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九集)  1988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0-0009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三面,第六行:

  【受用具足第十九】

  這一章也是介紹極樂世界大眾的生活狀況。請看經文。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

  這一句是總說,經文裡面特別要著眼的,就是『已生,現生,當生』,「已生」是釋迦牟尼佛當年說經的時候,在說經的以前,那個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現生」,是釋迦牟尼佛當時那個時代,聽了佛說經,說這個法門,而發願往生的;「當生」,是佛滅度以後遇到這部經典,知道這個法門,能信、能願,念佛求生淨土,他必定也能夠像過去往生的那些人一樣,也能夠生到極樂世界,這就是當生。所以當生就包括我們現在這一代,乃至於以後,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法運終了的時候,這部經還要留住世間一百年,它是最後滅的。在最後的一百年,也就是說世尊法運一萬二千年最後的一百年,如果有眾生有機緣遇到這部經典,遇到這個法門,肯信發願往生,依然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在這一句總綱裡面,我們要特別注意到就是「當生」,它與我們關係非常之密切。

  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如何?佛告訴我們,『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哪些甚妙之處?下面一樁一樁給我們介紹出來。

  【形貌端嚴。】

  端正莊嚴,如同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一樣,前面我們曾經讀到兩次了。

  【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種種。一切豐足。】

  這一句把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眾生生活狀況,簡單的可以說描繪得非常的清楚了。那個地方人有福,有『福德』,不是小的福德,前面我們看過,我們這個世間二十八層天人都不能夠相比,都比不上。『智慧明了,神通自在』,那更不必說,超過了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這種不可思議的智慧神通,是往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了,這叫報得,不必要修的,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當然這是很難以相信的。我們在這個世間,或者是在其他諸佛世界裡面,要想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那要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修得。

  往生西方,可以說是不費力氣他就得到了,所以這是難信之法。因此,我們在道場當中,常常討論到極樂世界,我都提起《無量壽經》裡面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總綱領,如果對於四十八願真正能夠接受、能夠體會,這些疑惑都沒有了,我們是真正能夠相信了。所說的一切狀況,經上講的依正莊嚴,沒有一樁不與四十八願相應,這是彌陀神力的加持,這種加持可以說是無盡的慈悲。你要相信,你肯到那個地方去,佛力才能夠加得上;你要不肯去,不相信,彌陀雖然是無盡的慈悲,幫不上你的忙,這一點我們總得要清楚,要明白。下面這是略舉幾個例子。

  【宮殿。】

  這是居住的處所。

  【服飾。】

  這是衣服以及一切的裝飾,像纓珞。

  【香花。幡蓋。】

  這些也都是莊嚴具。蓋是傘蓋,它的作用是遮塵土,遮蔭。西方極樂世界是七寶所成的,當然不會有灰塵,西方極樂世界光明遍照,也不會有炎熱,這個傘蓋實在是沒有需要。如果有這些東西,那可以說完全是一種裝飾品,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傘蓋有它實際的用途。

  【莊嚴之具。】

  這裡面包括就太多了,包括的是無量無邊。

  【隨意所須。悉皆如念。】

  這是物質上的受用隨心所欲,我們想什麼,這個境界立刻就顯現,就真正得到受用。再看下面一段:

  【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極樂世界的菩薩道行都非常的高,哪裡還會有飲食這個事情?我們曉得,在我們娑婆世界,色界天人就不需要飲食了。色界跟欲界的差別,欲界天還有財色名食睡,這叫五欲,他還有這個東西。愈往上面去,這個欲的念愈淡薄,到了色界初禪,這個欲就沒有了,就斷掉了。所以,色界天人沒有財色名食睡,沒有,他沒有飲食,也沒有睡眠,睡眠是昏沉,他沒有。難道西方世界的這些菩薩們,連色界天人還不如嗎?實際上,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明白,那個世界的眾生確實沒有這些事情。但是這個現象在極樂世界上有,為什麼有?因為剛剛往生到那邊去的人,換句話說,十方諸佛國土欲界眾生去往生的,習氣沒有斷,到時候他會覺得肚子餓了,想吃東西。因為這個觀念可以說無始劫以來薰習成的,一下要斷斷不了。

  你這個習氣還在,突然想到,應該是吃飯的時候,你只有這麼一念,『七寶缽器』,缽器用現代話來講就是餐具。餐具那非常的名貴,七寶的餐具『自然在前』,用不著去購置,飲食也用不著去營造,自自然然就變化在面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念頭一動它就現前。經上說得很好,『雖有此食,實無食者』,真的需不需要飲食?不需要,只是念頭一動,立刻就見到了,見到他也不想吃。『但見色聞香』這就夠了,『以意為食』。可見得這個世界才叫真正的清淨,不是生理上的需要,生理上不需要了,實在講是意念裡面沒有忘。

  『色力增長』,色就是身體,力是氣力,身心健康,『而無便穢』,他沒有飲食,當然沒有便穢,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以法喜為食,怎樣滋養他的身體?佛給我們講,色界以上的天人是以禪悅來養他的身體,禪悅為食,西方極樂世界比這個更要殊勝了。『身心柔軟,無所味著』,著就是執著,就是貪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對於一切飲食不執著,沒有貪愛,心是清淨的。『事已化去』,你這個念頭一失掉,覺得我不需要了,我見到飲食的時候不需要了;不需要,這些飲食、餐具立刻就沒有了,它是變化所作的。『時至復現』,如果你再一個時候有這個念頭想起來,又現前了。所以古人講,這個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麼就有什麼。

  所以,那個世界平等,你看到阿彌陀佛的宮殿、講堂那麼莊嚴,我心裡想一想,我的宮殿居住要像阿彌陀佛一樣,立刻就變現出來,它不必要營造。這個世界才是真正平等的世界。生到那邊去的人,哪怕是下品下生,在物質、精神的受用上,跟佛沒有兩樣。不像十方世界眾生的福報有差等,於是乎他的享受就有苦樂不同,西方世界沒有,完全是平等的。

  【復有眾寶妙衣。】

  這是說衣服,前面說飲食,除了飲食我們得要有衣服。

  【冠帶。瓔珞。】

  這都是一些裝飾品,也都是少不了的。

  【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看他的生活狀況,就曉得那個世界的人沒有貪心,沒有嫉妒心,沒有傲慢心,為什麼?大家都平等,喜歡什麼就現什麼,在心理上完全是清淨、平等、慈悲的。他們居住,或者是衣著,是不是完全都一樣?在我想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各人所好不同,喜歡什麼樣子就現什麼樣子。跟前面七寶池裡面的水一樣,喜歡淺它就淺,喜歡深它就深,喜歡涼一點它就涼一點,喜歡熱一點它就熱一點,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同時又不干擾別人,不妨礙別人,這才是一個真正美好的世界。我們世間人常講真善美,這世間只有真善美之名,沒有真善美之實,沒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真實實的真善美,我們用這三個字來形容極樂世界絕不為過。

  【所居舍宅。稱其形色。】

  這個『稱』就是稱自己的意樂,自己的歡喜,我歡喜宮殿,我住的地方一看就是宮殿;我歡喜現代西洋的房子,你居住的地方立刻就變成現代化這種建築,沒有不隨心所願的。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如果去參觀,他那個地方房舍的建築一定是美倫美奐,許許多多不同的樣子。這些樣子必定是十方世界的眾生,他們那些識心裡面,就是以前那些印象種子,到這個時候他想什麼樣子就會現什麼樣的形狀,都是隨心所欲。

  【寶網彌覆。懸諸寶鈴。】

  房舍的上面統統都有羅網,羅網裡面都懸掛著『寶鈴』,鈴鐺,隨著風吹動的時候也會出音聲,既然出音聲,必定也是說法。像我們世間,宮殿建築四邊飛簷底下都懸掛鈴鐺,一般人家懸掛風鈴,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很普遍。

  【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校飾』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種種的裝飾,這個光明、色彩非常明顯,『晃曜』是極其明顯的意思。『盡極嚴麗』,嚴是莊嚴,麗是華麗,極盡其莊嚴華麗。

  【樓觀欄楯。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

  這是隨人意思的,他喜歡住大的,他的房子顯得就大,喜歡住小的,他的房子顯得小巧。

  【或在虛空。或在平地。】

  房子有在平地,也有在空中的。

  【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我們在經上沒有看到去經營、去設計、去營造,沒看到。只見到的是『應念現前』,真是想什麼什麼境界就在面前。不像我們現前居住在娑婆世界閻浮提洲,生活非常的艱難,而且時時處處都不清淨,都不安穩。如果我們還不覺悟,生生世世還在這個世間輪迴,不但人間沒有清淨、安穩,天上也不究竟。知道極樂世界生活環境、人事環境這樣殊勝,這樣美好,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歡喜,沒有一個人不想去。而且你真的要歡喜,真的想去,是決定去得了的,不是去不了,依照經典所講的方法修行,各個都能夠滿願。

  再看下面一章:

  【德風華雨第二十】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在我們這個世間,習慣上我們都要吃三餐,這是大多數的習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雖然實無飲食,但是他有習氣,因為有習氣,到一個時候他吃東西的念頭忽然就生了,這就是『食時』。在此地,食時也可以講極樂世界每隔一段時候,也可以講是種週期性,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微風,因為它『徐起』,必然是微風。風裡面含著有無量的功德,所以叫它作『德風』,這個風吹『羅網』,羅網前面講了,羅網裡面繫著有寶鈴,一吹鈴當然也會響。鈴多,種類也不同,眾寶所成,風一吹就像交響樂一樣,樂音隨著微風四方播散。以及『寶樹』,樹,樹葉花果也是七寶成的,這一吹,樹葉、花果相擊就像風鈴一樣。所以『出微妙音』,這個音真正是妙,為什麼?它說法。

  特別提出『苦空,無常,無我』,它為什麼不說別的?它說這個很有道理,為什麼?這多半都是往生到西方世界不久的這些菩薩,新來的菩薩,他過去生中的習氣沒忘掉。所以特別說這些法門開導他,使他真正覺悟,對於一切法再也不分別,再也不執著,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諸波羅密』,是大乘菩薩所修的。『流布萬種溫雅德香』,這個寶樹,樹放香氣,花也有香氣,果也有香氣,香氣流布。『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聞是六根接觸,聽到音聲是聞,鼻嗅香也是聞。聞到這個清香,聽到這個說法,五塵說法,我們的煩惱自自然然就斷了,習氣就自然不起現行,心完全止於寂靜的大定之中。

  【風觸其身。】

  風吹在身上。

  【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得滅盡定』是快樂,真正之樂,這個樂我們說不出來,即使說得出來,大家也無法體會。禪家常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要不喝一口,我說這個水熱,究竟熱到什麼程度你不知道,你喝一口你就明瞭了。所以,滅盡定,我們要得到的時候才知道。滅盡定就是證小乘阿羅漢果,將見思煩惱統統滅盡,統統斷盡了,這個境界一般講叫它做偏真涅槃。證得阿羅漢這是真正所謂離苦得樂,滅盡定是非常之樂的,李老師上面註子講「九次第定,證滅盡定」。

  【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

  這一段是講地面的莊嚴。前面說過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地也是七寶成的,地裡面最普遍、廣大的是琉璃寶,怎麼曉得的?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的。《觀無量壽經》第二觀,就是地觀,第一觀落日懸鼓,第二觀是大海結冰,比喻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的,透明的,從地面上能夠看到地底下,透明的,這寶地。我們現在看到先進的國家,地面上講究的是鋪地毯,極樂世界也很考究,它也鋪地毯,它地毯不是人工製造的,是眾花鋪成的。這就是微風吹的『七寶林樹,飄華成聚』,這花,風吹著花,花逐漸聚集起來,那就非常之美觀了。

  而且有種種的光,顏色、光明,『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這個花隨它的顏色聚集起來,自自然然編成了圖案,美不勝收。『柔軟光潔,如兜羅綿』,兜羅綿,李老師這裡有個簡單註解,翻譯成中國就是柳絮,印度稱之為兜羅綿。非常的柔軟,花就像兜羅綿,軟的,鋪在地上,我們從上面走過去,是『沒深四指』,它軟的,一踩下去我們腳就陷下去。它有彈性,我們腳抬起來的時候,這花又恢復了,它有彈性,『還復如初』。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大地是寶花自然組成的地毯,實在是太美了。

  【過食時後。其華自沒。】

  它這是有週期性的,一個時候一個時候,時候過了花就沒有了,大地又恢復到清淨。時候又到了的時候:

  【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這個『六反』,印度從前計算時間,它將一晝夜分作六個時辰。像這種景觀,白天有三次,夜晚也有三次,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夜晚;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辦法算時辰,因為它永遠天空都是明亮的。它不必要太陽、月亮、星星,不必要,它自己地方放光,一切萬物統統都放光明,眾生,人也放光。所以,那個世界是大光明世界,沒有黑暗的。我們現在算時辰,實在講,是因為地球自轉一周,一半是面對著太陽,一半是面背著太陽,這樣才形成了個顯著的對比,我們叫它一晝夜,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時辰如何計算?就是這個花,雨花落在地面上,它是有一定週期的,以這個來算時辰。所以講「如是六反」,就是晝三時夜三時,以這個來計算時辰。

  再看下面這一章: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

  他這個『蓮華』是千葉蓮華,跟我們這邊蓮花就不相同了。實際上經文跟我們說,還不止千葉,而是『百千億葉』。

  【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

  玄是黑色的,黃色的,朱是紅色的,紫色的,它是什麼顏色就放什麼樣的光。

  【復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

  這些,摩尼是如意之寶,適意寶,它有光明,它也放光明,光明超過日月。

  【彼蓮華量。或半由旬。】

  這是小的。

  【或一二三四。】

  都是以由旬為單位的。

  【乃至百千由旬。】

  這是大的。最小的『半由旬』,最大的『千由旬』,那就非常之大了。此地所說由旬,是印度古時候度量的單位,量長度的單位。經上講了有三種,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大由旬相當於我們中國八十里,中由旬相當六十里,小由旬相當四十里,半由旬就相當二十里。這是算它的長度,這個長度可能都是從,因為蓮花是圓的,可能都是從直徑上來講的。千由旬,這個花就非常的大了。這些花諸位要記住,就是十方世界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托生居住之處,所以佛在此地要特別為我們介紹,這個與我們的關係非常之大。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花裡面有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光裡面有化佛,這個莊嚴。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這就是蓮花,蓮花本來是依報,在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的物質環境之一。可是在西方,它特別,在《十六觀經》裡面,有一觀專門觀花座,就是蓮花座,觀花座古德把它判作正報。花座是依報,怎麼會是正報?他說得很有道理,西方世界的佛、菩薩與蓮花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是屬於他身體的一部分,像佛是坐在花上的,眾生是生在花裡面,所謂是蓮胎。因此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是屬於正報,而不屬於依報,諸位可以參看《觀無量壽經》。

  光裡面有化佛,佛相好,佛又放光,普為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說法,說什麼法?佛無有定法可說。《楞嚴經》上說得很明白,佛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聽什麼法,佛就給他說什麼法,真正是慈悲之極。但是,無論說什麼法,佛必定是要觀機,看看緣有沒有成熟。緣要成熟了,一定跟他說西方極樂世界這樁事,勸他念佛往生,正是所謂「千經萬論,指歸淨土」,必須等緣成熟。緣不成熟,你跟他講淨土,他排斥,他不能接受;必須等到他緣成熟了,佛就會把這個法門說出來,勸導他修學諸佛如來接引眾生的第一法門。能夠相信,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正如佛在本經裡面所說的,那是佛的第一弟子。這部經一開端,表法用憍陳如,就代表這個意義,你是第一得度,你是佛的第一弟子。

  所以,古人判這部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黃念祖居士的註解引用古大德所說,《華嚴》、《法華》都是本經的序引,三分裡頭,好像序分、正宗分,它是這個經的序分;換句話說,《無量壽經》才是《華嚴》、《法華》的正宗分,這是把這部經抬得太高了。一般宗門、教下都以為《華嚴》、《法華》是經中之王,現在以經中之王作為本經的序引,引導。我們仔細想一想,他說這個話過不過分?不過分,他很有道理。因為,你看看《華嚴經》講到了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不是極樂世界的引導算什麼?就是接引你往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法華經》也不例外,佛在《法華經.藥王本事品》,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都明白的勸導法華會上的大眾,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是講所謂經中之王。

  今天有許多人,還不相信這個法門,認為念佛是老太婆教,輕視這個法門。那真是古德所說的,這些人都是善根福德鮮少,太少了,他不能夠接受諸佛如來第一大法,究竟圓滿的法門,他不能接受;說得粗一點,這些人沒有福報,業障深重。但是,業障雖然深重是可以回頭的,怎麼曉得?我自己本身就是個例子,我最初學佛的時候,不但淨土法門我聽不進去。當初除了般若、法相之外,可以說全部都不能接受,都把這些東西用兩個字把它概括了,叫迷信,這是自己真正無知,業障深重。可是古人說得好,最要緊的是要你認真學,真正下功夫去學,為什麼?真下功夫學就能消業障,就會從佛法裡頭醒悟過來。我學佛的因緣,實在是連自己都想不到,早年在民國四十二年,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不是學佛學。方老師非常慈悲,從西洋哲學,因為他自己是學西方哲學的,給我講到中國哲學,由中國哲學最後講到印度哲學,從印度哲學裡面再講到佛經哲學。他給我講的課程分這四個部分,這樣我們才認識,原來佛經裡面有非常高深的哲學。

  當時他介紹,所以最初我是很受他的影響,他說佛經哲學在性、相兩宗,就是唯識跟般若,他說其餘的都是迷信。佛教有十個宗派,我那個時候腦子裡頭就有這個成見,十個宗派裡面,有兩個宗派是哲學,八個宗派是迷信,這真是先入為主。從此之後就開始讀佛經,研究佛經,鍥而不捨,對它生了很濃厚的興趣,但是成見很深。所以我讀佛經,第一部就是讀《六祖壇經》,讀了真歡喜,五體投地,以後方先生介紹我看唯識,看《百法明門論》,看窺基大師的註解。以後有這個機緣在台北聽南亭法師講一部《金剛經》,我記得他講這部《金剛經》我只缺席過一次,可以說全經從頭到尾聽下來的,當中只缺席了一次。與淨土這個因緣是懺雲法師介紹的,他送了我一部《印光大師文鈔》。我那個時候退役之後,跟他在一起住山,住了五個半月,天天看這個《文鈔》,看了之後對於淨土就起了一點恭敬心,不排斥了。以後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學教的十年也是非常的認真,學了大概前後一起學了三十多部經,對於淨土逐漸有點認識了。但是,還是不能夠死心塌地的專修,專修淨土這個念頭還沒有生起來。

  一直到民國六十年,我自己在台北開講《華嚴經》,因為我是《四十華嚴》跟《八十華嚴》同時講。《四十華嚴》是《華嚴經》最後的一品,從這裡面真正覺悟過來,就是《華嚴》實在是圓滿的法輪,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華嚴》是根本法輪。我體會到兩樁事情,第一,十波羅蜜,文殊菩薩所說的,十大願,普賢菩薩所說的,一個是行,一個是願。十度是行,十大願王是願,這個願與行不僅僅是代表《華嚴》法門,《華嚴》既然是根本佛法,換句話說,十願、十行就通一切法門,我在《華嚴》上體會了這一點。第二,看到《華嚴經》裡面所說的,一共說了兩千多個法門,真正是包羅萬象。兩千多個法門當中,文殊、普賢、善財都選擇了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過去一向看輕了的淨土法門,這才曉得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當中的第一法門。換句話說,任何法門度不了的眾生,這個法門統統度得了,任何法門裡所不能成就的眾生,在這個法門各個圓滿成就,這才是諸佛菩薩普度一切眾生的第一法門,也可以說唯一法門。所以說千經萬論,無量無邊的法門,是來接引你,是來誘導你,統統把你誘歸到這條路。

  我在這個地方體會到這個事實,明白了諸佛菩薩度眾生的苦心。所以,才逐漸把自己思想、觀念,這個用功逐漸收到淨土法門。這兩年,年歲也大了,體力也衰了,搞什麼也來不及了,說實在的話,就是來得及也不行。任何一個法門,決定不是一生短短幾十年光陰,你能搞出個名堂出來的,搞不出來的。所以,才真正徹底覺悟,不管搞什麼法門,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先取得無量壽。第二專心,為什麼?生活不要憂慮了。在這個世界生活有憂慮,在家為生活奔波,出家也為生活憂慮,如果沒有人供養,真的得挨餓、得受苦,身心不能安定,不能安穩,談不上修道。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在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每個人都是一心辦道。所以,不管修哪個法門,都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究竟。換句話說,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今天要做的工作沒有別的,就是取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一生唯一努力的目標,努力的方向。不管我們喜愛什麼經論,沒錯,統統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修。你想聽你喜愛的經,到那個地方你聽到風吹的音聲,佛說法的音聲,六塵說法的音聲,全都給你講這個經,這些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是『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真正把一切眾生各個都『安立』在佛的正道上。

  所以,除了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路子好走。這是我在此地普遍的奉勸學佛的同修,你們在佛法上如果要有成就,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成就統統靠不住。縱然你有相當成就,你一個生死輪迴,必定是隔陰,必定是退轉,這是事實,沒有辦法否認的。縱然你能夠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你的果證也不過是個權教菩薩,小乘羅漢而已,比起西方下品下生的人不知道要差多遠,這是不值得的。如果有能力在教下下這麼多的功夫,在淨土裡面取上中品往生是決定有把握的,為什麼我們不做?自己不能發心,不能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真正是業障深重,沒有善根,沒有福德,這是自己迷失了方向。

  請看底下一章: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決是決定,極果是圓教的佛果,無上正等正覺,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能夠證得。他方世界要修行證到極果,那得從小乘須陀洹起;若不是小乘,要是大乘的話,圓教初信位菩薩起。圓教的初信位跟小乘的須陀洹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都是斷了的。從這個時候起,要想證到無上正等正覺,《華嚴經》上說,要多少時間?要無量大劫,這麼長的時間,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生就證得了。他方世界無量大劫,那個生死輪迴不曉得要經多少次,那也是經歷無量次的生死輪迴,無量次的隔陰之迷,無量次的進進退退,不容易,太難了。所以,你要明瞭這個事實的真相,怎麼能不到西方去?請看經文:

  【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

  這前面剛剛說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都放光明,因此在那邊沒有晝夜之分,沒有這種現象。

  【亦無歲月劫數之名。】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時間觀念,因為他們逍遙自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時間的概念很重要,西方極樂世界人沒有。所以,往往我們跟一個人約定,你到西方世界去,馬上回來給我報個信。他到那裡一去,時間觀念忘掉了,到他想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不曉得經了多少劫,你也不曉得輪迴到哪兒去了。他回不回來報告?的確回來報告,他有能力,你輪到哪一道他都知道,他可以給你送個消息。可是我們天天在盼望著等他,等一輩子都等不到消息。這個現象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那邊跟我們這裡時差不相同。

  【復無住著家室。於一切處。】

  這就是說西方世界的人沒有一定的住所、住處,因為他隨心所欲,變化所作,他太自在了。他是蓮花化生,他沒有家累,西方世界沒有女人,純是菩薩,所以他沒有家累,沒有牽掛。他到哪個地方,蓮花、宮殿隨身走的,所以就非常的方便。蓮花也能在空中飛行,宮殿也可以在空中飛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

  【既無標式名號。亦無取舍分別。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真正是樂,我們世間也有覺悟的人,一生當中無憂無慮,無牽無掛,逍遙自在快樂。我記得我出家受戒的時候,不是,不是出家受戒的時候,還早,在學佛的初期,就是聽南亭老法師講《金剛經》的時候。南老法師在講席當中給我們講了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事實,就是在他們的家鄉,他好像是江蘇泰州人,江北,江蘇泰州人。他說他們家鄉,在早年間,就他小的時候,有一個人家,姓我忘掉了,他還能夠記得住這個姓名。這個人是個乞丐,到處要飯,以後他的兒子做生意,經商發了財,在地方上相當的富有。人家總是說,你發了這麼大的財,你的爸爸在外頭要飯。他自己也知道,總覺得面子很不好看,到處去找,好不容易把他爸爸找到了,請求把他請回來,請回來供養。他這個爸爸,他喜歡要飯,他說要飯很快樂,沒有拘束。回來接受兒子供養一個多月,他覺得不舒服,不自在,偷偷摸摸的又跑出去要飯了,怎麼再請他,他都不回來。

  要飯那個生活,那真是高人的生活,每天沒事,遊山玩水,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肚子餓了,隨便到村莊找到人家那裡去托缽,要一點東西吃吃;晚上睡覺,大陸上鄉下到處寺廟很多,哪個破廟裡頭都可以容身,睡一晚,明天再出去玩。你看他遊山玩水又不要帶行李,又不要準備這個,他什麼都不要,他真的逍遙自在。這個人他真正是看破放下,自得其樂,他這個樂趣別人不知道,別人以為富貴是樂趣,他以這個為樂。所以,他講到《金剛經》講到這個,《金剛經》是講看破放下,舉了這個例子。這個人是不是學佛我們不知道,但是他這種生活方式的確是超人一等。我們想到,別的人要飯是家裡日子過不去,沒有辦法去要飯,他家裡很富有,兒子請他回去當老太爺他不幹,他去要飯,這是與眾不同。他舉出這個例子來給我們講,當時我們聽了這個故事印象都非常的深刻,想想很有道理。西方極樂世界他一切受用是隨念而生的,所以他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解脫,是究竟圓滿的自在。經上給我們說,他們所享受的是『清淨最上快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

  已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你現在知道這個法門了,你深信,你發願,你每天念佛、觀想,修學這個法門,你必定會生的。『當生』就是你當來一定會生到西方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當生。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正定之聚』就是小本《彌陀經》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在我們這個世界不容易得到,如果你得事一心,你就相當於阿羅漢,事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如果你要得理一心,那是分破無明,相當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所以說是不容易得到的。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很快就得到了,前面我們讀過,沒證須陀洹的,立刻就證到須陀洹了。聽到六塵說法,風吹樹說法,水,起微風吹水面,起波瀾說法,前面經文我們讀過,沒有證到須陀洹的證須陀洹。所謂證須陀洹,就是說你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沒斷的,這個時候你斷了,就是這麼回事情。八十一品思惑沒有斷的,你馬上也斷了,等於事一心不亂;無明沒有破的,這個時候也破了幾品,等於理一心不亂。六塵說法我們就能得這樣殊勝的利益。所以那邊人統統是正定之聚,與如來、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的境界相應。

  【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證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圓教佛果的稱呼。果證裡面來說,圓教佛只有一個人,怎麼說?譬如說別教的佛,別教佛是正等正覺,從圓教初住就可以示現成佛。《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章」,這個二十五位菩薩都是代表圓教初住菩薩。像觀世音菩薩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他現的佛身是正等正覺,是別教佛。從圓教初住到圓教的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可見得正等正覺是多位的,四十一位,無上正等正覺只有一位,這是圓教佛。所以圓教佛只有一位,究竟的佛果,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證得。

  我讀《華嚴》,實在講這樁事情給我很深的印象,因為在《華嚴經》上看到的,《華嚴》是圓教,文殊、普賢是圓教的等覺菩薩。我們得要認真探討這個問題,圓教等覺菩薩,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我們才明瞭,他是去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如果不是為這個事情,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由此可知,等覺菩薩成佛,在他方世界成佛必然是不容易,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那麼容易、那麼順利。所以,他才選擇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證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自己十幾年來,讀《華嚴經》的心得,這一回過頭來,對於淨土經典死心塌地,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了。我要不是十幾年在《華嚴經》上的功夫,我對這個法門還是信不及。《華嚴經》對我來講,那真是古大德所說的,是接引我入淨土法門,真正的引導,我明白了,我看出來了。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彼因』就是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說明了,要證無上正等正覺,一定要住正定聚,『邪定聚』不行,『不定聚』也不行,這是講證果。從這個意思我們引申來討論,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也要定,一定要定在這個法門裡頭,這才能成就。如果說不定,或者猶豫不決,這個法門,雖然我們跟阿彌陀佛結了緣,這一生未必能夠去得成。所以,能不能決定往生,就看我們這個心是不是真的定在這個法門上,是不是真的定在這部經典上。我覺得古人所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像蓮池、蕅益大師都是這樣主張的。讀經,這一部經夠了,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夠了,蕅益大師所說的,這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你要說他說得不對嗎?你要說他有錯誤嗎?印光大師對《彌陀要解》的讚歎,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他。印光大師,我們現在人知道,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是可以相信的。大勢至菩薩講的這個話,我們再要不相信,那就是業障真的深重了。

  如果再從事實上的證明,我們找到很多,許許多多修淨土的,他一生當中只念一部經,《阿彌陀經》,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三年、五年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太多了,這是證明。三轉法輪裡頭,這是作證轉,這些人給我們做了證明,我們再要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了。經典是示轉,祖師大德的註疏是勸轉,那些往生的人,做出樣子給我們看的是作證轉,這是淨土裡頭的三轉法輪。民國五十六年,台灣省台南將軍鄉的老太婆,念佛三年站著往生,那是許多人見到的,親眼看見的。她沒有去讀《華嚴》,也沒有去研究《楞嚴》、《法華》,她沒有,她不認識字。就是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她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而且是站著走的。

  我學佛這麼多年,看到多少真正往生的,不生病的,走得很自在、很瀟灑的,幾乎我所聽到、見到的統統是在家居士。出家念佛往生的,我只聽說一個,廣欽法師一個人。他往生前三天,在台北處理承天寺的事務,一切交代清楚之後,到南部六龜他自己的道場,三天之後他念佛往生。我只曉得出家人只有這麼一個,其餘的我所見到的出家人,走的時候都是害病,都是躺在那裡,不想走也得走,沒法子,無可奈何要走,沒有那麼輕鬆,沒有那麼自在。這是出家人應當認真去反省的,為什麼近代,在家人往生這種成就超過了出家人?我們究竟犯了哪些過失,把自己大好因緣耽誤了。你要不知道原因,把這個經多念幾遍,我想一定會發現。凡是一個往生的,死心塌地,他心定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定在極樂世界上,定在阿彌陀佛上,這樣就走了。

  如果還有任何的牽掛,都是業障,都是障礙,連弘法利生都是障礙。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隨緣做,不可以攀緣做。隨緣做是什麼?心還在定中。攀緣做,心裡想怎麼樣做,這心已經不定了,那就是不定聚。如果再想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那就是邪定聚,那更糟了,所以這就難了。在家人家業成就,子女撫養成了,各自都能自立了,他真放下了,比出家人的心清淨,比出家人的環境單純,所以往往他的成就超越了出家人。尤其我讀這部經深深有感觸,因為古德一再講,這個經是為在家人說的,前面擺開這個架式,在家的居士等覺菩薩,這麼高的地位的就十六個人,排名就排了十六個。勉勵在家人,出家人更應當警覺,不可以落後,落後太難看了。這是正定、邪定、不定,不僅是證無上菩提正因,連我們現在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不能夠疏忽。

  再看底下一段經文,下面一段經文是: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這一段經文,正像小本《彌陀經》裡面,六方佛的讚歎、勸勉是一個意思,小本經裡面這個經文似乎比這一段還要詳細。其他的部分,本經比小本《彌陀經》講得詳細,互有詳略。

  【復次阿難。東方恆河沙數世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

  這個數字是數不盡的,小本《彌陀經》舉出幾位代表,就是諸佛的上首,此地統統省略掉了,只說無量無數的諸佛。

  【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

  跟小本經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

  【南西北方,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

  南方、西方、北方跟東方一樣,每一方都是無量無邊諸佛,每一尊佛都出廣長舌相,讚歎阿彌陀佛,讚歎這部經。

  【四維上下。】

  四維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這就是十方。

  【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

  為什麼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說十方就包括三世,這一點我們也千萬不能夠疏忽的,要細心去體會。我們在一切經裡面,讀了不少,看了不少,沒有這個現象。這一部經、一個法門能夠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讚歎,既讚歎必定弘揚、必定宣講,必定勸他所度的那些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必然的道理。我稱讚阿彌陀佛,我一定讀《無量壽經》,一定處處講《無量壽經》,一定自己依照這個經修行,一定把這個法門普遍勸導一切人。連我們還不到那個地位我們都這樣做了,諸佛如來我想沒有例外的。從這一點你細細去體會,這個法門就是不可思議的第一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個法門,最重要的一個手段;換句話說,這個法門眾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這沒有法子,換一個吧,換一個那是方便法。再不能接受,再換一個,換了許許多多法門,給諸位說,都是誘導他漸漸的入這個法門。

  那我們就要明瞭,我們選擇了這個法門,還要不要其他一些經典?不需要了,那些都是引導的,引導歸這裡的,我現在已經到此地來了,我還要什麼引導?不要了。所以,世間法我們要放下,不要再掛念,不要再分別,不要再執著;佛法也要放下,一切經論、所有法門,我們從今天起,也不必分別,也不必執著。遇到了合掌恭敬,因為那是佛說的,決定沒有毀謗,法法平等,無二無別,我們要尊重。可是自己決定不去沾染,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淨土。別人說他法門高,法門好,我們恭敬稱讚,我不如你,你有能力學,我沒有能力學,我只有老老實實念佛,往生西方就心滿意足了,這就行了。他也高興,我也無煩惱,不必與人爭論。我們看佛在此地給我們講的這個因由,何以故?

  【欲令他方所有眾生。】

  不是釋迦牟尼佛對我們,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對他們那個世界眾生都是這樣的,就是『欲令他方所有眾生』。

  【聞彼佛名。】

  彼佛就是無量壽佛,阿彌陀佛,聞名。

  【發清淨心。憶念受持。】

  這就是持名念佛。

  【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我剛才說明這個意思了,沒有一尊佛不希望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佛怎樣度眾生?就是勸他往生極樂世界。在過去,習慣上講,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大師是對佛的稱號,古時候不是隨便稱的。古時候你看翻經的法師,這是最了不起的,三藏法師。古時候有禪師、有律師、有論師、有經師,受皇帝供養的有國師,沒有人敢稱大師的。但是,一般尊稱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什麼原因?大師是要度人成佛的,你度這個眾生不能教他這一生成佛,你不夠資格做大師。淨土宗勸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往生,就一生證無上正等正覺,他這個度眾生跟諸佛度眾生沒有兩樣,所以稱大師是很有道理的。

  我們今天無論是什麼身分,出家在家、男女老少,我們逢人都能把淨土法門介紹給別人,勸勉別人依教修行念佛往生,你的功德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你這樣做法,不但彌陀歡喜,十方諸佛也必然是歡喜、讚歎、恭敬合掌,為什麼?你跟彌陀、諸佛同心、同願、同行,試想想你還會不往生嗎?沒這個道理,你決定往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