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玄義  (第四集)  1994/1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4

  諸位同學,請掀開講義第十一面,從第一行看起:

  【實相離言說。南嶽云。說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圓覺云。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這些都是為我們說明宇宙萬有的理體,也就是大乘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諸法就是一切法,我們現代人常講的宇宙人生,也是一切法的意思。『實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世間有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很多,但都不能叫我們心服口服,於是這所有一切的解說,我們都是用存疑的態度來看待,這也是事實,為什麼?因為所說的人自己並沒有見到,宇宙人生真相自己沒見到,沒有見到能說出一些,那麼是從判斷上說的、從推理上說的,所說的究竟真實不真實,的確是有問題。佛所講的跟他們講的確實不一樣。我們沒有見到諸法實相,但是仔細看看佛在經上所說的,比這個世間這一些學者們,乃至於宗教家們所講的,的確要圓滿,比較起來佛講的圓滿,似乎可信。

  佛所說的一切大乘經所憑藉、所依據的就是「實相」,也就是把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說出,一切經都是從這個基礎上出發的。實相也就是真心,也叫做真如,也叫做本性,也叫做佛性,也叫做第一義。佛經裡面的名詞,我們隨便找找就幾十個之多,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說這麼多的名字?當然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實相沒有名字,任何一個名字加給它都不太恰當,為什麼?只能顯出這個實相裡頭之一部分,不能顯示它的全體。佛不得已用許許多多的名詞把它顯示出來,佛經上這幾十個名詞是不是就能把實相讓我們明白一個大概?說明白一個大概還可以,勉強說得過去,要對於它徹底明瞭,這十幾個名相是決定不夠的,為什麼?實在說它涵蓋了世出世間所有的名稱,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了解佛為什麼說這麼多名字。

  第二在教學手段上,佛用許多名詞來說一樁事情,有他很深的用意。這個用意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名相,不要執著名字,因為名都是假名,不可以執著。眾生跟佛的差別,佛菩薩沒有執著,沒有煩惱,沒有妄想,眾生之所以變成眾生,就是天天打妄想,一切法裡頭總是分別執著。佛為我們說一切法,我們在這一切法裡面起了妄想,起了分別執著,這叫不叫佛法?這不叫佛法,是世間法。同樣一個道理,在一切世間法裡面,如果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關鍵就在此地。佛為我們說種種名詞,就是教給我們不要執著,讓我們體會到這個意思就對。

  這個事實真相,佛經裡面有專門探討的、專門解釋這樁事情的,這一類的經典就是大乘宗派裡面的唯識、法相宗。它主要的經論有六部經十一部論,這是主要的,確實是很繁重、很大的部頭,來說明這個事實真相。它的總綱領就是心跟識,《華嚴》裡面所說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本體,識是心之作用,心裡面起用,體它現相,所現的相它有變化,怎麼會有變化?識在主宰著變化,所以唯識所變。因此像《心經》裡面給我們說的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不一不異。不異,一切法是相同的,從體上講完全相同沒有兩樣。

  所謂是生佛平等,萬法平等。從體上講。從相上說、從作用上說那就不一樣,千差萬別。識所變的所以就不同,相上講就不同,古德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事實。把這個心,能現比喻作金,像黃金,把這個識所變的這些相比喻作器,金是一個,可是要做出器來,那就千千萬萬種,你喜歡做什麼都能做出什麼,可是它的體都是黃金,都是一樣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從金上看完全相同、平等的,平等一相;從器上來看,譬如說你們常見到的有手鐲、有項鍊,那相不一樣,所以從相上講就不一樣,作用上講也不一樣。

  所以在力用上來說,佛法給我們說了三個綱領戒、定、慧。戒定慧就是心識正常的發展、正常的德用。我們中國儒家、道家,實在說他們的境界的確相當之高,所以後人有說老子跟孔子都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來到我們中國教化眾生。這種說法在理上說得通,佛菩薩隨類現身,應以什麼身教化,他就現什麼身,但是在跡象上找不到根據,你怎麼曉得孔子是佛菩薩來的?找不到根據。但是他們留下來的典籍跟佛經對比,相通的地方實在是不少。

  儒家講的「精一」、講的「中和」,精是精華、精純;一就是我們淨宗講的一心,一就精,二就不精。起用的時候用中,中是中道;用和,我們自己能夠守住中道的理念,對外面於一切眾生守住一個和。儒家教學以禮樂為手段,而禮樂達到的目的就是「至中和」。至就是達到,希望達到中和這個標準,這社會和諧天下太平,這四個字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戒定,精跟一是定,中和是戒,從這個基礎上再提升、再發揮,那就是智慧。《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就是佛知佛見,見是見解,慧是正確的判斷,加上一個「佛」,佛是大覺,也就是告訴我們這是決定正確而沒有錯誤的,這是定慧等持。

  戒定的作用,精一是性定,正如同《首楞嚴經》上所講的楞嚴大定,這不是修來的,是我們自性當中本來就有的,本來具足的。而我們是因為起了妄想、起了分別執著,把自己真性裡面本有的德能迷失掉,並不是真的失掉,迷失掉。幾時覺悟這個能力立刻就恢復。什麼叫覺悟?覺悟妄想執著是假的,妄想執著是錯誤的,能夠把假的、錯誤的捨掉,這個人才是真正覺悟。而不是說每天多念幾聲佛號,多看幾部經,這就是覺悟,那不見得,一樣迷惑顛倒,一樣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這不是覺悟。覺悟的人心地清淨,所以它是屬於性定,可見得儒家講的也講到這樣的深處。

  而「中和」就是大乘法裡面講的大慈悲,能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它的果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大涅槃、大菩提,戒定的果是大涅槃,慧的果是大菩提,這是講到心性平等。因此諸法一定要融通,為什麼?因為一切諸法是自心所現,是唯識所變的,心跟識都是自己,除自己之外確實沒有一物。所以佛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樁事情!就好像金跟器一樣,金跟器是一個東西。法法皆心,心心成法,這是事實真相。因此我們離了妄想,就達到《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離開一切執著就事事無礙,就入了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的法界是佛的境界。我們今天有障礙,起心動念所有一切統統有障礙,佛與大菩薩沒有障礙,他為什麼沒有障礙?因為他沒有妄想,他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就是我們所說沒有所知障,沒有執著,他沒有煩惱障,他這兩種障礙沒有,這是對於實相最簡單、最概要的說明。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佛說的這些名詞都是勉強說的,你不要執著真的有這個東西,那你又錯了,又變成執著。佛是叫你明白這個意思,不要執著,言語不能執著,文字不能執著。不但這些不能執著,這心裡頭有所想像也不能執著。你心裡面想就是在打妄想,那怎麼可以?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聽教、說法一定要遵守的原則:「離言說相」,離就是不執著;「離名字相」,佛經裡頭名詞術語,這都是勉強說的,不可以執著;「離心緣相」,這一條就更深,就是你決定不可以想像。你如果一聽到,一接觸到心裡有領悟了,那行,那是你的悟處,你可不能想什麼叫實相?去想這個,經上講離相。這全是妄想,把妄想當作修行,那你還有什麼好的結果?

  現在的確不少學佛的修行人,他修的是什麼?他修的是妄想,他修的是煩惱,成天在搞是非人我,在搞貪瞋痴慢,這叫修煩惱。天天在打妄想,不想世間法,想佛法,想佛法也是妄想,這一種修行不但不能證果,見道都沒有分!那怎麼辦?淨宗法門叫你念佛修清淨心,這就對了,念佛的目標在哪裡?目標在一心不亂,這叫真功夫。老實念,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得一心不亂,這在教下裡面常講叫定慧等持,其實定慧等持就是我們淨宗講的一心不亂,同一樁事情,非常重要!

  【論云。】

  『論云』,這個論是《往生論》,天親菩薩說的。

  【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這是《往生論》裡面,天親菩薩一段很精采的開示。天親菩薩是很了不起的人,兄弟三個人都出家,三個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哥哥無著菩薩,後人著作介紹的無著菩薩是八地菩薩,弟弟師子覺尊者,天親是老二,都是法身大士。著作等身,當時在印度號稱千部論師,論就是著作,他寫的書,寫了多少?一千部。後來遇到淨土法門,作了《往生論》,開頭第一句「一心歸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他徹底放下,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求願往生。這個淨土法門要不好,他怎麼肯放下;要不殊勝,他怎麼肯歸命,不是普通人!他們兄弟在法相、唯識宗都是祖師,你要問無著菩薩、天親菩薩在哪裡?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都是念佛求生淨土的。

  實在講《往生論》就是天親菩薩讀《無量壽經》的心得報告。他真念,他把他自己念佛修持的方法傳給後人,他念佛是用五念法,這一句佛號裡面具足五個意思。第一個是禮拜。禮拜就是恭敬,用真誠恭敬心,這是禮拜的意思。所以大家看到那個禮拜,不是每天趴在地下拜佛,那你是依文解義,那個錯了!禮拜是恭敬,真誠恭敬心,也就是一心。一心是恭敬,二心就不敬,我念佛心裡還想著別的,這大不敬。稱讚就是把佛號念出來。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稱,禮拜是敬,恭敬心來念這句佛號。第二個意思是願。我念這句阿彌陀佛,我的願望就是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第三是觀察。觀察實在講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觀想,心裡面想什麼?心裡面想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常常想這個不想別的。

  因為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話跟《唯識論》裡面所講的「唯識所變」,你們想想看是不是一個意思?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怎麼想它就怎麼變。所以你想佛就變現佛的境界,想菩薩就變現菩薩的境界,想什麼就變什麼。能變的心性真正不可思議,它什麼都能變,我們為什麼不變最好的、最殊勝?最好、最殊勝的是佛!為什麼要去想三途?三途是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受三途的果報,但是你天天在想三途,你在作三途,你的果報怎麼能免得了?

  三途。畜生是愚痴,每一天懵懵懂懂這是愚痴,哪有不墮畜生道的道理!所謂愚痴就是是非顛倒,善惡顛倒,真妄顛倒,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不知道,惡的當作善的,善的當作惡的,顛倒!世間這一些人就太多、太多,甚至於學佛這佛裡頭有真佛法、有假佛法,把假佛法當作真的,真佛法當作假的,還要毀謗,他怎麼不墮畜生?所以愚痴顛倒是造作畜生的業因。一切貪欲是餓鬼道的業因,世間法裡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對這一些貪愛,這是造餓鬼道的因,將來到餓鬼道去受報。忌妒、瞋恨這是地獄道的果報。所以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人,這不要看別人,常常想想自己,自己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搞這些?如果真的還是搞這些,我們來生到哪裡去?來生到三惡道。三惡道怎麼來的?是我們這個心變的,我們的心在造的,我們念頭在造的,因為你有這個思想,它就會現這個境界。

  人道是五戒十善,可見得我們想什麼,將來就現什麼樣的境界。由此可知,十法界的因果是自作自受,不是別人支配我們。別人實在講也干涉不了,都是自作自受,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道理搞明白,我們的心定了,不會再怨天尤人,曉得原來是自作自受,你心就定了。理明白,真相明白,所以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安,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他心都是安定的。知道我應該要受的,果報是我過去造的,我應該要受,也知道現在應該怎麼樣造,希望將來得什麼果。果報裡面第一殊勝,無比殊勝的是西方極樂世界,那為什麼不老實念佛?為什麼不造這種業?既然從心想生,為什麼不多想想阿彌陀佛?所以每天讀誦經典,就是幫助我們多想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道理在此地。此地所講的『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是真實莊嚴佛淨土,莊嚴阿彌陀佛,莊嚴海會大眾。

  【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

  《往生論》實在講並不很長,實在是非常的精采,方法精要,觀察清晰明瞭。實在講我們讀經經文太長,觀想不容易,而天親菩薩把這麼長的經文濃縮成二十一首偈頌,那就容易太多。幫助我們修觀想念佛,他那個念阿彌陀佛,實在講持名、觀想、觀像統統在一起,那個方法很妙!所以效果非常殊勝。

  【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

  所以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真正明白,我們對於佛講的這個經能夠信得過,建立堅定的信心,清淨信心,從這個信心上發願,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這是在沒有講經文之前,先要說明經典理論的依據是什麼,為大家介紹清楚,使我們對這個經典產生信心。下面這一條是蕅益大師所說的:

  【要解云。實相無二。】

  『無二』就是一,這一句所說的就是講的體,諸法的本性,也就是講的心,真心,唯心所現的心,能現的心,不二!

  【亦無不二。】

  『無不二』,那就多!這一句講的是相,現相,相是無量無邊,所說的是作用。作用無量無邊,體是一個,我們佛經裡面術語,十法界依正莊嚴,體是一個,能變能現的體是一個,這一定要曉得。這是事實真相,諸佛菩薩明瞭,諸佛菩薩證得,所以諸佛菩薩對一切大眾,他的心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這個大就是平等,慈悲就是愛護,沒有差別,沒有等級,平等的愛護,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都是唯識所現的,不是外面的,跟自己同一個體,所以同體大悲!

  成佛之後,這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體,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聽這一句話要仔細的聽,不要又想錯了,諸佛共同一法身,我是凡夫不是佛,我跟佛一定不同法身,那你就想歪了,想錯。十方三世佛包括你在內!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你是未來佛,你沒有成佛。一切眾生是未來佛,所以包括你在內,共同一法身。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確確實實同一個本體,同一個真心本性。你看這個關係多密切,比兄弟手足的關係還要密切。可是在眾生分上?分自分他,這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知道。

  所以禪宗常講悟了之後,才恍然大悟,這才說出「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這個意思就說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自己!這個意思如果還體會不過來,我想我們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到你作夢一下醒過來的時候,你好好的想一想整個夢境是不是只有一個自己?夢裡頭有你自己一個人,不可能說你作夢的時候沒自己,這是不可能做這夢,有你自己,夢裡面還夢到許許多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夢中那許多人哪裡來的?山河大地從哪來的?都是自心變現的。全夢就是心,全心就是夢,能現夢境的心,我們比喻真的,所現的夢境是妄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你好好想一想這個境界,然後對佛講的諸法實相,我想多少會有一點領悟,從這個地方能領悟到一點,對於佛所說的一切大乘經你才會產生信心。這是在經教裡頭很難懂的一部分。下面從現相作用上說:

  【是故舉體。】

  『體』就是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

  【作依作正。】

  『正』是我們的身體,這兩個是講果報,正報,身體;依報,環境。像我們在作夢一樣,夢當中有自己這個人這是「正」,夢當中夢到很多人,很多境界,那個是『依』。自己以外其他的人也叫依報,我們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物質都是屬於自己的依報,正報就是自己的身體。

  【作法作報。】

  這是講成佛,佛有法身、有報身,法身、報身還是這個體裡頭變出來的,離開本體之外,實在講什麼也沒有。本體就是心性。

  【作自作他。】

  『自』是自己,『他』是別人,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還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

  【乃至能說所說。】

  這是指這部經,《要解》是解釋《阿彌陀經》的,能說這個經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阿彌陀佛。

  【能度所度。】

  佛是『能度』,眾生是『所度』,這是佛跟眾生。

  【能信所信。】

  『能信』的是我們的信心,是我們的覺心,常講始覺,開始覺悟;『所信』的是佛給我們講的這個法門,這一部經典,這個方法。

  【能願所願。】

  『能願』是我們願意離開娑婆世界,『所願』的是我們嚮往、羨慕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願意離開這裡到達那一邊。

  【能持所持。】

  『能持』是講三業。天親菩薩《往生論》的五念法,那才圓滿身語意三業,身恭敬禮敬,口稱讚,意觀察、觀想。常常把阿彌陀佛,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放在心裡,不要想別的,想這些!實實在在我們業障很重,無法觀想,我們就想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也想不出來,想佛像,我們每天自己家裡供的佛像,天天看他,天天想他,這是最淺的方法。有能力的,經讀得很熟,一見到這個佛像,想到阿彌陀佛,想他初發心,這經上記載的有;想他修持,他怎麼修的,想他發願,想他度眾生,想他種種功德莊嚴,想這些,想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唯獨想這些,這不是妄想。除了想這個之外,你想其他的任何的都叫打妄想,為什麼?因為你想這個,你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你想別的統統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利害得失就在此地,出不了三界沒結果!

  所以,說實在話,你想世間法你脫不了六道輪迴;除這個法門之外,你就想其他所有一切大乘法,你也出不了六道輪迴,什麼緣故?其他法門要斷惑,你見思煩惱沒斷,想固然是好,想成了,來生生天上。天還是在六道之中,天福享盡,還要往下墮落,所以不究竟。這個法門叫你去想,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叫帶業往生,見思煩惱不斷也行,也能往生,好處在這裡。我們一天到晚為什麼要去打這些輪迴的妄想?為什麼不去想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修行關鍵的所在,能持;所持就是名號。

  【能生所生。】

  『能生』的條件三個,信、願、行,這叫淨土三資糧,這三個條件。『所生』的西方世界四土九品。我為什麼講四土九品?諸位要曉得這個法門奇特,叫一生一切生,不是說我們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凡聖同居土裡面還有下中品、下上品,還有中下品、中中品、中上品,還有上下品、上中品、上上品,我們哪一年才出頭爬上去?西方世界奇怪,這一生一切生,四土九品統統在一起,得到一個全都得到,這個奇妙!這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的法界。四土九品有沒有?有,但是在一起。因此像文殊普賢等覺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上上品往生,他往生實報土上上品,同時也生凡聖同居土的下下品,所以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眾生也跟他混在一起,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這個四土九品是一個相,這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面沒有的。不但沒有這個事,聽也沒聽說過,所以西方世界稱之為難信之法,就在此地。

  【能讚所讚。】

  能稱讚的,我們在《彌陀經》裡面看到「六方諸佛」,六方就是十方,就是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極樂世界,所讚的就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這句話的意思,全都是『實相』,沒有一樁不是實相。『正印之所印』是比喻。在我們中國現在是民主,官員的權威沒有了,在從前帝王時代,那個官的權威非常尊嚴。「印」是代表他的權威,他這個印蓋上,就是他所承認。發布的布告,布告不一定是他寫的,別人寫的蓋上他的印就是他的,這把實相正印所印定的全部都是實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真相,一就是真,二就是假就不是真的,一是真。我們這個世界,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西方極樂世界凡所有相皆是實相,不一樣!我們這是虛妄的,這話怎麼說?我們這個地方的相,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無常的,它會變的;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現相都是常住的,沒有生滅相,沒有變化的,完全是常住的,所以它那個地方是實相,是真相。

  【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這裡面講了三個真實,這是所有大乘經典裡面很少見到的。我們要懂得這三個真實的意思。『真實之際』就是體,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我們在這個地方修行,明心見性難,太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容易,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教學,他的宗旨方向就在此地,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就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第二句『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是作用。『住真實慧』,這是現相。這三個真實,體真實,用真實,相真實,體相用無非真實!

  如果合在三寶上,這個意思也還圓滿,「真實之際」就是佛寶,阿彌陀佛為代表;「住真實慧」,這是法,住是心安住。《金剛經》上所說的「應云何住」,我們這個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安住在真實的智慧上,這是法寶!法裡面如果細說、廣說十方諸佛所有的法藏都是真實慧,如果略說?那就是本經,《大乘無量壽經》,實在講《大乘無量壽經》十方一切諸佛法藏的精華,法藏的濃縮,法藏的綱領,我們不能夠小看。而「真實之利」這僧寶,假如我們用人來代表,大勢至菩薩代表慧,住真實慧,觀世音菩薩代表惠以眾生真實之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大勢至菩薩住真實慧。正如一句彌陀念到底,這是真實慧。「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才是真實慧。我們修淨土,對於這些事實真相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才會死心塌地。這三種真實就是我們的自性三寶,就是自己全體德用,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我們修的什麼?就是修的這個,覺、正、淨,就修的這個。一切諸佛如來所宣揚的也就是這三種真實。

  如果要從究竟方便來說,這是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在許許多多經論當中,有究竟但是不方便,譬如《華嚴》、《法華》究竟,修行的方法很複雜、很艱難,不方便。有一些經典方便,像許多小乘經論方便,但是它不究竟。說到最究竟、最方便,那就是這一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三經都是究竟方便,任選一種都能成就。三種都學當然很好,如果嫌太多,我自己的精神力量有限,選一種同樣有成就。如果從行門上來講,就是歸到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經上勸勉我們『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個妙土就是西方淨土,怎樣莊嚴?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學就是莊嚴,我們這一生當中得生淨土這是真實的莊嚴。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

  一切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這是永脫生死,永脫輪迴,在一生當中圓證三不退,圓滿成佛。你想想看,還有哪一個法門比這個更真實?找不到,《華嚴》、《法華》都比不上。《華嚴》、《法華》到末後還是念佛求生淨土,你才曉得這是第一真實!

  【此三真實。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

  由此可知,我們發願,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三種真實現在就得到,彌陀本願威神現在就加持到,問題是我們是不是真心這樣做?真心這樣做,那就要肯定隨順佛陀的教誨。經裡面所教導的我們要真的把它做到,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聽話、照做!佛叫我們哪些應當做的我們就做,哪些不能做的我們就不做,完全遵照佛的教誨,這才能得到佛的加持,這才能得到這三種真實的利益。

  世間人想學佛又不敢照做,原因在哪裡?理不明白,事實真相不清楚,他有恐懼感。佛叫我們布施,我布施光了,明天誰來養我,他會考慮到這些問題,這些是什麼?妄想!他會打妄想,於是妄想障礙了他的修行,他真實利益得不到。明天還沒到,想它幹什麼?到了明天自然有明天的果報現前。我們做的好因,一定有好的果報,哪裡會我做的好因會得的惡報?沒這個道理,沒這個事情,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才有惡報。古來的高僧大德,尤其是出家,在家也有,比較少,他捨得乾乾淨淨,他也沒餓死,也沒凍死,不但沒有餓著凍著,他生活的比誰都快樂。這些人現身說法,給我們做好榜樣,我們為什麼不相信?由此可知,信佛是多難的一樁事情,我們這些人能算信佛?不見得!

  我記得我出家,我是出家兩年以後才受戒,受了戒之後,到台中去向老師謝戒,李老師一見面就告訴我:你要信佛。我一聽愣住了,我學佛學了好多年了,出了家,受了戒,還不信佛嗎?要叫我信佛。然後給我解釋信佛不容易,有很多人出家,當了一生的老和尚不信佛,佛教給你的沒做到,沒做到那就不相信!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佛叫你布施,很吝嗇視財如命,那這就不相信;佛叫你持戒,偏偏破戒;佛叫你忍辱,偏偏發脾氣,那怎麼行?這個意思很明顯的,不信!所以出家受戒有什麼用處?一樣還是不行。信很不容易,信了才有受用,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才能有成就。那沒有信心,談不上成就,一生還是造作罪業,還是要搞六道輪迴,那就是真正可惜。

  這一段所介紹的佛說經的理論依據,佛是根據什麼為我們說的,我們現在明白是根據事實真相而說的。諸法實相是根據事實真相而說的,說真相我們很難懂,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就生在虛妄的境界裡頭,一直就把這個虛妄當真實,乍聽到真實,真叫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這必須要很細心的去體會,才能稍稍明白,從這上面建立堅定清淨的信心,從信心裡面建立的願心,這個願是真願,真的想到極樂世界去。

  真想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要放下,要徹底放下,一絲不掛。如果我們還有餘福,還有福報,這個福報給眾生去享,假如我們還貪圖享福,那你就去不了。這個福報把你拉住留在此地去不了,福報要給大家去享。最好的方法,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印經布施,我們有這麼多錢財印經布施,讓大家共享這個福報。特別是《無量壽經》、《淨土三經》、或者今天講的《淨土五經》,這是如來唯一的真傳,這一點不假。諸佛唯一的真傳,我們得到再輾轉流通傳給一切大眾,只要依照這個經典來修行,這一生當中必定也得這三種真實。我們講作好事,作善事,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善事更善,沒有任何一樁好事比這個更好,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