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十二集)  1994/8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2-025-0012

  請掀開講義第六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開始。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從這個地方看起。第五段是「飲酒惡」。我們從這一品經細心的去觀察,這個經義實實在在包含了五戒與十善:前面三條講殺、盜、淫;第四段「妄語惡」裡面,說到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而在「飲酒惡」這一段裡面,說到了貪、瞋、痴(當然這個貪瞋痴都是因為酒的過失而引起的),所以它的意思是非常的圓滿。戒跟善似乎是相同,其實它不一樣。善,它的果報是人天福報,所以叫十善,修這十種善業,得人天福報。而戒的目的跟善的目的不相同,戒是要得定,因戒得定,所以它的果是要得定,而不是在福報。戒,決定是善,善不一定是戒,這個我們一定要把它辨別清楚。戒一定是善,善不一定是戒,它結果不相同。我們念佛人所求的目的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屬於定。怎樣才能得念佛三昧?當然正因是「信願持名」,但是持戒是助緣,把我們不能得三昧種種的障礙除掉,用戒把它離開,這樣子使我們的三昧容易成就,可見它的目的跟世間求福報是不相同的。

  我們看經文,經文一開端說『世間人民』,這先說因,把這個因緣說明白。『徙倚懈怠,不肯作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目標,也就是古人所說「志不立」,這個人沒有志向,因此這一生就無所適從,徙倚就是這種樣子,無所適從。這樣的人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醉生夢死,糊裡糊塗來到這個世間,一生也就是迷惑顛倒過去了。人生要過得很充實,過得有意義、有價值,他一定在一生當中有一個奮鬥的目標,有一定的方向,他的生活就過得很充實。世間法立志,就是做大事,無論哪一個行業,他只要志向不改,精進努力,一定都有成就。但是,佛告訴我們,世法裡面的成就不真實,為什麼不真實?畢竟屬於輪迴業,這就不真實了。真實是要講到永恆的,世間法裡面講三不朽,這也是有一點永恆的意思,所謂是立功、立德、立言。但是,那個三不朽也不是真實的,因為這個世界還有成、住、壞、空,怎能夠有真正的不朽?所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像這一些事實,我們都能夠體會得到,也都能夠看得很清楚。像世間變亂,天災人禍,往往帶來了嚴重的毀滅,不止是滄海桑田。所以佛告訴我們,真實的是屬於超越世法,這才是真實。「明心見性」,那是真正的永恆。可是話說得容易,得來實在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於是佛祖為我們大開方便之門,就是以名號功德接引十方眾生往生淨土。生到淨土,第一個,你得到的是無量壽,這就是第一真實;第二,是圓證三不退,一生究竟圓滿成佛,這才是真實的。我們要是把方向目標定在這裡,這個人一生就過得真正充實,真正有意義、有價值了。這個徘徊、懈怠,可以說是很痛苦的人生,他沒有幸福、也沒有快樂,這是非常的不幸。

  大凡這一類的人,就是我們世間常講的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苟安放逸,所以不肯為善。古聖先賢的教誨,他聽不進去,他也聽不懂;父兄師長的教導,他也不能接受。所以說『不肯作善,治身修業』,這個「治身」就是我們常講的修身,「業」是正業,正當的行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這是剛才說的,父母師長的教誨不但不能接受,而且是有意的去違背。『譬如怨家,不如無子』,父母有這麼一個不孝、大逆不道的兒子,確實感嘆不如無子。為什麼?無子,他還不操心、還不擔心。唯恐這個小孩為非作歹,連累父母、連累家親眷屬,讓父母常常擔憂。『負恩違義,無有報償』,父母養育之恩,師長有教導之義,所謂是忘恩負義,不能夠報恩,不能夠孝養父母,不能夠奉事師長,這就是「無有報償」。

  【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

  在這段經文裡面我們看到『耽酒』,在五戒裡面最後一條是不飲酒戒,這個地方有這一句經文。『放恣』就是放逸,『遊散』。此地講的「耽酒」是飲酒無度!『嗜美』這個美是講的食,食物,好吃,這是專指這個。『魯』是魯莽,『扈』是跋扈,說這個人的性情魯莽、跋扈。『抵突』,這個「抵突」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無禮的抗拒,不通人情,當然談不上禮義。『義』是義務,我們應當要做的。像五倫裡面,父慈子孝,這是義務,做父親的,應當要慈愛子女;做子女的,應當要孝順父母,這是義務,是本分事情,應當要做的。『禮』是禮節、禮貌。我們看到這樣的情形,就能想像這個人,佛在經上所說,我們從這個裡面細心去體會,這個「不肯作善,徙倚懈怠」,下面可以說把這兩句的狀況統統描繪得清清楚楚了:

  【不可諫曉。】

  你去勸導他,不但不能接受,前面講了,還給你有無禮的抗拒,所以說沒有辦法去勸導他,這個人沒有法子把他喚醒。「曉」是教他明瞭,他永遠不會明瞭的。

  【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

  在一般一個正常的人,不但是父母師長,連家親眷屬都會常常想到,甚至於朋友,他現在生活怎麼樣了,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我們去幫助他?這都是道義,一個正常的人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個人呢?這是『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他心裡頭一概都沒有,他不憂這個事情,他也不掛念這個事情。

  【不惟父母之恩。】

  這個『惟』是思惟,就是他不想父母對他有養育之恩,他不想;把父母當作冤家,所以父母看他,「不如無子」!

  【不存師友之義。】

  這個『存』是存念,心裡面也沒有師友的道義。在從前『師友』,跟我們現在社會上的師友的確不相同。古時候老師,師徒如父子,甚至於師生之情往往勝過父子。這我們在歷史上常常能看到的,所以學生對於老師報答也非常之厚,那個不一樣,跟現在情形完全不相同。「友」是同學,同學如同手足,如同兄弟一樣,確實有情、有義。不像現在,現在的教育不重視倫理,所以師生、同學也不像從前那樣親密的關係。

  【意念身口。曾無一善。】

  這個『意』、『身口』,這是身、口、意三業,身口意三業都在造惡,沒有一善可言的。這一段我們細細觀察,在三毒裡面都在一個貪字的範圍。他貪什麼?貪「耽酒嗜美」。所以這一段經文列在「飲酒惡」,是有道理的。

  【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

  這個是愚痴。『諸佛』是真正的過來人,經典裡面所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法』是方法。佛是怎樣證得諸法實相的,也就是佛是怎麼樣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他把他的方法、經驗告訴我們,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憑藉諸佛菩薩的經驗、方法,認真修學,也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是這些人他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這是不信大道;這第二句是不信因果,『不信生死善惡』,他不相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他不相信。以為人死了,一切就完了,死了一切都完了,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六道輪迴,不相信還有來生,他不相信。於是乎造作這些惡業,毫無顧忌,真的是無所不為。所以這一句是迷因果。

  【欲害真人。鬥亂僧眾。】

  這是瞋恨。這個瞋恨,酒喝醉了,沒有理由發出來這些瞋恨心。像這幾天,台灣電視報導的這些年輕人,常常動粗就殺人,警察把他抓到,問他為什麼殺的?不知道,酒喝醉了,一時看不順眼。看不順眼就殺人,這還得了!這一段講的是屬於這一類的人。此地講的「真人」是修行人,修行證果之人,他要害他。『鬥亂僧眾』就是破和合僧,像五逆罪裡面殺阿羅漢、破和合僧,這都是造無間的罪業。這是酒後亂性,很容易造極重的罪業。

  【愚痴蒙昧。自為智慧。】

  這個是痴惡之痛,他『愚痴蒙昧』,心不開竅,我們常講的糊塗!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有『智慧』,實在是糊塗到所以然處。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這是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生』從哪裡來,『死』之後到哪裡去。來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不仁不順。】

  『仁』是說的愛人。不能夠愛護大眾,不能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的意思。所以中國這個字,也是屬於會意,「仁」是兩個人,不是自己一個,從自己本身要想到別人。『不順』,這是講不順人情,不順法度。他還:

  【希望長生。】

  這是叫打妄想!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

  這一句是講的父母師長對他慈愛、對他慈悲,『教誨』他,他不能夠接受,不能信受奉行。

  【苦口與語。無益其人。】

  乃至於親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勸導他,他也不能接受;或者是陽奉陰違,表面上接受,回過頭他的毛病又犯了。始終是『無益其人』,對他沒有幫助、沒有好處。那個原因就是底下所講的: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這個人心裡面像有茅塞一樣,在佛法裡頭說業障重。什麼業?惡業。前面講的這飲酒的惡業,貪戀杯中之物,被這個嗜好蒙蔽了心竅。所以對他的教誨、對他的勸導,他都沒有辦法『開解』。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這是講到果報現前。飲酒吃肉,與眾生結的怨就很深,如果這一生又沒有善業、沒有善行,果報現前當然就不好了,這個時候後悔恐懼也沒有用處。

  【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地藏經》裡面有這個地獄,有烊銅地獄。「飢吞鐵丸,渴飲烊銅」,就是這一類人的果報。銅,這是金屬,在高溫之下把它燒化,燒成了液體,渴的時候飲這個烊銅,這是地獄裡頭有這種刑罰。這個是飲酒所造一切過失,演變的一些罪業,就要受這個果報。所以不可以不謹慎,到那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這是說明酒惡要除。但是在今天這個社會裡面,交際應酬幾乎都免不了酒,這是自己要提高警覺性。如果受了五戒、菩薩戒,就決定不能飲酒。縱然在應酬之中不得已,這是禮節的一種,也決定不過量,換句話就是,酒止於一杯,止於一杯!我們中國古時候宴會當中也有酒,但是古聖先賢都知道酒不是個好東西,醉了之後會亂性。所以那個酒杯的兩旁邊像兩根柱子一樣豎起來。你們看看中國古時候那個酒杯,它有兩隻角上來的,那兩個東西叫什麼?叫「止酒」,讓你喝酒擋住。現在講乾杯,那沒有辦法乾杯的,只能嚐一點點,那個酒倒不下去,它給你止住在那裡。所以古人這個用意很好!中國古時候那種酒杯很有道理,不像現在。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在應酬當中只一杯,別人乾杯,我們就隨意就好了,決定不能夠過量。

  這些事情實在講,是我們要認真去做,反而能得到別人尊敬。我上一次在達拉斯,有一位同修告訴我,他們公司裡頭有個宴會,大概是招待國外的一些經銷商,他剛剛好是代表公司分配在一桌,那一桌是新加坡的代理商。他說這新加坡人跟其他的商人不一樣。第一個,他們穿著很整齊,非常有禮貌,不像其他的桌上好像很隨便,談話、說笑聲音都很大,他說新加坡的人沒有。第二,他們不喝酒。所以他就奇怪。他們就說,「我們在新加坡的時候不喝酒」。他說,你們在外國呢?「外國,我們也不喝酒,免得養成習慣」。這是做經銷商在國外應酬當中,沒有人勸導他們,自動都能夠保持,怕飲酒失了禮節,都能夠守這個規矩。所以,他對他們很尊敬。這是很值得我們做榜樣的。底下這一段,這是結勸: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這些所說的都是事實。『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個「五道」。通常我們講六道,還有個阿修羅道,這個地方阿修羅道怎麼不見了?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除了地獄裡面沒有,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羅,也就是天、人、鬼、畜這個四道裡頭都有阿修羅。阿修羅的特徵是福報很大,嫉妒、瞋恨心很重。在天上,他的福報等於天王;在人間,他的福報也相當於帝王;畜生、餓鬼,亦復如是,他有很大的福報,但是他沒有德行。他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所以這裡講的是「五道分明」。如果講六道,這個阿修羅是專講天阿修羅,把天分成兩道,天道跟修羅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義是相同的。五道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惡報應,禍福相承』。修善,則生人天,是善道;造惡,這必然是畜生、餓鬼、地獄。善裡面有惡,惡裡面有善,因此福裡面有禍,禍裡面也有福,自作自受。所以說『身自當之』,自己造的還要自己受,誰也不能夠代替。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

  這是講修善。此地講的『善人行善』,就是前面所講的五戒十善。我們能夠持五戒、修十善,你現在這一生當中會得到安樂。我們常講,人生的幸福與快樂,你只要認真修,現前決定可以得到。所謂是身安理得,道理明了之後,身心就安穩了。『從樂入樂』,這第一個「樂」是現在的果報,現在幸福快樂;底下一個「樂」是來生的福報,來生的福報一定比這一生還要殊勝。『從明入明』,「明」是心地光明、清淨。

  【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惡人行惡』,就是造十惡業,造殺盜淫妄,這個十惡業。『從苦入苦』,現在這一生當中他的生活很痛苦,即使在物質生活他相當的豐厚,但是他精神生活苦;所以「從苦入苦」,而來生在三惡道,果報比現在要更苦。『從冥入冥』,「冥」是迷惑,這一生迷惑顛倒,來世的時候迷惑就更深了。這些事情: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什麼人能清楚、能明白?唯佛對這個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瞭。實際上說,不但是佛,菩薩也知道,羅漢也曉得,世間的大聖大賢都能夠知道這些事實的真相。可是要講到徹底、究竟,的確只有佛才能,所以說『獨佛知耳』。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

  這是佛知道,佛教導我們,佛開示我們。這個『開』是開啟,『示』是指示。五戒十善,不但是人天的基礎,也是修行成佛的根本,所以,佛家的根本戒就是五戒。佛雖然講得很清楚,指示得很明白,信的人不多,能夠依照佛所說的去做,就更少了,『信行者少』,「行」比「信」的人還要少。因此:

  【生死不休。】

  這個『生死不休』,就是輪迴無盡。

  【惡道不絕。】

  這個六道輪迴。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一段是佛為我們說出六道輪迴所以不絕的因由。這就是像前面所說的,世間人造惡的多、行善的少,至少我們娑婆世界在現前是這個狀況,所以有『自然』的『三途』。實在講,三途六道都是自然變現的,不是佛菩薩設定的,也不是上帝、閻羅王去營造的,不是的,是自自然然變現出來的,所謂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就像佛在《法華經》當中所說的。所以『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這是講眾生在六道輪迴裡面的狀況,很苦很苦!『難得解脫,痛不可言』,這是佛看得清楚。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再總結提醒我們,讓我們在這個地方深深的反省。這個『五惡』就是殺、盜、淫、妄、酒,這裡面包含著十惡業,這是造因。既然造的惡因,一定會受苦報,這個苦報就是『痛』,這是這一生當中,我們常講叫現世報;『燒』是講的三途,是來生的惡報。下面這兩句是比喻,『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五惡」,實實在在是斷滅人道的因素,這是個毒素!我們要認識清楚,它絕對不是好東西。我們一般人曉得,毒品對於身心是有很大的傷害,為什麼還有人吸毒?那個吸毒之人就好比在此地造作五惡之人一樣,他的身心麻痺了,就是此地講的「心中閉塞,意不開解」。他也曉得這個東西不好,但是他自己沒有辦法控制,還是要造惡。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這是佛教導我們要斷惡修善。果然能夠明白佛的教誨,依照佛的教誨去做,這樣就好了。所以說『若能』,「若能」是假使你能夠。自己能『於其中一心制意』,這能於其中,是佛所講的這個開示之中,告訴我們要守五戒,要修十善。我們在這個教訓裡面能夠「一心制意」,制是控制,克服自己的妄念,克服自己的惡習氣,這個意就是惡習氣。正是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端身正念』,「端身」就是身不犯;「正念」就是攝意,心要正,念要正;『言行相副』,這是守口。『所作至誠』,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真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看到別人作惡,我們自己修善,這就對了。最低限度,我們不會被環境所轉,真能在境界裡面站得穩腳,自自然然就能夠轉境界。這個轉境界,就能夠影響別人,那就是化他,自行化他,自度度他。所以『身獨度脫』,先度自己,然後才能夠幫助別人。經裡頭常說「如是行者得度世」!所以佛說『獲其福德』,你自然得福。『可得長壽泥洹之道』,依照佛在本經所說的理論方法去修行,將來必定得生淨土,生到淨土,就與佛同壽。「泥洹」,是如來的果德,也就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必定成佛。『是為五大善也』,前面這個五惡,翻過頭來就是五善,就是五種大善,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淨宗我們的目的是求生淨土,經論上告訴我們,修學的方法有正行、有助行。正行就是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謂的是信願持名,這是正行;而助行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盡量把我們往生這些障礙要把它除去。往生的障礙是什麼?這裡面也相當的複雜。現前凡是我們用功不得力的,這必有障礙;如果沒有障礙,功夫怎麼能不得力?必定是有障礙你功夫成片的,障礙你念佛三昧的。臨終那一剎那最怕的是病魔,那是大障礙。念佛人念的一輩子,臨命終時得一場大病,人事不省,是非莫辨,這個時候縱然有助念都困難,我們見過。人到病終的時候,他連他的兒子、孫子都不認識了。有這樣情形的,在這個時候你給他開示,勸他念阿彌陀佛,他連自己兒孫都認不得了,他還會認識阿彌陀佛嗎?這大障礙!

  這些障礙我們暫且不論形相,它的原因是什麼?原因都是惡業。所以佛在此地教給我們斷惡修善,這個道理就大了,用意就很深,一定要斷惡修善。我們必須要明瞭,我們的煩惱習氣、惡業種子是與生俱來的,無量劫中不知道有多少,它怎麼能不障道?但是佛告訴我們,種子要結成果報,當中一定要緣;沒有緣,種子的力量再強,它也不能結果。我們學佛能成佛,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佛跟我們講「緣生論」,那個因我們沒法子控制,但是緣有辦法控制。緣是什麼?我這一生當中我不造惡業,我就把那個惡習氣、惡種子的緣把它斷掉了,不但將來不受惡報,現前許多障礙也都能夠免除,所以要斷惡。我們要修善,修善使我們累劫善的因、善的習氣能夠增長,使我們將來往生更順利。

  我們這些年來在台灣、在大陸,我們在南洋、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甚至於在美國,我們都看到念佛人臨走的時候不生病,沒有病苦,知道什麼時候走,有人站著走的,有人坐著走的。這四十年當中,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至少也有二、三十個人。而這些人在生前的時候,我們沒有感覺得他有過人之處,沒有感覺到,好像是很平常的人,沒想到他走得這麼瀟灑。他是怎麼修成的?我們要探究他的原因,就是遵守佛的教誨,斷惡修善,他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之中保持著正念。在這個社會上,應付這個社會,在現前真的需要高度的智慧!人邪,我不邪;人惡,我不惡,確實能夠做到「獨作諸善,不為眾惡」。斷惡行善不必要人看見,不必要人知道,自家的事情。到什麼時候人家知道?臨走那一招,人家看出來了,他走的時候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佛這一品經裡面,它真實的義趣我們要能夠體會。再看底下這一品: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佛在這一品經裡面,就折伏來教導、勸勉我們,所以這一章顯示惡因一定有惡報。我們明白了,就應當曉得警覺,要知道這個事情的可怕,它的確非常嚴重。後半段勸勉我們要正心誠意,要能保持自己修學的功夫,以免失敗。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

  彌勒菩薩在這一會是我們大眾的代表,告訴彌勒菩薩就是告訴我們自己。『吾語汝等』,這個「吾」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告訴大家。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

  這的的確確是事實,因為造『五惡』,「五惡」就是殺、盜、淫、妄、酒,造這個五種的惡業。造作這個惡業當然就得果報,這個果報是『痛』!人生在世,苦不堪言,這些痛苦從哪裡來的?我們細細去反省、去檢點,確確實實如佛所說,我們這些痛苦,痛苦的原因真的就是天天在造這個五惡、十惡。而來生得的果報是更可怕,這個『五燒』是來生的果報。怎麼叫『輾轉相生』?得三途苦報,在地獄、餓鬼、畜生,前面佛說過,「從冥入冥」,這一世糊塗,變了畜生、餓鬼、地獄就更迷惑,迷惑哪有不造業的道理?由此可知,惡業愈造愈深。而且我們要把這個事實觀察清楚,才知道這個事情真的是很可怕。因為惡業累積是愈積愈多,墮落是愈來愈往下,不會往上去的,這個要知道。還有一個事實,諸位如果要細細看高僧傳,你會發現我們高僧傳裡頭,有不少人前世是修行人,修行得很不錯,到第二世一轉世墮落了,第三世又墮落了,一世不如一世。這個一點都沒錯,真是佛法裡面講的三世怨,他是每況愈下。如果我們從業因上去觀察,這個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多少可以體會到一些。以我們自己來說,我們這一生當中,那個不懂事的那一段我們就不說它,童年的時候不懂事;到我們懂事的時候,這一直到今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多還是惡多?這就明瞭了。假如惡多過善,來生決定不如這一生;如果善多過惡,來生一定比這一生更好。善多過惡的人少,惡多過善的人多,我們自己冷靜去反省、去檢點,就知道了。所以來生,不要去問別人,問人家,人家會欺騙你,不給你說真話;自己一反省,比什麼都清楚。所以這個事情真的是非常可怕,「輾轉相生」。

  所以佛在這個地方給我們提出了嚴重的警告,『敢有犯此,當歷惡趣』。「歷」是經歷,你一定要經歷三惡道,三惡道的時劫就太長了。我們人間壽命很短很短,惡道壽命就太長了。經裡面跟我們講地獄,《地藏菩薩本願經》(一般稱《地藏經》)大家都念得很多,《地藏經》上講的清楚。《楞嚴經》上佛講地獄道,也說得特別詳細。原因就是告訴我們,地獄不能去,太苦了,時間太長了。但是造地獄的業因非常容易,所以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餓鬼道雖然好一點,但是比起人間相差就太大了。經裡面為我們說的,餓鬼道見不到光明,生活在夜暗之中,看不到日月星辰,而時間很長。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一個月。我們曉得,城隍、土地都是鬼道裡面的有身分、有地位的鬼神,城隍、土地就像現在我們人間的縣市長,城隍是縣市長,土地是鄉鎮長。我們人間祭祀,初一、十五去供養他、祭祀他,正好是他們一天的吃午飯、吃晚飯去供養他。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他的壽命很長,所以墮到那一道容易,出來就太難了。畜生道裡面,壽命長的也很多;壽命短的也不少,可是,牠要想離開畜生身也不是那麼容易。佛經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經,有一天看到一窩螞蟻,佛看了之後就笑起來了,佛的這些學生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你看那螞蟻為什麼笑牠?佛就說了,這些螞蟻墮落在螞蟻身,已經有七尊佛過去了,牠還在做螞蟻。這一尊佛我們平常講三個阿僧祇劫,那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了,這麼長的時間,螞蟻壽命哪有那麼長?這螞蟻死了以後又到這個窩裡來做小螞蟻,這就是愚痴,生生世世執著那個身是牠自己,執著那個窩是牠的家,這個執著要不打破,牠就沒有辦法「改行易道」,這個是極度的愚痴。

  這就說明了三惡道的可怕,三惡道去不得!要想不去三惡道,我們這個「五惡」就不能做,要在這個地方去斷。「痛」與「燒」是果,那個沒有法子,要在因上去斷。能把這個因斷掉,我們才有超越三界的希望。所以這個是非常非常的要緊,這是佛對我們提出了嚴重的警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