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玄義—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第七集)  1990/3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1-0007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倒數第三行:「七、《菩提心義》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菩提心義》這本書上說,也是特別強調菩提心的重要,當然菩提心是覺心,就是覺而不迷,成佛也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心要不覺怎麼能夠成就無上覺?所以覺心是成就無上菩提的根本。覺心就是正知正見,覺心就是清淨心,這個我們在前面都講過很多了。由此可知,我們修淨宗的同修,只要真正發心求生淨土,這個心,蕅益大師講了,就是無上菩提心。除了一心一意要求生淨土,一心一意,這個心自然就清淨了,不會摻雜世俗的名聞利養。因為要摻雜世間名利,我們心就不清淨了,這個心也就不覺了,心就迷了。迷跟覺這個界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迷的心不能成佛,染心不能生淨土。所以大事因緣莫過於此。

  《菩提心論》上也說:「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這幾句話也說得非常之好,菩提心是覺心、是真心,真心裡面無法不包。正是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自性不但是具足萬法,是圓圓滿滿的具足,一絲毫都不欠缺,本來具足,因為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是自性變現出來,自性的顯現,這就是說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現在問題呢?我們雖然是有,有是迷了,我們今天把自己的菩提心給迷失了。說「若修證出現」,所以性德是具足,如果沒有修德,性德透不出來,顯現不出來,所以一定要靠修德來顯現性德。性德一顯現,那就是九界導師了。導師是對佛的尊稱,不但是人天導師,也是聲聞、緣覺、菩薩的導師。這個意思就是說圓滿成佛。所以成佛成什麼?實在講就是菩提心圓滿出現了,這就成佛。

  「若歸本則是密嚴土」,密嚴土是密宗裡面講的大日如來的淨土,也就是法身如來的淨土,稱之為密嚴土,其實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密嚴土。我們在黃念祖居士註解裡面,他老人家說的西方不異華藏,又說西方無異於密嚴,註子裡面有說,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頭也是這麼告訴我們的。「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佛事是教化眾生,不起於座是心裡頭如如不動,是這個意思。如如不動就能夠教化十方三世一切眾生。所以佛心是平等的,佛度眾生是平等的,眾生能不能得度?這關鍵是在眾生這一邊,不在佛那一邊,也就是說明眾生信不信、願不願意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

  我們就知道在中國歷代的祖師大德們(這是講各宗),唯有淨宗的大德稱大師,在中國過去其他宗派裡面沒有稱大師的,唯獨淨宗稱大師。大師是對佛的尊稱,其餘各宗這些祖師用其他法門度眾生,眾生一生未必能夠圓滿成佛,所以這個功德不是第一殊勝。淨宗法門,無論是什麼樣的法師,他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教人,如果眾生要能夠信受奉行,他一生必定往生不退成佛,就與諸佛如來教化無二無別。諸佛如來教眾生教什麼?就是教眾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淨宗這些祖師們我們都尊稱為大師,換句話說,用這個法門來接引眾生、度眾生,實在講是與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如果用其他法門那差別就很大,用這個法門無二無別,等同大師。這就是能成一切佛事,這個成是圓滿的成就,不是小成大成,是圓滿成就。

  「又讚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想求佛的智慧,佛智慧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入佛知見」。對於宇宙人生看法、想法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這叫佛慧。佛慧從哪裡求?從菩提心上求。你的菩提心顯現出來,沒有障礙,「通達菩提心」。這個事情我們念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一部《大乘起信論》就是教給我們怎樣叫發菩提心。你看你依照《起信論》你去學去,確實不容易。但是在淨土宗就特別殊勝,特別的簡單容易。菩提心在哪裡?《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認真的去讀誦,信願持名就是通達菩提心。別宗不行,這一宗特別,這法門特別。「父母所生身」,就是告訴我們不必等來生,一生就成就了。我們父母所生身即生就成佛,「大覺」是佛,一生成佛。這話是真實的,但是在餘門為難,在本宗容易,這個要知道。所以我們為什麼在許許多多法門,我們選擇這個法門;在許許多多經論,我們選這一部經論,總得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菩提心就是清淨心,如果忘失菩提心,這個心就是痴迷,我們一般人講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痴迷,最要不得的。感情是自以為是,這最可怕的。你看佛在《四十二章經》、《遺教經》裡面告訴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決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阿羅漢證正覺了,無上正等正覺,他證得了正覺,佛說可以開始相信自己的意思了。阿羅漢以前縱然是覺,不正,不是正覺,不能相信自己意思。所以自以為是就是忘失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得的是人天有漏的小果,這叫魔業,佛家也叫做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特別是在佛門修福,佛門修福容易修,少功修大福,修成大福報;好了,來生就享福,第二世一轉世就人天福報,享福。享福的時候往往享福享迷惑了,享福不再修福,前世福報享完了,這一生又沒有再修;不但這一生不修福,這一生反而造很多罪業,福享完了,罪報現前,來生?來生惡道去了,所以叫三世怨。這是我們要記住,這些都是事實,絕對不是佛菩薩故意這樣說的,是勸善之語,我們要這樣想法就錯了,不是的,而是宇宙之間事實的真相。由此可知,不覺、不正、不淨,所造一切善統統是魔業。所以三皈依重要覺、正、淨。

  「故發心之要,不可言喻。」舉出這麼多的經論,說明發菩提心重要。尤其是我們修淨宗法門,希望一生成就,這一句佛號、信願行如果不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一生成就很難。所以這個法門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並不多,原因在什麼地方?忘失菩提心。可以說凡是念佛不能往生,這是第一個條件。向下則解釋後半句,就是「一向專念」。

  「九、『一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也。」這一句話就把「一向專念」四個字就解釋清楚了。「專恆」,不是今天專、明天專,永恆的專修。依是依靠。這是止於這一個法門,持名念佛,一生決定不改變,就用這一法就行了。「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這個願就是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怎麼知道專恆念這一句佛號就能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本願是這樣說的,我們這個修行的方法與他的本願相應,所以必定往生。這個第十八願就是我們的保障、保證,生到西方淨土,圓證三種不退,一生圓滿菩提。底下要詳細來討論,什麼叫做一向專念,這是行門當中的關鍵,不可以不知道。

  「一向專念者,古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底下有解釋:「上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這是上等的,當然這要有環境,俗話說要有福報。人天天念佛,什麼事情不必幹,一天到晚念佛,這個人是大福報。不但在世間是第一等福報,出世間裡面也是第一等福報。所以有人有閒,有閒功夫不念佛,這個可惜,真正可惜,他不知道這個戒定慧三學,這是一句佛號當中完成。所以我們知道了這個事實,知道這個利益,千萬不要把光陰錯過了,要認真老實來念佛。有工作就專心去工作,工作放下了,佛號就提起來,這都是叫盡形壽念。就跟諦閑老和尚教給他的徒弟,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我們也可以說,有工作的時候你就工作去,工作完了接著再念,這都符合上盡形壽的念法。

  「下者,未能及此」。這個下來說是比不上前面這種人,沒有辦法做到盡形壽念。為什麼?「或因障重」,自己業障很重。業障重就是精神提不起來,所謂提不起來就是佛號常常忘掉了。想不想念?想念;想念,忘掉了。這個就是業障重。「或因事繁」,世間事務太繁雜了。「未暇多念」,他想念沒有時間來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你每天修十念法也行。這個十念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一口氣裡面念的佛號不拘多少。早晨起來洗了臉之後,家裡有供佛像,面對著佛像,先拜三拜佛,然後修十念法。如果沒有佛像,面朝西方。晚上在睡覺之前修一次。這個時間很短的,幾分鐘就做完了,要緊的是一次不缺。我從今天起發心,一直到命終,每天早晚課不缺,這也行,也符合一向專念。雖然念得不多,但是從來沒有缺過,沒有缺過課的,這也符合。

  「更下,則如《觀經》所說惡逆之人,臨欲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這講更下的,實在講這個講更下,是講機緣下,一生當中沒有聽到過佛法,或者是沒有聽到過淨土法門,到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善友給他開導他才知道。這個例子是有,但是不多,像去年華盛頓DC往生的周廣大居士,他就是臨終才遇到善友開導,一生都沒有學佛,臨命終的前三天遇到龔振華居士。實在講他遇到這個人真正是個善知識,龔振華居士將來以後你們也許都有緣會見到他,這個人心直口快,說話不會轉彎的,這是有什麼就說出來,所以很容易得罪人。他一看周廣大先生病得那個樣子,根本就不可能好了,直接就勸他求生淨土。痛痛快快的就告訴他:人間這麼苦,作人有什麼意思?你現在病這麼重,何必求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真是心直口快。周廣大先生也很了不起,居然是善根福德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成熟了,聽了他就接受了。他想想是有道理,所以叫他家裡,他的太太、小孩統統念阿彌陀佛,不求病好,求往生。念了三天,他說念到第二天見到地藏菩薩、見到觀音菩薩,在旁邊的開導很要緊,所以他真正是遇到善知識。他給周先生講,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跟他去,除阿彌陀佛之外,見到任何佛菩薩都不要理他,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個開示非常非常重要。果然念了沒有多久,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不見了,走了,念到第三天阿彌陀佛念來了,西方三聖從雲端裡面下降接引他往生。他打電話告訴我,他說周先生臨終最後的那十幾聲的佛號,音聲之響亮根本就不像是生病的人,他說馬路上都聽得到,聲音宏亮。沒有想到,他說三天念佛成就,居然在美國讓他們大家親自看到,這個的確是稀有。

  台灣這麼多年來往生的人的確是很多,總在四、五百人,只有多過這個數字,不會比這個數字少的。但是念三天成功的,在台灣也沒有聽說過。證明《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此地講的臨終十念,比周廣大居士還要像,就像張善和一樣。張善和是唐朝人,他的的確確是臨終十念往生。這個人是殺牛的屠戶,一生殺業很重,臨命終時他看到許許多多的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時候他知道害怕了。過去殺牛不曉得有這麼一樁事情,現在牛來討命,大叫救命。這是他緣好,因緣好,有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過,聽到他喊救命,出家人就走到他家裡去問他怎麼回事情,他就大叫,很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出家人一聽心裡明白了,就點了一把香交到他手上,叫他趕快念阿彌陀佛,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了不到十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他跟阿彌陀佛往生了。這就是此地講的,「惡逆之人,臨於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

  這一樁事情同修們一定要知道,絕不是僥倖。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不能這樣的期望,現在造一點罪業沒關係,臨終還來得及,要這樣想法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像張善和,實在講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臨命終時神志清楚,這就相當不容易。我們看看,你到醫院裡面去看看,有幾個病重的人、將要死的人,他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看十之八九都是迷惑顛倒。我見過一些迷惑顛倒重的,他連他的家裡人都不認識,他的兒子媳婦跟他講話,他問你們是誰。你看看病到這種程度,那就沒有法子了,他神志不清楚,說老實話助念都未必有效,這很可怕。所以人要修福,臨命終時清清楚楚,這是福報。

  第二個在關鍵的時刻要遇到善知識提醒你,提醒你念佛求生西方。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提醒,忘掉了,好了,這馬上就六道輪迴去了。第三個條件是要真心悔改,此地講「至心悔改」這句很重要。所以十方世界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積功累德,就是平常念佛,像這部經上教給我們一向專念,是這樣往生的。第二一類往生就是臨終悔過往生的,我們也不能夠輕視造罪業的人。所以往往我們對於造惡業的人,我們輕慢他,小看了他,這是錯誤的,不可以。如果他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像張善和這樣一下往生,說不定品位在我們之上,這是真的。你看,我們看《觀無量壽經》的阿闍世王,阿闍世王造的是五逆十惡,殺父親、害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他都幹盡了。他跟提婆達多兩個人合作,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提婆達多作新佛,他把他父親害死篡奪王位,他作新的國王,提婆達多作新佛。兩個人造這麼重的罪,提婆達多是生身陷地獄,地裂開墮進去;阿闍世王到臨命終時,人家勸他念佛,他至心懺悔(他跟張善和一樣,至心懺悔),佛來接引他往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品位?告訴諸位,真是我們不敢想像的,上品中生。你看品位多高,所以懺罪往生的就是看他懺罪的力量。

  他要是十分的誠懇,真正的悔改,這個力量太大了。所以他往生的品位是看他懺罪力量大小,決定他的品位。我們一般人,積功累德往生的,品位高下,蕅益大師講得很好,決定在持名功夫的淺深。這個事實,我們想想合理,是講得過去,可是這個機會太難太難了。人到那個時候固然是知道悔改、知道錯了,他那個心是不是很真誠、是不是很殷切,這裡頭的確是有等級,不可以一概而論。所以這是臨終「十念稱名」。因為有這個事實,有這麼個理論,使我們對於佛陀的智慧德能沒有懷疑了。因為我們過去常常有個念頭,那個眾生造罪業造得極重極重,立刻就要墮阿鼻地獄了,佛有沒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說佛說我辦不到,那佛的能力不圓滿,佛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我們讀了這段經文才曉得,佛的智慧德能真的是圓滿,沒有欠缺。極重罪業的人都可以叫他立刻成佛,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一點也不假的。問題就是受教的這個人,是不是百分之百的依從,關鍵在這個地方。所以不是佛沒有智慧能力,是我們眾生肯不肯相信、肯不肯接受!關鍵在這個地方。臨命終的十念,的確跟平常的十念法不一樣,他不是十口氣,他就是十句佛號,一句佛號叫一念,就是十句佛號,不是平常我們講的十口氣。

  「行者應知,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而其關鍵實在最後。」這是發心修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當要知道,一向專念是從我們今天發心,從今天起我們發心念佛了,一直到我們這一生最後一口氣都不可以間斷,這才叫做發心念佛。前面說了,我們業障很重,常常會把佛號忘掉。所以從前人念佛參加佛七、參加念佛堂,依眾靠眾,讓大眾來提醒自己,使自己這一句佛號不至於忘掉,這個很重要。現在我們雖然沒有這個福報,說實在話,如果你要是肯用一點心,也不亞於在念佛堂。我們現在可以用錄音機、可以用錄音帶,我們二十四小時開放,使我們時時刻刻聽到念佛的聲音,提醒自己不至於把佛號忘掉,這個不亞於在念佛堂。所以家庭裡面也行。我過去一再勸同修,我們生活上什麼都可以省,這個事情不能省,買機器,一定要買好的機器,多花一點錢沒有關係;機器損壞了,馬上再去買一台,決定不要讓佛號斷掉。尤其現在的隨身聽,自動回轉帶子很方便,這樣我自己一天到晚念佛,我也不妨礙別人,別人聽不到。家裡面有很多不學佛的,覺得你這樣做他生煩惱,我們用隨身聽他就不會生煩惱了。不妨礙別人,自己的功夫能夠綿密不間斷,這好方法。從前人想不到的,現在有這些科技,我們要善於應用。

  所以台灣最近念佛機,電子的念佛機這個發明,實在講這是功德無量無邊,這個人是造大福報。可惜的他現在這個機器還不是盡善盡美,故障還太多。所以希望我們這邊同修對於電子有研究的人,可以多用一點心思,能夠造出來造得盡善盡美,完全沒有故障,這個是幫助天下人往生,不曉得幫助了多少人。他這個東西出來之後,我就想到《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希望將來也能夠做一個小小的機器,一打開經就是一遍一遍永遠不斷的在念。這個好,它不需要錄音帶,錄音帶有的時候會斷掉,用久了會斷掉、音質會變,這個不會變。我們講做第一等好事,做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這樁事情,幫助天下人讀經,幫助天下人念佛。發明出來了,千萬不要申請專利,因為一申請專利,你這個利益就是眼前的,那功德就一點點,就不是大功德了。你要能夠不要版權,希望每一個人都仿造,你這個功德之大,就跟虛空法界一樣,稱性圓滿的功德,一切諸佛稱讚。所以念佛愈是最後是愈要緊,關鍵在最後。

  「反之,如有人念佛數十年」,確實我們見到不少,念了一輩子佛,到最後這個階段,「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或者到最後他去學禪去了,他去學密去了,真有,前功盡棄,太可惜了。「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未能念佛,是則不名一向專念也。」有一等人到臨命終時不想往生了,還貪戀這個世間不想去,這都不叫一向專念。真的,到末後前功盡棄,我們講退轉,太可惜了。我們在台灣有這樣的蓮友,年輕的時候對於淨宗非常之熱心,自己修學勇猛精進也勸別人。到最後,最後遇到密宗,密宗感應很多,自己接觸之後把握不定了,把念佛捨棄了,去學密去了。學了幾年密,毛病出來了,最後業障現前。還有些覺悟了,覺得密用不上力,回頭再念佛。這是好的,總算是覺悟。但是這個一回頭,諸位想想看,他這個功夫中斷了十幾年,十幾二十年功夫中斷掉。接著再念,能不能往生,還要看他最後一念。可見得不容易,真正不容易。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決定不能為其他法門迷惑,死心塌地一門深入。俗話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些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人才會走錯路了。那個笨笨傻傻的不會走錯路,走錯路的很少,反而容易成就。

  底下一段,給我們解答個疑問,說「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念佛的功德,實實在在是沒法子說的,沒有法子比的,世出世間任何一個法門,沒有辦法跟它相比。為什麼?你細細去研究這部經,你就理解了。這個地方答覆得也很好,「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這句話答覆得很圓滿,但是很難懂。

  下面再舉蕅益大師的話來說。「《要解》云:『無量光則橫遍十方,無量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皆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我們就念到這個地方,諸位仔細想想,這個名號功德為什麼會這麼大?我們再仔細想想,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門,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法門,有沒有超越十方三際?沒有,都在這個裡面,不管怎麼說都是十方三際裡面的一部分,而這句名號它是十方三際的全體,它是法界的本體。法界本體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諸法的實相。所以能念的心是實相,所念的佛號也是實相。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無量光。

  「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這誰知道?彌陀名號,人家認為這是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佛阿彌陀佛,他的名號。你這樣想法想錯了,你把這個意思看得太小了。那個人不錯,他是叫阿彌陀佛。我們是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我們也就是阿彌陀佛。我這個阿彌陀佛,跟他那個阿彌陀佛,這當中有沒有界線?給諸位說沒有界線,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你對於阿彌陀佛,對於淨土宗,才完全沒有懷疑了。原來什麼?原來不是念他佛是念自佛,自佛他佛是一佛,自他不二。真是萬法一如,所有了義經典沒有這麼簡單、這麼樣圓融、這麼樣的透徹。

  所以「持名即始覺合本」,本就是本覺。持名是我們生起念佛的心,我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本覺。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的佛號是本覺。所以發心念佛就是始覺和本覺,始覺跟本覺是一個覺,「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心就是阿彌陀佛,念久了相貌也變成阿彌陀佛,相隨心轉。我過去在講習當中也曾經跟諸位報告,四十歲以後相貌要自己負責任。四十歲以前俗話說遺傳,那是你投胎來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念頭(心念),你取相。所以小孩像父母,像他家的親屬,他見到那個相他喜歡,他心裡頭就是那個相,所以生出來就變成那個相。佛教裡頭沒有遺傳,是你投胎來的時候,你取相,相隨心轉。這個我們俗話講先天的,相貌是先天的。但是一生當中相貌會變,會改變。所以到四十歲,這算是你一生行善、行惡大致上定型了,也就是說四十歲相貌一定會變,變好、變壞自己負責任。

  一生心善、行善,他相貌自然就善;心好、行好,相貌一定就好。心是佛心,言是佛言,行是佛行,他相貌漸漸就跟佛一樣。所以你念佛就變成佛,念菩薩就變成菩薩,念羅漢就變成羅漢,念貪瞋痴就變惡鬼畜生地獄,看我們的心念什麼。十法界在哪裡?十法界是自己造的。六道輪迴也是自己造的,不是天生地設的,不是,自己造的。我們今天念念心都是阿彌陀佛,我們造的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造極樂世界,我們也造極樂世界,我們的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二,自然就相應,這麼樣往生的。所以往生是決定靠得住,這哪裡還有懷疑。所以特別要記住這兩句話,「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什麼叫相應?就是身語意三業相應,心(我們的思想見解)跟佛一樣,我們的言語跟佛一樣,我們的行持跟佛一樣。佛的三業是什麼?你仔細去念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頭所說的就是佛的心、佛的願、佛的語、佛的行,全在裡面。所以為什麼要常常讀經?讀經目的就是要與佛相應。經念得透熟了,然後經不念了,念這句佛號,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念得再快,也得四十分鐘。這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鐘就行。這一秒鐘就把一部《無量壽經》圓圓滿滿的就念完了,真相應!要緊的是要念念相應,這個重要。一念相應一念佛,要繼續不斷,淨念相繼,念念都是佛,那真的就成佛了。

  「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起心念佛,是為始覺。所念之佛,正我本覺。」這一句阿彌陀佛正是自己的本覺。「正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也。」這個道理真正搞通了,搞明白了,不懷疑了。所以念佛祕訣三句: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才真正無疑了。外面人哪懂得?所以他們毀謗淨土、糟蹋淨土,造無邊的罪業,那人可憐愚痴。不但外頭人不懂,學佛的人幾個人搞清楚?不要說學他宗,修淨土的人幾個人搞清楚?這是我們要注意。我們學了以後,自己斷疑生信,遇到有疑惑的人,我們也能夠跟他解釋,幫助他破迷開悟。

  末後說,「一句彌陀,人人能念,個個可行」。這是大師非常感慨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哪個人不能念?哪個人不能行?可惜的是他不念、不行,這真可惜,這真叫做業障深重。但是我們見到不能這樣說,說是得罪人,我們自己明瞭、清清楚楚,這是佛經上常講閻浮提眾生罪業深重,我們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樣稀有難逢第一殊勝的法門遇不到,那是沒有緣,那是沒有辦法。遇到了,輕易的放過,那實在是可惜,真可惜。「名召萬德,妙感難思」。真正在這個法門用上一年、兩年功夫的人,感應不可思議!除非你不肯幹,你要肯幹,確實是妙感難思。「從有念巧入無念」,念久了心地清淨。這個有念怎麼樣?我們現在開始念有妄想、有雜念,念到一段時候之後,妄想、雜念沒有了。功夫再增進,能念所念也沒有,能念所念融成一片,那就自他不二,生佛一體。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幫助我們契入無念無生,無念無生是八地以上的境界,用其他的方法修難,真正是難,這個方法修容易。「即凡心頓顯果德。」我們現在是凡夫,這一念相應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功德。一念相應一念顯,念念相應念念顯。

  「如《疏鈔》云」,這蓮池大師說的,「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齊是跟他等齊,諸聖是指的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些圓教等覺菩薩,我們跟他平等。憑什麼跟他平等?他念阿彌陀佛,我也念阿彌陀佛,我跟他就平等了。所以這個法門是諸佛所修的法門,不是普通法門,是果法,不是因地修的,是成佛的法門。一切諸佛如來成佛的法門,今天教給我們。其他的法門是修因證果,這個法門是直截了當從果上修的,因果同時,因果不二。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片言」就是阿彌陀佛一句話,就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兩個平手了。「越三祇於一念」,一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修別的法門,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修這個法門,一念。像十八願裡面所說的,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就往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即使下下品往生,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還是把手同行,還是平等的。

  我們去下下品,人家上上品,上上品跟下下品怎麼平等?上上品也是念阿彌陀佛,下下品還是念阿彌陀佛,我們的因平等,果也平等。程度確實有不同,可是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一樣的,他去信願行三個條件去的,我們去也是信願行這個條件去的。我們條件相同,所以到那裡不能不平等,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就是因為每一個人去,統統都是信願行三個條件去的。可是諸位要知道,雖然到那裡是平等,完全平等,但是程度的確是有高下。生活平等,待遇平等,相貌是一樣的,住的房子是一樣的,不能說阿彌陀佛的房子大一點,我們去房子小一點,那還是不平等;阿彌陀佛那個七寶蓮池大一點,我家的七寶蓮池小一點,也沒有那回事情,平等法界,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過,不可思議。西方世界一切受用隨心所欲,變化自在,像經上講居住的樓閣(自己住的房子),喜歡在地面上它就在地面上,喜歡在空中它就漂浮在空中,喜歡房子大一點它就大一點,喜歡小一點就小一點,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這才叫真正得大自在,這是真平等。所以十念一念就成功了,不要三大阿僧祇劫。

  「極圓極頓」,圓是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頓是頓超、快速,沒有比這個更快了。我們講《法華》純圓,《華嚴》是全圓,說老實說,如果離開淨土,那兩部經就圓不了。它憑什麼圓?《華嚴》要不是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不了,他只能到正等正覺,不能到無上。《華嚴》教學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權教二乘沒分,怎麼能算圓?它還有缺陷。唯獨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而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完全平等,這才是真正叫圓滿到了極處,你一點毛病都挑不到。而且一定是一生成就,不要等來生,若一日到若七日,七天成就,什麼法門有這麼快。「至簡至易」,至就是極的意思,簡單容易。愈是第一圓滿的法門,愈是簡單容易,萬無一失,修學這個法門。

  「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我們到這個地方,才真正徹底的認識明瞭。這才嘆息多少人一生虛耗了多少的精力、光陰,修學未必能有成就。自己從今天要真正覺悟,這一部經是整個《大藏經》的歸宿,是《大藏經》的總結,這個法門是無量無邊法門的總持,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大總持法門。其餘法門像江河一樣,這個法門是大海,所有法門都歸到這一個法門,所有一切的經論都歸到《無量壽經》。

  宗就介紹到此地,下面再講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所歸,在於往生極樂淨土,證三不退。故本經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這是我們修學這個法門的歸宿,我們到哪裡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四土是沒錯,但是四土它是橫列的、並列的,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它四土在一起。不像他方諸佛世界,四土是各別的。像我們所住的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有四土,我們今天住的是凡聖同居土,我們見不到實報莊嚴土,也見不到方便有餘土,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有四種淨土,但是它四種合在一起,你統統見到,這個是不可思議。所以叫圓生四土,生凡聖同居土,同時也見到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像大菩薩他們去往生,他生實報莊嚴土,同時他也見到方便土,也見到同居土,所以大家天天在一起。我們今天阿羅漢住方便土,不跟我們在一起;菩薩住實報土,也不跟我們在一起,我們見不到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佛住常寂光土統統見得到,天天見面,天天在一起,所以四土是圓生、同生。逕登不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這個就是前面經上所講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什麼是真實的利益?這才是真實的利益,其餘的利益是假的,這個利益是真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底下說:「略明四土往生之相」,先把四土簡單做個介紹。第一、「凡聖同居土—《要解》云,此土凡聖之同居,遜於極樂者有四。」此土是我們住的娑婆世界,我們現在住的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比較一下,我們不如它。哪些不如?大師為我們舉出四點,第一、是「暫同。」我們這個同居,跟聖人同居暫同。怎麼是暫同?暫是暫時的,「二乘證果便入滅」,二乘是聲聞跟緣覺,聲聞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跟我們同居;證了阿羅漢,證了阿羅漢他就入滅,就跟我們不同居了,為什麼?他就到方便有餘土去了,跟我們不同居。「大權菩薩機盡則不示現」,菩薩住實報土,我們這個地方眾生與他有緣,他來示現,示現來度我們;他把這個有緣的眾生度完了,他又走了,他又不住在這個世間了。所以他來住我們這個世間是暫同,不是長期跟我們同在一起。「彼土同居」,彼土是西方極樂世界,「則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直至成佛。」這個上善人,《彌陀經》上註解裡頭講到,蕅益大師、蓮池大師都有這麼說法,上善是等覺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稱等覺稱為上善,那等覺以下的不必說了,我們跟等覺菩薩天天在一起,聚會一處,一直到我們成佛。天天在一起,這個同居實在真同,不是假同,不是暫同,這真同。所以經上講真實之利,這是真實之利。

  第二種,「難遇。」這講我們這個世間,「雖有聖者,現居此土,不易見聞親近。」這是真的,像文殊菩薩化身在五台山,普賢菩薩在峨眉山,觀音菩薩在普陀山,有幾個人見到了?我們只在法照禪師傳記裡面看到,他老人家曾經到五台山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普賢。這是有特別的因緣,不是每個人都見得到的,難遇。《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見到迦諾迦尊者(那是阿羅漢),也是稀有的因緣,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得到的,難遇。就說觀音菩薩,普陀山潮音洞,還有梵音洞,有許多人到洞前面去拜、去磕頭,拜了半個鐘點、拜了一個鐘點,看到洞裡觀世音菩薩現相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見到,許多人到那邊拜,拜了好幾天沒見到。有些人去拜見到了,只是見到很遠洞裡頭有尊菩薩像,也沒有跟你說話,而且每一個人見的相還都不一樣。我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告訴我,他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大陸去朝普陀,他們三個人,同行一共有三個人,還有共產黨幹部陪他一道去。他們也在洞門口拜,拜了一個多小時觀音菩薩現相了。他們一面瞻仰一面再拜,拜了半個小時,所以這個現相,相現半個小時。這絕對不是眼睛看花,眼睛看花不可能那麼長的時間。最後共產黨幹部催著他們走才離開,離開的時候相還沒有消失。回來之後他們三個人談見觀音菩薩相,三個人談所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見的觀音菩薩戴毘盧帽,全身是金色的,聖一法師見到的。另外一位見到的,就像普通的白衣觀音一樣,是那種像。還有一位見到是出家人相,頭髮剃得光光,穿袍搭衣,是見這個相。三個人雖然同時見到,回頭來一說的時候,三個人見的不一樣。所以真的難遇,我們將來有機會到普陀,你去拜拜看,看跟觀音菩薩有沒有緣,看他現什麼相給你看。「彼土則皆如師友,朝夕同聚。」西方極樂世界就天天見面,天天遇到,就不難遇。這些等覺菩薩,天天就像老師,就像同學一樣,天天聚會在一起。這是第二個。

  第三、「希少。聖者如珍如瑞,希有難逢。」我們這個地方固然是凡聖同居土,凡夫多,聖人少,聖人太少太少了,所以很難遇到。西方極樂世界,「彼土則『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這是《彌陀經》上的經文,西方極樂世界那個聖人就太多太多了,數不盡。

  第四、「所作不同。」我們這個世間聖人跟凡夫所作的不一樣。「此土眾生輪轉六道,升沉無定。」我們這個地方的凡夫幹什麼?每天都是在造作六道輪迴,都是在造輪迴業,他怎麼不輪迴?心裡面所想的,口裡頭所說的,身體所造作的統統是在造六道輪迴,這個我們要知道、要警覺,我們怎麼能出三界?西方極樂世界凡聖所造相同,「彼土則同盡無明,同登妙覺。」聖人也是在那裡斷無明,也是在那裡一步一步往無上正等正覺這個道路上走,凡夫也是的,凡聖同一條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都沒有,所以他們所思所作是相同。

  「尤勝者」,尤其殊勝,「不待斷惑,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便蒙佛願冥加,決得往生淨土。其事甚易,如是方便直捷,殊勝希有,乃十方世界所無。」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是尤其殊勝,這講這個法門不要斷惑,除這個法門之外,任何一個法門都是斷惑證真。譬如在我們這個世間,你想證得小乘初果,這個位子最低,起碼的位子,要斷八十八品見惑,你才能證到小乘初果。見惑是什麼?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五大類,五大類分配在三界九地,總共有八十八品。品就是品類,就是種類。這個五大類再細分起來總共有八十八類,歸納起來這個五大類。你統統要斷盡,才能證得個小乘初果,你說多難。證得初果之後,再進一步,思惑。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五種。貪瞋痴慢疑,三界總共有八十一品,這個斷盡了,證阿羅漢果,出三界了。這個難,哪一個法門都是斷惑證真。唯獨淨宗這個法門不必,不需要,一品惑都不要斷,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前面講過了,真正發心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除這個心願之外,什麼心願也沒有,我在這個世間就這麼一個心願。換句話說,我心裡其他的一切都沒有牽掛,就牽掛著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希望你來接引我,接引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這麼一個牽掛,就這麼一個心願,這就行了,不要斷惑,這就行。

  「便蒙佛願冥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這四十八願願願都加持你。為什麼?因為你願往生,你願生極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為你發的。你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就相應了,這就是冥冥加持。「決得往生淨土」,決定一點懷疑都沒有,你決定往生淨土。「其事甚易」,比起其他法門修行,這個太容易了,是太簡單、太容易了,為什麼不幹?為什麼還要在這世間過這麼苦的日子?這是真要覺悟。在這世間搞什麼?值得嗎?都是要認真去反省,認真去想一想、去問一問的。這個世間無常,這個世間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幾時我們真正覺悟?覺悟他一定放下,沒有放下,換句話說,他並沒有真正覺悟。真正覺悟他一定放下,心裡面毫無牽掛。「如是方便直截,殊勝希有,乃十方世界所無。」這是真的,這也就說明了,世尊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為什麼統統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有的,十方諸佛世界沒有。十方諸佛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差不多,難修;西方極樂世界容易修、容易成就,這個成就是圓滿的成就,是究竟的成就,不是普通一般的成就。所以十方諸佛心地清淨廣大,沒有一毫私念,不是說我這個世界好,我的淨土也不亞於阿彌陀佛,到我這來就好了,何必到他那去。諸佛沒有這個念頭,諸佛見到好,真好,真讚歎,不但勸你去,還勸他自己國土裡面的眾生,都勸他們往生。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往生一樣,沒有私心,這才令人佩服、令人尊敬。毫無私心,念念為了成就眾生,真正名符其實的做到「眾生無邊誓願度」,他念念為眾生想,不是為自己想。

  「又帶業往生,仍屬凡夫,但無退轉,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圓生四土也。」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瞭,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帶業往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是凡夫,我們是生凡聖同居土,所以不能狂妄、不能自大。雖然是凡夫,但是一生到那個地方去就圓證三不退,所以你也不要自卑,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光明,這就對了。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就是不退轉,這是十方世界沒有,十方諸佛世界都有退轉,都有隔陰之迷,唯獨西方世界沒有。必定是一生成佛,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同佛壽量,無量壽。這個無量壽,說老實話,是真正的無量壽。雖然古人講,經上也這麼說,將來阿彌陀佛也有入般涅槃的一天,觀世音菩薩接著就成佛。可見得阿彌陀佛的壽量還是有量,是有量的無量。可是有量的無量,那到底是多少?我們在《無量壽經》讀過,假設十方世界的眾生(這不是一個世界,不是我們一個娑婆世界),十方是無量無邊諸佛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統統都證了緣覺(這是假設的話,統統都證了緣覺),神通都像目犍連,共同來計算,計算多久?經上講的是萬億歲,時間是很長的。共同來計算,計算這麼久,所得到的結果,你看經上講,那個比喻裡講得好,像大海裡的水,毛塵水。還是一根毛,把它豎著來劈,劈成一百條,百分之一,在海裡沾一點水,那些人算出來的是這麼一點水,不知道的像大海水。你們就想一想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壽命,不可思議,沒法子計算。壽命真正是無量壽,所以他一生成佛。諸位想,三個阿僧祇劫在他們來算算什麼?不要說三個阿僧祇劫,三十個、三百個、三千個、三萬個阿僧祇劫,在他們那個壽命裡來講,都算不了什麼一回事情,都很短,不長,所以決定一生成佛。

  「故往生同居,亦即圓生四土也。」這在前面一再跟諸位說過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同居土,你同時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觀音、勢至,阿彌陀佛住常寂光土你見到了,等於同時生常寂光土裡;你見到觀音、勢至,觀音、勢至住實報莊嚴土,你也等於生實報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是一生一切生,它當中沒有障礙。可是實際上,嚴格的來講,自己的確是住凡聖同居土。這個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不可思議的世界。所以十方世界裡頭沒有,沒有這麼一個世界,唯獨這個世界特別。怎麼個特別?都在經文上說得很清楚,原來阿彌陀佛造這個世界是取十方世界之優點,捨一切世界的缺陷,所以他這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圓滿的世界,毫無缺陷的世界。他方一切諸佛世界的眾生是造種種善惡業往生的,因為它有六道、它十法界,你是什麼樣的業力感生哪一個法界。西方世界凡是去往生的,統統是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往生的。信願行我們稱之為淨業,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沒有十法界,道理在此地。

  我們雖然是帶業,業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起作用,業就不起作用,逐漸逐漸這個業力就變成了智慧,業力是轉變,轉變成智慧。西方世界沒有貪瞋痴,沒有是非人我,經上講得很清楚,「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十大願王,願願心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你看那個心量多大、多清淨,普賢菩薩的心真正是清淨平等覺。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正修這個東西,所以普賢十願我們今天常常讀誦,心心嚮往這才熟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真修。西方極樂世界人每天幹什麼?修十大願王。換句話說,十大願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的生活寫照。你看那個多美滿!所以真善美慧,的確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具足。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