名山,你們都去朝山,入了寶山,你們回來,帶了什麼回來?空手回來,可惜!入寶山怎麼可以空手回來?你一定要曉得四大菩薩表法的含義。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普陀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五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嵋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四大菩薩代表大乘修學的次第,我們怎樣才能入佛門?學,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大地,藏是寶藏,就像礦藏,金礦、銀礦都在地底下埋著。我們發現這個地方有金礦,想方法開採,一開採,我們國家都富有了。佛用這個譬喻,地是我們的心地,寶藏就是智慧德能,《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我們心地裡面的寶藏。

  用什麼方法開?《地藏經》裡面教給我們的那就是方法。《地藏經》教的是什麼東西?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所以,孝、敬就是開發心地寶藏的鑰匙。沒有一個佛菩薩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學佛的人不曉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這個佛法決定是不得其門而入。你說你有什麼修行,那是假的,騙人的。你說我一打坐,我可以離地三尺,可以後面放好多光,可以坐在那個地方好幾天不起來,那都是妖魔鬼怪,騙人的。為什麼?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這是假的。我曉得,因為你沒有鑰匙,你沒有鑰匙你心地寶藏還是閉塞的,沒有打開!如果你是孝親尊師,你這個表演可能是真的,那我對你很尊重,佩服你;否則的話你是假的,騙人的。所以要曉得,孝敬非常重要,我們入佛門,念佛要得一心不亂,要得功夫成片,要往生決定有把握,要從孝敬修起。這是告訴你從哪裡下手,最初的第一步要學地藏菩薩。

  第二,再升一級就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把孝敬,從孝敬父母推廣到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我要孝順一切眾生的父母,我要尊敬一切眾生的師長,這就變成觀世音菩薩。佛法是這樣學法的。觀音有三部經,地藏也有三部經。在第三個階段,就是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大慈大悲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你的慈悲才是清淨、平等的。如果感情的慈悲,心不清淨,心不平等,與心性不能相應。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那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代表實踐、代表實行。

  這四個菩薩代表佛法的四個階段。所以,你不能把菩薩當作神看待,那錯了。你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這就是菩薩加持你,這就是菩薩保佑你。我從前不曉得,不知道孝敬、不知道慈悲、不曉得理智、不知道要用在生活上,現在統統知道了。這是佛菩薩加持我們,這是佛菩薩保佑我們。我們在佛法裡面所求的就是這些東西,大家一定要知道。

  佛法的教育非常殊勝。寺院是學校,還是佛教的博物館,它是博物館跟學校合併起來,非常之美,現代所謂教學藝術化。我們一進到佛堂,見到很多佛菩薩形像,佛菩薩形像都是表法的。正規的道場,寺院的建築,一進山門第一個接觸的是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我們這邊有四大天王,在上面,供到上面去了。供在那裡也好,大家一看也就能見到,不過還不太顯目,但是彌勒菩薩供在那裡是決定正確的,這就是你入佛門上第一堂課。一進寺院裡面,我們第一個所見到的就是彌勒菩薩,你從老遠看到,他坐在門當中,面對著門外,老遠看到,頭一個就看到他。他代表什麼?就是代表禮敬。你看笑面迎人,很有禮貌,不是扳著面孔,很生氣的樣子,他很歡喜,歡迎你進來。彌勒菩薩在中國特別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這個意義更深,布袋和尚肚皮很大,代表能夠包容。他所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悅相」,這就是告訴你,你想入佛門來,什麼資格才能入佛門?入佛門的人一定心要平等,要有度量,要能夠包容,要歡喜,對待任何一個人有禮貌,以歡喜心、清淨心待人接物。他教我們這個,彌勒菩薩坐在那裡是給我們說法的,給我們上課的。你要懂得這個意思。

  四大天王是護法神,護誰的法?是不是護這個道場?不是,是護我們。我們一見到他,想到他的教訓,我們明瞭,護持我們自己。護持你身心健康,護持你家庭興旺,護持你事業順利,護持這些。怎麼護持法?東方天王,手上拿著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他教我們的是負責盡職。我們在家庭、在社會上我們有責任,我們能夠把我們責任盡到,這就是護持,我們把我們的工作做好,他教我們這個。盡忠職守、負責盡職,他教給我們這些。南方天王,手上拿寶劍的,劍代表智慧,慧劍。增長代表進步,天天要求進步,不進步就落伍。他代表的是日新又新,天天要求進步。我樣樣都做得很好了,不求改進、不求進步,這個錯誤。智慧要進步、技術要進步、能力要進步,你的生活水準也要進步,他表這個意思。西方天王,手上拿著一條龍的,也有拿著一條蛇的,廣目天王。北方天王,手上拿傘的,多聞天王。這兩位天王是教我們學習的方法,一位教我們多看、多聽。博學多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的智慧德能才會增長,才能改進我們的事業,改進我們的生活,改進我們的社會。

  這個像塑在這個地方是說法的,是給我們上課的。現在很多人迷惑顛倒,跑到那裡燒香、磕頭、拜拜、許願,菩薩你保佑我平安。菩薩也聽不到,他怎麼能保佑?是你自己搞錯了,你自己在欺騙自已。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你能照這個意思去做,那真的保佑你了。

  同修們一定要曉得,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佛菩薩形像塑在這裡,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想想自己跟他表的意思一樣不一樣?不一樣,趕緊改正過來,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他是一個標本,放在那裡提醒我,使我知道修正自己的過失,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天對他禮拜,那就是禮敬諸佛的意思,為什麼?我很感謝他,他提醒我;不提醒我,我忘掉了。所以供養佛像,天天去禮拜是感謝他,我對一個形像都感謝,我對人當然更感謝。這種恭敬之心就能發揚光大,這是性德顯露,開發自性。不能迷信,迷信是錯誤的。

  至於我看到習俗講佛像開光,我今天給你講的彌勒菩薩、四大天王的意思,就是給它開了光。諸位對於開光要有個正確的認識,開光是佛像造好之後,啟用典禮,一定要把供養佛像真正意義說出來,是利用佛菩薩形像開發我們自性光明,而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人要替佛菩薩開光,我替他開了就靈,不開就不靈,你們從今以後拜我好了,何必拜佛菩薩,我比他還行。這個有罪過,大錯特錯。是說明佛菩薩形像的意義,我們一見他,就開我們自己的心光。譬如我們一見彌勒菩薩,我們就不生氣,我們跟這個人過不去、跟那個人過不去,一看到彌勒菩薩,我應該要學他,肚皮大一點,要包容,是他開我的光。像四大天王,你明白這個意思了,教我負責盡職,教我天天求進步,教我要博學多聞,啟發我們自己,常常叫我們自己不要忘掉。所以說,佛菩薩形像統統是開發我們自性光明的,而不是我們替他開光。人哪有資格替佛菩薩開光?沒這個道理。現在很多人搞錯了,你家裡供個佛像,說要不請一位法師來開光就不靈,迷惑顛倒,可惜!

  他開光的時候是不是把這個意義給你說清楚、說明白?如果把這個意思統統講明白、講清楚,這個佛菩薩形像就全都開了光,你明白了。你家裡供的佛菩薩,知道我供的是什麼意思,知道我為什麼要供養他,這裡頭沒有迷信。親戚朋友到你家裡去,看你家裡供佛像,你為什麼供這個?你能夠說一篇道理給他聽,他聽了佩服,他尊敬你,他家裡也會去供。供養佛菩薩的功德很大,一定要曉得,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禮敬諸佛的意思,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淨、平等、恭敬心的啟發,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

  「普賢大士之德」,十條裡面只介紹了一條,明天再跟諸位介紹下面九條,都很重要,不可以不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