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0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二十二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一段都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他們的生活狀況,修學境界,真實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經文在這一段,世尊為我們講了八個自然,這個意思實在是無限的深廣;換句話說,都是大菩薩的境界,最低限度都是別教初地,圓初住以上的境界。當然我們在凡夫地,智慧沒有開,這些境界很不容易去體會,但是我們要知道有這樣的事情。

  『自然保守』。自然就是不加一絲毫的造作,我們常講,我們有修有證。這個有就不自然,比這個境界更高一層,無修無證;那我們現在也沒修也沒證,是不是我們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那是又高一層的境界,比那個有修有證更要高。因為有修有證他還著相,他還有執著,所以他那個修證不是真正圓滿,必須要更上一層,再向上提升一層,那個境界才是真實的、才是圓滿的。

  有修有證是在哪一個範圍?我們常講十法界,你看六道往上去有聲聞法界,有緣覺法界,有菩薩法界,有佛法界,十法界!這都是有修有證,有修有證可以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外面,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由此可知,十法界不是真的,十不是真的,一就是真的。一裡面就沒有分別執著,一有分別執著,就不只是一,也就說不自然,到一真就自然了。諸位想想看這個境界,一真法界裡頭的,不是十法界,所以就難懂!那自然的,自自然然。

  保守,保就是禪宗裡面所講的保任,保任是什麼意思?這個任是任運的意思,也是自然,任運。不加一絲毫的意思,自自然然,永遠保持在這個境界裡面,這就叫自然保守,完全是真如自性的體用,我們講體相用。講體用,當中一定要包含一個相,體相用。自然保守,佛見到這個境界,其實這個境界也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迷失了,把這個境界迷失了,這也就是說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實在講是無二無別。覺了就是一真法界,不覺才有十法界。十法界的佛也沒覺。天台家講藏通別圓,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不自然。到自然保守實在講是圓教的佛,別教也可以說,別教也能講得通,但是藏通就不行了,藏教、通教就不行了。所以成佛,得要問成什麼佛,這很重要;要成一個藏教佛,這不希奇。

  『真真潔白』。這是形容我們自性,自性清淨!六祖大師當初開悟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真真潔白是本來清淨。而這個清淨永遠能夠保持,這叫自然保守。

  『志願無上』。這些菩薩們跟一般修行人確實不一樣,他有至高無上的願望,這個願望是什麼?上成佛道,下化眾生。這個願望是至高無上,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菩薩求什麼?對自己來求,就是求圓滿的覺悟,這就是佛道。佛道就是究竟圓滿的覺悟,佛經上的名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就求這個。他的願是願度一切眾生同成佛道,這是無上的志願。

  『淨定安樂』。淨是清淨,定是不動,他的心,他的志都不動搖,堅定。這個淨的意思,決沒有夾雜,夾雜就不清淨,他不夾雜;不動搖就是定。因此,他得到的是安樂,這個安樂就是法喜充滿。這是兩個字,形容菩薩在修學證果度化眾生,都是無比的快樂。

  『一旦開達明徹』。這個開悟是沒有預期的,沒有說是什麼時候,那不一定的,這是機緣的問題。當然自己用功,功夫綿綿密密相續不斷,忽然有一天開悟了,這一旦就是忽然有一天開悟了。而且開悟的機緣,實在講每一個人並不相同,有些人是聽經開悟了,有些人參禪就是入定的時候開悟,有些人不定遇到什麼境界,一下把他這個迷關打破了,就豁然開悟了。這個一旦就是豁然的意思,開就是開悟,心開了,達就是了達、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未來一切法,都通了,都明白了。明徹,明瞭,不但明瞭,徹底的明瞭,這叫開悟;禪宗裡面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為什麼世出世間法都通達明瞭?過去、現在、未來也都通達明瞭?什麼緣故?諸位要曉得一切法都是心性變現的。《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既然一切法是心性所現所變的,那他怎麼會不明瞭?怎麼不通達?不見性的人沒有辦法通達,一樣一樣的學,認真努力的學,未必是真的明瞭。有的時候很用功的學,學了錯解了義,不是真相,錯解、誤會了,這種情形非常非常之多。所以一定要見性,那才是真正的通達明瞭,決定不會有錯覺,決定不會有誤會。開達明徹實在講,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也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理一心不亂。到達這個境界之後,這世界又是什麼樣子?下面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

  這個真相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這四句就是說明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這四句。這四句我們看起來不懂,為什麼?我們沒見性,沒有明心見性,所以這四句就很難懂了。如果你明心見性了,聽說這四句,你點頭,不錯、不錯,說得不錯,你了解它裡面的意思,這裡頭的意思確實非常的深廣。

  我們套佛經上常用的這些術語,「自然中,自然相」,就是禪家常說的「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就是這個意思。但這兩句話還是不好懂,如果我們用古德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也是比喻這樁事情。真正見了性的人,真如本性在哪裡?如果老師問一句,這個學生今天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就是證果,別教就是初地菩薩,圓教就是初住菩薩,這是最低的,見性就是證果。那老師要問,性在哪裡?我們在禪宗上看到這種教學,學生是隨便說一句,隨便拈有,老師給他點點頭,印可,就給他作證明了。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就好比說,剛才講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在哪裡?隨便拈一個,拈一個鐲子也行,拈個耳環也行,拈個鍊也行,比喻在哪?那就是在這,沒錯!既然我們這個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真如本性變的,哪一個不是?拈一個草也行,拈個樹葉也行,沒有一樣不是的!所以說頭頭是道,法法圓通!你不見性,是處處是障礙。

  問不見性的人,黃金在哪裡?沒看到,這有個鐲子,有個鍊子,你說黃金不曉得。問你鐲子在哪裡?鐲子在此地;項鍊在哪裡?項鍊在這裡;黃金?黃金不曉得,不知道。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著了相,不見性,他那個人見了性不著相,隨便拈一個都是,「自然中,自然相」。性是自然的,相也是自然的,我們從這個細心去體會這個意思,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是能夠了解個一分、二分,對我們修行都有很大的好處。好處在哪裡?不再執著,不再打妄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妄想?有那麼樣堅固的執著?著相不見性,不了解事實真相,他才會著相!這一不著相,那就得大自在,真的就解脫,得大自在了。所以禪家講「當相即道」,道就是性,在相上,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即事而真」,任何事,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理事一如。事上就見理,相上就見性,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之有根本」。這個自然是講相、是講事。一切現相、一切事物它有個根本,根本就是性。一切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現在的術語叫動物、植物、礦物,在我們佛法裡面叫有情無情;動物有情的,植物、礦物無情的,都是眾生。眾生的意思,眾緣和合而生的,決不是單純的,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許許多多的條件,它才出現,不是很單純的。許多條件,現在人講條件,佛法裡面講眾生。眾是許多,許許多多的條件才出現這個現象。它有個根本,就是在動物我們叫它做佛性,那個根本是性,性叫佛性;在植物、礦物我們叫它做法性,其實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為什麼叫佛性?他會覺悟!他會覺,所以我們叫動物,動物會覺;植物跟礦物不會覺,雖然同一個性,這個性會覺,那個性還不會覺悟。性覺悟了之後,那個不覺悟的跟著一起覺悟了,不是常說嗎?說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正報就是動物,有情眾生。有情也迷了,那個法性也迷了,連帶都迷了;有情眾生覺悟了,那個無情的法性也覺悟了。

  《華嚴》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是一同,圓是圓滿,種智就是覺悟。但是要曉得,只是有情可以覺悟,無情是連帶著覺悟的,一起覺悟的,這個一起覺悟就是前面第一句,「自然中,自然相」,這是一起覺悟的。所以「自然之有根本」。根本是有本性,在現在哲學裡面講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一切萬事萬法都是從它生出來的。可是哲學家雖然知道有個本體,本體是什麼沒講清楚;說老實話,還沒發現到,但是在佛法裡已經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然光色參迴」。光是光明,色是色相。這一句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所現出來的十法界的境界相,一真法界境界的相,自然光色參迴,像《無量壽經》跟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在經上所看到的,這是自然光色參迴,參是摻雜。「轉變最勝」。這個轉變就是十法界,唯識所現。落在識裡面,它就轉變了,變六道,變人天,變三惡道,就變出這些境界,就是轉變。轉變是識起作用,識是什麼?是分別執著。所以諸位要曉得,如果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分別執著,法界是一真。這是自然光色參迴,那是莊嚴微妙,不可思議!一起分別執著就轉變了,轉變它的作用,它所現的相也不可思議。十法界依正莊嚴,轉變最勝!下面:

  【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

  這兩句是形容相用的不可思議。『鬱單』,是四大部洲之一;有一些經典裡面,叫北俱盧洲,鬱單就是北俱盧洲。四大洲裡面,這一洲人福報最大,衣食享受都是自然的,壽命一千歲,沒有夭折的(就是沒有短命的),這福報很大,北俱盧洲。因此,只有三洲有佛法,北俱盧洲的人不想學佛,因為他沒有苦,所以,佛到那裡弘法,講經說法沒人聽,他們福報太大!所謂富貴學道難。所以韋陀菩薩,你看那個匾額上「三洲感應」,就是沒有北俱盧洲。北俱盧洲他沒法子,沒有佛法,福報大,一切自然。他們吃的東西,就像樹上長的,想吃什麼,樹上都會掉下來,你想想看不用操一點心,衣食住行都是自然的,人間裡頭的富貴到了極處。此地就是取它自然的意思。「鬱單成七寶」,也就是自然七寶湧現。

  『橫攬成萬物』。橫攬,橫的來看,這是周遍十方,所以過去有人講鬱單是三世的意思,所以這個地方三世十方。但是講三世不太好講,鬱單那樣講還是自然的好,不必牽連到三世,這個自然的意思好。因為,要從整體上來觀察這個事實真相,既然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自然的意思來得圓滿,不需要牽強說三世。這兩句是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自然然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兩句話就是這個意思。實在說跟《楞嚴經》上所講「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十界依正,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悉從自性自然流出,跟這個就一樣,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華嚴》的「心現識變」。

  【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

  『光』是光明。實實在在講,樣樣東西都有光明,為什麼?因為自性是光明的,能變能現的那個體是光明的,它所現的哪有不放光明之理!所以諸佛菩薩有光,我們每一個人也有光,所有一切動物也有光,乃至於植物、礦物都有光;西方世界樣樣都放光,有它的道理,有它的理論依據。我們這個地方一切萬物也放光,雖放光,我們為什麼見不到?我們的心眼被污染了,被妄想執著、七情五欲污染了,所以見不到。因此,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心愈清淨,這些現象他就愈見到。一分清淨心,他就見到一分;十分清淨心,他就見到十分。這些也是自然的,並不是什麼神通、特異功能,是自然的。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它有光明。精美,明淨,乾淨,『俱出』,十法界真相是這樣的!『善好殊無比』,所以諸佛菩薩在十法界度眾生,我們覺得有穢相,他們沒有看到穢相;我們覺得污染,他沒有見到污染;我們住六道,他跟我們手牽手,並排,排排坐,他住一真法界,境界不相同。他住一真法界,自然的,我們住六道也是自然的,所以這就不可思議。善好殊無比。

  【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這個『著』是顯著,明顯的意思。『無上下』。這一句是講如如之理,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上下是指過去、未來。如如之理,也就顯出無古今,無三世。『洞達無邊際』,邊際是講十方,也沒有十方。沒有十方,沒有三世,這才是一真。由此可知,十方三世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沒有,這法界原來是一真。這個理深,境界也深,但是它確確實實是見性人的真實境界,也就是我們講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們在這個世間要想見到這個真相,難!難在哪裡?妄想分別執著斷不掉,就難在這裡。如果真的能斷掉,那就不難了。正因為這個難斷,諸法實相我們沒有辦法證得,這才念佛求生淨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我們煩惱還沒斷,這妄想分別執著還沒有斷,我們得佛力的加持也能見到,所以這個事情很快就能見到。世尊把這些事情跟彌勒菩薩說明,實在講,跟彌勒菩薩說也就是跟我們說。前面跟阿難說也是跟我們說,這地方換成彌勒菩薩,因為彌勒是等覺菩薩,對於西方境界很熟悉,這一說他當然點頭,完全肯定。那對我們這初學的人來說,增長了堅定的信心。雖然不是我們境界,我們聽了也不會懷疑,也都能接受、都能夠相信。下面是世尊勉勵我們的話。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

  『宜』是應該。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勤奮、要精進。『努力自求之』,這不是求不到。其他法門裡面,縱然努力精進,說老實話,未必能求得到,因為要斷煩惱、要斷惑,這個難。這個法門當中,我們只求往生,縱然造作很重的罪業,能夠真正懺悔,一念、十念也能往生。這就是說明往生我們人人都有分,無論什麼人,善人、惡人統統有分,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肯去,你願意去,你認真老實念佛,就行了。

  【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這是指示得清楚明白,讓我們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必得』。這個語氣非常肯定,你必定得去,『超絕去』。超絕,超越一般修行人要三大阿僧祇劫,你不要,超過了,一下就超越了;超越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那個菩薩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你不必囉嗦,一下就超過了,超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麼樣超過去。所以,這是難信之法。佛在此地勸勉我們,決定不是假的,句句真實。我們實在講是無比的幸運!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你要不遇到這個法門,你怎樣苦修,都沒有辦法超越輪迴。出不了輪迴,所修的功德變成來生的福報,享福去了,這不究竟。遇到這個法門,這就好了,這一生當中保證能夠出離六道輪迴,往生就一生不退成佛。

  【橫截於五趣。】

  『五趣』就是六道。我們這個法門橫超,其他法門修學不是這樣成就的,他要從我們人修到天道,就像禪定,要從初禪修到二禪,二禪到三禪,三禪到四禪,四禪再到四空,這樣才出得了六道輪迴,他要經過這樣次第。我們這個不要,我們從人道,從旁邊就溜了,不必這麼麻煩,那個修起來好苦、好不容易!所以橫截、橫超,不必經過那麼多。

  【惡道自閉塞。】

  出了六道輪迴了,我們縱然有惡業也不會受報,為什麼?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我們縱然有三惡道的業因,沒地方受報,那個惡道自然就閉塞了。何況佛力加持,我們只有進步,不會退轉的。

  【無極之勝道。】

  『無極』。這是讚歎到頂點!這個道是最殊勝,無極殊勝的大道,一生圓滿成佛,這就指念佛往生的,這是無極的勝道。

  【易往而無人。】

  這很容易去,西方極樂世界很容易去,可惜沒人去!為什麼沒人去?你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你不相信,你不肯發願,這麼好的地方,你想想看這多可惜。

  【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

  不違逆就是說很容易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容易,絕對不是一個難事情。『自然所牽隨』,也是形容容易,不難!隨念就滿願,一生就得不退轉地。這是易行難信,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諸佛感嘆難信之法!所以你把淨宗介紹給別人,勸人家,人家不相信,你應該笑笑,正常;他一相信,奇怪!他怎麼會相信?這難信之法,他怎麼會相信?他相信,那必定是有不可思議的因緣,他不是普通人,就像佛在此地經上講,那不是普通人。這下面幾句是勸導我們往生。真正發心往生,在這一生當中想往生極樂世界,要記住佛這個教訓。

  【捐志若虛空。】

  『捐』是捨掉,好像我們捐錢,錢就捨掉了,捐掉了。這個志是什麼?是世間的一些欲望要把它捨掉。世間人立志,現在人立志是什麼?賺大錢,立志賺大錢;有人立志要做大官,要有權有勢,都是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追求這些享受。佛告訴我們這個捨棄,讓心像虛空一樣。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捨掉,心地清淨不染。

  【勤行求道德。】

  我們把世法都捨棄掉了,我們求什麼?求道德,求成佛之道,求度生之德。這個德就是能力,我們要求真正能普度眾生的能力。這個當然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學習,這個至高無上的道德我們都能夠成就。

  【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命長,極長壽、極快樂。『壽樂』都是無極的,所以那個世界稱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稱長壽佛,生到西方世界都是長壽菩薩,跟阿彌陀佛壽一樣長。末後這兩句是佛對我們的一種感嘆!

  【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這麼好的地方,這麼容易去,你不去,為什麼要執著世間這五欲六塵之事,一天到晚在那裡去搞無常。這可憐,真可憐,不應該的!這是提醒我們,要叫我們覺悟,要真正覺悟。這幾章經,只有這一品裡面經義最深,最不好懂,為什麼?它是說菩薩明心見性之後的境界,所以這個我們看起來就很難懂。只有這一段,這一段也必須要說,是我們真正嚮往、真正戀慕!大乘人,學禪也好,學教也好,學密也好,都希望達到這個境界;總以為念佛人不能達到這個境界,佛這麼一說,原來念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達到這個境界。那何必惹麻煩?那些法門難修,這個法門容易修,為什麼不捨難就易?所以法門雖然容易,但是成功高,成就是無比的殊勝!

  再看第三十三品。「勸諭策進」。我們都選這些經文,作為我們晚課,讓我們每天讀誦,每天反省檢點,依教修行。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

  這個『不急』就是不要緊的事。『務』就是事。世間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幹的是什麼?都是不要緊的事。什麼事情要緊?了生死出三界要緊。什麼事情不要緊?搞六道輪迴的事情有什麼要緊?這世間人天天幹什麼?都是搞六道輪迴。一天忙到晚,忙搞六道輪迴,這是我們要真正覺悟。菩薩雖然可以隨類化身,可以應化在各行各業,但是要覺悟;不覺悟那就是凡夫。那個覺悟不簡單、不容易!沒有長時間,深廣的大乘薰習,真的是很不容易覺悟。我們能遇到這個緣分也不是偶然的,真的是過去生中,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緣才能遇到。遇到之後,長時間不斷的薰習,這逐漸逐漸明白了,有那麼一點覺悟了,自己的行持才有一點像修行人,有一點像修菩薩行,這樣念佛求往生,才叫真正有把握。

  【於此劇惡極苦之中。】

  這是講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六道裡面。『劇惡』是大惡!這十惡業裡頭,殺、盜、淫、妄、貪、瞋、痴、慢,大惡!因造大惡,果報就苦,我們這個生活環境裡面受的是極苦。在這個環境裡面:

  【勤身營務。】

  就是前面講共爭,大家都在爭。『營』是經營。『勤』就是很勤苦的,你在那裡經營,在那裡造作。『務』就是造作。

  【以自給濟。】

  這就是說明這些不急之務,舉幾個例子來講,天天造這個。『以自給濟』,滿足自己的欲望。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

  這幾句,總之是人,世間這些人。

  【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累念』。念是念頭,念頭多,累積起來。『慮』是計畫。這個意思是天天在想,天天在計畫,想什麼?計畫什麼?損人利己,想這個。現在人賺錢,如何把別人荷包的錢搞到我荷包袋來,天天想這個。『為心走使』。這個心是妄心、貪心。這貪瞋痴的心在那裡主宰著你,你這個身就聽這個心在指揮,造罪業!心裡頭充滿貪瞋痴,身就幫這個妄心,想滿它的願,結果是一場空!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說,忙忙碌碌一生,到臨終時,如果你要覺悟回頭想一想,你的一生幹了些什麼?全幹了些虛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一生所造的都是罪業,利己損人。這下面再舉幾個明顯的例子。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

  這是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財產、財富,沒有的,天天在憂慮,怎樣才能得到。這些東西如果說是憂慮、憂心就能夠得到的話,諸佛都拜你做老師。你說你有什麼心思,有什麼主意,有什麼手段,你能夠得到,佛就拜你做老師,為什麼?佛菩薩不行,什麼手段也得不到,什麼樣的聰明智慧也得不到。世間人這些財富從哪來的?果報得來的,你命裡面有的丟都丟不掉,到時候它就來了;命裡頭沒有的,怎麼求也求不到,這一點要知道。

  所以我教初學的同修,你要想學佛,你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為什麼?學佛的人心要清淨,才能入佛法味;心不清淨,聽經沒用,入不進去。心為什麼不清淨?這貪瞋痴慢丟不掉。《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你就知道因果報應,你就會不再貪,為什麼?貪不到。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裡頭該哪一年發財,那算命一算不就給你算到了,為什麼算到?那命裡有的!命裡沒有,不行。所以說你該有多少財富,是你命裡有的;你一天該吃多少粒米,也是你命裡注定的,少吃一粒也不行,多吃一粒也沒有,這命裡注定的;你活多少年歲也有一定的,你看你還有什麼搞頭?所以,袁了凡明瞭之後,他什麼念頭都沒有,為什麼?他知道所有念頭都打妄想,無濟於事,他心清淨、心定了。雲谷禪師給他講開示,他才聽得進去,他才能悟道。我們世間人不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還要去爭,造一身的罪業,結果還是那麼多,你說冤枉不冤枉!

  你要想財富,修因,佛教給你財布施得財富。你今天這一生中會發財,你過去生中財布施得多,你這一生財富多;你過去生中沒有布施,你這一生跟我一樣窮,沒財富,前生沒修財布施!你要得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得健康長壽,你要修無畏布施,那是果報!果一定有因,你修因,後來一定有得果報,這一定的道理;不修因,天天打妄想,而來求果報,沒有這道理,只是造罪業而已,這個要搞清楚。明白了,那有什麼好憂的?不憂了。不明白,迷人,天天在打妄想。

  【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沒有,憂,憂慮!沒有很苦,想得到,天天在打妄想,想得到。有了之後也憂,憂什麼?怕丟掉。你看,你的錢多了,怕錢貶值,又怕人家來搶,又怕人家來偷,那個擔心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可憐的事。有也苦是沒有也苦!不要以為富人很快樂,富人不樂。富有富的苦處,窮有窮的苦處,窮富都苦!這是苦世界。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世間人最大的苦惱就在這個地方,稍為有一點怎麼樣?他要跟別人看齊,要去向高水平的去追,那就太苦。我有一次在台北坐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就向我吐苦水,生活太苦了,為什麼很苦?隔壁人家買了新的電冰箱,他看到很羨慕,看到很難過。我就跟他講:一個電冰箱,好好的把它保養,可以用十年;這一件衣服要仔細去穿,二十年穿不壞,現在這個社會二十年穿不壞。樣樣東西你都能夠節儉一點,日子不是很好過!他聽聽也覺得也滿對,我說你開計程車賺錢也不少,你一個月開十天車就夠了,二十天可以躺在那裡享受,不要去跟人家比賽。你要跟人家比賽的話,你一天當兩天用,你還是苦!你永遠追不上這個奢侈的生活,你追不上!我不追我就自在了,知足就常樂。

  他又說,這話是沒錯,可是我們用的東西,穿的都是破舊的,人家看到會笑話。我說那這個好辦,笑死是他死,我不死。對不對?笑死,他死,我沒死,我自在就好了。現在人他的觀念轉不過來,轉過來了,就自在。現在在台灣賺錢不難,日子好過,知足就常樂;不知足,那你受苦,你活該!富人為什麼他苦?他不知足,他那個不知足的苦,跟那個計程車司機的苦沒有兩樣!所以他不知足永遠都在苦,一知足就樂,就快樂了,心開意解,就快樂了。『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這是自找苦吃,這個根源就在此地。

  【適小具有。又憂非常。】

  小有,剛剛有一點了,小康了,有了一點,又怕了,又怕丟掉。患得患失,又怕丟掉。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就怕這些。火會燒掉,大水來了會淹掉,還有盜賊會偷你的、會搶劫你的,怕這些,常常擔心!沒有錢的人家對這些事情不擔心,一點都不操心,有錢的人家是天天擔心這些。可見得他操心,他很苦。物質生活他有一點享受,精神生活非常痛苦,他的生活有很重的壓力。

  【心慳意固。無能縱捨。】

  這是有了的人反而吝嗇,反而捨不得。這實在講,天道倒是滿公平的,有錢的人不肯布施,吝嗇,來生當窮人;窮人很大方,肯布施,來生當富人。是不是?這也滿公道的,看看也滿公道的。確實,你看到道場來布施的都不是有錢的,有錢人很難布施,他愈有愈想有,這是一毛不拔!那個沒有錢的人很慷慨,反正我沒有,施捨很自在,很痛快,很自在,他就施捨了。有錢的人不肯布施,來生就窮了,福報享盡了,沒有種因;這個沒有錢的人,天天在種因,所以來生他就富了。我們常講風水輪流轉,究竟為什麼輪流轉?諸位知道這個道理,就曉得了,原來是這麼轉法的。富人如果肯布施,來生得大富;貧窮人不肯布施,來生更貧窮,那就苦了,就苦惱了。所以要懂得這是病根,這是很執著的。

  【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命終棄捐』。這是到你壽命到了,你一口氣不來了,你平常很吝嗇,捨不得,還統統要捐掉,你一樣也帶不走。所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兩句話人人都知道,人人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迷惑顛倒,真的是迷惑顛倒,他不曉得這是事實真相。真的明瞭,生沒帶來,死不帶去,這個人就覺悟了。為什麼?原來這一切,假設這錢財(財富),這些產業擺在我面前,給我看看的,不是我所有的,是給我看看的。在現前這個階段,我有權去支配它,諸位要曉得你有權支配,你決定沒有權得到,你是決定得不到的,你是有權支配。支配得妥當,積功累德;支配不妥當,造作罪業,罪福就在這一念之間。支配得妥當,我拿這些財富利益一切眾生,這就積功累德;不妥當,據為己有,一絲毫也不肯利益別人,這就造作罪業。所以這個貨貝自古以來叫流通,它就是叫你流通的,像水一樣,它流通。不流了,不流就變成死水了。死水,那個錢就叫臭銅錢;死水不流了,那個水就臭了,所以一定要流通。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幫助它流通,讓它非常順利的流通,利益一切眾生,這就對了。捨得,大家也常常掛在口頭上,你不懂意思!這個意思,你捨就有得,不捨就不得,捨就得。你捨得多,你得的就多,捨少得的就少,這是一定的道理,這是真理。所以到命終的時候,一樣都帶不去,『貧富同然』,貧窮跟富貴人都一樣。

  『憂苦萬端』,這個世間沒有不苦的,做大官的有做大官的苦處。我看那個做大官的,我都覺得我不敢,從哪一點看不敢?天天跟人家拉手我就不敢,這好累,是不是?不喜歡跟他拉手的也要拉手,是不是?這東西多麻煩!開會太苦了,開會很苦、握手很苦,就看這兩樣,我就不幹了,這不是一個自在人肯幹的事情。我們歡喜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我們再看第二段,佛勸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和睦,不應該有嫉妒、瞋恚。前面的第一段是告訴我們貪毒、慳貪,都是講的慳貪,你捨不得,不能布施,這對自己傷害非常非常之大。眼前的傷害就是你苦,身也苦,心也苦;遠的傷害是你沒有辦法接觸到佛法。縱然接觸,你也聽不下去,縱然聽,你也不會開悟,為什麼?慳貪障礙了你的悟性,你不會開悟,一定要把它捨棄。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

  『憎』是憎恨。這是佛教導我們,這是佛法。諸位千千萬萬要記住,所以三福裡面第一句,佛就勸導我們「要孝養父母」。在世間父子、兄弟、夫婦、親屬,都是過去生中有很深的因緣;沒有緣,不會成為一家人。而這些緣很複雜,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白,緣很複雜。緣會變化,千變萬化,好的緣會變成惡緣,惡緣也可能變成好緣,這就看內外的力量。內是要靠覺悟,外是要靠善知識,要靠善友。

  佛告訴我們生為一家人有四種關係,這是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個關係不會到一家來。報恩來的,這個好!孝子賢孫,父慈子孝,報恩來的,不必要人教的,自自然然的;報怨來的,那就是敗家子,那是會搞得你一家不平安,如果嚴重的,就會搞得家破人亡,報怨來的;討債來的,討完他就走了,看欠多少,欠得少的,很小他就走了,欠得多的,可能培養他到大學畢業,快要能做事了,他走了,那欠得多的;還債來的,這個小孩對父母沒有恭敬心,不尊敬,但是他會供養,你的生活所需,他會給你。他要是欠得多,他照顧得很豐厚,給你財用很富。如果欠得少的,他會很計較,一個月大概你幾塊錢生活費就夠了,他不多給你。這個我們在社會上常常看到,世間人不懂,我們懂得,曉得這些關係。所以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是這麼個關係。比較上疏一點就變成親戚、朋友,親戚朋友也是這些關係,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無論是善緣、是惡緣,遇到善知識,善緣就更善,惡緣也變善,這就好了,不要去計較過去那些惡。所以佛教給我們『當相敬愛』,彼此要能夠容忍,要能夠尊重,相親相愛,『無相憎嫉』。人不是聖賢,免不了有過失,對於人的過失要能夠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非常非常重要,養自己之德!化這些怨結,人與人過去生中是有怨來的,這可以把怨化掉,化解掉。

  【有無相通。】

  『有無相通』,一個是財物,我有他缺乏,你要幫助他,要贈送給他,使他的生活也能夠過得去,這在物質上。第二個是精神方面的也要互相支援、互相安慰,我有才藝,他沒有,我要教導他,這是智慧一方面的,要認真去幫助他、去教導他。有無相通。

  【無得貪惜。】

  不要有貪心,不要吝嗇。幫助人要全心全力,盡心盡力幫助人,決定有好處,這也難,不容易!我最初學佛,第一個老師章嘉大師,我認識的第一天,那個時候我學佛才一個月,接觸佛教才一個月,我認識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知道佛法好,佛法非常殊勝,我很想學,從什麼地方入門?我向他老人家提出這一個問題,向他請法。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個鐘點,一句話都不說,我也看著他,我們眼睛瞪眼睛,我在等。半個小時,心定下來了,真的一個妄念都沒有,聚精會神等他答覆我。他那個教學法很特別,先教你全部精神貫注定下來,然後才告訴我,說了一個有。說一個字,以後又不說了。他說有了,我就特別注意,精神提起來,特別注意。大概又等了五分鐘,才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才說六個字。他說得很慢,沒有我這麼快;這六個字聽得我也好像有一點懂的樣子,要看破,要放下。我接著就問:從哪裡下手?我的反應很快,這一次他又看了我,沒那麼長,大概看了有十來分鐘,給我說了兩個字「布施」。第一天見面,大概是兩個多小時,就說這麼幾句話,我很有受用。我告辭的時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門口,拍著我的肩膀,我今天給你講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個時候很被他感動,我真的回去就照做。

  從前我也很吝嗇。那個時候我賺錢很少,一毛錢都不肯亂花,布施談不上,一毛不拔。那聽到老師教布施,不過我是不亂用錢,我的錢都買書了,從小就喜歡讀書,所有的錢都買書。我的書不肯借人看的,你看好吝嗇!為什麼?借給人看,人家會把我書搞髒,那我就不喜歡。所以我書不肯借人看,聽老師說要布施,我的書可以借人看了。借人看,借什麼書?我看過的舊書,新書不借人看,真不容易!真是搞得好多年,然後慢慢的新的東西也可以布施了;縱然新買的還沒看,別人想看,可以,行,拿去,拿去不還給我也沒關係,好幾年才培養出不太計較。

  老師開頭教導的!我們也真肯學,逐漸逐漸的把這個慳惜淡化掉,再斷掉。實實在在不容易,如果不是在這上真正用功夫,就很難。這是我在章嘉大師那裡頭一天請法,得來的真實利益!所以,現在還有一點福報,這一點福報就是從章嘉大師教我那一天開始,布施修的因,現在得的果報。他要不教給我,我這一生就苦了,那真的是非常窮。所以,這麼多年來的修學,我這是親身體驗的,也是完全是事實,愈捨愈多。統統像是捨乾淨了,過幾天它又來了,來了還比前面還多一點,好像有利息一樣,愈捨愈多。所以,我這一點的福報是這一生修的,遇到章嘉大師以後才得到的,沒有老師這樣的教導,沒有老師那樣的手段,我們也很難。他那個手段跟一般人不一樣,我們問別人,一問,他馬上就答,洋洋大篇講了好多,到離開的時候,不知道他講些什麼。不像章嘉大師,兩個鐘點只說幾句話。而這幾句話,每一個字都讓你很深刻的印在腦海裡面,你永遠不會忘記,所以這種教誨是真實的教誨。我親近很多善知識,從來沒有像章嘉大師那麼樣有定功,那麼沉著,沒有見到第二個人,這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善知識。

  【言色常和。】

  『言』是言語。『色』是容貌。對待人要和睦,言語要柔軟、要和睦。特別是在這個時代,一般人心浮氣躁,很容易衝動,我們言語稍不小心,我得罪他,那個麻煩馬上就來了,特別小心,要謹慎。過去倫理的關係,現在大家都不講求了,我們也不要在這上認真。父親對兒子要客氣,現在年代不同了,要把兒子當朋友看待;師父對徒弟也要客氣,也要把徒弟看作朋友,看作同參,不能用從前倫理的態度來看。原因在哪裡?現代人沒有受過從前倫理的教育,我們這一代受過,現在這一代沒有受過,我們不能拿我的標準來看他。那這個當中就有摩擦,就有代溝,就出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處處要看現實,要看現前的社會,要看他們年輕人的觀念,他們的看法、想法,我們要牽就他,拉回來跟他一樣,這就行了,這才行!所以佛法裡頭度眾生,佛在此地教訓非常非常重要。

  【莫相違戾。】

  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我們必須把標準拉下來。我過去求學的時候,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我們學佛真是磕頭作揖去求佛法,求來的;將來你們要把佛法介紹給眾生,如果等別人磕頭作揖向你求,一個也沒有,真的。那怎麼辦?我們反過頭來,磕頭作揖去送人家還未必要,真的是如此。我們淨土今天磕頭作揖把佛法送給人,一定要懂得這個時代,要了解這個時代的眾生,你才能夠把佛法介紹給他,才能讓他慢慢覺悟,他在佛法裡頭得真實的受用。『莫相違戾』。這一句話意思深長。

  【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

  人與人相處是最難的,做事難,做人更難。人與人之間相處,總不免有時候意見不同,看法不一致,這個時候要沒有一方忍讓的話,那彼此心裡面都不痛快。所以這不和就有怨,怨要不能解除,累積久了就變成恨,那個事情就麻煩了。所以『有所恚怒』。康僧鎧的本子裡面,這一句裡頭還有兩句,「今世恨意,微相憎嫉」。這一生當中我們只小的怨恨,小小的怨恨,有一點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到來世轉劇,你要不能夠化解,就是麻煩事情。這個怨恨愈累積愈嚴重,變成了大的仇恨,『至成大怨』。所以說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我們在這個世間仔細去觀察人與人之間,報恩的少,報怨的多。家人、父子都不例外,報怨的多。夫妻,現在看看中國、外國,到處看看,你看那個離婚率多高,最初很好,過了幾天就變臉了,就成了冤家對頭。所以我們總要看清楚,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太認真。人生在這世間幾十年,就跟做旅客一樣,過兩天就走了,何必跟這個地方那麼認真?跟他結這個冤仇,沒有意義,這是絕大的錯。常常想到我是旅行,我是客人,幾天就要走了,跟大家歡歡喜喜相處這多好?不管什麼事情,過不去的統統原諒他,都不要放在心上,這樣就好,就自在!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這是告訴我們,世間這些事情都是互相報償的。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譬如說,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是上了人家當,吃了人家虧,其實沒有這個事情,為什麼?它有報償的,因此,決定沒有一個真正吃虧的人,也決定沒有一個是真的佔人家便宜的人,沒有!你奪了人家錢財,將來要還債;你害了人家的命,將來要償命。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因果通三世,誰也少不了誰!所以這個事實真相,果然通達了,我這個錢財擺在那裡,我絕看都不看一眼,人家拿去,隨便哪個拿去都好,是我的,你將來還會供養我;不是我的,那你應當拿去,是不是?所以你就不會在意了。不在意了,心就安了、就快樂了,就不會為這些事情憂愁。這都是真理,事實真相!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心地自然清淨、自然正直,不會去起貪心,去佔人便宜,曉得什麼?我佔人便宜,將來來生要還債,這個事情多麻煩!人家欠我的,算了不要了,一筆勾消,我不要他償還了,還也麻煩,這一筆就了了。我欠人的要還,人欠我的不要,這就自在!所以說是『應急想破』。趕快要想破,想破就是看破,看破了,當然就能放下。人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看破就會放下了。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這是事實真相,必須要明白。一個人在這個世間,在六道裡面,都是自己造的業,自己受報;可以說是無論我們這一生當中是很幸福,或者是很苦惱,都是自作自受,決定不能夠怨天尤人,不可以。都是自己造的業,自己在受報,所以『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沒有作伴的。怎樣恩愛夫妻,命終的時候都分別了,再也不認識了,再也不會見面了。這是事實,一定要知道,為什麼?他兩個人造的業不同,他怎麼會跑到一道去?所以『苦樂自當』。這個自當就是自己受,自作自受,沒有人能夠代替。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這是講一個人死了之後去輪迴,每個人,各人隨各人的業,『善惡變化』,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追逐』。這個業力在支配你,讓你到哪個地方去投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所以你明白這個事實,你才曉得西方世界之可貴。西方世界的的確確,我們家親好友、同參過去生中念佛已經往生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才常常聚會在一起。如果不生到西方世界,想將來來生再聚在一起,那是你的妄想,不是事實,事實是會見無期,這才是事實。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在這裡勸我們,現在我們身體很健康、很強壯,為什麼不趁這個時候努力念佛求生淨土?此地講的『修善』,就是指念佛求生淨土。遵守佛的教誡,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我們淨宗同修,特別提出平常修善的五個科目,五個科目就好記。第一個是三福,三福是大根大本。「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三福,第一個科目。第二個科目六和: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六和。這基本的戒條,一定要遵守。從這個基礎上再修三學,戒學、定學、慧學;再學菩薩的處世待人的守則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再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到普皆迴向。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必須遵循的教訓,這就是努力修善。然後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你這個善就圓滿了,你的善就不會退轉,那才叫真善。假如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這個善將來可以得人天大福報,來生是人天大福報,福報享盡了,又要墮落,所以那個善就不究竟。我們一定要修真實究竟圓滿之善,決定要求生淨土。

  『欲何待乎』。就是不可以再等待!你還等什麼時候?現在就要幹,不可以再等。有一些人,我過去出家沒多久,我有一個長輩,在台灣,我去見他,他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跟他講佛法的好處,他也贊成,對我出家,他也很贊成,他說你這個路走的正確,不錯!我勸他念佛,他說我還要等幾年,現在還有些事情要做,還不行,我再等幾年。才過了兩年,他死了,又去搞輪迴去了,不能等,等不得的!不要以為我現在還年輕,我還有事業,家裡還要照顧,再等幾年,等幾年修。你跟閻羅王立了合同嗎?你知道你還能住世多少年?要曉得一口氣不來就是來世!不可以說年輕,黃泉路上無老少。我們看看那個公墓,看看超度牌位,多少年輕人!所以決定不能等待。我們聽到了,明白了,馬上就要去幹,就要認真努力去修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